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党的第十九届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总14篇)

时间:2023-10-29 18:18:26 作者:GZ才子 优质党的第十九届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总14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处理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在的秋天召开了。

回顾往昔,的中国,引世界之瞩目。

放眼中国,诸多“大日子”引人关注——中共十九大将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0周年,香港也将迎来回归20周年,并选举产生新一届行政长官。

面向世界,诸多“大场面”全球瞩目——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问鼎苍穹,诸多“大动作”值得期待——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发射,“嫦娥五号”将落月采样返回,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军中,20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九届三中全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今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开好全国两会,对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会议期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审议,与代表们共商国是、共谋大计。从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谋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治国理政重大问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上下同欲者胜。以两会为新起点,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稳中求进、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过程,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也是为事业发展凝心聚力的过程。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报告,审议民法总则草案,代表人民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热点问题献计出力,提出议案514件、建议8360件。从大局出发想问题、敢担当、求实效,为改革发展想办法、出思路、支实招,人大代表们广泛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活力和巨大优越性。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实践证明,中国政治制度是一套有效保证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政治制度。两会上,无论是代表委员踊跃献计献策,还是立法过程中广泛吸收各方意见,或者是记者会上开诚布公、“部长通道”坦诚问答,无不有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广泛的民意汇集,有序的政治参与,高效的民主决策,凸显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作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善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障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推动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事不避难,志不求易。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人大工作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人大的责任和任务更重了。“奉法者强则国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运用法治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是人大工作的重要使命。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等法定职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是人大工作的重要职责。做好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确保风清弊绝,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正确方向,依法履职尽责,积极开展工作,激扬起民主法治的力量,更好发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广大人大代表就一定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答卷。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十九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在重大改革面前,这是一个思想上的重要整理,要求正确地看待历史,正确地看待我们党的发展历程,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按林语堂先生的话说,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自我的修复功能。

在历史“治”与“乱”的交替中,中华民族总是能在“乱世”出英雄,总有人能出来力挽狂澜,让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并把它不断推向另一个高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大浪淘沙胜出的英雄,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民族危亡之际,多少的民族精英,力图救亡图存,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形势作过不同的解读,并身体力行期望改变中国的命运。但最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完成了民族独立之梦。

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身上就是集中了这种“自我修复”的特殊本领。

能够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其一,在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洲成熟,并且创造了了不起的文明成就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选择资本主义,因为康有为的“改良”和孙中山的“革命”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当时的民族精英,敏锐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成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是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理论,它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其二,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得好,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好。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是前所未有的事业,走弯路就很难免,关键是走弯路后的及时修复,我们在革命时期就走了不少的弯路:秋收起义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等,但我们都能及在修复,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决定的。首先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敢于正视才有勇气改正,我们党从来对自己的错误不隐藏、掩盖,每次失利后都能及时。其二是对真理的坚持,无论是什么时候,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坚持真理的。错误后有人,有人提出,这是需要对真理的坚持的。

共产党人的自我修复功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非常重要,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方面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及时修复了党路线,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由此看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56年以后,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这个方向从来不曾改变过,我们一样有成功的探索,有失误的时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不容断然分割的,历史的道路总体是向前的,但不是笔直地向前,有迂回、有曲折,这是正常的。因为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逐渐提高的,正确的道路要我们去探索。

