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半日活动方案及流程(模板13篇)

时间:2023-11-27 05:42:34 作者:紫薇儿

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通常需要考虑目标、策划、执行和评估等环节。这里有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案例,可以作为我们制定活动方案的参考和学习。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半日活动能够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习惯养成情况、幼儿的集体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各知识技能的能力的发展及达成度,与老师达成统一和和谐的方法和目标。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托班半日。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来园活动:

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并参与管理自然角。

2、关注了解幼儿的的身体及情绪状况。

二、户外活动:

投放材料:皮球、沙包、圈圈、尾巴。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能用运用材料进行活动,同伴之间是否在合作。

集体游戏:捕捉小鱼、吹泡泡。

目标:

1、人人参与做模仿操。

2、分散活动,让孩子自由选择玩具。

3、注意活动的量,出了汗自己能用小毛巾擦汗。

三、自由活动:

四、学习活动:

学习名称:我们到动物园去。

目标:

1、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爱心及观察动物的兴趣。

2、初步学会喂小动物吃饭及拼装小动物,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

准备:

1、布置情景:山洞及动物园。

2、各种玩具动物及拼装图若干件。

过程:

1、在布置的情况中引导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

2、动物园门口,在动物园里。

(1)引导幼儿喂小动物,提醒幼儿不掉饭粒。

(2)帮助阿姨喂动物,初步学习大小标记、颜色、圆形、方形等。

重点指导:喂小动物吃饭,分清大小标记,图形状。

五、角色游戏:

环境材料: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照相馆。

六、生活活动:

1、进餐前把小手洗干净并保护好。

2、不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稳定情绪安静地午睡。

区域游戏:阶段目标:1、能使幼儿积极投入游戏中去,乐意与同伴共同游戏。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楚的向其他幼儿和老师讲述自己玩的是什么以及怎么玩的。

3、帮助幼儿建立物归原样的意识。

活动流程:区域创设——幼儿自主活动——交流评价、分享成果。

活动指导:

一、区域创设。

1、语言区——看图书、掷骨子(骨子、图书若干)。

指导语:看了什么书?书上有什么?

把骨子往上抛,看一下落在地上时看到了什么水果宝宝?

要求:讲完整的话。

2、生活区。

喂娃娃吃饭——学习使用小勺子,发展小肌肉(大嘴娃娃、各类食物)。

粘贴果子——练习手指的灵活性(果树、果子若干)。

打扮娃娃——探索打扮娃娃的方法(珠子、头绳、梳子等)。

要求:做到物归原样。

3、益智区。

找朋友——能找到配对的手套、鞋子、手脚印(手套、鞋子、手脚印若干)。

拼图——能找到相应的积木宝宝和图片(拼图版、积木)。

找瓶盖——给瓶子找到大小合适的盖子(瓶子、瓶盖)。

4、美工区。

橡皮泥——能捏出弯弯的香蕉、圆圆的苹果、橘子粘在果树上。

涂颜色——使幼儿知道正确的涂颜色的方法,先打围墙再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的涂(蜡笔、水果图)。

手指点画——颜料、彩纸。

二、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评价、分享成果。

指导语: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作品大家一起看,共同欣赏评价。

重点讲评生活区种果子,请幼儿讨论“我在树上种满了果子,如果别的小朋友再想种怎么办呢?”

内容:我会折衣服。

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到乱扔、乱放衣服是不对的。

2、交给幼儿简单把衣服折小的方法。

3、逐步培养幼儿折衣服,不乱扔、乱放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不能乱扔衣服,并能做到脱掉的衣服折好以后再放下。

难点:掌握折衣服的方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小朋友的外套。

活动流程:观察发现——幼儿示范——幼儿练习。

活动指导:

一、观察发现。

“小朋友刚才咱们做游戏都热了吧,热的小朋友把外套脱下来放到后面的箱子里”

请幼儿观察。

“箱子里的衣服乱七八糟好不好看啊?那我们想办法让衣服整齐一点好不好?”

