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画公共汽车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09:43:01 作者:曼珠 小班绘画公共汽车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绘画公共汽车教案篇一

手指点画是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对于手指点画非常感兴趣,且能够很好地进行点画活动。毛毛虫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的一种卡-通小动物形象,同时因为手指与毛毛虫的形象结合巧妙,适合点画这一形式。因此,点画毛毛虫是幼儿园小班阶段的一次常规美术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打破常规的点画毛毛虫;将绘本《好饿的'小蛇》与手指点画毛毛虫巧妙地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活动效果。

由于本次活动需要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小蛇吃完东西后,夸张鼓起的肚子形象特征,从而激发幼儿想象出吃完东西后的毛毛虫的形象特征。因此活动前我对小蛇吃完东西后的形象进行精减,最后留了三张图片:吃完苹果的小蛇、吃完香蕉的小蛇、吃完葡萄的小蛇,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蛇吃完苹果、香蕉、葡萄后小蛇的形象特征,让幼儿了解当水果在小蛇的头和尾巴中间时,就表示水果被小蛇吃掉了。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当我出示细细长长的毛毛虫手偶时,“好饿的毛毛虫”和吃的饱饱的小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都很愿意帮助“好饿的毛毛虫”找东西吃!此时,我打开背景音乐,出示了水果背景图及绿色颜料,孩子们非常乐意用自己的小手请“毛毛虫”来吃水果…这样,孩子们在愉快、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完成了整个点画的过程,完成活动目标。

从孩子们完成作品的情况来看,班级幼儿能根据实物形象点画出毛毛虫,但大部分幼儿能够很好地完成对一个实物形象进行点画,为了体现难易差异,我投放的水果背景图,有一个、两个、三个水果,当背景图上的水果形象增加到两个,甚至三个时,虽然,我对孩子们进行了引导,反复强调一条毛毛虫只能吃一个水果,但在操作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幼儿能够完成,大部分幼儿喜欢把毛毛虫串联起来或是好几条毛毛虫吃一只水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前对班级的幼儿能力水平,做一个相当准确的评估,在这一点上,我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点遗憾和不足。

小班绘画公共汽车教案篇二

公共汽车是一个美术拼贴活动,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请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小手拼贴出一辆公共汽车来。

在开展这一活动前,我想了很多,也做了许多的准备,但是,在实际开展的时候,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首先,是在语言表述方面。导入的时候,我问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公共汽车?”小朋友们很响亮的回答我说:“有。”接着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是这样问的:“公共汽车长什么样?公共汽车里藏了哪些图形宝宝?”前一个问题还好,而第二个问题“藏了哪些图形宝宝”“不问则已,一问惊人”。这个问题让小朋友们想到了公共汽车的里面是什么样的,有的小朋友回答我说:“里面有一个三角形的投币箱”,有的则说有司机,我的本意只是想请小朋友们说说公共汽车的样子,想请小朋友说出公共汽车有长长的方方的身体,还有圆圆的轮子……而我提的这个问题却把小朋友的思维方向领到别的地方去了。这足以说明精炼易懂的语言对小朋友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小朋友听懂了老师的问题,他们才能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来回答问题,只有小朋友听明白了老师的`要求,他们才能更好的实施。所以,细腻的语言,精炼的要求真的很重要。

其次,是在教具准备方面,主要是材料和范例的准备,我为小朋友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形的纸片(这是拼贴公共汽车的“零部件”),和胶水(后来知道小班的小朋友不适宜用胶水)。各种纸片我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份,在请小朋友自己取小纸片的时候有一点乱,如果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这里还有一个教学顺序问题,我是先请小朋友说说公共汽车的样子,再出示教具的。其实,可以直接出示教具“公共汽车”,请小朋友直观地观察和说说公共汽车的样子。

第三,教学重难点表述方面与常规方面。轮子与车身的位置是本活动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了轮子与车身的位置,却忽略了轮子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轮子的颜色是否一样。在示范涂胶水的时候,我请小朋友让胶水瓶站着,用手轻轻的挤出来一点(由于我的面前没有桌子,我是在空中示范的,以致于我们可爱的小朋友在涂胶水的时候也把胶水举起来在空中涂了起来——这是我的一次错误示范!)然后让车身蘸点胶水,再贴上去。在这一环节,我并没有细说如何涂胶水,在正面还是反面。小朋友们还不能明白我的意思,有些小朋友在自己涂胶水的时候甚至在车子的正面也涂了很多胶水。可见,如果清晰的要求能够渗透到小朋友们的操作过程中,那么小朋友良好的常规就比较容易形成了。此外,在美术活动中还讲究构图、色彩的搭配等,在这些方面对小朋友们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

教学之路是辛苦的,教学之路是漫长的,教学之路又是甜蜜的……不管如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班绘画公共汽车教案篇三

糖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平时的他们很少去关注糖纸上的各种图案,但却也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糖纸上漂亮的图案、颜色也是孩子喜爱的,有时候选择一颗糖是为了那张漂亮的糖纸,可见糖纸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之大。

