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6篇)

时间:2023-11-07 05:12:34 作者:GZ才子 项目化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6篇)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教学资源支持等方面的特点。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激发大家的教学创新和思考。

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式教学是pbl教学的一种形式。本研究中以临床真实病例为载体,引入临床药物治疗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用药思维模式。此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药理学这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由于案例式教学在大班授课中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应用效果鲜有报道。我校在级护理专业药理学大班授课中引入案例式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结业考试成绩初步评价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级高护、护理日语、护理英语专业学生。其中高护与护理日语是一个教学班(89人)作为实验组,即案例教学组。护理英语教学班(90人)作为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

1.2教学方法:实验组在药理学总论、抗菌药物概论等章节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药理学各论中大部分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其中抗消化性溃疡药、抗糖尿病药及抗菌药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讲授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1.2.1案例导入式:在药理学各论中,例如讲授抗心绞痛药时,先引入心绞痛临床病例,再提出药物治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结合多媒体展开理论教学。此法较传统教学法的平铺直叙生动有趣,印象深刻。案例导入式教学占用学时数较少,对总学时影响微乎其微。这是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比突出的优点。

1.2.2案例讨论式:以抗糖尿病药为例。首先教师介绍糖尿病的医学知识,课前一周将糖尿病临床病例及讨论题发给学生。6-8名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由组长组织课余交流与讨论,形成小组内观点。课堂上以每个小组长发言为主,其他成员也可补充。重点讨论病例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各组设计给药方案与病例药物治疗方案异同点,并进一步讨论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最后教师解释争议大的问题,梳理和总结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所学章节重点和难点。

2教学效果。

2.1考试成绩:学期末进行药理学结业考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中考察识记、理解、应用的知识各占22%,43%,35%,其中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分数占18%。对两组试卷成绩总分及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分别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试卷成绩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即案例教学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2.2问卷调查:学期末对案例教学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评价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案例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3讨论。

通过对2011级高护、护理日语大班药理学部分章节,进行案例导入式和案例讨论式理论教学实践,采用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是大班授课,案例式教学在很多方面也优于传统教学,适用于药理学这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把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病例中,以鲜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利用获得的资料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课堂师生互动活跃的交流气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形成深刻的记忆。这也体现在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通过案例式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案例导入式教学在大班授课中具有优势。其所需的学时少,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在大班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推广的方法。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试卷成绩总分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与案例讨论式教学部分占总学时数的比例偏少,期末试题中案例讨论式章节试题部分的分值比例偏低(18分),不能涵盖所有案例讨论式教学的授课内容有关。这与崔广智等研究结果相似。因此,案例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此种以病例为载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也为高等医药院校大班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思路。

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名称:?教材版本:仁爱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分钟。

(一)学生分析。

初中是学生关键的年龄阶段,十三四岁的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方面都处于质的变化阶段,他们的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和依赖性交织存在。他们十分喜欢表现自己,他们爱说爱动,抽象思维发展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在学习外语时,逐步在理解外语现象基础上掌握外语的规律。我所任教的班是七年级()班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之前,在小学阶段已经具有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力,对英语学习比较有兴趣,积累了一些的英语语言知识,并能用“?”“...”“”等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的“?’进行设计的,这个话题分两个课时,本教案重点对第一课时进行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让学生灵活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句子来进行交际,从中学习如何谈论服装的颜色、大小及询问价格等,增强了趣味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购物的日常用语,有了语言基础,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困难不大,为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内容,学生很容易在整个购物过程中,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把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中去。

(三)教学理念。

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的教学设计是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以“”为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来关注和引导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对服装的喜好、物品的颜色和价格,以及买卖东西时使用的礼貌用语。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可自拟在商场售货和购物。如:

.?.情感与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克服害羞、怕出错等心理障碍,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最强调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它是指涉及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

任务一: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穿衣物的英文名称。如:,,等。

任务二:让部分学生模拟在商场买卖东西,练习相关对话。如买卖可以是衣服、文具、花、水果、生活用品等。

任务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购物,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等。.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日常用语去模拟购物或售货。.教学手段。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图像导入新课,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融人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5多媒体课件,实物(玩具,文具,衣服,花,水果等)(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生跳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

