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点的魅力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时间:2023-11-28 18:58:45 作者:LZ文人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制定的一种计划,是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安排,它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了吧?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它的具体编制涉及了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资源的调查、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好的教学计划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它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面把握。教学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计划的范文展示了教师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蜡笔版画的学习,感受蜡笔版画产生的斑驳的特殊美感。

2、了解水和蜡的特性,学会利用两者互相排斥的特性,掌握蜡笔版画的工艺知识及技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和蜡的特性。

压印时的力度和速度。

教学难点:

转印时水和蜡笔分离效果的掌握。

作业要求: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教学用具:

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画纸、笔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二、观察·发现:

1、在纸上涂上蜡笔或油画棒,再涂上水粉颜料,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

2、蜡有很强的排水性,涂上去的水粉颜料无法覆盖,反而产生了斑斑驳驳的特殊效果。

三、步骤:

1、用蜡笔画出画稿;

2、用水粉颜料快速涂满画面;

3、盖上印纸,用手掌均匀压印;

4、还可以多次着色,反复印制至完成。

四、练习·创作。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五、评价。

小学美术《光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人造光源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作品展示等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创作展示活动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光影效果及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相关图片与资料、纸张、泡沫塑料、木材等工具与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导入课题,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强光影效果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查阅各种资料,探讨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学生谈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制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展台布置。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和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的设计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光影艺术。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让学生拖掉鞋子,脚底在水桶里沾上水,然后将脚低印在地板上。

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脚印,想象着自己的脚印象什么。师指生点名回答。表扬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

3、小组讨论,说出动物脚印的样子。比一比哪一组说出最多种动物脚印的样子。

4、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1、师具体逐个播放动物的脚印,请同学欣赏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造型特征、以及你所想象的其他形象。

3、师小结:

我们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馈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脚印。这小小的脚印能为小朋友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特征来展开丰富的想象。

引导学生于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学生将它对某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样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经小组讨论。

先考虑你对哪种动物的脚印比较熟悉,可以先从它的形状打开思路。师提示学生展开思路,以脚印原来的形状,如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等去展开想象。师将各种脚印扩大挂在黑板上供学生观察。

2、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组脚印的世界。

3、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和剪贴为主。

1、否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是否能把自己想象脚印的造型与色彩,大胆的表现出来。

3、想象的脚印思路是否有创新,独特。

4、是否能在完成作业的方法上有所创新。

1、赏图例,引导学生课后应用其他材料,如大的硬纸板来绘制你最喜欢的脚印。

2、教育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多动脑筋。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昆虫的种类和特点,如:它们的形态、特征,体会它们的飞行快乐。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昆虫的对称特征。

2、技能目标: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想象中自己与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模仿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的形象、飞行并表现出来。大胆创作“我和昆虫”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抓住昆虫美丽的身躯和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色笔、昆虫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展示昆虫图片,观察会飞的昆虫,观察它们的身躯和翅膀,观察它们飞行。

一、激趣导入。

1、根据所欣赏的图片,或曾经见过的昆虫,选出你认为美丽的而且会飞的昆虫。(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和为什么喜欢。)。

2、教师在黑板上作好记录:蝴蝶、蜻蜓、蝗虫、螳螂、蝉、蜜蜂、飞蛾等。(学生喜欢的昆虫)。

课堂活跃,学生已投入课堂。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授课前已吸引了学生、激发兴趣。

二、探究练习。

1、通过大图片来了解昆虫。昆虫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长有触角和六条腿;它们生活在空中、陆地和水中。

2、介绍常见的昆虫。

蝴蝶:有美丽的大翅膀,翅膀的形状各不相同,花纹更是有条纹、点等,色彩斑斓,真是“飞舞的花朵”。

蜻蜓:大眼睛、长尾巴、透明轻薄的两对翅膀,动作轻盈、灵敏,象一架小飞机。

蝗虫: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腿。

螳螂:三角形的头、瘦长的身体、较大的腹部、细长的腿、还有带齿的大刀。……。

3、问:你们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吗?

(学生回答:草丛、树林、荷塘……)。

4、谁能学学自己喜欢或观察的昆虫飞行?(引导学生模仿昆虫飞行或爬行的特征)。

三、创作表现。

1、问:想不想和漂亮的昆虫自由自在玩?(学生兴奋回答喜欢)。

2、问: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完整地画一个单独的飞行昆虫,接着把自己也变成有翅膀飞上天空与昆虫玩耍起。)。

2、表现要点:

抓住昆虫的形象特征;把我和昆虫在一起玩的有趣故事表现出来。注意添加适当的环境;用鲜艳的色彩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但是本节课仍然以绘画表现为主。

四、展示评价。

1、美丽的昆虫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2、了解动物的危机,要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更加关爱它们,保护它们。

