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19:16:39 作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篇一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重点:目的1

教学难点:目的2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古诗三分钟学习

注音

解释

听写

1、看注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题目是一个什么词组?作者写的重心在哪一个词上?

3、找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4、这篇文章真的是写自然界那开满枝头、洁白美丽的梨花吗?

6、实际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可不可以称为梨花呢?

7、要解开这个谜,看来需要弄清楚文章究竟在写什么?

1、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2、请大家以小屋为线索划分归纳文章段落

3、全文写作以什么为序

4、全文是否用了其它的写作顺序

5、哪些段落是插叙

1、学生朗读,复述“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4、“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是一个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四、作业

我们从预习中知道,有一个叫梨花的姑娘出嫁前照顾小屋,我们假设,如果这个梨花姑娘回娘家特意来照顾小屋,在第二天早晨与我们相遇了,这篇文章的情节又将怎样发展呢?请从第27自然段末尾开始用自已的想法续写完,300字以上。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让我们也随着老余的电筒去看一看。读课文。

(一)第12自然段的学习

1、阅读、词组

2、房子的主人是谁呢?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猜测,不敢肯定。

(二)瑶族老人给我们讲了谁是房子的主人?

1、分角色朗读

2、梦中的梨花——虚写梨花

主人真的.是梨花吗?

(三)房子真正的主人是谁?

1、阅读

2、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吗?

(四)讨论

这房子的真正主人是谁?

建造、照顾房子的人。解放军——梨花姑娘——小姑娘——瑶族老人——我们——……

问:现在让我们再倒过来看题目,题目中的梨花究竟有哪些含义?

1、自然界的梨花

2、哈尼姑娘梨花

3、用美丽梨花象征的雷锋精神

花美、人美、雷锋精神更美

象这种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你学过吗?请举例。(《小橘灯》)

问:那么“驿路梨花处处开”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五)学习对小屋的描写

找出——朗读——评议

(六)课后练习一

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篇二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重点:目的1 

教学难点:目的2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兴趣学习 

古诗三分钟学习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注音 

解释 

听写 

三、课文学习 

(一) 解题 

1、 看注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 题目是一个什么词组?作者写的重心在哪一个词上? 

3、 找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4、 这篇文章真的是写自然界那开满枝头、洁白美丽的梨花吗? 

6、 实际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可不可以称为梨花呢? 

7、 要解开这个谜,看来需要弄清楚文章究竟在写什么? 

(二)阅读,熟悉课文,配合朗读 

1、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2、请大家以小屋为线索划分归纳文章段落 

3、全文写作以什么为序 

4、全文是否用了其它的写作顺序 

5、哪些段落是插叙 

(三)分层学习 

1、学生朗读,复述“我们”是怎样发现小屋的? 

4、“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是一个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字词复习 

二、课文学习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让我们也随着老余的电筒去看一看。读课文。 

(一)第12自然段的学习 

1、阅读、词组 

2、房子的主人是谁呢?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猜测,不敢肯定。 

(二)瑶族老人给我们讲了谁是房子的主人? 

1、分角色朗读 

2、梦中的梨花——虚写梨花 

主人真的是梨花吗? 

(三)房子真正的主人是谁? 

1、阅读 

2、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吗? 

(四)讨论 

这房子的真正主人是谁? 

问:现在让我们再倒过来看题目,题目中的梨花究竟有哪些含义? 

1、 自然界的梨花 

2、 哈尼姑娘梨花 

3、 用美丽梨花象征的雷锋精神 

花美、人美、雷锋精神更美 

象这种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你学过吗?请举例。(《小橘灯》) 

问:那么“驿路梨花处处开”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五)学习对小屋的描写 

找出——朗读——评议 

(六)课后练习一 

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 

三、课后练习四,自由讨论 

四、作业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篇三

1、撇开思维方式。把握文章的巧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本文的主题.

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

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例如我们今天走进的课文,不仅有美丽的文章还有梨花林、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贵的中国品质。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

(一)曲折的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

(2)教师点拨: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

(1)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味

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欣赏。

(1)同桌交流

(2)小组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

教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处处如诗如画

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美丽感受。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配音范读;

(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

1.简要介绍学生对作者的理解

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的共同知识。

2.教师补充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展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彭荆风的作品。

彭荆风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初中,成为学徒、校对员、记者、副编、文学团体“木叶文艺俱乐部”。他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坚信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中入狱7年。“梨花”是他出狱后的第一部作品。在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困苦之后,他在他的著作中描述没有怨言,但有些是人性的善与美。正如他自己所写的:在经历了普通百姓难以忍受的折磨之后,当我真诚地面对云南边疆的纯朴的少数民族,呼唤美好的未来时,我不禁表达了我对过去的想法!我只想发现和传播生命的美,这就是为什么我写的梨花。

3.学生联系课文再谈对作者和文章中一系列人物所彰显的传统美德。

(四)思考理解

1.思考“梨花”的梨花的含义,体会梨花精神。

2.明确“驿路梨花”做题目的妙处。

3.读写结合,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种花,它有着怎样的象征含义。

(1)展示

(2)互相点评

小结:你也是雷锋,他也是雷锋,如果我们都是雷锋。那么我们的祖国将是什么样呢?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篇四

1,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人方法。 

2, 作者巧妙的构思。 

3, 雷锋精神影响。 

预习要求: 

1,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 给下列字注音。 

撵  驿路  陡峭.  竹篾  简陋  悠闲 恍惚  修葺 

教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 

解释:驿路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2.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3,指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 

按时间顺序复述: 

疏导:注意课文的注释 1 

解释驿路,驿站 

解释题意 

板书: 

总结并明确: 

明确: 

疏导: 

一开始就知道茅屋的主人的好还是最后知道茅屋主人好? 

课文顺序复述: 

总结第一课时: 

思路,基本内容,雷锋精神就像盛开的梨花,绽放在祖国的边疆, 

布置课后作业: 

1, 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并认真体会它们的作用 

2, 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明确:倒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讨论一下一些问题: 

1,文章为了吸引读者设置了悬念,找出文中的悬念? 

总结,明确: 

两次想知道茅屋的主人,三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几次写道梨花?哪一次是实写,哪一次是虚写?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赞美雷锋精神,衬托人物心灵的美好。 

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小茅屋的?茅屋的设施反映了茅屋主人怎样的品质? 

由远及近  由外到内 

4,讨论以诗句结尾的好处 

明确:点名中心,赞美雷锋精神。 

集体订正 

疏导: 

1, 查字典,了解什么是悬念? 

2, 老师举例说明悬念。 

3, 指导学生口头作文,使用设置悬念的方法。 

指导:讨论课后练习二的第3题。 

指导:讨论课后练习二的第一题 

三,总结全文,讨论课后思考题。

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篇五

阅读短文《驿路梨花》,回答后面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3.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1.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2.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3.(1)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