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猴子大班教案及反思(实用16篇)

时间:2023-11-26 19:31:30 作者:琴心月

大班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的一种教学活动。以下是教育界一些领先者们编写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三只猴子》是一首趣味性强,幼儿易于演唱和表演的歌曲。《三只猴子》是一首有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以诙谐幽默的风格讲述了猴子玩耍的事情。本内容以故事形式串联整首歌曲,以猴妈妈带着孩子们去它家认识它的三个猴宝宝为由,看到小猴子在床上乱跳的的顽皮景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体验歌曲活动的乐趣。前三段,试图让幼儿用欢快的语气去演唱。最后一段,小猴子都摔下床进了医院,引导孩子用较慢较轻的语气去演唱,也让孩子知道了不能在高出乱跳这个安全知识。

1、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2、歌曲第二句话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1、学习观察图片,借助图谱初步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2、体验歌曲的诙谐感、幽默感。

3、有初步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跑。

猴子图片3张,猴妈妈图片1张,大床图片1张,医院图片一张。

一、引入歌词,熟悉歌曲。

(拿出猴妈妈图片)师:我们看,这是谁吖?

师:猴妈妈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

幼儿猜一猜

师:我们来听听看,猴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

(教师范唱歌曲)(弹一段,有伴奏)

师:谁告诉我,刚才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二、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讲述有关内容。

1、(拿出图片)这是谁?他们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拿出猴妈妈图片)你们猜,她说了什么?(赶快下来别再跳)

师:我们试着把这段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变成好听的旋律的?

(老师范唱一遍)(弹第一段,无伴奏)

师:我们来试试,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遍)

2、(少摆一只猴子)师:剩下几只猴子了?他们在干嘛?妈妈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试着像刚才那一段那样有节奏地把歌词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那我们看一看这段是怎么变成好听的旋律的。

(老师范唱一遍)(弹第二段,无伴奏)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遍)

3、(少摆一只猴子)师:剩下几只猴子?他们在做什么?妈妈说了什么?

师:谁可以试着把这段歌词像之前那两段一样有节奏地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我们来试试把它变成好听的旋律吧!

(教师带领幼儿把这段唱一遍)(弹第三段,无伴奏)

三、

师:现在你听听老师是怎么来唱这有趣的歌曲的。

(教师范唱)(带伴奏弹三段)

师:你们想不想一起试一试?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把歌曲唱一遍)(无伴奏弹三段)

四、

师:现在猴子们都摔伤了,你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我们来听一听,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范唱第四段)(有伴奏弹第四段)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师:我们来一起有节奏地把这段歌词读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读歌词)

师:我们想一想,唱这一段要用什么语气来唱?

师:我们来试着把这一段唱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唱第四段)(无伴奏弹第四段)

五、分组唱歌曲,加深幼儿学习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有趣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有伴奏弹四段)

63334|322——|5222223|

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

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

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他的头上

你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

21111——|63334|322——|

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

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

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

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5555|31211——|

快快下来别再跳。

快快下来别再跳。

快快下来别再跳。

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三只猴子》含反思

1、在倾听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2、体验歌曲的诙谐、幽默。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在床上乱跳是不安全的。

图片若干、贴贴纸若干、磁铁。

一、以手指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猴子荡秋千》的游戏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好吗?

二、借助图片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

1、两只猴子被鳄鱼吃了,三只聪明的猴子逃到了家里,你们瞧它们都在干什么?

3、师幼一起按节奏完整学念歌词。

4、幼儿完整地学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师幼完整学唱第一段(唱2—3遍)。

2、看看床上还有几只猴子?(两只)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3、最后剩下几只?(1只)这句歌词有点不一样,你们听!

4、完整学唱歌曲1-3段。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借助肢体表演歌曲。

2、请几名幼儿上来扮演小猴子在床上跳,没请到的小朋友一起帮忙唱歌。

3、全体幼儿表演歌曲。

五、学唱歌曲第四段。

1、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理解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你们知道猴子去哪了吗?(幼儿猜测)。

2、在哪呀?(出示图片2)。

3、学唱第四段。

六、完整学唱歌曲。

七、安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2、根据手指游戏的提示及反思,记忆歌词内容。

3、在合作游戏中感受母亲对小猴子的关心,知道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不过分用力抓握。

幼儿玩过“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1、情境导入。

教师:猴妈妈有三个顽皮的猴宝宝,它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床上跳,这次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1)清唱歌曲1—3段,引导幼儿整理情节和歌词顺序。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妈妈急得怎么样?叫什么?歌里面到底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准确听辨歌词。(允许幼儿跟唱)。

教师:开始发生了什么事?歌里是怎么说的'?(带领幼儿说清歌词练唱第2句。)。

两只猴子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一只猴子呢?还是“有一只”么?

