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时间:2023-10-14 13:33:04 作者:HT书生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实用8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期间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总结,它对于我们今后的求职和职场发展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可以从中获取写作思路和技巧。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一

近些年,高考在我国普及程度逐渐提升,成为了考生们通往理想学府的必经之路。高考阅卷工作则承担着对考生努力付出的公正评价,对社会平等机会的保障,无疑是一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高考阅卷人员,我在这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在高考阅卷工作中,仔细阅读题目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每个科目的题目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可能存在一些隐晦的信息和要求。只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意图,才能准确评价考生的答卷。举个例子,我曾在一次阅卷时因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导致误把学生的“确定”错误理解成“特殊情况”。这个错误虽然是个例,但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从那以后,我坚持在开始阅卷前,花费一定的时间研读题目,并对疑惑之处进行梳理和确认,确保自己对题目内容的理解与创作意图相符。

其次,公正评分是高考阅卷工作的核心原则。高考是考生们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因此阅卷工作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在阅卷过程中,我会尽量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切实根据标准答案和评分规则进行评判。同时,我深知学生们的努力与付出,对于那些因个别细节错失分数的学生,我会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理解。尽管评分标准既严格又公正,但作为阅卷工作人员,我们不能忘记背后是一群充满热血和梦想的年轻人,我们的评分也要考虑到他们不断的努力和成长。

在阅卷工作中,严守工作纪律和保密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考阅卷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接触到大量的考卷,其中蕴藏着学生的努力和希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不泄露任何考生的信息和成绩。同时,我坚守不询问学生身份和成绩的原则,不因他们的背景和成绩差异而产生偏见。只有保证工作流程的严谨和保密,才能让考生们获得公正的评价,并增强他们对高考的信心。

此外,高考阅卷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这时能正确处理与沟通十分关键。例如,考生对自己的作答有异议,我会尽量耐心倾听并与考生进行沟通,以充分了解考生的观点和想法。在交流中,我会站在考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听取不同声音,尽量寻求解决方案。对于一些情况疑似违纪的考生,我也会依据法规和规定进行相应处理,确保公正评价和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最后,高考阅卷工作给我带来的最大感悟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阅卷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而试卷只是展示这些特点的方式之一。当我们面对考卷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而不是简单地把他们分为优劣。每个考生在高考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都值得我们尊重和鼓励。阅卷过程让我学会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在评价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总之,参与高考阅卷工作是一项需要态度端正、严谨细心的任务。通过这项工作,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我会坚守公正评分的原则,严守工作纪律和保密原则,同时给考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注。高考是考生们成长的见证和一个新的起点,而我们作为阅卷人员,肩负着为他们提供公正评价和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到更好,才能让高考更加公平公正,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历史科目在高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历史科目的阅卷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细致审查考生的答卷,以确保公平公正。作为一名历史科目的阅卷老师,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以下是我对高考历史阅卷的心得体会。

首先,准确把握评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历史科目的题目是多样的,一般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方面。对于客观题,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答案进行评判,确保公平公正。而对于主观题,评分标准相对更加灵活。作为阅卷老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评分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准确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避免主观意识的干扰。

其次,注重整体把握,避免被细节困扰。在历史科目的阅卷中,学生的答卷中可能会涉及大量的细节。但作为阅卷老师,应该注重整体把握,而不是被细节迷惑。我们要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出发,看整体是否符合历史知识的逻辑,是否能够回答问题。只有把握住整体,我们才能做出准确评判。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保持客观公正。历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个人见解。作为阅卷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不要带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评判。只有保持客观公正,我们才能对学生的答卷做出公平的评价。

第四,注重语言表达的评分。历史科目中,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阅卷老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答案的内容,还要注重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是否符合历史学科的要求,都应该成为我们评判答卷的重要依据。在评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特别评分,以鼓励学生注重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要善于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阅卷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我们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作为阅卷老师,我们应该在发现错误之后及时进行修正。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认真对待每一个答卷,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

