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 童年心得体会手抄报内容(通用10篇)

时间:2023-10-01 10:50:20 作者:温柔雨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 童年心得体会手抄报内容(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一

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在这个年纪,我们天真而又活泼,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全情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长大成人,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便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因此,本篇文章将探讨童年的感悟和回忆。

一、关于童年的回忆

时间倒流回童年的回忆,那时候,我们为了能够快乐地生活,只需要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可能是一块玩具,一支笔,一本书,一双运动鞋或者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在那个年纪,我们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时,继续留恋那种童真的感觉。

二、童年的感悟

当我们长大后回首童年时,也许我们发现自己缺少什么,那些失去的东西会让我们感到惋惜。我们会为自己曾经幼稚的行为感到困惑,为自己不够坚强的意志而懊悔。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成年后的性格和个性,或许现在我们需要勇气去面对曾经的童年自己,认真思考相应的成长过程,并为未来自己的发展计划制定远景目标。

三、童年的良好陋习

自从童年起,我们就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和陋习。童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未来人生的基础,因此为了今后的 成功和生活品质,我们需要强化自我的自持和自律,将这些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相反,童年时养成的不良习惯会对成年后的我们造成不良的影响,轻则影响个人形象,重则影响成功,因此,大家应该及时纠正不良的陋习,逐步建立良好的习惯。

四、童年的朋友

在童年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伙伴,相互分享着快乐和悲伤。即使长大了,即使没有了一起玩耍的日子,但我们依然可以保留那颗感恩、感悟的心,每当我们经历挫折或独处时,总能想起那些朋友,身体和心灵上的寄托。让我们学会珍惜每一个在我们身边的人,因为,刻有我们人生片段的树影和路灯,曾经是彼此成长的目击者。

五、关于童年的美好

童年时期如果能获取相应的教育则会受益匪浅,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对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我们应该学会相信自己、保持真诚和 善良,让这一切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和价值,那童年的美好就不会随着年龄而消逝,而会在心灵的深处闪耀,成为我们前进的勇气!回忆童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坦诚面对,发现自己未来进步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让人生越走越光明!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二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三

十一国庆节快到了,你还在为国庆节手抄报怎么写而苦恼吗?在这里特别为你提供丰富的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国庆节手抄报图片,国庆节手抄报资料等精彩内容!让你不再为制作手抄报烦恼!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素材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国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 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 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 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手抄报内容:国庆大典的解释

国庆大典是为庆祝国庆而举行的大型活,主要形式就是大阅兵。

国庆大阅兵是展现一个国家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国庆大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国庆手抄报内容:国庆大典庆祝形式的变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队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十七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其中有四架是携弹飞行。

一xx零年第二次国庆大阅兵,朱德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发布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xx一年第三次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本次阅兵还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一xx二年第四次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本次阅兵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武器。还有乘坐一百六十辆摩托车的摩托化步兵方阵。

一xx三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国的国庆节。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中国国庆节的来历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因为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黄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br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国庆节诗歌

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国庆节的来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节日意义

1、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诗歌:《国庆颂》

祖国,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64年,

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55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 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国庆节手抄报诗歌资料:【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岛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诗歌资料:【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金秋的风 满目疮痍

送袅袅暗香而来 是你旧时的容颜

霜中的菊 儿时的艰辛

献片片芳菲一季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吻夕阳余辉 风霜雪雨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半个世纪的搏击

望四野安详 渊远流长

激情飞上诗句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听黄河汩汩 历史的长河

载无数苦难历史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观河沙沉沉 时光的琴弦

积淀多少回忆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各国国庆节由来

中国共产党—一个响亮而又伟大的名字。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了共和国的诞生,筑起了道道血肉长城,誓死保卫国家;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惮精竭虑,鞠躬尽瘁。

无数事实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正如歌中所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辛劳为人民,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

壮大吧,中国共产党!用你坚实的臂膀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奋斗吧,中国共产党,用你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建设起新世纪的殿堂,这是亿万华夏儿女的心愿。

我爱你,中国共产党!