:,..,’..,.用谈话式引入,然后板书,突出主题。用课件展示不完整图片来请学生猜,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回答::.:.…。

教学思路:通过猜图游戏引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

听完对话后,再重放,问题切入:????(在学生回答问题这个过程中,可不间断地教单词和句型)教学思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能更有效地捕捉信息,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为后面的语言实践准备实用句型。这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新句型用法的教学方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分角色操练()。

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变换角色反复自由操练,让学生初步体验不同的角色,参与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运用能力。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思路:学生学习了本课购物的话题后,熟悉内容,口头表达流利,作此操练,可以为下面的自由对话作铺垫。

学生熟悉了本课的语言知识,可自由进行购物。(创设分别在,购物的情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与此同时,学生自我表现得到发挥,不久,学生都买到了他们喜欢的东西,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5教学思路: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购物活动,他们不会羞于开口,而是抛开胆怯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体验购物的乐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手段,利用谈话式导人新课并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操练,如:利用互动交流、听、说、表演等活动来巩固语言知识。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联系生活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语言交际。在一个个不同的购物场景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把本课所学的内容作为参考话题并不断补充新的内容进行语言交流,使学生的兴奋点达到高潮,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展现,把“舞台”让给学生,由学生当演出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今后应多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更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学习。

5/5。

教学设计案例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附:板书。

《游园不值》。

屐齿扣潋滟亦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一)导入新课。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

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项目式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多元化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势必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植物保护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能在现代农业及植物保护相关领域从事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技术与设计等工作的产业应用型人才。《农业昆虫学》课程作为植物保护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要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对新型植保人才的需求。本文就《农业昆虫学》课程相关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探讨案例式教学在该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效果与前景。

一、《农业昆虫学》传统教学内容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

传统农虫的授课模式为以主要作物为主线,分别讲述各种作物上主要害虫的各虫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这种讲述方式只是简单地罗列,缺少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死记硬。实验课的形式也较单一,主要是对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绘图、编制检索表等,让学生认识农田主要害虫,掌握其鉴定方法。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绘制主要识别特征,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无法做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灌输性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课的课堂也比较死板,老师介绍实验害虫的种类、主要特征,让学生一一对照、观察,实验作业往往是绘某虫态主要鉴别特征、编某作物主要害虫检索表、鉴定幼虫或成虫等内容。老师把学生在实验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交代得一清二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常有一些消极心态,容易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尽管认真记笔记,也完成了实验作业,却常常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授课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性。传统农虫课程是以害虫为切入点,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先鉴定害虫,再根据害虫确定该虫的为害方式和防治方法。但在受害农田中,很多时候往往先看到的是被害状,因为许多昆虫只有在为害的时候才出现,不取食时就藏匿起来,也有些昆虫是在地下或者植株内部(如茎杆、果实、叶片内)为害,在植株表面是看不到它们的。学生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主要包括案例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及效果评价等主要阶段。

(一)选择合理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所授课领域有充分的掌握,常到生产一线去实践,深入到田间去调查,掌握主要害虫种类、为害特征等,从而总结出典型案例。例如,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由于其幼虫的钻蛀习性,在植株表面很难寻觅到该虫的踪迹,但其为害特征却很独特,幼虫蛀食寄主植物的心叶,形成排孔蛀食雄穗形成折蓼蛀食茎秆组织,造成风折倒伏,这些被害状是很容易观察到了。因此可以以田间被害状为切入点,设置案例,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为直观,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专业知识。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实用性。在大田中,许多虫害在同一植株上会同时发生,甚至并发病害,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生产的案例。例如,许多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在为害作物时会留下刺孔,导致刺孔周围组织死亡,形成黄色小点儿;继而由于坏死组织停止生长,正常组织继续生长,会导致叶片等组织畸形;同时刺吸式口器害虫还能传播病毒,引起病害。教师可以把这种综合发生形成的被害状作为案例提出,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将案例和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已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些资料,以免学生盲目查阅,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查询得出结论。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置不同的案例,并选出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内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细致,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除了让学生查阅文字资料,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第六和第七学期从5月到10月需要参加为期6个月的季节性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直接参与生产管理或其中某一环节,了解禾谷类旱田作物、水稻、蔬菜、经济作物等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植物保护实习基地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实习作用,将案例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的课堂搬到农田。教师带领学生在试验田中寻找合适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现场分析讨论,通过对被害状的观察、害虫的寻找、作物生长期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