二、请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怎样折衣服,其他小朋友观察。

三、幼儿练。

教师肯定或纠正这位小朋友折衣服的方法,请幼儿把自己的衣服取回,折好以后再放回来。

活动的延伸:以后脱下衣服要折好再放进来,在家也应该这样。

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水果色拉。

设计思路:结合本月主题采果子,请幼儿在感知水果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剥果皮、用玩具小刀切水果,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水果色拉。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吃水果、热爱水果的情感,发展幼儿小肌肉,体验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喜欢水果、爱吃水果的情感,引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并能从与同伴的分享中感受到快乐。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剥、切等,发展小肌肉。

3、进一步加强幼儿对水果外形特点、味道、吃法的感知水平。

活动准备:各类水果若干色拉酱水果刀大碗每桌一个小勺每人一把一次性桌布。

重难分析:重点:加强感知水平并培养喜欢水果、分享快乐的情感。

难点:培养幼儿的剥、切的能力。

活动流程:感知讨论——动手制作——分享成果。

活动指导:一、感知讨论。

1、出示水果篮。

“这里有什么水果啊?”

“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为什么?”

2、讨论吃法。

“这些水果我们都吃过,谁来告诉我香蕉是怎么吃的?”——剥皮。

“怎么剥皮,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剥剥看”

“橘子是怎么吃的?”——剥皮。

“苹果和生梨是怎么吃的?”——削皮。

演示给幼儿看怎样削皮,并告诉幼儿小朋友不可以玩小刀。

二、动手制作。

1、告诉名称。

2、老师示范。

边演示边讲解。

去皮——用勺子切成一段一段放进碗里——浇上色拉酱——用勺子拌匀。

3、请幼儿自己做。

将幼儿分成六组,请幼儿自己分工,提醒他们浇上色拉酱以后再吃。

三、分享成果。

幼儿做好以后,请他们自己品尝,也可交换品尝,请老师品尝,体验自己动手做事情的自豪感。并引导他们说一说味道有什么不一样了。

活动名称:小刺猬背枣子。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愉快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快乐和友爱的情感;。

2、引导幼儿练习侧身翻滚,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1、红色皱纸剪成的“枣子”若干、小篮子若干、垫子若干、竹梯、小桥。

2、录音机和音乐、幼儿身穿毛衣。

一、来园活动:

稳定幼儿情绪,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

二、自主性活动:

材料投放:在美工区增添小刺猬、玩橡皮泥等。

观察要点:1、是否对新增添的内容感兴趣。

2、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到活动区中玩。

三、体育活动:

(一)分散自由活动:

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2、提醒周心怡、佳佳等幼儿能够大胆地玩。

(二)集中统一活动:

内容:拉个圆圈走走。

指导:1、跟着教师模仿猫的各种动作。

2、在圆圈上模仿猫的动作走。

3、听着音乐节奏走。

(三)准备:

1、猫的头饰、音乐磁带等。

2、干毛巾若干。

3、注意场地的安全。

四、生活活动:

观察要点:看看幼儿洗手时是否会冲洗肥皂沫。五、学习活动:

名称:水果娃娃。

要求:1、通过摸、观察、玩、品尝等方法,了解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等。

2、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水果。

准备:1、每组一份苹果、橘子、香蕉。

2、削成片的水果若干盆。

3、一个布袋,装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和一个香蕉;桌布一块。

过程:

一、出示装着水果的布口袋,让幼儿猜猜里面装着什么,也可以请个别幼儿将手伸进袋内,让他通过摸摸猜猜里面是什么,然后让猜对的幼儿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最后将口袋里的水果都拿出来,请幼儿说出水果名称。

——教师总结:原来用眼睛看可以知道有哪些水果,用手摸也能知道有哪些水果。

二、请幼儿分别看看、摸摸、说说桌子上的水果。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如: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水果;摸上去是光光的、滑滑的,还是毛毛的、粗粗的。

三、请幼儿和水果娃娃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用桌布盖着食物,偷偷从布下拿走其中一个水果,藏好。然后揭开布,问幼儿什么水果不见了。

活动内容:

一、社会能力:趣味点名。

目的:

1、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初步掌握点名的形式与要求。

过程:

1、两位教师演示点名形式。

2、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好要学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3、趣味点名:老师点到哪个宝宝,哪个宝宝就起立学小动物叫三声。

老师和爸爸妈妈给予鼓励。

4、其余宝宝拍手鼓掌。

指导要点:父母鼓励宝宝声音要响亮。

二、倾听理解能力:亲子阅读。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宝宝安静倾听故事的习惯。

2、学会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

3、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宝宝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出示大图书,述故事的题目。

2、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听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3、请宝宝说说故事里有谁。

