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标二年级指导教案详案(模板18篇)

时间:2024-02-29 23:37:05 作者:QJ墨客

教案是一份详细规划教学内容和步骤的文件,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必备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二年级教案合集,包含了各个科目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就是让学生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发现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变化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物体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让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在解决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从生活入手,呈现出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教室门的开与关、电风扇的转动、拉抽屉、闹钟指针的运动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更加浓厚。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虽随处可见,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

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接着,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首先出示一列小房子的平移过程,让学生找出小房子的平移后对应的部分。用课件显示小房子移动的对应点。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能自己说出小房子的移动方向及移动几格。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在本课中,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几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不应停留在理念的学习上,还应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但在实践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有些单调,有时不够确切,激励性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注意提高。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而我在研读教材中的情境图,感到学生对于图中的秋千和翘翘板中的运动学生易判断成平移。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想了模拟实物画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物体的运动是旋转。

果然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对这两种物体的运动方式产生了疑惑,其中秋千的运动方式,孩子们自己用钥匙绳的运动自己解释了和它同类运动形式的秋千运动,并有孩子关注到秋千是绕横杆这个中心点运动的。这为后面孩子们理解翘翘板的运动方式作了有效的铺垫。由于孩子们在翘翘板活动中感受到的是上下移动,所以对此运动方式很多孩子认为是平移,只有少数的孩子认为是旋转,并且知道是绕支撑点旋转。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看清楚它的运动轨迹,我用米尺当作翘翘板,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当作支撑点,用米尺的50厘米处对齐它,模仿翘翘板的运动,用粉笔画出它的运动轨迹。这时孩子们看到翘翘板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轨迹,都清楚地明白它的运动方式应该旋转而不是平移。

从这个小小的环节,我的感受是当孩子们对某些现象产生错觉时,不仿让模拟再现情境,帮助他们关注现象仔细观察,定会让孩子们对错误的认知重新认识,这比空讲要实际得多。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教材从生活中的是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本节课我安排了七个环节,分别是玩一玩,比一比、分一分,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帮一帮,练一练,扩展。

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跟着我的口令做运动。”通过让学生做运动,有意识的将学生做的运动和本节课要学习的物体的二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很快的从自身的运动过度到物体的运动当中去。一下子就导入了课题。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出示主题图),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分一分,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在学生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认识就更深刻了。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感知之上,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课件出示旋转与平移的动画)老师和学生一起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看课件的演示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判断一组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是旋转还是平移;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拉动窗帘是平移现象,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等。还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像荡秋千,开、关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旋转一周的运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从生活中去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体会它们的不同特征,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加深对数学的亲近感。

小学新课标二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2、3、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想象性的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通过2、3、4段课文的学习,知道祖国的田野、高山、绿水都很美丽。

教学难点: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

2、下面方老师要考考大家,生字词语你们掌握得怎样?我们开小火车读。

注意:岸撒、窗、野。

3、读第一段。下面我们跟着小作者坐上火车去旅游了,轰隆隆,轰隆隆,你们听火车开动了,我们一起读第一段。

二、细读课文。

(一)、那我们在火车上看到了哪些活动的照片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确2、3、4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

2、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这些活动的照片你们肯定找到了,请拿笔用喜欢的符号把它标出来。

3、、交流。板书田野高山绿水。

4、谁来读读这些照片,你可以随便挑选一张照片来读。

5、那么我们小朋友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呢?老师要请你把喜欢的照片好好的再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可以相互说说。

6、生自读。

(二)、交流。

a、1、谁能来把自己喜欢的这张照片读给大家听听,也喜欢这张照片的请站起来读读。

2、为什么喜欢?指名说。

美在哪里?(板书大。)看图。大得怎么样?

还喜欢什么?(板书绿。)。

小结:你看田野里分不清哪是庄稼、哪是树木和野草,大地好像穿上了一件绿衣裳,是多么的美,怪不得大家是那么的喜欢。

3、理解一条条、一块块。

4、指导朗读:面对绿油油的田野,而且大得望不到边,这么美的田野你会怎样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b、1、你还喜欢哪张照片,你能读读吗?