(三)课堂讨论及教师考评。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得出统一结论,每组派1个代表阐述自己组得出的案例分析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其他组学生对该结论进行相互讨论、点评,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评价。对于重点问题和回答模糊的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掌握更加容易。这种教学形式使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学生通过讨论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课堂的案例点评则在现场进行,教师在田间直接听取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最后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评判。这样的讲授方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一)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传统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到田间实际操作等过程,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增强,课堂表现更加活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为了对案例进行分析,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案例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实现了由注入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听课、做笔记、复习、考试,而是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有目的地去学习,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畅述己见,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有效地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多元的、复杂的,只有拥有好的自学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在农虫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具有同种为害特征的害虫中选择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以点概面,其他的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己学习,以及到田间实际观察。作业可以是制定几种为害症状,让学生在实验基地调查符合这些特征的害虫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类型的取食器官,才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为害特征,如何有效防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毕业后,不管到哪个地区工作,即使面对南北方气候差异、作物差异、害虫差异,到田间不认识当地害虫,依然能通过大学时掌握的学习方法,通过相关资料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大量实践学习,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并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案例式教学恰恰将田间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植物保护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众多的弱点,其根源在于高校教育方法存在弊端上,因此教学体系创新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能够把课堂延伸的试验地,甚至延伸到农民的田地。让学生毕业时掌握一技之长,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将来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四)教师责任感增强。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授课的思维方式,把原有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的融合、归纳,才能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对当地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适时地、合理地引入案例,将案例式教学很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课堂讨论及考核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该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更好地计划之后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考量案例是否完善合理,进而不断地进行改进。此外,案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不能像传统授课方式那样,总结出一套案例,每年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每年田间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主要应用于医学、法学和商业等学科,现已日趋规范和成熟。但目前该教学模式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对案例式教学过程的掌控还不能做到驾轻就熟,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不太适应。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师方面需要强化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的掌握,并且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才能将教学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方面则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客观评价学生的分析结果,使学生逐渐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如何将案例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到《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甚至未来应用到植物保护专业其他课程中,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课程改革的路程还很长。

另外,案例教学法在农虫课程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凝练成案例,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仅能获得较为零散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因此,在农虫的授课过程中绝不能完全依赖案例教学,必须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即有连贯性,又不失趣味性。

教学设计案例

一、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挂饰》是人教版第二册当中的一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如何保持它的美丽并使它更加易于人类居住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纸餐具,但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情趣盎然的艺术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件件废旧物品给了孩子太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认知: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这些废旧物品焕发新的光彩。

情感: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能力:通过对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难点:对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

五、教学准备:

教师:纸杯、纽扣、纸盒、吸管等废旧物品,废旧物品做成的图片课件。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果核、落叶、纽扣一次性纸杯等废旧物品。

(一)、游戏。

1、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过变魔术活动吗?

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呢?

教师边说边用早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快速穿成一个挂饰,并把它挂到脖子上,让学生欣赏。

(教学意图: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意图:以这种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及时回顾“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2、看谁脑子转得快:

教师将纸杯、吸管、费旧纽扣、果核等一一展开,让学生观察,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最好的组合方式。

(教学意图:联想是再创造的基石,没有生动的活跃的联想,艺术作品就缺少打动人心的闪光点。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组合作联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准备好的费旧物品摆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拼一拼、合一合、剪一剪等方法共同探讨各种造型。

(教学意图:再次联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究放飞理想的空间。在合作探讨的同时培养了一种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二)反馈交流结果。

1、小组汇报。

用什么材料经过怎样改造能做出什么?

为什么这样组合?你是怎样想到的?

