村级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精选23篇)

时间:2023-11-25 08:37:50 作者:琉璃 村级经济发展情况汇报(精选23篇)

通过情况汇报,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情况汇报题目和相应的写作方式。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我们乡饮乡党委认真按照上级部署,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当作事关全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多策并举,抓好落实,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乡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近几年来,从乡党委、政府到各村两委都认识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全乡15个行政村,5万元以下的全部转化,10万元以上的2个,占13%。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机动地承包及闲置院落租赁。全乡15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有的村高达150多万元,全乡债务总额为1158.9万元,平均每村77.3万元。债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原来集体办企业亏损,公益项目建设投资,应收未收而借款等产生的,各村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化解村级债务。主要是拍卖闲置资产还债,债权户或单位协商降息或停息等办法。

(一)政策扶持,创优环境。

了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实行逐村“会诊”,做到心中有数,帮助他们理清发展路子,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并把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各涉农部门的扶贫项目、开发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科技部门的信息、技术等,有计划有重点地向薄弱村集中。今年,我乡争取到了高标准良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280万,在基地安排上,我们重点选择了崇化村、沙河村等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带动其发展。对发展较快、后劲比较足的村,一方面,制定好发展规划,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发展。另一方面,用政策推动。对成绩比较突出、年年都有新发展的村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

(二)开阔思路,选准路子。

生长期间管理技术指导,西瓜销售服务,通过合作社经营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

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增收。乡里针对行政村合并以及各村小学设置调整后出现的闲置院落,进行集中清理,指导各村采取拍卖、承包等方式盘活变现,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金马村把闲置院落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把原金马小学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租赁给恒新鞋业公司,安置闲散劳动力60多人。利用原东金马村委院搞玉米秸秆加工,以房屋入股分红,年增加收入4000元。崇化村对荒滩、荒沟、场院等进行开发整理,新增土地面积50多亩,全部承包到户,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00多元。

三是培育“绿色银行”增收。植树造林是一项投资少、效益稳、易于操作管理的好路子。特别是乡饮目前已发展速生丰产林3万多亩,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程度比较高。我们充分发掘和做好丰产林这篇文章,在完善道路林网,探索绿化权拍卖,责权利划分等方面深入进行探索研究,走出一条以林生财的成功路子。南赵村丰产林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其中集体所有500亩,可实现林木产值2000万元。并且积极搞好道路绿化,全村栽植树木20000多棵。树木由集体栽植,拍卖到户,群众管护,集体分成。目前已拍卖树木3000多棵,增加集体收入3万多元。

目输入乡农业财源项目率,积极申报,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八官村、崇化村、南赵村等7个行政村联合对上争劝村村通”自来水项目资金55万元,抗旱资金5万元。

五是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增收。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一轮驻地规划建设已经启动,城镇的扩规、扩容、改貌、升级,使得土地日益紧张。为此,乡党委推进合村并点,加快新型社区建设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乡饮村充分发挥驻地村的区位优势,以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运作和管理改革为手段,促进社会多元化投资推进驻地开发建设。去年以来,先后吸纳社会化城建资金3000余万元,开发建设面积6万多平方米。乡驻地食品站、蚕茧站、供销社、农具厂、兽医站、人民会堂、中心幼儿园、沿宁曲路商业开发、卫生院沿街门诊楼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既盘活了大量闲置建设用地,又提升了驻地城镇化水平和承载发展的能力。

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历史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我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乡村工业项目少,农业发展不均衡,又加之可用资源基本没有,形成了工业项目少、农业底子雹可用资源无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从主观上讲,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畏难发愁等也是主要原因。

村级支出主要有干部工资、五保供养、独生子女优待费、干部培。

训、报刊征订、办公费用等。要维持村级运转,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约6万元,2000-3000人为9万元,3000人以下10万元,我乡2001年实行并村,村级规模大幅度增加,2000人以下的3个村,2000-3000人的10个,3000人以上的2个,大部分村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组织运转受到很大影响。

我乡现任村干部共109人,其中支部书记15人,支部书记报酬。

8.6万元/年,乡财政采劝一卡通”统筹发放,其他村干部报酬23.43万元/年,村级自筹发放。退休村干部共114人,报酬10.7万元/年,村级自筹发放。另外,乡党委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为村五职干部及时办理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集体经济收入和开支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取得群众的支持。

二是积极推行村级财务由乡代管、村级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由农村财务“双代管”办公室对全乡村级财务进行统管,实行一月一审帐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消费性支出,保证村里的资金管好用好,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健全内部管理和民主理财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民主监督决策制度,避免出现投资失误,实现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016年我乡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共85.6万元,平均5.7万元/村,

都能够足额到位发放到村,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干部工资、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办公费、五保户供养等。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义重大,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一是进一步增强各级对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列入考核目标,形成发展壮大集体的良好氛围。

二是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因地制宜,分类对待,逐步建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

四是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机制,依据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逐年加大对村级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是协调金融部门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给予贷款方面的资金支持,缓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资金的“瓶颈”问题。

乡饮乡党委。

2016年1月13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x镇紧紧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这一目标要求,积极引导全镇x个村(居委会)结合各村实际,依托优势资源,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现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总结如下: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科学发展能力和服务群众、致富群众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基本要求。为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x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成立领导小组。

1、政策引领、加大扶持。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困扰我镇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党委、政府认真总结经验,经过多次调研,客观分析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制定了“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引导和支持以土地流转形式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今年初,我镇针对薄弱村各自的特点和潜力,以市场化经营理念为指导,科学研究和制定适合本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一个村打造一个品种、一个品牌,形成资源优势,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多方帮扶,分类指导。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镇各办所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发挥专长,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略,全力帮扶。今年,镇党委协调和组织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并选派xx多名懂经营,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工作组,到村开展工作,积极引导村组干部拓宽视野,挖掘自身优势,瞅准种、养业,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形成了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经济戏的良好局面。

4、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加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在厉行节约,增加积累,难点在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对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各村都注重加强价值形态的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搞承包或租赁时,在要求承包租赁者维护好集体固定资产的同时,我镇还建立了村集体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每年从收取的承包费或租赁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折旧费,以保持固定资产的原价值形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高官寨镇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镇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高官寨镇辖52个行政村,5.4万人,耕地面积12万亩。在5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村不足1/3,20余个经济薄弱村,15个经济空壳村。村级收入基本靠集体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寅吃卯粮,村级发展集体事业举步维艰,无钱办事成为阻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今年以来,我镇确定了“政策引导,分类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逐步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政策引导,注入活力。我镇于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两个文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为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决心,镇财政每年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工、农、商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奖励办法,制定优惠政策,以提高村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分类推进,增强活力。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深入调研,我镇实行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的模式:官庄、罗家等农业特色村,继续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辛庄、马庄等工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黄、石杨等地理位置优越、闲散地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空闲土地增加集体收入。魏化林、柏家等物流交通便利的村,利用供销社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实现农民得实惠、村集体见收益的共赢。

三是以点带面,壮大实力。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交流座谈会和项目现场观摩,邀请先进村做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为各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协作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示范带动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渐浓厚。借助官庄甜瓜基地、北孟棉花基地等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到25000亩,棉花种植面积15000亩,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借助魏化林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展现的良好态势和前景,各村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渠道和本村特色农产品两个优势,积极建立服务三农经营体系,逐步迈出了服务创收的路子。

一是与供销社合作的三农服务创收体系初见成效。我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12万亩,农民对农资和农机服务的需求量大,而购买渠道分散。村两委自身担负着为农服务的职责,却无资源和能力服务。市供销社一方面具有质优价廉的农业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具备国有单位的诚信和公益性。基于此,我镇借助市供销社的“公办”金字招牌和优质农业服务平台,以各村集体为实施主体,通过在耕、种、收管理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服务,实现农民得实惠、村级得收益、基层组织提高凝聚力的多赢。3月7日,我镇与市供销社签订了共建农村生产流通体系战略合作协议,3月29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高官寨分会挂牌成立,确定了先期建设的五个合作试点村。作为其中之一的魏化林村,投资50万元建成的集办公、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内,农资年销售收入可达92万元,日用品年销售收入可达40万元,通过利润分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8万元。下步,该村将把村内1500亩耕地交付合作社经营。村民每年在获得土地补偿外,还可到供销社打工赚钱。柏家村通过流转土地,将实现500亩有机韭菜的规模经营,村集体在与供销社合作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将专门设立由集体管理的韭菜专营店,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从而促进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二是以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效果凸显。东安村通过流转。

土地100亩引进金农夫示范园,每年村集体可收益11万元;徐寨村通过流转450亩土地,拟招商建农业生态园,每年仅土地收益一项收入可达10余万元;新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可节约耕地190亩,土地复耕承租后,常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三是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效果显著。官庄村通过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瓜种植和甜瓜市场管理,今年仅甜瓜市场一项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达25万元;罗家村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售奶,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每年村集体可创收约5万元。除此之外,我镇付家、胡家岸等村也纷纷成立合作社,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创收。

总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获与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通化县委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基本情况。

通化县幅员面积372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现已发现矿藏36种,探明储量的28种。下辖15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159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20,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实现20.3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难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中,突出表现在村干部身上,以往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三不”思想,严重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不想发展。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心理,认为村集体有转移支付,虽然紧点儿,但还够用,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地发展集体经济,得过且过。二是不敢发展。怕搞不好担责任,畏难思想严重。特别是一些有过失败经历的老村支部书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首畏尾。更是怕村民埋怨、组织上不满意,最终出力不讨好,丢了“乌纱帽”。三是不会发展。有的村干部热情很高,但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渠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筹莫展,有心无力。针对这些问题,县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县乡党校分期分批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竞争意识。同时,采取外出考察学习的形式,组织村干部到福建、四川、山东、黑龙江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在“三项工程”实施后,县委还分批组织村干部到县内医药企业、农产品加工厂、规模化养殖场等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并专门召开了关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动员会议,提出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使村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不发展集体经济不行”的共识。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子。

近年来,县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渠道,促进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发展。

1、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从全县目前情况来看,发展集体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因此,县委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积极鼓励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公开标底、自主定价、现场揭标”等办法,对村集体所有的林地、荒地、荒滩等资源进行有偿转让、承包、租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东来乡鹿圈村以山林作价入股的方式与通化兴星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鹿胜原生态生产基地,并与企业签订了合同,村集体前每年收入23.6万元,后40年每年收入35.4万元。果松镇东胜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引进了圣水源漂流旅游开发项目,每年村级集体增收15万余元。

2、盘活闲置资产,开辟发展集体经济新财源。近年来,由于村部建设标准提高,农村学校合并和一些村企的倒闭等原因,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旧村部、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县委根据实际,建立健全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各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开发区河鲜村、大都岭村分别利用闲置的河鲜小学、大都岭中学校址,引进通化水泥制品厂和通化博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二密镇干沟村把村里闲置场地进行对外租用,建起通化木材加工贸易园区,村里每年得到租金近5万元。

3、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另一有效途径。县委积极指导各村党组织依托棚膜经济园区和山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乡村游等农村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大泉源乡新设村新建了200栋食用菌日光蓄热式温棚,发展食用菌种植,引进浙江商人成立了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村企签订订购协议,公司每收购1公斤食用菌,村里提取0.1元,每年村集体可收入60余万元。东来乡河北村积极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发展特色乡村游,投资60万元入股乐舟漂流公司开发漂流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

4、优惠政策扶持,激活发展集体经济新动力。为搞活搞好村级集体经济,县委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发展新动力。制定了税收返成政策,要求各乡镇对村里引进的企业要按照企业缴纳税收30%—50%的比例,返成给村集体,增加收入。二密镇马当村引进入驻企业10余户,镇政府按照企业税收50%的比例返成,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增收25余万元。果松镇七道沟村和复兴村,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东财烧结、铝锰钛合金铸件、阜新金矿等企业相继落户,不仅可以租赁部分土地、林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而且两村的年税收返成都在20万元左右。同时,县委还制定激励政策,对发展集体经济贡献较大的村干部,村党组织可按集体经营性收益中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去年以来,全县共有60多名村干部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三)强化保障,加强管理,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县委在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保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加大日常管理力度,确保了村级集体收入合理有效使用。

1、选优配强村干部。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项目再好、扶持再多,也不能很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因此,县委结合“三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是否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大胆启用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共选拔能人村干部433人,为进一步抓好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人才保证。

2、“牵手”“联建”谋发展。县委积极开展了“牵手行动”和“村企联建”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创造条件。全县66个部门与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根据各村经济发展特点,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等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经济局根据二密镇干沟村靠近通梅干线的优势,帮助村里研究确定了发展农家乐等观光旅游项目。县农业局为大泉源乡大泉源村购置了农机设备,村里为村民种收提供低尝服务。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

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

二是盘活现有人才。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

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

xx村干部组建金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x名,投入资金xx万元,建成三七连片示范基地70亩,建成金银花示范基地50亩,带动农户种植xx亩。xx县普渡村整合项目资金xx万元,建成街厂x个,摊位xx个,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在xxx元左右。博南镇七屯村清理集体资产,利用特色资源大叶种茶园,规划论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五是发挥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建目标考核,明确比例要求,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大幅扣分。有的乡镇对挂钩领导(xx元)、村干部(xx元)实行风险抵押,绩效考核,促使集体经济有人抓、有人管、发展好。

应该说从调研中看来,各级在抓领导责任、组织保障、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激励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应继续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政策扶持、鼓励结对帮扶、支持存量盘活,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赣州、宜春、吉安、新余等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因村施策,突出造血功能,使出真功硬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最近,省委组织部对各市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度,并汇总了有关数据,与相比,全省“空壳村”从9606个减少到270个,减幅达97.19%;5万元以上的村从1964个增加到13001个,增幅达561.96%,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提升了组织力,强化了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证。为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省委组织部策划了本期月刊,刊发部分地方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做法。

在广袤的赣南,像蔡阳这样在近年发生巨变的村还有很多。这是赣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行“党建+”理念,多措并举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铸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底,赣州市3469个村,“空壳村”全部消除,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2174个,占比62.66%;100万元以上的村47个;该市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21841.9万元,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的43.15%。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赣南老区徐徐展开。

赣州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责任落实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机制,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员干部责任落实机制。为了让各地各部门都“动”起来,赣州市委实行“一村一台账”“一月一调度”,要求各地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制定具体发展计划,明确资金来源、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以及具体措施,对薄弱村、“空壳村”实行销号管理,形成“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2017年,赣州市将帮助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所挂点帮扶村集体收入未达到5万元的,年度内不能评先评优;对发展缓慢的个别县(市、区)委组织部长进行约谈,在市级重要会议上对发展滞后的县(市、区)点名批评。

党员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业绩与村干部报酬、绩效考核、招录考试挂钩,调动村干部谋发展、抓发展的积极性。瑞金市对新办集体经济长效项目、并能因此获取持续性收入的村,市财政按投资额20%的比例进行资金奖补,激发村级积极性。石城县对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允许给村干部增发1个月的基本报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在乡镇站所事业编制人员招录中给予适当加分奖励,优先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有奖有罚的政策很合理,干部的干事激情进一步激发,一批批肯干、能干、会干的干部脱颖而出。”石城县委组织员办主任许贤亮说。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机制。把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夯实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实现“脱壳化蝶”的关键之举。大力推行“实习村干部”培养制度,引导和支持致富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参选村“两委”干部,真正把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人选拨出来、培养起来、使用上来。在今年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就有2105人,占比达60%以上。信丰县西牛镇曾屋村曾梓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牵头修建村里的通组公路,热心村集体公益事业,得到村民和组织的一致认可,先被大家推选为村民理事会会长,后来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还欠了7.5万元的债务,上任后,他带领村民种植了480亩烟叶,债务不到半年就还上了。现在的曾屋村,由支部牵头成立憨农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折合为股本,村集体占股25%,村民以现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占股75%。2017年合作社经营性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1.7万元。

