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

时间:2023-06-26 12:37:14 作者:曹czj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一

摘要: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忠党爱国、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刻苦钻研,努力探究、勇于创新,努力进取。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之一。下面是老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全文,欢迎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xx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以前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我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执政之基,也是力量之源。同时我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产生了更深的感情;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经过反思,我认为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忠党爱国、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刻苦钻研,努力探究、勇于创新,努力进取。

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辅导员职责,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作为辅导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需要及时有效地干预,避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提升,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学生管理水平提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习,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使学生管理水平在不断实践与创新中得到提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为师者,欲做在知识海洋里探海人的导航灯,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电足光强,射程深远,使得求知学子,鲜有迷津。所以切不可以师自居自满,甚至课余沉迷于“摆长城”,办公室里“侃大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用不了”。这正诠释了庄子的至理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对知识“吐故纳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需要开拓,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再是“红烛”,不再是“春蚕”。教学不再是教师的单纯付出,而是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学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那么就让我们植根于祖国的土壤,肩负人民的重托,用青春,智慧,演绎自己价值。当我们的学生成为背后世纪合格人才的时候,当中华屹立于强国之林的时候,你会发现用粉笔谱写的平凡人生,是那样的精彩纷呈。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去奉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必须爱岗敬业,积极探索,无私奉献,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实和提高自己,真正做到认知上有提高,观念上有更新,实践中有成效,牢固树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在岗位上勤学苦练、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主要收录了辩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从两个向度看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精髓、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等内容。

[作者] 本书由中央党校的教授编写

[出版日期] 2019-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订] 平装

[版次] 1

定价:28.00元

本书由中央党校的教授编写,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读。全书共分10章,主要包括: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引领社会价值导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规范公民道德规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坚持“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等内容,每章均配有延伸阅读。书中还收录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及关于中国梦的讲话精神,本书是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参考读本。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引导全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第一章 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

第二章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资源

辩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

第四章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

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

第五章 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一、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共同富裕

二、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三、坚持先进与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第六章 引领社会价值导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第七章规范公民道德规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九章“三个倡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十章坚持“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附录

后记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三

党的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钙”。也是实现“农科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钙”。作为每一个农科人,只有认真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习惯,才能实现“中国梦”和“农科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三个倡导中的第一个倡导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讲的,也就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者说国家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面貌;第二个倡导主要是从社会层面讲的,也就是指通过社会的管理与教化要呈现的面貌;第三个倡导主要是从公民层面讲的,也就是作为公民个体所要呈现的面貌,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三个层面,但根本是人,即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对我们农科院来讲广大党员和职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因此,要发动广大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学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就是思想上要有自觉性,即“内化于心”,只有学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于心”的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外践于容”,也就是行动上要有自觉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甚至被国际上成为“中国模式”,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一手硬,一手软”的部分倾向,在部分人员中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现象,甚至,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上出现了小月月被汽车碾压多人视而不救、南京大学生救助老人反被诬陷等事件,在商业领域出现了三聚氢氨牛奶、地沟油。在科研学术界也出现了西安交通大学某教授学术造假、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某研究员贪污科研经费养情人等违法违纪事件,以上现象的出现,说明在部分人员中道德沦丧,诚信确实,法律淡薄,更谈不上文明、和谐、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解决以上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现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践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联系单位的实际,必须联系个人的工作实际。我们是科研单位,搞科学研究的精髓就是要“求真务实”,“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即寻找事物的客观规律,“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搞科研绝对虚不得、急不得,更是假不得,尤其是农业科研的周期长,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农民的实际感受强等特点,因此,农业科研必须要“求真务实”,也就是要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诚信是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是搞科学研究的底线,也是科研道德的基本规范.毛泽东同志讲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恰恰我们科研人员也应最讲“认真”二字,只有认真搞科研,才能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因此,我们科研单位的广大党员和职工要认真学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流动的清水,不断荡涤我们的心灵,经常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刘少奇同志所告戒的“要每日反省”,只有常照镜子,才能常正衣冠,只有常洗澡,才能常卫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我们心灵的“防火墙”,自觉抵制私心杂念。

