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汇总15篇)

时间:2023-12-18 05:51:48 作者:紫薇儿

情况报告通常包含事件的发生经过、相关细节以及对影响和结果的评估。情况报告范文中的案例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解决类似情况下的问题。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今年,在审计署组织的某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审计中,笔者参与调查了该市长江沿岸3个县市区7家城市污水处理厂,调查发现,该市污水处理厂的现状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隐忧。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多数工业园未配套专业工业污水处理厂。本次审计调查的7家污水处理厂均按工业园配套统计口径上报为各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其中6家污水处理厂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园),仅1家化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为工业污水处理工艺。6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均混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二)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闲置。调查发现2个市区的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小于实际收集量,每年约1116万吨污水溢出管网,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而2家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却运行能力闲置,进水均达不到设计规模,无法满足运行要求。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cod质量浓度均较低,未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运行效能。调查发现各地污水处理厂普遍出现了进水cod质量浓度偏低的现象,有的污水不需处理就可以按照二级排放标准直接排放。如果这些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不但增加污水处理厂运行负担,浪费能源,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效能下降。

(四)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较低,提标升级改造工作尚未完成。按规定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出水,未达到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xx)表1一级a排放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均需要进行提标升级改造。目前除2家污水厂新建外,其他5家未完成。

(一)工业园未将配套工业污水处理厂纳入预算,而是把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规划。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均比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标准高,长期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工业污水,一旦工业污水总量及工业污染物增加,将会造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损坏,使出水水质恶化。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整体滞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区人口的增加,老城区污水的产生量远超处理量,急需扩建污水处理能力。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吃不饱”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特别是位于乡镇的企业)未进入园区;二是管网建设不配套,致使一些企业产生的工业污水流入生活污水处理厂。

(三)市政污水管道未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加上老城区排水管网使用年限较长出现破损,致使雨水、地下水、地表水渗入或流入排水管网内,使污水cod质量浓度被稀释。

(四)初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标准较低,而现今提标升级改造工作进度缓慢、未通过环保验收等。

(一)将工业污水处理厂纳入工业园建设规划,督促现有工业园配套建设专用污水处理厂。加快辖区内企业入园的进度,完善园区内排污管网的建设,确保工业污水全部进入工业污水处理厂后达标排放。

(二)科学部署城市市政管网的建设改造,采用雨污分流制,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cod质量浓度。根据国家排水规范中“允许同一城镇可采取不同的排水体制”的规定,近期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形式过渡,远期随城区建设逐步进行分流制改造。同时,加强管网建设的质量管理和排水管道的维护管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质量浓度。

(三)加快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扩建工程和污染排放标准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一方面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污染排放标准。

城市农民工收入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辖区劳动力就业形势特别是农民工节后返岗就业情况,龙眠街道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对节后农民工返岗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龙眠街道辖6个行政村、7个社区,街域总人口5.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通过调查统计,20xx年,龙眠街道在市外(桐城市外)务工人口0.66万人,返乡约0.48万人,市内本地农民工约0.2万人。农民工节后返岗就业形势稳定。其75%的农民工已返回工作岗位,15%的农民工处在留乡创业、就地择业两者间徘徊,10%的主要来自山区的农民工准备待茶季结束后再外出就业。省外就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和江浙一带,约占出省就业人员的70%。年龄构成上,以70后为主,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正在壮大中。外出人员与总人口的比例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村较大,如街道黄燕村总人口数是1442人,外出务工大约600多人。根据调查,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只要集中于传统的建筑和装潢行业,其中涌出很多如东盛村的杨海在上海的统帅集团那样的规模企业和成功人士。在20xx年街道和各村居举办的在外杰出人士恳谈会上,不乏农民工的优秀代表。

二、节后就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节后农民工返岗率渐降。根据电话调查问卷分析,接受调查的300名农民工中有220名表示春节后会返回现在岗位工作,48名不会返回,32名目前还不确定,返岗率达到75%,距离上年度下降8%。愿意返岗的原因中,有50%的农民工是因为习惯了作业内容和工作环境,35%是因为所选择的城市更有利于自身学习提高和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10%是由于返岗单位工资待遇好,5%是因为购买了住房及其它原因。返岗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向型经济走低,造成就业、待遇等都不稳固,因此更多的人在无法保障稳定就业的情况下愿意选择回乡就业和创业,本地企业不断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满足了农民工对务工生活的心理预期,就近就地就业趋势加大。

2、农民工就业选择和利益诉求多元化。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壮大,就业选择从传统的建筑工地更日趋倾向于安全、舒适的工作。因此建筑行业、作业环境脏乱差的行业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逐渐变小。农民工就业的领域更广,大概40%的农民工进电子厂、服装厂,类似“产业工人”,另外60%广泛分布装潢、餐饮、物流、建筑工地等行业中。对第一代农民工来说,“提高工资待遇”依旧是该群体最大的诉求,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更加多元,薪酬高低已不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标准,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生活品质、职业发展等因素。

4、用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根据街道不完全统计,龙眠辖区内工商业总的就业大概1万多人,全市估计10万人。大量农民工外流让我地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经政府多方协调解决,尚有不少缺口。综合全市农民工就业形势,劳动力总量充足,但“合适”的劳动力不足,结构型短缺已经成为新常态。经过多年发展,龙眠辖区形成输送机械、羽绒家纺、包装印刷、电线电缆和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在本地很难招到熟练和充足的员工。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市级层面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研究制定农民工创业政策,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方式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发展乡村特色餐饮、旅游、服业等三产融合产业。结合桐城近年来形成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实际,鼓励经济开发区、各镇街工业园项目建设农民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健全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体系,从而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2、着力提升就业技能。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中学毕业后直接外出务工,既没有老一代木工、瓦工、钢筋工的专业技术,所从事的也大都是力气活,要化解“用工难和就业难”这一矛盾,需大力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也为企业用工找到“合适”的用工对象。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针对务工信息传输不畅通,乡村劳务人员基本得不到正规渠道信息等情况,加大市、镇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平台职能,全力做好信息发布、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定期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会。加大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的推广完善力度,使各大园区劳动用工供需情况掌握在劳动就业部门手里,发挥好基层基础平台的“穿针引线”作用,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

4、优化企业用工环境。近年来,外出务工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地方经济逐步发展,家乡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就近就地择业就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但多数农民工普遍反映,本地企业上班时间长,工资低,假期少,因此规范企业用工,及时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势在必行。

5、营造返乡创业氛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彻底解决乡村人口大量外流,村庄日益凋敝的事实,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这项工作尤为重要。为此,建议每年要充分利用春节这一契机,举办专场招聘会,发放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单页,面对面向前来咨询的返乡创业人员讲解各项扶持政策。广大镇街干部进村入户,大力宣讲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利用乡情、亲情、友情和我市驻外招商机构及行业协会鼓励农民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选树农民工创业成功典型,在返乡农民工中,培养和挖掘一批乡贤,发挥乡贤文化的道德张力,使尊重农民工创业、推崇农民工创业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和惠农政策的逐步普及,农民工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将会逐渐被打破,必然会呈现出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潮”则为期不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将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为扎实做好筹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领导小组办公室、城建环资工委组织调研组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围绕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xx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市容环境状况不断改善、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一)组织领导得到加强。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主任,市委常委为副主任,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管理委员会,明确了议事规则和部门职责,形成了党委、政府、部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城乡管理的新格局。

(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体系,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由粗线条、低层次、低水平徘徊向注重细节、塑造精品转变。市委办、市政办先后印发《城市管理工作考评暂行办法》《城市环境卫生责任制管理办法》《城市管理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暂行办法》等,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智慧城管推进有力。成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城区地理数据普查面积xxx平方公里,普查城市管理部件xx.x万个,划分巡查责任网格xx个。该中心包括“五车”管理平台系统、xxxxx城建服务热线、城管随手拍、视频监控上报、环保非现场检查平台等子系统,已经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健全、外延丰富的城市处置终端平台。将市区xxxx路视频监控接入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城市管理问题视频采集,案件量目前已达xx万件/年,整改率xx%以上。

(四)城市管理效果明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垃圾统一收运,日产日清,道路清扫保洁实行一体化作业。扎实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处理、雨污分流、污水污泥处置、地表水厂、供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店面店外经营、私搭乱挂等问题有所遏制,道路交通更加通畅、秩序有所好转,绿化景观更加丰富、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xx市获得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市管理整体水平与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城市管理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城市管理工作牵涉面广,市委办、市政办印发了《关于成立xx市城乡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了组成人员和议事规则。但自成立之后,城乡管理委员会没有召开过联席会议,布置城市管理工作。有的组成部门不知道自身承担什么样的城市管理职责。城市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沟通、指导、监督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较多,联合执法过程复杂。由于权责不清,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漏洞,城市管理整体功能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城市管理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前期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调研,在沟通调研xx景区周边环境治理有关事宜时,和城管、文旅体、区政府、xx街道、景区管委会、文旅公司等分别联系,都没有找到对接的部门。