4、宝宝按次序到老师手里领取小图书,和爸爸妈妈一起看。

指导要点:1、提醒宝宝要一页一页有序翻书。

2、教育宝宝懂得爱惜图书。

三、入厕、洗手、喝牛奶、吃点心。

提醒宝宝学会排队入厕、洗手、取牛奶点心。

四、操作能力:漂亮的项链。

游戏目标:

发展宝宝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游戏准备:

彩色小圆片、彩线。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已经穿好的项链,引发宝宝自己动手的欲望。

2、教师示范制作的方法并提出要求。

(1)左手拿着圆片,右手拿着彩线,眼睛看好圆片的洞穿。

(2)请家长鼓励宝宝大胆的自己穿。

(3)要求手拿着彩线的位置要合适。

3、完成后,展示作品,使宝宝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游戏指导:家长在活动中多鼓励宝宝,让宝宝自己动手操作。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20xx年4月17日(9:00—12:00)。

小a班教室。

1、让家长了解本园的工作开展情况,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的.学习及生活情况。

2、增进家园间的沟通及配合。

1、邀请函、签到表、家长意见反馈表等。

2、做好幼儿学习指导工作,保育老师做好卫生及消毒工作。

3、班级老师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

4、课堂所需要的材料准备。

5、欢迎家长环境布置。

8:00—8:20晨间活动(曾妈妈吃早餐,陈老师和石老师组织幼儿晨间锻炼,陈老师吃早餐,石老师和曾妈妈组织幼儿晨间锻炼,石老师吃早餐,陈老师和曾妈妈组织幼儿晨间锻炼。)。

8:20—8:30幼儿早餐前准备(陈老师负责男孩子如厕,石老师负责女孩子如厕,曾妈妈负责给幼儿分好早餐及餐巾)。

8:30—8:50幼儿早餐(陈老师报餐、石老师协助,曾妈妈发放早餐及餐巾、早餐结束后曾妈妈清洁桌面、地面等;石老师负责家长接待、签到及入座。)。

9:00—9:50中文主题课《苹果脸》(陈老师上课,石老师配课及组织纪律,拍照)。

9:50—10:00陈老师播放如厕的音乐、陈老师负责男孩子如厕及喝水,石老师负责女孩子如厕及喝水。

10:00—10:20课间操(领队陈老师,石老师、李老师协助,领操石老师;秩序维持陈老师;曾妈妈拿纸巾、器械及负责观察幼儿出汗等情况)。

10:20—10:45户外活动(陈老师带队到黄蓝绿跑道并整队,陈老师介绍亲子游戏规则,石老师当裁判,曾妈妈负责摆游戏道具及组织活动秩序。)。

10:45—10:55进教室听音乐入厕及喝水。

10:55—11:25美劳活动(石老师上课,陈老师配课、拍照,曾妈妈打餐。)。

11:25—11:30陈老师播放如厕的音乐、陈老师负责男孩子如厕及喝水,石老师负责女孩子如厕及喝水。

11:30—12:00幼儿就餐,陈老师负责发放家长意见表及召开家长会议,并招待家长离园。石老师和曾妈妈组织幼儿用餐。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要求:

(1)热情接待幼儿、家长,观察晨检牌,了解幼儿的身体情况,关注幼儿的情绪。

(2)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师生共同问好,提醒个别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二)桌面游戏:玩小花片、穿木珠等。

目标:

(1)能自己选择内容,乐于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活动。

(2)活动结束能将玩具整理好并放回原处。

(3)鼓励个别幼儿积极参与桌面游戏。

1、户外游戏:竹梯地垫。

指导要点:学习前滚翻时手脚要尽量靠近。

2、晨跑、韵律、早操。

韵律:踏浪。

早操:响铃操。

模仿操:扩指、小花猫上学校。

目标:

(1)幼儿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与同伴一起活动。

(2)做操时动作有力,精神饱满。

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洗手。

2、能一口点心,一口豆浆,保持桌面整洁。

活动内容:怕冷的大恐龙。

(一)活动目标:

1、能一页一页地翻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简单说出图上有什么。

2、能说出几种抵御寒冷的方法,知道运动可以使身体暖和。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感受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前知识准备:活动前已感知到冬天的寒冷。

材料准备:

1、认识并知道恐龙有庞大的身体。

2、幼儿用书、故事磁带。

3、画有一个大恐龙的背景图。

4、自制一本大书《怕冷的大恐龙》。

5、提前一天发家长活动通知书。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恐龙图片问: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做客了?(幼儿回答)观察图片提问:“这只恐龙大不大?恐龙的旁边有什么?下雪天冷了,是什么季节啊?”