农业科研除了具备其他领域的科研特点外,还具有农业科研自身的特点,就是“艰苦”二字,农业科研主要有两个“战场”,除了实验室外,还有试验地和广大农村的生产田,第二个“战场”的特点一是田间劳作的艰苦,二是严寒酷暑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我院退休研究员崔润芝同志,虽然他学历不高,但在大豆研究上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二等奖四项显著成果,他的特点是不怕吃苦经常下试验田。我所许多有成就的退休科研也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以上事例说明吃苦耐劳是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基本要求.许为纲所长经常讲“下地”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和告戒科研人员要经常“下地”,只有发扬“敬业”精神,不怕吃苦,经常“下地”,才能掌握田间试验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统一部署。作为县支行一名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情况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的有力举措。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对于基层央行而言,我们要紧密联系履职实际,着重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与央行特色文化相结合。作为宣城辖区的基层央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与中心支行倡导的“青竹文化”相结合,从单位发展、部门理念、个人进步等角度,将“青竹文化”理念融入核心价值观中,使之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利用中支网站、“金融微讲堂”、微信网络等载体,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开展宣传教育,解读核心价值观的实质,讲述身边的榜样事迹,分享学习的体会感悟,不断加深干部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浓厚的具有宣城特色的央行文化氛围。

二是与群众路线教育相结合。目前人民银行系统正在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目标任务是落实八项规定,聚焦反对“四风”。我们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发挥好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引领带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是与基层央行履职相结合。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需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与基层央行的职责相结合,在履职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德的强大正效应。基层行在履行好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基础上,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职业道德建设、单位行风评议等活动,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基层央行履职实际,并通过这些活动彰显正确的价值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基层央行深深扎根、发扬光大。

四是与央行队伍建设相结合。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这对基层央行的员工队伍也是一种考验。对于基层央行而言,要打造一支适应时代要求、高效履职的干部队伍,更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大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让广大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凝聚力量。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履行职责的动力源泉、服务民生的基本遵循,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准,从而促进基层央行形成良好风气的氛围,不断提升基层央行的公信力和行业形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3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荣辱观为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该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们开拓前进、中华民族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我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并以之指导我们的改革创新实践,发展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此,我个人的认识和体会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一、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

我党、我国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宪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与最高境界的思想体系。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第一位的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系关举什么样的旗帜、定什么样的性质和走什么样的道路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一是必须了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必须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什么,第三是必须了解怎样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第四是必须了解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创新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其最精华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劳动价值论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其理论的精神实质,即坚持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其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判断,而不是拘泥于马克思的个别论断和结论。我党在其发展史上,所受挫折失败,究其原因,皆与拘泥于马列的个别论断和结论的教条主义态度有关;而其所获胜利与成功,皆与坚持正确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不可分离。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质核心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根据民族与国情的特色发展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也多次声明自己的理论从未穷尽真理,并不拒绝任何新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因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不断吸收、借鉴、融合人类各种思想文化成果(甚至包括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者创造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在坚持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我们践行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建设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由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和国情特色创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有利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有利于世界格局的改变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潜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经济现代化、文化教育事业复兴做贡献,就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实际行动。

二、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个人理想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它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

共同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理想和信念,就会因缺失一面旗帜而迷失方向,就会因缺少一个精神支柱而失去动力,就会因缺少一个核心而丧失凝聚。我们要树立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这是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理想。有了这个共同理想,全国人民才能有共同步调,才能在当今社会意识多样化的今天,有效的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理想也是每一个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对共同理想的追求并不排斥社会个体对自身个人理想的追求,相反,它是个人理想得以最大化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它只有符合社会最大多数人群的个人理想,才能真正化为人们自觉认可并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而个人理想是共同理想的组成部分,个人理想只有符合社会共同理想的需要才有望获得最大化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有机统一起来,让共同理想涵盖个人理想,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个人理想的实现为共同理想的实现开辟道路,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奋发向上、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之一。