(教学意图: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总结探讨的结果,由此上升到一个提炼经验的高度,让学生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听取别人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补了自己的短处。)。

2、点拨引导。

(教学意图:让学生知道将它们改造成想象中的东西,还可以用许多手段去修饰,保留它们原有的美,稍加改进就可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小挂饰。)。

(三)小挂饰造型图片欣赏。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联想,为下面的创作学习做铺垫。)。

(四)各小组活动学习。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帮助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

一段激情飞扬的音乐响起。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带着各自的作品上台展示,请小组长当解说员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成果。

2、教师手拿纸话筒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活动:

1)你们小组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真是厉害!谈谈你们现在的心情好吗?

2)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呢?

3)看了他们的作品各位观众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意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加入到评价展示活动中,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可随时调节学生们的学习评价方向。)。

3、小组和他们的创作成果拍照留念。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收获的无比喜悦,增强了小组集体荣誉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吗?

(教学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课业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延伸。

结合班会课等时间,充分利用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作为道具,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剧情表演。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思想,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

七、反思: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具备巨大的创新潜能。但我们看到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好他们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张扬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合作意识的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调的,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幕后的引导者、共同学习交流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在未来的社会中,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优势。

(三)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十分关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定来实现的。这样,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体现。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动机、创作环境、创作条件、年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说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关心帮助和尊重欣赏他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学生交流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

3、教师小结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学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2、教师小结

3、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他是臬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五、“取长补短”辨析

1、根据“评议角”中的图片进行辨析学习

3、教师归纳小结。

古诗教学设计案例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并指出诗句对应图的位置。)第二遍,跟读(逐字读)。

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可进行两遍)。

三、拓展活动。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我在教授科学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教学时,我当时按照已经准备好的教学思路走进课堂,满怀信心地实施课堂教学。根据多年的经验,这堂课教起来并不难,只要把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形象化的给出,方便学生理解即可;在继续深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关系,让学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其四个概念间的关系,即达到其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中所用的实验没有用教材上现成的试验。这节课教学的开始便从现实生活入手,我选择生活中最熟悉、最多见的食盐和水来做试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之近。我设计的试验是这样的,在室温下,选择一个量程为250毫升烧杯,在烧杯里加入100克水,分四次向烧杯里加入10克食盐,而且加完食盐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保证食盐充分溶解,同时观察且记录结果,记录结果如下:

第一次: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全溶无食盐剩余。

第二次:再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全溶无食盐剩余。

第三次:再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全溶无食盐剩余。

第四次:再加入10克食盐,结果是部分溶解有食盐剩余。

[注:未溶食盐是4克]。

第一次所得溶液、第二次所得溶液,、第三次所得溶液均能溶解食盐故称为不饱和溶液,第四次所得溶液已经达到不能溶解食盐的状态,也就是说达到溶解极限,其极限值为36克,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据此可借此试验全过程,分析。

总结。

得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此时有位女同学问:“老师,所有固体物质在100克水中溶解均有极限值吗?”听完后,我大脑中突然有了新感觉,感觉到第四次试验溶解达到极限,其极限值为36克,已经为固体溶解度的理解无形中提供了相当不错的理论基础,何不借此顺水推舟把固体溶解度与学生一起学完,同时也给这位女同学一个解释。这样把下一节难理解的概念轻而易举得学会了,为下一节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做到难点分散,教材有机整合。于是我这样做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非常默挈,有水到渠成之感,过去对固体溶解度的教学之困得到解决,而且收效奇佳。真有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真是瞬间的灵感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挈机,可见稍纵即逝的灵感,我们如果不注意便会离我们远去,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捕捉这种灵感,时刻注意挖掘这种教学潜在资源,开辟教学新天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真正地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明白了什么。

理解三句话的意思,会背诵默写。

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古人论学习》中几句话的道理。

2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几篇古文了,你们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古文《古人论学习》,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看看下列词语,读准字音。

是知也 好知也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停顿。

师示范朗读

4.指名朗读。

三、理解句子含义。

1.理解第一句。

(1)知:看注释,什么意思?

