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8 22:09:19 作者:ZS文王

一年级教案需要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多少和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生一起测量。)。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大家来锻炼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2、通过自己整理加减表,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将1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成表格。

教学(具)准备10以内的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加减法表格。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整理与复习。

2、分组活动,大家一起说一说。

3、各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整理方案,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全班讨论,形成最优方案。

4、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横着看,每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如第一行第二个加数都是0等。

竖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第二个加数依次增加1。

横着看,每个算式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

整体看,算式的各数依次减少1。

5、小组活动,按照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整理减法算式,完成教材第49页的减法表格。

6、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1、让学生将10以内的数字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2、组织学生分组排练2--10的数的组成。

2、我们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些算式进行排列呢?

4、提问: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鼓励多名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补充。

一个学生说出规律时,问问其他学生是否听懂了这个规律,是否也发现了这个规律。

5、引导学生按照得数是0、1、2……10的顺序自己整理10以内的减法算式.

6、组织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提问:观察减法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为后面整理加减法表格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做必要引导。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根据前面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练一练。

1、听老师的口令,迅速指出另一个算式。

2、积极抢答。

2、出示加减法表,盖住得数部分,任意指一个算式,让学生很快口答出算式的结果。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整理出的表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

加法表减法表。

(发现的规律)。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的第二课时《跳伞表演》一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后,进一步学习十几减7、6、5等数退位的减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但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比10以内的减法要困难一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7、6、5等数的退位减法。

2、在探索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的多种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板书课题——跳伞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

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板书?11-7。

提问: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1-7又表示什么?

()“11”表示11只蚂蚁;“7”表示7只蜗牛;“11-7”表示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2、学习计算方法。

(1)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11-7”到底等于多少、可以怎样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2)全班交流。

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做得?

方法1:我们再来看刚才这个图。(课件出示)上下圆圈一一对应,这样从图中一下就能看出蚂蚁比蜗牛多4只。

方法2:摆小棒。11只蚂蚁可以用这11根小棒来表示,从这11根小棒当中减去和蜗牛只数相同的7根,还剩4根。

方法3:可以根据加法来算减法,想一想7+11因为7+4=11所以11-7=4。

方法4:把11拆成10和110-7=33+1=4……。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3)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计算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老师认为在实际计算中用把11拆成10和1,先算10-7=3再用3+1=4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快捷。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文档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同学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想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同学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

4、使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编码的组成和数字反映的信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同学收集信封。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买气球》教案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文档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课前准备:

首先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学做一节手操,好吗?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3.再次感知,找到规律。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那么8棵树、9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

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谁来汇报一下?

边板书边说: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

那20棵树呢?

那30棵呢?(2人说)。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大家来锻炼

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

板书:15-9=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大家来锻炼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

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互相说)。

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生:他们都是1。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备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大家来锻炼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和下。

三、练一练。

1、自由说一说。

3、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1、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看图回答。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1、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

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答案:小红在最上面,小樱住中间,小兰住最下。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3、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

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4、第4题。

5、第5题。

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

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

书写6和9,训练学生的空间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学生踊跃发言。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上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备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大家来锻炼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

2.认识“0”并理解“0”的含义。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三.教学书写“0”

(

四.我的发现。

五.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学生猜一猜。

学生再猜。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合作。

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0并领读。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比较大小。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鹅动画)。

小企鹅博士同学们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0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讲一讲,回家以后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0表示起点的含义,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小猫钓鱼。

挂图。

000。

备注: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模板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思考题。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会写田字格中的字,继续培养揣摩字形的习惯。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积累词语。

2、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丁丁在太空中看到了银河,他现在有许多问题想问银河,你们听!

