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21:19:30 作者:碧墨 2023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汇总5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11月15日到20xx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20xx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网络培训,这次培训,我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二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拙,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三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四

学习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必须且迫切的,因为课标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教师教学的指针,它为教师理解和落实“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指明了方向。

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紧接着5月3日,北师大团队组织编写者们在线上给全国教师做了整体的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新《课程方案》以及《艺术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理解:

首先,新课标从整体上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相比之前的课标站位更高,提出了适应时代课程内容的结构方案。

其次从学科角度看,新课标的变动也比较大,美术和音乐将不再单独分科,而是涵盖在艺术课程里。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录上能明显发现,课程内容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5项,较之以往美术、音乐单独分科,现在的艺术教育内容和范围更广。

三是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细化了实施要求,从认识了解出发循序渐进,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创作能力。新课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甄选了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例如,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的融合,设立了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同时强化了实践要求。例如通过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教育,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与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艺术教育为推动未来社会发展做贡献等。

四则是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出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特别是在100页到110页,明确了不同学段,学业质量的内涵,给出每一个阶段学业要求和评价,从整体到局部细化了评价要求。

紧接着,合肥市、包河区也陆续不断安排了一系列的新课标线上培训,可谓来得及时、迫切、应景。很多名师、一线教师现身说法,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在不同层面的学习中,我豁然开朗,同时也感受到疑惑和不解,深刻体会自己的压力不小。

现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得到更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1。怎样融合?小学的美术教育一直是以图画课或手工课的形式开展,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也多呈现出重视传授描绘技术的倾向。这一直是美术有别与其他学科的自身特点。如何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呢?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我想今后的教研要着重落实在课程融合中。

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潜能。鼓励他们多一些新的尝试、多一些趣味活动、多一些挑战及一些失败这些都应该试一试。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失败,给学生大胆探索的途径,调动学生思维,进一步地激发对美术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作为艺术学科的老师,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们首先一要要注重发展自己基本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还是要回到课堂、回到课程中,脚踏实地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各大网络媒介中学校、向同伴学习,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以上是我地一些思考,这还需要我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反思,也希望能得到老师们地帮助。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五

优秀作文推荐!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小学二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太阳”是对自然的体验;“家乡的果树”是对自身生活环境的体验;“漂亮的胸饰”是对纸张的可塑性性能的体验;“交通工具”是对粘土、橡皮泥的性能体验等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宽阔的体验学习空间,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我的感受、分析如下: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会变形的玩具”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变形金刚”作为教具,但要注意所采用的“变形金刚”变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叫学生上台表演,对“变形金刚”进行变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变形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认知。如:“神气的大公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有关公鸡的故事吸引学生,创设听故事的情节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在故事中体会公鸡的神态,再让学生去模仿和感受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进行作画,于是产生了动手绘画公鸡的体验,最后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自己画的是什么形态与神情的公鸡等等。在这样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绘画出“神气的大公鸡”成功的喜悦,身心愉悦,神情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体验。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