3、昆虫有成千上万种,你还想了解更多吗?那就更加关注我们的大自然。

展示活动自由,增请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教后反思。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的尾巴飞上天和螳螂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独境。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并进行临摹变化,表现荷花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记忆中,激发表现荷花的兴趣。在观察与比较中,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临摹与变化中,体验写意画的用笔、用墨。

3.情感:学习大师借物抒情表现荷花。

教学重点:学习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荷花的画面。

教学难点:能临摹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创意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大自然的动物、植物。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让学生观察生于淤泥沼泽中的荷花,在圆盘似的绿叶衬托下,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而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2)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的作用,开阔视野:(3)观察荷花的造型、色彩和花、叶、茎的结构,如荷花以红荷花与白荷花为多,花瓣阔大,瓣头带尖,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的能力。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荷花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去画荷花。

(三)作业布置:

能创造性地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刮蜡版画的学习,感受刮蜡版画产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4、表现多彩的生活,激发对生活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刮蜡画的制作方法。

点、线、面的运用。

教学难点:

刮蜡效果的预想与实际效果的吻合。

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教学用具:

蜡笔(油画棒)、卡纸、牙签(或圆珠笔)、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课本p24-25页的刮蜡画作品,进入课题《蜡和笔的游戏》。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这些色彩缤纷的版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用牙签(或圆珠笔)刮蜡或油画棒的颜色。

2、制作时步骤是怎样呢?

a在画纸上用油画棒(或蜡笔)分格涂上不同色颜色;

b再用深色油画棒(或蜡笔)覆盖一次;

c用牙签(或圆珠笔)刮出图形。

三、尝试练习:

2、刮简单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掌握方法,总结经验。

四、创作表现:

用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评价。

小学美术《点的魅力》教学设计

了解造型要素中“点”在不同的位置会给人带来怎样不同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圆点的摆放,体验各种变化,学会运用点来组合各种图案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圆点产生的美感,提高视觉感悟能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重点】。

了解造型要素中“点”在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难点】。

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创造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步感知。

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小圆点。由此指出圆点是实心的,空心的是圆圈。通过对点的了解,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见过哪些小圆点,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将设疑本节课小圆点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进行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像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

(二)深入探究。

展示两张不同排列组合点的范画,引导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两分钟的时间,观察并讨论这两幅作品在排列组合上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做一个总的归纳: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

(三)欣赏点的作品。

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我将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

环节三:课堂练习。

练习内容:运用色彩及彩纸的小圆点进行装饰创作。

练习要求:(1)要美观更需要创意。

(2)方法不限。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圆点的色彩搭配。

环节四:展示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

教师总结评议。

环节五:小结拓展。

说明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课后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

一:稳定感、下落感、上升感、吸引感。

二:1、点的排列,有线的感觉。

2、从大到小,有远近感。

小学美术《光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

1、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3、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四、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1、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2、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3、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4、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5、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6、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1、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2、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作业。

学生回家以后利用各种光源,感受光带来的美丽图案。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设计制作一个立体的房间模型,要求有简单家具。

2、能够注意到空间物品形色的合理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2、分组讨论交流,吧带来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同时要引导学生从材料的特质,色彩等方面进行讨论,知道哪些东西适合做什么。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鼓励学生本着家居设计的原则:简单、统一、匹配、调和、变化。把讨论的结果用草图勾画出来,进行交流,互相提建议,进一步完善设计思路。对于制作中出现家具的比例和房间的比例不当,老师要及时提醒纠正。对于有创意的设计要及时展示给大家。

三、课后小结。

分组合作的同学,选一名代表对本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拍摄学生熟悉的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识别和欣赏用。

学生: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图片资料,供上课时讨论、欣赏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它们会教会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载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

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板书课题)。

二、加深学生的认识,讨论课本上图形标志的意思。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

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1、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2、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找到的图形标志,其它小朋友补充说明。

四、课后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通过观察发现———实践验证———交流探索———再发现系列贯穿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调色的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等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观探索为本,如调色让学生实践后总结,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调色应怎么样调,再如老师提问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动观察发现色彩交融后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提问到除了吹画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从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如学生让蘸色的玻璃球在纸上滚动的游戏。

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学生将颜色调到适合的浓度。

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等管状材料一根,毛笔,水罐,铅画纸,玻璃球三个,小抹布一块。

2、教师除需要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还需准备几张范作(每小组一张)。

40分钟

1、引导阶段:

欣赏范作,交流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发展阶段:

(1)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的方法做一次范画,让学生明白使颜色流动的条件——调好颜色是关键。