(二)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前瞻。因为历史原因,我市长期缺少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随意性较大,给后续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部分规划缺少统筹考虑,对项目规划定位把握不准,存在项目规划不合理情况,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比如,在前期管线路网建设时,没有做到规划施工建设“三同时”,导致后期管线路网项目建设中破坏公共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负面影响。新区一些道路,没有规划建设非机动车道,导致人车混行、人车争道。没有公交车专用车道、人行天桥等方面的规划建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交通拥堵。车辆急剧增加与停车场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老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严重不足。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市建市时间短、财力紧张,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比如供水能力不足,供水管网老旧,爆管频发,雨污分流管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综合市场建设和功能配套不到位,缺少规范的和方便市民购物的室内市场、停车场等,促使不少散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乱停乱放。

(四)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法治和秩序意识淡薄,破坏公物等事件时有发生,车辆乱停乱放特别严重,建筑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小区飞线充电隐患重重、牛皮癣小广告遍布大街小巷、楼梯门洞,绿化带随意开口、损绿毁绿情况频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抢道行驶、随意停车、机非混行、非机动车逆行普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乱排乱放现象仍然存在,餐饮业聚集路段油污遍地,市民反映一些饭店、浴池夜间私接雨水管网偷排污水。

(五)法规政策执行力度仍需加大。一定程度上存在执法放水情况。xx年施行的《xx市城市绿化条例》,对损害城市绿地及设施的、擅自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开设出入口的等七类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到目前为止只移交公安一起。市城管委办公室发布《关于在主城区范围内禁止占道摆设宴席的通告》,要求在管理区域内,一律不得占用主次干道、街巷通道、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小区内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摆设宴席。对。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占用道路摆设宴席的,依据有关规定,处以x万元以下的罚款,也没有执行到位。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抓好。切实发挥城乡管理委员会统筹指导、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召开联席会议,定期进行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网格化责任机制。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拓展数字化管理区域,加强对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检测系统、城管电子执法系统的运用,统筹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强化属地管理职能和督查协调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权责一致,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二)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在规划制订过程中,既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又要考虑如何将规划与交通、文化、产业等元素紧密结合起来。要提高规划标准,适当超前,要有国际视野,在没有论证充分的情况下,要放缓脚步,给城市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间。要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严格依照规划既定原则来推进项目建设,对已经决策的规划项目不轻易改变,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城市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合理设置商业网点和社区便利店。完善城市农贸市场布局。规范设置便民早餐点、夜市等流动摊贩疏导点,引导入室、入点规范经营。

(三)加快建设步伐,提升承载能力。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完善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体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打通各类“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优化街区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文明交通。统筹各类市政管线,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提升城市水环境及绿化品质。突出功能需求,开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造。鼓励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厕所、绿地等,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打造一批便民生活圈。

(四)注重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守法意识、公共秩序意识,让文明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文明。加大对城市管理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引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加大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抓住《xx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切实抓好宣传贯彻落实,提高广大市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监督中来。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五)严格规范执法,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城市管理本土人才,引进城市管理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建设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群众满意的城市管理队伍。加大对占道经营、交通违法等痼疾顽症的日常执法力度。妥善处理好城市管理“刚性执法”和“柔性服务”的关系,刚性执法秉公义,柔性服务暖民心。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大力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打击妨碍城市管理执法和暴力抗法行为。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8月中旬起,我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分别召集市政府办及城管、城建、房管等9个相关部门,真州镇社区负责人、个体经营者等不同层面代表,进行专题座谈,全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并邀请市“多城同创”领导小组办公室、12345公共服务中心参加座谈。期间,发放近1700份调查问卷,同步在政府论坛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发布征集询问问题公告,共计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专题询问拟提问问题376条,并会同相关部门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政府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有了明显提升。

——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成2条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和2个示范社区。强化防违控违工作,每年依法拆除各类违建3万多平方米。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开展主次干道两侧破损违规广告专项整治。加快城区道路、停车场建设,增设违停抓拍系统,进一步加强停车秩序管理。

——环卫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推广机械化洗扫联动作业,新增各类环卫机械化洗扫车辆50多部,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86%以上,处于扬州领先位次。实施“公厕革命”,设置第三卫生间等便民服务设施,全市每年新改建各类公厕10座。提高垃圾收处转运能力,新建、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5座。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处置,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成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大件垃圾拆解破碎中心。

——城市管理特色工作成效明显。结合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整治,推进熟食摊点、洗车点、机动车修理点等入室经营,较好解决了亭棚占道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市貌问题。建成并升级改造渣建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改观了工地扬尘和渣土污染现象,工作经验被省住建厅作为典范推广至全国。积极推进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实现公交轨迹实时查询,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出行效率。

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城市发展需求以及群众普遍期望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机制不顺。长期以来,我市城市管理缺乏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虽然20xx年就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但自20xx年以来,从未组织召开过工作协调会,或研究过重大事项,委员会很多成员工作岗位变动,却未及时更新调整。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落后,早在20xx年省政府法制办就批准城管部门行政执法“7+1”职能,但实际工作中行政处罚权还未有效整合。

二是部门职责不清。城市管理涉及到10多个职能部门,目前还存在部门间权责不清、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常常出现“都该管、都不管”的现象,比如,户外广告、集贸市场、停车秩序、烧烤油烟等管理事项,多个部门负有不同环节监管职责,但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部分“顽疾”长期难以解决。特别是本应履行管理职能的城管部门,却承担了街景整治、公交站台、环卫设施等相当部分城市建设工作,建管不分难免带来工作偏颇。

三是常态长效不够。现阶段,城市管理方式总体上较为粗放,对于“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和问责追责办法,一些卫生死角、管理盲区以及不文明行为,主要还是依赖于各类创建迎查前的突击式、运动式整治,虽能一时见效,但难以持久,过后又死灰复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城市规划控制及管理力度尚需加大。

一是规划缺失较为严重。囿于历史原因,我市长期缺少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随意性较大,很大程度上给后续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专项规划,涉及到地下管网、绿地系统、商业网点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而我市仅完成城镇燃气、环境卫生等少数几部,加上城市总规、控规仍处在修编阶段,现有专项规划成果也未能充分体现。比如,暴雨季节反映突出的城市下水道堵塞、雨水漫道现象,就跟缺少城市排水与防涝专项规划直接相关。再如,废品回收、建筑材料、烧烤摊点没有划行归市的专业市场规划,导致城市管理“顽疾”不除。

二是街景整治的规划意识不强。在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实施方案时,多方论证、反复研究还不到位,造成了部分工作的被动。比如,在临街临水低矮危旧房屋改造过程中,政府统一对国庆南路大市口以南的街西店面进行了外立面仿古改造,可建成刚一年,就进行了棚改征拆。再比如,开展解放东路南侧棚户区征拆时,由政府补贴资金同步实施了北侧临街住户房屋改造,既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又没有起到改善城市形象目的,同时给后续征拆工作带来了难度,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三是防违控违的力度不够。我市20xx年起启动了社会化防违控违工作,并提出了“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目标要求,但实际成效不够明显,城管部门今年以来接到的市民投诉中,有一半左右集中在违建问题上。究其原因,客观上,危旧房屋维修和翻建缺少疏导机制,“原址、原貌、原面积、原高度”建设要求群众很难接受。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滋生违建,如华侨新村、桑园小区、黎明小区等。道路新改建后临街临路“破墙开店”蔚然成风,住宅楼底层或车库等居住用房被擅自改成经营性用房,如,五龙街、润霖商贸城周边区域。新小区顶楼的退层平台、底层的庭院空地等设计,留下违建空间。征拆中违法建设带来的利益,也滋生了跟风违建现象。主观上,市级层面对防违控违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违建的打击处置不快不严,强制拆违力度不大,部门联动机制仍未建立,单凭城管部门一己之力执法困难重重。