出台一揽子帮扶奖补政策。

近年来,赣州由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牵头统筹协调,把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市县两级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推动金融、财政、国土、发改、扶贫等部门,研究出台多项含金量十足的帮扶政策,构建合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格局,破解以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资金、政策方面的难题,为薄弱村和“空壳村”获得集体收入“第一桶金”提供了有效保障。

——征拆补偿政策方面。按被征收土地面积减去所征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后4.8%的比例,为村级预留建设用地。同时,将协征协拆费全额返还村级,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奖励给村级集体。

——项目扶持政策方面。鼓励各县(市、区)整合涉农和扶贫领域资金,采取财政补助一点、帮扶单位和乡镇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的“三个一点”模式,帮助村级集体建设光伏发电站、购置商业店面等项目,实现稳定收入。

——金融扶持政策方面。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风险缓释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80亿元,每个贫困村可申请贷款10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由财政贴息3-5年。各县(市、区)分别安排500-800万元专项资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奖补和贷款贴息。

——税费优惠政策方面。对村级集体投资兴建标准厂房、商业店铺等实体项目,免收征地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收费,服务性收费按底价减半收取。实体租赁收入上缴税金地方留存部分,采取补助方式,用于村级集体运转。

——产业奖补政策方面。对发展烟叶等特色产业的村,按照发展产业上缴税收的一定比例作为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奖励给村级集体。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村,农业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入股并帮助其脱贫的,给予村级组织3000-5000元的奖补资金。

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撬动大量资金、项目集聚找到了有力的“支点”,助推了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年前,赣州市南康区东山街道坪岭村党支部书记曾宪贵面对村里的“家底”发愁:105国道和322国道穿村而过,商贾如流,却没有一条通组的水泥公路;为了策应全区的城市建设,村里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征收,眼看都要建起高楼大厦,村集体却穷得叮当响。“村集体没有收入,村民服务如何开展?”穷则思变,他积极向上争取为村集体预留土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7年3月,赣州市南康区出台政策,明确“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按照被征收土地面积减去所征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后4.8%的比例,给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预留用地指标”。这也成为赣州市各地解放思想,大胆谋划,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量身定制的政策之一。2017年11月,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乡双江村拿出积累的“第一桶金”200多万元,在南康首次以村集体名义拍买了商用地,开始谋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二次飞跃。“依托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我们将‘机遇性’收入转化为持久性收入,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聚宝盆’。”村党支部书记钟圣飞说。

竹林舞台、木制小屋、民俗表演……大余县内良乡白井村儿童夏令营基地成为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放松身心的“快乐营地”。白井村生态条件优美,发展林下经济、高山蔬菜、有机绿茶、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乡党委书记周金平和村党支部书记聂斌谋划着,整合上级各项政策和资金,发展乡村旅游。聂斌表示:“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我们支部才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这一点,周金平深有同感:“县乡开大会,逢会必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我们不敢有一丝松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赣州各地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层层压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责任,结合实际,深挖潜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宁都县小布镇陂下村将闲置多年的小布中学校舍、老村部以及120亩村集体老茶园入股镇旅游公司,2017年村集体获得分红27万元。赣州市蓉江新区武陵村充分利用背靠高校园区的优势,与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合作,将53亩村组预留地用于开发赣南大学城文化广场项目,每年租金收入达120万元。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乡茶叶坳村利用村预留地入股建设标准厂房5000平米,年收入可达60万元。安远县鹤子镇半迳村组织农户以土地、劳务加入规模合作经济组织,聘请专家指导成立电商扶贫合作社,对接电商企业签订包销式协议,村集体从中获取一定比例报酬,2017年该村集体实现收入10.15万元。

通过党建引领带动,赣州市各地村级集体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并反哺基层建设,使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大幅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为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安市创新开展以“党员树旗帜、组织强堡垒、党建强活力”为主要内容的“一树两强”主题活动,坚持以村党组织建设为重点,配强党组织书记,把政治坚定有理想、发展经济有本领、处事公道有威信、遇到困难有办法、带农致富有热心的人选入村级领导班子。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1500多名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被选进村“两委”班子。该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用地政策、金融信贷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等方式,汇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合力。财政资金“支持一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竞争立项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遂川县专门安排24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空壳村”和薄弱村无发展启动资金的问题。用地政策“倾斜一点”。严格落实征收土地预留地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用于农村各类经营项目,节余指标经批准可有偿调剂到城镇使用,其土地增值收益按比例返还村集体所有。新干县实行圩镇规划区内征收集体土地,拍卖所得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基金后,乡镇分成部分的2%返还给拍卖土地所在地的村委会。金融服务“优先一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并纳入“财政惠农信贷通”支持对象,降低融资门槛,加大信贷力度,实行信贷优先、利率优惠。吉水县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村集体提供5-10万元“财政惠农信贷通”贴息贷款,支持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和房屋财产权作为抵押贷款,并享受利息优惠。目前,该县共对152个村集体发放了贴息贷款,64个村集体和银行签订了协议。涉农项目“整合一点”。充分利用中央和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精准扶贫、光伏发电扶贫等政策资金,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保护、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光伏发电、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整合,更多地投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新余市坚持因村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新余市鼓励村级组织依法流转农户承包的土地,以股份合作形式转租给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连片开发,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土地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分宜县湖泽镇水川村将全村闲置土地流转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吸引投资商建设花卉苗木、莲花种植观赏等特色农业产业,村集体每年获得收益10万余元。盘活集体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新余各地鼓励村级组织对村集体办公用房、校舍、旧厂房、仓库等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通过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渝水区城南街道东风管理处地处老城区核心地块,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有店面近200间、大型集贸市场2个、中型宾馆2家、专业交易市场1个,该处在新余市高新区投资兴建占地70余亩的东风工业园,现有集体固定资产达4.2亿元,村集体年纯收入860余万元,成为新余市名副其实的“第一村”。依托特色农业,打造自主品牌。鼓励带领致富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依托特色小镇创建,结合村情实际,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瓜果、高产油茶、蔬菜、中药材、休闲农业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发挥独特优势,壮大村级经济。鼓励有区位优势的城中村、城郊村、园区村,有交通优势的交通沿线村,有旅游资源的村,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增收。仙女湖区充分挖掘景区水面资源,在景区周边17个行政村推行“党建+虚拟旅游股份”工作,即以景区周边行政村协助职能部门完成辖区渔政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森林资源保护、违章建筑管控等工作任务为“虚拟股份”,每年按有关部门考核打分情况,从景区水面发包费中拿出3-10万元不等金额作为村里的年终分红,2017年共获分红97万余元,各村平均收益达5.7万元。

宜春多措并举唱响强村富民之歌。

宜春市提出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通过税费返还、征收补偿、预留集体用地等方式,让利于基层,支持村级集体增加收入。发展特色产业增收。立足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采取返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等优势农业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做好“无中生有”文章。山林、河湖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利用水资源丰富、风光优美的优势,开发水利水电、旅游观光等项目,让村集体和村民成为股东,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高县塔下乡田北村由村集体出资成立从事建筑工程承包业务的实业有限公司,两年来村集体创收250余万元。盘活资源资产获益。充分利用集体闲置资产,盘活资源,变“冷”为“热”,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城中村”积极整合闲置的办公楼、厂房、设备及产业用地等集体资产,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者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边远村”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丰城市剑南街道丁家社区,把原来违章搭建的空地清理整顿出来,集资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和停车场,年租金超过100余万元。用足扶持政策生财。依托发展前景较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协会,采取股份制形式,让村集体与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产、资金、资源等方式参股,或投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资金保值增值。借助多种途径创收。经济条件比较好、企业比较多的村,村级组织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品牌注册、市场信息、产品直销、物业管理、宣传推介等有偿服务,收取中介服务费用以此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上高县芦洲乡章江村为村内4家石灰石开采企业提供保障服务,每年获得服务性收入100余万元。

【党委党建范文】二。

如何避免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后懈怠松劲?发展任务重与编制少的矛盾如何破解?四川达州通川区将两个问题梳理到一起进行了持续探索。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让他们走上新舞台,展现新风采!”达州市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说。

近年来,通川区大胆创新干部工作,结合实际定岗搭台,发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经验阅历丰富、干事能力较强等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增添强大正能量。

2013年9月以来,通川区结合市区重点项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试点等各项中心工作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搭建干事平台,多类职位设岗定责,100余名因身体及干部结构调整需要等原因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坚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强保障重关怀,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一线发力有激情。通川区委今年“七一”表彰中,有重点项目一线人员30名,其中不少是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与此同时,通川区还在经费保障、年度考核、外出研学、体检就医、困难救助等方面,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给予无微不至的激励和关怀,在政策范围内尽力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提供工作和生活保障,让他们放下包袱、发挥才干。

定标准建机制,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个人价值全面体现。区卫计局原纪委书记吴心中卸任后,局党委根据区委关于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要求,结合他熟悉党务工作的专长,安排他专项督导党建工作,“传帮带”方面也卓有成效。在年初的区五届三次党代会上,区党代表、北外滨江品质生活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卓越提出的建言,不久就落实到了工作之中。

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参与全区性的重要会议,在通川区已成常态。上至区委、区政府,下到乡镇办委、区级部门,已经形成了通过邀请列席党委会议、专题会议和参加决策咨询、定期通报等方式保障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发挥余热。

通川区在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工作上大胆开展有益探索,实现助推发展和个人价值“双赢”的良好局面。通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杰表示,按照市里关于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五条措施的要求,通川区还将出台全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服务办法,让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有岗有责、主动担当。

【党委党建范文】三。

今年以来,陕西省凤翔县在16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深化开展“学习型、智慧型、服务型、奋进型”党支部建设,亮出党员本色,激发服务活力,推动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丰富形式内涵,深化巩固“学习型”支部建设。紧扣新思想、新精神、新内容等学习重点,由县委组织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每月定期下发《“四型”支部学习参考资料》,做到学有重点、学有所获。贯彻落实《党员干部测试制度》,采取闭卷测试、现场提问、网络答题、知识竞赛等形式,每季度开展一次知识测试,评定结果作为党员积分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实效。充分运用固定学习日、“掌上支部”、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平台,创新载体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扩大有效覆盖,深化延伸“智慧型”支部建设。深化“智慧型”党支部建设,加大对村内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的“两个覆盖”力度,对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可设立党组织,党员不足3人的,按就近就地、便于管理原则,挂靠或联合建立党组织,明确隶属关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综合运用“凤翔智慧党建可视系统”“凤翔智慧党建app”“凤翔先锋”微信公众号等教育管理平台,拓展“四项智能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交流,不断延伸党员教育管理触角,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创新载体方式,深化提升“服务型”支部建设。深化“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内涵,依托镇村便民服务大厅主阵地,规范服务窗口设置,推行“一厅式、上门式、延伸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代办制”,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把精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按照“党员定诺、党支部审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的程序,深化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由党组织和群众对其践诺情况进行监督,实行积分制管理,每月进行量化考核,积分情况作为年底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聚力中心大局,深化拓展“奋进型”支部建设。突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维护稳定等工作重点,持续深化“奋进型”党支部建设,把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党建+农业园区”“党建+电子商务”“党建+企业+贫困户”等“党建6+”模式内涵,鼓励倡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县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吸纳就业,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微小加工、服务业、电商等产业发展。

【党委党建范文】四。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级后进党组织定期分析研判、动态跟踪监管机制,开展村“两委”班子大研判、后进党组织大排查大整顿,调整村“两委”班子6人,排查村级后进党组织13个。围绕脱贫攻坚夏秋攻势,重点围绕兴办一批村办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培育一批以村民自治改革为核心的“志智双扶·感恩奋进”思想扶贫示范点、规范建设一批村级活动场所、预选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五个一”活动,切实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产业发展、村民自治中的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聚焦尽锐出战,激发脱贫攻坚原动力。坚持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干部人才下沉,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围绕“七个一”精准方略助推脱贫攻坚,以村为单位,统筹整合帮扶单位和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干部、镇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组建村级脱贫攻坚专班。以组为网格单元,组建网格攻坚工作组,把帮扶干部和农村党员集结到脱贫攻坚最前沿,真正做到尽锐出战、全员出击,切实将攻坚阵地推进到各个村网格、深入到每家每户,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深到底的攻坚组织体系。同时,整合省、州、县农业专家资源,建立县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库,组建“镇党委副书记+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工+林业+水务”等专家和技术员组成的11支农业特色专家工作组,派驻各镇(乡、街道)开展技术巡回指导;选派77名技术专家定点联系服务全县69个贫困村现有主导产业,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缺乏技术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和信心。

发挥产业带动,增强脱贫攻坚支撑力。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以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以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在拉关村建成毛南生态黑猪放养中心,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收益,与贫困群众签约,由贫困户自己买黑猪来喂养,喂养9个月后,合作社按20元每斤毛猪价向贫困户保价收购进行集中生态放养,实现村级党组织、贫困户多方受益良好发展态势,催生了“铛铛”工作法,既唤醒了党员党性意识,又敲响了一条致富产业链,更催生了群众自发自强的内生动力。甲茶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招商引资形式引进一家有多年百香果种植与经营经验广西企业入驻,通过土地流转示范种植并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贫困户发展种植1000亩百香果,带动合作社种植200亩。

【党委党建范文】五。

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卫计委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按照“讲得准、讲得好、讲得活、讲得全、见实效”的要求,切实把“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武汉卫计委)”办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学校,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大讲习”“大学习”,推动新思想在武汉市卫生计生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政治标准,把好宣讲政治关,确保“讲得准”

坚持政治标准,做到讲习所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正面、政治立场鲜明。讲习所阵地必须牢牢坚持“姓党”原则,在讲习机制、方法上抓好落实,使讲习所成为传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阵地。委党委成立讲习所工作专班,召开全系统党建工作推进会,部署讲习所工作,将讲习工作纳入全系统党建绩效考核。委党委成员分别到党校课堂、到有关单位党委中心组进行宣讲。委组织人事处协同委党校制定全年讲习计划,进一步强化政治把关,确保讲习所方向不跑偏、内容不走样。

精心组建讲师团,统筹安排宣讲人员,确保“讲得好”

着眼于高质量建设讲习所需要,坚持高标准组建宣讲队伍。年初,市卫计委组建一批53人组成的红色教育师资库,师资库由省市委党校、社科院、在汉高校、武汉市卫计委直属单位、市卫计委党校的教授、专家、党委书记、院长、行业先模人物组成。讲习所从红色教育师资库中遴选一批优秀宣讲成员,组建讲师团。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专家对讲师团集中培训。选派讲师团成员参加市委党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市宣讲员骨干培训班。安排老师到北京大学进修学习。抽选老师与国家卫计委党校高标准对接。安排老师进基层调研,提高讲师团政策水平和授课能力,促进健康武汉建设,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全市人口均衡发展,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精心准备授课内容,科学设置宣讲课程,确保“讲得活”

组织讲师团认真准备授课内容,重点突出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全年党建重点工作进行授课准备。利用两周时间组织讲师团成员试讲试听,形成了“贯彻新思想争做排头兵奋力推进健康武汉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进健康武汉建设”等20多个精品课件,宣讲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解读和宣讲阐释,确保授课内容理论性与实操性。

精心建好阵地,创新宣讲方式,确保“见实效”