民族精神主要强调民族个性和民族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科技的现代化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国际化趋势的发展,世界民族趋于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因此,我们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弘扬时代精神。在新时期,中华民族在自强自立的奋斗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百年来发展最好的历史新时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我们只有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坚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坚持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时期的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灯时代优良传统,才能铸造起中华民族铁的灵魂,把我们的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知荣辱才能守礼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加速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市场化也有其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它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社会关系的市场化,从而扭曲人们的精神道德风尚。因此,胡锦涛及时的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它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道德尺度,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设计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它不可能指望凭借一项法令或一场运动一劳永逸的加以完成,它只能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完成。因此,它必然有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是一项长期持久而艰巨的任务。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范文(三)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六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取践行入党的铮铮誓言。

首先、作为一名党员要正确地了解党,就是要充分了解党的历史。了解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建党时的几十名地下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的7000多万名执政党员。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党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方针、政策,了解党与时俱进,发展创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党提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通过了解这些,你会发现我们党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依然保持了旺盛和强大的生命力,你就会更加热爱它。

其次、作为一名党员要对党的有深深的挚爱。无数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而又催人泪下的英雄史章。方志敏烈士的《清贫》、《可爱的祖国》现在读来至今还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党员。一个党有这么多为之奋斗的党员,它能不伟大吗?党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凝聚力,是因为它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外,没有其他任何私利。作为党的一分子我感到很是自豪,热爱党、拥护党,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是新时期党员努力追求的目标。

再次、作为一名党员要对党有着坚定不称地信念。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如果理想信念动摇,信仰失落或者缺失,就会被金钱、权色、名利所诱惑,甚至走向沉沦。因此,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言,就要认真学习,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各种风浪的考验。

最后、作为一名党员要努力为党工作。也就是为党努力工作。作为老师,要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时刻用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实履行党员的义务,创造性、有效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党员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尽心尽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为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而努力。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七

:2019.9

:四二班教室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演讲比赛

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班会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一:主持人开场白

走过往昔,奋斗的汗水刚刚拭去

回首旅途,胜利的笑容正在蔓延

携手今宵,高歌这一路荣耀感动

展望明朝,伙伴们,让我们携手同行

一曲歌唱出心中挚爱,一段舞跳出热血豪迈,一首诗谱写出果敢坚毅一路有你。 执着、梦想、追求、团结、我们共同燃心为香,巅峰领跃!梦想从不止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们正在茁壮成长。

1.杨志红演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指导。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少年。

2.唐梦演讲

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刘净演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由大家集体评选出三名最优秀的演讲者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去奉献。其实奉献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还是我们的光荣!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我们必须向费老学习,爱岗敬业,积极探索,无私奉献,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实和提高自己,真正做到认知上有提高,观念上有更新,实践中有成效。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吧。

我宣布,本次主题班会即演讲大赛到此结束。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的要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社会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公民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位公民,都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锦上添花。

关于爱国。和平年代里的普通中国人爱国的基本要求是;1,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灿烂文化、优良传统。2,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国家的和平与统一方针。3,维护国家与集体利益,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努力工作。

关于敬业。所谓敬业,就是对工作要有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担当精神。每个人为了创造物质财富,在职场上拼搏奋斗。敬业,就是要对自己的单位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负责,要兢兢业业、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既然单位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我,我就应该尽己所能把它做好,如此方能不辜负单位对我的殷切期望。

关于诚信。诚信,其实就是诚实守信。我们每个人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都应该遵守诚信的基本准则。某种程度上,诚信就是我们隐形的身份证。人们都喜欢跟诚信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不讲诚信,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失信的恶性循环,就会变得一团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讲诚信,为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尽自己的力量。

关于友善。友善,就是对人要和气,所谓和气生财、和为贵。当然,和气并非没有底线、没有原则,而是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处事更圆融。和气,是指待人接物要和气,但在基本的是非曲直方面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任由别人牵着自己的牛鼻子。人心都是向善的,我们应该坚持善念、对人友善、多行善事,让我们的社会充溢着善文化的因子。友善会让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温暖,我们所追求的的真善美就不会遥远。