(2)想办法为恐龙取暖。

“阿嚏,阿嚏,大恐龙真冷啊,小朋友想想怎样才能使大恐龙暖和起来?”(火堆、衣服、被子‘逐一出示放在图上,和恐龙比较大小’)。

2、倾听故事,并根据图片上的故事回答问题。

(1)出示大书,“老师这本书里也有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故事的名字叫《怕冷的大恐龙》。

(2)“冬天真冷啊,大恐龙到哪里去了,观察图片,学大恐龙说的话(要有冷的感觉)。

(3)“谁来帮助它了,小姑娘会对它说什么?(学说小姑娘的话)它的什么伸进来了,为什么身体不会进来?”

(4)“谁来想办法了,小弟弟、小妹妹想了什么办法?”

(5)“大恐龙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学小朋友说的话)恐龙的头上有什么掉下来了?”“刚才想了这么多办法,哪个办法最好?”(加深前面的办法)。

3、完整地听故事。

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一起看着大书再来听一遍故事。

4、幼儿阅读图书。

出示幼儿用书,“这个故事还藏在我们这本书里,一会儿请小朋友自己找,翻书时要轻轻地一页一页地翻。”幼儿找位置看书。

5、播放音乐运动运动。

提醒幼儿小便、喝水,要求并帮助幼儿上完厕所后,能把小肚子藏起来,把衣服塞进裤子里。

(一)游戏目标。

1、能熟练地在老师的.引导下练习七个手指游戏,促进小肌肉动作灵活性的发展。

2、能大方地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促进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游戏准备。

幼儿已掌握了六个手指游戏。

(三)游戏过程。

1、复习手指游戏“大拇指是爸爸”“两个拇指”“螃蟹歌”“一个小朋友”“小不点儿”“小老鼠上灯台”。

鼓励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跟着老师快乐地动起来。

2、手指游戏:两只小鸟。

(1)复习手指游戏:两只小鸟。

(2)拓展创编活动。

1、向幼儿介绍今天的饭菜。(让幼儿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激发幼儿的食欲)。

2、引导幼儿安静进餐不挑食。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方案2亲子活动主要是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孩子跟家长的互动嬉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多种力量,关心孩子们初步完成自然人向人的过渡的一种活动。孩子的早期训练尤为重要,要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情商的培育。为了推动计生早训练,做好优生优育宣扬工作,关心家进步一步学习亲子嬉戏的方式、方法,我系打算开展亲子运动会来为孩子们带来一份美妙的回忆。

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欢乐家庭日。

1、2、社区亲子活动策划。

1、确定活动时间、场地,布置好活动场地,对开幕式场地进行支配。2、做好领导邀请函,通知家长到场时间。3、做好活动前的宣扬工作。4、设置奖品。5、活动前动员预备会议,确定相关工作人员。

由主办方相关领导为获奖的孩子和家长颁发相应的嘉奖。九、应急措施为了我系进行亲子活动中发生一些特别状况时,我们能够准时、有序、高效地作出相应处理,限度掌握特别状况造成的损害,维护本次活动的稳定和有序地开展,作出以下活动支配:1、事先熟识活动地点的环境,了解四周是否有平安隐患,若有应准时整改。2、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强化活动纪律,确定负责人,事先制订好方案,照看孩子的平安,留意孩子活动时的平安。3、活动时,要准时提示孩子平安第一,竞赛其次。4、随时供应孩子饮水,在活动过程中,支配孩子适当休息。5、为了避开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害,每轮竞赛之前都有相应的人员作出嬉戏示范。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1、能使幼儿积极投入游戏中去,乐意与同伴共同游戏。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楚的向其他幼儿和老师讲述自己玩的是什么以及怎么玩的。

3、帮助幼儿建立物归原样的意识。

活动流程:区域创设——幼儿自主活动——交流评价、分享成果。

一、区域创设。

1、语言区——看图书、掷骨子(骨子、图书若干)。

指导语:看了什么书?书上有什么?

把骨子往上抛,看一下落在地上时看到了什么水果宝宝?

