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白天与黑夜活动反思总结(优秀5篇)

时间:2023-09-23 03:51:53 作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小班白天与黑夜活动反思总结(优秀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班白天与黑夜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1、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归放在一起。

2、有规律的交替排列实物卡片。

教具:实物卡片10张(分别是1座房子,1条裙子,2朵花,2个西瓜,3只长颈鹿,3顶帽子,4只大雁,4条鱼,5只鸭子,5只米老鼠)

学具:人手一份不同颜色的不同数量的片片。

一、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实物卡片)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卡片,看看卡片都有什么吗?

(房子、花、裙子、长颈鹿、帽子、西瓜、鸭子、鱼、大雁、米老鼠)

教师:小朋友看每张卡片上的东西,数量是多少呢?(把话说完整,几个什么东西)

(1座房子,2朵花,1条裙子,3只长颈鹿,3顶帽子,2个西瓜)

教师:我们一起来来数一数吧,看看鸭子有多少只。

(5只鸭子)

教师:鱼有几条呢?一起来数一遍。

(4条鱼)

教师:我们再来数数大雁有几只?

( 4只大雁)

教师:米老鼠有几只?

(5只米老鼠)

教师:哦,米老鼠有5只,请小朋友找一找什么东西和米老鼠的数量是一样的?

教师:它们都是几?

教师:什么东西和1座房子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1? (裙子)

教师:什么东西和2朵花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2? (西瓜)

教师:什么东西和3只长颈鹿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3? (帽子)

教师:什么东西和4条鱼的数量一样,它们都是4? (大雁)

二、按量归类

教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颜色不一样数量不一样的片片在一起。

教师:先看老师分,一边分一边说,1个红色的雪花片和1个蓝色的雪花片是一样的数量,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教师示范)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分数量是2的片片,一边分一边说:2个白色的雪花片和两个黄色的雪花片的数量都是2,放在一起。

(教师操作,老师和幼儿一起说)

教师:现在小朋友来说,数量是3的片片怎么分?3个黄色的大片片和3个绿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3,放在一起。

(教师操作,幼儿说)

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分数量是4的大片片,记住边分边说,

(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某某是怎么分的,4个红色的大片片和4只蓝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4,放在一起。

教师: 还有白色的大片片和黄色的大片片再请一位小朋友来分一分,边分边说:5个白色的大片片和5个黄色的大片片的数量都是5,放在一起。

三、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小班白天与黑夜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白天与黑夜》一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白天和黑夜的形成,并能够判断出黎明和黄昏的过渡。这个模拟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平时上常态课,比较容易操作。

在后来要上四季更替,仍然要用到地球仪,当我走进教室时,小冯一边转着地球仪,一边说:“老师,上节课我们学的白天与黑夜那个模拟实验,我觉得晚上在家里,不开灯,效果特明显”。我一愣,想了想即明白他说的意思,这时我看到周围的几个同学对此似乎也颇有兴趣,便装着一头雾水的样子说:“什么意思,你具体说说”。小冯便一手转着地球仪,一手拿着手电筒,说:“老师你看,现在天特别亮,手电筒照在地球仪,并不觉得这一半比另一半亮很多,你想晚上啊,周围都是黑的,手电筒照在地球仪上,这一半就明显是亮的,而另一半是黑的。更主要的是能显看出是黎明到白天再到黄昏的转变呢”。看着我们都似乎领悟的点着头,他非常自豪的笑了。

我们总是说要把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堂外,拓展到生活中,在实际授课时,也多数以“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一带而过,这样的拓展活动仅仅是形式,为了课堂程序的需要而设置的.,并不是由课堂上延生出来的,学生想知道、想探究,并且学生有能力探究的内容。象上面小冯所做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且有实效性的课外拓展活动。在上课时我已发现了这一点,白天和黑夜的对比不太明显,尤其是黎明——白天——黄昏的过渡,更是看不出来,处于黎明或黄昏的地方与黑夜的地方似乎是一样的。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安排这样的拓展活动“我们的模拟效果总是不太明显,课后试一试,你能否找到更好的办法,把这个实验改进一下”?这样或许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也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或许还能想到改进实验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上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呢?这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班白天与黑夜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1、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