3、城市部分顽疾治理成效不够明显。

市场经营秩序方面,由于我市商业设施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以“破墙开店”“上住下商”模式居多,餐饮、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等店面基本与住宅相邻,由此带来了油烟、噪声等系列生活污染问题。以餐饮油烟调查为例,中源商贸城、解放东路、五龙街、学军路等4条餐饮集聚街区,共有餐饮单位127家,仅学军路开发较晚的部分区域设置了公共烟道,目前也只有16家餐饮单位油烟接入公共烟道排放,其余基本是沿街横向或向上排放、或排入下水道,油烟扰民投诉不断。占道经营问题也较为突出,游商浮贩晚间沿街经营已成常态,部分商户集中地段门前出摊现象频发,如,五龙街一商户长期占用半幅马路和消防通道维修电动车。市容环境秩序方面,垃圾处理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调研中了解到,我市环卫垃圾中转站只转运生活垃圾,部分镇村无法处置建筑垃圾,328国道、353省道及部分工业园区空旷地时有偷倒现象发生。小区物业管理力度亟待加强,乱停车、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种植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犬类管理的群众呼声很大,市区养狗数量逐年增多,犬只随地便溺、狗吠扰民、恶狗伤人等问题频发。交通运行秩序方面,近年来,市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但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据统计,目前城区汽车保有量4.6万辆左右,公共区域停车位仅在5000个左右。部分临街商铺长期私占路边公共停车位,加上小区内存在一些“僵尸车”,又降低了停车周转率。比如,市政府南广场就有收费停车场,且泊位常有空余,但由于解放东路两侧公共停车位不收费,导致非机动车道长时间被占用停车,北城河路等路段也同样存在人行道违规停车现象。调研中也反映,大庆路、工农路等主干道中间无隔离,两边开口较多,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解放东路等道路拓宽工程进展缓慢,部分道口红绿灯设置不够科学,都影响到了群众出行。

4、城市管理模式不够与时俱进。

一是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更多还是依靠人力投入,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不够充分,在违法建设、乱倾乱倒、噪声油烟、占道经营等防控方面,仍然以执法队员日间巡查为主,很难做到全时段、全方位监管。外出学习了解到,桐庐、常熟“非现场执法”模式就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城管执法人员通过监控视频电子抓拍、现场拍摄等手段固定违法现场的事实和证据,并通过“城管+公安”“城管+工商”的联动机制,建立一户一档的商户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即使违法当事人不配合调查,也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是社会化参与度不高。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加强城市管理应依靠公众广泛参与的达49.64%。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主要还是“政府负责、财政拿钱”的传统模式,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方式运用不够,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相关部门也没有能够为公众参与创设渠道,舆论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广度、深度都有待拓展。调研中,常熟广泛发动“百姓城管”志愿者参与垃圾清理、文明宣传等城市管理工作,在册志愿者已达5800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是人财物保障力度尚需加大。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管理任务日渐增多和繁重,人员数量、专业能力、执法装备等“短板”问题逐步凸显。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现阶段各条线工作纷纷下沉到社区,而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加上缺乏财力支撑,容易出现管理“空档”与“死角”。城管部门也反映,有些事项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到城管部门,但执法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支持没能及时跟进,特别是对照市容环境执法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五配备的要求,我市执法人员配比不足。加上部分编外协管人员法律素养不高,影响到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以及执法成效。同时,靠“创收”弥补人头经费和执法经费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城市管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结合我市实际及外地经验,我委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各自为阵向高效协同转变。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任务重、矛盾多,建议市政府以本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综合执法改革进程,将散落在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着力构建“大城管”管理格局。要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尽快更新成员、明确章程,加强重大、疑难事项统筹研究和协调调度,健全完善联席会议、联动推进、联合执法等相关机制,加强城市管理跨部门协作,共同处理存在职能交叉的城市管理问题。要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下决心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权属不清、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等状况,从市级层面系统梳理管理事项,出台“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部门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和运行流程。按照“建管分离”的思路,调整城管部门涉及城市建设的相关职责,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首问负责、定期通报、监督考评等机制,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层层传导压力,像钉钉子一样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借助各类媒体力量,充分彰显党和政府依法治理城市的决心和意志,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使城市管理全民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责任者”的良好氛围。

2、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手段,推动简单粗放向科学精细转变。城市管理模式决定城市管理成本和管理效果。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主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以“服务外包”推进市场化运作。针对当前城市管理由政府统一包揽、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探索和借鉴外地推行市容秩序社会化购买服务机制,将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等辅助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公开竞选专业市政服务公司或保安公司,制定服务质量验收标准和经费支付办法,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以市场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成效。以“平台整合”推进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建议参照浙江桐庐打造“智慧治理信息中心”做法,进一步整合数字化城管、公安城市监控、交通信息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丰富城市管理问题发现手段,建立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以“诚信体系”推进多元化参与。城市管理离不开公众积极参与。常熟市以经信委牵头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违反城市管理行为等各种失信记录纳入个人诚信体系,采取“诚信积分”制度分类管理,根据诚信、失信等级,通过银行贷款、就医、入学一系列限制或优惠政策进行联动奖惩,实现“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碰壁”。同时,搭建“百姓城管”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积攒诚信积分、修复失信行为。建议市政府从中汲取经验,探索以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营造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

3、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推动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城市管理千头万绪,要分清工作轻重缓急,从经营扰民、违章建筑、车辆乱停乱放等影响城市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按照一个问题制定一套解决办法的思路,切实提高治理实效。全方位整治经营扰民问题。针对废品收购、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建筑材料交易点等散落无序经营现象,在中心城区周边统筹布局专业市场,通过“划行归市”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占道、噪声扰民、乱排乱倒、安全隐患等问题。特别是对有关职能交叉的事项,市政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管或牵头单位,从而提升执法效率。要着力解决群众投诉较多的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以解放路、中源路、学军路、五龙街等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为重点,统筹规划公共烟道,督促餐饮企业按要求接入。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餐饮企业审批前置条件。下大力气解决违章建筑问题。调研中了解到,浙江省通过“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等抓手,将防违控违上升到省级重点工作层面,形成了“运动式、突击化”的高压态势,以湖州吴兴区为例,出台了分类处置意见、责任清单、问责追究等多项规范性文件,20xx年以来累计拆除违建1151.8万平方米。建议市政府充分借鉴浙江经验,构建老违建分类分批整治、新增违建“露头就打”的管控态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不给违法建设提供水电气服务,不给有违建的房屋办理相关证照、产权登记等,并在征拆过程中对违建处置“一刀切”,决不让违法者多得利益。突出源头管控,严格新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审批,从小区样板房私搭乱改专项检查抓起,不给违建留有空间。坚持分类施策,对没有划入棚改范围但又亟需改造的合理诉求工程,经城管委研究后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翻建。联动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围绕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结合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增设停车位。扩展部分道路夜间停车位,推进限时停车。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及生活小区内的“僵尸车”,参照扬州近期公安联合城管、房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的做法,加快解决这些车辆挤占停车资源、妨碍市容市貌的问题。充分发挥价格调节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管理办法,提高公共停车位周转率及收费停车位使用率。坚持“以严治乱”,加强交警与城管部门联合执法、信息平台共享,加大违停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4、加强城市管理综合保障,推动管控管制向主动服务转变。按照“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的原则,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职责,做好人财物、责权利的整合。要加强政策保障。结合“多城同创”活动,改变搞突击、一阵风式的创建局面,加快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进度,研究制定一套完备、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工作需要、群众需求,及时做好相关管理制度的“废、改、立”。比如,借鉴湖州吴兴区做法,制定违法建设防控工作责任制清单、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违建认定及处置主体。参照浙江省高院为“三改一拆”工作专门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这一做法,探索对违建强拆、违停处罚等执法行为,从制度层面给予法律保障的新路子。在市级层面搭建便于城市管理的诚信体系平台,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犬类管理,依据省和扬州已出台的相关条例,尽快制定契合我市实际的管理办法。要加强人员保障。加快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每年在编人员招录数量,及时补充辅助执法人员,充实人员力量。加强执法人员法律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要加强经费保障。每年对城市管理各行业的工作量、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建立完善工作量和经费同比例增长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对城市管理中涉及的罚没收入、使用权出让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执法装备更新及队伍建设等相关经费,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充分认识荆州历史文化优势。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楚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文化脍炙人口、名人文化千古传颂、水文化震憾人心、红色文化可歌可泣、非物质文化琳琅满目,荆州古城享誉中外。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荆州定都长达4,历经20代楚王,成就了“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雄伟霸业。荆州是三国文化的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120回,有72回写到荆州。荆州人杰地灵,孕育出屈原、宋玉、孙叔敖、关羽、岑文本、张居正、“公安三袁”等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形成名人文化。荆州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广、水网密度高,形成水文化。荆州“天、基、佛、道、伊”五教皆有,形成宗教文化。荆州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任弼时、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形成红色文化。荆州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巨型民俗文化宝库,闻名遐迩的楚辞歌赋,享誉中外的楚剧楚舞,匠心独具的髹漆楚绣,名扬天下的八宝美食以及龙舟竞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构成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核心,以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烘托的荆州历史文化。

