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新疆舞蹈教案(案例17篇)

时间:2023-11-07 23:30:03 作者:梦幻泡 最新大班新疆舞蹈教案(案例17篇)

大班教案是指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是一些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编写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大班舞蹈教案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

场地、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部分:

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起练习。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大班舞蹈教案

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创编。

多媒体课件、播放器(进场音乐和七月火把节音乐)、成人彝族服饰一套。

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律动《哈密瓜熟了》进活动室。

提问:(1)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新疆)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

(3)你们都知道哪些民族?(汉族、蒙古族、彝族等)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彝族文化吧!

二、开始部分

1、出示课件

火把节流程:迎火―颂火―送火

2、观看视频

《火把节篝火晚会》

3、出示课件

彝族服饰

4、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小跳步、踏点步)

(1)教师引用彝族阿妈送服饰,给幼儿悬念,教师通过穿彝族服,两次音乐依次跳出小跳步、踏点步。

(2)引导幼儿舞蹈创编。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跳篝火舞《七月火把节》

四、延伸部分

大班舞蹈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跳舞,尝试教他们跳简单的.集体舞。

2、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磁带及录音机2、 大班幼儿已学会朋友舞,并能自哼自舞;小班幼儿熟悉此音乐活动过程:

1、 通过邀请《朋友舞》让大班和小班幼儿相互问候。

2、 大班幼儿表演《朋友舞》,小班幼儿欣赏。要求: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

舞蹈内容;前奏4小节: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拍手,到第4小节时能找到朋友面对面站立。

乐曲1―4小节:1、2小节双方用双手合音乐拍对方的双肩;3、4小节双方拥抱、合音乐拍对方的背。

5---8小节:5、6小节双方敬礼致意;7、8小节双方握起合拍上下晃动。

9―12小节:9小节双方握手蹲下。

10小节双方握手站立并将手举高。

11―12小节重复9-10小节。

13―16小节同前奏。

3、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一一结伴,教小班幼儿舞蹈动作。

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班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等,提示鼓励小班幼儿进行学习。

集中展示:请几组比较成功的对子朋友进行展示。

3、 集体跟音乐练习。

4、 集体进行朋友舞: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要求大班幼儿主动寻找小班幼儿做朋友。

大班舞蹈教案

1、让幼儿学会在跳邀请舞时,邀请者与被邀请者互换位置跳舞。

2、培养幼儿热爱和尊敬解放军的情感。活动准备:歌曲。

1、《山谷回音真好听》

2、《小鸟醒来了》

3、《挤奶》

4、《采茶》

1、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2、这首歌曲讲的是什么事情?献哈达的动作怎么做?

3、复习歌曲,要求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并有表情地演唱。

4、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复习歌曲。

全班幼儿站在位置上。

前奏(乐曲的最后一句):邀请者右脚开始踢踏步前进(第一拍右、

左脚各跳动一次,第二次拍右脚脚跟伸向前方点地),同时两手从胸前经两侧摆起,右臂屈成弧开,手心向上(托掌)在臂侧平举手指翘起(顺风旗)。最后站在被邀请者前。

1-2小节:邀请者右脚开始做弹簧肯四次,同时两手落下后从两侧下方向胸前渐渐托起(手心向上),做托哈达状。

3-4小节:继续做弹簧步,同时两手向左绕一小圈后摆向右上方(手心向上),眼睛看右手。

5-6小节:右脚开始原地做踢踏步两次,同时手臂动作同前奏动作。

7-8小节:右脚原地顿四次,同时左臂轮流向上甩袖四次。

9-10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右臂屈举肩上方,左手叉腰,用弹簧步互换位置。

11小节:右脚开始原地踢踏步一次,同时两臂动作同前奏动作。

12小节:两脚做踢踏步一次,同时上体前弯,两手从胸前向内翻掌后向两侧打开(手心向上),做献哈达状。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律动两遍。

2、全体幼儿表演律动。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弓箭步和跪姿的挤奶动作。

4、幼儿表演律动《哈达献给解放军》。

5、个别幼儿上前表演律动。

大班音乐教案:舞蹈9

1、学习秧歌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感受秧歌热闹、喜悦的舞蹈特性。

1、舞蹈录象、录音资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绸带等

3、十字步图谱

一、观看录象,东北秧歌,引出课题

1、师提问:有谁能告诉我这个舞蹈的名称?录象中看到了什么?(师小结:秧歌舞最早流行在东北,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就会用扭秧歌的`形式来庆祝,后来我们江南的人们把秧歌改变成地方秧歌,因此手里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们用手绢花,叔叔们呢则用绸带。)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细看,试着学一学。(试试手,脚的动作)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图示,为幼儿讲解图示的看法,并让幼儿试着看图自己先走一走,老师指导理解图谱意思)

2、老师示范秧歌步动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注意,准备的时候,双脚站在小脚印上,走步时,可以根据图谱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脚步和颜色的对应。

3、幼儿学习秧歌十字

师:小朋友们别着急,我们随着秧歌十字步图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很快就能学会了!