2、你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高,好高好高是赞叹山高。山高得怎么样?

3、还为什么喜欢?理解一座座,手牵着手,肩挨着肩。(看图,是指山多,山连着连山,把它当作人来写。)。

板书:多。

4、指导朗读。试----指------男女分读。

c、1、绿水,喜欢这一张的赶紧也来读一读。

2、指名说为什么喜欢?

看图:板书:宽。理解。

3、理解难句。星星点点。也突出水面的宽。

4、朗读指导。试----指-----同桌读。

(二)、不知小朋友在学这三张照片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句式:出示句子。

1、学习例子:自读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分析。

2、学习下面二句。

3、练习马路长,学生说,练习,校对。

(三)、训练说话。

师:一张照片是田野,田野怎样美?生接.……。

小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老师出示几幅照片,请学生开支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4、分小组讨论。

5、交流。

(四)、小结:说得真棒!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我们小朋友看到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真是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火车继续向前奔跑让我们一起去歌颂祖国美丽的山川景色,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机动。

1、大家肯定到过祖国的许多地方,也看到过许多美丽的景色,回去按“哪些景色----景色怎么样?”说一说。

2、齐读课文。

3、作业:课堂作业3。

人教版年小学语文二年级精编教案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会写字、4个会认字,能够用生字来组词。

2.学习课文,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3.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

教学准备:

红黄蓝彩色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会写会认字,会写“彩、游、戏、相、绿、新、玩”7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用具: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述:老师来变个魔术你们看,好吗?(好)。

师演示:红黄两色相加看看成了什么颜色?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想办法记住他们。反馈交流(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够在课文里准确地认读出生字宝宝吗?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反馈交流(把你读得的、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反馈交流(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内容,并且质疑)。

4.小结学生字的情况,告诉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再来弄懂。

三、学习课文中的一节(根据学生的意愿学习)。

1.指名读所选的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一节里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懂的内容,启发学生明白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

3.指导感情朗读。

4.尝试背诵。

5.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所选小节中的两种颜色变出的色彩。

6.尝试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彩、游、戏、相、绿、新、玩”

2.游戏给字宝宝找家(生字和读音合成一个房型)。

3.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4.交流方法。

范写“游、绿”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写字。

7.小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课下尝试用红黄蓝颜料调出更多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元素的用途,激发学生课下尝试积累认识经验以及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巩固会读会认的字,会写“穿、牵、界”这3个上下结构的字和独体字“世”。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词。

教学准备:

红黄蓝三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一节内容,说说学习方法是什么。

2.交流学习方法,师板书: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4.指导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6.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变出的色彩。

7.尝试再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三、课外延伸。

师叙:红黄蓝三色如果是水彩或水粉颜料,那么,当我们所添加的各种颜料的分量不相同,调出的色彩的颜色深浅就会有变化。

学生;尝试调色,然后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是这种色,写诗。

人教版年小学语文二年级精编教案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3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海边的渔民以出海打渔为生,但出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那天“月黑风高”,渔船就会被掀翻!

学习词语:月黑风高。

2、在这种“紧急关头”,船员发出求救“信号”,村民们就会进行“海中救援”!

学习生字:关信。

出示:7海中救援(读)。

二、自学课文。

1、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语、课文。

2、交流检查。

(1)读词语:划艇搏斗懈怠欢欣鼓舞精疲力竭抵达载哀求依靠吻筒。

指导——搏、艇、懈的字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指导载的笔顺、部首。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村民们是怎样进行海中救援的,在救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感人的事情?

三、深入学习、加强理解。

交流反馈:

(1)村民们进行了几次救援?

(2)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救援?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二次救援?

请学生分别读一读。

(3)在救援的过程中,救援队遇到了哪些困难?村民们是怎样帮助解决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出示句子:

“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

(读,说说为什么感动。)。

(5)读课文最后一节的第一句话。

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请你想象一下,这位母亲焦急地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说话训练)。

(6)读课文最后一节的2、3、4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7)集体读全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一、     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文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很高, 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受物体平移、旋转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物体平移、旋转的特点。

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带来两样玩具,汽车和风车。

1、谁会玩?指名演示  其他同学观察运动方式。

2、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像小汽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刚才我们在玩具中找到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下面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看一看,找一找。

出示课间:游乐场图片。

2、图上都有哪些游乐项目?指名说。

它们分别在做什么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指说。

出示图片:升国旗、拉抽屉、滚筒。

判断一下。

4、除了这些,请你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吗?