2、切实把握文化旅游发展条件。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越,同时具备战略机遇、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一是有战略机遇。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湖北省委提出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同时,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确定由“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提出“文化荆州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区位优势。荆州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横贯荆州,“二广”高速、“沪蓉”高速交汇荆州,在建或筹建的“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荆岳”铁路、“准(葛尔)荆”铁路穿越荆州,宜昌三峡机场、武汉天河机场,距荆州较近,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快捷的交通网络。三有基础条件。近年来,荆州加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优势旅游项目,先后委托美国灯塔公司和华中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英国mci公司和清华大学策划《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全市现有景区(点)65个,其中4a级3个;共有星级酒店3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威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饭店初评;共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人,持有导游资格证的300多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荆州有资源、有机遇、有优势、有基础。

3、正确应对荆州发展的严峻挑战。首先,面临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挑战。荆州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经济发展明显提速,进入快速发展期。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24亿元,比xx年增长74%。但是与现代大城市的发展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中心地位不突出,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乏力。在20xx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位中,湖北省的武汉、宜昌、襄樊、荆州四个大城市,只有荆州游离于百强以外;在“一带两圈”战略中,荆州不在武汉城市圈内,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是“一江两山”,荆州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块头不大、实力不强,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中,荆州榜上无名。其二,面临产业协调发展的挑战。

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30.1:33.8:36.1,对比上年第一、二产业分别增长0.4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收入仅占13.8%,对比上年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滞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平分秋色。其三,面临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20xx年,全市完成旅游收入31亿元,对比xx年仅增长10.71%;旅游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9%,对比xx年占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5%的平均水平;同属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洛阳、开封、扬州等城市,其旅游收入分别是:78.8亿元、224亿元、83.4亿元、176亿元,增幅分别是:24.6%、15.3%、15.5%、20.3%,占比分别是:13.9%、11.6%、12.1%、11.2%,都高于荆州的发展水平。荆州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三多三少”,即:人文资源多,旅游品牌少;地下遗址多,地上景观少;零散景点多,形成规模少。表现为“三个不相称”,即:丰富的人文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与荆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不相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与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任重道远。

4、深刻理解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被誉为“朝阳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荆州面对现实,必须突破性地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文化旅游的兴旺,促进城市的竞争发展;荆州面向未来,必须发挥文化旅游优势,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荆州走向世界,必须彰显文化旅游特色,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城市的开放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发挥“荆州市旅游管理委员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发展文化旅游的格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跨越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城市,实施“大决战”,吹响“集结号”。

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培植优势、增强后劲的重大举措,是主动对接、乘势而上,实现赶超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大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期,市委党校校级课题调研组对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进行调研,形成以下几点建议。

思考之一:主攻重大项目是实现全市赶超发展的关键。

(一)重大项目建设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解决全部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解决经济发展全部问题的根本在于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大,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作用。目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还较靠后,要赶上全省的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改善自身的形象,必须以重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大突破。20xx年以来,我市坚持选商择资、跑项争资、激活民资并重,通过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年”活动,共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96个,目前这些项目已实现产值43.1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安排就业5.5万人,出口创汇1.1亿美元。

(二)我市发展的瓶颈是缺乏大项目支撑。大项目少,项目带动能力弱,经济发展缺乏“引擎”,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大大制约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我市占领赣西区域发展制高点的战略要求不匹配。东边的新余“国家队”有新钢,“地方队”有赛维,西边的萍乡也有冶金、机械电子、建材等优势产业。我们要正视发展短板,开展大项目建设,知“短”然后奋起,找到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咬定大项目不放松,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在扩大“增量”、改善“存量”上下功夫。扩大“增量”,重点是解决好“招商引资规模”问题,坚持“好”字当头,下大气力招大商、引大资,努力在“招大”上实现新突破;改善“存量”,重点是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扶强”上实现新突破。

(三)主攻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我市现实条件,依靠资源做大做强企业的可能性有限,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招引和培育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与本地实际的大项目,可以对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引发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产生裂变式的扩容。新中源集团落户高安,对该市建筑陶瓷产业的迅速壮大,产生了颠覆性的战略效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对调整发展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却带来了机遇。我市要在困境中牢牢把握机遇,千方百计“招大扶强”,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中抢占制高点。中心城区钽铌、医药、服务业、建材、机电、油茶六大产业要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翻一番、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力争将钽铌产业发展成“中国钽铌产品生产基地”、“亚洲锂都”;医药产业发展成“全省一流、全国具有影响的医药产业园”;服务业发展成“赣西服务业高地”;建材产业发展成“江西建材之乡”;机电产业发展成“全国机械工业城”;油茶产业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

思考之二:我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项目立项程序和管理工作不尽规范。由于区位、历史等原因,我市项目的来源不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个别项目没有进行深入论证,或不按立项批复要求,在建设要素尚不齐全时就盲目“上马”,开工后遇到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短缺的问题,推进速度较慢,甚至形成“半截子工程”。还有一些项目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认识不足,不符合项目审批要求,给项目的争取造成了一定困难。就项目工作而言,不少同志有抓项目的热情,但缺少抓项目的手段和办法。

(二)企业做大做强受资金制约突出。一是缺乏国家财政投资计划导向的超前判断能力。对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国家投资计划导向信息的嗅觉不灵敏,对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及建设程序不熟悉。二是缺乏对金融机构投资意向与企业贷款需求之间的供需对接能力。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条件苛刻,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少,银行贷款难问题突出。20xx年,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3.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仅为29亿元。三是融资渠道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完善,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逐渐增多。我市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银行贷款,部分企业不愿意走合资合作道路,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手段用得不多。

(三)项目人力资源比较匮乏。人是项目中最重要的因素,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一环。人才在大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人才问题也会越来越紧迫。打造优秀人才聚集洼地,优化人才聚集环境,将是一条增强大项目发展后劲,实现竞争制胜和推动大项目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市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单一,结构支撑性差,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人才,缺少出色的项目运作者和管理者,导致项目用人选择的余地非常小,项目运作和管理水平下降。

(四)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机关及其公务员中仍存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改革创新意识不足、为民服务观念不牢、工作作风不实、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一些部门谋划工作不从全市大局出发,履行职能围绕部门利益进行,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用权、轻服务”的问题,部门利益至上,大局意识不强。在审批方面主要表现在审批手续繁琐、缺少范本指导、审批流程不清晰和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在效能方面,部分服务窗口对审批事项受理后既不能“现场办理”,也无法“网上操作”,一些即刻就能办结完毕的事项,也要等到承诺时限期满;在执法方面,部分部门执法简单粗暴,收费标准不透明,为了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着法子以岗谋私、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损害企业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主要领导重招商环境,具体办事人员轻招商环境的“小鬼难缠”现象。

思考之三:主攻重大项目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市经济增长仍属投资主导型,重大项目在整个投资规模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实施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市近期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集聚生产要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坚持选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促进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提质升级。中心城区根据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确定钽铌、医药、服务业、建材、机电、油茶为六大产业,总体上看,产业优势仍不突出,产业定位尚不清晰,缺少目标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要立足矿产特别是钽铌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建设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矿业企业,做强产业群,延长产业链,特别是其中的锂电产业,把打造成为“亚洲锂都”和“中国锂电产业基地”。

(二)培养、引进高水平的项目运作和管理人才。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种紧缺人才,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项目管理人才,引导广大干部潜心钻研项目知识,熟悉项目建设程序,拓宽项目建设思路,切实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建设项目的能力和治理项目的能力,使之成为策划项目的高手,跑项目和争项目的能手,为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支链条、一个基地”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和专题招商,不断增强招商工作实效。同时,按照产业分工,组织专门的招商队伍。加大通过市场配置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力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采取创新机制激活一批、公开招聘引进一批、政策激励留住一批、加强培养造就一批、搭建平台用好一批等“五个一批”的办法,着力解决项目策划、资本运作、营销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人才短缺问题。

(三)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银企交流与合作。通过政府、商会等为中介召开银企融资会,扩大企业贷款规模。金融部门要灵活运用信贷政策,把投资重点向产业项目和重点企业倾斜。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约束管理,收集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建立信贷诚信系统,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金融健康发展营造浓厚的诚信环境。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资本运作,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企业家摒弃排外思想,培养战略思维和眼光,强化与国际国内大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借助外力、谋求合作中化解资金瓶颈,实现做大做强。