讲习所周密制定教学安排,深入发动人员,学前预发通告,学后撰写体会,严格教学互评,有力保障讲习所实施效果。采取到革命博物馆讲、到红色教育基地讲、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讲、到医院讲、到图书馆讲、到纪念活动现场讲、到党校讲等灵活多样形式,做到全系统建设、全行业覆盖。充分用好市卫计委党校主阵地和委属单位22家业余党校,用“普通话”讲大形势、用“武汉话”讲身边事。开办入党发展对象培训班、新发展党员培训班、信访工作培训班、基层党支部书记骨干培训班、统战工作培训、党委书记培训班、党员示范班、机关离退休干部理论知识培训班等多种班次。“七一”前夕,联手7个区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活动,各区卫计委分别通过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优秀党员代表谈体会、播放电教片、做形势报告、讲党课、慰问困难党员等形式,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7月份,挑选出6堂党课参加市委组织部“百优党课红动江城”全市宣讲活动。今年,讲习所已对全系统7031名党员干部进行宣讲。讲习所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把新时代的“新思想”传播到一线广大党员,增进党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讲习所教育党员、发动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体村民所有。

(二)****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区农委为每户贫困户投资1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每户贫困户签订利益分配合同,每年分配利润150元,连续分配4年。今年预计在10月左右进行利润分配。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范文

这份报告是写给人们阅读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人们就看不懂。即使他们读了,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他们无法达到报道的目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的客观需要,2019年8月14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由分管领导带队,抽排业务骨干对全县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就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调研,现将检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有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农户1.1万户,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3.3万人,耕地面积11.55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1.5万亩,草地面积62.5万亩,林地面积86.9万亩,目前成立专业合作社133个,截止2017年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共计43891.0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554.8万元,长期资产合计419.66万元,固定资产35916.6万元)。负债合计5972.8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为465.31万元,长期负债为5507.5万元,目前所有者权益集体经济37918.27万元),经营性资产合计842.6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合计43048.42万元。

多年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牧业、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项垫付资金,还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尽而使集体经济逐渐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干部及群众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条,只是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资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二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部分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澄清底子,明确发展思路。底子清,思路才能明。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好摸底调查、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全面澄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底子,为指导基层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调查了解。去年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二是狠抓清产核资。采取账实核对、实地勘查、内查外调、合同清理等措施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对所有权有争议的资产进行了认真界定,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严格财务审计。自去年7月份开始,结合“雁过拔毛”专项整治,认真梳理村(居)存在的帐实不符、账帐不符以及账外账、挪用公款等问题,全面掌握了村级组织“三资”情况。

2、政策引导,注入活力。2017年州财政给予奖励资金120万元,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界限,以村为单位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将贫困村纳入产业园区,实现不同村组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发展目标,打造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产业基地。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主要体现在:

一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村里报账不及时,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科目用错,账表不符现象;债权债务长期挂账不清理,存在虚有债权债务;大多数固定资产没有建账,没有明细;资源性资产集体管理不善等。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三、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如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其他各项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目前,我县村务公开率已经达到100%,但村务公开的质量还不高,我们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强公开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

为弥补村集体现无经济收入问题,村三委干部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策。首先决定对牛砦小区1号院三层闲置社区用房公开对外招租,以来增加村内经济收入,于今年8月中旬经公开招标现已对外出租,从而每年增加村经济收入近52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内工作向前开展。接着,为了配合村域内郑锅二期工程的开展,目前涉及的牛砦四组正积极开展迁坟工作,现已完成87座坟墓的迁移工作,剩余29座坟墓将于月底前积极完成,为郑锅二期工程的进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可口可乐项目前期工作也有序开展。

下一步就关注最高的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事宜,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并在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与高新实业、中建七局进行协商、磋商,找出制约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的困难和因素,积极上下协调,努力推进商业房这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加村民收人的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同时也希望上级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落实,从而提升牛砦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生活质量。下一步还将就牛砦小区二号院三、四号楼下挑空闲置建筑进行公开招标出租,抓好每一点点的收入。

我们要牢固树立对标意识、看齐意识和竞赛意识,确保责任同压实、工作同推进、落实同频率,以更加抓铁有痕的意志,更加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示出务实重干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形象,将全年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并切实壮大我村集体体经济,并增加村民收入。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的客观需要,2019年8月14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由分管领导带队,抽排业务骨干对全县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就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调研,现将检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有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农户1.1万户,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3.3万人,耕地面积11.55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1.5万亩,草地面积62.5万亩,林地面积86.9万亩,目前成立专业合作社133个,截止2017年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共计43891.0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554.8万元,长期资产合计419.66万元,固定资产35916.6万元)。负债合计5972.8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为465.31万元,长期负债为5507.5万元,目前所有者权益集体经济37918.27万元),经营性资产合计842.6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合计43048.42万元。

多年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牧业、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项垫付资金,还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尽而使集体经济逐渐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干部及群众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条,只是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资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二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部分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澄清底子,明确发展思路。底子清,思路才能明。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好摸底调查、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全面澄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底子,为指导基层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调查了解。去年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二是狠抓清产核资。采取账实核对、实地勘查、内查外调、合同清理等措施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对所有权有争议的资产进行了认真界定,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严格财务审计。自去年7月份开始,结合“雁过拔毛”专项整治,认真梳理村(居)存在的帐实不符、账帐不符以及账外账、挪用公款等问题,全面掌握了村级组织“三资”情况。

2、政策引导,注入活力。2017年州财政给予奖励资金120万元,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界限,以村为单位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将贫困村纳入产业园区,实现不同村组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发展目标,打造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产业基地。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主要体现在:

一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村里报账不及时,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科目用错,账表不符现象;债权债务长期挂账不清理,存在虚有债权债务;大多数固定资产没有建账,没有明细;资源性资产集体管理不善等。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三、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如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其他各项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目前,我县村务公开率已经达到100%,但村务公开的质量还不高,我们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强公开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的客观需要,2019年8月14日,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由分管领导带队,抽排业务骨干对全县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就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调研,现将检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有2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农户1.1万户,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3.3万人,耕地面积11.55万亩,其中集体耕地面积1.5万亩,草地面积62.5万亩,林地面积86.9万亩,目前成立专业合作社133个,截止2017年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共计43891.0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554.8万元,长期资产合计419.66万元,固定资产35916.6万元)。负债合计5972.8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为465.31万元,长期负债为5507.5万元,目前所有者权益集体经济37918.27万元),经营性资产合计842.6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合计43048.42万元。

多年来,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牧业、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项垫付资金,还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尽而使集体经济逐渐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部分干部及群众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条,只是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资源,封建落后思想和小农意识观念导致了实践上的盲目被动,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二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部分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弱化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澄清底子,明确发展思路。底子清,思路才能明。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好摸底调查、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全面澄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底子,为指导基层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是深入调查了解。去年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二是狠抓清产核资。采取账实核对、实地勘查、内查外调、合同清理等措施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对所有权有争议的资产进行了认真界定,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严格财务审计。自去年7月份开始,结合“雁过拔毛”专项整治,认真梳理村(居)存在的帐实不符、账帐不符以及账外账、挪用公款等问题,全面掌握了村级组织“三资”情况。

2、政策引导,注入活力。2017年州财政给予奖励资金120万元,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界限,以村为单位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将贫困村纳入产业园区,实现不同村组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发展目标,打造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产业基地。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主要体现在:

一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

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村里报账不及时,账务处理不规范,存在科目用错,账表不符现象;债权债务长期挂账不清理,存在虚有债权债务;大多数固定资产没有建账,没有明细;资源性资产集体管理不善等。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三、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如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其他各项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目前,我县村务公开率已经达到100%,但村务公开的质量还不高,我们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增强公开的透明度。要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核实。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大家莅临xx镇检查指导工作!今年以来,xx镇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紧扣全年目标任务,聚焦发展薄弱环节,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抓住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切入点”,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截至10月底全镇17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累计收入5万元以下个村3个、5-10万元4个、10-50万元10个,总收入307.62万元,占任务的68.36%。预计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70.59%以上,超过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5.59个百分点;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总体达到23.53%,超过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4.53个百分点。

一是奖惩并举,定好考核“指挥棒”。出台xx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年度奖惩办法,细化发展路径,明确奖惩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将盘活集体资产增收、结合乡村振兴增收、兴建经济实体增收、争取重点项目增收、积极招商引资增收、推动农旅融合增收等六种类型的增收渠道计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奖励范畴;将各级各部门给予各类扶持资金、社会各界给予的捐赠资金和因涉矿给予的各种赔偿、补偿、补贴等资金(集体土地流转费和青苗费可以计入奖金)以及其他不是通过自力更生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资金不作为增收奖励范畴。奖的动心,增收部分最高10%用于奖励村两委成员,同时对于“消薄村”和新增50万元以上村另外奖励0.5万元至2万元。罚的惊心,最高全额扣罚村两委成员绩效工资,同时扣罚其主要负责人6个月的工资,并扣除原获得奖补资金。干的舒心,进一步畅通干事创业渠道。

高官寨镇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镇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高官寨镇辖52个行政村,5.4万人,耕地面积12万亩。在5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村不足1/3,20余个经济薄弱村,15个经济空壳村。村级收入基本靠集体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寅吃卯粮,村级发展集体事业举步维艰,无钱办事成为阻碍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今年以来,我镇确定了“政策引导,分类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逐步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一是政策引导,注入活力。我镇于年初出台了《关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两个文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为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决心,镇财政每年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等方式,引进工、农、商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奖励办法,制定优惠政策,以提高村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分类推进,增强活力。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深入调研,我镇实行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的模式:官庄、罗家等农业特色村,继续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辛庄、马庄等工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建立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黄、石杨等地理位置优越、闲散地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空闲土地增加集体收入。魏化林、柏家等物流交通便利的村,利用供销社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实现农民得实惠、村集体见收益的共赢。

三是以点带面,壮大实力。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交流座谈会和项目现场观摩,邀请先进村做经验介绍和技术指导,为各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协作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示范带动下,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渐浓厚。借助官庄甜瓜基地、北孟棉花基地等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基地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到25000亩,棉花种植面积15000亩,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了一批合作社,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借助魏化林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展现的良好态势和前景,各村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渠道和本村特色农产品两个优势,积极建立服务三农经营体系,逐步迈出了服务创收的路子。

一是与供销社合作的三农服务创收体系初见成效。我镇是农业大镇,耕地面积12万亩,农民对农资和农机服务的需求量大,而购买渠道分散。村两委自身担负着为农服务的职责,却无资源和能力服务。市供销社一方面具有质优价廉的农业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具备国有单位的诚信和公益性。基于此,我镇借助市供销社的“公办”金字招牌和优质农业服务平台,以各村集体为实施主体,通过在耕、种、收管理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服务,实现农民得实惠、村级得收益、基层组织提高凝聚力的多赢。3月7日,我镇与市供销社签订了共建农村生产流通体系战略合作协议,3月29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高官寨分会挂牌成立,确定了先期建设的五个合作试点村。作为其中之一的魏化林村,投资50万元建成的集办公、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内,农资年销售收入可达92万元,日用品年销售收入可达40万元,通过利润分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8万元。下步,该村将把村内1500亩耕地交付合作社经营。村民每年在获得土地补偿外,还可到供销社打工赚钱。柏家村通过流转土地,将实现500亩有机韭菜的规模经营,村集体在与供销社合作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将专门设立由集体管理的韭菜专营店,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从而促进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二是以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效果凸显。东安村通过流转。

土地100亩引进金农夫示范园,每年村集体可收益11万元;徐寨村通过流转450亩土地,拟招商建农业生态园,每年仅土地收益一项收入可达10余万元;新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可节约耕地190亩,土地复耕承租后,常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三是以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效果显著。官庄村通过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瓜种植和甜瓜市场管理,今年仅甜瓜市场一项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达25万元;罗家村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为奶农提供统一防疫、统一售奶,免除群众后顾之忧,每年村集体可创收约5万元。除此之外,我镇付家、胡家岸等村也纷纷成立合作社,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创收。

总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获与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思路、有信心、有人干。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键要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必须想干,有能力干,有决心干,只要有人干,就能走出路子。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要有政策、有重点、有激励。对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发展愿望强烈、思路切实可行、班子战斗力强的经济薄弱村,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倾斜,同时对实现村级创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奖励,以形成引导和推广。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近期工作成效。

(二)近期工作举措。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村位于****镇西北部,海拔500-850米,属典型的山地气候,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人,下设*个村民小组。现有建卡贫困户29户,90人;低保户35户,48人;特困供养46人;残疾人54人。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达到约145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万元,****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40.9万元,实现利润约10.28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10万元,专业合作0.28万元。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体村民所有。

(二)****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区农委为每户贫困户投资1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每户贫困户签订利益分配合同,每年分配利润150元,连续分配4年。今年预计在10月左右进行利润分配。

牛砦村位于高新区沟赵办事处西部,辖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村辖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3856人,拆迁改造征地后现余耕地约600亩。牛砦村克服种种困难在高新区、办事处党工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18年2月10日完成了村民回迁分房工作,现近800户村民已入住新居。虽然村民已居住高楼,现已回迁接近三年,但小区配套商业房迟迟未建,大大影响了村民以及村集体的收入,从而制约了我村的发展。以前村集体收入仅仅依靠政府征地村级提成,现村域土地已基本征收完毕,现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也大大影响了村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为弥补村集体现无经济收入问题,村三委干部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策。首先决定对牛砦小区1号院三层闲置社区用房公开对外招租,以来增加村内经济收入,于今年8月中旬经公开招标现已对外出租,从而每年增加村经济收入近52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内工作向前开展。接着,为了配合村域内郑锅二期工程的开展,目前涉及的牛砦四组正积极开展迁坟工作,现已完成87座坟墓的迁移工作,剩余29座坟墓将于月底前积极完成,为郑锅二期工程的进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可口可乐项目前期工作也有序开展。

下一步就关注最高的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事宜,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并在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与高新实业、中建七局进行协商、磋商,找出制约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的困难和因素,积极上下协调,努力推进商业房这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加村民收人的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同时也希望上级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落实,从而提升牛砦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生活质量。下一步还将就牛砦小区二号院三、四号楼下挑空闲置建筑进行公开招标出租,抓好每一点点的收入。

我们要牢固树立对标意识、看齐意识和竞赛意识,确保责任同压实、工作同推进、落实同频率,以更加抓铁有痕的意志,更加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示出务实重干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形象,将全年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并切实壮大我村集体体经济,并增加村民收入。

村级经济发展情况汇报范文

我们乡饮乡党委认真按照上级部署,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当作事关全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多策并举,抓好落实,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乡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近几年来,从乡党委、政府到各村两委都认识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全乡15个行政村,5万元以下的全部转化,10万元以上的2个,占13%。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机动地承包及闲置院落租赁。全乡15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有的村高达150多万元,全乡债务总额为1158.9万元,平均每村77.3万元。债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原来集体办企业亏损,公益项目建设投资,应收未收而借款等产生的,各村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化解村级债务。主要是拍卖闲置资产还债,债权户或单位协商降息或停息等办法。

(一)政策扶持,创优环境。

了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实行逐村“会诊”,做到心中有数,帮助他们理清发展路子,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并把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各涉农部门的扶贫项目、开发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科技部门的信息、技术等,有计划有重点地向薄弱村集中。今年,我乡争取到了高标准良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280万,在基地安排上,我们重点选择了崇化村、沙河村等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带动其发展。对发展较快、后劲比较足的村,一方面,制定好发展规划,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发展。另一方面,用政策推动。对成绩比较突出、年年都有新发展的村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

(二)开阔思路,选准路子。

生长期间管理技术指导,西瓜销售服务,通过合作社经营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

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增收。乡里针对行政村合并以及各村小学设置调整后出现的闲置院落,进行集中清理,指导各村采取拍卖、承包等方式盘活变现,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金马村把闲置院落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把原金马小学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租赁给恒新鞋业公司,安置闲散劳动力60多人。利用原东金马村委院搞玉米秸秆加工,以房屋入股分红,年增加收入4000元。崇化村对荒滩、荒沟、场院等进行开发整理,新增土地面积50多亩,全部承包到户,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00多元。