幼儿人手一块十字步图谱,幼儿练习老师观察辅导.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练习秧歌十字步,老师个别辅导。

4、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道具,手巾花、绸带。男小朋友拿绸带,女小朋友拿手绢花,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几位奶奶,她们也是扭秧歌的高手,现在我们请奶奶跟我们一起跳起来。双手自由舞动听音乐练习。

三、小朋友们跳得真好,让我们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大班舞蹈教案

1、根据图谱在跳舞毯上进行基本的步伐练习。

2、体验在跳舞毯上舞蹈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动感节奏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泡沫板拼装的跳舞毯人手一块、箭头符号图片、跳舞图谱谱一张,跳舞录象一段。

一、观看录象,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

(2)提问:他在做什么呀?他站在什么上面跳舞呀?

二、理解箭头含义,学习基本舞步跳法规则。

1、认识箭头,学跳基本的几个方向跳法。

(1)教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块跳舞毯,上面有什么?(箭头、圆点)。

箭头有什么方向的?(前、后、左、右)。

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原来跳舞毯上有四个箭头,箭头表示脚跳舞的方向。向上的箭头表示脚往前,向下的箭头表示脚往后,左边的这个箭头表示脚往左,右边的箭头表示脚往右。中间的圆点是表示把两个脚收回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带领幼儿练习,教师喊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起:左回、右回、前回、后回”)。

(2)练习单脚跳。

a、第一遍,出示图谱(第一段音乐的图谱)。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贴好的图谱),上面也有箭头和圆点。一个箭头几个脚跳?一个箭头,一个圆点,一个箭头,一个圆点。这个箭头往哪边?(右边)那我们右脚往右边踩一下,再收回来。那这个箭头往哪边?(左边)那我们左脚往左边踩一下,再收回来。右回、右回、左回、左回(教师适当示范一小段)能不能看着图谱跳呢?谁来试一试?看好图谱,丁老师来帮你喊口令,要看好图谱跳哦。(请个别幼儿跳,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提醒幼儿看图谱跳)。

教师:真棒,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b、带领全班幼儿练习,教师帮忙喊口令。

c、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一遍。

(3)练习双脚跳。

a、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

教师:老师这还有一张图谱,刚才一个箭头表示一个脚跳,现在有两个箭头,怎么跳?(幼儿回答)。

教师:老师知道了,原来他是两个脚一起跳。

那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图谱哦,老师来帮你们点。

b、带领幼儿练习。

d、看图示,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也来配上音乐再来试一试。

三、出示跳舞图示,看图示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舞。

(1)完整欣赏音乐。

播放音乐,幼儿欣赏,教师提示:“这里是前奏,5、6、7起”,教师开始点图谱,间奏部分:“这里是间奏,5、6、7起”,教师继续点图谱。

教师:你们听出来没有?音乐开始的时候跳不跳?还有哪里是不跳的?(幼儿回答)。

教师:音乐开始不跳的一段是前奏,是让我们小朋友做准备的。音乐中间也有一段不跳的是间奏。

(2)跟着音乐看图谱跳。

教师:是不是都想跳呀?那我们一起来吧!跳的时候,小眼睛要看好图谱哦。丁老师要看到你们高兴的样子。

(3)第二遍,和客人老师互动。

教师:客人老师,你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跳的好不好?给我们来点掌声呀!请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跳吧。这回跳的时候,你的小手可以自由动起来,但小眼睛也要看着图谱哦。(幼儿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六、结束部分。

(1)欣赏教师跳舞。

教师:你们跳的太棒了,丁老师也想来跳一跳。想不想看丁老师跳?看看我和你们跳的一样吗?(欣赏教师舞蹈,发现步伐的不同)。

(2)教师:原来在跳舞毯上还有不一样的跳法,下次丁老师再和你们一起来跳。(带领幼儿一起手持跳舞毯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错……”不足的是在设计《兔子音乐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和体验,从而来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欣赏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来大胆表现木偶兔的动作。