指名说 举例(风扇、跳绳、飞机、钟表、呼拉圈……)。

5、请你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怎样的运动就是平移?怎样的。

运动就是旋转?

谁能做一个动作,用以无声的语言告诉大家。指做 全体做。

6、通过你的亲身感受,谁能说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

指说   师归纳概括。

7、结合你的感受联想生活实际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1)、用手势判断。

(2)、出示六幅图。

(3)、你们不仅能正确判断,还要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述。

师示范说一句:什么时候,谁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说。

其它三幅自己练习说,互相说,指说。

8、游戏巩固。

(1)判断:

(2)思考题。

出示课件。

马桶离门30cm   门宽50cm。

选择平移门还是旋转门?

自己思考,同桌商量 指说想法。

三、总结收获。

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指导详案人教版

1、认识“猴、梨、将、谚、樱”5个生字,会写“拔、耐、杜、短、将、鸦、梨”7个字。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小猴课件]。

[从学生爱吃的水果导入新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板书课题]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鸦、梨”是形声字。)。

3、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猴、梨、将、谚、樱。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

(3)扩充词汇,生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愿意读的起来。(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自信心,成就感。]。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巩固识字、写字。

[课件展示]。

1、整体观察字形:

形声字“杜、鸦、梨”的分析,与记忆。

2、“寸”字旁——耐。第四笔是“横折钩”,应一笔写出。五、六两个竖笔,右边比左边稍长些。

3、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拔、将、短、梨、鸦”等字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检验生掌握知识情况。

2、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二)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打出思考题课件]。

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体学习。

1、第2、3自然段。

(1)生按思考题回答问题。问:有不同意见吗?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其他人谈听后感受。

[培养学生认真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学习同学有感情地读书。]。

(如生感受说得不到位,师指导朗读:“猴哥”要读得快些,读出着急的语气。“怎么、才能”应加重语气,读出强调的语气。“五年”的“五”要拖长声,“年”要重读,读出时间的漫长。“对”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太”应拖长音读。)。

(4)分角色练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

(1)按学法,学习4、5自然段。

(2)按学法,学习6、7自然段。

[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维、理解能力,感受阅读的快乐。]。

3、问: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吗?(生说小猴种树的结果。)。

4、讨论。

为什么小猴没有种成树?它应该怎么做才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

1、自愿结合小组,分配角色,准备表演。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

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五、作业。

回家给家长感情朗读,或表演。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情景导入:

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一袋糖果)我要奖励给今天认真听讲,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同学。

【活动1】数一数活动(一数)数数活动(一数)。

1、你能猜一猜这袋糖果大约有多少块吗?

2、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想准确的知道袋中有多少块糖果,怎么办呢?(数一数)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板书:有多少块糖)。

3、为了让同学们数的方便,我们用圆片来代替糖果,同学们手中的圆片和老师袋中的糖果个数是一样多的,现在请您们快来数一数吧!(学生数)。

4、谁能向大家介绍你的数法呢?

5、看来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数法,都数出来糖果的数量,那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数法。(课件演示各种数法)。

6、同学们快来看一看这些数法,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7、(边说边课件演示)我们1块1块数,数了20次,我们一起来数数。2块2块数,需要数几次呢?5块5块的数呢,数几次?10块10块的数呢,数几次就可以了?请你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数的次数不同)每次数的块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每次数的块数越少,数的次数就越多。

【活动2】数数活动(二数)。

1、老师这还有其它的糖果,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图)你仔细观察,对于这些糖果的摆法,你有什么感觉?(生:整齐)。

2、“横着数”

真的排列的很整齐,看(师横着指)这样排列整齐的是几个?怎么数的?(生:横着数的)他这样横着数的,数一行有7个,在数学中这样横着数,叫做按行数。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快和老师一起做。(师生用手横着指)由于这一行一行都有7块,所以我们叫做每行有7块,那有几行呢?(2行)一共有机块呢?你们能不能用这样的语言再来说一说呢?(课件出示:每行有块,有行,一共有块。)。