党在我心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庆节的由来:

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因为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国庆节纪念活动:

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0月1日,这个日子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是十分重要的。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来,当50年、60、70年国庆纪念日时,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其规模之大震惊了全世界。

国庆节诗歌:

我古老而年轻的祖国啊,

我是你广袤大地上一棵稚嫩的幼苗,

摇曳在你温暖呵护的怀抱,

我是你无垠天空中一只飞翔的小鸟,

鸣唱在你春风和煦的心头,

我的血管里,

涌动着黄河的波浪, 我的心灵里,

开放着文明的鲜花, 我心中的理想,

正展现在祖国蔚蓝的天空里。 世界的东方,

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 茫茫大海,

是她广阔的胸怀,

巍巍长城,

是她坚强的脊梁,

滔滔黄河,

是她奔腾的血液,

青藏高原,

是她刚硬的臂膀…… 她——

就是我的祖国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四

奥运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运动会,也被称为世界体育盛会。它的盛大和庄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赛事本身,更是代表着人类共同的进步和和平的象征。在展示世界各国的体育实力的同时,奥运会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去年,我在班级内参加了一次手抄报比赛,主题是关于奥运会,通过准备和撰写这篇手抄报,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奥运会的知识和心得,也深切感受到了其中包含的合作和竞争。

第二段:知识点总结

在准备手抄报的过程中,我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起源、历届比赛的举办情况,以及各个国家和代表队的历史成绩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还了解到在奥运会中,诸如中立旗、奥林匹克会旗、火炬传递等环节都有特定的含义和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些内容和细节无不印证着奥运会的庄重和意义。

第三段:合作精神

通过准备手抄报这一任务,我们班级的同学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精神。分工明确,每个人各自的任务分配得当,大家一起互相帮助完成着自己的任务。这一过程中,我们在合作中摩擦出了火花,同时也在对事情的思考和协调中,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技能和经验在其它领域也不少有所帮助。

第四段:竞技精神

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比赛,体现出了竞争的核心精神。在准备手抄报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竞争是提高”的精神意义。每个同学都希望用最优美的字迹、最新鲜的资料和最美丽的排版,来打造一份独一无二的手抄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谁第一个完成任务、或者谁的内容最炫酷,都不会改变彼此在学习和思考上的平等和尊重,把这份平等和尊重的理念,应该直接转化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去。

第五段:结语

在这次手抄报比赛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奥运会的合作和竞争的精神内涵,也懂得了奥林匹克精神所强调的快乐参与和奉献精神的核心价值。当你和对手保持友好的态度时,你会感到比赛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我希望以后在生活中,也能一直保持这份合作和竞争的平衡关系,把在这次比赛所学到的奥林匹克精神,转化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用于成为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己。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五

很多學習普通話已有一段時間的同學說,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的新聞報道員說話速度太快,聽起來很困難,很多字也跟不上。其實,不光同學們覺得快,就連國內人能說得像播音員那麼快而清晰的人也不多。

到底央視新聞有多快,我做了個實驗,找來一段央視新聞的片段,提取其中10秒鐘的語音內容並計算字數,再乘以6,算出每分鐘的平均語速,結果如下。

在這裏順便做了一個粵語新聞報導的語速測試以做對比,不說不知道,原本以為粵語新聞的語速比普通話新聞慢,測試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在10秒鐘的樣本中,粵語新聞報道的朗讀速度達到56字,即每分鐘大約336字,比普通話新聞還快。

相對於電視新聞,電台廣播的語速又如何呢?在10秒鐘的樣本中,香港電台新聞報道員的朗讀速度為45字,即每分鐘大約270字,相對於電視廣播來說電台新聞語速較慢的原因可能是需要給聽眾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和消化新聞內容,而播音員的朗讀節奏也較為平均,大概為每12-13字一個停頓。

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中指出:普通話的正常語速大約為每分鐘240個音節左右,大致在150-300個音節間浮動。雖然我們日常對話的瞬間語速可以達到每分鐘300-500字,但以每分鐘300字勻速說幾分鐘而且字字清晰準確就不那麼容易了。

【推普手抄报内容:语气词“啊”的音变】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六

1、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

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2、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4、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七

1) 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2)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3)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4)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5)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6)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9)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10) 勤奋是探求知识的舟楫,思维是探索知识的方法,请教是学习知识的妙招,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途径。

11) 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

12) 求学无笨者,努力就成功;读书没捷径,尽力能高分。

13) 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

14) 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

15) 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16) 知识如金矿,挖之愈深,得之愈多;知识如登山,攀之愈高,望之愈远。

17)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么它就是勤奋;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它就是实践。

18) 藏书再多,倘不阅读,就是一堆废纸;读书再多,倘不应用,就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蕾。

19) 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须一步一个脚印;进步不能一步登天,须一步一级台阶。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八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童年时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个时期有着我们终身难忘的回忆,伴随着我们一直到成年。在这个时期,我们学习了很多,体会了很多,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以下是我对童年的心得体会手抄报内容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回忆童年时光