但两阶段又是有区别的,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环境。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前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勋卓著,社会主义建设成绩斐然,当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我们也很快发现了“苏联模式”对我国的不适应,这是我党领导人的卓越政治智慧的体现。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复杂,“冷战”气氛浓郁,两大集团的对垒,容易让我们产生误解,让我们用“冷战”思维来考虑问题,导致了产生““””这样的错误,这是前进中的曲折,这是探索中的失误,我们要勇敢地承认,要警钟长鸣,但我们不能割裂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理论上、思想上、物质上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有可能现在还在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更加谈不上改革和发展了,所谓“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改革开放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伟大的自我完善,是对在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课题的完美回答,这过程我们走得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有争议、有曲折,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十八大我们骄傲地宣称“三个自信”。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没有争议地:我们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如果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我们就会被时代抛弃。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正带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中国梦”。它走的每一步都要至关重要。就如《十七大》报告中说的“三个”永远铭记,《十八》大报告中说的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建立、建设是一个有机的过程,是不容分割,更不容否定的,否定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对党史的否定,都是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否定,都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都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作,是摆在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干部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需树立五个意识”。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将重点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中国发展擘画蓝图。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为“十四五”规划锚定方向,强调“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拔锚起航、御风而行,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驶向“十四五”航程。

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最深厚的根基。一个政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其与人民的关系。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就在于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有了人民之“源”,方能永葆青春活力;有了人民之“本”,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根基、血脉、力量都蕴藏在人民之中,在不断在攻克“娄山关”“腊子口”的前进道路上,人民才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凝心聚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此次大会为全局计、为时代谋,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努力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正是不断深耕人民土壤、深扎人民根基、增强执政底气的行动指南,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

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追求,也是安身立命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十三五”时期,我国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了人民”没有终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创性地开通网上意见征求渠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一系列民生保障清单直指民生关切,不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底气,更能看到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在百年交汇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将绘浓新蓝图的人民底色,砥砺奋进,续写“人民至上”新的发展奇迹。

逆风守护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初心使命,也是政治责任之所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波谲云诡,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下,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证明,中国共产党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人民,总是在时代的潮流中迎难而上、破浪前行,必能在应对挑战、紧抓机遇中,准确体察中国国情、深刻把握发展大势,为“十四五”发展把脉定向;也必能在知重负重、勇往直前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人民”硬杠杠,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不断航行。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并发布公报。翻开公报,有一个词多次出现,即“高质量”: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方面面的要求和部署汇总起来,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一个“迈上新的大台阶”的中国的轮廓愈发清晰。

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转向质的提升。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基于此现状,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全会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必将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比如,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等。这些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不但要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要实现社会、生态、文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这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作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为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确定了新的航标和方向。而要进一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要办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同心同德、顽强奋斗,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一个伟大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中国史诗将上演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下一站的中国,让人充满期待!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区中医院的纪检监察员,一方面要带领区中医院的全体党员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一方面要履行专责,聚焦“执纪、监督、问责”的主责,加大纪律审查和追责问责的力度,让区中医院广大干部职工习惯于在“严”和“实”的氛围下工作学习。

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精神,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监察员,必须蹄疾步稳地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区纪委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基层工作中坚决打好正风肃纪、惩贪治腐、刷新吏治的持久战,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坚持秉公用权,公正做事,克己奉公,始终做一个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高“颜值”共产党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保持正风肃纪的恒心和韧劲,进一步压紧压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在基层工作中,持续巩固和发展风清正气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坏境,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2018年3月5日,我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以及省、市委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部署要求。通过此次学习,使我明白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要以身作则,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务必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建议的重大决定,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事安排的方案。

二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要通过深入学习,促使党员干部融会贯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关注改革、服从改革,理性对待改革,保持思想稳定、队伍稳定,切实担负起职责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坚持问题导向,做实基础工作,推动机关事务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发展。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这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提出“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大任务,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

三要在服务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同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省委“一二三四”战略谋划和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以改革精神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对接服务需求,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开拓服务、优质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助推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要坚持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办事流程,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政府效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增强对改革的获得感。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通过改革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迈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步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至关重要的第一个五年。作为四川省2019年的紧缺专业选调生,今年很荣幸赴基层顶岗锻炼。基层选调生要用行动夯实基层治理,紧跟“十四五”规划指引,为国家宏伟蓝图增添色彩。