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体会优质篇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第二个价值取向,是平等。

中国的墨家,不满于弱肉强食的争霸交战,于是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渴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爱无等差、战无不义的和平社会。

中国文化里各家的思想者,他们以不同的表达,传达着对于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和谐、社会美好的同样期待。虽然从每个人个体的客观条件上来讲,人注定是生而不平等的,但他们希望社会能给予民众以相对平等的生存空间,可以让所有人不论是贫是富都安居乐业、让所有人无论是强是弱都不受欺凌。

正因为人们生而不平等,所以才格外要求社会的平等,来弥合先天的差异、来均衡各方的不对等。

平等,首先意味着人心的平和:法无特权,人们的生活中杜绝了欺男霸女、投诉无门之事,才能安然度日,所以社会总在呼吁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平等;机会均等,人们的努力能够进阶有序、公共的资源不再权贵垄断,社会才能健康运转、正常流动,机会平等的秩序消除着怨声载道的仇视。

社会平等才能带来心态平和、生活平静,对于这一点,唐代韩愈体会得非常深刻,他作文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由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他首先论述了一个物理道理,当物体处于不平静时才会发出声音,比如草木由风拂动发出声响、水面由风吹动发出声音……而人的语言也是如此,迫不得已才出言发泄,或歌或哭,但凡有言,都是因为内心不平!所以,如果要平息人言鼎沸、如果要人们心平气和,就要实现社会环境的大平等,才能塑造心理环境的平和。

平等,而后才能促成社会的平稳。儒家经典《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理想的社会生活,最后要达成的最高目标是“平天下”——要平定天下、要天下太平,就包括了要人人平等、要社会平稳,平定天下的目的便是为了“天下平”。而平等的社会生存环境为人们塑造出的心态平和、生活平静,促使着人们的各安其分、各行其道,保证着社会的稳定泰平、四海升平。

对此,孔子曾经十分严肃地教育弟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邦国社会,不怕贫穷却怕分配不均,不怕人少却怕人心不安,如果均等,人人都不觉得自己拥有得少,如果和谐,家国也就不担心人少,如果安定,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倾覆之灾。孔子此言,实在是道破了此后历代王朝更迭、民心思变的根源。贫富差距、待遇差异、等级差别的严重分化,促使了社会的不平稳发生。

所以唐代史学家吴兢,在分析总结了大量朝政兴亡之道、穿越过如许历史烟云迷障之后,留给中国文化一句平淡而直白的朴素道理,他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而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也以淡然口吻隐喻着人间至理,他说:“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社会平等,彰显治国之道,社会平等,成就清明太平。

社会平等,这是对每个人生存权利、每个人生活状态的保障,是一种制度上的追求。而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精神,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强调的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尊严上的平等。

人格平等,源于彼此的尊重,就像《简爱》中那句响彻世界的呐喊,简 爱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能认同自己与他人的人格平等,不因身份地位差异而拜高踩低,是一种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自信力的考验,能够以平等姿态交流、以平常心去品评人的格调与心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人格平等的交游,坚固胜似青山,美丽胜过音乐。那是在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伯牙,他官任晋国的上大夫,被人称作“琴仙”。一天,他坐在汉阳江边独自弹琴,忽见一位砍柴而归的樵夫正站立在旁听琴,神态十分专注,似能听懂琴意,自称名叫钟子期。伯牙起初心存质疑,难道一个村野樵夫也懂得士大夫的琴声吗?于是想试奏几曲,便随手弹奏出心中的巍峨高山之景,钟子期听后描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惊讶之余,又弹奏起滔滔流水之意,而钟子期听后回答说“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这下喜出望外,他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知其音,解其意,从此,“知音”一词便从音乐术语中脱颖而出,泛化成了知己、知心人的代名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后,他们相约来日再于此处弹琴、听琴。但是当伯牙如约再来的时候,钟子期侧耳倾听的身形已经化作一抔黄土、与世长辞了。伯牙痛失知音,他在子期的坟前最后抚琴一曲,而后把琴摔断,立誓知音既去,此后再不弹琴。这便是古琴艺术中“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这个分别记载于《吕氏春秋》《荀子》《列子》等典籍中的典故,故事中两个萍水相逢而意气相投的人,以七弦为桥梁、以音乐为寄托、以青山为风骨、以绿水为凭证,彰显出一份不关乎社会地位、只关乎心灵地位的平等相交、贵重相知。士大夫的琴音,只为樵夫才回响山间;钟子期的脚步,只为伯牙才驻足岸边。