在古文中同“智” 智慧

(2)把整句连起来说说意思

自己练习说 同桌说说 指名说

(3)练习背诵

2.对于第二句话,同桌说说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要求会背

好之者和乐之者

3.学习第三句

疑(怀疑) 惟

连起来你明白什么了。

4.读了这三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5.练习背诵

四、补充孔子的部分名句。

练习读 试着背一背。

第二课时

谈谈学文后的感受、练习默写、学习生字。

一、指名背诵,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二、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学了古人对学习的评论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三、检查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惟 凡

记忆字形

2.说说写这两个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指名说一说

练习书写

五、练习默写。

默写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一评

六、指名说一说你收集或背下来的与学习有关的名家名句。

指名读或背

七、教师总结。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跨栏,不敢做有点难度的单杠、双杠动作,不敢跳高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对动作要领没掌握、对自己没信心。如在跳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踏板动作。跳板动作完成得好,跳箱动作也成功一半了。如何消除恐惧的心理呢?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跳箱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教学片断。

我让学生仔细看清图片的每一动作,并做不过跳箱练习,另外,跳横箱的关键是踏板,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踏板技术。

技术已掌握,可还是不敢跳,这就要克服恐惧心理了。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跳箱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到箱上就会摔跤,所以不敢跳,而采用逃避的方法也是难免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呢?我采用了两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学生团结一致,二是比较增强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学生之所以不敢跳是因为怕有危险,怕受伤,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关键。首先在地上垫一层厚垫子并把范围扩大。其次,周围站几个较有安全感的男生进行保护帮助。

三、反思。

教学设计案例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

我想我是幸运的。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2009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

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最终我陈旧的思想才发生了一点艰难的转变,狠下心来,依旧将其按两课时进行,此为第一课时,只讲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品读语言,将听、说、读、写充分融入课堂,感受意境美。这节课下来,学生对通感、炼字印象深刻,我的思路很明晰,学生不仅轻松,而且学有所得。也正因此,在最后专家点评时王娅老师对这点给予了肯定。教材只是载体,真正想学生所需,授学生以“渔”才是目的。

一招要领——多读。

日常教学中,我会因声音不美而羞于读,会因急于完成教学目标而懒于读。而这次比赛几乎每堂课都有朗朗书声,每一次听台上师生读书都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交谈。此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贾会彬老师教《小狗包弟》时,有一个很精彩的环节,即学生和老师交替读第一段品味语言,尤其是教师的范背,感情把握到位,惨烈而温情的气氛在他的诵读声中被成功营造。徐群老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声音浑厚,范读原文和一次范背《最后一次演讲》震撼人心,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创设的月下荷塘优雅宁谧的意境让全场众多老师陶醉。读书声与讨论声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批主角——学生。

课堂,要的是老师一个人的精彩还是学生的热情?答案不言而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荷塘月色》一课在内容上我无法突破时,我想到的是教学策略的调整。用一个问题统领一段内容,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参赛课中这点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三名开封赵红颜老师执教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力,其精彩几乎盖过老师,师生表现相得益彰,非常动人。日常教学若能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最佳状态,激励发散式思维,往往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和谐。

一点注意——点评方式多样化。

从古至今,我最佩服的老师是孔子,因为孔子最懂因材施教,最擅长精准评价。所以,我特意留心了此次比赛过程中教师的点评语言。大凡遇到千篇1律说“不错”“很好”“请坐”,或者不置可否的点评,学生的反应会很冷淡,以至于课堂气氛陷入尴尬。而有些点评就让人感觉很温暖。比如欣赏性点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少年情怀总是诗”“你的积累很丰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比如补充式点评,不仅可以显示老师的博学多才,有亲和力,也可以让学生乐于交流表达,让师生的互动成就课堂的精彩。

两个误区。

通过参赛,我个人认为少数参赛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也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多媒体运用的误区。过多的图片、音乐对课堂的充斥,会大大冲淡了语言的文学味道。

第二,合作探究的误区。少数教师只是为了迎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领会其实质。比如,学生讨论时,教师缺场或蜻蜓点水地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呈现随意性。《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异质性小组即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

