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读后感(大全9篇)

时间:2023-10-07 03:42:06 作者:XY字客 学校读后感(大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学校读后感篇一

这几天我拜读了久仰的昆虫科普读物《酷虫学校》-危机重重的夏令营。它带给我无穷的快乐,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怀大笑。

《酷虫学校》讲了一个有趣,疯狂的昆虫学校飞虫班同学去野外过夏令营的故事。在夏令营中,同学们被手持镰刀的劫匪拦住去路,被神出鬼没的盗贼席卷一空,这只是夏令营路上不值一提的小插曲。和猛汉蝼蛄比力量,同古怪的捕蝇草比耐心,与大头泥蜂比恶毒,他们有胜有负。蝗虫风暴刮过后,他们差点饿死,雨林大军横扫后,他们险些丧命。在逃命之余的闲暇时光里,他们击退了熊蜂巢里的刺客,救出了深陷险境的蚕蛹。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他们倾听了白蚁国王的理想,见证了角蝉家族的兴旺,欣赏了蜉蝣母亲的生命之舞!然后他们带着三个长着蛰针,脾气坏透的家伙在彻底绝望前,一不小心回到了学校。

《酷虫学校》告诉我们,生命无比宝贵,值得我们珍惜。书中除了夏令营中惊险,刺激,狼狈,搞笑的故事,还有昆虫世界的小百科。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增长了我的知识。同时我还知道了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被打败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任何事都能迎刃而解。

学校读后感篇二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校长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了60年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想起上大学时学习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几乎无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深深慑服。

然而,当我读完《夏山学校》之后,当教育再次以如此美丽生动的生命形式展现在我面前时,我被如此活泼的教学呈现形式所深深折服。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经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了。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可以无限大;教育,可以无限远!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在夏山学校,是否上课,由学生自己决定。学校里有个叫默文的学生从7岁到17岁在夏山待了10年,一堂正式课也没有上过,出校后同样成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的生活和温馨的家庭。

在夏山学校,要求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尼尔用了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的信念,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我由衷地佩服尼尔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夏山学校验证了“自由发展”的教育是行得通并且是值得去做的。它将学生看成是完全自由发展的,不受任何约束,真把学校变成了学生们的自由天地。尼尔真的是一个勇于实践、胆识过人的人物,自由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教育的价值。在《夏山学校》里读的每一句话,都能让我感觉到爱与自由的存在。“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尼尔的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我却从每句话中到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可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各种自由的。

我在书中感受到的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教育,已经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与内容。它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哲学精神的境界。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境界。当传统的教育还在为课堂组织教学、道德教育、传授技能等争论不休的时候,夏山学校已经穿过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实现了教育心灵的交融和超越。《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间。

尼尔的一句名言便是:“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让我们合上书,从心灵深处回忆下自己学生时代的梦想的颜色,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助他们绘出五彩的明天。虽然夏山于我来说是一种理想,但是,这些并不能阻碍我追梦的脚步,我会为着“夏山之梦”努力前行。

学校读后感篇三

合上《酷虫学校》,我再次笑倒在沙发上——这本昆虫百科读物真是太有趣了!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昆虫,还将其交融在故事中,十分有趣,好玩。

《酷虫学校》里的甲虫班是吵吵闹闹的,里面最可笑,最白痴的是屎壳郎;还有班长狼蛛001;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鹿角虫;行动敏捷,阴冷可怕的虎甲……啧啧,真是太荒唐可笑了,蜘蛛同学吃掉了丽蝇老师,屎壳郎天天制造粪饼干,以及鹿角虫与独角仙之间的有趣冲突……好玩得不得了!而且十分科学。

这儿,你能了解到一些昆虫学知识。看到一些昆虫图以及食物链、拟态、羽化、完全变态等知识点,懂得了昆虫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则等。

《酷虫学校》里存在着科学昆虫界的真谛,只有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结合大自然去探索,了解,一定能学好科学!