三是培育“绿色银行”增收。植树造林是一项投资少、效益稳、易于操作管理的好路子。特别是乡饮目前已发展速生丰产林3万多亩,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程度比较高。我们充分发掘和做好丰产林这篇文章,在完善道路林网,探索绿化权拍卖,责权利划分等方面深入进行探索研究,走出一条以林生财的成功路子。南赵村丰产林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其中集体所有500亩,可实现林木产值2000万元。并且积极搞好道路绿化,全村栽植树木20000多棵。树木由集体栽植,拍卖到户,群众管护,集体分成。目前已拍卖树木3000多棵,增加集体收入3万多元。

目输入乡农业财源项目率,积极申报,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八官村、崇化村、南赵村等7个行政村联合对上争劝村村通”自来水项目资金55万元,抗旱资金5万元。

五是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增收。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一轮驻地规划建设已经启动,城镇的扩规、扩容、改貌、升级,使得土地日益紧张。为此,乡党委推进合村并点,加快新型社区建设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乡饮村充分发挥驻地村的区位优势,以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运作和管理改革为手段,促进社会多元化投资推进驻地开发建设。去年以来,先后吸纳社会化城建资金3000余万元,开发建设面积6万多平方米。乡驻地食品站、蚕茧站、供销社、农具厂、兽医站、人民会堂、中心幼儿园、沿宁曲路商业开发、卫生院沿街门诊楼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既盘活了大量闲置建设用地,又提升了驻地城镇化水平和承载发展的能力。

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历史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我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乡村工业项目少,农业发展不均衡,又加之可用资源基本没有,形成了工业项目少、农业底子雹可用资源无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从主观上讲,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畏难发愁等也是主要原因。

村级支出主要有干部工资、五保供养、独生子女优待费、干部培。

训、报刊征订、办公费用等。要维持村级运转,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约6万元,2000-3000人为9万元,3000人以下10万元,我乡2001年实行并村,村级规模大幅度增加,2000人以下的3个村,2000-3000人的10个,3000人以上的2个,大部分村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组织运转受到很大影响。

我乡现任村干部共109人,其中支部书记15人,支部书记报酬。

8.6万元/年,乡财政采劝一卡通”统筹发放,其他村干部报酬23.43万元/年,村级自筹发放。退休村干部共114人,报酬10.7万元/年,村级自筹发放。另外,乡党委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为村五职干部及时办理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集体经济收入和开支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取得群众的支持。

二是积极推行村级财务由乡代管、村级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由农村财务“双代管”办公室对全乡村级财务进行统管,实行一月一审帐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消费性支出,保证村里的资金管好用好,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健全内部管理和民主理财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民主监督决策制度,避免出现投资失误,实现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016年我乡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共85.6万元,平均5.7万元/村,

都能够足额到位发放到村,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干部工资、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办公费、五保户供养等。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义重大,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一是进一步增强各级对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列入考核目标,形成发展壮大集体的良好氛围。

二是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因地制宜,分类对待,逐步建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

四是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机制,依据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逐年加大对村级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是协调金融部门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给予贷款方面的资金支持,缓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资金的“瓶颈”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大家莅临xx镇检查指导工作!今年以来,xx镇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紧扣全年目标任务,聚焦发展薄弱环节,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抓住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切入点”,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截至10月底全镇17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累计收入5万元以下个村3个、5-10万元4个、10-50万元10个,总收入307.62万元,占任务的68.36%。预计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70.59%以上,超过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5.59个百分点;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总体达到23.53%,超过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4.53个百分点。

一是奖惩并举,定好考核“指挥棒”。出台xx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年度奖惩办法,细化发展路径,明确奖惩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将盘活集体资产增收、结合乡村振兴增收、兴建经济实体增收、争取重点项目增收、积极招商引资增收、推动农旅融合增收等六种类型的增收渠道计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奖励范畴;将各级各部门给予各类扶持资金、社会各界给予的捐赠资金和因涉矿给予的各种赔偿、补偿、补贴等资金(集体土地流转费和青苗费可以计入奖金)以及其他不是通过自力更生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资金不作为增收奖励范畴。奖的动心,增收部分最高10%用于奖励村两委成员,同时对于“消薄村”和新增50万元以上村另外奖励0.5万元至2万元。罚的惊心,最高全额扣罚村两委成员绩效工资,同时扣罚其主要负责人6个月的工资,并扣除原获得奖补资金。干的舒心,进一步畅通干事创业渠道。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集合

按xxx的工作安排,xxx认真组织xx、xx,收看xxx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题讲座,现将有关收看情况汇报如下:

xx年x月x日上午x,xx组织xx、xx等xx余人,在xx会议室远教视频分会场认真收看xxx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题讲座。

通过观看专题讲座后,认识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矗下一步要结合实际情况:一是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二是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进一步完善议事机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三是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xxx。

xx年x月x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xx市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农业合作化道路,推动村党支部站到集体经济发展第一线,探索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创新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集中投放基层,并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承接落实,让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有资源、凝聚群众有抓手。目前已有xxx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xxxx名群众入社,带动集体增收x亿元、群众增收超过x亿元。

一是针对党支部要不要领导集体经济、怎样领导集体经济的问题,组织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动员,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地制宜走合作化道路的共识。树牢党支部统领合作社一切工作的鲜明导向,既管党建又管发展,通过经济手段和利益联结,重建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将基层党建全面融入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农民共富中。

二是针对上级部门与农村基层信息不对称,涉农资金项目供给与需求失衡问题,充分发挥回乡工作队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通过回乡干部走访调研、向村委反馈项目清单、召开党员大会确定、上报镇党委统筹投放项目、汇集上报县级组织部门等五个环节,推动“下情上达”。由县级组织部门牵头成立议事协调机制,向各部门征求项目投放意见,协调各部门整合资金项目,达成一致意见后,落实专人与有关涉农部门对接,确保“上情下达”。

近三年来,各村级党组织共上报各类建设项目需求1.52万个,达成一致意见建设项目1.18万个。三是市财政投入x亿元作为注册资本金,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3亿元配股给全市xxx个村,确保村村做股东、村村有收益。将xx家市属涉农国资企业并入村投公司,把部分涉农股权和经营权等国有资产划入村投公司,并将村级闲置固定资产、未承包到户的山林水土和所有涉农财政资金整合到村投公司,目前村投公司总资产已近百亿元。立足市场化运营定位,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资源资产、新兴农业等项目开发建设。通过财政资金配股分红、村级资产资源入股分红、合作开发项目分红,以及对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予以补足等方式,实现收益共享,带动村集体稳定增收。2021年,村投公司为全市xxx个村各配股分红x万元,并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的x个村兜底保障xx万余元。

一是坚持合作社姓党,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领办合作社全链条、全过程。在没有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由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先以集体资产注册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再吸纳群众和社会资本入股。坚持理事长在党,把“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写入合作社章程,发挥党支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坚持决策权听党,明确合作社中集体占股为“金股”,确保集体股否决权和决策权。

二是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思路,建立统一筹措、统一规划、统一立项、统一投放、统一监管机制。制定《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组织涉农部门开展资金项目整合,梳理出可统筹整合投放到村资金项目68项,统一纳入项目库,形成“资金池”。根据预算资金规模和项目任务,制定出适合村党组织承接的统筹资金使用方案和流程图。建立适合村党组织承接的统筹资金立项审批平台,优先向脱贫攻坚一线、示范带(点)、特色产业区域等进行捆绑投放。在充分征求部门、村党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集中投放的项目、具体地点,推动各级资金、资源、项目统一下放到村。建立统筹整合资金实时动态监控机制,建立资金总台账,加强事前、事中监管,实行精细化管理。

三是推行“乡村共享驿站”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市推行“乡村共享驿站”项目,唤醒农村集体“沉睡”资源。共享驿站一般选址村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地或人流量大的村级闲置集体建筑、建设用地,由市、镇、村三级协同共建,市级定方案、镇级出补助、村级抓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项目所有者,引进电子商务、银行、通讯、保险、快递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型企业,目前已与海峡人才市场、邮政、电信等10余家企业签订驿站入驻协议。委托国有企业做好涵盖人员培训、项目推介、商家管理的总体运营管理,并从本村择优挑选部分经济能人担任“轮值站长”,负责日常运营。将租赁收益和营业提成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入驻商家根据营收情况与村集体按比例分成,每个驿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0万元。

一是出台实施意见,明确领办标准,建立章程文件统一把关、重大项目统一评估、大额支出统一审核、社务统一公开等“六统一”运行机制。注意协调集体、农民和社会资本的关系,优化组合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明确单个社员出资比例不得超过20%,集体占股不低于10%;合作社收益除提取5%—10%公积金用于自身发展外,全部按股权返还村集体和群众;采取土地置换、股权赠与等方式,鼓励吸收贫困户和老弱病残群众优先入社。在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础上,联合若干村建设党建融合发展区,由融合发展区党委领办联合社,通过更大范围联合,增强规模经营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由村党组织作为主渠道集中承接各类统筹整合投放到基层的资金项目,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负责制,由村党组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型资金和项目特点,由村党组织主导协调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或群团组织承接实施。对各级财政支持的200万元以下的农村公益类项目,原则上由村党组织承接并优先安排合作社作为建设主体。对农业产业类资金,由村党组织牵头,建立种养殖基地或农产品加工基地,承接上级统筹整合资金,近两年已整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奖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等各类资金1.7亿元,投放到村级农业示范园(点)。建立项目建设督导制度,通过党建巡回督导、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等推进实施。项目建成后,由村党组织负责跟踪维护,保证项目长期运行。

三是选派“治村导师”为乡村振兴聚合力谋发展。从“书记主任“好搭档”等优秀村干部中,挑选“治村经验丰富、党务工作熟悉、带领致富有方、村务管理规范”的人员担任治村导师。围绕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组织治村导师开展“组团巡诊”,举办“乡村振兴”论坛280多场次,指导经济薄弱村厘清发展思路。组织市直部门与全xxx个村结对,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原则,逐村确定发展路径、制定发展规划,全面清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济合同,规范开展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深度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源,探索发展异地置业,在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建商铺等房产项目,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使用,增加集体经营收入。推动企业出资金技术、村街出土地劳力合作创办企业,在固定收益外增加村民务工收入;推动强村与弱村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发展。

四是强化配套措施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化项目配套,支持村集体参与实施土地整改、田间道路等涉农项目,因村匹配发展项目和路径。强化资金扶持,市财政按照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全覆盖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对集体经济收益排名前20位的给予1万元/村奖励;组建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开展“政担银企户”财金互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担保及3—5年利息补贴。强化人才支持,回引65名党性意识强、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优秀农民工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管理者;推行“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团队服务模式,分片区常态开展规划指导、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等巡回服务。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深入探讨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尤其是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工业发展意识,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企业全面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全县工业经济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县新上、技改、扩建工业项目80个,其中建成投产的项目66个。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8.8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1.4亿元,比20xx年增长2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3.2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0.1亿元,比20xx年增长21.8%;20xx年1—6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8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30.1%(按可比价计算);实现销售收入29.05亿元,同比增长63%;工业品产销率为9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1588万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5090万元,同比增长2.1倍。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4元,比20xx年增长22.1%,是的3.7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20xx年增长21.5%,是20的3.9倍;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亿元,比20xx年增长23.4%,是年的4.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比20xx年增长19.4%,是2005年的4.28倍。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实施和培育发展壮大了隆基硅公司4800吨单晶硅、瀛海天祥公司100万吨水泥熟料、兴尔泰公司2×31500kva电石炉、12万吨硫酸、天元公司7.2万吨金属锰、华夏特钢公司40万吨硫酸、30万吨镍铁、宁夏红、早康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使全县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新材料、电力、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天元锰业有限公司、瀛海天祥公司、嘉盛公司等企业跻身于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增强了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预计到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1家、过5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

(三)工业结构更趋优化。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工业结构,使全县工业结构由单一逐步走向多元化。以早康、恒兴、赢嘉、杞芽、兴宁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而且引领了工业结构调整的趋向;积极引导县内电解铝、电石、金属锰、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采取节能、降耗等技术改造,使企业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以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项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落户中宁,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淘汰关停了污染严重、耗能高、工艺落后的8家小炼铁、7家小造纸企业和4条立窑生产线、两条电解金属锰生产线;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煤炭、电解铝、铁合金、水泥、枸杞干果等向碳化硅、金属锰、金属镁、单晶硅、枸杞果酒、枸杞茶、枸杞多糖、果汁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四)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群:一是以宁夏红、早康、恒兴、杞芽、杞乡生物、兴宁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枸杞果酒、枸杞原汁、枸杞豆奶粉、枸杞芽茶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群;二是以赛马公司、瀛海集团为龙头,形成了水泥生产、建材预制为主的建筑建材产业群;三是以兴尔泰、新世纪为龙头,形成了合成氨、硫酸钾、电石、枸杞专用肥为主的化工产业群;四是以秦毅集团、天元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集电解铝、铁合金、金属镁、金属锰为主的冶金产业群;五是以中宁电厂、天能天昊公司为龙头,形成了煤炭开采、发电精洗煤、碳化硅为主的能源产业群;六是以隆基硅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以单晶硅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五)非公企业发展迅速。20xx年在全县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0家,占96.8%;完成工业总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完成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9.5%和89%;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gdp的106%和33.7%.非公企业已成为中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xx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8亿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1.5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3%。20xx年1-6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917万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达11588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8.3%。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非公企业税收收入在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可达到32%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7%;全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2.7万人。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快速发展。预计20xx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34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3家,占97.06%。

(六)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科学规划了“一园四区”,将石空区定位为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瀛海区定位为建材区,宁新区定位为高新及物流区,红梧区定位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加快园区水、电、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平整土地3万余亩,新修园区道路61.2公里,修建蓄水池5座,铺设上水管道42公里,栽植防风林带和道路绿化树木7万株,新建330kv、220kv、110kv变电所5座,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4800吨单晶硅、100万吨彩钢、70万吨铝镁合金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20xx年,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4.2%;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可达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企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2.3%。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的承载区和工业发展的基地。

(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xx年全县地区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197.8万吨标准煤,增长6.5%;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66吨标准煤,比20xx年的5.14吨标准煤下降9.33%;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148.9万吨标准煤,比20xx年增加1.5万吨标准煤,增长1%;每万元增加能耗为7.38吨标准煤,下降24.2%。20xx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的5.592吨标准煤下降16.67%,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下降20%目标任务的83.5%。预计20xx年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4177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1%。狠抓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淘汰落后产能。20xx年,化学富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811吨和2334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预计20xx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二、当前中宁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从工业结构整体看,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速度快,轻工业发展滞后,传统高载能企业多,高新科技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结构单一,偏重于能源、基础性材料,初级原料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工业产品精深加工的少、附加值低;从资产结构看,工业企业优良资产少,资产变现难度大,致使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增大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难度,导致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力。优质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二是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不够,加工转化能力还不强,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极不适应;三是工业企业总量还不大,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少。工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还不大、经济总量偏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

(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一些企业仍然处在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阶段,血缘、地缘、人缘管理代替了科学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给金融部门信用评估、发放贷款制造了障碍;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相当一部分企业法人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人才匮乏。

(四)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工业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资金支持,缺乏自身滚动发展能力。由于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银行抵押方式单一、且抵押物打折率过低、手续过于繁琐、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信誉低下等因素影响,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财政扶持能力弱。个体、私营企业谋求向民间融资,缺乏中介组织,且利息远高于国家贷款利率,使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面对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干群同心,军民联手,不畏艰难,团结奋战,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抗洪救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情汛情灾情。