(四)加强项目论证、包装和项目库建设。按照已确定的产业定位,聘请和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协作,按照产业链的要求设计、论证、策划和包装好项目,选择钽铌、医药等标志性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项目库建成后,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报送汇总制度,随时更新,每月调度。加快“门户网站”建设,通过互联网集中展示我市资源、产业和政策优势,全面推荐重点产业和项目,引进一批辐射能力较强的大项目,吸引投资者。重视招商项目的储备和包装宣传,增加推介项目数量,提高项目资源质量,增加对接的可能性。通过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把域外的资金、管理技术等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去,提高项目总体质量。对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把抓大项目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的一项主要指标,从项目策划包装、对外推介、落地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形成每个项目有领导促、有主管部门管、有实施单位抓、有项目法人干的全方位的责任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

(五)创新服务工作机制。结合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着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推动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一是建立服务监督制度。设立“项目建设热线电话”,统一受理项目法人举报。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工作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土地、运输、电力等困难,切实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努力缩短项目相关专项报告的审查时限,土地、规划、设计等职能部门结合相关政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建立“特派监察员”制度。在对本市产业发展起核心带动作用、投资额大的建设项目或重点工业企业中,可采取派驻一批“特派监察员”,每月与所派驻企业或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一次,采取走访、座谈、听取意见等方式了解掌握生产、管理、建设等方面情况;四是建立提前告知制度。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法规政策和有关收费,要求有关部门提前介入,变事后处罚为事前指导,促进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进行;五是强化执法教育。坚持用“硬”办法治理软环境,深入开展“双评活动”和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城市农民工收入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初,国务院领导同志就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务院研究室牵头,对农民工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到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宁夏等11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居住区、农民工培训场所、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农民工子弟小学等,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50余次。历经10个多月,在深入研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

目前,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0.3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14.20%和12.10%。

仅53.70%签订用工合同。

调查显示,农民工工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为60.3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8.0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

仅13.70%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

在二、三产业中占半数以上。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同时指出,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90元,平均全年节余3000元左右。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成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来源。

针对农民工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均对本地区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在个别地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的街道、乡镇,还存在乱收费情况,如超标准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擅自收取综合管理费、宣传管理手册工本费等。调查还显示,个别地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政府主办的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收费公示不符合规定等。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将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为扎实做好筹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领导小组办公室、城建环资工委组织调研组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围绕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市容环境状况不断改善、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一)组织领导得到加强。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主任,市委常委为副主任,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管理委员会,明确了议事规则和部门职责,形成了党委、政府、部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城乡管理的新格局。

(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体系,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由粗线条、低层次、低水平徘徊向注重细节、塑造精品转变。市委办、市政办先后印发《城市管理工作考评暂行办法》《城市环境卫生责任制管理办法》《城市管理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暂行办法》等,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智慧城管推进有力。成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城区地理数据普查面积120平方公里,普查城市管理部件49.7万个,划分巡查责任网格56个。该中心包括“五车”管理平台系统、12319城建服务热线、城管随手拍、视频监控上报、环保非现场检查平台等子系统,已经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健全、外延丰富的城市处置终端平台。将市区8864路视频监控接入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城市管理问题视频采集,案件量目前已达65万件/年,整改率97%以上。

(四)城市管理效果明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垃圾统一收运,日产日清,道路清扫保洁实行一体化作业。扎实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处理、雨污分流、污水污泥处置、地表水厂、供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店面店外经营、私搭乱挂等问题有所遏制,道路交通更加通畅、秩序有所好转,绿化景观更加丰富、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亳州市获得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市管理整体水平与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城市管理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城市管理工作牵涉面广,20xx年4月,市委办、市政办印发了《关于成立亳州市城乡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了组成人员和议事规则。但自成立之后,城乡管理委员会没有召开过联席会议,布置城市管理工作。有的组成部门不知道自身承担什么样的城市管理职责。城市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沟通、指导、监督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较多,联合执法过程复杂。由于权责不清,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漏洞,城市管理整体功能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城市管理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前期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调研,在沟通调研花戏楼景区周边环境治理有关事宜时,和城管、文旅体、区政府、花戏楼街道、景区管委会、文旅公司等分别联系,都没有找到对接的部门。

(二)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前瞻。因为历史原因,我市长期缺少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随意性较大,给后续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部分规划缺少统筹考虑,对项目规划定位把握不准,存在项目规划不合理情况,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比如,在前期管线路网建设时,没有做到规划施工建设“三同时”,导致后期管线路网项目建设中破坏公共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负面影响。新区一些道路,没有规划建设非机动车道,导致人车混行、人车争道。没有公交车专用车道、人行天桥等方面的规划建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交通拥堵。车辆急剧增加与停车场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老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严重不足。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市建市时间短、财力紧张,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比如供水能力不足,供水管网老旧,爆管频发,雨污分流管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综合市场建设和功能配套不到位,缺少规范的和方便市民购物的室内市场、停车场等,促使不少散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乱停乱放。

(四)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法治和秩序意识淡薄,破坏公物等事件时有发生,车辆乱停乱放特别严重,建筑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小区飞线充电隐患重重、牛皮癣小广告遍布大街小巷、楼梯门洞,绿化带随意开口、损绿毁绿情况频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抢道行驶、随意停车、机非混行、非机动车逆行普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乱排乱放现象仍然存在,餐饮业聚集路段油污遍地,市民反映一些饭店、浴池夜间私接雨水管网偷排污水。

(五)法规政策执行力度仍需加大。一定程度上存在执法放水情况。20xx年施行的《亳州市城市绿化条例》,对损害城市绿地及设施的、擅自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开设出入口的等七类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到目前为止只移交公安一起。20xx年8月,市城管委办公室发布《关于在主城区范围内禁止占道摆设宴席的通告》,要求在管理区域内,一律不得占用主次干道、街巷通道、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小区内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摆设宴席。对占用道路摆设宴席的,依据有关规定,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也没有执行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抓好。切实发挥城乡管理委员会统筹指导、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召开联席会议,定期进行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网格化责任机制。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拓展数字化管理区域,加强对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检测系统、城管电子执法系统的运用,统筹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强化属地管理职能和督查协调作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权责一致,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二)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在规划制订过程中,既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又要考虑如何将规划与交通、文化、产业等元素紧密结合起来。要提高规划标准,适当超前,要有国际视野,在没有论证充分的情况下,要放缓脚步,给城市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间。要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严格依照规划既定原则来推进项目建设,对已经决策的规划项目不轻易改变,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城市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合理设置商业网点和社区便利店。完善城市农贸市场布局。规范设置便民早餐点、夜市等流动摊贩疏导点,引导入室、入点规范经营。

(三)加快建设步伐,提升承载能力。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完善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体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打通各类“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优化街区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文明交通。统筹各类市政管线,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提升城市水环境及绿化品质。突出功能需求,开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造。鼓励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厕所、绿地等,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打造一批便民生活圈。

(四)注重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守法意识、公共秩序意识,让文明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文明。加大对城市管理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引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加大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抓住《亳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切实抓好宣传贯彻落实,提高广大市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监督中来。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五)严格规范执法,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城市管理本土人才,引进城市管理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建设一支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群众满意的城市管理队伍。加大对占道经营、交通违法等痼疾顽症的日常执法力度。妥善处理好城市管理“刚性执法”和“柔性服务”的关系,刚性执法秉公义,柔性服务暖民心。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大力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打击妨碍城市管理执法和暴力抗法行为。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辽东湾新区是盘锦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节点,是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中唯一一处按照滨海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享有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最大的经济区”的称号。

新区始建于12月,20xx年6月纳入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xx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xx年1月按照省政府批复更名为辽东湾新区,20xx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努力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专区。

新区规划控制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荣兴、二界沟、荣滨)和1个开发区(三角洲),空间结构确定为“一带、两轴、三区”。“一带”为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两轴”为东西向城市功能轴和南北向经济发展轴;“三区”为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和辽滨水城。目前,基础设施和产业投入累计超千亿元,累计开发土地面积83。5平方公里,建成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并形成了以港口为牵动、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三区联动规划格局。

新区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以临港物流业为支撑,以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并依托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全面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随着规划的付诸实施,新区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到“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实现“再造一个新盘锦”的目标,一座经济繁荣、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型水城将崛起于渤海之滨。

