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艺术赏析心得体会 皮影戏艺术赏析心得体会(优质12篇)

时间:2023-10-12 13:00:31 作者:GZ才子 2023年艺术赏析心得体会 皮影戏艺术赏析心得体会(优质12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工作心得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一

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戏曲形式,它以手法化解的皮影为道具,通过搭配音乐和唱词,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魅力。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皮影戏不仅是一种精湛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第二段:详细描述皮影戏的历史和特点

皮影戏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手影戏。早期的皮影戏主要在民间流传,而后逐渐进入宫廷和庙会等场合。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越来越精致和丰富。因此,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皮影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皮影戏的特点在于“手影导光”,它通过材质细腻的皮影和灯光的灵活运用,展现了丰富的色彩和动态,使观众的视觉感受更丰富多彩。

第三段:浅析皮影戏所表达的文化和艺术

皮影戏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有着深刻的表达。它既可以表现富有故事性的爱情故事和历史传说等叙事,也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百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皮影戏能够深刻的揭示人类生存之道,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四段:分享个人对皮影戏的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第一次接触皮影戏时,被其细腻入微的布景,优美动听的曲调和准确的表演深深的吸引住了。特别是观看历史故事类的皮影戏,我常常会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意义和温度,领略到历史文化的瑰宝。不管是在表演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对于皮影戏的理解与思考,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段:总结言论

总而言之,皮影戏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既传承了古代的传统,又不断地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成功地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因此,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这门非遗艺术,让其与时代同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二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赏析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古文观止》的作者总评本文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这一评语确实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实质。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三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在最近一次的传统艺术展览中,我有幸欣赏了多种形式的传统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赏析。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打动了我。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以精妙的笔墨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画家运用淡墨写意的技巧,将山川河流的变化融入到纸上,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同时,传统绘画也注重表达情感,画家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颜色传递出内心的情感。这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

其次,在传统戏曲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通过语言、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在表演中,演员们以婉转悠扬的歌喉、优美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被他们的传神演绎和情感的传递所吸引,也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戏曲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再者,传统音乐让我在艺术的海洋中流连忘返。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律、奇异的乐器和深邃的情感,令人陶醉。在展览中,我聆听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家们用心演奏着优美的旋律,那种神秘的力量仿佛可以将人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传统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还能够传递历史和文化。通过传统音乐的欣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让我对艺术的细腻和匠心深感敬佩。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们非常细致入微,富有文化内涵。无论是瓷器、织锦还是雕刻,手工艺品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的崇尚和执着追求。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智慧和技艺,令我对人类的创造力和艺术造诣深感敬佩。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让我体会到艺术产生的过程,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传统艺术展览的经历,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传统绘画的笔墨魅力、传统戏曲的深刻内涵、传统音乐的舒缓旋律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的细腻匠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这些艺术形式所打动和感动,也更加珍惜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相信,在全球化的时代,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定会继续传承下去,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四

以我为例,很多时候看到一幅作品时,总会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感觉,仿佛眼前的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产生了某种共鸣。它或许是美,或许是丑,或许是悲伤,或许是温馨,但无论如何,都是那么强烈,那么真实,使我情不自禁地被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我意识到我与艺术家交流了一批独特的信息。这只是我个人的艺术体验,但艺术的真正意义不仅仅仅在于个人的情感反应和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传达的是一种真实的信息和情感,它反映了文化的演变、人类的思考和智慧的积累,照亮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艺术赏析图心得体会,这些体会对于我理解更深入的艺术形式和感受更多的情感为我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框架。

一、艺术是一种探索性的行为。每一种艺术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史诗、戏剧、音乐、绘画、建筑和雕塑,这些伟大的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可以说,艺术是文化表达和文化创造的重要形式,每一种艺术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艺术是一种探索性的行为,而我们的文化也是一种探索性的行为,因为它不断地在尝试不同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探究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其特征和独特性,才能真正欣赏和领悟。