今年我县雨情汛情灾情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降雨强。6月26日以来,我县全境普降大到暴雨,沿淮、东西两湖地区雨势强劲,雨量集中,其中城关285.1mm,王截流320.3mm,临淮岗313.3mm,特别是7月8日金寨县和我县南部乡镇突降大到暴雨,降雨量都在200mm以上,9日上午淠史杭总局从灌口集泄洪,短短十几小时内,汲河沿线50平方公里一片汪洋,平均水深1米以上,最深达2米左右。

二是灾情重。由于淮河持续高水位顶托,汲东干渠洪水来势汹涌,我县形成腹部吃紧、南北夹击、沿东西两湖、汲河、沣河洼地“关门淹”的惨重局面。7月11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蓄洪区奉命开闸蓄洪,进、退洪闸同时进洪,进洪流量达2400立方米/秒,6万亩耕地瞬间被淹,灾情进一步扩大。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有26个乡镇366个行政村2659个村民组98356户48.21万人受灾,其中被洪水围困村庄501个,被困人口83489人,毁坏房屋2026户8140间,倒塌房屋1512户4968间;农作物受灾69.67万亩,绝收33.68万亩。全县水毁桥梁14座,道路297.8公里,涵闸、排灌设施和机电泵站204处,塘坝68处,输电线路54.5公里,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1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

三是持续久。境内淮河干流持续高水位,目前仍全线超警戒水位。严重的内涝,造成大量农田、房屋、道路、供电线路浸泡在洪水之中长达半个月。

二、抗洪救灾情况。

(一)超前谋划,构筑三道堤防。

一是思想堤防。省、市防汛会议以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把全县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上来。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后,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提出一手抓防汛抗洪、一手抓生产救灾的要求,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本、抗洪救灾的思想。

二是组织堤防。汛前就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同时成立了11个防汛前线指挥所,由县六个班子成员任指挥;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从而构筑起三级防汛救灾网络。

三是责任堤防。按照《防洪法》、《防汛条例》要求,严格实行行政首长和防汛指挥长负责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防汛期间,县防指组成2个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结果一天一通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夜巡夜查,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位。

(二)众志成城,打好三场硬仗。

一是抢险护堤。7月11日上午9时接市防指启动防汛抗旱应急i级响应命令后,我们紧急行动,不折不扣执行命令。淮干79公里战线上共有1500多名县乡村干部和4135名三线民工昼夜巡堤,拉网式检查。600名武警官兵在临王段和蓄洪大堤,军民联手,巡堤查险。同时,对民生堤、隐贤堤、城西湖隔堤、城东湖龙腾保庄圩、胡姚保庄圩以及重点穿堤建筑物分段包保,严加防守。县防指紧急筹措碎石2680吨、黄沙3079吨、草袋20.5万条、编织袋8.26万条、土工布1.15万平方米、防浪布9.42万平方米,随时调用。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排除险情23处,确保了近300公里堤防安然无恙。

二是转移群众。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及时转移受灾群众。7月8日晚,面对姚李、洪集两镇200多个村庄近3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的严峻形势,县防指紧急调集10多条船只、5只冲锋舟连夜转移被困群众。省防指下达《关于做好行蓄洪区运用准备的紧急通知》后,县防指紧急制订《**县城东湖、姜唐湖蓄洪区运用搬迁实施方案》,抽调64名县直干部,进乡驻村,帮助做好群众安全转移。7月11日7时,省防指决定运用姜唐湖蓄洪区,我们紧急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十个组;安排中巴车10辆、货车20辆、大型运输船只2艘;抽调公安干警200名、县直干部100人、民兵应急分队200人,向上级防指请求武警部队支援100人。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对转移区分片包保,责任到人,进行拉网式清场,确保了姜家湖4119名群众在中午12时前安全有序撤离,确保了当日下午3时16分姜唐湖进洪。整个搬迁过程,时间短暂,秩序井然,群众情绪比较稳定。截至7月14日上午,全县共转移群众83489人,无一人伤亡。

台时,抽排水1.57亿方,排涝用电526.41万度。

县委、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组;启动生产救灾应急预案i级响应。紧急下拨救灾资金400万元,购置方便面、矿泉水各15000箱,棉被360床,重点解决灾民吃住问题。组成13个医疗小分队,分赴重灾乡镇,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加强灾区治安管理,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

安排民政部门牵头,组成3个救灾指导小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指导乡镇生产自救。制定出台全县农业抗灾减灾和补种生产预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清沟排涝,及时做好被冲稻田扶苗护苗,调运灾后蔬菜种子5000斤、玉米种子2万斤、绿豆种子10万斤、农药20吨、化肥1000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践行宗旨,发挥两个作用。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成果。抗洪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组织保证,成为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县六个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吃住在堤;全县796名县乡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广大党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严防死守重要堤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抢险,构筑了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近日,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下步打算。

坚持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发展经济三个并重,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严防死守,确保堤坝安全。

牢固树立防大汛思想,不以洪水暂时回落而放松警惕。密切关注汛情发展,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洪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巡堤查险力度,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堤安全度汛。

(二)积极主动,开展生产救灾。

切实做到“六有”、“四补”。

“六有”,就是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有安全感。

“四补”:一是以秋补夏。抢排内涝,抢种补种,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秋种,力争抗灾夺丰收。二是以养补种。全面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发动千家万户,补栏补槽,补投鱼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是以工补农。加强调度,优质服务,使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四是以外补内。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三)统筹兼顾,做好各项。

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灾不畏灾,奋力再提速,全力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环紧扣,全场紧逼,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扎实推进12项民生工程;认真抓好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平安创建等;结合抗洪救灾,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年县抗洪救灾汇报材料。dm7。

台时,抽排水1.57亿方,排涝用电526.41万度。

县委、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6个组;启动生产救灾应急预案i级响应。紧急下拨救灾资金400万元,购置方便面、矿泉水各15000箱,棉被360床,重点解决灾民吃住问题。组成13个医疗小分队,分赴重灾乡镇,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加强灾区治安管理,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

安排民政部门牵头,组成3个救灾指导小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指导乡镇生产自救。制定出台全县农业抗灾减灾和补种生产预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清沟排涝,及时做好被冲稻田扶苗护苗,调运灾后蔬菜种子5000斤、玉米种子2万斤、绿豆种子10万斤、农药20吨、化肥1000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践行宗旨,发挥两个作用。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成果。抗洪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组织保证,成为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县六个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吃住在堤;全县796名县乡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广大党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严防死守重要堤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抢险,构筑了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近日,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县乡机关干部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下步打算。

坚持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发展经济三个并重,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严防死守,确保堤坝安全。

牢固树立防大汛思想,不以洪水暂时回落而放松警惕。密切关注汛情发展,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洪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巡堤查险力度,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堤安全度汛。

(二)积极主动,开展生产救灾。

切实做到“六有”、“四补”。

“六有”,就是全力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有安全感。

“四补”:一是以秋补夏。抢排内涝,抢种补种,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秋种,力争抗灾夺丰收。二是以养补种。全面开展畜禽疫病防治,发动千家万户,补栏补槽,补投鱼苗,大力发展养殖业。三是以工补农。加强调度,优质服务,使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四是以外补内。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三)统筹兼顾,做好各项。

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灾不畏灾,奋力再提速,全力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环紧扣,全场紧逼,大力发展以矿冶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城镇经济。扎实推进12项民生工程;认真抓好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平安创建等;结合抗洪救灾,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用到汇报的地方越来越多,汇报时通常会多讲一些重点工作的内容,非重点的内容简单介绍即可,那么,汇报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xx区地处xxxx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xx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xx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亿元,实现税收5.54亿元。

近年来,我们立足xxxx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能耗由20xx年的2.79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1.6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xx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8.5%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一)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xx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热)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三)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给予奖惩。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严格管理抓执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环保飓风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30余家“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我们在循环经济中,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循环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建议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能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巩固提升循环链条,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半年来,管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市园区办的关心支持下,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省级工业园”为总体目标,以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加大产业聚集,努力探索一条具有隆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6月份各项指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0858万元,同比增长173%;完成工业增加值38731万元,同比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24070万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000万元,入园企业投资21070万元);新招商引进入园项目10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亿元以上的3个,达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续建项目3家,新增开工企业3家,新增投产企业4家,跟踪洽谈的项目6个,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金额内资72649万元、外资3000万美金;上交税金3257万元,同比增长121%,是年初目标任务4000万元的81%。

回顾起来,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土地开发,加快园区扩容提质。

一是积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对现有存量的500余亩土地进行招商和出让,加大土地流转速度,上半年完成土地出让420亩;二是加大对凯迪电力生物质能发电土地的报批,确保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三是加大征地工作力度。去年城东南主园区的第三期征地工作因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使征地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今年3月,我们抓住新的征地政策的出台,土地价格调整的有利时机,及时充实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工作班子,重新启动第三期征地工作,通过挨家挨户进行思想发动,及时宣传新的征地政策,四月底城东南主园区的第三期征地已完成585亩征地协议的签订,目前正在筹措资金将征地款支付到户。

(二)抓招商引资,努力突破招商困境。

我们按照“上争下促、外引内联”、“招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方针,健全招商引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大力改善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模式。一是锲而不舍跟踪落实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为落实湘丰纸业二期投资5亿元的年产15万吨的白卡纸项目,县里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集中处理项目的洽谈、立项等前期工作;为争取兴昂鞋业落户园区,从开始洽谈,投资方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愿来我县园区投资,碰巧遇上国际金融危机,投资方投资放缓,但我们从未放弃,一直派专人跟踪不放,今年初,金融危机刚刚缓解,洽谈工作就重新启动,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考察招商,最终于今年5月18日成功签约;江苏雨润食品的成功落户也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捕捉招商信息,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前往江苏考察洽谈,亲自部署招商事宜;投资5亿元的凯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县里成立专门工作组,组织实施5万亩能源能基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去省城汇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并于今年元月18日获得省发改委的立项目批复。

二是多措并举拓宽招商渠道。面对严峻的招商局面,我们通过召开各地老乡会,组织招商小分队对我县工业园进行广泛的推介和大力的宣传,采取上门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进行全面招商,今年1-5月份园区共接待客商20余起,通过多措并举,央企、外企、上市公司、500强等实力雄厚、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企业入驻我县工业园区,在我县的招商引资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是构筑招商平台,承接产业转移。利用兴昂鞋业的带动效应,以标准化厂房为平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近年来,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及二、三线城市梯度转移,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立足我县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资源,认真落实《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到县工业经济开发区创业的实施意见》(隆政发[]3号),大力推进标准化厂建设,以此为平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建设电子、电玩、箱包、服装、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再就业基地。标准化厂房招租,在去年入驻四家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引进恒德亿佳灯饰、凯宥鞋业、常辉(香港)电子、美而丽内衣配件等公司。

(三)抓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树新形象。

今年来,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的产业支柱”的思路,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步伐,为了使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获利,园区管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园区干部挂点联系,靠前服务。为提高企业入园手续办理效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所有干部负责联系企业,切实加大服务工作力度。二是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协调有力。园区项目实行建成投产倒计时制,对所有项目实行十天一讲评,一月一调度,适时组织召开调度会,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今年新签约的雨润食品、兴昂鞋业等重大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明确任务和责任、规定进度和时间,切实加大凯迪电力项目场地平整力度,为其尽快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加大城南第三期征地土地补偿款的支付和土地报批工作,使雨润食品尽快履约。三是设立重点项目指挥部,全程护航。从桃洪镇、国土、公安、司法等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和原单位工作脱钩,专门处理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并设立公安局驻工业园警务处,负责调处周边群工矛盾,确保园区投资环境和建设速度。由于措施得力,和诚医药化工完成建设投资300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赤血盐生产线已于5月底投资,二期工程建bcim、dhd生产线,在建设当中;群丰化工已完成投资2800万元,主体车间、原料仓库,水处理房等已完工,设备正在安装、清洗和调试,预计6月底开始试生产;三得力物流主体车间已全部完工。四是成立“支帮促”工作组,贴心服务。工作组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调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各有关部门,拿出解决方案,确保项目进展顺畅。万源生物是年初新入园的生物提取的高科技项目,三个月全部完成招商合同的签订、项目的立项、报批、环评及土地招拍挂程序等前期工作,四月底如期开工建设;针对第一期标准化厂房建设情况,结合招租老板反馈的信息,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带领第二期标准化厂房投资老板到外地考察学习,确定厂房建设方案,短短四个月时间完成从厂房方案定型,规划设计,现主体工程二层已封顶。所有续建和新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四)抓队伍建设,打造高效廉政团队。

今年来管委会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围绕“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形象、讲绩效、讲廉洁”为主题,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研究出台了园区管委会廉政建设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工程管理制度等一等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强化了内部管理;二是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主攻点,紧紧围绕工作人员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冷”、“软”“懒”、“散”、“贪”、“奢”、“乱”、“推”、“赌”、“梗”,打造廉政高效团队。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回首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些许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主要是:

(一)征地难,土地储备有限。

到目前止,园区存量土地仅100余亩,可提供给投资商选择的储备用地少,大的项目进不来,严重影响到园区的招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去年10月份以来,随着国家新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提高,导致前后标准不一致,被征地农民攀比思想严重,同时强烈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增加了征地工作的难度。去年以来,因被征地农民期望值提高,同时出现老百姓上访现象,新的征地工作开展难度骤增。

(二)招工难,企业用工紧张。

一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园区用人单位大多是要使用有专业特长的人员,有一技之长的民工习惯到沿海地区打工,外出农民工没有及时得到本地就业信息,没能及时返乡就业。二是我县缺少相应培养专门技术特长人员的优惠激励机制,入园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就如何对口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出台相应政策。三是桃塘公路园区段路幅窄,路面烂,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严重影响园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也给园区员工上下班带来不便。四是园区尚未建设专门的员工生活区,生活不便,加上子女入城就学难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到园区的招工,导致企业用工紧张。

(三)成本高,建设资金压力大。

随着国土政策的调整,征地成本增加了1万元/亩,批地成本增加了2.6万元/亩,工程方面的材料费、人工工时费同时也在增加,每年财政投入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合计在4000万元左右,不足500亩地的开发费用。以这个开发速度,园区资金压力很大,要想加快发展,只有取得银信部门支持,弥补资金的不足,但园区要负担银行利息,又增加了开发成本,目前园区每年利息在260万元左右,建设成本高,资金压力大。

三、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完善园区功能配套。

一要集中财力,全面完成城东南工业园第三期征地585亩土地款的支付,启动兴昂鞋业生活区的土地征地工作,加大凯迪生物发电项目的土地报批工作,为凯迪项目、雨润食品、兴昂鞋业的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二要集中精力,完成城东南的土地平整、道路硬化、绿化、灯化工程,使园区出形象;完成城东南第三期范围内详细规划设计,拉通主道路干线,完成大部分的土地平整工作。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园区产业聚集。

一要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城东南主园区以建材、轻工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为主,以“产业拓城、产业兴城”,推进新型城市化;城南食品工业园以金银花、百合、“三辣”等绿色富硒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着力打造湘中南最大的食品工业区。二要转变招商模式,突出重点抓“两头”。在招商战略上,一头抓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龙头项目、重点项目的引进;一头抓投资少、见效快、地方资源优势明显的小项目的聚集。三要调整招商政策,增强政策吸引力。要认真考察调研,结合新的政策和形势,出台新的文件,促进园区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大产业扶植力度,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优质服务。要勇于承诺。相关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13号、[2006]9号文件的规定要求对入园企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办结时间等做出书面承诺,交县优化环境办审核并向社会公开。要真正全程代办。凡是进入园区的企业,其公司注册、立项审批、规定设计、环境评估、土地出让手续等由园区全程代办,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企业只管建设,手续交给园区”。要敢于问责。根据企业投诉并经优化经济环境办核实的破坏经济环境行为,一律追究单位一把手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对各部门单位实行问责制。二是协调银企对接。争取银信部门对企业的扶植力度,帮助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市场开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优化园区环境。对强揽运输、强揽工程、强阻征地的地霸行为要进行专项治理,形成高压态势。

(四)加大创建省级工业园工作力度,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一是严格准入,按照省级工业园的要求建设园区。对入园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规划设计、环境保护等按照省级工业园的要求严格把关。二是加快园区扩容提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园区从量到质的飞跃。三是加大申报工作力度,对照省级工业园的要求,组织领导力量,细化工作指标,明确工作责任,加大省级工业园申报力度,争取享受省级工业园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我县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市园区办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县开发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和省级工业园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戒骄戒躁,继续戮力同心、务实拼搏、追求卓越,创造园区建设的新辉煌!

