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优秀6篇)

时间:2023-09-26 11:11:53 作者:ZS文王 最新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优秀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篇一

北国的冬天,天寒地冻,山枯草黄,没有了花的妩媚,鸟的欢鸣,水的潺,枯燥单调的如一片死地。

对于我这样一位无所事事的闲人来说,在这样的季节,打发时光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电视剧了。是在网络上看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裸婚时代》、《新女婿时代》、《我家有喜》、《甜蜜蜜》……不用受广告的干扰,可以一集一集看个痛快。

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原来,看电视剧也会惹人生气,剧情如何狗血,粗制滥造且不必说,但但就是剧中父母的角色就够让人气冲斗牛了。在这些本该算是很优秀的剧目中,总会有一位父亲或是母亲,或者是父母一起上阵,对儿女的婚姻横加干涉。在电视剧《掌门女婿中》那位丈母娘甚至为了操心儿女的事,而患上了忧郁症。其实,这些剧情并不是编剧导演们无厘头的夸张描写,而是我们目下家庭的真实写照。

看电视剧,心里生气,气急之下,忽而想起了前几年一部非常走红的电视剧,名字叫《中国式离婚》。这个与我的想法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竟与我心里的郁闷一下子找到了一个契合点,让我给这些父母们想到了一个很贴切的叫法:中国式父母。

泱泱华夏,真的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度。离婚有自己的国情特色,做爸爸妈妈居然也有自己的国情特色。

不过细想想也对,中国是一个经历过两千年多年儒家文化洗礼的国度。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带有自己的特色并不奇怪。

但中国式父母似乎跟儒家的文化沾不上一点边儿。

而且,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的国人都是急脾气,喜欢走极端。这在对于子女的教育上也不例外。

早年间,平民百姓们讲求的是多子多孙多福寿。每家的孩子多则七八个,少则五六个,孩子多了,精力与经济都有限,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放养式的。最简单的管教,就是棍棒教育。

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多了,孩子少了,就金贵了。中国式的父母们,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由原来棍棒式教育,一下子变成了娇宠式的了。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

孩子即使长到一百岁,做爹娘的也不放心。工作怕他累了,交友怕被骗了。尤其是婚姻,女孩的父母人人都希望自己女儿嫁个王子,一辈子都活在蜜罐子里;男孩的父母人人都希望儿子娶个公主,一辈子都生活在福窝里。

纵观现代中国式父母们,用一个字形容:累!两个字形容:辛苦!三个字形容:太操心!四个字形容:多此一举!

其实,你只要放开手脚,就会发现,我们的儿女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低能,他们大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都很优秀。尤其是孩子大了,渴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梦想,是不希望父母对自己的事,横加干涉的。根本就用不着那父母大人,为他们做牛做马的。

我以为,中国式父母们,真的该歇歇了。闲暇无事,看看天,看看海,读读书,写写字,你就会发现,生活居然是这样的美好。等你回过头,看看你的儿女,没有你的干涉,他们居然把人生安排的井井有条,生活的是那样的快乐幸福!

再把你的悠闲岁月,与儿女们青春朝气糅合在一起,日子就会因为璀璨而异彩纷呈的。

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篇二

春节快到了,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昭示着美好的未来。经济繁荣、富裕、社会安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井然有序、生机勃发的喜人景象。千盼万盼,眼看春节就快到了,过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大街小巷流动着节日的色彩,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在买炮……把中国弄得热热闹闹!甚至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俗称“过年”。大地回春,阳气萌生,万物生长,是为岁首。春节习俗历史悠久,传承广泛,内涵深厚,是我国各民族具有最广泛认同的、历史最悠久的民间节庆,并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欢庆的节日,成为中华民族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这天凌晨,千家万户都会燃放爆竹,有的人家会在除夕夜年夜饭后一直守至午夜放开爆竹才去睡觉,称之为“开门爆仗”,祝新年开门喜庆。

中国春节风俗的缘起、发展、演变,都与农耕节气紧密相关,一方面庆贺、祝颂、祭祀、感恩、娱神、娱人、团年,凝聚着农耕社会朴素的自然崇拜、宗族神灵信仰和浓浓的亲情。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点去审视这些民俗,抢救、保护、扬弃、创新,人们在不断地选择。春节本来就是人们在一年辛劳之后尽情释放各种情感的最集中的时机,如亲情、乡情、族情、国情、娱情、心情等,传统民俗升温,固然与经济高速发展、国威彰显、民族凝聚力增强有关,最根本的还是人文情怀的彰显。

春节一些活动,包含着古人纯朴的人生哲理观念和他们追求和谐共荣的生活态势,那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的标杆。保护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多元化的社会必然有多元化的生活,老百姓自有选择。引导它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开发和利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构建和谐、富康、美满的社会。顺应潮流,顺应民心。更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保障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勇立潮头。

