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人才工作计划和目标(优质5篇)

时间:2023-09-05 16:04:16 作者:JQ文豪 最新文化人才工作计划和目标(优质5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人才工作计划和目标篇一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文化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有计划地为基层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帮助基层提升文化人才素质和工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任务

(一)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举旗帜、育民心的作用。

(二)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培训,培养乡村文化人才。

(三)开展乡村文化振兴调查研究,形成符合我县乡村实际和特点的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四)开展文化艺术、文化管理研究,形成具有浓郁县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文化管理的理论实践成果。

三、选派要求

从文化系统选派xx名文化艺术、文化管理人员到乡镇开展工作一年。选派人员原则要求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专业文化艺术能力和从事文化工作的经历,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好中选优的形式,经局党组会议研究确定。

四、选派组成人员和分包乡镇

五、工作要求

(一)下派人员必须保证全年指导、培训xxx天/次以上,协助指导文化工作,有效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制定工作计划。

(二)下派人员在服务期间,镇村负责对下派人员的日常考核监督,并如实对下派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在年度工作结束时将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下派人员半年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下派工作要有记录,注意留存文字、图片、影像资料。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文化人才工作的领导,局党组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文化人才工作的领导。

(二)经费保障

1、选派下乡人员经费按照每人x万元标准补助,由派出单位统筹安排。主要用于交通费、生活补贴、培训服务费等;其余经费集中使用于全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集中培训、检查督查、奖励先进及其它费用。

2、实行报账制,每季度报一次,需有所在村的培训当事人签字的下乡记录表并适时传送培训视频,以及相关培训期间的影像资料,否则不予报销,按培训一天xxx元报账,其中交通费每人每天xx元,生活补贴每人每天xx元,培训服务费每人每天xx元,全年累计报销不超x万元。

(三)严格考核

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平时和年终相结合的方针考核文化人才帮扶情况。培训情况、调研报告、理论和实践成果三个方面是考核重点,凡没有高质量完成帮扶任务的文化人才,领导小组将根据实际核减补助经费。

文化人才工作计划和目标篇二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

在县级宣传文化系统行政26个编制中在编25人,其中宣传部有编制9人在编7人缺编2人、广电局有编制8人在编7人缺编1人,文体局有编制7人在编8人超编1 人,文联有编制2人在编3人超编1人。从在编的25人来看,年龄在21岁至30岁2人占8%,31岁至40岁8人的占32%,41至50岁13的占52%,51岁至60岁占5人占2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文化程度16人占64%,大专文化程度8人占32%,中专学历1人占4%。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

我县有媒体编制28人在编28人,其中县电视台有编制23人在编23人,《象州新闻》编辑部有编制5人在编4人临时聘用1人。从实际在编情况看,年龄在21岁至30岁之间有5人占17.86%,31岁至40岁有16人占57.15%,41岁至50岁有3人占10.72%,51岁至60岁有4人占14.29%,本科文化程度有12人占42.86%,大专文化程度有12人42.86%,中专文化程度有10人占35.72%,中级职称有7人占25%,初级职称有20人占71.43%。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我县有县级文化、文艺专业人才编制47人在编45人。从实际在编情况看,21岁至30岁10人占22.23%,30岁至40岁有16人占35.56%,40岁至50岁有16人占35.56人,50岁至60岁有3人占6.67%。本科文化程度有13人28.89%,大专文化程度有17人占37.78%,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有16人占35.56%。中级职称12人占26.67%,初级职称有29人占64.45%。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单位工作学习会议、公务员培训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干部职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媒体单位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道地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每年组织新闻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80人次,举办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80人次。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党校函授学院的本科学历,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我县文联每年都举办了1期文学创作笔会,培训人员40人次,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象州的知名度。