其次,在听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应让幼儿单纯地做兔跳和蹦的动作。应让他们自由发挥,兔的动作可以很多种,不只是跳、蹦,还可以走、拍手、跺脚等。在尝试创编木偶兔子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他们仔细听,并联系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外,还可通过语言、表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不但能听到老师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自己创编动作。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机会,来满足幼儿的期待感。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在这次公开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熏陶孩子的乐感,并培养他们大胆地表现音乐!我会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动脑、多询问、多反思,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舞蹈教案

1.尝试用手指点、拖的方法进行绘画。

2.体验手指作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绘画卫生。

3.感受在音乐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节奏较快的音乐、水粉颜料、调色盘、素描纸、擦手湿巾、花球花图片、教师范画。

一、游戏导入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二、欣赏图片

出示花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花球花的基本特征

三、引领创作

1.出示范画,讲解绘画步骤,使幼儿对手指点、拖画有初步的了解。

2.重点讲述点画技能,注意花朵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播放音乐,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快慢,让手指跳起来。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克服胆怯心理。

3.提醒幼儿用湿巾擦手,注意卫生。

4.适当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

五、展示作品

把画好的作品放在黑板上展示,并请幼儿相互交流。

大班舞蹈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跳舞,尝试教他们跳简单的集体舞。

2、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2、大班幼儿已学会朋友舞,并能自哼自舞;小班幼儿熟悉此音乐活动过程:

1、通过邀请《朋友舞》让大班和小班幼儿相互问候。

2、大班幼儿表演《朋友舞》,小班幼儿欣赏。要求: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

舞蹈内容;前奏4小节: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拍手,到第4小节时能找到朋友面对面站立。

乐曲1—4小节:1、2小节双方用双手合音乐拍对方的双肩;3、4小节双方拥抱、合音乐拍对方的背。

5---8小节:5、6小节双方敬礼致意;7、8小节双方握起合拍上下晃动。

9—12小节:9小节双方握手蹲下。

10小节双方握手站立并将手举高。

11—12小节重复9-10小节。

13—16小节同前奏。

3、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一一结伴,教小班幼儿舞蹈动作。

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班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等,提示鼓励小班幼儿进行学习。

集中展示:请几组比较成功的对子朋友进行展示。

3、集体跟音乐练习。

4、集体进行朋友舞: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要求大班幼儿主动寻找小班幼儿做朋友。

大班舞蹈教案

1、进一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一些生活习性。

2、大胆创蝌蚪成长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挂图、录音机、磁带、小青蛙头饰。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进入活动场地。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vcd幼儿舞蹈《小蚂蚁》引题:

问:你们知道舞蹈里小朋友是模仿什么动物做这些动作的呢?

(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出示图一。

(1)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

(2)小蝌蚪是怎么长成小青蛙的?先长出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二)。

(3)小蝌蚪接着长出什么呢?(幼儿回答后出示图三)。

(4)最后小蝌蚪长成什么样?(幼儿回答后出示图四)。

(三)指导幼儿创编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试看把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动作来表示好吗?

1、创编小蝌蚪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动作)。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请全体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

2、创编小呼天抢地长出两条后腿的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后)。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创编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动作。

(1)谁能编出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创编)。

(2)师简评幼儿创编情况。

(3)放音乐全体幼儿自由表演。

(四)让幼儿学习将自己的创编的几个舞蹈动作结合起来,组成舞蹈《小蝌蚪长大了》。

1、放音乐请个别幼儿学习创编舞蹈。

2、师和幼儿共同评价表演幼儿的创编情况。

3、师与幼儿共同讨论选择动作创编成完整的舞蹈《小蝌蚪长大了》。

4、放音乐,师带着幼儿一起学习表演舞蹈两遍。

5、师简评幼儿表演情况。

三、结束部分。

2、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表演并出声场。

大班舞蹈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跳舞,尝试教他们跳简单的`集体舞。

2、体验大带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2、大班幼儿已学会朋友舞,并能自哼自舞;小班幼儿熟悉此音乐活动过程:

1、通过邀请《朋友舞》让大班和小班幼儿相互问候。

2、大班幼儿表演《朋友舞》,小班幼儿欣赏。要求: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

舞蹈内容;前奏4小节:幼儿听音乐边走边拍手,到第4小节时能找到朋友面对面站立。

乐曲1—4小节:1、2小节双方用双手合音乐拍对方的双肩;3、4小节双方拥抱、合音乐拍对方的背。

5---8小节:5、6小节双方敬礼致意;7、8小节双方握起合拍上下晃动。

9—12小节:9小节双方握手蹲下。

10小节双方握手站立并将手举高。

11—12小节重复9-10小节。

13—16小节同前奏。

3、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一一结伴,教小班幼儿舞蹈动作。

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班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等,提示鼓励小班幼儿进行学习。