二、艺术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它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更加有感染力。艺术家通过表现形式和情感内容,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心理,使人们的情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是对作品情感的认同,可以是顺比,可以是学习,或者是对于人生经验的自我反思。我们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的情感和理解。

三、艺术表现出了人类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早期的艺术作品和现代的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反映了人类的前进和退步。随着历史的推进,人类对于艺术的认知和理解逐渐深化,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变革也呈现出逐渐跨度的特点。从最早的洞穴壁画、罗马的珍宝,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再到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电影,艺术家们仿佛在演绎着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

四、艺术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人们对于艺术的定义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因为艺术既包含文化的传承,又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即使在同一种文化中,艺术形式也可以因个人的特点、经验和生活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思维,去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作品。

五、艺术是人类现代文化的瑰宝。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化,艺术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成为了人类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作品不仅是参观和展示的对象,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交流的载体。通过传播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多元化和开放的态度,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作品,增加对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为我们的人生旅程提供更丰富的经验和思考的空间。

综上所述,艺术赏析图心得体会是一个个体化的、独特的体验,但它也印证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的演进。当我们思考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视觉和情感的享受,也看到了文化的内涵和传承,以及人类对于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当我们走进一幅画的内部,仔细体验它所表达的信息、分享它所传达的情感时,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不同的、更富有内涵的世界,也将为我们日后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成长和哲学。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五

朝代:宋代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六

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次中国传统艺术展览,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这次展览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中国传统艺术给人以亲切感和震撼力。在展览中,我欣赏了许多中国传统艺术品,如绘画、雕塑、工艺品等。这些艺术作品无不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无论是山水画传达的宏大气魄,还是瓷器工艺中所展示的精湛技艺,都使我深感中国传统艺术的非凡魅力。每一幅画作或手工艺品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心灵的净化。

其次,中国传统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在这次展览中,我特别留意到了那些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比如,一幅以龙为主题的山水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万物生机的崇拜。而那些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的绘画和工艺品,则体现出了中国人对繁荣、喜庆和吉祥的追求。这些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更加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传统艺术还给人以静心净化的作用。在展览中,我注意到了很多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韵味和气韵独到之处吸引了我的目光。无论是一池碧水、一树梅花,抑或是一只小船、一位渔父,都给我带来了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把我带进了一个没有喧嚣和纷杂的世界。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让我体验到了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中国传统艺术启发了我对艺术和生活的思考。在这次展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在形式表现和意境传递上的独特之处。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美的魅力,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我开始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思考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共鸣和精神追求。中国传统艺术让我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交流的媒介。它可以引发我们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总之,中国传统艺术的展览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感受和思考。它既让我领略到了古人智慧和美感,也让我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通过这次赏析和体验,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更加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我相信,中国传统艺术将继续在时代的进程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想启迪和精神寄托。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七

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引起人们多种多样的情感和联想。如何理解、欣赏和表达艺术作品,是每个文化人的必修课。艺术赏析图是一种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欣赏艺术品的工具,而在多次使用、参观、欣赏艺术赏析图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体验与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学术性质

艺术赏析图是每个学界艺术类学科都离不开的教学工具。不仅在学术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记忆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技法等方面,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作者情感等方面。因此,在学术领域,艺术赏析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治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艺术认知的提升。

第三段:审美性质

艺术赏析图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它还能够辅助人们进行艺术品的审美活动。艺术赏析图能够将艺术作品的深层次思想和感性语言表达清晰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激发出观者的情感共鸣,进而让观者真正地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看图、分析、解读的过程,观者能够对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审美上有更高的把握。

第四段:实用性质

艺术赏析图在实践上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比如,美术课上常见的艺术作品分析课件,博物馆的多媒体音频讲解等等,都可以看作艺术赏析图的应用形式。同时,艺术赏析图也是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策划的重要工具,通过艺术赏析图,旅游活动更具有文化内涵性和知识性,能够吸引更多文化意识高的游客前来参加。