教师:妈妈大声叫什么?歌里是怎么说的?

3、手指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边做手指游戏,边歌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三只猴子蹭蹭蹭,跳到我的这张床上来啦!看看他是怎么跳的哦!

教师表演。

教师:用哪几只手指表示?唱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别)把猴宝宝拉下床的?

(2)带领幼儿分段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教师:记得及时把猴宝宝拉下来哦!

第一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检查幼儿是否伸出的是两根手指)。

第二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一根手指)一只小猴子听好间奏哦!

第三段结束。

只剩一只猴子的时候,是“它的头上摔了一个包”还是“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有人说是“它的”,有人说是“有一只”,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3)完整随音乐游戏一次。

4、合作游戏。

(1)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强调手指都要缩回去。

教师:这次你们都来做小猴子,我现在是魔力猴妈妈,手在空中一抓,你们的小猴子全都被怎么样?(抓到了)是三只都抓到了么?(每一次抓到一只)什么时候小猴子缩回去不跳了?(别再跳)。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引导其余幼儿观察。

教师:你来表演三只猴子,猴子的部分就由你来唱,好么?我来表演妈妈,妈妈的部分就由我来唱。

教师:我是怎么抓住他的?(抓住手指,然后松开)。

要用力抓么?(不能)为什么?(猴宝宝会疼的)。

什么时候抓?(赶快)。

(3)幼儿之间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这次女孩子做猴妈妈,男孩子做三只猴子。猴妈妈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轻轻的抓)。

幼儿合作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2、歌曲音乐。

3、钢琴。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

大班体育《猴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剪刀、折好的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折的。请小朋友先看图示学折双三角。图一:正方形纸,对角折;图二:将两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图三:手放进中间层向两边拉开就成了双三角;图四:剪下上面一个角,在剪下的角上简单画猴脸,夹在双三角中间,两只手在中间层的两边抽动,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顶了。

3、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朋友折时要先看画面上图示,看清楚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折的,第三步又是怎么折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注意拉成双三角的过程。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大家一起看看、说说谁的'山折得最平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体育《猴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各器械的多种玩法,有一定的创造性,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动经验。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沙包、橡皮筋、尾巴、各色绸带、纸棒、报纸、皮球等。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自主探索运动分享交流。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运动员模仿操。

二、自主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器具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

2、教师观察幼儿对各种器具的玩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3、注意幼儿自我调节运动量、休息调整情况。

三、分享交流。

1、幼儿间相互交流自己玩的方法。

2、个别幼儿表演自己的玩法,让孩子体验玩树叶的乐趣。老师小结“方法多多多”。

3、游戏:

将手中的器具铺成一条能练跳、平衡的路后,开展游戏。(以早操小组为单位开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基本学会各个乐句的动作,但是在学的过程中,一些转向并做动作的地方掌握的比较慢,因为要跳又要拍手,难度较大,练习的次数较多。个别幼儿没有学会,要在游戏时在单独教他们练习几次,也有部分幼儿不仅动作学会了,而且在配上音乐时很有感觉。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之间产生的摩擦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随时可能放生,那么面对这些突发的事件如何来解决,如何来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平时我们只能采用随机教学的方法进行,但效果并不明显。那么如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年级组讨论决定,必须让孩子学会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本领,因此我们选择了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旨在想通过本教学活动,能给幼儿留下教深的印象,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更能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游戏和故事的情境中让幼儿感知节奏,并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地学唱歌曲。在学会唱歌的同时,也懂得了在床上蹦跳的危害,理解危险的动作会带来自我伤害的后果,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学唱歌曲。

2。知道在床上蹦跳的危害,理解危险的动作会带来自我伤害的.后果。

1、当“包”用的红圆片及时贴若干,投影仪。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投影仪放大的教学参考图1,引导幼儿观察,并简单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边指图边提问:看,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2、讨论小猴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歌词。

3、幼儿听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表情有节奏地念歌词歌曲。(前三段)。

二、学唱歌曲。

1、采用整首教唱发学习歌曲前三段。(2—3遍)。

2、幼儿回忆歌词内容,重点歌曲中难唱的部分。

学唱每段的第二句歌词。

教师:三只猴子在床上跳,跳着跳着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做与歌词一致的动作,边带领幼儿重点练唱歌曲“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学唱“快快下来别再跳”着急响亮的声音。

3、用手指当小猴子唱歌曲1—3段,最后一段老师清唱。

4、表演《三只猴子》唱到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时,就在一只猴子的头上贴红圆片,最后一段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唱。

三、创编歌曲。

1、安全教育。

三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它们现在在哪里呢?