要求:讲完整的话。

2、生活区。

喂娃娃吃饭——学习使用小勺子,发展小肌肉(大嘴娃娃、各类食物)。

粘贴果子——练习手指的灵活性(果树、果子若干)。

打扮娃娃——探索打扮娃娃的方法(珠子、头绳、梳子等)。

要求:做到物归原样。

3、益智区。

找朋友——能找到配对的手套、鞋子、手脚印(手套、鞋子、手脚印若干)。

拼图——能找到相应的积木宝宝和图片(拼图版、积木)。

找瓶盖——给瓶子找到大小合适的盖子(瓶子、瓶盖)。

4、美工区。

橡皮泥——能捏出弯弯的香蕉、圆圆的苹果、橘子粘在果树上。

涂颜色——使幼儿知道正确的涂颜色的方法,先打围墙再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的涂(蜡笔、水果图)。

手指点画——颜料、彩纸。

二、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评价、分享成果。

指导语: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作品大家一起看,共同欣赏评价。

重点讲评生活区种果子,请幼儿讨论“我在树上种满了果子,如果别的小朋友再想种怎么办呢?”

内容:我会折衣服。

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到乱扔、乱放衣服是不对的。

2、交给幼儿简单把衣服折小的方法。

3、逐步培养幼儿折衣服,不乱扔、乱放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到不能乱扔衣服,并能做到脱掉的衣服折好以后再放下。

难点:掌握折衣服的方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小朋友的外套。

活动流程:观察发现——幼儿示范——幼儿练习。

活动指导:

一、观察发现。

“小朋友刚才咱们做游戏都热了吧,热的小朋友把外套脱下来放到后面的箱子里”

请幼儿观察。

“箱子里的衣服乱七八糟好不好看啊?那我们想办法让衣服整齐一点好不好?”

二、请幼儿到前面演示一下怎样折衣服,其他小朋友观察。

三、幼儿练。

教师肯定或纠正这位小朋友折衣服的方法,请幼儿把自己的衣服取回,折好以后再放回来。

活动的延伸:以后脱下衣服要折好再放进来,在家也应该这样。

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水果色拉。

设计思路:结合本月主题采果子,请幼儿在感知水果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剥果皮、用玩具小刀切水果,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水果色拉。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吃水果、热爱水果的情感,发展幼儿小肌肉,体验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喜欢水果、爱吃水果的情感,引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并能从与同伴的分享中感受到快乐。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剥、切等,发展小肌肉。

3、进一步加强幼儿对水果外形特点、味道、吃法的感知水平。

活动准备:各类水果若干色拉酱水果刀大碗每桌一个小勺每人一把一次性桌布。

重难分析:重点:加强感知水平并培养喜欢水果、分享快乐的情感。

难点:培养幼儿的剥、切的能力。

活动流程:感知讨论——动手制作——分享成果。

活动指导:一、感知讨论。

1、出示水果篮。

“这里有什么水果啊?”

“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为什么?”

2、讨论吃法。

“这些水果我们都吃过,谁来告诉我香蕉是怎么吃的?”——剥皮。

“怎么剥皮,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剥剥看”

“橘子是怎么吃的?”——剥皮。

“苹果和生梨是怎么吃的?”——削皮。

演示给幼儿看怎样削皮,并告诉幼儿小朋友不可以玩小刀。

二、动手制作。

1、告诉名称。

2、老师示范。

边演示边讲解。

去皮——用勺子切成一段一段放进碗里——浇上色拉酱——用勺子拌匀。

3、请幼儿自己做。

将幼儿分成六组,请幼儿自己分工,提醒他们浇上色拉酱以后再吃。

三、分享成果。

幼儿做好以后,请他们自己品尝,也可交换品尝,请老师品尝,体验自己动手做事情的自豪感。并引导他们说一说味道有什么不一样了。

活动名称:小刺猬背枣子。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愉快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快乐和友爱的情感;。

2、引导幼儿练习侧身翻滚,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1、红色皱纸剪成的“枣子”若干、小篮子若干、垫子若干、竹梯、小桥。

2、录音机和音乐、幼儿身穿毛衣。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1、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初步掌握点名的形式与要求。

1、两位教师演示点名形式。

2、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好要学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3、趣味点名:老师点到哪个宝宝,哪个宝宝就起立学小动物叫三声。

老师和爸爸妈妈给予鼓励。

4、其余宝宝拍手鼓掌。

:父母鼓励宝宝声音要响亮。

1、初步培养宝宝安静倾听故事的习惯。

2、学会正确阅读图书的方法。

3、亲子关系。

大图书一本,宝宝书人手一本。

1、出示大图书,述故事的题目。

2、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听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3、请宝宝说说故事里有谁。