洞察“时代是出卷人”,将“十四五”规划宣传到位,以思想为蓝图“调色”。“亲民如子,爱国如家。”基层是离群众最接近的地方,听到最迫切需要的同时,也能最有效传达出我们党的思想政策。在一线的选调生们,需要用贴切朴实的语言向老百姓传达我们国家层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让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思想里面生根发芽。老百姓或许听不懂何为人民主体地位,但他们应该知道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人民最根本利益得到保障;老百姓或许听不懂新发展理念,但他们应该知道在国家的规划指导下,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发展格局使得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老百姓或许听不懂何为国家治理效能,但他们应该知道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大大环境下,生活发展安全更有保障……将规划发展思想在基层传达,为国家发展蓝图“调色”。

铭记“我们是答卷人”,将“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以行动为蓝图“上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初入基层,或许迷茫,或许惶恐,但只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将眼前事做好,紧跟国家发展目标,落实上级政策要求,方能扛起基层发展大旗。根据上级传达的发展规划要求,助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身心投入自身工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队伍骨干。迎着新发展理念、产业体系优化、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等各项政策风口,为基层经济发展建设添砖加瓦。基层是反应国家政策效果的神经末梢,基层选调生要挑起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责任,扑下身子,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向前辈学习经验做法,同时结合自身能力优势,将规划在基层实施见成效,为国家发展蓝图“上色”。

警醒“人民是阅卷人”,将“十四五”规划目标细化,以结果为蓝图“亮色”。“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基层选调生需要在岗位上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将得到百姓的认可和获得群众满意作为对工作的最大追求。作为基层干部,牢记国家规划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紧密围绕群众,保持大局意识,切实将“十四五”规划目标细化到实处,保持奋斗拼搏的精神,保持干事创业的活力,保持攻坚克难的韧劲,在想干事、能干事的基础上干成事。锚定国家规划目标,细化落实自身责任目标,强化自身能力,对标群众的急、难、盼,做出实效成果。扎根基层,担起责任和使命,倾尽全力发光发热,跟紧时代步伐,听从国家号召,助推基层发展建设,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以出色亮眼的结果为国家发展蓝图“亮色”。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描绘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是指导我们未来十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擘画了美好的宏伟蓝图。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立足于“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矢志奋斗。

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基本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一个人立什么样的志,决定今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党员干部应当志存高远,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个人理想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与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甘于做党和人民事业的“铺路石”,向着伟大的事业忘我工作,砥砺前行。

要“登高望远”,理清发展思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党员干部要主动登高望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时刻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想问题、寻对策、干事情,坚决不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抛弃自己的“小九九”,丢掉自己的“小算盘”。要通过提高站位,理清思路,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由近及远”,坚持稳扎稳打。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立足当前,脚踏实地,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件件实事来干,把做好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办,夯实基础,积累经验。要坚持沉下心来抓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少说空话,不放“空炮”,多出实招,多干实事,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稳扎稳打中推进远景目标的实现。

要“行稳致远”,锤炼务实作风。基本实现远景目标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需要党员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思想上纯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崇高信仰,认清前进方向,树立必胜信念;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作风、“干”的劲头,努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实现远景目标的征程上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总结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深刻分析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八届三中全会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会,又是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部署会。这次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对顺利实现党的确定的战略部署、取得的成果,对顺利实现党的确定的战略部署,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深远。

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学习领会全会《决定》和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分16个部分,为三个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深刻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问题,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一、充分认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征程。面向未来,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要想通过靠大量的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产能过剩的粗放式增长也难以为继,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增长也难以为继。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走调结构、转方式的路子,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信心,创新体制机制,更多更大地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这“两个全面”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实现全面小康这一美好愿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个环节,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最大限度集中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中央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障。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的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还不够完善,必须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不断健全。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互相交织、互相影响,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我们只有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才能破解前进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第四,党内外对全面深化改革高度期待,顺应人民愿望、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现在,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巨大,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能力大幅提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精气神高涨,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总体来看,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国经济按照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最近,世界几个主要的金融机构都纷纷调低了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如何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形成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我们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以来,中央突出强调,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些都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期待。