集中展示:请几组比较成功的对子朋友进行展示。

3、集体跟音乐练习。

4、集体进行朋友舞: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要求大班幼儿主动寻找小班幼儿做朋友。

大班舞蹈教案

1、熟悉舞蹈音乐及动作结构,学习跟随音乐跳集体舞。

2、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及顺序,按规则交换魔术帽。

3、体验和不同同伴舞蹈和竞争带来的乐趣。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脑、剪辑好的音乐。

2、幼儿座位,排在圈外。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了解基本动作。

1、出示魔法帽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讲述游戏情节,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跟随教师,初步学会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动作,帮助幼儿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

2、教师再次完整表演一次,帮助幼儿整理动作顺序。

3、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4、幼儿战圈找同伴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

6、幼儿听音乐尝试玩游戏1遍。

7、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三、学习交换舞伴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2、完整跳集体舞并游戏一遍。

活动反思:

在"变魔术"这一环节,我让幼儿想象、创造出自己想要变的造型。这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部分,更能表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

大班音乐舞蹈教案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音乐磁带、鸭子、大风头饰若干。

一、幼儿伴随音乐《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幼儿欣赏音乐:

三、教师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听了这首音乐后的感觉,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听了音乐后想到的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四、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风来了,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五、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师引导幼儿创编鸭子游泳、嬉水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师引导幼儿创编大风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记住大风来了,一定要一动不动,不然就会被大风刮走。

七、结束活动:

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幼儿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走出教室。)。

大班舞蹈教案

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增进幼儿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幼儿群体的.合作精神。

脚腕训练、

胯关节训练、

腰的训练、

胯的训练、

走跑跳训练,

1、左手掐腰,抬左腿,左腿向旁侧抬起,抬起时脚尖向下,右手五指张开向左侧伸出,举过头顶,手心向前,此动做为第一拍,右手向下弯曲呈拳型与间平行,手心向着自己,腿放在地上为第二拍,从中增进幼儿的灵活的形体。在熟练的情况下,加快速度在诙谐曲中练习,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2、律动《表情歌》训练幼儿的表情,做出丰富的脸部表情。(哭、大笑、捧腹大笑、生气、偷笑、小声笑)在舞蹈游戏中进行舞蹈练习。主要练习嘴角向上翘,保持微笑。

3、模仿踢小球动作。学习原地跑。模仿、踢球、抱球、用头顶球、双脚跳起、双手抱球等动作。

4、双手呈抱球状,向左,左脚脚尖向左翘起,身体向左弯曲大约15度左右,然后左腿收回并拢,左手收回至胸前,反方向做一次,重复两个八拍。

5、把两个动作连起来做。

6、加音乐练习。

回家可以玩一玩球,体会手抱球的感觉。

大班舞蹈教案

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创编。

多媒体课件、播放器(进场音乐和七月火把节音乐)、成人彝族服饰一套。

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律动《哈密瓜熟了》进活动室。

提问:(1)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新疆)。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

(3)你们都知道哪些民族?(汉族、蒙古族、彝族等)。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彝族文化吧!

二、开始部分。

1、出示课件。

火把节流程:迎火—颂火—送火。

2、观看视频。

《火把节篝火晚会》。

3、出示课件。

彝族服饰。

4、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小跳步、踏点步)。

(1)教师引用彝族阿妈送服饰,给幼儿悬念,教师通过穿彝族服,两次音乐依次跳出小跳步、踏点步。

(2)引导幼儿舞蹈创编。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跳篝火舞《七月火把节》。

四、延伸部分。

大班舞蹈教案

1、鼓子秧歌舞曲具有脚尖、刚柔相济的舞蹈语言和强悍粗犷、气势磅礴的独特风格,并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突出地表现了山东人民敦厚、朴实、骠悍、倔强的.性格和气质。

2、准备鼓子(可用手鼓代替)、鼓槌、录音磁带。

3、教师先像幼儿介绍鼓子秧歌是山东三大主要秧歌形式之一,再让幼儿欣赏鼓子秧歌舞曲,感受舞曲欢快的节奏和情绪,可让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以加深幼儿的感受。