是我镇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镇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日益攀升。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0,高平镇全年财政收入227万元,超任务完成39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地税部门任务xx0万元,实际完成175万元;国税部门任务48万元,实际完成52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26家,完成投资2.9个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80万元,增长30%;限额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达1069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5%;农民人均收入元,同比增长19%;新增个体户30家,规模以下企业5家。

二、“三农”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格局。近年通过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镇产业模式从“一重多轻”转变为“药菜畜林稻”五业并举,特色农业逐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大石村的千亩优质柑桔基地,是xx市唯一一家被省农业厅评定的示范点;积极响应xx县“北药南扩”战略,以毛坪、东塘、堂下桥等村为龙头的金银花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是除小沙江老区外种植面积最多的乡镇,得到县委钟书记xx县特色产业办的高度评价;继续巩固茄子基地建设,新鲜、茶山、象山、小坳等茄子基地种植总面积高达万亩,经济效益惠及千家万户,茄农人均年收入增长1500元。三大产业逐步形构成高平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

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加大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力度。投资400余万元完成小i型水库―茅坪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灌溉面积将达到1000多亩,保障了周边用地的灌溉需求。杨才冲水库、黄信水库的除险加固也开始启动,完工后将发挥积极作用。大规模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村桥涵路道配套改造步伐,共投入资金xx5万余元,完成水毁修复工程166余处,解决了全镇农业生产、农业增效的用水瓶颈。2、加大农网改造力度。我镇将16个村的农网改造纳入十二五规划,目前已完成3个,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是全县农网改造完成数量最多的乡镇。3、扎实做好惠农减负工作。通过明确责任、定期督查等方式,以国土、电力、公安、民政和财政为重点,从预防警示入手,规范涉农资金的发放,抓好惠农减负工作,无一起违反惠农减负政策的事件。4、狠抓畜牧工作。采用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加大执法力度,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今年未发生一起动物疫情事件。

三是粮食生产得到巩固和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镇今年共落实粮播面积6.24万亩,粮食总产量2.72万吨;全年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1万亩;在培兴、新鲜村建立500亩双季稻示范点1个;推广优质稻种植面积3.29万亩,超级稻种植面积1.82万亩;扶持50亩以上种粮大户30户;建立了石脚、小坳村超级稻千亩高产种植示范片1个;建立了大石、三星村油菜成片高科种植示范点1个,面积为500亩;建立了以象山村、窝山村、新鲜村、茶山村为主的绿色茄子无公害生产基地3个,种植面积5000亩;建立了上坪村金银花生产基地一个,种植面积亩,建立了白地村百合高产栽培示范点1个。

三、工业发展迎难而上。

高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兴工强镇”工作,动员和带领全镇力量齐抓工业,服务工业,大办工业,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做好招商“四优文章”,克取区位劣势等诸多不利因素,取得较大成绩。一是优选项目,建立项目库。通过组织工作小组认真调研,结合高平实际,编制环城路和高平边贸家私建材市场项目书,构建对外招商的平台。二是优化投资服务。通过加大惩处力度,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环节等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得到投资客商的好评。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净化投资环境。今年共打击黑势力2起。

四、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在镇城区安装电子眼进行全方位监控,规范城区管理,启动了新一轮城建规划并已报县人民政府,编制新一轮用地和城建开发项目书。我镇通过财政投入、社会筹资等方式筹集20余万元,在镇机关院内及镇城区主要路口安装电子眼,加强城区社会治安管理。通过有效监控,今年治安发案率比去年同比下降75%,群众反响良好,今年我镇的民调满意率居全县前列。

以创卫为契机,加大卫生整治力度。开展了以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等为工作重点的交通环境专项整治运动,共划定车辆临时停靠车位15个,拆除占道摊棚5个,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牌32块,取得了车辆停靠有序、镇容整齐美观的良好效果。新增垃圾池11个,安装垃圾桶25个。完善城区规划,制定中长期规划,拓展城区范围,成为全县首个完成村规划的乡镇。

五、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文教卫事业欣欣向荣。20我镇投入32万元,新建了文化站大楼,已正式投入使用,极大满足了干群的文化需求。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扎实推进以“村为主”,严格落实“四术”措施,加强计生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积极稳妥地处理好“5.8”舆情事件,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计生生育其他工作任务。农村养老保险广泛覆盖。我镇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缴交工作,多次召开农村养老保险专题培训会议,积极采取多种宣传方法,做到“宣传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缴交农村养老保险,争取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截至年12月,我镇实际参保人数已达到30115人,完成任务数的85%。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按照“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内控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以便民服务为目标,构建“重大民情两小时服务圈”,成立了“重大民情快捷服务中心”,有效、快速地处理了8起突发事件,此举得到了县委钟书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明海的`高度评价,拟在全县推广,省委宣传部也将此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经验进行推介。积极开展了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工作再创佳绩。我镇通过成立群众工作站,广大干部以群众工作站为平台,纷纷深入基层,努力为群众兴办实事,排忧解难,据统计,今年来,全镇干部通过群众工作站,为群众兴办实事203起,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2起。不定期对各碎石场、鞭炮销售点、加油站等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3.57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27户,发放补助金101.6万元。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

六、基层组织建设稳定推进。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我镇的党员公开承诺书在调阅检查中得到市委组织部的公开表扬。开展城乡联建活动,城乡党支部共建结对,通过城乡带动,发挥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今年9月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人员28人,吸收了24名优秀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加入了党的组织。

年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镇村干部的辛勤劳动,得益于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但离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业招商、城建提质扩容等工作,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和勤勉的作风,扎实工作,再创佳绩。

二、2018年工作思路。

今年,镇党委、政府将紧紧围绕“转作风、保稳定、求发展、树形象”的总体目标,因地制宜求特色,依托优势谋发展,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突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治稳定、城建城管、城建开发、增收节支等工作重点,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全镇经济长足发展,农民收入平稳增长。

2018年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全面贯彻落实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和谐平安为保证,以优良服务为目标,全面促面高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镇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机遇,求发展,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形成“多村一品”的格局,实现农业增效。继续发展特色农业,建好茶山、新鲜茄子基地;建好象山等村的油菜基地;积极推广双季稻种植;响应xx县“北药南扩”战略,创建茅坪、上坪两个金银花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认真落实对养猪专业户的各项补贴,重点扶持养殖专业大户,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巩固提高退耕还林成果,认真落实补助资金和实施工程建设。

二是以招商引资为着力点,突出发展项目经济。坚定不移地推进“兴工强镇”战略,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100万元。要以项目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做好、做强、做优箱包皮具、竹制品、矿泉水三大支柱产业,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要突出高平传统工业。加大对箱包、皮具、竹制产品的招商力度,利用已有资源优势,做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文章,打造皮具工业特色乡镇,完成招商引资1500万元。做好项目推介,利用高平老乡会、网络媒体等途径,把包装好的项目进行重点推介。突出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洼地效应。及时协调矛盾纠纷,从严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行为。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早出效益,拉动经济发展。

三是以增收节支为手段,进一步推进财政工作。要认清我镇财政财源枯竭、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夯实财源基础,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千方百计完成今年的财税任务,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20xx年上半年农业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为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农业工作。

1、加强合作社工作建设:完善大佛等六个果业合作社,统一组织补贴发放桃袋450万袋、黄版15万张、性诱剂30000个、安装太阳能杀虫灯575盏。统一购买有机肥1380吨;完成龙泉山10万亩出口安全特色伏季水果提升建设项目,其中田间便道100公里,爆破900亩,稻草覆盖1100亩,果园种草300亩,包装、储存及配套管理用房400平方米,水肥一体化水蜜桃基地220亩,高接换种1046亩等。

2、科技培训。完成实用技术培训xx00人次、职业经理人培训15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20户。

3、防疫工作。完成狂犬病普免工作,免疫犬只2380只;动物重大疫病防制工作:春季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工作、免疫生猪2343头,免疫禽类11108羽,补免犬只435只。

4、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利用标语流动广播宣传及日常巡查相结合。重点是加强对联合村、花果村、美满村、大佛村的巡视督查。

5、龙泉山生态湖建设及桃源村7、8、9组生态移民建设项目。

6、农业综合开发前期准备工作。

7、花果村产村相融农业精品示范园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二、林业工作。

1、完成义务植树3.2万株,

2、实施天然林管护面积40280亩,

3、实施桃源村景观绿化三处,植树608株,实施红花村道路绿化3000米,植树3500株。

4、加强宣传工作,共新增警示牌300个,

5、落实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新造林管护面积1889.28亩,

7、组织开展了森林病虫害防治虫情调查工作,为预防无烟森林火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水利工作。

1、编制完善了山泉镇20xx年防汛预案,落实防汛责任,加强汛前、汛期排查及整改落实,确保安全渡汛。

2、加强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完成了联合村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日处理能力100m3,可解决西江河上游农家乐污水排放。

3、饮水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联合、花果、红花部分管网进行改造,新建调节池3个。完成山泉自来水厂改扩建规划,计划于下半年实施。

XX镇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抢抓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和省级经济区开发建设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主线,着力抓好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并级,全镇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元至六月份,全镇完成工业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占县下达我镇全年任务16亿元的41%。

二、工业项目进展情况

1、新开工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3.4亿元的安徽骐骥生物能源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中阳管业项目。两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即将动工建设。

2、上年接转项目13个。分别是:投资3亿元的君诚环保塑业、投资3亿元的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二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誉林汽车部件、投资3000万元的雅玛特电子、投资3000万元的弘昌灯具、投资3000万元的顺康服饰二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的园林机械、投资2000万元的美尔佳二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辰金机电、投资1000万元的光法羽绒、投资1000万元的和诚制衣、投资1000万元的华森木叶办公楼、投资1000万元的达韵包装、。

3、已签约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3亿元的铝合金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玻璃幕墙项目。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

1、加快各类项目建设进度。认真做好对入园企业的跟踪服务,重点是帮助君诚环保塑业、弘昌灯具、雅玛特电子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督促骐骥生物能源、中阳管业、铝合金、玻璃幕墙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做好对其它项目的帮助和协调。

2、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年内完成4.1km水泥路的建设、亮化和绿化;争取自来水厂及管网扩建项目尽快全面竣工,日处理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3、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跟踪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眼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相关产业向中部转移,充分发挥与省会合肥地缘相连、人脉相通、产业互补、经济互溶的优势,摆正位置,甘当配角,为其先进制造业拾遗补缺,搞好配套;明确专人积极跟踪意向性项目,确保跟踪项目尽快落户。

xx镇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七月二日

2012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国外欧债和美债危机的不确定性给外贸带来了较大困难,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要素的制约。2012年又是xx作为省级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为了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发展,xx镇在经济工作中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加大动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预测及运行特点分析 今年1—5月,全镇实现工企业总产值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6%,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0%。预计到6月止,全镇可实现工企业总产值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 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48%、44%、24%。

从1—5月的工业经济形势看,我镇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运行特点:

1、全镇经济形势基本平稳。xx工业以纺织印染行业为主导,受宏观经济影响纺丝、加弹等行业冲击较大,从而间接影响下游的纺织印染行业。全镇1—5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到 亿元,完成区计划的36%,比去年同期增长9%。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但整体完成比例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3、企业投资情况低迷。今年1—5月,限额以上工业投资

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0%,且比去年同期下降18%。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企业普遍存在着观望等待情绪。

4、出口形势较为乐观。在出口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全镇1—5月,完成出口 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08%。 等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尤其是 公司,1—5月实现出口-交货值6422万元,同比增长365%。公司在今年5月初与 集团公司(宁波)合作的全球首个粉末涂料快速打样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由全新的集装箱改造而成,可为客户提供当天送样,当天交样的及时服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既节约时间又提高工作效率,在 是个创举,在全球也史无前例。初步估计,该打样中心可涵盖 家具市场近60%的经济活动,涉及产值在9亿美元左右。

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发展趋势及市场销售、订单和劳动用工情况分析

1、纺丝、加弹行业生产低迷。从1—5月企业用电量分析,该行业用电量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销售产值也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2、纺织行业保持稳定。全镇纺织行业工业销售产值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

3、印染行业略有下滑。一季度以来,我镇印染行业高歌猛进,生产形势喜人,但5月份以来,生产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印染业务量比前期略有下滑,估计下半年形势也较为复杂。

2

4、机械行业稳中有进。今年以来,我镇机械行业形势保持稳定。目前国内风电行业有所复苏,以佳力风能、力源水电为代表的.机械行业发展形势较为稳定,产能有所提升。

5、劳动力成本所有上升。据调查,全镇今年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同期增长20%,尤其是纺织刺绣行业,企业都通过改善职工住宿、就餐环境的方式来留住职工。

xx企业家队伍低调务实,专心致志做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稳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至今没有一家因经营不慎而破产倒闭的企业,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生产成本上升。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融资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加重。再加上宏观经济形势趋紧,销售价格下滑,企业普遍感受压力重重,对发展前景担忧,生产经营形势低迷。

2、工业投资氛不浓。今年我镇 (含去年结转)投资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真正启动的只有7只,且只有1只项目属于今年新建项目,投资量也较小。不少企业由于现有企业生产形势低迷,对新投项目缺乏信心,加上目前的融资环境仍然不宽松(虽贷款指标有所放大,但银行都以控制风险为首要目标,不会贸然放贷),对后续投资都存在着等待、观望情绪。

3、下半年工业经济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纺丝、加弹的不

景气必然会影响后道的纺织、印染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或许将进一步萎缩,投资会继续保持谨慎态度。

四、今年以来在创新创强、项目建设、节能降耗、经济增长等方面有何亮点、特点

在品牌建设方面今年我镇中企实业公司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项目建设由于受宏观环境制约,目前进展不快。节能降耗既是社会对企业生产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所必须关注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我镇高能耗企业均能按照区要求认真做好能耗管理工作。在经济增长方面, 将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亮点,近期风电行业已走出低谷,1—5月,实现产值1亿元,订单情况较为充裕,发展前景和形势喜人。 生产的无缝针织内衣,被国外沃尔玛公司指定认购产品,目前产品供不应求。1—5月,实现产值1.2亿元,出口-交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86%。

下半年我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经信局的大力支持关心下,进一步加强经济预警监测,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深入企业送服务、送信息,通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邀请有关学者授课等形式,进一步提振企业家对发展和投资的信心,增强全镇后续发展的动力。

xx镇经济发展和劳动保障局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乡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汇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汇报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摘要、内容、花费时间、对应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等,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新化乡今年1-6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全乡共有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62户,其中:工业企业2户、个体工商户160户,从业人员465人。截止6月底,完成工业总产值294万元,比上年同期289万元增1.73%;完成增加值165万元,比上年同期157万元增5.1%;上缴税金11万元,比上年同期10万元增10%。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万元,完成增加值28万元,生产红砖108.6万块;生产红米18吨。