4、宝宝按次序到老师手里领取小图书,和爸爸妈妈一起看。

指导要点:1、提醒宝宝要一页一页有序翻书。

2、教育宝宝懂得爱惜图书。

提醒宝宝学会排队入厕、洗手、取牛奶点心。

游戏目标:

发展宝宝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彩色小圆片、彩线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已经穿好的项链,引发宝宝自己动手的欲望。

2、教师示范制作的方法并提出要求。

(1)左手拿着圆片,右手拿着彩线,眼睛看好圆片的洞穿。

(2)请家长鼓励宝宝大胆的自己穿。

(3)要求手拿着彩线的位置要合适

3、完成后,展示作品,使宝宝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游戏指导:家长在活动中多鼓励宝宝,让宝宝自己动手操作。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1)利用儿歌引导幼儿多喝水,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费。

2)运动后提醒幼儿洗手后再喝水。

3、观察与指导:

1)观察幼儿是否找到小脚印再倒水,幼儿间不争抢。

2)师提醒个别幼儿:不挤同伴,找好小脚印,一个一个倒水喝。

3)提醒幼儿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费水。

(一)主题游戏:

1、喂娃娃吃饭、小动物吃豆豆:提供大小不同的勺子。

2、打扮娃娃:探索打扮娃娃的方法,提供头绳、发夹,梳子等。

3、帮妈妈折叠衣服:提供小衣裤。

4、找朋友:袜子配对:提供小袜子及夹子。

5、找朋友:帮妈妈摆鞋子:提供大小不同的鞋及大小鞋柜。

6、拼图:能找到相应的积木宝宝和图片,提供拼图、积木。

7、贴贴说说:我的小手会……提供可供幼儿粘贴的图片。

(二)非主题游戏:

1、看大图书《小蝌蚪找妈妈》。

2、掷色子:贴动物、水果图片。

3、手指点画:大蝴蝶等。

4、敲印章:花布,可供幼儿敲的材料如积木。

5、玩颜色:颜色娃娃滑滑梯:要求(提供眼药水瓶,内装颜料、脸盆)。

6、粘贴:小蝌蚪、蝴蝶等:发展幼儿手部精细动作。

7、喂天线宝宝吃饼干:图形或颜色配对。

(三)观察与指导: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争抢玩具、积木;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四)个别交流评价:重点讲评“打扮娃娃”,引导幼儿讨论“我帮娃娃打扮好了,别的小朋友也要打扮娃娃,怎么办?”

1、目标:

1)鼓励幼儿愉快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快乐和友爱的情感。

2)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2、分散活动:拍拍小动物。

准备:垫子、圈、小动物图片。

3、集体游戏:送蛋宝宝回家。

规则:启发幼儿学小蚂蚁爬行,听指令行动。

4、观察与指导:

1)观察幼儿衣着是否适合锻炼。

2)避免幼儿过多出汗,提醒及帮助幼儿擦汗、喝水。

3)指导个别幼儿,能积极地参与与同伴的游戏.

打开来,看一看。

设计思路:

日常的生活中2—3岁的幼儿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尝试着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物等,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较迟缓、笨拙,需要成人的帮助,对于2—3岁的幼儿而言,教育的出发点除了为幼儿提供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外,还应发展他们的肌肉动作为主。2—3岁的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色彩鲜艳、有声响的物品能激起他们的喜爱和注意,在“小手真能干”这个主题活动中,通过尝试打开各种有声响、色彩鲜艳的容器这个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发的反复动作中,积累直接经验。那么在下阶段的活动中,我会帮助幼儿再梳理这方面的经验,让幼儿对这几种方法归类。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目标:1、感知小猫、小兔、小鸡、小狗喜爱的食物,培养宝宝关心、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幼教文案《托班半日活动设计》。

2、让宝宝感受与同伴一起拉小车的愉悦。

准备:宝宝每人一辆小车(牛奶箱做),鱼、萝卜、虫子、骨头(多于宝宝的人数)。

认认说说——拉车找“食物”——说说讲讲食物——喂小动物。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一)14:50—15:10起床、入厕、洗脸,整理衣物。

活动名称:“我爱小动物”亲子阅读。

(二)15:10—15:20午餐、饮水。

(三)15:20—15:30谈话,了解宝宝在家阅读情况,告诉家长今天的活动目的和内容。

(四)15:30—15:40宝宝入厕。

1、谈话:读书让我们增长知识,了解好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里面有好多好听的儿歌,还有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可好玩了。