第十九届中全会心得体会

导言:

2022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旨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工作经验,预测和规划十四五发展蓝图。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民众,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也在关注这次会议带来的重要意义。

本次全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发展,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美好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和宏伟蓝图。此外,会议还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性,强调要在疫情之后,加快恢复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二段:绿色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会议提出多个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工作目标。其中“绿色发展”吸引了我的关注。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现代文明的作用,而绿色发展正是一种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方式,重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均衡,推进绿色发展成为重大使命。

第三段:数字化发展。

全会强调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比重占GDP比重达到65%以上。数字化是一种服务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方式,可以加快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打造支付、数据、物流等新业态和模式,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多福利和便利。

第四段:智能化发展。

要实现数字化发展,智能化的支持和应用至关重要。因此全会提及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比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要加强前沿技术和成果的研究和实践应用,把信息科技与生产生活融合起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造智慧社会和智能经济,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

第五段:美好生活。

全会让我感受到全面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社会的不懈努力和深刻思考。建设美好生活,依靠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公共服务,还要重视人的才能和价值。因此全会贯穿了精神文明建设、科技和文化创新、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强调了要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将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以更高的品质和尺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结语:

此次第十九次全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和重要使命,给民众和市场注入了强心针和信心。我们要大力支持新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关注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多重因素,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腾飞贡献力量。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证明,珍视人民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依靠人民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将为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完善、有力的制度保障。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并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组成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行得通、有强大生命力、富有效率。“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越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就越要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制度之力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有了党的领导,就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特别是要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持续迈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推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和创新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最磅礴之伟力。

第十九届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盛会。全会审议通过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正式提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是贯彻全国两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年规划目标,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第二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来指导实践,坚持人民利益为中心,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此外,还要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第三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目标要求。

在这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新时代信心,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弘扬新时代精神,以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新时代,更加坚定的理解贯彻新时代,更加有力的推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目标,令我深感振奋。

第四段: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政治前沿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当前,发展问题与政治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紧密。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把各个部门、各项工作统筹好,加强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预见性的政府治理体系。同时,还需要不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各项工作取得更加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第五段: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不断拓宽络丝带的广度和深度,助力打造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政治协商,加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在全方位中层面上推动基于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化发展,成为我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使命之一。

结论:

第十九届中全会的文献及发言提出了极其重要的新概念、新理念、新论断,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格局,必将助推中华民族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

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方向和原则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遵循什么样的改革原则,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强调改革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牢牢把握深化机构改革的四个原则,增强推进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突出这个最本质特征、发挥这个最大优势。只有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党的组织机构,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保障人民权益、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的体制机制,才能为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优化协同高效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着力点,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强配合联动,提高效率效能,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依法依规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既要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又要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四个原则,既是深化机构改革的认识论,又是推进机构改革的方法论,是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重要保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始终遵循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我们就一定能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学习与贯彻党的第十九次六中全会精神上下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千秋伟业催人奋进。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民族复兴的主力军,要善于从党的百年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民、知史力行,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从“百年成就”中汲取“信仰之力”,做到知史爱党塑忠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成立就投身于不断为人民谋利益的斗争之中。是共产党带领我们国家实现了欣欣向荣、全面小康的盛世气象;是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是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的伟大成就。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要善于从“百年成就”中汲取“信仰之力”,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做到知史爱党塑忠魂。

从“百年成就”中汲取“为民之力”,做到知史爱民守初心。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政党,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历经百年我们党依然坚守着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饱经磨难我们党依然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党员干部要善于从“百年成就”中不断汲取“为民之力”,学会在知史爱民中坚守初心,让为民情怀在不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中得到升华。要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念,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疏通群众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真正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干到细处。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做好为民事。