——区位优势。

拥有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集疏运体系非常完善。陆路紧临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辽河大桥连接营盘两地,滨海大道穿境而过;海路方面,正在建设的亿吨级盘锦新港已经具备通航能力,是东北乃至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疏港铁路建成通车,周边由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形成的港口群构成了便捷的海路运输体系;航空运输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离锦州机场和正在建设的营口机场1小时车程。

——资源优势。

新区内有大量的滩涂和荒地,发展空间大,便于整体规划,建设成本低。盘锦是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为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区傍河临海,拥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线,水深浪静,终年不淤不冻,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理想之地。此外,区内地下温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极富开发价值。

——政策优势。

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同时,还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省综改试验区等多重优惠政策,是国内优惠政策最多的投资区域之一。

城市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迎来了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城市规模扩大、居民诉求多元化和高标准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争得三省九县龙头地位,打造区域中心,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城市基层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大,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因此,充分调动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搞好城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社区概况。

**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城区人口13万。全镇设**、**、**、**、**、**、**、**、**、**、**等11个社区。有社区干部54人,其中11人取得中级社会工作师职称、18人取得初级社会工作师职称,比重分别达20%、33%。

社区主要工作有党建、城市创建、民政、计生、环境卫生监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劳动就业、治保调解、为民服务以及上级政府和部门交办的阶段性中心工作等。

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社区在配合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特别是我县先后开展的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等创建工作,服务居民生活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工作先后荣获县以上各种表彰,如20xx年镇街道办在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荣立集体三等功,**社区、**社区分别于20xx年、20xx年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社区20xx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规范化服务示范社区,**社区20xx年荣获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称号。

二、**镇社区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作用。

1、宣传员的作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宣传要先行,才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遵守。社区是城市基层组织,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城镇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居委会从宣传城市管理法规、普及文明知识等方面入手,提升居民文明素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居民群众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能做的事情做起,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不良陋习,养成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积极支持、配合和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2、稳定器的作用。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城市管理中的很多工作都与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些制度和措施的出台虽然是出于保障公共利益,会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但也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会坚决反对和抵制,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群体性的事件。这就需要发挥社区干部的稳定器作用从中转圜,使得热问题冷处理,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社区干部对出现的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调处,把问题处理在街巷、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保证城市基层社会面安定有序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的。

3、减压阀的作用。社区是上级党委政府有效管理基层延伸的手臂,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都需要通过社区组织去执行,一些惠民服务也需要通过社区去提供,一些群众困难和问题也需要通过社区去处理解决,这就使得我们上级党委政府减少了很多因直接面对群众而承受的压力,使上级党委政府有更多地精力去思考和做更迫切更重要的工作,也为上级党委政府处理一些困难的问题赢得了解决的时间和缓冲的空间。

4、连心桥的作用。社区是党和政府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处在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最前沿。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的代言人,积极参与对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民主评议,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居民呼声。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的自家人,经常深入居民楼院,拉家常、聊社情,了解居民心声,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居民和政府之间搭起畅通民意、凝聚民心的平台。

(二)存在问题。

1、社区管辖范围过宽,工作开展难。我镇社区辖区常住人口平均在1.1万人左右,尤其是南城几个社区管辖面积过大,线路长。社区专职干部只有5名,工作人手少,与居民沟通联系难度大,不能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少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参与社区事务、开展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有的下岗职工不相信社区、单位职工瞧不起社区、离退休人员顾不上社区、纯居民帮不上社区;居委会只有纯居民党员、居民小组长、低保户、志愿者、极少数离退休干部等几门“穷亲戚”,社区设置、人员配备等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辖区基本情况不明,底数不清,开展工作难。

2、行政管理色彩浓,服务提升难。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当前我镇社区基本上是扮演“小政府”的角色,成了政府部门的基层单位,一些部门将社区视为自己的“腿”,下派工作任务的多,指导帮助社区的少,有的甚至把自身工作转嫁居委会。社区职责不够明确,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自治功能的发挥,服务工作无力开展,从事的大多是无偿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性服务,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服务内容有待拓宽,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3、工作经费与场地少,活动开展难。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社区公共服务活动。可见,居委会不仅要完成政府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工作,更要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社区办公室也不仅是办公场所,更要成为居民文体活动的主要阵地。目前我镇居委会自身没有活动设施,无图书阅览室、居民活动室,无文体娱乐活动器材,社区辖区内公共活动设施也很简陋,不能满足居民休闲、娱乐需要。居委会开展活动经费靠“化缘”,场地靠租借,受经费、设施等因素制约,组织居民活动也多是开开会、跳跳舞等形式,居民参与度不高,活动开展难。

4、部门联动机制缺,管理到位难。社区管理服务面向千家万户,涉及居民生活方方面面,工作内容千头万绪,牵涉多个业务部门。但是居委会与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工作抓手,管理有心无力,如暂住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等相关工作开展上耳不聪、目不明。部门工作也多为完成上级任务,解决下面困难少,甚至社区反映居民生活中发生的难事、愁事,有的部门相互推诿,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面临找谁谁不理,甚至不知道找谁的尴尬。

三、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社区工作领导。

**镇是**镇,**镇的社区不能与其他乡镇社区同等对待,而要把社区工作作为配合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居民生活、创建文明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县级加强社区建设的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社区建设会议,听取各方意见,解决社区工作有关问题。县四套班子领导到社区挂点,加强社区工作的指导、检查和协调。安排县直单位和部门挂钩帮扶社区,并把部门帮扶社区工作列入考评考核内容。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社区视察、调研,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二)科学设置社区规模。

社区规模以多大为宜,目前全国各地的做法都不尽一致。根据民政部组织的“全国百城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数据显示:65%的社区户数在2500户以下,8000人以内。而目前我县社区户数平均在3800户以上,人口1.1万人;多的达到5600户,1.7万人,实在是太大太难管。故社区规模应坚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地域面积标准,建议按照常住人口6000—8000人的规模,以主要路、街、巷的中心线为界,兼顾居民认同感、公共资源配置和未来发展空间等因素,科学划分社区行政辖区。

(三)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市有关社区建设工作精神,制定和完善社区建设政策法规,正确定位居委会职责,规范社区工作内容,强化居民自治功能。把为社区居民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力求在服务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突破。

(四)加大社区设施投入。

老城区,在拆除的公房场地上除建设停车场外,可以科学布局一些居民活动场地,添置健身器材,方便老城居民使用。新城区,一是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安排一定量居民公共活动场地空间;二是在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强制要求配置社区居民活动场地和建筑;三是允许共享社区资源,辖区单位活动场所要向社区居民开放。转变社区用房就是几个社区干部办公场所的观念,按要求给足300平方米以上办公用房,把社区建设成为便民服务中心、居民活动之家,使社区成为街坊邻里真正的娘家。

(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要加强职能部门与居委会的工作联系,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形成互动、交流的良好工作氛围。职能部门要及时处理居委会反映的问题,居委会要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居民组织发动工作,构建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区工作联动机制。目前急需要建立由公安、民政、卫计、社区联动机制,设计好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实现对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彻底解决社区工作耳聋眼瞎的`尴尬。

总之,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县城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管理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作为**镇,我们将不断创新社区工作思路,探索社区建设方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团结带领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城市管理工作,为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修城发挥应有的作用。

城市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民防空警报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备工作,特别是9.11空袭事件后,我们应将城市防空袭斗争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适应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发生时人民防空体系将如何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所以做好防空警报建设管理工作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一.突出重点,消除警报音响盲区。

加大财政投入,提前完成我市室外固定警报网的建设任务,使城市防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国家对一类沿海重点城市的布网要求。上海九五与八五相比,警报网点总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83,十五期间的发展速度还将更快。通过嘉定区和闵行吴泾地区的警报试鸣和我国的国情,人防警报音响的有效覆盖半径,应考虑到三个因素:

(1)接收声源点的背景噪声。

(2)声源的有效声压级。

(3)警报声和背景噪声的声级差。

综合以上三点,就目前本市已投入使用的警报器为例:如2.2kw三相电动警报器的有效声压级为5m处120分贝;4kw三相电动警报器的有效声压级为5m处124分贝;jds-3000单相电声警报器有效声压级为5m处129分贝。它们不同的声压级按相同的5分贝级差和相同的背景噪声60分贝计算,2.2kw可传递半径为595米;4kw传递半径为930米;jds-3000电声警报器传递半径为1700米。但是5分贝的声压级差,从实际收听的效果来说是很勉强的,属于微弱声差。而国际上规定的声压级差为10分贝。如果我们将5分贝的声压级差提高到7分贝,那么我们原来设定的半径覆盖应调整为:2.2kw有效半径为467米;4kw有效半径为765米;jds-3000有效半径为1365米。如果背景噪声上升到65分贝,声压级差为7分贝,那么我们原来设定的半径覆盖应为:2.2kw有效半径为256米;4kw有效半径为425米;jds-3000有效半径为769米。