是对人格平等的维护,才没有阻止伯牙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对话一位民间路人;是对人格平等的认同,才没有使钟子期畏惧以一担柴木对唱一具古琴。其实,在触及心性的人际交往中,社会身份,常常比不过文化身份的重要。

中国传统社会,对于伦理纲常的规范十分讲究,所以看起来似乎处处都是对不平等地位的维护。其实,中国文化很早就在强调人格上的平等了,甚至为了追求平等,认为连性命都是可以放弃的。《礼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记录:春秋时期,齐国饥荒,饿殍遍野,一位叫做黔敖的富翁,本想发放粮食赈灾,可是在饥民来领粮的时候,他以轻蔑的语气吆喝说“嗟,来食!”致使饥民感觉蒙受到了巨大羞辱,宁可饿死也不肯再领受粮食。这就是“嗟来之食”这个词的由来,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而在中国文化里,也逐渐强化着“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

傲骨常存于内、内在铁骨铮铮,傲气不形于外、外不盛气凌人,这种人格的培养、这种修养的强调,正是为了能够超越社会条件限制、而达到彼此人品格调上的平等。

所以中国文化才会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要把修养自身当做人生之本,无一例外,无有特例——而这种无人能免的一视同仁,正是一种对人生要求的平等准则。品评你我,就看彼此修身的成就;修身过后,是为成就人格平等的生命。

对“平等”这个概念论述最多的,首推佛家。而且中国佛学里强调的“平等”,早已超越了世俗概念,甚至超乎物种的限制,叫做“众生平等”。众生,包括“有情众生”,也就是有感情的生命体,比如人类和动物;众生,也包括“无情众生”,也就是植物、微生物乃至山川石矿等没有情识的物体。大乘佛法说众生平等,是认为一切事物都会受轮回之苦,也都能具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以“视众生无有差别”。

佛教到中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在中国文化界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中土禅宗。以禅宗的观点看,佛性就是自我的觉悟,众生都能成佛,就是众生都有机缘参禅悟道、升华自我,如果能够破除迷惑内心的种种执着、能够了悟解脱心灵桎梏的真理,那就是一种“立地成佛”了。中国文人之所以推崇禅宗的理论,是因为禅宗的人间化与简易化,使它不再执着于仪规、不再像宗教,而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智慧参照、一种哲学道理,成为了“禅学”而非仅是“禅宗”。

在禅学的思想指导下,“众生平等”的理论也推衍到了社会生活中,演化成一种德性标尺。如果认同众生的地位平等,就该尽可能维护每一个物种生存共处的权利;如果承认众生的法性平等,就该尽量地遵从每一样事物自然而然的状态。人类对于万物,不该以霸占之心、掠夺之心去强求和破坏;人类之于世界,该是以平等之心、善念之心去尊敬和平视。

而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说人民与我都是同胞、万物与我都是同类,这种“民胞物与”的观点,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从侧面显示出的一种众生平等观。

在“众生平等”的禅学感悟和哲学思索下,也许我们与他物有着境遇差别,但是没有优劣差别,不该以轻蔑之心傲视天地;也许我们与他人有着境地差别,但是没有等级差别,不该以轻慢之态目空一切。怀有慈悲心性,就是能对他人他物的苦乐以平等心去感同身受。

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平等的呼唤,有社会宏观层面的制度平等,有个人实际层面的人格平等,更有生命自然层面的众生平等。所以国学会对家国说“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会对社会说“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会对个人说“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会对官场说“临官莫如平”;更对世间道理说“持心如衡,以理为平”。在这样的文化承袭中,让我们在今朝期待,正理平治,承平盛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