3、“竖着数”

(1)我们刚才横着数,知道是按行数,还可以怎么数?(生:竖着数)怎么竖着数?(生上台演示)像这样竖着数的方法,数学中叫做按列数。

(2)你能不能再竖着按列再数数这幅图?(出示新图)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谁再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课件出示:每列有块,有列,一共有块。)。

活动3【活动】数数活动(三数)。

1、请你观察观察“横着看”或是“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2、通过横着数,竖着数,我们都能准确的数出数量,这两种数法还能用算式来表示呢?请你打开书16页,将横着数的方法写在这里,竖着数的方法写在这里。(课件说明)。

3、说说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板书贴图和算式)。

竖着数,有几个3呢?(生:5个3)你能指一指吗?(每指1个3,老师就贴1个3)。

横着数列出了这样的算式,有几个5相加,指一指。(学生边指,老师边贴)。

4、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数法,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指名说)算式不同,怎么得数相同呢?(生:一个是5个5个数的,一个十3个3个数的)小算式中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看来同一幅图,横着数,竖着数,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1、同学们数的这么好,小青蛙也来凑热闹了,它要和我们玩跳格游戏。(出示17页第4题)你们看清楚小青蛙是怎么跳的了吗?(生做在书上)。

2、小青蛙太顽皮了,都跳到了老师这把尺子上了,它还想3格3格的继续往下跳,那我们的算式就这样要一直的加下去了,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如果我们能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就好了,这个方法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详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1、完成xx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xx页做做一做。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反思: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音乐教案-新课标小学音乐二年级第一课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并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

二、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教师带学生扭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

一、情景导入。

(3)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很热闹。你们听,湖南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拜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是如何拜年的。学生听音乐。

(4)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有耍狮子、舞龙灯…。

二、寓教于乐。

1、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过年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2、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一敲。

3、学唱歌曲。

4、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学生回答:能。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学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幻灯6)。

学生跟音乐学唱歌曲。

6、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生练习唱。

7、刚才,有的同学唱的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

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学生随音乐唱。

8、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部分同学唱。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5)我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唱卡拉ok呢?(16)跟伴奏音乐唱。

三、创造表现。

1、唱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更好的表现这首歌,使拜年的气氛更热烈?

学生回答:锣鼓伴奏、舞蹈表演、、、、、

2、现在我们分组合作表演。

学生分成舞蹈、唱歌、锣鼓伴奏三组自己创作表演。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敲起来、跳起来吧!学生随音乐表演。四、完美结课。

最后让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先来听一首戏曲!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提问:曲子熟悉吗?简介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的一首湖南花鼓戏《小拜年》!二、初步感受。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一遍《小拜年》,感受一下具有湖南花鼓调风格的歌曲。播放歌曲《小拜年》!

2.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生:欢快热烈??

3.请同学们再聆听一遍,歌曲中他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生:耍狮子灯舞龙灯。

4.简介湖南的过年风俗。(出示图片)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龙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5.再次聆听歌曲《小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聆听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展示大屏幕的歌谱歌词)。

3.学生跟琴用嗯”哼唱歌曲。

4.跟录音小声哼唱歌词。

5.学生唱不好的地方老师予以纠正。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四、创编活动。

1.分组表演歌曲。

2.请学生用自己的的手按歌曲的节奏拍桌子表示锣鼓声来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气氛,看哪一组表现得最好,给与鼓励!

3.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4.分成三组:第一组领唱前两句,第二组唱第三句,第三组唱四、五两句。

五、拓展。

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过新年》《龙咚锵》《新年好》英文版等。

六、小结。

听了这么多有关新年的歌曲,老师现在都想过年了,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有趣的音乐课,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习俗,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去问问你的长辈或上网查一查还有没有更有意思的活动或更好听的新年歌曲,再来和老师来交流。好不好?最后请同学们再来一起演唱一遍歌曲《小拜年》一定要唱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参考教案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智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用l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动物卡片、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见见它?