二.提高人防警报设施的科技含量,有效解决防空警报的二次报警,适应实战需要。

电机型警报器由于它的结构简单,生产容易,维护方便等优点,在我国的人防警报器装备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也就是因为电机型的这些优点带来的它的一些不可改变的缺点,如:功耗大、效率低、声波的传输方向不可改变,更重要的是二次警报电源的很难保障,使得电机型警报器面临退出人防警报装备的危险。开发低成本的'电声警报器和开发高效率的电机型警报器,以及给电声和电机型警报器配置高效率的柴油发电机组,已经完全可以实现的。20xx年我站与常州顺风发电设备有线公司共同研制成功专门配2.2kw三相电机型警报器和电声型警报器用的柴油发电机组已经开始装备运用,为我国小型发电机组填补了产品的空白,也为防空警报器的二次报警用后备电源有了科学合理的配置对象。而且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1/4。(同类进口设备中还没有三相发电机组的产品)关于第一代的电声警报器已有广电所研制成功,去年开始小批量安装,新一代全数字化电声警报器正在研制之中。电机型4kw警报器已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部分边远郊区。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的电机型警报器和电声型警报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相互补充运用于防空警报器的装备领域。

三.建立人防警报智能化、多功能控制平台,实现多方位报警。

人防警报控制中心是防空警报网的心脏。

(1)警报控制中心不但要对人防自建的室外防空警报器实行独立控制,而且还要通过广播、电视、闭路有线电网传递防空警报信号,是城市防空报警利用以上系统向室内民众发送防空警报信号的又一种低成本、广覆盖的良好手段。

(2)如何提高警报专管员的素质和警报控制终端的科技含量,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够实现警报专管员在无线遥控失败后,独立完成防空警报音响的发放任务。

(3)配置一定数量的电声警报车补充个别音响覆盖不足地区和用于组织地区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使我们的城市防空袭报警系统逐渐形成室外、室内、固定、流动、专业设备、网络设备相互交替的多重报警体系。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从明污转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规划区总体情况。县城规划区面积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2.1万人,建有主要街道22条,总长度60.9千米。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绿地专项规划、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已批准实施,公共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水系专项规划、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燃气供热专项规划即将完成,停车场专项规划、广告牌匾设置专项规划等尚未列入编制日程。

(二)交通秩序情况。全县机动车保有量68437辆,其中轿车17000余辆(县城内轿车13000余辆),沿街共有停车场6处、停车位200余个,小区内停车位1300个,占用榆山路人行道划定停车位150个,尚有1万个车位空缺,车辆只能停放在道路辅道。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县城区共有地下密闭式垃圾箱61个,流动垃圾筒86个,果皮箱31个,公厕13处,垃圾处理场1处、渣土处置场3处、路灯5000余盏,县城保洁面积15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县城内共有建成小区、家属院40余个,住户1.7万户,小区附属农贸市场(摊点群)2个,超市14个,远不能满足小区住户的生活需要。

(四)沿街商户情况。县城区内注册企业910家,个体工商户3047户,其中批发零售业1812户,住宿餐饮629户,加工制造442户,煤炭批发零售22户,洗车点33户,理发洗浴水暖安装等居民服务业1019家。沿街广告牌匾近4000块,其中每年经住建委审批的仅20余件,审批率0.5%。

(五)流动摊点总体情况。经常性占道经营484处,其中店外摆放216处,店外加工71处,流动摊点197处。按路段分,严管路段(府前街、榆山路、翠屏街、五岭路)237处,其他路段247处。

(一)城管机制尚不健全。

一是城管执法与基层脱节。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一级执法,即榆山、锦水街道办事处和所辖村(居)无相应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权,出现“条有权、难办事,块管事、没有权”的现实尴尬。两个街道办事处虽然成立执法中队,但由于城管执法局与办事处之间无管辖和领导关系,加之一些配套措施不到位,办事处和村(居)城市管理的职责仍不明确。城管执法局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易造成城管执法工作脱节。

二是单纯执法与管理脱节。城市管理事项实行管罚分离后,城管执法局只单纯行使处罚权,由于没有城市管理议事协调牵头机构,城管执法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沟通衔接和监督机制,导致管理和执法难以形成合力。

三是缺乏联动机制。城管执法没有暂扣或吊销证照的权力,没有有效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效能,造成城管工作效率低,行政执法成本过高,甚至暴力抗法事件。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停车场建设滞后,行车难、停车更难的状况日益凸显。

二是专业市场缺乏。瓜菜点、洗车点、售煤点、加工点、废品回收点、建材销售点、汽车修理点、夜间大排档随处可见。

三是临街商住房面积过小,部分经营业户侵占道路增加营业面积。

(三)居民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从业人员自律意识差。目前城区流动餐饮摊点达390多个,占道经营商贩中90%是城中村农民及城镇困难家庭和失业人员,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部分建筑运输业户不封闭作业,碎石、渣土沿路抛撒。部分沿街商铺店主侵占人行道乱堆乱放。

二是居民城市意识淡薄。乱吐乱扔、乱涂乱画、乱扯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经常发生,城市“牛皮癣”随处可见。

三是群众“赶集”风俗浓重。每逢集日,部分路段严重受堵。赶集过后,垃圾满地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四是部分群众交通意识淡薄,随意调头、随意停车,造成交通秩序混乱。

(四)城管队伍仍需加强。

一是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的不注意工作方法,习惯于“以罚代管”,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影响队伍形象。

二是经费保障和装备建设还比较薄弱。办公经费比较紧张,执法车辆不足、车况较差,一些必要的执法装备也比较缺乏。

三是一线力量严重不足。目前,一线执法人员只有35名,人均管理面积近2.5平方公里,行使着市容、规划、绿化、市政、环保、公用事业、房地产管理等11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人员少、区域大、任务重。

(一)创新体制,构建“大城管”。

一是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要推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和执法的职责和权限,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城管执法分局,赋予街道办事处一定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充分发挥其城市管理主体和基础作用。参照济南市城管局、城管执法局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权限,适当将市政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与城管执法密切相关的道路挖掘、建筑垃圾处置、广告牌匾设置等行政审批权移交县城管执法局统一行使。

二是健全城管执法领导机制。建议出台《平阴县人民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考评,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整合执法资源,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系统,提升执法效能。

三是健全城管执法考核体系。修改完善相关考核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强有力的奖惩考核机制,确保长效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科学规划,建设专业市场。

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通盘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市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城市功能问题,因势利导,在原聚集地附近建设专业市场。如在百货大楼附近的背街小巷内设立小吃一条街,由政府(办事处)制作统一样式的餐车,纳入办事处日常管理,多次不服从管理的取消其经营资格。与居民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专业市场,如建材、家具、烧烤可以适当远离县城中心。探索建设社区小型农贸市场,消除占道经营。同时,在黄河市场、财源街市场等市场的改造升级上做文章、挖潜力,转变当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积极引导和吸纳商户、居民进入市场交易,形成规模经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市场化融资,社会化参与,加大市场升级改造力度。

(三)疏堵结合,规范停车秩序。

一是加强对城区规划的综合考量,根据城区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布局,制定或完善城区停车场建设专项规划。建议新天地商务中心要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在环秀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还可考虑在合适位置建设立体停车场。

二是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不按规定设计地上和地下停车场的,规划建设部门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规划许可证后不配建或少配建停车场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处罚。

三是加强对现有停车场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空停车场或空地的机关单位,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偿服务,使有限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统一样式,提升牌匾形象。

按照依法合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制作、政府补贴、逐步规范的原则,重点规范五岭路、翠屏街道路两侧户外广告牌匾。

一是标准化。取缔移动式落地灯箱,沿街商业门头一户一匾,同一或相邻建筑户外广告上下边缘高度一致,整栋建筑广告达到“高、平、齐”。

二是亮点化。每条街道确定与建筑物风格相协调的主题颜色,新设置广告牌匾统一采用铝塑板或集成版等高档材质,并在固定位置添加“玫瑰之乡”、“阿胶之乡”图标,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三是规范化。牌匾内容只是企业注册名称,不能附带经营内容、商品图片、形象代言人及电话等内容,使用的文字、商标、拼音、外文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书写规范准确、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比例适中。

