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磁现象教案教科版(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11:57:31 作者:翰墨 最新磁现象教案教科版(汇总8篇)

教案模板中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达到可操作性,方便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下面的教案模板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施步骤,帮助你更好地编写自己的教案模板。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一

我校科学精品课程《磁铁的力量》在学校相关教师的努力配合下已经顺利进入了授课环节,今天完成了第一节录像课——“有趣的磁现象”。作为授课教师,我应该积极做出课堂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能够用表格如实地记录实验,并尝试分析得出结论。

2、知道磁铁能吸起哪些物体。

3、知道磁铁哪部分磁性最强。

4、明白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5、了解磁铁隔着物体能否吸引铁质物体。

6、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课的重点是:明白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难点是: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本课设计主要是以小组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探索课的主要知识要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动手实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跟着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及探索每一个问题,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掌握的与磁铁相关的知识提出来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在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的方法也显得比较清晰突出,能够比较圆滑地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经过课后反思,本课也还有相关的问题存在,分别是:

1、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有时表情过于严肃,这样可能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气氛。

2、教师在讲解时的语言文字组织还需要提高。

3、在实验过程中,经教师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只是看着其他学生进行实验,自己不参与,不动手。这样会使学生养成越来越懒散的坏习惯,不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对此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验之前就要求学生必须每个人都参与实验,亲手实验、感受实验,并加于监督。

4、在小组实验汇报之后,虽然学生汇报地很好,内容语言都很流畅,但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点评,不能觉得回答地好就不必给予点评,这样会使在下面听实验汇报的学生理解比较模糊,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因为老师没有清楚的点评。

5、在进行磁铁隔物吸铁质物体的时候,有个学生发现磁铁隔着眼镜也就是隔着玻璃的时候,也能吸住曲别针。教师在向全体学生小结、点评的时候只是通过讲解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现象,但现在觉得在教师小结、点评的时候,更应该让这位学生将这个现象上来演示给大家看,这样有更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做到了眼见为实的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课后反思,希望自己在下来的课堂中能够记住这些缺点,给以克服!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显得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二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

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

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板书:第一节

2.进行新课

(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

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

(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出示司南的挂图和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按课本图115那样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问:

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板书: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

3.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4.练习

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5.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本章习题第1题。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

3.知道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4.通过小组研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

使用器材:1元硬币、5角硬币、5u型磁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由于秦始皇曾经有几次遇刺,关”

学生实验:试试你桌面上的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探究活动1:磁体能够吸引什么物质呢?

总结:

(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在磁体的两端。

(2)规定: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n极。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四

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实验现象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

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

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讲授法、观察法、探究法。

【】

多媒体。

【】

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听了这两个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

(一)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演示)

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利用观察形形色色的磁体)

3.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引铁屑的能力是不同,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演示实验现象)

条形磁铁对铁屑进行吸引,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条形磁铁的两端对铁屑的吸引力大,中间小,所以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4.磁体的指向性:

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

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发现它静止时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

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北极(n极)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多媒体。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它是检验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原理之一。

(二)磁化

钢棒原来没有磁性,在一条形磁铁靠近它时,它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铁屑,说明就具有了磁性。

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像钢棒一样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如钢、铁等。

阅读自然科学史。(见幻灯片)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五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

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四、教学过程:

1.磁现象

(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指极性的国家,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很早的时候,我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长期斗争的结果,是我们祖先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晶。

《水经注》里记载了秦国阿房宫前面,用磁石制成大门,防避有人进宫谋刺暗杀,如坏人暗披盔甲、暗藏兵器入宫,就会被门吸住而被发现,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并加以利用了。

天然磁体的成分:fe3o4;

欢迎下载

问题3:n、s是如何确定的?

n极、s极的规定:将小磁针悬挂,静止时指向南的叫南极,指向北的叫北极。

(1)介绍人类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过程。

验),认识到奥斯特实验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意义(打开了电磁学的大门),为后来法拉第的研究工作(电能生磁、磁也可以生电)奠定了基础。

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与电流的作用,类比于库仑力和电场,形成磁场的概念,应说明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而认识磁场。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六

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听了这两个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课件演示)

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利用课件观察形形色色的磁体)

3.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引铁屑的能力是不同,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演示实验现象)

[观察]条形磁铁对铁屑进行吸引,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问题]条形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屑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吗?