总结起来,高考历史阅卷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阅卷老师深入研究评分标准,注重整体把握,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注重评分语言表达,善于及时修正错误。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才能为高考的历史科目提供公平公正的评价,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三

“我是一名从教数十年的语文老师,近年来大都参与了高考阅卷。今年的阅卷场改卷非常严格,启用了现代化设备,严格按国家部颁标准,参照省里相应细则,每份试卷必须经小组长、大组长、质检组、指导委员严格检查,作文最后输入电脑看是否偏离标准,有问题立即返回纠正。每个阅卷老师都按阅卷要求,心里装着考生。给分有所依,扣分有所据,评分很公正。”

“……妈妈,题海猛如虎啊,我从早到晚苦战到傍晚回来你又把我关进小屋,我每天亲吻了凌晨才能休息,我的思维在模糊,智慧正离我躯体而去,你为何如此狠心?……”

当一篇篇作文经过我的手,单是那一串串题目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就汇成了问的巨流。如:《疑则生问》、《酒肉穿肠过问字心中留》、《该出口时就出口》、《人非圣贤岂能无问》、《人生自古谁无问》、《问为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倾听问的钟声》、《五问慈母》、《叩问历史》、《不耻下问》、《与毛泽东研究战争》、《与鲁迅一道分析人性》、《问有源头活水来》、《问中乾坤大,怀中月夜长》、《学无止境问无止境》、《问出世间情为何物》《问出精彩的人生》、《问是我走向成功的阶梯》、《问和我一起长大》、《问则明不问则惑》、《永远的追问是永恒的绝唱》。

一些学生还有真情实感的问:《实话实说》、《问直叫人生死相许》、《迟到的问》、《生命不能承受之问》、《问天问地到底问谁》、《我问苍天还是问大地?》、《茫茫沙漠路在哪里》、《敢问人为何物》、《考场四问》、《梦访李白》、《天下英雄会是我吗?》。

有篇《与龙王讨论水灾》很有趣:“阎王老儿你为啥年年兴风作怪?从公元前6周定王5年开始到1939年蒋介石扒开花园口,2540年间,黄河决堤1590次,大改道26次,平均3年两次决口,1就有一次大改道,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灾难?今年好几次飓风与水灾,整个世界损失十几万生命?阎王回答:过去年代你们相互残杀,今天你们工业发达形成臭氧层,年年战争硝烟弥漫,尘埃落到我的头上,哪一天不使我发脾气?不过,我仍然欢迎人类的使者来谈判……”

不少学生为创新放开手脚写信,写文言文、填词、写日记、写小说……应有尽有。阅卷时,有时我会觉得,考生们简直是一群群不安分的小精灵,他们群情激昂,跃跃欲试,甚至有些“忘乎所以”,跳跃和突兀的思维和语言令人惊叹。

然而,能打动笔者的好作文并不多,不是内容不健康,就是没有审准题,没能够揭开谜底。我略略思考懂得了:是因为话题再熟悉不过,平时没引起注意,提起笔来发现满脑子都是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反而没了头绪。即使练过,没有揭开题的谜底,也只好匆忙临场发挥。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四

劳动,一个从小就很熟悉的话题,小学中学作文练习应该也写过不少,到高中毕业时还要再写一次,是不是有些太陈旧了点?太低估了学生的水平?毕竟这是大学选拔性考试,一个毫无新意甚至有些陈腐无聊的话题要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去写,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有人说,这样的题目拉低了整个高考考生甚至国民的智商。如果这样严肃的国考依然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往思维的纵深处去行走的话,又怎么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纵深处行走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只能在低层次、低效率的怪圈里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是有良知、有远见、有专业素养的语文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过,回过头想,现当下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劳动的时间本身就被大量挤压甚至完全丧失,劳动的生态环境也并不具备,尤其是社会对体力劳动有一种潜在的轻视甚至鄙视的心理。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怎么参与很多劳动实践,对劳动的认识本身就不深刻,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深刻的文章来呢?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能期待通过一篇高考作文就能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当然,更不能因此而扭转整个社会业已固化的劳动观。