(二)完善用人机制,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高校招聘人才。宣传部和广电局直接到高校选拔记者和播音员,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党的.领导,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我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树立了我县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县城中心建有文化广场,每年举行大型文体活动50多场,宣传部、文体局、文联每年都利用重大节日在文化广场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汽排球赛、山歌会、象棋赛、电影晚会;全县11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配备有图书12000多册,2015年全县村委会建成灯光球场111个和文艺舞台111个;今年还新建“科技、卫生、文化、计生”综合楼36个,改扩建46个,整合4个;县老干局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每年还举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0次,发放资料10万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人次。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对宣传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少数宣传干部、乡镇宣委和文化站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不能整体把握乡镇和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丰富的内涵,甚至不知道宣传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工作被动,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宣传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招商引资、林改、城乡风貌改造、计生等工作,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区和市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

乡镇领导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打牌之风盛行,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乡村阵地,不少有识之士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本科文化程度人数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进修和函授取得的。另外,专业人才少,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再有,无“有影响”的人才,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很少,特别是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是没有。

(五)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扶持政策。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一定的宣传文化干部学习交流活动,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将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2天。另外,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工作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才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再有,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学习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

(三)完善机制。

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任职,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要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宣传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宣传干部的视野;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使用渠道,激发宣传文化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建议中央、区、市进一步加大对我县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宣传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

文化人才工作计划和目标篇三

1.加强全县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1个人才建设特色品牌。

2.加强对乡镇、村、社区等基层单位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指导,积极提升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3.加强非遗等特色民间文化人才挖掘,重点抓好“青阳腔”、“青阳农民画”、“九华民歌”、“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生漆夹纻技艺”等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传承人才的发现、保护和培养。

4.继续实施非遗文化人才“名师带徒”工程,健全全县非遗“名师”人才库,完善非遗文化传承专项档案,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积极做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申报工作,力争在金牌导游项目等取得新突破。

6.认真做好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招录和职称评定、晋级申报工作。

文化人才工作计划和目标篇四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宽广的文化视野,熟悉地方文化,掌握文化产业和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突出的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创意策划、营销推广能力,能够在文化旅游、会展节庆、休闲娱乐、艺术品经营等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基本知识和理论。

2.掌握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等基本知识与理论。

3.掌握文化资源调查与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知识和理论。

4.熟悉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浙江地方文化,掌握较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

2.具备较强的写作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3.具备突出的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创意策划、营销推广能力。

4.具备熟练的文化资源与市场调研能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与手工艺教学能力。

5.掌握一定的摄影、摄像和电脑图文设计技能。

(三)素质结构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职业道德与法治观念。

4. 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5. 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发展素质。

(四)职业资格要求

推荐证书:

1. 项目管理师证书

3. 摄影师(中级)

4. 教师资格证

三、基本修业年限及最低学分要求

(一)基本修业年限:4年,可延长修业年限,但最长不超过8年。 (二)最低学分要求:160学分。

四、授予学位及条件

符合《宁波大红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有关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 (二)主要课程

六、各部分课程所占学分、学时比例

七、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一)

八、主要实践环节设置方案(附表二)

九、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举措说明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强烈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意识,具备过硬的文化资源调查和文化项目开发能力,拥有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创意策划、营销推广能力,成为“有创意点子,有经营头脑,有手上功夫”的高素质应用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二)培养举措

1.注重读写氛围营造,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写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2.注重创新氛围营造,鼓励标新立异和个性张扬,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

3.注重实践氛围营造,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法,组建师生研发团队,指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师横向科研项目,在文化产业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创意策划、营销推广能力。

4.注重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联动合作机制,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文化产业人才搭建富有实效的实践教学平台。

5.聘请文化产业行业资深人士承担实践教学,尝试为非遗传承人建立校内工作坊,建立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教师队伍。

6.积极开展民俗民艺展览活动,使专业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一、专业名称、代码及门类

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代码:120210

所属门类:管理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文化产业管理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具有现代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文化传播、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新闻出版、广告业、文博展演、影视传播、娱乐、网络等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文化产业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文化项目的运作、经营和管理,掌握我国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成为具有应用创新能力高素质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5、具有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和交际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所必须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