猴子们为什么会躺在医院里?

教师总结:我们要安全第一。

2、神秘地出示五个手指,边表演边歌唱。(五只猴子)。

3、游戏表演:许多猴子。

提供歌曲录音,供幼儿在音乐角中自娱自乐。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本次音乐活动是幼儿在熟悉歌曲《三只猴子》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也是我班幼儿第一次学习三种声部的演唱活动,因此本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创编节奏,根据歌词的大意添加歌词的旁白,为本次的多种声部演唱做准备,同时也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思维创造空间。通过三种声部的配合演唱,使得本次活动更生动,更有趣,大大提高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1、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

2、培养幼儿想象力,提高创作思维。

3、通过三种声部的配合演唱,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学习歌曲三种声部的演唱方法。

能用三种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熟悉歌曲《三只猴子》。

2、歌曲图谱一张、指挥棒一支、伴奏音乐、空白卡纸、句号笔等。

一、练声《师生问好》

要求幼儿坐姿正确,用自然地声音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鼓励幼儿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动作。

三、学习用多种声部演唱歌曲的方法。

(一)尝试用“哭 哭 哭泣 泣”的节奏型伴唱。

1、学习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教师小结并示范应用“哭 哭 哭泣 泣”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幼儿分组练习。

(二)学习为歌曲配词伴唱。

1、教师出示相关词语卡片。

引导幼儿说说应该把卡片放在哪个位置更合适,教师把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2、教师示范用相关词语为歌曲配上伴奏。

3、幼儿分组练习,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一些相应的动作表示这几个词的意思,并大胆表演出来。

(三)学习合作三种声部一起演唱歌曲。

1、与幼儿商量分声部,教师扮指挥,并配合完整练习三种声部演唱歌曲。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合作表演歌曲。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及反思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歌词通俗有趣,旋律简单,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在活动中,把形象的图词和图谱贯穿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学的更快更好了。在这个活动的节奏游戏环节中,分组展示节奏型的时候有个别孩子对自己组中摆出的节奏型跳的时候没有把握好,经过再次指导调整,孩子们跳的很有序、准确。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使教学效果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合理使用钢琴伴奏,帮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习歌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三只)、粉色小包包三个。

2、表现歌曲内容的图卡十二张、字卡:三只猴子。

3、猴妈妈头饰五个、小猴胸饰十二个。

活动过程:

老师带上胸饰,做猴妈妈与孩子一起表演。

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去爬树吧。小猴子们可真乖,爬树的时候都会注意安全。可是,还有三只猴子可调皮了,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吗?那就请你们看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三只猴子》(出示字卡)。

1、教师操作小猴玩具,通过表演演绎歌词内容。并念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

2、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

1)谁来说说三只猴子是怎样玩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并分别出示相应的图谱)分段练习说歌词。

2)教师示范念歌词。

师: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就变成一手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听?如果你会的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师:好听吗?你们要不要试一试?(跟着老师念一遍)师:好听的儿歌如果配上好听的节奏,会怎样呢?听你们听一听。(跟着钢琴节奏念一遍)。

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好听的儿歌还可以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呢。仔细听好了……。

2、幼儿随乐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句。

师:你们想试试吗?你觉得那一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重点练习)。

3、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1)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

2)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1、教师邀请三位幼儿合作示范表演。

2、分组表演。

幼儿每四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那我们也要来让小猴子知道以后不在床上乱跳,应该说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也想用歌声告诉他们,让我来试试看。唱“以后不要再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及反思

活动反思:本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体现在1、注重活动的层次。在引导幼儿果子的多种运法时,我提出了从易到难的要求,让幼儿先一个人用手运果子,然后两人一组合作玩,再尝试竞赛运果子,每次探索不同的玩法,及时捕捉并肯定幼儿有创意的玩法,并提供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调动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体验了共同游戏与创作的乐趣。