学校读后感篇四

放假期间我读了这套《疯狂学校》,我非常喜欢这套书,这里讲述的学校也是我喜欢的学校,我也想去这样的学校上学。

《疯狂学校》一共有六册,这六册分别是:《我们的笨班主任》、《我们的疯狂校长》、《我们的怪图书管理员》、《我们的神经美术老师》、《我们的邪门体育老师》、《我们的狂热音乐老师》。这本是才真正走进了我们孩子的世界。正如文学博士彭懿叔叔所说:“这是一套小学生读了就放不下的图书!它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这才是他们所向往的理想学校。这是一套老师忍不住要读的书!因为疯狂背后有值得他们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如果我也能去哪个学校就好了,和阿仔一起玩游戏,去校长室拿巧克力……这是我最喜欢的书。

学校读后感篇五

我在寒假里阅读了许多本书,其中最有趣的要数《酷虫学校》了。《酷虫学校》是一套既幽默又惊险的科普类故事书,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昆虫迷来阅读。而我就是它的忠实“粉丝”。

其中,最好看的是第九本里面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种能变色的昆虫:有一天,蟹蛛同学很郁闷,因为他被同学们评选为杂虫班年度最差蛛形纲动物。他非常伤心,于是就离开了这个学校。天哪!年度最差蛛形纲动物的评选只不过是个玩笑,蟹蛛同学却真的生气了,他已经连续八天没有上学了。第九天的早上,蟹蛛同学却拖着一只黄蜂走进了教室,把那只超级大的黄蜂往跳蛛同学面前一扔,然后得意地说:“这个猎物是我抓到的!”

让同学们吃惊的不是蟹蛛抓住了黄蜂,而是他身体的颜色由黄色变成了白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为了捉住黄蜂,忍饥挨饿,在一朵白色雏菊上面潜伏了六天。当他捉住这只黄蜂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身体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白色。后来同学们为了让蟹蛛变回黄色的身体,每天为他采集很多黄色的花瓣,放在他的身上。到第三十天的时候,他终于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蟹蛛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颜色,竹节虫和少数种类的螳螂等昆虫也一样,它们体色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一种颜色过渡到另一种颜色,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酷虫学校》的故事既生动又有趣,又能增长见识,我真喜欢这套书!书中甲虫班,飞虫班和杂虫班的故事还未结束,《酷虫学校》还会给我们带来怎么的精彩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学校读后感篇六

大象,一种气力着实非凡的动物,想不到它的情感是那么纤细无比。

有这样一件事,在意大利比萨诚的动物园里,一头年轻的象死掉了,原因是每天给它喂食的饲养员离休了,这头象再也见不到和它相处了九年之久的饲养员时,心中感到悲痛,自动绝食了一周,直至饿死了。

尽管大象在某些国家表示权威、智慧等,但是有一桩事,它却始终不知道,那就是它的同类,正面临着灭绝的命运。

世界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而因为象牙的国际市场价值提高了数十倍以上,使许多商人大肆捕杀象,以夺取象牙,大象捕捉以后,就无法再继续繁殖。然而,许多商人却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滥杀无辜。他们潜入非洲原始森林。甚至偷越国境,到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没日没夜地进行残酷屠杀。象群被赶得筋疲力尽,往往数百头野象顷刻间就被乱枪射死。在非洲原始森林中,夜里经常会有象群绝望地叫,随着“噼噼啪啪”的枪声,整群的野象就都溅血倒地了,有时它们尚未气绝,象牙却已经被割走。

对于这一切,在动物中虽然具有较高智能、感情纤细的大象,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然而它们被驱赶的东奔西走,见到同类在猎枪下纷纷倒地时所涌起的悲哀的情绪,我们却依稀可以体会。大象的叫声低沉而又巨大,很带点悲哀的意味。

以上都是秦牧老先生在散文《大象哀歌》中所写到的.。是啊,为什么那些愚蠢的人们要这样践踏我们的朋友。滥杀野象,体现的是帝国主义的骄横。

人类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的,但它有时候却显得疲惫,有时形容一个人卑鄙、下流、无耻、野蛮、贪婪、自私等时,会用“人面兽心”、“狼心狗肺”等词语,在有些情况下,这是不恰当的。实际上,它有时侮辱了兽,抬高了人。有些感情纤细,比如比萨城动物园里的那头象,比起那些忘恩负义、贪婪卑鄙的人类来说,它岂不是更高贵?人和兽之间,并不是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世界,而人们并不比兽高等,不可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鄙视动物为低薄的种族。

在这万物生灵宇宙之间,平均每天都会有一种生物灭绝,大自然的警钟已经向我们敲响了!再不醒悟的话,后果就将不堪设想了。

难道我们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动物们一个个地灭绝吗?