6、具有和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持续发展的自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文化产业管理

主要课程: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文化市场学、文化投资学、文化管理学、文化产业项目运作、文化经纪人理论与实务、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案例分析、文化品牌学、经济学原理、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传播学概论、知识产权法学、艺术基础、写作基础、社会测量与统计分析、影视评论、广告创意与策划、民俗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行业社会调查,电视台综合实习,文化公司实习,素质拓展训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学制、学分及学位 学制:四年

学分:本专业毕业不低于165学分 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为加快建设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镇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根据《安康市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

一、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全镇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业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老化,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实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培养和选拔一批理解文化工作、甘于奉献、敢于承担重任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指导思想

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紧紧抓住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文化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实现全镇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大力加强以文化行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文化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文化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2、结构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镇文化人才总量达到30人,其中专兼职管理人员5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15人,农村文化经营人才10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7人。

3、机制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努力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完善多渠道、多方式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各类文化人才建设

全镇农村文化人才的.数量、分布和知识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镇级农村文化人才库。镇级农村文化人才库入库对象为工作和生活在筒车湾镇农村的各类文化人才,包括获得过市级以上(含市级)表彰和荣誉,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农村人才和团体;有一定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特色表演的继承人;拥有艺术类专业本科以上文凭,或在文化艺术行业中具有一定名望的能工巧匠和专门人才;其他被当地广大群众公认的各类乡土文艺专才。每个村年向镇级“农村文化人才库”推荐人才不少于1个,文化活动项目不少于1个。对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入库乡村文化人才在工作调动、获奖信息更新等信息变动时,要及时更新上报,保证信息的动态更新和进出渠道畅通。人才库信息变动采集与更新,由各乡镇文化站负责填写《信息更新与变动表》,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报镇政府。

村文化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实行业务保障。各乡镇要正确处理乡镇文化专干开展文化工作和各项行政工作的关系,给文化干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文化业务工作,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拓展文化事业。

4、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工作,培养乡土文化艺术人才。一是强化宣传。从2015年开始,筹划举办两年一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展览”,向全社会传播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加强培训推广,充分发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协助各乡镇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工作机制,鼓励老艺人带徒授艺,争取在剪纸、戏剧、刺绣、书画等四个方面培养一批青年艺术继承人,到2015年,培养20名乡土文化艺术人才。

经营人才。舞狮子表演、传统秧歌表演、刺绣等都是筒车湾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要以乡镇为主体,进行市场开发和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实现市场化和集约化经营。在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吸引一些懂文化、会经营、敢开拓的农村有志青年加入进来,在实践中培养一支农村留的住、用的上的经营人才队伍,拓宽农村致富门路。二是培养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热衷文化活动和善于组织的特点,以产业运作的方式,鼓励民间艺人参与农村节令庆典,乡镇政府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种主题庆典活动和宣传活动,农户的婚娶、生日庆典,农村企业、个体户的开业庆典等,逐步形成一支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通过努力,到2015年,力争实现培养农村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农村文化经纪人10名的目标。

6、推行文化对口帮扶,培养一批专门型农村文化人才。充分发挥镇级文化单位的人才优势,开展“一对一”的文化对口帮扶活动。从2015年起,利用五年时间,镇文联、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团等单位要在文学创作、文艺辅导、图书管理、书法绘画、刺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六个领域培养15名专门型农村文化人才。镇属各文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业务对口帮扶时间不少于45天,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作为年度考核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指标。

五、工作要求

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相互配合,加强协调,齐抓共管。镇组织人事、宣传文化部门在文化人才培植工程中负责文化专干选配推荐,以及整个文化人才的推荐、选配、指导、协调、组织的等工作,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镇文联、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团等业务单位主要负责抓好各类文艺协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突出重点,注重结合。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筒车湾”总体要求,突出“三个重点”,抓好“三个结合”。即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提升总量”为重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农村文化人才建设工程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真正有机融合。