(二)对审题的看法

行文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审题不准就会导致偏题走题,这是常识。而这次作文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以“热爱劳动、理解劳动、尊重劳动”为话题的中心,但很多考生却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完全另起炉灶,比如大谈“青春需要奋斗”“人生重在奉献”,或者打擦边球,比如大谈“人生在勤,不索何求”却不谈劳动。这是典型的审题不过关,对命题的概念内涵及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不清,抓不住关键和中心。

(三)对作文思辨能力和作文素材的看法

思辨能力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可贵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对世界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来说理应具备,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更要培养学生的。但看看我们的高考作文包括我们的平日的作文训练:作文素材满天飞,政治口号到处是(尤其是大量引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思维的肤浅化、语言的幼稚病触目皆是,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深度和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上了三年的假语文”,语文老师的“专业尊严”瞬间被击垮,真的悲哀啊!

可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甚至不愿思考和分析问题,他们愿意这样吗?当然不是。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学生的原因很多,此处不讲),我们教师也难辞其责:一是我们平日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素材,学生没消化吸收,造成“素材积食”,临场时懒得思考就把素材搬来救场意图蒙混过关;二是平日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居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被扼杀掉,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思维的喂食”,哪里还会独立思考?更遑论深入思考了。三是思辨能力的强化训练很少甚至完全缺失,甚至有时候教师自己就是照着参考答案中的思维去给学生讲解作文的。

如果再往大的方面讲,我们整个的应试环境本身就不鼓励也不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甚至也不鼓励学生讲真话、讲自己的话,学生人云亦云、墨守成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他们最终选了一条“最轻松”(其实并不轻松,要背记大量素材)“最懒惰”(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偷懒)“最取巧”的办法,“作文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认为,作文素材不是不要,也不能不要,毕竟这本身也是作文论据重要来源,但在利用的同时,一定要消化吸收、内化为己,特别是要学会有选择性地巧妙运用,要加工处理,要学会“简述事例,深入分析”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事例。这个指导我们教师要主动、有意识地去承担,更要有方法、有艺术地去做,而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思考者,而不是一个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者“复读机”。否则,以后的高考作文还会出现素材泛滥成灾的局面。

写到此处,想请大家欣赏一位考生的片段:

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心灵的感悟。

当你劳动时,你才会明白勤劳的意义:当你注视着干净的居室,你会懂得劳动付出后获得回报的快乐与成就;当你双手拿起扫帚,告诉我们的是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弯腰扫地,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谦虚,平等对待万物。当你将垃圾分开倒入垃圾桶,它让我们懂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属于它的地方。

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尤其是当你在野外全身心投入劳动时,你所有因喧嚣热闹而暂时沉潜的思想此时会一一在你脑海中显现。你因群聚而平凡的大脑会在此刻像明珠脱尘,熠熠生辉。而当你一个人劳动的时候,也是与自然最亲近的时候,人群的欢笑倏然隐退,如潮水般涌向的全是是风声、鸟声,树叶沙沙声,白云飘过的声音,自然万物的私密言语,在此刻会被你全部知晓。

同学们,劳动使我们健体,劳动使我们静心,劳动使我们明智,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书本、手机,抛弃劳动无用的谬论,投入到劳动中去吧。

这几段文字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对劳动的认识相比较那些大段引用熟滥的例子是不是要好很多?虽然有些语句过于文艺化,个别句子还欠成熟,但对劳动的认识却真实而细腻,很有个性,也比较深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舒心悦目,脱颖而出是自然的了。

(三)关于优秀作文的样子

这个问题语文老师应该有共识:

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内容紧扣材料,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有文采,这是作文的内核。

至于外形不外乎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此外,我个人认为,优秀作文绝不是临场写出来,而是长期练出来的,是长期的阅读、思考与写作训练的综合,而绝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或者说技巧永远是末流,核心的东西还是语文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的人文修养。

优秀的作文也应该是考生与世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浅薄的,是厚积薄发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是宁静致远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是沉稳大气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优秀的作文让人一读就能感觉到一股“气”,一股天然之气、浩然之气、人文之气,这种气一定要积淀,要涵养,平日下苦功夫才能得到。