4、教师可利用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等形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跑鼓子、走鼓子、蹲鼓子等动作。学会下肢动作后,再进行上肢动作练习。引导幼儿动作做得协调、自然。熟练后,在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舞蹈特有的情绪风格。

5、学会基本鼓子动作后,可让幼儿创造其他形式的队形变化进行舞蹈,如围大圈、两人一组等。

6、活动后,可将鼓子、鼓槌、录音磁带放置在音乐区中,幼儿自由练习。

7、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8、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准备:站在椅子前,左手持鼓,右手持槌。

第一遍音乐:

第(1)-(2)小节:跑鼓子(左脚向前跑一步,右脚向前跑一步。跑时双膝略屈,小腿向后踢起)。一拍一步,向左跑四步。

第(3)-(4)小节:原地走鼓子击鼓,左手端鼓在腰前,右手用力击鼓至胸前方。收鼓、双手收于胸前。一拍出,一拍收,共做两次。

第(5)-(8)小节:同第(1)-(4)小节的动作,方向相反。

第二遍音乐:

第(1)-(2)小节:同第一遍音乐的第(1)-(2)小节的动作,向后做。第(3)-(4)小节:同第一遍音乐的第(3)-(4)小节的动作,原地做。第(5)-(8)小节:同第一遍音乐的第(5)-(6)小节的动作,向前做。

第三遍音乐:

第(1)-(2)小节:同第一遍音乐的第(1)-(2)小节的动作,向左绕到椅子后边做。

第(3)-(4)小节:原地蹲鼓子(大八字步半蹲,左手端鼓在腰前,右手端鼓用力击鼓后拉至山膀位),一拍击鼓,一拍拉开,同时一拍一次跺地,共做四次。第(5)-(8)小节:同第(1)-(4)小节的动作,向左绕到椅子前做。

大班舞蹈教案

播放视频队形3:

师:这段音乐枫树、杏树是怎么跳的呢?(提手部动)。

(杏树把手放在枫树精灵前面拉好,举到上面。枫树再向前走一步,手拉手举到上面)。

师:大家真聪明,都会跳了,跟着音乐来一遍吧。(音乐a2)。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谁看懂这图谱了?(幼儿讲述)。

师:没看懂的没关系,我们再看一坎。(不超3遍)。

师:我把这些动作编成了一个口令:转,牵,走走,面对面。

师:遇到困难了吗?请你提出来。(幼儿提出问题,一起解决并练习)。

师:老师发现有一对跳的特别好,请他们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怎么样很好的.配合的?(请成功的小朋友介绍经验)。

教师和幼儿示范:边嘁口令边走(转牵走走,面对面)。

听音乐练习数遍(音乐a3)。

师:我们来听着音乐,看着图谱,看树精灵舞一遍吧o(幼儿休息看a完整)。

边看教师边说:枫树先走,再是杏树,杏树拉手向上举……。

师:我们把这些好看的精灵之舞的动作连起来吧,和精灵一起跳舞了!(2-3遍由慢到快)。

(l)播放第二段舞蹈图谱:看,又是怎么跳的?

(2)幼儿自由回答看到了什么?

(3)点击播放大的图谱:师:再来仔细看看。

师:他们是伸出哪只手7.(带花的右手)o拉拉手,向前走(教师示范)。

(5)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位置换了,背对背,手放开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起立,和好朋友面对面(教师喊口令)。

师:找到新朋友了吗?位置交换了吗?看看你的好朋友变成谁了?和你的新朋友再来跳一跳。连续做几遍。

(6)完整做b段动作:我们来跟着音乐跳一跳吧。(播放b反复)站在现在的位置上不动,和你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再来一次。

师:精灵舞会要开始了,我们一起来跳树精灵之舞吧。

第一遍提醒幼儿留在该位置上不动和新伙伴继续从头跳(前奏要点点头,认识新朋友)第一遍结束后稍微提示。

第二遍后若发现幼儿行,那继续往下跳,若不行再提要求。

笫三第四遍连着放。

(播放爹右手循环)。

师:树精灵们,树精灵的舞会结束了,天快要亮啦,我们要回家啦。(播放退场舞)。

大班舞蹈教案

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旋律活泼、节奏明快,歌词有反复的特点,易记、好懂。邀请舞的舞蹈动作则与歌词紧密结合,整个舞蹈表现了幼儿与同伴携手共舞的欢乐场景。歌曲中的反复部分动作提示很清晰,可请幼儿结合已有的舞蹈经验自主创编伸脚、踏脚、点头、弹手指等动作。在邀请和被邀请的动作上、舞伴们交换的方法上可能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可运用视频帮助幼儿获得跳邀请舞的相关经验,创设“舞会”的情境,引导幼儿通过歌唱与动作的配合、眼神和表情的相互交流以及舞伴的交换,体验与同伴一起歌唱、舞蹈的乐趣。