从“百年成就”中汲取“奋斗之力”,做到知史力行担使命。

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既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共产党人通过实践探索和艰苦奋斗换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善于从“百年成就”中汲取“奋斗之力”,做到知史力行担使命。要将所学所思、所悟所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从而做到学思用融会贯通、知信行合而为一。要主动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扎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墩苗”,学会在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重大风险考验中磨砺敢担当的“硬肩膀”和能担当的“真本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锚定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清正廉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年轻干部要自觉补充精神上的“钙”,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时,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年轻干部要端正工作态度脚踏实地干工作,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要及时、准确、高标准完成,不能拈轻怕重,更不能投机取巧。要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不能出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要认真做事情,不能只说不做,讲起来头头是道,抓落实虎头蛇尾;要主动承担责任,该抓的抓、该管的管,不能遇事敷衍或推诿扯皮;要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学习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要吃苦耐劳,不怕环境艰苦,不怕任务艰巨,不怕工作复杂,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党和人民的信任,让年轻干部有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年轻干部当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先,看事业重如山,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立志干大事,躬身抓小事,埋头做实事,立足本职工作岗位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干好事、干成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年轻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实际行动造福人民群众。

年轻干部不能简单认为自己年纪尚轻、资历尚浅、地位不高、权力不大,就对廉洁自律放松警惕、降低要求。要时刻谨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管好自己、约束家人,扣好为官从政“第一颗纽扣”;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气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党。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近代的民主思想与民主运动提供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即主权在民论,从而使这部书为近代世界民主主义带来了福音。本书理应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穆勒的《论自由》、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并列,标志着人类近代思想理论的高峰。《社会契约论》曾为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以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思想在上个世纪的初期传到我国,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曾经产生过一定的思想影响。

通过阅读《社会契约论》一书,可以概括出其中心思想: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力,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本书主论的观点虽然基本上是从主观上出发的,但在十八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夕提出,终究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社会契约的理论集中的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思想: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

口号。

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美国革命的《独立宣言》、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以及两国的宪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继承和体现了卢梭的理论精神和政治精神。

在本书中卢梭所要论证的道理不外两点:(一)自然权利论,即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按天赋人权的天赋一词,原文为自然的,天赋人权原文是自然的权利。(二)人民主权论,即主权在人民,政府是人民自由意志的产物,所以人民有权废除一个违反自己意愿、剥夺了自己自由的政府。这个理论成为近代世界民主诉求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社会契约论》共四卷、四十八章。其中可以将第一卷看作是论人民主权;第二卷是论立法;第三卷是论政体;第四卷是论民主与监督体制。但其始终不离上面所要论述的两点。

在第一章第一卷的题旨中,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这种服从必须是合理的和合乎要求的,如果是出于不正当的理由。那么,否则别人当初剥夺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这些阐述了其天赋人权的思想,提倡人是生而自由的,人们有权获得自由,不是强力可以剥夺的。卢梭又说;人是被迫自由的。只要人民在强制下真的认了服从了,暴力算达到了目的;一但人民能够砸碎这种锁链并付诸行动,暴力的结果就更妙了,因为,人民凭着暴力夺回了他们因暴力而失去的自由。这里,或者自由的夺回是合理的,或者自由的失去是不合理的。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卢梭出于保证个人权利的目的,在《社会契约论》里提出主权权力是有界限的国家绝不能给公民加以任何一种对于集体是毫无用处的约束,但是这种强调整体道德性的主调,始终压倒个人意志的声音。

在关于人民主权问题的时候,卢梭说: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和不可分割的。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而人民主权的部分让出,才能与社会建立一定的契约。社会秩序是组织其它社会权力的一项基础的神圣权力。由此可以看出,这其中还是蕴涵着契约思想,要公民学会妥协。纵观卢梭有关主权性质的论述,可以看到他在这里强调了人民必须直接行使主权。无论在权力的归属与权力的行使上,卢梭都强调人民是政治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主体。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在国家政体的分类上,卢梭只承认民主共和国,就是按照公共利益的需要,由人民自己制定法律,由人民安排政府去存的国家。