(演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西。咦!刘老师,您不是还请来了四位杂技高手吗?听说他们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同学们都快等不及了!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你们瞧,他们不是来了吗?(演示)。

小动物们的表演精彩吗?请同学们从自己手中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高高的举起来。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四种动物中的哪一个?(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卡片。)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么,你觉得喜欢哪个小动物的人数最多?(学生汇报。)有的说喜欢小猴的最多,有的说喜欢小狗的最多,到底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板书:统计)。

二、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数据。

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先把你最喜欢的动物卡片交到小组长手里,小组长再把你们组的动物卡片交到老师的手里。(学生活动。)。

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制作统计图表。

填写统计表(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有人数一致)。

(小西)除了统计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一眼就看明白?(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在统计图上画出来。(学生用“l格表示1个人”的方法画图。)。

一格表示一个人,格子确实不够用。还是这么多格子,请每组的几个同学研究研究,怎样表示就能画下来。(小组讨论汇报。)。

我们用“一格表示两个人”的方法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

展示学生作品。(注意单数的画法。)。

(小西)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猜一猜,通过统计图,小西一眼看出了什么?(学生汇报。)。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

三、巩固深化。

1.统计喜欢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

2.统计喜欢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数。

四、课后延伸。

全班同学旅游时,我们还需要统计什么?(天气、交通工具、男女生人数、喜欢吃的食品等)。

小朋友们想的可真周到,那就请你们在课下把我们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还有喜欢交通工具的情况统计一下,并按屏幕上的地址寄给我,刘老师在河南焦作欢迎你们的到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参考教案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音乐教案-新课标小学音乐二年级第一课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动物唱歌”歌曲,感受对小动物的爱心和愉悦的音乐情感。

2、能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并即兴创编各种动物演唱及动作,在合作中学会社会交往。

3、欣赏“快乐的小熊猫”管弦乐曲,体验小熊猫开百货商店高兴地心情,感受强弱记号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柔美亲切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动物唱歌”歌曲,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难点:通过运用动作、唱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动物头饰、录音机、

教学思路:

本教案的设计,充分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整个教学环节是在一个大情景中的小游戏串中进行。在设计上,注重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注重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和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沉浸在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中。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创设情境。

1、教师播放音乐《在动物园里》,学生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教室。

3、(节奏游戏)。

师:“蓝天白云飘,天气真正好,动物来唱歌,请来了小花猫”

生:“喵喵喵喵喵喵”小猫心情好!

师:请来了小小鸡。

生:“叽叽叽叽叽叽”小鸡笑嘻嘻,

师:请来了小小鸭。

生:“嘎嘎嘎嘎”小鸭笑哈哈,

师:请来了小青蛙。

生:“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青蛙乐开了花,

师:团结起来亲又亲,合唱的歌声真美妙。(四种动物合唱)。

在着美妙的歌声中,你们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喜事?

二、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2、(感受乐曲)师:刚才我们听赏的乐曲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现在请看部分乐器演奏的姿势(出示课件)请你们每一小组自选择一种乐器来模仿演奏,管弦乐队演奏开始。

3、师:演奏的真棒!现在我们来根据乐曲,两人一组来体验“快乐的小熊猫”开商店的过程。

三、体验强弱记号,师生合作。

2、(出示课件)师说:这里有两位小朋友会告诉我们,这两小朋友有什么不同?说的很好!小红离我们近,小娟离我们远,离我们近的叫喊声音怎样?离我们远的声音又怎样?。

3、师:我们就用强弱的方法,把“熊猫百货商店”开业的消息告诉远方的伙伴,请右边小朋友在不近不远处,左边的小朋友在远处,老师在近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师生一起感受f———mf———p)。

四、学唱“小动物唱歌”歌曲。

2、(感受节奏)师: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歌曲中的节奏(拍击或用跺脚的形式来感受原形节奏)。