以上就是这次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看法,不全面,也不成熟,很多属于个人看法,各位观者见仁见智,取舍自定。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五

历史是一门集人文、科学、艺术等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高考历史阅卷是我们评价学生历史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历史阅卷老师,多年来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高考历史阅卷的一些观点和体会。

首先,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案例分析。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都离不开具体的背景和环境,只有具体情况下的案例分析才能充分展示学生对历史事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阅卷时,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案例分析是否准确、具体、有深入的思考。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二战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分析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动和其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来准确把握整个战争的背景。只有具体的案例分析能够体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思维逻辑。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往往有着复杂的联系和原因,只有通过思维逻辑的合理运用才能够揭示出其中的内在关联。在阅卷时,我会评价学生的思维逻辑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合理地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将自由思想和民族自豪感的崛起与经济利益的争夺联系起来,从而解释美国独立的原因。只有具备较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学生才能够在历史阅卷中得到高分。

此外,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史料分析。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的收集和分析,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分析,才能够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在阅卷时,我会评价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是否过关。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事件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综合分析相关史料,辨认史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得出对事件的合理解释。只有具备良好的史料分析能力,学生才能在历史阅卷中脱颖而出。

最后,高考历史阅卷要注重对历史研究的创新思考。历史是活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历史思考。在阅卷时,我会关注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例如,当评价学生对于中共建党的理解时,我会看他们是否能够展示出对一党专政模式的分析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只有具备创新性思考能力,学生才能在历史阅卷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总之,高考历史阅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学生的历史水平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案例分析,展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又要注重思维逻辑,体现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要注重史料分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要注重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重视这些方面,才能够真正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六

高考阅卷组织严密,评卷公平、公正。实行双评制,即一份作文由两名教师批阅,分差在9分以内则取平均分,如超出9分则成为三评卷,由第三名教师评阅,取相近两个分数的平均分,期间组长会不时抽评三评卷,确保不出现错评情况。网上阅卷要求很高,阅卷系统也非常完善,组长随时监控着每位组员的阅卷情况,包括阅卷量、平均分、无效卷、吻合度、综合指标等。每位老师在评卷时都十分谨慎,毫不懈怠,唯恐失误而被约谈或因误判影响考生成绩。十天结束,我很幸运地成了第六组为数几个没被约谈的人,利川一中四位老师最终的综合指标评价均居前十,这都源于平时测评准确把握标准、认真阅卷,也体现出一中老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二、评卷标准

高考阅卷与平时阅卷最大不同在于不直接评总分,而是按照内容、表达、特征(发展)、扣分四个方面评出四个小分。内容、表达、特征(发展)分为四个档次,一类16-20、二类11-15、三类6-10、四类0-5,扣分0-9。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扣分情况:

1、缺标题扣2分。这是在评分栏里直接减2分,标题是文眼,没标题的作文影响老师的阅读,不便确定文章的中心,所以没标题的作文在内容这一块也会影响得分。

2、字数不足。200字以下,最多5分;200—600字,内容和表达原则上不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即最多20分;600字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按正常卷评分,每缺50字扣一分,扣完4分为止。

3、错别字3个扣一分,扣满3分为止,不重复计分。标点不规范、不正确等相应扣分。

4、抄袭作文得低分。有考生抄袭试卷中的文章或语段,也有考生抄袭其他文章,得分均较低。

5、文体不明。具体表现为文体不伦不类,在表达项里扣1-3分。有的略微可以看出是演讲稿的形式,有的完全看不出。

三、作文解读

2019年全国卷1仍然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讲明对“劳动”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后部分提出写作要求:写一篇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内容上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宏观上看,文章采取先论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赞美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再批评对劳动的错误认识,最后提出对劳动的希望与建议,这样正反结合、层层递进的形式是最符合题意的。

微观上看,侧重某个或几个方面,比如时间观(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效率观(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的!)、苦乐观(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价值观(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评述,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也是符合题意的。