一是狠抓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为核心,坚持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效益为目的,购进先进适用设备对原有的旧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指导新化光辉红砖厂先后购进破碎机、振动筛等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更新电机、挤泥机、电瓶车等提高生产能力;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投入20余万元对厂房进行扩建、改造,购进新设备剥壳机(碾米机)提高红米质量和加大生产能力。

二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扶持,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各种项目扶持资金;加强与信用社的联系、沟通、协调,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牵线搭桥,服务企业。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在融资方面,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共融资25万余元,3月份乡政府还拨给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贷款贴息款2万元,帮助企业缓解还贷压力;在厂房标准化建设方面,积极主动与市、县相关部门联系、对接,邀请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建设技术上的难题;在办理证照方面,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省卫生厅办理企业标准相关手续,该标准已在3月份通过了专家评审。完成昆钢大**500万吨扩能复线项目管线新化地段土地征占用及地上附着物认定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企业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等工作。

四是进一步做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加强对新化光辉红砖厂和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两户企业的统计指导,按时完成月报、季报、年报的上报工作。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已取得营业执照,将在7月份纳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范畴。

一是新化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工业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不明显,基础薄,起点低,给发展工业带来极大难度。

二是新化乡现有工业企业基础薄弱,大都属资源型、粗放型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招商引资项目难以入驻,给我乡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发挥乡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工业投入,确保工业 投资 增长。协调服务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做好大**管道公司扩产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跟踪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用足用活县上的扶持奖励政策,支持创办工业企业;抓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争取县级支持,开发光头山、老五斗大风丫口片区风力发电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落实工业发展政策,强化帮扶措施。

全力支持好新化光辉红砖厂、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等现有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协调、沟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随时了解工业运行态势,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乡内出台的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巩固和深化"四个一"帮办成果,继续实施帮扶措施。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乡级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完善"一个项目、挂钩一名乡级领导、选定一名直联干部"的帮办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项目的责任服务,完善对企业和项目发展情况的不定期调研制度,对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进行协调服务。

(三)加大小、微企业发展力度,突出培育后续工业经济增长点。

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企业。一是完善鼓励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二是鼓励和支持以"农业资源化、资源工业化、资源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做好肉类、野生菌、大蒜、辣椒等加工,培育后续工业基础,以带动非公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经济。

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要求,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开展清洁生产,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一是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二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工艺或产能。三是配合上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评、节能评估审查和"三同时"制度。四是督促企业的"三废"治理和降低能耗工作,大力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区始终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着力打造“投资到xx、事事都好办”的环境品牌,努力使xx成为客商投资的洼地、服务的高地、发展的福地。先后荣获“省投资环境优化奖”、“xx省优秀金融生态区”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环境代表一个地区形象,是促进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最大品牌。我们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推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区主要领导担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定期召开常委会和全区性专题会议予以研究部署,成立行政效能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在《xx日报》、xx新闻、xx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举措,努力营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同时,实行服务企业、项目建设“一线”工作制、区级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企业责任制和“三个一”工作机制。每位区级领导都联系有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每个职能部门都分包有具体的建设项目和企业,实现“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如在解决佰仕达公司院内“通讯信号弱,网速缓慢”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中,区里联系该企业区级领导亲自带领工信局、移动、电力等单位负责人赶赴现场,及时为他们安装了小型信号增大器和光纤接入分配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把服务对象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再清理,共清理审批事项80余项,精简审批事项98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项目建设单位相对集中的工业集聚区,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建设了经三路、雪莲路、纬二路、纬五路等10条道路,建成了变电站、雨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14栋标准化厂房,铺设了供热管道和供水供气管网,使项目入驻的基本条件日趋完备。

三是积极开展专项服务活动。以开展“企业服务年”、“项目服务年”、“为企业送服务”活动为契机,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仅今年以来,共组织各职能部门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1200人次,帮助多氟多、佰利联、东方海纳、维纳陶瓷等企业争取转型升级资金约17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为辖区企业融资14.73亿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如获悉鑫诚、淼雨、科力达、中州胶带等企业因流资困难影响生产时,积极协调农信社及时提供总计达3400余万元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有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四是探索建立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在服务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创新建立“企业服务面对面、解决问题联席会”工作机制,严格实行服务企业、项目建设:定人、定措施、定时限、定奖惩的“四定”工作模式,即服务企业、项目建设要有专人负责,对出现的问题要有专门方案措施,实行限时办结和奖优惩劣机制,对发展快、牵涉问题比较多的.重点企业和建设项目,区主要领导进行“面对面”服务,直接到企业、项目建设单位现场解决问题,如多氟多公司上市前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分管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及时与市金融办协调,安排区工信局、区商务局、xxxxxx国税分局等单位为公司提供各种上市服务工作,对存在的厂区电线杆影响生产厂房建设问题,多次与郑州铁路局、供电公司协调,在规定时间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困难,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五是建立企地和谐发展促进会。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环境立区”工作向基层延伸,组织涉企部门、办事处、企业、村建立“企地和谐发展促进会”,为群众、企业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反映心声的场所,为建立和谐企地关系提供了一个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舞台。工作中,区委、区政府指导其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作用、企地关系预警员作用、解决矛盾协调员作用和沟通政府、企业、群众的联络员作用,聘请环境监督员,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各项政策,及时了解和反映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地排查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使之成为预警的窗口、沟通的平台、协调的载体、联络的纽带。仅20xx年,就为企业、项目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68个,排除矛盾隐患10起,有效促进了企地共生、共建、共赢和谐谋发展氛围的形成。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难在落实,重在落实。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一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围绕各窗口部门和单位履行职责、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巡查暗访活动,对巡查暗访过程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进行整改。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和工商业户,收集反映环境方面的问题意见建议。就反映出的问题,采取现场办公、下发督办单等形式,进行跟踪督察督办。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强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方面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开通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代理服务和“保姆式”服务。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对区直机关、各有关部门需要公开的基本内容及项目及时进行整理,及时进行公开。二是强化服务群众民主评议。建立民主评议行风、企业和商户评议管理部门、服务对象评议服务部门等制度,把评判权直接交给服务对象,并将评议结果与干部实绩考核和使用相挂钩,每年都要对全区各个部门及二级机构、基层站所进行评议,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部门领导予以免职,是垂直部门的建议调离。通过发扬群众监督和群众评议方式,有力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干部廉洁高效服务经济发展意识。三是建立行政执法举报投诉、监督约束、责任追究等制度。设立环境投诉热线,方便群众、企业、项目建设单位举报投诉,在全区15家重点企业建立环境监测点,环境立区办公室定期对环境监测点进行走访,对发现违规、违纪单位和人员坚持铁心肠、铁手腕、铁纪律的“三铁”原则查处,对发现的案件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究,实行对违纪人员先处理后办手续,直查直处,速查速结,逐步形成谁破坏xxxxxx环境,损害xxxxxx形象,就拿谁帽子,端谁饭碗的高压态势。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企业发展新需求,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添更大的助力,努力构建经济充满活力、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城乡一体的和谐新xxxxxx,为xxxxxx市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作出更大的贡献。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现辖9镇3乡,国土面积6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人口60万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国土面积最小的县市。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收入25493万元,增长12.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662万元,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增长9.4。

(一)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20,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3家,比上年增加16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25亿元,增长19.1。二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5,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成了县开发区“七通一平”工程。开发区共吸纳项目30个,合同投资23.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8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开发区企业发展到18家,就业人数5025人。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7,比上年增长16;税收875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4,增长46。二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紧紧围绕优势产业新上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盐化工、塑料包装等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态势。投资1.6亿元的技改、投资1.8亿元的盐化技改、投资1.1亿元的新型包装材料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集团、集团、等骨干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06年,集团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分别比增长90和93,特集团分别增长64和55,盐化厂分别增长33和64。盐化工、塑料包装两个产业提供税收占到了全县工业税收的80以上。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年来,全县共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7个,完成投资21.2亿元。2006年,全县引进资金8.5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691万美元,增长11.3。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县国有集体企业转民率达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5。2006年,全县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增长21.5。五是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2006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19.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3。“”牌食盐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入选“中华老字号”。

(二)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板块基地建设。全县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禽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建成30万亩优质粮基地、15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和2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和全省养禽示范县,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带。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初步构筑起粮食、畜禽、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全县规模龙头企业达35家,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省、市级龙头企业9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达35个。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9,年创劳务收入16亿元。四是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在40个试点村实施了“六大工程”(通路工程、通水工程、通沼气工程、通信息工程、村庄清洁工程、房屋修缮工程);实现了“六有目标”(有发展蓝图、有村庄规划、有特色产业、有活动场所、有管理制度、有“五好”班子)。

(三)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进展。一是建立融入机制。成立了融入武汉城市圈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企业和部门与武汉有关单位开展互访。主动开展与武汉地区的交流合作,我县与汉阳区缔结为友好县区。二是推进产业对接。加大对武汉的招商力度,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和辐射。目前,落户我县的武汉企业达16家,共计投资2.6亿元。推进产业协作配套。??集团投资新建了??至汉江慈惠墩码头的输卤管线,年可为武汉葛化集团等长江沿线化工企业输送精卤400万方。集团与武汉??公司、集团与??集团等合作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三是拓展农产品市场。每年向武汉市场提供“??”牌蔬菜40万吨。从今年起,与武汉??签订了20万头的商品猪供应合同。四是积极开展技术合作。40多家企业与武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集团与湖北??联合创建了博士后产业基地。

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5.7亿元,加强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乡村公路“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

二、今年元至5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元至5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占年计划的42.3,同比增长26.7;财政收入12120万元,占年计划的41.8,同比增长2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26万元,占年计划的42.6,同比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占年计划的28.1,同比增长35.6;出口创汇21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34.9,同比增长66.6。今年我县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势头良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活动招商,组团参加了“香港湖北周”活动,在香港签约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4000万美元。狠抓“回乡经济”,引进了塑业、化工等一批“回归项目”。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元至5月,全县共引进资金42亿元,占年计划的43。全县共有建设项目90个,其中工业项目53个,占58;投资额过千万元的项目50个,占55。

二是乡镇工业小区发展步伐加快。为了打造新的工业发展平台,我县大力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按照县乡共建、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建设轻工、机械、食品等6个特色工业小区,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今年,已有等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落户乡镇工业小区。目前,??国道沿线工业小区落户企业已达到50多家。

三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来势较好。2006年,我县成为全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今年,我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又呈现来势猛、后劲足、效果好的良好态势。上半年,等9家企业有望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半年,还将有等10多家企业跨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

四是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工商税收较快增长。元至5月累计完成工商税收86425万元,同比增长313;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13,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集团、集团、3家企业分别实现税收2205万元、1336万元、440万元,同比增长1768、3402和1045。

五是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新进展。以与武汉??区缔结友好县区为契机,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在产业、项目、产品、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对接。今年上半年,先后从武汉引进项目8个,投资额1.33亿元;7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投资额达147亿元。其中,投资的制药、武汉投资的环保油墨、武汉与湖北共同投资的洗衣粉生产线等5个项目正加紧建设,武汉公司投资的食品调味加工等3个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六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试点村建设方面,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示范村整体水平。对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项目不改、捆绑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力争今年争取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在发展特色农业板块方面,着力抓好30万亩优质粮、15万亩名优蔬菜、20个畜禽养殖小区和5万亩特色水产品养殖等优质板块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从本月初开始,在县城和各乡镇全面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从解决脏、乱、差入手,不断改善城乡卫生环境。

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结构不优、总量偏小、市场主体不多、发展速度不快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三、下一步思路和举措。

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加速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三个重点抓招商:其一,突出“重点对象”抓招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取得突破;其二,突出“重点地区”抓招商,着力抓好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地区的.招商;其三,突出“重点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盐化、包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努力引进产业链项目。着力提高招商质量,注重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关联度、发展潜力,把提供税收、就业岗位和环保、能耗等指标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二是着力提高开发区发展效益。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搞好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充分发挥云梦在外成功人士多的优势,广泛动员云梦籍在外企业家、工商大户回乡创业。四是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云梦有3家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业,还有90多家规模企业,但这90多家中小企业块头明显偏小。我们将大力引导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搞技改、上项目,不断做大做强。

(二)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强优质稻、优质蔬菜等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发展提升一批畜禽养殖小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粮食、蔬菜、畜禽、棉花生产加工产业链。突出利用岩盐和蔬菜资源优势,逐步建成全省最大的“盐食品”加工基地。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实施“六改五通”工程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以创新城镇发展机制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创新城镇发展机制。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经营性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挂牌招标拍卖制度。二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围绕争创全国卫生城的目标,努力把--建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型产业支撑的水乡城市。以工业园区开发、文化旅游开发、住宅新区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东城区建设。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镇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周边10公里以内的六镇(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与中心城区的对接。

(四)以产业对接为重点,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一是推进产业对接。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盐化工原料、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与武汉相关产业对接。二是扩大农产品供应。瞄准武汉农副产品大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大力开拓武汉农产品市场,主攻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对武汉的销售。三是输送人力资源。针对武汉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调整和优化职业培训方向,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四是推动科技合作。广泛开展校企对接、企企对接,吸引武汉科技成果到--转化应用。

(五)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一是优化发环境。抓紧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努力缓解建设用地的瓶颈制约矛盾。运作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好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新建企业能够招足技术工人。加强软环境整治,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和农村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是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企业。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元至5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占年计划的42.3,同比增长26.7;财政收入12120万元,占年计划的41.8,同比增长2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26万元,占年计划的42.6,同比增长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占年计划的28.1,同比增长35.6;出口创汇21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34.9,同比增长66.6。今年我县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势头良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活动招商,组团参加了“香港湖北周”活动,在香港签约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4000万美元。狠抓“回乡经济”,引进了塑业、化工等一批“回归项目”。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元至5月,全县共引进资金42亿元,占年计划的43。全县共有建设项目90个,其中工业项目53个,占58;投资额过千万元的项目50个,占55。

二是乡镇工业小区发展步伐加快。为了打造新的工业发展平台,我县大力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按照县乡共建、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建设轻工、机械、食品等6个特色工业小区,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今年,已有等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落户乡镇工业小区。目前,??国道沿线工业小区落户企业已达到50多家。

三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来势较好。2006年,我县成为全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今年,我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又呈现来势猛、后劲足、效果好的良好态势。上半年,等9家企业有望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半年,还将有等10多家企业跨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

四是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工商税收较快增长。元至5月累计完成工商税收86425万元,同比增长313;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13,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集团、集团、3家企业分别实现税收2205万元、1336万元、440万元,同比增长1768、3402和1045。

五是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新进展。以与武汉??区缔结友好县区为契机,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在产业、项目、产品、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对接。今年上半年,先后从武汉引进项目8个,投资额1.33亿元;7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投资额达147亿元。其中,投资的制药、武汉投资的环保油墨、武汉与湖北共同投资的洗衣粉生产线等5个项目正加紧建设,武汉公司投资的食品调味加工等3个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六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试点村建设方面,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示范村整体水平。对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项目不改、捆绑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力争今年争取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在发展特色农业板块方面,着力抓好30万亩优质粮、15万亩名优蔬菜、20个畜禽养殖小区和5万亩特色水产品养殖等优质板块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从本月初开始,在县城和各乡镇全面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从解决脏、乱、差入手,不断改善城乡卫生环境。

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结构不优、总量偏小、市场主体不多、发展速度不快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三、下一步思路和举措。

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加速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三个重点抓招商:其一,突出“重点对象”抓招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取得突破;其二,突出“重点地区”抓招商,着力抓好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地区的招商;其三,突出“重点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盐化、包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努力引进产业链项目。着力提高招商质量,注重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关联度、发展潜力,把提供税收、就业岗位和环保、能耗等指标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二是着力提高开发区发展效益。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搞好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充分发挥云梦在外成功人士多的优势,广泛动员云梦籍在外企业家、工商大户回乡创业。四是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云梦有3家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业,还有90多家规模企业,但这90多家中小企业块头明显偏小。我们将大力引导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搞技改、上项目,不断做大做强。