2、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能积极的和同伴制作礼物。

3、能按要求使用和整理操作材料。

1、制作项链、插花、小拎包各一个,供幼儿欣赏。

2、项链材料——绳子一端系有5以内的点卡,彩色珠子;插花材料——包装纸折成的锥状物(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单只塑料花1~5支;小拎包——用纸折成的拎包(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彩色纸片,糨糊。每种材料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1、欣赏礼物,感受节日的气氛。

说说心愿

教师:要过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么?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心愿。

欣赏小礼物

教师:你愿意做礼物送给好朋友么?你会做什么礼物呢?

教师出示项链、插花、小拎包。

师幼一起欣赏礼物:项链、插花、小拎包。

讨论如何做礼物。

教师:这些礼物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讨论、归纳:项链——绳子的一端系有一张点卡,点卡上系有几个点子,就穿几个珠子;插花——包装纸上穿有几个点子,就查几只花;小拎包——拎包上贴有几个点子,就在拎包上贴几张彩色纸片装饰。

2、做礼物——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提供制作项链、插花和小拎包的材料。

教师:你们想制作礼物么?看看你们面前有些什么材料?请3个小朋友分别制作一种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3名幼儿分别示范作礼物,师幼共同观察,明确制作礼物时应当先看点卡,再根据点子数量进行制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按活动的规则操作。

鼓励幼儿先数点子再制作,做完之后数一数,检查是否正确。

教师关注幼儿能否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并予以指导,鼓励幼儿玩过自己小组的活动后,将自己面前的游戏材料收拾好,然后自由的选择玩其他组的活动。

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3、送礼物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了什么礼物、是怎样做的,师幼一起帮助检查。

鼓励幼儿把礼物送给好朋友,对好朋友说一句:“祝你节日快乐。”收到礼物的幼儿应答道:“谢谢!”最后数一数点卡和礼物是不是匹配。

教师小结:过节了,每个小朋友都收到了好朋友的礼物,真开心!

小班白天与黑夜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1.理解白昼与黑夜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白昼与黑夜的时间词汇。

3.养成定时作息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白昼黑夜》挂图、《白昼黑夜》游戏卡(见教具盒)。

《白昼黑夜》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一、感知依次出示《白昼黑夜》中太阳、月亮、星星游戏卡,引发幼儿说出标记图表现的时间。

师:太阳挂在天空中,说明是白昼还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时候挂在天空中?

二、讨论

1.与幼儿讨论白昼小伴侣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把白昼区分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师:小伴侣什么时候上幼儿园?

小伴侣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些事是在白昼的什么时候做的?

2.先讨论黑夜活动的情景,再出示《白昼黑夜(一)》挂图。

师: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关灯了,你敢一个人睡小房间吗?

你看到什么东西的影子?

三、分一分

1.出示《白昼黑夜(二)》挂图,请幼儿进行观察区分。

教师:图中画的是白昼还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白昼黑夜》操作单,引导幼儿区分并涂色。

师:下面四幅图中做的事是发生在白昼还是黑夜?

师:发生在白昼,给太阳涂红色;发生在黑夜,给月亮涂黄色。

3.教师说活动内容,请幼儿抢答来区分白昼和黑夜。

《白昼和黑夜》是关于认识时间的数学活动。本活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白昼和黑夜,并能正确区分和表达。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时间词汇,所以时间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动中通过回忆、梳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力形象、直观,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来加强对"白昼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体感知,教师在活动前应结合本班幼儿在园的作息活动进行影像记录。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图片,在视听同步的感知体验中,可以较好地资助幼儿对时间分段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看看说说影子,让幼儿感受到虽然到了晚上,但是白昼周围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线变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其实晚上并不行怕,看看影子也很好玩。引导幼儿不怕黑,做个勇敢的孩子。

小班白天与黑夜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白天与黑夜》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这节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课后去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让他们不断对这些猜想进行修正,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究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兴趣,去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