无论哪个层面,在写作的时候都应该以“演讲稿”的文体写作。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特别提到:

第一,由于演讲的现场感,演讲的语言,至少要相当口语化。例如,“他们失败了”,在散文中,这是很正常的,而在演讲到情绪激昂的时候,就可能不够味,不如“他们完蛋了”。

第二、演讲稿特别要求语言明快,有面对面的感觉。因此,在行文中可以随时采用呼唤性的语言,如“同学们”“朋友们”等。

四、阅卷体会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明确文体写作,偏题的很少。满分作文体现出了作者很强的语文素养,且能感受到他们在字里行间充溢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体会到他们自觉的时代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但同时,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审题不准、概念混淆。文章要求是围绕“劳动”写作,但少部分学生在文中通篇出现“勤劳”“勤奋”“奋斗”等词语。在评判的时候,“勤劳”视同为“劳动”;如果通篇是“勤奋”或者“奋斗”,几处出现“劳动”,则视为游离话题;若全篇不见“劳动”这一关键词,只有“勤奋”“奋斗”,则视为偏题。

2、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看颜值的时代,在高考作文评卷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书写工整、卷面清爽的作文在“同质”的情况下,自然比书写潦草的作文高出几分。高考作文评卷老师本身比较辛苦,如果还要做“甲骨文专家”或者“考古专家”,你的作文分低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写一手好字或者至少保持卷面清爽应成为所有考生的共识和追求。

3、文体不符,思路不清。从头至尾看不出是演讲稿,没有演讲稿文体特征的体现,文章思路不清晰,结构不严谨,全文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段与段之间没有衔接过渡,想到什么写什么,东拉西扯,很散漫。

五、写作建议

通过作文阅卷,深刻地体会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素材的积累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注意以下应试技巧:

1、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文中随时点题,一定要把作文规定话题的关键词明确说出来,千万不要用类似或者相近的词语替换(比如本次作文的劳动、勤劳;勤奋、奋斗),避免游离话题、偏题的情况出现,否则得分很低。

2、结构完整,文脉要清晰。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没有整体的布局观既无法展示思维的逻辑层次,又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3、完成字数,卷面整洁。工整、漂亮的书写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工整、漂亮的书写能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质情况下,分数定会高些。

4、摒弃侥幸,杜绝抄袭。有的学生把试卷里的文章选择性或者变换词语性的抄袭,最终,还是无法逃过现代高技术的检阅及阅卷老师的火眼金睛,其结果费时不讨好。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七

高考结束后,阅卷工作随即启动。教育部国家考试考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都在准备网上阅卷的试卷扫描工作。

据悉,9日北京市高考阅卷已经率先开始,最先启动的是作文阅卷工作。本周末北京市首次高考全科网上阅卷将全面展开。虽然今年考生数量下降两成,但阅卷教师却不降反增,阅卷时间也未明显缩短,以保证阅卷质量。

北京市今年语文阅卷教师达到370多人,其中近六成教师负责批阅作文。值得一题的是,作文全部交给高中老师批阅。

针对考生、家长担心的高考阅卷时间紧,主观题特别是作文答卷的公平性难以保证等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表示:“现在的网上阅卷有一套管理办法,包括了主观题、客观题。特别是语文作文,这有一个‘二阅’的制度,就是电脑随机将这个卷子分给两个人阅。这个题分数有一个误差点,如果两个分数超出了这个误差点,电脑就自动发给第三个人来阅,第三个阅出来的.还有问题,那么由这个学科的评卷组长来召集开会确定这个事情。所以,应该说网上阅卷的公平、公正程度很高,这一点请大家可以放心。”6月20号开始,高考成绩将陆续出炉。

(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篇八

俗话说:“意犹帅也。”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有的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可能因为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好审题立意这一关。要想在考场上作文立意方面得到高分,首先要摸清阅卷老师的心理,弄清决定阅卷老师判分的因素。

其实,阅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看标题。这是阅卷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考生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2.看开头、结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阅卷老师寻找观点的关键之处,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3.看小标题。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4.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