2、大家都会念什么儿歌,大胆出来念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听吧!(念儿歌)。

3里面哪首儿歌是说小动物的?表演一下吧!(表演儿歌《小动物出来玩》。

4、亲子游戏,宝宝和家人一起表演《小动物叫》。

(十)宝宝离园。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1、增进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能主动配合,做到家园互动。

2、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激发幼儿和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幼儿在成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1、分发家长开放日邀请函。

2、请家长注意交通安全,遵守幼儿园的车辆停放秩序,把车辆停放在规定的范围内。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0日上午。

拍照负责人:吴xx(家委)。

1、家长签到、晨间活动。

地点:小小班活动室。

时间(7:40—8:25)。

组织者:施xx。

2、观摩早操。

地点:内操场。

时间(8:55—9:03)。

组织者:许xx。

3、幼儿谈话盥洗,组织家长集合介绍活动。

地点:小小班活动室。

时间(9:10—9:25)。

组织者:许xx。

4、观摩活动:亲子活动:《水果大会》(教案附后)。

地点:小小班活动室。

时间(9:30—10:20)。

组织者:许xx。

5、家长交流反馈会。

地点:小小班活动室。

时间(10:25—10:50)。

组织者:许xx。

幼儿园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1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2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8:30—9:00早操。

活动名称《不让眼睛受伤害》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保护眼睛的重要性。2懂得怎样保护眼睛。9:30—9:45教育活动—语言活动名称:《滴答!滴答》、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诗歌名称,理解词语“冰冰凉”。

2、在图片的提醒下,让幼儿记忆诗歌的顺序。

3、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可以叙述诗歌。

活动准备:挂图、黑板、小贴画。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听诗歌的兴趣。

教师: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的时候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

(1)出示挂图。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啊?

(2)今天挂图宝宝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听听看,诗歌里面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指着画面引导幼儿欣赏。

3、边指挂图边提问,并引导幼儿通过做动作,帮助幼儿了解诗歌内容。

教师(1)小雨落在了哪些地方。

(2)荷花怎么样?谁会做一个张嘴巴的动作?

(3)小鱼儿怎么样了?小鱼会怎么摇尾巴?

(4)小草怎么样?小草是怎么长高的?

(5)小朋友的小脸怎么样?什么是冰冰凉?

4教师再带领幼儿一起欣赏挂图,并尝试记忆诗歌顺序。

(1)教师:我们再听一听小雨先落在哪里?又落在哪里,再落。

到哪里,最后落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重新排列图片顺序。

5、让幼儿分组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

6、教师请幼儿背诵诗歌。

7、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幼儿进一步感受下雨的乐趣。

教师:下雨真好玩,下次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玩玩,看看还会。

有什么好的事情。

9:45—10:00喝水、入厕盥洗10:00—10;30户外游戏。

活动名称:《送礼物》。

活动目标:

1、掌握平衡的技能,加强脚掌的肌力。

2、提高平衡能力,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

活动准备。

泡沫垫、s形独木桥、塑料圈、滑滑梯、篮子、报纸球。

活动过程。

1、教师:我这里有一份小白兔寄来的信,小小白兔说今天是她的生日,邀请我们班小朋友一起到它家过生日。

2、教师:那边就是小白兔的家,可是她家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抱着报纸球钻过圈,然后跳过泡沫垫上的圈,接着上独木桥在跳圈圈,滑滑滑梯来到小白兔的家,把你们手上的报纸球送给小白兔的篮子里面。

10:30—11:00区域活动。

活动名称:体育区。

活动目标:(1)提高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激发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

活动名称:语言区。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2)感受与同伴一起阅读的快乐。

活动名称:数学区。

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初步认识图形。

(2)体验送图形宝宝回家的快乐。活动名称:美工区。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活动名称:娃娃家。

活动目标:(1)让幼儿乐意与同伴共同活动,感受其中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玩的同时,更加了解角色扮演。11:00—11:15餐前准备。

(1)入厕盥洗。

(2)介绍食谱11:15—12:00午餐。

餐后散步活动.