四是秩序化。临街建(构)筑物墙体及玻璃门窗内外均不得张贴经营性文字或图案。定期组织执法干警清理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树木上乱挂条幅和乱写、乱画、乱贴的小广告,条件允许时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聘请专业清洗“牛皮癣”企业,对城区乱贴乱画现象进行清理。

(五)全面宣传,开展社会动员。

以提高广大市民整体素质为重点,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意义,提高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全力开展百姓城管、法律咨询、城管微博、城管义工等社会动员活动,抓好城区街道、村居、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同时,利用正反典型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营造浓厚的“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是关乎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课题。为了全面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畅通、蓝天、清水、清洁、绿色、宁静、平安”等七大工程,使城市经济步入健康文明和谐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管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延安市城区的交通秩序和运营状况明显优于榆林。五是榆林城区没有专门停车场,车辆存放只能挤占机动车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站点、公交线路设置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新区建设的需要。六是市区交通流量大的21个平交路口,只有9个实现了红绿灯信号控制,且无安装电子监控器,有些交通标志、标线也没有按标准设置。七是出租车管理不严,无经营年限限制。非法营运的无照车、摩的、三轮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交通秩序混乱,事故不断发生。八是一些商场、酒店、医院门前熟食、瓜果、杂货摊点乱摆,夜市占道经营,直接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2、林城区污水排量约20000立方米/天。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雨污混流,导致榆溪河干流、榆阳河水质恶化。五是城区垃圾处理不够及时。目前,榆林城区日产生活垃圾450吨,工业、建筑垃圾800吨。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简陋,且缺乏市场运作机制,因此,形成了垃圾乱堆乱放,处理不够科学的弊端。

3、噪声污染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城区车辆鸣笛没有彻底禁止,高噪声的拖拉机等进入市区运载建筑材料,超时限夜间施工,商业、娱乐业无限制播放音乐,婚丧嫁娶鼓乐彻夜不停,使噪声与日俱增。据市环境监测总站“十五”期间对城区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噪声污染五年均值上升为72分贝。

4、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主要是管理缺乏统一性、全局性。由于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混淆不清,出现有利的事抢着干,问题绕着转,工作生搬硬套,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如榆林城区自来水供应就涉及到榆林市建设局、水务局、榆阳区水务局、开发区管委会四个管理部门和市自来水公司、区红石峡供水站、经济开发区水厂、尤家峁水库及市、区水资源办等十个部门和单位的同时,榆林市区社会治安秩序不良,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使一些居民缺失安全感。还有城区绿化与城市建设没有严格按规划协调发展,不仅绿地面积小,而且人为破坏绿地的行为也比较严重。

如何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是关乎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实施“七大工程”,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城市发展新环境。

1、畅通工程。旨在整顿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市民提供一个畅通、便捷、舒心、安全的交通环境。

2、清洁工程。旨在动员一切力量,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一是垃圾处理实行公司化运营。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市场化运营或地段物业化管理,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如大千保洁公司,用42万元购置的6辆垃圾收集车,收集解放路、新建路、长城路等路段的垃圾及西沙两地块的清扫保洁工作,运行良好,很受市民欢迎,是实施城市清洁卫生工作的有益偿试。要实行建筑垃圾完全处理,生活垃圾分置处理,建筑垃圾由建设单位出建筑垃圾处理费,承接单位按规划填埋造地,建成土地进入市场获取一定效益。生活垃圾可回收的要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医疗废物及危险品废物等的处理,处理厂由国家出资建设,公司竞标经营,处理费用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由政府定价,废物产生单位承担。三是要采取重点整治,突出检查,夜间巡查等办法,治理清除乱贴乱画行为。要采取联合执法的办法,整治乱停乱放的行为。要加快城区公用厕所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形象。四是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由市区统一组织实施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制定行动纲领、任务和目标,将责任细划分解到每一单位、街道、社区。要加大对城乡结合部、闲置地址、铁路、国道沿线、加油站、车站内外、集贸市场、夜市、河道等处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良好氛围。

3、绿色工程。旨在增加绿化面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建设环城绿色屏障。要将东线的东沙林场至七里沙、西线大墩梁、北线红石峡万亩生态公园,南线三叉湾农田绿化带和河堤林带,延伸连接成环城区立体绿色屏障。为了有效保护林地,要划出地块,建立公墓,让现有墓地集中入驻公墓。要逐步开放林地,发展集休闲、观赏、度假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二是保护榆阳河、榆溪河旁农田绿化带。对榆溪河从黄庄至红石峡河川湿地、农田带,要采取非常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措施进行保护。三是对榆林城区范围内所有绿地、树木实行造册登记,挂牌管理。要实行绿地树木认证管护和门前绿地树木管护责任区制度,使城区绿地、树木走上以法管理的轨道。四是做好城市规划,改变过去胡同式街道、插空建房的布局,每隔一定距离应建一小块街心花园。对绿地可实行冠名建设,凡投入一定资金建设绿地的单位或个人可设立冠名标志。

4、宁静工程。旨在减少噪声,为市民创造和提供一个舒适、宁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是对进入市区的车辆一律限速、禁止鸣号;要划定不同区域限制三轮并禁止农用拖拉机等高噪声车辆进入城区,以减小噪声污染。二是要采取种树、设绿蓠的办法,在道路两侧建立隔离带,以缓减交通噪声。三是建立城建、环保、公安、工商联动机制,对建筑、装璜、娱乐、商业叫卖和婚丧嫁娶鼓乐噪声进行管理和限制。特别对建筑施工企业应严格管理,要求设置屏障,限制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噪声干扰。

5、平安工程。旨在化解矛盾、预防犯罪,提高公共安全的防范意识,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发展环境。

城市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报告人:马宁。

1。城市概况——区位。

【地理位置】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辽东湾东岸,坐落在营口市南52公里处,地处北纬40°15ˊ—40°20ˊ,东经121°8ˊ—122°15ˊ。北距沈阳180公里,南距大连140公里。营口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投资宜居环境优越。

【行政区划】营口开发区辖3镇,4个办事处,30个社区居委会,48个自然村,总面积268平方公里。

【民族人口】营口开发区有29个民族,即汉族、满族、回族、蒙族、朝鲜族、土家族、锡伯族、苗族、壮族、达斡尔族、黎族、侗族、布依族、傣族等。常住人口50万。

【气候特征】营口开发区处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近五年平均气温为9。8℃,降水量为559毫米。

【海洋资源】开发区现有海岸线28。5公里,共有海域使用面积13400公顷。盛产鲅鱼、对虾、海蜇等海产品。

【矿产资源】营口开发区主要矿种有钼、温泉,其中花岗岩储量较大;熊岳温泉储量较丰富,日开采量可达5000吨,温度在80摄氏度左右。

2。城市概况——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xx年7月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确立辽至此,辽宁沿海作宁沿海经济带20xx年前的发展方向。发展地区: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

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

3。城市概况——交通。

这里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长大铁路、哈(尔滨)大(连)公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哈大高速铁路均从区内穿过,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驱车1。5小时可达。全国十大港口、全国第十大港口、东北第二大港、东北最近的出海口——营口港,坐落在开发区境内,有营口、鲅鱼圈、仙人岛三个港区,拥有14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航空运输:近期规划营口机场位于盖州西海,按民航机场4c级适航标准建设。

4。城市概况——发展格局。

立足“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化港口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在做精、做美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着力发挥环境对项目引进和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使开发区环境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力日益显现。

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立足开发区268平方公里的区域,聘请新加坡裕廊公司、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了涵盖城乡全部区域的城市规划。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五区、三带、四廊”开发战略。“五区”:

即现有主城区、南部滨海新区、熊岳区域、芦屯红旗区域和北部望海新区。“三带”:即西部海滨旅游带、中部城市旅游带和东部特色旅游带。“四廊”:即熊岳河、二道河、红海河、沙河四条绿色生态走廊。

在五区开发建设上,南部滨海新区开发,主要体现现代、生态、滨海特色,建成了大剧院、图书馆、高铁客运站、金泰海景酒店、区中心医院等一批精品工程,正在建设还有香格里拉酒店、红星美凯龙、区中心医院二期等项目,全面树立了海滨城市的新形象。老城区改造,围绕“两街一路”改造,“退二进三”步伐不断加快,老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在熊岳区域建设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现代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形成由东部温泉小镇、中部熊岳古城、西部入海口组成的“三点一线”发展格局,打造独具特色的东北名镇。在芦屯红旗区域建设上,充分发挥临城、沿路、沿河等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开发区的东城区。在望海区域建设上,充分利用临近港口、鞍钢新厂和工业区的地理位置,正在开发珍珠湾、望海渔港等工程,精心打造开发区的北大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