第五段:结语

在艺术赏析图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塑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和理解方式。而要想真正地理解艺术赏析图,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学术、审美、实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把握好文化内涵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包括知识、经验和情感在内的全方位提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色彩斑斓、有趣多姿。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八

在我家的书桌上,有一件最显眼的东西--贝雕。我十分喜欢这个做工精细的艺术品。

这个贝雕身长约十五厘米,是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贝壳组成的。大的颜色较深的贝壳组成了近似菱形的船身,船身中间一根木棍支撑着用小的颜色较浅的贝壳组成的帆,帆上还有用墨笔写的“一帆风顺”等字。如果你细看,就会发现,船身中间有两个人,一个头带草帽,手划双桨;一个身坐船中,欣赏风景。造型惟妙惟肖,精致极了。

望着这只贝雕,我仿佛面对着大海,在狂涛猛浪中一只小小的帆船在海中拼命挣扎,当波涛过去之后,这只小船又迎来了新的曙光,继续在茫茫大海中前进。

它又让我想到了劳动人民。他们不也像这只小帆船一样吗,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在狂涛猛浪中驾稳自己的那一只帆。

啊,这小小的贝雕后面,包含着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啊!多少灵巧的双手打造出了这个精致的贝雕啊!

我一定好好珍藏这只贝雕让它永远闪亮,永远耀眼!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九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结构,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这首诗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条结构线,而以明月为中心结构线,”它们或离或合,彼此错落,相互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热烈情怀。诗以细密的笔触刻画了思妇的情态和内心活动。以月作为传情的媒介,写思妇帘中卷月,砧上拂月,愿逐明月映照亲人,鸿雁不度,鱼龙潜跃,渲染思妇从春到秋,从日到夜的怀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由“昨夜”以下八句写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情,写昨夜入梦,写春半不得还家,直到落月西斜,揭示游子日夜思乡的内心痛苦。结尾四句以斜月沉沉,家乡远隔,由个人的痛苦而想到无数象自己一样的'游子,他们的思情就象眼前浑白的落月余光落满江数一样,牵动着人们的情思,使诗在收结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首诗较多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例如:“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排比句在重叠中显示变化,对偶句在变化中显示整齐,使诗意宛转而情浓。

二、《春江花月夜》的韵律美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平声灰韵、平声文韵、平声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以n、ng收音)与阴辙韵(没n、ng收音)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低)——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优美柔和,情切意浓,富有民歌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韵律美,体现在欣赏诗文的韵味上。所谓韵,就是不俗、潇洒、有余意。所谓味,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节奏上朗朗上口与脑海里的形象,紧紧连在一起。“韵味”二字就飘然于灵魂深处,诗人和读者一齐达到“共鸣”。在吟咏诵读中,随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感觉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的韵律抑扬回旋,宛若一阙如梦似幻的夜曲,美妙、含蓄、隽永,令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可以感觉到,在自然优美的旋律下,脉动着诗人深沉热烈的内在情感。意蕴深广,情韵悠扬。

在朗诵此诗时,随着诗的节奏,使人仿佛进入一幅幽美、柔和、恬谧、感情丰富而又宛转缠绵的春将花月夜的图画里。

如果说聆听音乐是美的享受,那么赏析《春将花月夜》的韵律,就会发现诗中有乐。这种艺术上的通感,更能唤起读者接受这首诗的美的能动性。白居易在《画竹歌》中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与白居易的体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的音乐好似萦绕于一片空灵而迷茫的夜色之中,吸引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三、《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美