3、(熟悉旋律)师:(1)请小朋友根据旋律用走路的形式来感受节奏,按教室绕一圈;(2)用柯尔文手势来感受一下旋律的高低;(3)现在请你们按节奏唱一唱字母谱。

4、(课件)教师按节奏念歌词,学生集体念一遍。

5、跟琴学唱歌曲。

6、歌曲处理:在小动物叫处加入两个大小不同的,再唱一唱,并用动作来模仿小动物的形象。

五、拓展音乐、才艺展示。

1、师:你们演唱的很好,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上来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会唱歌的动物,其他小朋友配合,怎么演唱呢?你们唱“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上面的小朋友就把你模仿的动物用歌声一个接着一个的告诉大家。(举例)。

2、(音乐剧)师激动的说:小朋友配合的非常好,下面我建议我们来创编一个音乐剧,把我们感受过的乐曲、歌曲及音乐技能连串起来进行表演,能行吗?请二组的小朋友扮演熊猫准备开业的过程,小鸟在森林里自由的飞翔,其它小朋友模仿成管弦乐队,结束后这组的小朋友开始买卖活动,第一、三组小朋友用强弱的方法把开业的消息告诉远方的伙伴,接着自由自在地边唱边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祝贺熊猫商店开业快乐地心情。

六、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就叫“快乐的小动物”(出示课题),让我们把这快乐地心情带回去吧!(听“快乐的小动物”歌曲,走出教室)。

音乐教案-新课标小学音乐二年级第一课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懂得去珍惜时间。

2、通过律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3、拓宽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感受音乐丰富的魅力。

4、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创编歌词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精神。

2、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伴随着《在钟表店里》音乐做动作。(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出一个钟表王国)。

2、审美感受:感受钟表的声音。

教师: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音乐中的钟表声音)。

学生:音乐盒、上发条、大钟、卡通表等。

教师:听!这又是什么声音?(一个被装在盒子里的小闹表,由学生听声音并来猜一猜它是什么?)。

学生:钟表、闹钟。教师: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它的声音。

学生:模仿。

教师:伴随着学生模仿的钟表声音用歌曲旋律在钢琴上进行伴奏。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多媒体电脑中放映的寺院的大钟)。

学生:这是大钟、撞钟、寺院的钟等。(听一听这种钟发出的声音)。

教师:用琴伴奏,学生一起模仿寺庙大钟“咣-”的声音。

教师:你们还能模仿出其他钟表的声音吗?

学生:模仿。

阶段评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地读节奏,兴趣将全部消失,重又回到以前枯燥的学歌谱模式中。这里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利用多媒体电脑这种现代化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并用各种钟表走动的声音读节奏,在快乐的学习中完成了读节奏,即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活动中见成效。

3、音乐与相关知识:

教师:介绍从古代到现代形状各异的钟表,学生观察它们的发展变化。(教师结合多媒体演示,从中国古老的“水运仪象台”这种能够报时的仪器开始介绍,中间插入外国的钟楼、上弦的钟、上发条的钟、带有钟摆的钟以及清代乾隆年间外国人进奉的西洋钟等,同时也让学生欣赏了多种现代的钟表)。

学生:讨论。

教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提醒我们做很多事情。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列举钟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和作用。

教师:你们都是遵守时间的孩子,老师也认识一个小朋友,他叫明明,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明明是怎样做的。

4、情感体验:

教师:讲故事。(结合多媒体演示并结合教师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生动地画面: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早上,小闹钟叫明明起床,“明明,明明,快起床”,可是明明却说,“让我再睡一会儿吧”。小闹钟得完成自己的任务呀,于是,它又叫了起来,“明明,明明,再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哼,你这个讨厌的小闹钟,就你多事”。明明没有听小闹钟的话,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来到了一个人人都可以不遵守时间的王国,这下,可把明明乐坏了,他是又蹦又跳,“太棒了!再也不用早起床了”。可是由于人人都不遵守时间,时间飞快的从他们身边溜走了,明明和这个国家的人全变成了老年人。明明害怕了,他应该怎么办?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他?)。

(故事中的各种画面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是生动有趣。比如:明明做梦时的情景、小孩一下子变成老人等。)。

学生:发表感想。(怎样帮助明明)。

5、学习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做《时间像小马车》。

教师:示范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学生:听歌曲录音示范演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师:朗读歌词。

学生:随着歌曲的伴奏朗读歌词。

教师:在相同的时间里,大家各自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老师乘上小马车,来到了你们的休息日,你们用动作告诉我,大家各自做什么?