卢梭有着浓厚的诗人气质,他的政治思想也是非常之个性化的,其本人的一生有着不太平凡的心灵的和感情的经历,这也不免反映在他的逻辑思维上。卢梭并没有能超出他自己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他理想中的永恒正义和理性王国,归根结底,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呼声,而天赋人权的学说实质上也只是那个时期所有制的理想化而已。不过,他的热情和真挚,他的独立思考,他对人与人道的深切执着,他对世俗权威的藐视,曾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许多光辉的民主思想和辩证法因素曾鼓舞了近代许多的革命者,从法国的罗伯斯比尔到中国的邹容、陈天华。

卢梭和法国大革命距我们今天已经两个多世纪了,但是当年遗留给我们的那些思想瑰宝:启蒙理性主义、天赋人权等等,作为人类文化的遗产是永远值得后人诊视和认真研究的。人们的思想认识只有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之上才有希望进步并达到更高的水平。一个传统的政权是可以或者应该彻底砸烂的,但一种思想文化的传统,却是不应该,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彻底砸烂的。

十八世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首先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概念,美国独立后,依照《社会契约论》思想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宪法,走上了强国之路,随后欧洲掀起了宪政狂潮,西方开始全面超出了东方。

在宪政发展过程中,民主改革和极权主义同时进行,所有的统治者都以人民的名义发号施令,无论独裁者还是宪政者,前者以人民的民义屠杀人民,后者努力建立宪政国家,经过痛苦而艰难的抉择,人类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环境,这是理性思想的胜利,虽然战争、恐怖、极权仍然威胁着人类。

中国在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时候没有表现出兴趣,西学东渐也没能使中国发生变化,明帝国依旧沉溺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政治上太监乱国、经济上农业为主,对于个性解放、自由民主一无所知,全面继承明帝国统制思想的清帝国,除了在经济上达到封建社会最繁荣的局面外,别无进步,太平盛世的假象终于在十九世纪末被揭穿。

1840年鸦片战争,昔日强盛的清帝国不堪一击,忍辱签订不平等条约,不久,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观念,唯一让人惊讶的是洪仁玕从英国殖民统治地香港带来的《资政新篇》,但《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宪政,太平天国起义也就注定了不成功的命运。太平天国被镇压后,鉴于对中国落后的认识,清帝国推行经济革新的洋务运动,与此同时,日本开始从宪政到经济全面改革的明治维新,三十年多年后,尽管中国洋务运动成绩斐然,但甲午海战中依旧惨败给了日本。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痛定思痛,慈禧太后及知识分中子的开明人士,无不认为宪政改革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清政府开始宪制改革的讨论,然而激烈的权力斗争让宪改搁置,此刻的中国已经无法忍受清政府的渐进改革,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清政府寿终正寝,宪改无疾而终,从此中国由对宪改理性温和思考转变成激烈抗争,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国共内战,一切让我们眼花缭乱,惨烈的近代史并没有使我们吸取太多教训,新中国的宪法无力阻止共和国主席变成阶下囚,尽管他是无罪的,但是不能保护普通公民的制度也不能保护共和国主席,其后结束了十年浩劫,可不是靠宪法来完成,我们的法律还是那么苍白无力。

在强调法治中国的今天,学习宪政、了解宪政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必要将宪政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明确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毕竟只有广大人民真正具有公民意识,才有可能构成真正的法治和民主制度国家。

人生而自由,卢梭说,人的这种共同的自由来自他的本性。他的第一法则是自己的存活,他的第一要务是自己的利益。人,一旦明白事理,就是自主的;对自身的生存手段,他拥有唯一的决断,他因此成为自己的主人。