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写明月照耀下的春江花林景色以及诗人的联想和感慨。前八句紧扣题意,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织就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后八句由“江月”联想“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引起世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人类的存在与明月的存在相得益彰。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却并不颓废,并不绝望,这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第二部分仍从写景落笔,以“白云”起兴,着力描摹人物心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主要通过“月”来烘托的,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明月徘徊,柔和的清辉使她触处生情,一“卷”一“拂”,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惆怅和迷惘。月光照耀着远方的爱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思念之情,一片痴情幻想,情思缠绵,哀怨凄楚。最后四句写游子思归之情,沉沉孤寂,无限思量,抒发人类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情感丰沛,“‘情’字总括全篇诗意。”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索热爱之情,对游子思妇的相思相望之情,均写得极尽其美,动人心魄。

四、《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宗白华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家,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初月妩媚、高月皎洁、斜月迷离、落月缠绵。“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副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用水墨勾勒点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人将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这种意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写景用字的鲜明、形象、生动和贴切。全诗着意渲染“春江”“明月”的主题。在描述“江”上,连续运用“春江”、“江流”、“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这些繁华似锦的景物,把春江烘托得象仙境一般。对明月的描写,主要着意于对月光的描绘。在月的描绘中有“明月”、“月明”、“孤月”、“江月”、“楼上月”、“月华”、“落月”。描绘了月亮不同的光色,不同形状和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来感受这些美好的意象,然后通过“品”来重建,最后通过“悟”来感悟其思想意境。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虚、空、远等意境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目标。《春江花月夜》在有限的自然景观中,勾勒出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用无言的载体托起这无限的生命体,其意境追求自然与人生联系在一起了。

不难发现,这种意境将引导人们对此诗做进一步的思索,“他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惆怅和哀怨。”“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的‘自我意识’:对广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

五、《春江花月夜》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以前并没有人真正地重视它,很长一段时间内,它被归入初唐四杰一类,后随四杰地位的提高,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这首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感时伤逝的哲理诗,抒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此诗给以极热情的和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的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春江花月夜》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尤其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提供了成功经验,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春江花月夜》诗的格式,为后人写抒情诗开拓了创作道路,对后人创作影响,亦是深远的。曹雪芹在他的巨作《红楼梦》中,刻画林黛玉的性格,表现了她寄人篱下、悲叹自己的遭遇和孤寂的身世、最能够倾泻她肺腑中的悲凄痛苦、莫过于是那几首:《葬花诗》、《桃花行》……诸篇。更在《风雨夕闷作风雨词》一章里言黛王“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凄楚缠绵,催人泪下,可见《春江花月夜》对后人影响之大。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十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蒙眬.也可以说整首诗的感情就像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亦实,忽此忽彼,是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邃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体味.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

接下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芳甸”,就是生满鲜花的郊野.“霰”,是雪珠.“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说江水绕着生满鲜花的郊野曲折流过,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空里流霜不觉飞”,因为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反而不能察觉了.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好像雪一样,所以说“流霜”.“汀上白沙看不见”,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一句写天上,一句写地上,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仿佛被净化了似的.从这样的境界,很自然地会想到深邃的人生哲理,所以第三段接着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一色,连一粒微尘也看不见,只有一轮孤月高悬在空中,显得更加明亮.在江边是谁第一个见到这轮明月呢?这江月又是哪一年开始把她的光辉投向人间的呢?这是一个天真稚气的问,是一个永无答案的谜.自从张若虚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李白、苏轼也发出过类似的疑问.李白说:“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而几乎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了.

第四段由疑问转为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停地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诗人这番想象是从“孤月轮”的“孤”字生发出来的,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思妇的期待上来: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浦,水口,江水分岔的地方,也就是江行分手的地方.白云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许多愁绪.“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那家中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想念着他呢?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同一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从第六段以下专就思妇方面来写.曹植的《七哀》诗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张若虚化用这几句的意思,对月光作了更细致的描写:“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妆台了.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了却又来.她是那样的依人,却又那样的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就和我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镜子似地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远了.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思妇回想昨夜的梦境: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这四句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写,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最后一段,天已快亮:“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好像一幕戏完了以后合上幕布一样.这整夜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地北天南,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归来!看那落月的余辉摇动着照满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呢!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据说是陈后主创制的',隋炀帝也曾写过这个题目,那都是浮华艳丽的宫体诗.张若虚这首诗虽然用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还是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而张若虚也就以这一首诗确立了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地位.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化,取得班斓多彩的效果.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十一