学生:随着《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并根据教师模仿的钟表的时间有节奏的模仿起床、吃早饭、看书、踢球、跑步、下棋等。

教师:在圆圈中间模仿钟表的指针--早上九点、十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等。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旋律。

学生:轻声演唱歌曲。

分组接龙唱歌。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音乐教案-新课标小学音乐二年级第一课四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

第一课过秋节。

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风俗与人文内涵,体验节日歌曲中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

教学目标二:能有表情地演唱抒情和活泼等不同情绪的歌曲,用歌声表现中秋节的意境,并能背唱其中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教学目标三:能从长短不同的语言中懂得音的长短,能富有情感地朗诵配乐诗月姥姥,对语感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四:借助语言找到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具:钢琴,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前阶段学习内容和提出新学期的要求.

2.学习新的师生问好歌.

3.学习新学期的趣味练声曲.

4.让学生上讲台自我介绍自己,让老师对熟悉每个学生.

课后小结:第一次跟这些小朋友接触,觉得他们今天表现都很不错。

第二课时。

1.听音乐做律动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3.新课导入。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传说古时候皇帝忌日在春,忌月在秋.夏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月份,十五又是中秋之中,所以八月十五被被择为中秋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歌曲就是中秋节的歌曲.

4.新歌教学。

1跟录音完整听唱.

2分句跟琴模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3边拍手边朗读歌词:拍手xxx|xxx………。

口读中秋节花灯节…….

4对接句的演唱如:师唱中秋节|花灯节。

5.律动教学。

在歌曲学会后,让学生选折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展示自己.让他们随音乐做动律.

5.选择打击乐器为他人表演伴奏。

课后小结;有些学生音唱的不准.大多数表现不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的歌曲,新歌教学。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歌。

2.复习上界课的练习曲.

3.复习上界课的歌曲.分小组比赛.

4.新歌唱教学。

5.谈话。

在区角活动内做些小白花,问:小白花献给谁?为谁么要做小白花?{献给红军叔叔}。

欣赏与感受。熟悉歌曲中的歌词,教师语言激发幼儿去感受当年红军生活艰苦。没有粮食,吃草根,没有棉布,穿草鞋,他们却在中秋节为娃娃打月饼,红军爷爷关心小娃娃,小娃娃关心敬爱革命老人等感人的`情景。

6、学唱歌曲。

听老师完整地唱一遍。

可利用歌曲中的休止符教唱,加强力度,恰到好处地把握节奏,加重对歌曲情感表达的渲染,唱出怀念红军爷爷,革命前辈的深情厚意。

集体学唱,师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共同学唱歌曲。让学生基本熟悉歌曲的内容/。

自由组合结伴学习唱歌。

根据歌曲的节奏,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课后小结:同学们都能用欢快地演唱歌曲。在课堂中没有出现别的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望月亮〉。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情绪上与〈〈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形成对比。歌曲旋律抒情而流畅,歌词内容上作者把月亮比作“灯”“妈妈的笑脸”给人以亲切而深情的感觉。

教学重难点:感受三拍子的律动。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做律动走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歌。

三、趣味练生曲。

四、新歌教学。

1、教师放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的节拍左右摆动,感受抒情而流畅的歌曲旋律。

2、模仿老师的样子边朗读歌词边做第一拍拍腿、第二三拍拍手的律动。

3、在听唱歌曲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做动作帮助记忆歌词,体念和感受歌曲的美感。

4、分组比赛。

5、个人比赛。

五、节奏联线。

把音的长短和语言连起来。

x快来xx。

xxx嘿x―。

用力推。

六-节奏游戏。

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合作,做个相互帮助的游戏,让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对话在音的长短上有什么区别。老师说:小明快来。小明回答:好!再让小明到门外,老师高喊:哎――!老师高声说:快来!小明回答:好――!让学生辨别语言的长短和xxxx―这三种节奏之间的联系。

课后小结:

同学们非常认真,有个别同学不认真,不能很好地掌握三拍子的动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