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音乐聆听摇篮曲教案 聆听春到沂河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12:30:49 作者:LZ文人 2023年一年级音乐聆听摇篮曲教案 聆听春到沂河教学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一年级音乐聆听摇篮曲教案篇一

虽然我的教案是在师傅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在和师傅及备课组的老师交流时,他们向我指出了许多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地方。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语言

第一小节,同样让学生看图,引导说话。严老师是这样说的:人们身上穿着……头上戴着……脖子上围着……。我是这样说的:人们身上……头上……(学生有会呆愣,于是,我马上接着说“头上戴着”)脖子上围着……。

教师的引导对一年级的学生极为重要。当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话或是看图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否则,有些活动就成了过场。

二、及时积累优美的词语

课堂伊始,我出示梅花图,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一朵怎样的梅花?学生的回答大出人意料:娇嫩的梅花、洁白的梅花、盛开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尤其是杨楠同学的“娇嫩的梅花”一词,用的是那么贴切,这时,如果我能把它写在黑板上,那将为学生创设积累词语的好情境。(这也促使我立志要多加练习粉笔字。)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好动,尤其是男生,很多同学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还无法做好5分钟。我又吓又骗,却始终不见成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于我,是近来最头疼的问题了。

一年级音乐聆听摇篮曲教案篇二

这是一节欣赏课,主要就是让学生聆听《春到沂河》这首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展开想像、联想。上课前我很担心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没那么好,整堂课的.内容都是聆听音乐,学生会不会感到厌烦呢?上完课后证明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以兴趣为中心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我创设情境,从兴趣引入,首先是师生合作表演、模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这一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都开心地笑起来、唱起来。紧跟着就采用视觉图像法,沂河是山东非常有名的一条河流,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熟悉了,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的了解到山东沂河一带春天的情景,合理运用了电脑软件制作了山东沂河一带的风光图片,配合优美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春光明媚的沂河中来,学生通过画面,享受到沂河美景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同时也为下面听赏感受乐曲情绪展开想象。

二、以听觉为中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刺激着学生的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是倾听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快和理性的满足,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本课教案设计中从听入手,以听为核心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例如:采用熟悉主题法,通过模唱、反复听记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采用动作表示法,让学生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示听到的不同主题的音乐;采用图形色彩法,用不同颜色的图形表示出曲式结构和情绪变化;采用表演法,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模拟小鸟、流水、雷雨的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三、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没有想像的音乐不是好音乐。不论是所学的歌曲还是所要欣赏的乐曲,它都要表现一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必须经过听者的头脑想象才能得来。比如,在听乐曲的时候,它没有任何的语言解释,只是根据旋律、速度、情绪、节奏的变化来感受乐曲的内容,同样的音乐经过不同的学生大脑的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结果。学生在欣赏《春到沂河》时,学生在听后有的说:我看到了小草发芽,鲜花盛开的生机勃勃的自然现象;还有的说:我看到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的欢乐情景;我看到了农民伯伯、农民阿姨在田里愉快劳动的情景……这些精彩的想象、精彩的发言,都源于学生动脑想象,学生的头脑中充满了对各种音乐形象的描述。虽然他们所说的各不相同,但都表现了欢乐、开心的心情,也达到了我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内涵。

(1)本课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音乐欣赏表演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想象,都有很好的发挥。因此我想,在这节欣赏课中为他们营造的这个小小的舞台,给他们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埋下一颗与音乐相关的神秘种子。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节欣赏课,我想孩子们一定受益匪浅,他们对于感悟到的事物,表达的方式是多样性的,也更加内在。而我,亦受益匪浅,真正让自己觉得教与学相长的含义。

一年级音乐聆听摇篮曲教案篇三

开学初,学校就举办了一次全校性质的说课及教案设计比赛。当然,说课及教案设计的内容是相符的,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4课《春到梅花山》。在经过说课,教案设计,上课这一系列的环节后。对于《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感想,在此简单说说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小片段。

一、创设情境、趣味复习时

在复习导入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小朋友们,悄悄地告诉你:你们来得太早了,梅花还没完全开放呢。如果,你们能读出梅花花骨朵儿上的词语,那么,梅花仙子就会让这些花骨朵儿全都开放。在精心的设计之下,此时以往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词语复习,在学生眼中也变得十分有趣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学生能什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我认为在低年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趣味性是相当重要的。

二、再读感悟、发展语言时

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看了很多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梅花的美。在此基础之上,询问学生,梅花是这样的美丽,你喜欢这美丽的梅花吗?经课堂实践下来,学生在看了美丽梅花的图片后,齐声回答喜欢。之后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更让学生从文本入手,发展学生的语言。学生读完,交流自己喜欢梅花的理由。学生的感受是十分直观的,更是十分真实的。学生们在与同桌交流后,知道了梅花的美在于它的不怕寒冷,在于它的多,在于它的淡淡的清香,在于它的“晶莹透亮”……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之上,再加学生对于第一自然段的整体感知,学生边读,边想,边议。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在我看来,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加以导向性的引导,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那么这节课的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就是我对于《春到梅花山》一文几个小片段设计的简单看法。

看过“《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一年级音乐聆听摇篮曲教案篇四

一开课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走进梅花山的轻松愉悦的情景,首先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背景中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在春天有哪些变化,进而让春姑娘带大家走进美丽的梅花山,细细的欣赏梅花。

课文的重点是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文中描写梅花,“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晶莹透亮,发出淡淡的清香。”我把几朵梅花做成了贴画,让学生动手贴一贴,理解何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然后让学生用俏皮可爱的语气读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远处的梅花用几张远景的梅花图,让孩子们体会什么是色彩鲜艳的“彩云”,让学生以比较高昂的语气读“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理解“晶莹透亮”,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理解的词义,再欣赏几幅美丽的梅花图,感受梅花的晶莹透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们随着镜头看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像片片彩云,晶莹透亮,一朵连着一朵,开得非常旺盛,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赞美声。从他们阵阵发自内心的赞美声中我看到了学生了解了文本以外更美的东西,开拓了他们的视觉,加深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一边读一边看画面,接着还让孩子们闭上了眼睛,边听学生朗读,边感受梅花的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人这样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这节课在文章理解方面尽量以学生自己理解为主体,在朗读上也让孩子们在情景交融中进行朗读与感悟。

一年级音乐聆听摇篮曲教案篇五

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借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潮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的重点是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文中描写梅花,“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晶莹透亮,发出淡淡的清香。”我让根据自己的理解,上台表演“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遗憾的是学生没能用俏皮可爱的语气读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里,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还要进一步加强。理解“晶莹透亮”这个词时,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理解的词义,再欣赏美丽的梅花图,感受梅花的晶莹透亮,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在他们阵阵发自内心的赞美声中我看到了学生了解了文本以外更美的东西,开拓了他们的视觉,加深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一边读一边看画面,接着还让孩子们闭上了眼睛,边听边感受梅花的魅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有人这样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才能有“自主阅读”,才能谈“个性化的阅读”。这节课在文章理解方面尽量以学生自己理解为主体,在朗读上也让孩子们在情景交融中进行朗读与感悟。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能抓住“大道上”这个词让学生体会去梅花山的人多,朗读训练还要进一步加强。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改进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