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9-24 09:32:55 作者:碧墨 最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尝试练习用竖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去碰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难点引发思考,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自的好方法。

在课堂上。我采用孩子们喜欢的美羊羊图片激励他们,制作新颖的课件吸引他们。这样的方式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师的提问,只要孩子敢于回答问题哪怕算理正确得数错误,我就会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更加自信。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与赞赏,就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欣慰自己本堂课的亮点之时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其一、本节课我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寻求更多的计算方法,漫无边际的进行拓展演示,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板书设计出乎我的课堂预设之内。其二、在讲解难点“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时,让学生边看屏幕演示边进行摆小棒操作时照顾个体不够。对部分学困生没有进行个别的指导,没有板书重点的竖式计算,板书没有突破难点的内容。其三、讲解中对其各环节的内容讲解时间上把握不够准确,导致上课出现拖堂现象。

针对以上出现的.失误之处我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严谨自己的教学方式,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严格把握自己的课堂时间。在追求完美的课堂中努力改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还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出更好的计算方法。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难点。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摆小棒来理解算理,再来教学竖式的计算。在突破难点时,学生还是能够根据一年级学的知识不够减可以拆开一捆小棒,拆开一捆就是10根。所以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学的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练习中,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个位借了十位的一捆也就是10根,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最后个位是多少了,只记得借了十根来,如51—36,以为个位算10—6。应该是个位本来有1,借来10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竖式过程。在合作交流汇报中,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再从中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旨在提高计算速度。

整节课虽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注重体现学生参与探讨算法,教学中显得也较轻松。但在做课后练习时,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计算时十位漏减退的1;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或者直接用大数减小数。

最后突然想起一句小儿歌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不够减先退位、做个标记戴头上。个位够减继续算。十位减1要牢记。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这节课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4)、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不退位减法”时的第52页例题列出减法算式335—123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预计学生的算法是多样的,可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可能列竖式计算,还可能用其他方法。让学生交流算法的目的是体会各种方法存在共同点,都是3个百减1个百、3个十减2个十、5个一减3个一,从而体会把数位对齐列出的竖式最清楚地代表了各种算法的共同思路,都选用竖式计算。

验算减法采用差加减数的办法。由于学生缺乏减法中各部分关系的认识,教材首先利用例题的素材和数量,指出剩下的本数和借出的本数合起来,应该等于原有的本数。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能够理解这个数量关系,建立验算减法的思想基础。然后指出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数量关系,理解剩下的本数和借出的本数相加就是这道减法题里的'减数与差相加,从而感受这个验算方法是合理的。

教材让学生在写出的加法竖式上进行验算,教学时还应注意四点:第一,联系减法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验算竖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更清楚地看到它是减法算式的差加减数;第二,让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和验算,差加减数应该等于什么数,如果差加减数不等于被减数,表明了什么;第三,不要再教学其他的验算方法,即使个别学生知道或用了别的方法,也不在班内提倡、介绍;第四,选择适当的时机(如练习四)与加法的验算作一次比较,让学生清楚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用加法验算,不过具体操作是不一样。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难点。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摆小棒来理解算理,再来教学竖式的`计算。在突破难点时,学生还是能够根据一年级学的知识不够减可以拆开一捆小棒,拆开一捆就是10根。所以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学的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练习中,发现一些问题:第一、个位借了十位的一捆也就是10根,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最后个位是多少了,只记得借了十根来,如51-36,以为个位算10-6。应该是个位本来有1,借来10就是11,所以是11-6.这是有些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第二、十位借给个位1个以后,学生也打了退位点,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还是容易漏掉减去1。如51-36,十位是本来是5-3,实际上5已经借掉了一个应该是4-3,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计算是个难点,应该让学生多说算理,多练习,只有真正理解意思才能正确计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