我国春节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传承千年,至今有十几亿人同庆的,凝聚着人们的乡情、亲情、族情,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礼仪和习俗的节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软实力也逐日彰显,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地区,春节民俗也随之沐浴春风,跟随千百万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步履,融通四海,辐射五洲。先是周边的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朝鲜、日本、韩国等许多地方也过起了春节,渐次欧美的唐人街、中华街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华人社区,春节将至,大红灯笼早已高高挂起,中国结情满坊间,剪纸、香包、年画、门神及各种吉庆饰物给市场增添了浓浓的中国年味。中国春节可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受众,传承的路径,生生不息,春节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华侨分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那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支强大的队伍。我们文化产业还很薄弱,对外输出的平台尚在构建,当务之急是打造文化精品,包括音像制品、书刊、字画、工艺品等等,这些多是物质层面的,更有非物质层面的,如各种传统节庆、民间诞会、风俗习尚等,这些“文化软实力”,才是我们走向世界、彰显民族精神的名片。

中国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春节的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春节,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节食俗人们采办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家中一般都备有瓜子、花生、糖果、香烟等,以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

丰盛的团年饭,还有千人万人围餐,吃“大盆菜”,体现了亲情、族情、乡情、年的情结。人们盼着亲友团聚,更盼着那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美餐一顿。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月小则在二十七)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花农搭售花的棚架摊档。花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花卉品种繁多,花色万紫千红,各式各样的鲜花装点得五彩缤纷。人们看花、买花、川流不息,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有著名的书法家当众挥毫。

燃放烟花爆竹;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拜年;新年的初一,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在农村,春节走亲访友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才算结束。

古人在立春之日迎土牛、祭勾芒神、观拗春童、鞭春等,都是为了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人寿物丰。另一方面,春节也是一年农事告一段落,冬藏的时节。农民辛劳一年,稍事休整,娱乐庆丰,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上苍的福佑。

岁月被一页页撕去,沿着年轮旋转,只剩新年的脚步,空中飞舞的贺卡,把新年的大门叩击。倾听新年的钟声犹如岁月的流逝;新年的钟声就快来临,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千言万语的表白。一首心曲,愿你年年平安,岁岁如意!迎来了新年,祝福能融化寒冬,温暖你的心灵!

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篇三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他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并济,文言与白话交融。梁实秋言:“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1. 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2. 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3.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4.?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使焦灼的灵魂幻觉自己生活在未来。

5.?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篇四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篇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国的散文诗歌较短篇六

记忆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永恒的王朝,唐。

唐诗,宋词,元曲,我独爱唐诗。

历史的长空回荡着一个盛世的传说,古老的钟声奏出一曲流传千古的歌,赞颂着历史花园中永开不败的牡丹:唐诗。

诗仙醉了,挥笔便是半个盛唐,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衣裳,收复蓟北化作杜甫的欢畅······那银烛秋光冷画屏上描绘的钱塘湖春景,该是怎样的优美迷人,那青海长云暗雪山下黄沙连天的大漠,该是怎样的苍凉悠远。

李白永远是那么豪放,他能使帝王捧砚,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背上岂是蓬蒿人”。原以为一道圣旨能改变他的命运,却发现君王只是把他当做粉饰太平的文人,三首《清平乐》惹怒龙颜,落得个赐金放还,也罢,离开尔虞我诈的朝堂,仗剑携酒。谁说李白只是一介文人,?他也是个武艺超群的侠客。

在李白的诗中我没有读出悲伤,他永远是那么豪放,五花马,千金裘算什么,统统换做美酒,既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那就“明朝散发弄扁舟”。

杜甫没有李白的豪情,年少时仅有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也在国破家亡中换做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杜的早年何其相似,皆是郁郁不得志,然而李白最终选择了超脱世外,杜甫留恋现实,于是李诗豪放,杜诗沉郁。

当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时候,骊山脚下,华清池畔的霓裳羽衣舞戛然而止,玄宗仓皇奔蜀,将所有的罪过推到一个女子身上。烽火连天,咸阳桥上尘埃弥漫,哭声直上云霄,谁知一去究竟能否回来,一切都是未知数。豪门贵族花天酒地,沿途却有冻死的累累白骨。战士的血染红了边关的土地,城池陷落,战火四起,大唐的国土一点点被侵蚀。文人的悲哀是不能亲手杀敌报国,只有拿起笔用文字控诉社会的黑暗,国家的苦难。杜甫无愧于“诗史”的称号,他的诗,便是“安史之乱”的真实写照。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诗佛”王维的评价,若说杜诗是描绘人民疾苦的画,王诗就是赞颂河山美景的歌,他用笔画出五线谱,文字是他的音符。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月照松林,泉流石上。闭了眼,是两幅截然不同的景,一幅波澜壮阔,一幅秀丽幽深,两首诗,两幅景,虽说用词普通,却是无可替代。山水田园是王维的最爱,他像采撷果实的鸟,终是累了,辋川给了晚年的王维寄托之地,让他在青山绿水中渡过余生,他将万千美景收入囊中,化作《辋川图》,连同他的诗一起,给了后世文人一个理想的山川游地,也给了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神境”。

秋风,明月,残红······谁拨动了历史的琴弦,弹破一曲清商,满地清音吟诵着亘古的歌谣:

唐诗,千古唐诗······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