个人一直认为,优质课不应该是“作秀课”,它应该是一件美的艺术品,何为美?美学上的解释就两个字——和谐。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自然流畅,和谐融洽,我想这该是课堂的本真状态吧。

以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期待和诸位老师商榷。

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

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

(二)斯人独处,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暂得于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比喻,才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明确: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流在荷塘,流在心上。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朦胧之中,花更柔美,叶更飘渺。

一个洗字,却用牛乳,洁白无瑕,细腻如丝。比之水洗,更多些许柔和温润。

三、课堂练习化无形为有形。

朱自清先生很厉害。月色本无形,他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水溶溶。月色无处不在。宋徽宗也曾给画师们出过一道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香气如何表现呢?聪明的画师画的是,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就是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时间三分钟。

四、名家评论课堂总结。

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能够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丰富而优雅的儒者,能够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智者!

五、布置作业。

1、分别用博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两个句子。

教学设计研究案例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达到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呢?我以为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识字,巧妙引导。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汉字比拼音文字难学,这是人们容易看到的一面。其实汉字也有易一面——汉字有形声、象形、会意这些特点,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习汉字,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特点来识记字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其识字能力,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识字兴趣。

1、体态动作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时,可以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又如学习“弯、圆、扁、闪”等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动一动手,眨一眨眼睛,这样也可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再如学习“打、拔、拍、跳、跑”时,如果仅让学生知道这些字与手、脚的动作有关,显然是很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认记这些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2、表演法。

还可以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识字时安排学生演一演,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鸡、鸭、鹅、羊、猫、狗”等动物的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尽量地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这样,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

3、实物演示法。

通过实物演示,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汉字形、义的目的。如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得出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又如学习“灭”字时,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再如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支削好的铅笔,学生一看便知:一头粗,一头细就是“尖”。

4、加一加,减一减。

样简单的加减法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

5、比较法。

对形近的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又如“鸟”和“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乌黑。再如“北”和“比”,两兄弟背靠背“北”,两兄弟齐头向前跑“比”。

6、自编谜语法。

猜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编谜语可分为编字谜和编物谜两种。编字谜可根据字形结构特点直观、形象地编字谜,也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展开联想编字谜,还可以根据字义编谜语。如学习“全”和“碧”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又如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又如学习“影”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

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你走,有时前有时后,有时左有时右,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有时短有时长,中午在你脚下藏。

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雪花、影子的形状和特点,而且使“雪”和“影”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

7、自编儿歌法。

根据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也便于识字的形和义。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

三、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各种商店的名字,还有各种报刊杂志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注意积累,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四、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参与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发展学生腹部力量。

教学准备。

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解析与拓展。

一、常规教学。

1、集合站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准备活动部分。

1、教师领学生一起根据音乐走跑成圆形。

2、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3、师生共同活动身体各关节。

三、基本部分。

单脚跳练习:

1、提出要求,并讲解动作要领,示范正确动作。

2、组织学生练习。

3、评价学生表现。

4、学生模仿练习,原地跳起。

5、找学生示做,讲评优缺点。

6、学生自我巩固练习。

7、游戏法练习:往返10米跳接力。

四、结束部分。

1、教师领学生走成一圆形,手拉手,四步放松腿部。(音乐,四步节奏)。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预定下节课目标。

3、师生互道再见,下课。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小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让学生自己对假期的一些锻炼进行自我总结。

教学准备。

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解析与拓展。

一、常规教学。

1、集合站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同学们,愉快的暑假结束了,在长长的假期里,你们过的愉快吗?你们参加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你坚持锻炼身体了吗?让我们先自己回顾一下。

学生自己回想。

分小组讨论:4人一组。

教师集合分别提出问题。

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

三、总结。

1、只有从小锻炼,才会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只有加强锻炼,才会有一个更强壮的身体;才会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新的学期里我们要共同锻炼,共同营造我们的和谐课堂。

《散步》教学设计案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0。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六、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机械化的教学设计项目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

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是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实践证明,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效果良好。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克服对课程知识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以及能够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解决机械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解决各种复杂工艺问题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工业生产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