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1、亲切接待幼儿,向幼儿问早,提醒幼儿与家长再见。

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进区游戏。

二:户外锻炼。

1、组织幼儿有序的下楼,走楼梯时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推也不挤。

2、到操场后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听音乐跟着老师有节奏的做早操,注意提醒幼儿保持队形,提醒个别幼儿认真做操。

3、早操结束后按秩序排好对,有序的回教室。

三、生活活动。

请幼儿解便、洗手,提醒幼儿注意入厕安全和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集体活动:制作车牌。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车牌的活动,了解车辆牌照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尝试用三个数字编制不同的车牌,激发幼儿对数字排列组合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纸盒汽车若干。

2:每人一份车牌底板1-3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制作车牌的愿望。

*情景谈话:“公安局规定马路上的各种车辆,都要有牌照才能行使,没有牌照的车是不准开到马路上去的。为什么没有车牌,就不能来到马路上去呢?”

*启发幼儿说说要有车牌的理由。

*教师适当归纳小结:“相同的车牌会引起许多误会,所以每辆车都要有不同的车牌,不管是汽车.摩托车.还是拖拉机,都应该有车牌。”

2:引导幼儿讨论.归纳车牌的用处。

*车牌可以帮助司机辨认自己的汽车。

*车牌可以帮助警察和别人找到汽车的主人。

3:鼓励幼儿分组制作车牌。

*拿出幼儿用书。

提问:你能够变出不一样的车牌吗?怎么变?

*向幼儿介绍数字的不同排列组成。

*请幼儿自己制作车牌。

4:组织幼儿交流与分享制作车牌的经验。

*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车牌。

*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车牌。

*启发幼儿讨论讨论与思考,并激发他们对数字排列组合的兴趣。

(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排列数字的建议,如三个数字中,第一个数字不变,后面两个数字互换,三个数字中,第二个数字不变,前后两个数字互换。。。)。

5: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开小车”。

“车辆都有牌照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玩开小车的游戏吧”。

五:区域活动:游戏区、阅读区、美工区。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活动。

2、活动中提醒幼儿爱惜活动材料,和同伴友好协作。

3、活动结束时提醒整理活动材料和场地。六:户外活动:散步,注意户外活动安全。

六:午餐:请幼儿安静的`吃午餐,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粮食,不乱扔事物残渣。

七:午睡:提醒幼儿保持良好的睡姿,安静地入睡。

幼儿园托班半日活动方案

教师:杨静雅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萌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能伴随音乐活动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准备:

卡纸蛋壳大小各一个、毛绒玩具小鸡一只、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小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它?

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并主动跟小鸡打招呼。

2、复习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教师:小鸡今天来到这里很开心,它呀,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这首歌我们小朋友好像也会唱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3、教师利用教具演示小鸡出壳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

(1)、出示卡纸小鸡蛋,配合歌曲利用教育演示小鸡出壳的情景。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歌曲创编动作。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歌曲表演。

(1)、幼儿跟着音乐进行歌曲表演。

(2)、出示大卡纸鸡蛋,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体育游戏《去郊游》。

教师:席丽丽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老师一起游戏,感受活动的快乐。

2、初步尝试听信号联系跑。

活动准备:

材料——呼啦圈、垫子若干,音乐。

经验——喜欢春天,有去郊游的愿望,喜欢开汽车。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请幼儿当小司机,以呼啦圈当“小汽车”,听音乐练习开开“小汽车”。

师:小朋友们,你们快来看看这些是什么?(呼啦圈)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呼啦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小司机。我们一起跳到呼啦圈里吧。

幼儿跟着教师听音乐开“汽车”。

2、游戏《去郊游》。

(1)请幼儿开“汽车”跟老师去郊游。

师:啊!春天到了,天气多么好呀,外面的小花小草开得真美,我们一起边。

开着“汽车”,听着音乐到外面玩吧!

(2)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响起、停止为信号,开“汽车”,过小桥,躲避障碍物。

幼儿跟随音乐的响起、停止开“汽车”。

音乐停,教师师:小朋友们快看前面有两座小桥,什么颜色的?你们再看看自己身上的圈是什么颜色的,老师的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要选一座与自己的“汽车”一样颜色的小桥开过去。幼儿开“汽车”。

师:现在“汽车”已经开到了好窄的路上了。我们开车要小心了哦!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将自己的身体碰到障碍物。

(3)开到终点站了,带领幼儿观赏风景,呼吸新鲜空气。

3、放松活动:拍拍胳膊、拍拍小腿、放松放松自己的小脚。

师:我们今天开“小汽车”,开心吧,我们一起来将我们的身体放松下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