1.了解邀请舞的基本特点,掌握侧踵步、吸跳步等舞步,学会在音乐间奏处自由找到舞伴共同舞蹈。

2.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手的动作,并与同伴动作一致地跳邀请舞。

3.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4.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3.体验请同伴、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1.物质准备:《邀请舞》视频、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

1.播放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带领幼儿复习演唱歌曲。

请幼儿演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交流对歌曲的感受,引导幼儿体验音乐欢快的旋律。

2.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的基本动作。

(2)总结幼儿的的创编情况,引导幼儿说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跳,师幼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跳邀请舞。

3.播放《邀请舞》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邀请舞动作、队形等特点,尝试与同伴完整地跳邀请舞。

(1)请幼儿看《邀请舞》视频,尝试视频中的邀请动作。鼓励幼儿用自已喜欢的动作进行邀请。

提问:舞会上男士如何邀请女士的?女士用什么动作接受邀请的?你喜欢视频中的哪个动作?重点指导幼儿学会用侧步、吸跳步等简单步邀请同伴。

(2)请幼儿学习视频中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练习,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怎样跳能让两个人的动作一致。

4.组织舞会,集体跳邀请舞。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邀请舞,结合幼儿舞蹈动作、交换舞伴等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动作建议:

准备:女孩围成圆圈,正步位旁按手位准备;男孩在圆心,双手拤腰做准备。前奏:女孩正步位旁按手位左右点头;男孩双手拤腰左右点头选择自己的舞伴。

1x4小节:男孩吸跳步或跑跳步跳到舞伴面前;女孩1x2小节胸前左右拍手,

3x4小节:双手向前平伸并打开,表示示接受舞者邀请。

5x6小节:男孩、女孩共舞,左脚侧步,收回;右脚侧步,收回。

7x8小节:男孩、女孩手拉手小碎步转圈,交换位置。

9x12小节:男孩、女孩共舞,右脚侧步,收回,踏地3下;左脚侧步,收回,拍手3下。

13x16小节:女孩左脚侧步,收回;右脚侧步,收回;小碎步自转一圈,挥手与舞伴道别。

本次活动是一次舞蹈活动,因此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动作的表现。活动中,我通过欣赏、表现、个别示范、集体尝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借助歌词进行表演。由于动作的表现有歌词的依托,因此表现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通过对个别孩子表现力的关注,从而提升孩子表现的表情、动作的优美,同样对孩子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动的亮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道具(一个有颜色的记号),既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左右脚的区分,又降低了集体舞的难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和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集体舞的学习以孩子自主探讨为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在这个环节,我还可以更退后一点,不要太急于抓住一个正确的答案就马上尝试,可以多听听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动是一种美育活动,教师优良的教学素养和音乐才能也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整个活动孩子情绪愉悦、积极,表现欲望非常强。

大班艺术舞蹈教案

1、激发幼儿用肢体语言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粗犷与柔美。

2、初步认识蒙古族人的特点以及蒙古族人的生活常态。

蒙古族视频、音乐、图片ppt。

一、自由交流。

————我们学过的.舞蹈怎么跳你还记得吗?

二、欣赏蒙族舞蹈,引导幼儿模仿随音乐一起跳蒙族舞,感受蒙古族舞的粗犷与柔美。

————你们的小眼睛可真厉害,也很会动脑筋的你们觉得他们跳得好看吗?可是我觉得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跳的很棒的,不信我们来试试看?(做几个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

————哦学了这么多啊,那李老师请大家回去了解蒙古族的任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完成?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请你们举手告诉我你了解蒙古族有什么呢?或者蒙古族是什么样子的呢?(ppt图片,深入了解蒙古族特有的特点)。

三、把动作练起来,配合音乐跳完整。

————现在阿,我们把刚才学的几个动作练起来,有没有人都记得的?看谁动脑筋动得很快的阿~(根音乐一起跳舞,把单一动作连成组合)。

四、总结:

————你们跳的真棒,个个都像蒙古族的小骑士。如果以后看到大草原、蒙古包、马头琴、挤牛奶……就会想到哪个民族啊?(结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