3、增强实效,抓好落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视野,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培植目标,精心策划活动载体,不断健全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任用、激励机制,定期以“回头看”形式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此项工程出实招、干实事、有实效,真正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文化人才工作计划和目标篇五

赵棚镇是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辖有16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1户38006人,总面积平方公里,一般农户10156户,系统内帮扶对象841户1991人,其中监测户以外的脱贫户816户1932人、脱贫监测户6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18户4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2人、易地扶贫搬迁119户208人,20xx年年人均纯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

(一)突出衔接重点,持续落实政策。

2、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调整优化兜底政策措施,补齐基本民生保障,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止20xx年10月全镇脱贫人口中落实低保救助818人,特困供养救助256人。

3、产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赵棚镇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实力产业。以伍欣甸园项目为依托,发展高端水果种植,其中3000余亩的蓝莓基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之一,解决了团山村及周边400余劳动力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万元;二是为全镇247户脱贫户、边缘户及3个村扶贫车间、1个养鸡大棚购买产业保,最大程度降低脱贫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让脱贫户能够放心种、放心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积极协助农户申报产业奖补,目前正在为248户脱贫户及三类人员申报产业奖补411620元;四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鼓励机关干部购买脱贫户农产品,解决农户农产品销难的问题,目前共购买脱贫户农产品22000元。

4、就业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始终把就业当做巩固脱贫的重要性抓手多途径的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一是鼓励脱贫人口、边缘户外出务工,20xx年全镇为538名脱贫、边缘户劳动力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132个,其中光伏公岗52个,人社公益性岗位80个。

5、小额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全镇现有存量贷款287万元,其中20xx年新办理小额信贷5户22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二)有序开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扎实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每月通过部门预警、村级摸排、农户申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摸排,逐一走访调查会商研判,留存走访记录、会商记录,将退出和纳入监测帮扶人员名单报镇乡村振兴办汇总,镇党委每月召开党委会,针对镇振兴办汇总确认名单,逐一会商研判,看每个人是否符合退出和纳入条件,最终形成决议报市乡村振兴局,20xx年镇党委已开展了10次会商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形成完整的动态监测帮扶闭环。目前已通过一事一议解决3户脱贫户自费医疗费用过高问题,通过防贫保解决42户一般农户医疗费用过高问题。

2、多措并举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后扶措施。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外出务工增收,同时为其申报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二是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落实政策兜底;三是利用易迁后扶资金119万元(易迁户户均一万元)建立油茶深加工车间和蓝莓包装车间,租金(9万元)按照户数比例分配至各村对公账户,用于优先易迁户产业发展、特困户救助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点配套设施按照“十个一”配置齐全。

3、扎实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及资产进行全面核查,主要分为经营类资产、基础设施类资产、易地搬迁类资产,逐一逐级登记,建立扶贫资产清单,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应纳尽纳、分级逐一登记造册,明确各项扶贫资产信息。

4、有序开展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工作。完成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赵棚镇扶贫产业路建设项目批复公里,总资金规模408万元,涉及扶贫资金153万元。其中赵棚镇和顺村、联星村、中湾村标段产业路建设公里已完成市级验收等待资金拨付,团山村、腊梅村、长龙村标段产业路建设公里已基本完工。

一是加快和美乡村示范点的.施工进度,目前全镇3个和美乡村示范点项目建设均已完成80%以上,确保在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二是积极宣传动员,提升群众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认识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和美乡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中来,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组织人员开展冬季夜间治安巡逻,确保冬季夜间治安稳定。

一是坚持“红色沃土,蓝莓小镇”的发展理念,把蓝莓种植作为镇级一大主导产业,目前赵棚镇蓝莓种植面积达3600亩,下一步将着力打造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提升蓝莓品质;二发挥赵棚镇种植大蒜的悠久历史及“吉阳大蒜”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镇范围内连片大规模种植吉阳大蒜,现已在陶庙、东升、赵棚等村种植大蒜1060亩,目前正在进行“吉阳大蒜”地理商标注册事宜,进一步扩大吉阳大蒜产品知名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