童年时光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中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那个时候,我们无忧无虑,享受着人生的乐趣,不用担心学业、事业、家庭等各种事情。我们有许多的时间去玩耍、学习、体验、探索等。回忆童年时光,也许你会想起你小时候的玩具、朋友、课堂上的事情等等。

第二段:学习成长

童年是我们的学习成长时期,这个时期我们接触到的学科知识和认识都是我们以后成长的基础。在上学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非常认真的学生,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学会了许多本领、技巧,作为成年人后,这些都帮助了我们进行各种工作,渡过了许多难关。

第三段:与朋友共同成长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同龄人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和朋友。我们和他们一起探索、一起学习、一起玩乐,感受着彼此之间的友情和关爱。我们会在学校、社区、家庭等不同的环境下遇见新的朋友,他们给了我们成长的财富和支持,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柱。

第四段:家庭的作用

童年时期家庭是我们生活的重心,是我们在成长中的基石。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一个和睦、平等、温馨的家庭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滋养,也会让孩子成为有爱、有接纳和自信的人。

第五段:留恋美好时光

未来的路总是充满艰辛和变数,我们比较留恋自己的童年时光,想要让自己回到那段时光。我们无忧无虑,有梦想。回忆童年,也许我们会有许多遗憾,但总的来说,那段时光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转折点,它影响着我们的整个人生,也是我们内心最甜蜜的故事。

总结: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它教会了我们许多与成长有关的知识和技巧,也为我们的成长铺平了道路。在我们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背景之间,童年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回忆和财富。我们虽然不能重新回到童年时期,但却可以用童年时期的体验和教训,去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九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古人云: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换句话说,勤俭是一种文明,一种抄守。一种品行,更是一种素养,它应当也必须被我们广泛传承。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但我们的行为却与节约意识反差很大,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

我觉得,关键还是态度的问题。勤俭节约,不是口号,也不是运动,更不是强调一阵就销声匿迹话题,在它的背后往大了说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远见,往小了说它反映的是我们对生活的觉悟和境界。所以,勤俭节约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对废物进行在利用,随手关灯,关电器,珍惜粮食等,这对我们都是再小不过的事,然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点点滴滴,汇集起来便是十三亿正能量。

行动起来吧同学们把节俭当成自己的责任,把节约意识真真正正落实到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团的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

四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资治通鉴》四部史书。这四部史书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这四史,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段:《史记》给我带来的启示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人史学之首,它从夏朝开始,一直记录到西汉武帝时期。这本书叙事生动、条理清晰,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描写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通过《史记》,我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如成汤、刘邦等,并感受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崇高品德。同时,《史记》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如《滑稽志》、《仓颉之事》,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例如,《滑稽志》中的故事告诉我,做人要正直善良,不可漠视他人的苦难,同时要注意自己的珍惜。

第二段:《汉书》带给我的感受

《汉书》是东汉末年的著作,它继承了《史记》的风格和思想,记录了东汉从刘秀到汉灵帝的历史。通过《汉书》,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东汉末年的政治风云,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人民的苦难。其中,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刘备虽然失败了多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为民众谋福祉。而诸葛亮则是一个智者,他以聪明才智为刘备出谋划策,使刘备得以一路西进,最终建立了蜀汉。通过《汉书》中的这些故事,我深刻认识到了坚持和智慧的重要性。

第三段:《后汉书》中的历史变革

《后汉书》是一部关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它记录了董卓、袁绍、曹操等人的事迹,展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通过学习《后汉书》,我对那个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曹操的了解,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一中国北方的努力是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那个时期的民众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他们在战乱和政治压迫中苦苦挣扎。通过《后汉书》,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变革和社会的不易。

第四段:《资治通鉴》的意义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历史著作,它记录了从五代开始到隋唐时期的历史。该书以年为单位,描述了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资治通鉴》,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延续性和变革性。虽然时间跨度很长,但中国社会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资治通鉴》也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教训,它警示我们不能因为短期的得失而忽视长远的发展,需要有全局的眼光和远见。

第五段: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四史,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历史的辉煌和中华文明的卓越。这些史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工具,更是一本启迪人心的书籍。它们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带给我许多启示和思考。我认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看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这些历史书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变革是必然的,没有谁能够永远站在历史的舞台中央。因此,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总结:

通过学习四史,我深入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也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这些史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让我懂得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规律性。通过学习历史,我懂得了坚持和智慧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历史的教训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这些启示和思考,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