(2)学生练习调色(告诉学生在调色时,只能用一种颜色),小组总结怎样调色,调到什么程度在纸上吹最合适。

(3)鼓励学生大胆吹画,分别调出红、黄、蓝三色,滴落在纸上吹画。

3、探索阶段: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获小组作品,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交流观察到的色彩变化情况,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2)其思妙想做一做,对画面进行添加,使其构图、情节更完美,也可根据画面效果进行裁减。

(3)除了吹画的方法,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让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拿出三个玻璃球,想一想,做一做。

4、收拾与整理:

学生将作业放在通风的窗台或地面晾干,保持作业整洁。然后,用抹布擦净桌子,最后将水罐及毛笔洗净。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2、看光盘,欣赏绘画中的龙凤、建筑中的龙凤、器皿中的龙凤、服饰中的龙凤、龙凤纹等。

让学生知道自古以来,龙凤形象在记载历史、美化生活、激励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识。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中体悟背后的意蕴,在评述中发表自己探究的成果。

3、在第一、二课时分别让学生画一画龙凤纹样,在此前可看光盘上小朋友的作品启发思路。

表扬造型生动的作业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通过了解船的发展史,使学生懂得船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对船的认识和感想表达出来。

了解船的结构组成,绘制一艘自己喜爱的船,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船的理解。

1、多媒体课件(船的发展史图片、实物图片以及有关船的儿童画)、船的模型、工艺品、蓝色台布等。

2、收集、查阅各种船舶的挂历、图片资料;跟船有关的历史故事、航海家的故事、传说或童话故事;玩具船、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调色盘、小桶、剪刀、各种废旧物品、针线、固体胶、双面胶等。

3、创设情境,将黑板布置成一幅漂亮的海景图,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滨;循环播放有关船的精美图片。

(一)猜物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智力大冲浪。

看到下面一组成语,你会想到一种什么交通工具?

乘风破浪一帆风顺满载而归。

2、板书:船。

(二)引导回忆,体验经历。

1、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在电视里,在资料上都见到过哪些船?它们有什么用?

2、乘过船吗?坐船有什么感觉?船的外形是怎样的?船上有什么?

3、出示船舶艺术品。(老师还带了一些船的玩具工艺品,想看吗?)。

4、出示一只玩具:瞧,这是一只玩具船,小鸭子的妈妈正在用桨划船呢,它们玩得多开心啊!

5、出示一艘红木帆船:有一个成语“一帆风顺”,所以帆船工艺品还常常作为礼物送给友人,祝愿友人鹏程万里,事业有成。

6、出示一艘军舰模型:这是一艘军舰的实物模型,看看怎么样?除了舰身之外,舰身上还有许多现代化的装置,如监控台、雷达扫描仪、炮弹发射塔……这是一艘保卫和平的军舰!

(三)出示图片,感受文化。

2、很早以前,人们看到木头能浮在水面,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船——独木舟,继而出现了木筏、竹筏、皮筏。后来利用风力发明了帆船,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又发明利用机器动力前进的船(轮船厂,内燃机船)如今,气垫船,水翼船又以其崭新的面貌谱写着船的发展史。

(四)范作导航,赏析激思。

1、前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他们那个时代最先进的船,你们能开动小脑筋,创造出未来属于你们时代的最先进的船吗?那么,在你们的想象中,未来的船是什么样儿的?同桌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现在谁来说说,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新功能、新造型,想得真奇妙(板书:一、构思奇妙)。

2、出示课件,分析学生范作中的船。(这些是小朋友设计的船,先看看它们的造型怎样?相机板书:二、造型独特。这些同学在作画的时候都是先确定船身的形状和大小,画出船的整体外观造型,表现出大体轮廓,再画出局部结构,如划桨、桅杆、栏杆、船帆,船蓬等部分,注意了局部结构的大小比例与整条的船的比例相协调,他们还注意了船体的造型和设计与船的用途的联系,如:儿童游乐船的外形设计,可以像小动物水果等造型,具有童话色彩,再看看它们的色彩如何?(板书:三、色彩美观)。

(五)小组合作,提示步骤。

2、画好后,可以给你设计的船起个好听的名字。

3、董浩叔叔主持的《奇思妙想》栏目,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看就知道。——耶!

4、小朋友们都准备了吧,赶快行动吧!

(六)自由表现,老师点拨。

1、播放音乐,渲染气氛,同时循环播放有关船的图片资料。

2、教师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3、鼓励学生就创作中出现的困难互相帮助,教师参与解决。

(七)展示评议,授奖激励。

1、作品完成后,可以送到前面来展示。好了,同学们的船只开始驶进美丽的洋口港准备参加世界船舶设计大赛了。

2、针对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自评与互评引导。

评价引导:大胆选材、与众不同、有创意(谁觉得自已想得特别新颖,设计得非常有趣?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看一看——在这些船当中,你最想乘坐哪一艘船?为什么?如果让你进一步改进,你有什么建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