2、丁丁把这些问题写成了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请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它。多读几遍。读的时候注意两点:一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

3、检查,展示。【出示生词】。

a、这些词你们会读吗?同桌试着读一读,互相听一听。当他读得准确的时候表扬表扬他;读得不对时你就帮他纠正纠正。

b、好,哪位同学得到表扬了?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了?说一说。

c、齐读。

d、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游戏识字:摘星星。如果你摘下一颗星后能迅速读出藏在后面的生字,并且词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语,那么这颗星就送给你。

5、指名分小节朗读。

6、评读。

三、表情朗读,读文感悟。

1、表情朗读。

(1)边读边想像,带着表情读出自己心中对银河的疑问。

(2)自由读。

(3)交流。

四、步入情境,拓展思维。

1、乘坐宇宙飞船去银河看一看。

2、像丁丁这样子问一问银河。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全班交流。

3、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再去问问那神秘的银河吧!

五、学写字。

1、观察生字“诉”“落”,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生答)。

2、师范写,生临摹。

3、展示,评价。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结合“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钟、学具钟、练习纸、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谜语。

(课件)“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钟表。

你们见过钟表吗?在那里见过?

2、认识钟面。

好,小朋友了解的可真多呀!

3、写一写。

师:看看这个钟面是几时,你们想知道吗?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生: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就是7时。

师: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好,老师用文字表示方法把它记录下来7时(板书)。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钟面,说说是几时?像老师这样记下来,小朋友真聪明。

三、了解小明的一天。

1、说一说,认识整时。

师: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猜猜看小明刷完牙后会干些什么呢?大胆的猜。

(课件演示)看第二幅图,明明干嘛?出示第三幅图。

师:同桌之间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明在干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认识那个时间,说得不错。

师:放学了回家吃饭了,几时了?这是12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2时时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了。

哦。非常好。你的小眼睛观察真仔细。

2、拨一拨。

师:看电视,你猜猜是什么时间?你能把你猜的时间用小表拨出来吗?

师:出示6时。大家看这是几时呀!好样的。

师:睡觉,会是几时呢?晚上9时,这个时间你会拨吗?

这个时间我们的小朋友是不是也该睡了呀,小明这样安排他的一天非常好,小朋友们也要像小明这样,做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

3、游戏。

准备好了吗?问吧(你说呢)接着问吧(你看呢)再说(这会儿,你说呢?怎么办?)。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蓝猫的钟表店,又通过小明的一天认识了钟表,现在蓝猫想考考大家,好吗?加油,我最棒!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有明明做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六、小调查。

师:老师也有一个收获,那就是安排好一天的时间。

师:小朋友,你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下课后请把时间写出来,试一试,好吗?

师: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就是这样很快地流走,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和爱惜时间。

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教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里准备。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许多图形知识,但大都是直观形象的,主要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本节教学中关于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的教学也应从直观教育入手,不易较多上升理性认识。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深浅尺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界首一中开展“现代化小班教育”的远程实验班,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

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间观念;了解学。

习几何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集体观念。

四活动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自学、讨论、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思维受阻、缺乏勇气时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回顾、自学、讨论、精讲、练习五个阶段。

1回顾。

内容。

方式。

师生活动。

1本学期前三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概念与加减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小结:这些知识属于数与式的运算,像这样的知识称为代数知识。

2在小学里也学习了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如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等),像这类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我们称为几何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9.1—9.5。

生活中的数(4)。

9.8—9.12。

生活中的数(4)、比较(1)。

9.15—9.19。

9.22—9.26。

比较(2)、加减法(一)(3)。

9.29—10.3。

加减法(一)(2)。

10.6—10.10。

加减法(一)(5)。

10.13—10.17。

加减法(一)(5)。

10.20—10.24。

加减法(一)(5)。

10.27—10.31。

大家来锻炼(1)、分类(3)、位置(1)。

11.3—11.7。

位置与顺序(5)。

11.10—11.14。

认识物体(3)、加减法(二)(2)。

11.17—11.21。

加减法(二)(5)。

11.24—11.28。

加减法(二)(5)。

12.1—12.5。

加减法(二)(5)。

12.8—12.12。

认识钟表(2)、统计(2)。

12.15—12.19。

迎新年(1)、总复习(4)。

12.22—12.26。

12.29—1.2。

1.5—1.9。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