[结论]条形磁铁的两端对铁屑的吸引力大,中间小,所以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4.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

[问题]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结论]发现它静止时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

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北极(n极)

[应用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问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呢?看看下面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演示]多媒体课件。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应用]它是检验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原理之一。

(二)磁化

[问题]一个钢棒原来没有磁性,怎样使它现在具有了磁性呢?

[演示]钢棒原来没有磁性,在一条形磁铁靠近它时,它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铁屑,说明就具有了磁性。

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像钢棒一样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结论]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如钢、铁等。

[应用]阅读自然科学史。(见幻灯片)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九章电与磁

第一节磁现象

一、磁现象

1.磁性;

2.磁体;

3.磁极:南(s)极、北(n)极;

4.磁体的指向性;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七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

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会自制小磁针,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磁铁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在评估的过程中,体验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磁铁的性质。

2、了解磁化现象,学会自制小磁针。

【教具学具】

磁性飞镖、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带磁体的小汽车,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一元硬币,铁棒,细线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语: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百宝箱(介绍器材:3个圆柱体、一圆硬币、各种磁体)特别强调盒内装有铁屑,使用时要倒在白纸上,最后收集到盒子里。

一、游戏引入新课

(射飞镖比赛)首先让学生观察到飞镖没有钢针。

质疑:为什么没有钢针的飞镖射到镖盘上没有掉下来?引入新课

并进一步提问:

二、进行新课

1、出示5个探究问题:

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

探究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

探究3: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探究5: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

学生探究(15分钟)

2、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展示探究1: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展示探究2。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展示探究3。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出示司南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值得我们骄傲。(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探究4:(展示多种探究方法)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我们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呢?展示探究5: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板书: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三、学生自制小磁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小心不要扎到手)

到此:我们了解了磁体的有关性质;还学会了如何制作磁体。

提问: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举例

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

四、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装上一个磁体后,便会给你带来方便或者能提高工作的质量?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六、板书板图设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分类:天然磁体

人造磁体

3、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软磁体、永磁体

七、学习评价表

教学探讨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五个探究磁体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飞镖磁性玩具。经过同学们激烈的比赛,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其中产生的问题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体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体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体,探究磁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方法,了解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附:《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探究报告

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

现象:

结论:磁体具有吸引的性质。

探究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磁体两端的磁性,中间磁性。

探究3: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实验结论: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指向方向。

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探究5: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

实验过程:

请写下你的发现:

磁现象教案教科版篇八

1、对模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各课时之间内容的衔接也不够紧密,每课时的内容多少还需进一步完善。

2、让课堂成为开放性的探究天堂。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准备的材料,我把科学书57页的内容,改为课前游戏,把科学书56页的内容改为课中师生对话的形式解决完成。

3、这节课能别开生面,一举打破传统写实验结论的方法,运用了学生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以诗的形式出现,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深刻。

4、《有趣的磁现象》一课,由于教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上课就以小魔术的游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趁学生意犹未尽时,又进行了神奇的“气功”表演,把学生的眼球紧紧锁定在表演区。这两个表演用时虽然不超过3分钟,但足已使学生惊叹。

5、《有趣的磁现象》一课,所展示的四个关于磁铁的实验,学生都是非常喜欢的。学生做实验前是对磁铁充满着好奇,对磁铁的神奇魅力充满着幻想;而学生在做磁铁实验时,对的磁力的来无影去无踪又感到一片迷茫。磁铁为什么会吸铁?磁铁的两端磁力为什么特别强?磁铁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同极为何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十万个为什么一起涌现在脑海。即使学生做完实验后,对磁力、磁性甚至磁场这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东西仍然在脑海掀起波澜,久久不能平静。学生的这些情感与行为,既是很好的课堂资源,又为教学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磁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建议:

本课程内容适用的对象: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且具备一定教学规模的城市、镇区学校,以及拥有充足实验器材的乡村学校。另外,本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调整和变通使用。例如,只具备实验1、实验2、实验3的器材,则可以删去实验4,而补充其他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