(二)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强优质稻、优质蔬菜等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发展提升一批畜禽养殖小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粮食、蔬菜、畜禽、棉花生产加工产业链。突出利用岩盐和蔬菜资源优势,逐步建成全省最大的“盐食品”加工基地。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实施“六改五通”工程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以创新城镇发展机制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创新城镇发展机制。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经营性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挂牌招标拍卖制度。二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围绕争创全国卫生城的目标,努力把--建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型产业支撑的水乡城市。以工业园区开发、文化旅游开发、住宅新区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东城区建设。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镇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周边10公里以内的六镇(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与中心城区的对接。

(四)以产业对接为重点,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一是推进产业对接。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我县新型包装材料、盐化工原料、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与武汉相关产业对接。二是扩大农产品供应。瞄准武汉农副产品大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大力开拓武汉农产品市场,主攻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对武汉的销售。三是输送人力资源。针对武汉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调整和优化职业培训方向,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四是推动科技合作。广泛开展校企对接、企企对接,吸引武汉科技成果到--转化应用。

(五)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改革开放进程。一是优化发环境。抓紧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努力缓解建设用地的瓶颈制约矛盾。运作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好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新建企业能够招足技术工人。加强软环境整治,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和农村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三是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企业。

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陈述,如果有ppt的话则更加正式,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x园区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城镇化、城镇生态化”,以工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全力以赴抓招引、强基础、优服务,着力提升园区投资环境,园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正逐步发展成为寻甸县域经济发展的集中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承载区。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园区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园区工业经济保持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工业增加值71亿元,完成税收收入7.85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3亿元,园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创新投资开发模式,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完成羊街片区a线、食品加工园区1—4号路、金所片区1号路延长线、6号路、7号路、土金线等道路建设和配套绿化亮化工程,实施金所片区1号路大修工程项目,完成羊街食品园区、天生桥片区供水主管安装,三个片区建成变电站3座、架设输电线路40余千米。羊街片区污水处理项目、金所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针对目前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下步工作中,园区管委会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及建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进一步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园区发展取得实效。

(一)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园区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推进在谈签约项目尽快签约,针对企业入园需求,园区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全面推行“一企一策”“代办”“帮办”等制度,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积极做好企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定期到园区服务项目推进制度,切实解决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问题。加强县直部门与园区的沟通协调,采用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提前告知、预警提示等机制,规范涉园项目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继续做好“财园助企贷”工作,为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社会诚信良好的企业,搭建更好的融资平台。多渠道开展融资贷款和争取上级资金,服务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培植新的税源。

(三)不断夯实园区基础。着力推进金所、羊街和倘甸片区融合发展,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进入园区的企业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按时建成,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投资环境。

(四)发挥平台公司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公司投融资主体作用,拓展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创造性、开拓性地推动融资工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省、市、县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作要求,围绕家具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目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倘甸片区工业大麻基地打造,推动园区电商产业项目建设,助力园区以及县城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六)优化审批协调联动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对项目审批备案、规划建设、水保环评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细化审批清单,对重点项目审批及建设推进实行节点监控,全面提升项目合法性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为标志,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主旨是提倡经济活动以“循环式经济”代替传统的“单程式经济”,从效仿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服从反馈为特征的生态规律。

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把传统的、依靠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发展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浪费、低度利用”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煤炭资源及相关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

因此,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将煤炭和伴生物“吃干榨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

(一)严把方向发展循环经济。

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认真对待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的规定,在效益可靠的前提下,循环经济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制约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储备和建设,规避投资风险。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才有可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才不至于半途而废甚至被停牌。

在已经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必须警钟长鸣、认真吸取。

(二)围绕主业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抓住煤炭产品深加工、煤炭产品转换、煤炭生产伴生物复用、坑口电厂生产副产品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原料供应近的优势、产品品质优势和已经积累的非煤产业基础优势,在煤变油、油页岩炼油、气体发电、煤炭洗选、煤炭焦化、废渣制水泥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论证,提高煤炭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开展清洁开采。

清洁开采是立足于煤炭开采的生产过程,通过对采煤策略和工艺,岩层制约以及相关技术、实验研究平台等的开发和建设,转变传统开采工艺造成的生态与环境破坏理由。

1、减少煤矸石排放。

改革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优化采区巷道布置,选择合适的采煤策略和生产工艺,减少煤矸石的产生。

同时,要大力推行井下煤矸石处理技术,从根本上消除煤矸石污染的危害。

2、减轻地表沉陷。

根据资源条件和地质情况,采用充填、联合、协调、条带、房柱式开采和离层区注浆等适当的开采策略,制约地表沉陷。

3、减少瓦斯排放。

推广高效瓦斯抽放技术,实现综合抽放,提高抽放量和抽放效率。

研究低浓度瓦斯的回收、浓缩技术,减少瓦斯直接排放量。

4、减少水资源破坏。

开展采矿与排水对环境影响研究,加强保水采煤技术的研究与工业性试验,限制和降低煤炭开采过程对水资源的破坏。

同时,应采取“清污分流”或“分质分流”等措施,将未被污染的干净地下水用管道排到地面,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5、减少材料消耗。

煤炭企业在生产能源的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电力,也要消耗大量的钢材、建工材料、火工材料、油脂及木材等。

加之煤矿大多为地下作业,浪费现象时而有之。

为此,应在煤炭企业大力推广节能装备、节能工艺与技术,减少生产能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四)注重安全发展和经济循环发展同时进行,保障煤炭产业处于长效的制约机制之中。

毋庸置疑,煤炭产业是典型的高危产业,因此,煤炭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讲政治、将安全,将安全生产放在一切理由的最前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提高井下装备的安全系数,任何一处矿井都要严格的按照规程要求对各类监控设备、仪器和仪表进行配置,并且要以瓦斯等级为依据配备必要的通风安全监控设施,确保隐患早知、危险早报、预警迅速;(2)要在煤炭产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质量标准化检查。

在检查的过程中,要以“标准”为准绳,严格的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打造零事故的作业现场和作业区域;(3)不断的对煤炭产业(企业)的员工进行创新安全教育,并通过特的形式对其进行培训,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使员工都能够将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五)通过区域产业集聚,实现以煤为核心的产品联产是提高煤炭资源。

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有现象,在产业集聚区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下游企业使用上游企业排放的废弃物作为原料,使得进入系统的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煤炭本身是一次能源,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转化方式变成电能、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等洁净能源。

以煤炭企业为核心,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建设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企业和项目,努力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内废物的零排放,并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产品或废物食物链(加工链),谋求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节约土地,互通物料,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

如设计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煤、电、化工产业链;煤、电、养殖、种植一体化产业链;煤、矸石、建筑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等,使得产业问的原料、废料尽可能被充分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煤炭资源价值从高到低的梯级利用,提高能量转化率。

如某公司从煤(或石油或渣油)气化制得合成气,用于联合循环(igcc)发电,用一步法生产甲醇及其衍生物(甲醛、醋酸、醋酐等)和合成氨及其衍生物(尿素、硫氨、硝氨、碳氨等),还可用作城市煤气。

这一能源化工联产流程由于一氧化碳只进行单程反应,而且可以保证在低峰供电期增加化学品产量,用电高峰期少生产化学品而多发电,从而提高了资源总体利用效率。

三、结束语。

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企业长远利益。

纵观煤炭企业发展方式,循环经济发燕尾服模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它将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主潮流,必将推动煤炭工业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臣,王晓林.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j].经济论坛,(24).

[2]孔莉芳.煤炭行业需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06).

[3]练绪宁,曾家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目前状况[j].企业经济,2012(10).

[4]钱铁军;康虎彪;吴钢;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深思[j].煤炭经济研究,(10).

[5]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12).

xx县配套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地处桂中腹地,属柳州市辖县,紧邻柳州市区,全县辖13个乡镇,面积2504平方公里,总人口53.13万。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本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按照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紧紧依托大柳州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积极调整工业布局、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大力发展以为柳州市工业配套为主的配套经济,壮大了工业经济实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3.98亿元,比2000年的24亿元增长了41.58%;工业总产值完成37.5亿元,比2000年的17.2亿元增长了118%;财政收入实现3.2亿元,比2000年的1.37亿元增长了133.58%;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31.22:31.31:37.47调整为28.9:36.7:34.1,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幅度增加,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过渡的历史性转变。

一、审时度势,明确发展思路。

县域配套经济的发展思路,是县委、县政府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最终确定下来的。二十一世纪以前,我县的县域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七十、八十年代,我们先后兴办了糖厂、县制药厂、县水泥厂、县砖厂、县农机厂、县食品厂、县轻工机械厂和县塑料制品厂等一批企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中,这些规模小无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大都已先后被淘汰。到80年代中后期,糖业税收曾一度支撑了全县财政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糖财政”使县财政收入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面对全区较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明显地感到,我们已经落后了,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的突破,促进全县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成了我们县委、县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根据自治区作出的“富民兴桂新跨越”重大战略决策,围绕柳州市委提出的“工业立柳、强市富民”总体发展思路,抓住我国三大汽车集团把柳州作为其南方重要生产基地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县县情,在认真调查研究内外部环境并充分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配套经济的工作思路,作出了“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工业强县”的战略决策。在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调整工业发展思路,甘当配角,主动接受柳州市工业经济的辐射,积极调整工业发展布局,借力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把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发展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抓好协调服务,使汽配业逐步成长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积极为柳州市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加工和服务,促进了我县的工业企业在规模、效益、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对我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入、加速城镇化建设、带动我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3年,我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4元,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于配套经济,以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为消化城乡劳动力提供了4.5万个就业岗位,如柳州市卓丰内燃机有限公司70%的操作工人都来自当地农村。全县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到了8家,工业增加值实现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62%,拉动gdp增长7.45%。

二、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落户。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和留住投资者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坚持狠抓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按照“突出县城、带动全县”的总体思路,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重新调整县城行政区划,把三个工业小区和建都、基隆开发区以及进德镇5个村委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县城拉堡镇,使县城区域面积由5.1平方公里扩大至45.78平方公里,人口由3.62万人增至7.25万人,进一步增强了县城的聚集效应和接受市区工业辐射的能力。二是制定工业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征管、市场准入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如:凡到我县投资发展汽配产业或现有汽配企业的扩改建工程,都给予土地出让金减免50%的优惠;工业企业在报建工程时,给予免除缴纳小城镇建设配套费的优惠。三是建立行政审批办证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程序,规定审批时限,提高办证效率。四是抓好工业小区建设,构筑发展平台。为了创造各种良好硬件环境,构筑企业到我县落户发展的平台,快速增加我县工业经济总量,我县狠抓工业小区建设,结合xx县实际,按照顺势渐进、梯级开发的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规划一块,开发一块,生效一块,为我县配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从1992年开始,我们先后创办了第一、第二、第三工业小区和基隆、建都两个综合开发区,在与柳州市区接壤的穿山镇规划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穿山工业小区。通过加强工业小区建设,不断完善工业小区的各项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工业小区的聚集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吸引外地企业到我县落户和柳州市工业向我县扩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工业小区为依托,先后成功引进了柳州绰丰内燃机有限公司、柳州市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柳州柳新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柳州方盛锻造有限公司、柳州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柳州金鸿汽车配件厂、柳州市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柳州市柳江联丰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档次高的骨干企业,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小区共引进工业企业709家,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72亿元,从业人员9290人。2003年,工业小区的工业产值达到了20.21亿元,在全县的年工业产值中占53.97%,上缴税金1.23亿元。

三、狠抓招商引资,壮大配套经济。

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大量的资金问题,靠国家投资太难,靠原始积累太慢,靠外资最好,这是我们近年来发展配套经济的深切体会。我们坚持以扶持政策为先导,以工业小区为主战场,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把吸引外资作为发展配套经济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持之以恒的开展引资活动,千方百计保证县外资金“低门槛进入、低成本发展、高效益回报”。二是专门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组织专职人员负责对外招商引资,对到我县落户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三是制定了《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责任制制度》,把招商引资项目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四家班子领导和乡镇科级领导,并建立奖惩制度,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外商及国内优秀民营企业到我县投资办企业;组织集体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小巨人”型汽车零配件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如1992年由县汽配总厂与柳州汽车厂、台商三方合资组建了柳州柳新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该公司陆续注入资金3亿多元,现年产值已达到3亿多元,成为我县第一纳税大户。2001年我们又引进港商整体兼并多年亏损的穿山汽车配件厂,组建柳州绰丰内燃机有限公司,该公司陆续投入资金218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建,使企业很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三年利润达7000万元,现年产值达到了5亿元,成为我县产值第一大户。2003年,全县共引进投资项目25个,协议投资22.97亿元,现在全县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到8家,起到了作为龙头企业的强力推动作用。

四、抓好协调服务,加强资源共亨,促进汽配业快速健康发展。

汽配工业是我县配套经济的最主要亮点,为促进汽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加强对行业的协调和指导。一是成立了“柳江县汽车配件行业协会”,向会员企业宣传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市场变化预测,提出发展建议,搭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亨平台,协调会员企业之间、会员企业与整车厂之间的关系。二是主动出击,做好服务。我们积极与汽车整车厂加强沟通,为汽车配件企业牵线搭桥,积极协助企业开拓一级配套市场,稳固二、三级配套市场,引导会员企业间实现互相配套,争取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柳新冲压件公司、绰丰有限公司、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汽车弹簧厂、汽车配件总厂等为主导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我们的积极协调和引导,在技术和市场上得到了柳州五菱、柳汽、柳特等大型整车厂的大力支持,进入其核心配套体系,成为整车厂的紧密型战略伙伴。在柳州三大整车厂的强力拉动下,我县汽车零配件行业产销效益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三是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进企业创新体制的建立。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跟上整车厂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据统计,目前我县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技改资金投入3.5亿元,为我县汽车配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全县汽车零部件会员企业已发展到48家,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3家,亿元以上的有3家。全县汽车配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39亿元,同比增长36.1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42%,增加值4.74亿元,同比增长45.24%,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2.28%,利税2.84元,同比增长71.3%,占全县工业利税总额的71.18%。形成了以发动机、大型覆盖件、弹簧、传动轴、锻压件、线束等为主的近千种产品的汽车零配件产业群,不仅为柳州市整车厂提供配套,同时成功进入北汽福田、海南马自达、云南红塔等厂家的配套体系。

近年来,我们的县域经济取得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逐步从一个农业大县走向工业强县,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本区域的优势,并不断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对经济管理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取得的。但是,这些成绩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辩证地看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按照自治区“工业兴桂”和柳州市“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战略思路,紧紧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逐步形成和每年召开南博会的历史机遇,主动接纳柳州市乃至沿海地区、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继续落实我县“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立足于我县区位优势,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和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全县的工业化进程,打造与柳州市工业对接配套的工业体系,逐步把我县发展成为大柳州经济圈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带动全县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根据柳州市工业的发展特点和我县的实际,当前,我们要下大力气重点抓好四个行业:一是继续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二是提升、巩固制糖业;三是以花红药业落户我县和柳江制药厂成功改制为新起点,发展壮大制药业;四是引导和扶持县内四家水泥厂整合资源,发展建材业。在抓好四个重点行业的同时,依托制糖业、制药业,并通过组建或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与此相配套,要重点建好四个工业带:以推进穿山小康示范镇建设为契机,逐步建好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科技含量较高的穿山高新技术工业带,以中小型制造业为主的都龙工业带、以建材及汽车配件为主的进德工业带和以化工为主的河表工业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