2、不断提升兴趣。在竞赛运果子时,幼儿须遵守游戏规则,教师也参与其中,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使活动达到_,提升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3、注重体育目标的完成。我在《小猴运果子》活动中特别注重体育方面目标的实现,让幼儿在玩中锻炼,发展了幼儿走、跑、跳等方面的技能,且注重要轻拿轻放,不然果子要坏的。时刻提醒孩子这是游戏情境,使幼儿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可以限度地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大大促进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孩子们大胆想,勇敢做,气氛轻松活跃,玩得尽兴,体现了老师的快乐教学与幼儿的快乐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发展。

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及反思

虽然这个体育活动只要是引导孩子练习走梅花桩(查了相关的资料,小班孩子走平衡木的要求是:高度为20厘米,宽度25厘米,梅花桩的高度和宽度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孩子会有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多层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孩子游戏的路线上,有是凳子组成的小路,也有是平地上的小路,还有一条小路便是我们训练过的梅花桩。这三条“小路”的设置满足了不同能力程度的孩子,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注重情感的交流。

小班的孩子非常需要教师情感上的沟通,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妈妈”的身份拉进与孩子的距离,我喊“猴宝宝们”,孩子们回应我“哎”,使这个“拉近”不是生硬的,而是非常自然、和谐的。在孩子活动的过程当中,我也总是不断地鼓励孩子,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就和孩子抱抱,“来,妈妈抱抱,真是妈妈的好宝宝”,这样的语言是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所以一直能感觉到孩子很开心、很满足。

三、引导语的组织。

在引导孩子练习走小路之前,我先和孩子们交流了小路的特征,我提问:“这条小路是怎么样的?”孩子们没有回答出来,我就立刻改变了提问的方式:“这条小路和我们平时走的大马路一样吗?”有了更具体和针对性的提问,孩子们就在我的启发之下,有目的性地进行了观察,有一个孩子说:“像面条”,显然,孩子是想表达这条小路很窄,我就及时进行了提升,在引导孩子知道走路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路的时候,我也提了一个范围更小且更有针对性的提问:“走小路的时候小眼睛要怎么样呢?”因为这个铺垫作得比较扎实,所以孩子们在练习走小路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四、运动量的考虑。

由于天气的缘故,而且体操房又因为有并行的活动在进行,所以只能将活动放在教室里,在设置游戏路线的时候,尽可能地把空间都利用起来,拉长两种材料之间的距离,使孩子能跑动起来,增强孩子的活动量。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也进行了很多细节的考虑,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还是很投入地参加了这个活动,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歌曲音乐;钢琴。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 x︱xx x︱。

3、尝试在︱x x︱xx 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1、幼儿听第一段音乐拍出xxxx的节奏,说说每一句拍了几下。

2、老师在黑板上标出xxxx,并贴在相应的图谱下,所有小朋友听前三段音乐每一句话拍四下手。

(播放前三段音乐)。

3、引导幼儿用身体各部位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1、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重点)。

2、能在游戏中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难点)。

3、体验与同伴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以“玩蹦蹦床”的游戏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请两名幼儿尝试蹦蹦床,帮助幼儿丰富有节奏经验)。

2、玩“玩按节奏玩蹦蹦床游戏”,引导幼儿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部分。

“今天老师带大家玩一个跳蹦蹦床的游戏,这个游戏藏着一些节奏宝宝,你们来看看?(配音乐练习节奏型)。

二、利用游戏“三只猴子跳蹦蹦床”,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1、利用三只猴子跳蹦蹦床情境进行范唱前半部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唱准后十六分音符部分。

进行回应继续范唱(对节奏演唱正确的幼儿进行拥抱,让幼儿寻找问题总结唱法进行下次演唱,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2)根据幼儿回应情况开展二、三段演唱练习。设计提问:你们看还剩几只猴子了?听听两只猴子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只猴子也怎么了?妈妈的心情怎么样?怎么唱的?(帮助幼儿熟悉歌词)(3)完整表演唱前三段,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回应。

2、继续游戏,创造性的表现三只猴子因淘气进医院的'情节。

三只猴子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用语气、音调、动作、表情表现三只猴子难过的样子)。

(3)引导幼儿在难过情绪中演唱歌曲的结束段。你想对三只猴子说什三、完整表演唱,体验蹦蹦床游戏快乐。

1、完整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完整连贯欣赏歌曲。

2、师幼表演唱:我们和三只猴子一起跳蹦蹦床吧,根据幼儿演唱情况增加演唱遍数。

四、在游戏情境中结束活动:你们还想去哪玩蹦蹦床?(活动延伸)。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