活动中一个简单而又常见的讲述观察结果的问题却折射出小朋友身上许多的问题。众观这一部分幼儿,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为此,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面对困难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因此,我觉得针对班内孩子的这些情况,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之间先进行讨论,然后选一人讲述的方法。在合作中,可以使能力较差的幼儿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合作也能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尝试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请幼儿大胆的说说你带来的糖纸上面的花纹,颜色。我就在图纸上画出来。

小班绘画活动反思5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菊花的图片,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利用ppt课件,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形态和颜色的菊花,让幼儿有好的视觉上的享受,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认识了菊花的主要特征,了解菊花的形状和颜色,知道菊花是由花杆、花叶、花心和花瓣组成,更进一步加深幼儿印象,通过给幼儿讲解,让幼儿明白基本的构图和颜色搭配,给幼儿提供画好的花杆和花叶,幼儿通过仔细观察,总结花瓣和花心的形状和特点,然后幼儿用棉签点画菊花的时候,大部分幼儿的作品完成的很好,整个课程活动流程按照绘画课的流程进行,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表现的很积极!

绘画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更需要注重的是发散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日常生活经验充足,比较善于观察。当我问到圆形的菊花像什么时,有的幼儿回答:“像毛绒绒的黄色圆球”;有的回答:“像棒棒糖!”我提问幼儿:“这朵菊花像什么?”他们回答“像“嘭”的一声爆炸的烟花;像蜘蛛;像螃蟹!”他们回答的特别棒,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启发幼儿多观察思考。但是本次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

1、活动目标不够详细,我写的是“尝试用棉签画菊花,感受用棉签作画的乐趣。”没有写清楚是用棉签点画还是自由线画,所以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就有点不太理解应该点画还是画成线条的菊花形状。

2、在讲解规则的时候,一边讲一边给幼儿发操作材料,幼儿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操作材料上,不能很好的听规则。所以在之后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规则讲解清楚之后再发操作材料,避免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3、在本次活动中,我给幼儿示范了绘画,忽视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其实我可以先给需要用到的画纸、棉签和颜料出示出来,让幼儿说一下应该怎样画菊花,让幼儿尝试完之后再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他们喜欢的菊花,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性。

4、在出示菊花图片的时候,没有充分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没有根据幼儿的经验准备图片,选择了一朵紫色的菊花,幼儿不太认识紫色。

5、最后在作品评价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老师最喜欢这一副菊花,因为……”这句话要改成“小朋友们画的菊花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老师都喜欢。”

让幼儿自己评价,再挑两幅好的画再进行点评。通过给幼儿上《菊花开了》这一节绘画课,我发现自己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在这学期我会主动地向其他两位老师学习,观察她们的上课流程,借鉴她们的丰富教学和组织经验,同时也多向自己的师傅请教,多向我的学习,多准备让她听我的课,让她给我指点,让之后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好。

小班绘画公共汽车教案篇四

近日孩子们最近的作品,发现转眼间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看着那时刚入园的幼儿,从只会在纸上涂鸦到现在慢慢认识色,也慢慢学会了在一定的范围里涂色,绘画完成作品,感慨万千。

一、提供丰富的视觉环境,培养孩子参加美术活动兴趣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常给幼儿欣赏一些大中班幼儿的作品,也给幼儿看一些网上下载的图画作品。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多看、多问、多比较、多观察的机会,丰富孩子心中的活动形象,为孩子的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认知内容。比如说:让幼儿在认识的水果的颜色给相应水果上色。在他们感兴趣的范围里引导。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活 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小班幼儿需要一些新颖的作画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多种玩色游戏、色块拼图、色彩填色、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每个幼儿能力不一样,可以用涂色、印画、吹画,滚画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如:在给幼儿《小红花》时,我以给小草要秋游导入活动,需要小朋友帮忙带上帽子采用点画法的形式让幼儿作画,现在活动孩子们一直显得兴趣较浓,而且很轻松的就完成了作品。

三、通过鼓励、讲、评、欣赏,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可能以“朋友”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经验是培养幼儿兴趣的方面。熟知每个幼儿情况,对孩子的每件作品都要认真分析,以鼓励、赞美为主,指出主题、优点,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同时,提供机会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小朋友评价、讨论,通过这个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

总的来说,在指导儿童绘画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事先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给了鼓励,孩子就敢画了;给了鼓励,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班绘画活动反思。

小班绘画公共汽车教案篇五

在小班初期的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缺乏自信,老说“我不会画”,有的幼儿则不能清楚地理解绘画的'要求,还有的幼儿对绘画缺乏热情,稍微画上两笔就不愿意画了。而此次活动,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深厚的兴趣是始料未及的,每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将结束的时候,有的幼儿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画笔,还要求:“我还要开汽车”。

此次活动,使我们得到了以下经验:

1、要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以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绘画,这样,他们更乐意参加活动,能更容易、更清楚地理解活动要求,从而使活动较顺利地达到预设的目标。

2、教育者在设计活动之前应深思熟虑,让兴趣伴随幼儿活动的始终,并提高到一定的动机水平,让兴趣作为活动的驱动力存在,转移、维持甚至培养幼儿的注意,促使每个幼儿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