艺术赏析是指观察、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过程。作为一种文化体验和艺术学习的途径,艺术赏析对于个人品味的培养和审美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我在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一些艺术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过程,分享我对艺术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段:细节描写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家艺术展览中心,我看到一幅名为《冬夜雪》的油画。画作中,漆黑的夜色中布满了银白的雪花,一座远方的城市在雪中若隐若现。尽管没有任何人物的出现,但作品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又有一次在一家画廊中,我发现了一件名为《不羁的牛》的座雕。座落在展厅中心位置的这件作品形态奇特,采用了金属和玻璃等材料,虽然看似稳重,但它却彰显着独特的个性。在照射灯光下,座雕显得格外亮丽,它让我想起了那些蕴藏着力量和毅力的冒险家们。

第三段:情感表达

艺术赏析并不只是对作品形式的描述和分析,更包含了对情感和价值的表达和感知。去年在一次音乐会上,我听到了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演奏,那种宏大、独特的音韵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了壮观的场景,那是一个自然之力的崛起和消逝的过程。每一次欣赏这样的音乐都给了我新的灵感和启迪,它们为我提供了更多思考人生的角度和方式。

第四段:思考与总结

在日常的生活中,艺术作品随处可见,细节也各不相同。然而,通过艺术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种思想的表现,或是一种感性的体验,观众则有责任去掌握每一份信息以及它们背后的含义。艺术背后的意义和思想是探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关键所在,理解艺术也就相当于理解了人类的智慧和灵魂。

第五段:结尾

总之,艺术赏析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修养。从欣赏到领悟,再到思考,艺术品是一种与人类命运紧密结合的东西。通过艺术赏析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尊重和理解艺术,去拥有它为我们带来的快乐与启迪。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篇十二

红色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座红色雕塑展览,并对其中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和体会。在这次观展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色雕塑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以及对于生活与情感的表达,使我对艺术的内涵和形式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第二段:红色雕塑的意象和形式

红色雕塑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形式,它不再追求物象的真实再现,而是通过对形态、色彩、纹理等进行重新创造和构图,使观者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红色雕塑的鲜艳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力量、激情和热情的追求。而红色雕塑的形式多样化,有的是抽象的几何形状,有的是流线型的曲线,有的是充满动感的造型,这些不同的形式都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受。

第三段:红色雕塑的情感表达

红色雕塑深深地吸引我,是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浓厚情感。红色寓意着热情、激情和力量,每一件红色雕塑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在观赏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红色雕塑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有的作品通过线条的激烈交错和立体形态的抽象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有的作品则以鲜艳的红色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热情;还有的作品则以柔和的曲线和光影的变化,展现出作者对美好时光和温柔情愫的向往。每一件作品都让我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也让我对艺术的力量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四段:红色雕塑的艺术魅力

红色雕塑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们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引发思考和情感共鸣的方式。这些作品透过艺术的形式和红色的表达,在观者的心灵深处唤起共鸣和共情。红色作为一种强烈的色彩,能够直接打动人的情感,让人产生冲动和感动。而红色雕塑的形态和造型则使观者能够在审美的层面上深入思考和探索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和内涵。正是这种艺术的力量和深刻的表达,使红色雕塑成为我心中最令人难忘的艺术形式之一。

第五段:对红色雕塑的思考与展望

红色雕塑展览使我对艺术的内涵和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引发了我对红色艺术的思考。我认识到艺术是多样性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去理解艺术,去感受艺术。红色雕塑以其独特的鲜艳色彩和独特的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同时,我也期待着更多创作者能够将红色雕塑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红色雕塑的艺术魅力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带给人们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乐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