任何违背人权的借口都会造成独裁,十八世纪的卢梭显然不能先知先觉后世的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但他预料到了以人民名义专制的理论,所以他坚定不移支持自由的人是共和国制度唯一基础。因为契约,我们从人民变成了公民,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权利,也要考虑自己的责任,我们不仅对自己负责,我们还要对社会负责。

也许每个人对人权和主权的理解并不相同,但是如果按照卢梭的论述和定义,人权是在主权之上的,这两者并不矛盾,人权是主权的基础,主权体现的是人权。卢梭的理想社会最终在慢慢变为现实,这需要公民用智慧与勇气来坚持原则,在法治不完善的国家,法律并不总是保护人民权利的,如果个人行为与法律相抵触,特别是造成激烈的冲突时候,我更倾向于用良知来判断和行为,而不是法律条文。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其思想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道德评价或改造,为资产革命等提供理论根据。卢梭的思想理论对法国、美国等国家宪法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新民主义革命也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作者卢梭简介: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空、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激进民主主义者、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之一。1720xx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早丧,从小失去家人的关爱。没有受过传统、正规的教育,六岁的时候就阅读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小说,开发了心灵的沃土,获得丰富知识。十六岁那年遇上德.华伦夫人,在其帮助下,卢梭平静地自学了八年各门学科,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后来结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渐渐产生其启蒙思想。卢梭一生中论著甚丰,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漪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山中书简》和死后出版《忏悔录》。卢梭多次也因著作、思想而被迫流亡,过着漂泊的生活。但卢梭这些论著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批判,震撼了西方的社会,推动历史进步。

二、本人读《社会契约论》一书,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第一卷:本卷控讨人类是怎样由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的,以及公约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第一章第一卷的题旨本章开篇指出了人是生而自由的观点,继而转向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的困惑。当人民被强力迫服从时,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强力,从而恢复自由。社会秩序是神圣的基础权利,是通过人们的约定而建立。第二章论原始社会本章卢梭指出,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的自然社会,通过比喻,政治社会犹如家庭的原始模型,但家庭中,父子关系是以爱为基础;而地在政治社会中,主权者对人民就只有发号施令来代替,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三章论最强者的权利卢梭反对任何人将强力转化为权利。并指出,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产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第四章论奴隶制卢梭强调,既然任何人对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的权利,于是便只剩下来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10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了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了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奴役权是不存在的,它是非法的、荒谬的、没有任何的意义。奴隶制与权利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第五章论总需追溯到一个最初的约定卢梭指出,专制主义无法进步,它与治理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公共意愿除非通过选举,否则要通过约定来确定。第六章论社会公约卢梭设想,当人类遭到不利于生存的障碍时,其阻力已经超出一个人自存的能力,人类要克服阻力获得生存,唯一的动力就是共同协作,达成一种契约。

社会契约的每一个结合者转出去自己的一切权力、财富、自由,仅仅是全部之中其用途对于集体有重要关系那部分,这种转让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是同等的、毫无保留的、都有必须服从公意的最高指挥这下。由全体个人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称为共和国或政体。当其是被动时,叫做国家;当其主动时,叫做主权者;结合者都是人民,或叫作公民;指出主权在民的思想观点。第七章论主权者卢梭指出,社会契约包括公众与个人之间的规约,对于个人,他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对于主权者,他是国家的一个成员。个人意志与公意不同,个人意志考虑是私人的利益,公意代表公共利益。任何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第八章论社会状态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国家状态下,会发生变化,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面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第九章论所有权本章卢梭论述财产的占有权和所有权。

第二卷本卷讨论立法(汉伏本)第一章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国家成员之间的约定是政治共同体的基础。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所以不能转让。主权者是一个集体的生命,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让,但意志却不可以转移。个别意志与公意不可能一致的,个别意志偏于私,公意倾向于平等;如果个人意志代替了公意,政治体就解散第二章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卢梭指出,公意一经宣示就成为一种主权行为,构成法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