学校读后感篇七

放暑假时,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酷虫学校》,这是我看过的最有趣的科普书。这套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虫子的知识,还让我觉得原本可怕的虫子变得可爱起来了。

在这套书里,最胆大包天的是蜘蛛同学,它忘了带午餐竟然把丽蝇老师给吃掉了,当蝗虫校长盘问他时,它还平淡地说:蜘蛛吃苍蝇还需要什么理由吗?我还知道一种叫“隐翅虫”的虫子。它的外观很像蚂蚁,它看上去好像没有翅膀,但如果翅膀打开会很大。它的身体里有毒素,看见它停在皮肤上时,千万不能打死它,以免它体内的毒液溅出,最好将它吹走。

我还知道一些奇特的虫子如:气步甲能排出高温气体;铁甲虫身上长着坚硬的刺......

学校读后感篇八

有些人认识之后会觉得相见恨晚,有些书也是。《夏山学校》这本书越往后面读越觉得心中那些关于教养问题的摇摆和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中肯的说法与例证。说是相见恨晚,实际确是刚刚好。遇到的'时候就是该遇到的时候,万物皆有时。

如果在读夏山之前,我没有上过正面管教课程、没有读过《爱与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没有接触华德福的理论,那我看这本书可能会觉得惊叹与不可思议。但是在此时看,就像是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为你解答前进路上的一些困惑,让自己的心更加坚定。

学校读后感篇九

《夏山学校》讲的是英国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学校,这本书的作者即是夏山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在这里的孩子梦都是个性的、幸福的。创办者尼尔和他的妻子共同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尼尔校长说:“夏山学校宁可培养一位快快乐乐的清道夫,也不愿造就一位神经兮兮的首相。”心理学家认为“快乐为学习之母”。其实,快乐是一生的财富,快乐的人比较能够以轻松的心情迎接挑战,快乐的人比较能够以理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快乐的孩子比较容易成功,失败不能令他沮丧,烦恼也不会阻碍他继续追求成功。教育应该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关注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尼尔先生本着爱的理念,鼓舞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也热爱別人的生命;他对小孩深具爱心与信心,“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和赞许而定。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夏山学校主张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跟孩子们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们一些成人们看不懂的行为的爱。

尼尔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给儿童自由,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改正生活、学习中的坏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全面、和谐发展,应该让学校适应学生,让人自由发展。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教授孩子知识、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看得无比重要,好像不这样的话,孩子将来就会失去基本生存的能力。却忽略了良好的人格的发展。就尼尔的观点,良好的人格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生来就已经具备的。只要在他成长过程中不受到压抑扭曲干涉束缚,他自然就能成长为真诚自然独立利的人。现在很多父母既不认为孩子性本善,也不认为孩子性本恶,而是认为性本空。他们一味将自己的那一套东西灌输给孩子,认为如果不将自己的“好”东西灌输给孩子,孩子就可能被其他“不好”的东西填满。他们不认为孩子本身就已经具备所有良好的品质,父母要做的只是赞赏他,给他自由伸展的空间。现在的父母急于把自己的孩子捏成各种他想要的形状以适应社会的模子,却忽略了孩子顺应其本性生长的需要。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剥夺了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去享受的权利,更培养出一个个没有个性没有自我的木偶人。这些木偶人的心灵没有经过自然伸展,是扭曲的,发育不全的,他们失去了快乐自然的天性,他们永远在那个的真实的自我和被扭曲的自我两者中间做各种冲突和斗争。他们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并会带给下一代。

夏山学校也有自己的纪律,这些纪律都是在学校大会上经过所有师生投票制定和通过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适的纪律不是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让整个环境更和谐。

感受着夏山学校博大的爱与自由,感受着教育内容之大,想起孔子先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想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立足现实,积极地借鉴它山之石,在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们的教育充满自由和爱,让校园充满和谐,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夏山学校式的教育也会遍地开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