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表(优质17篇)

时间:2023-11-10 15:07:37 作者:笔砚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表(优质17篇)

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有序、系统、高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科学,物理基础教学更要注重技能的训练。实验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学校有物理实验室一个,有16个教学班级,其中八年级有8个教学班,8个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物理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形,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通过,为,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充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为,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搜集整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

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

怎样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论文

摘要:鉴于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逐步成为各高校的教育目标。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作用良多,本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影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良好开展的因素以及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做出了一定阐述。

当今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广大师生所认同,作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得到实际训练的有效途径,实验课程的开展及相关教学策略的完善势在必行,然而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良好开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何以教学目标为宗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措施并改革方案是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物理知识揭示的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其理论知识虽然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学生却很少有从生活中发现并实践物理规律的认识,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生科学严谨的求知作风。从长远来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对于我国未来科技更高水平的发展,推进科学强国的策略有着直接关联。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进行,主要以教师首先讲授实验相关理论知识,仪器的操作和具体的步骤,由学生进行具体操作,从而使物理知识得到应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所谓有效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认真听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给予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空间,提高其思维,动手与创造的能力。

3.1学生兴趣不足。

部分学生在实验时态度较为敷衍,只为单纯完成学习任务,思维较为提留在表面,少于对实验更深层次的探究。由于对实验的不重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十分有限。为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升学习兴趣是一条必经途径。

3.2实验数量及时间有限。

一方面,实验仪器老化现象较为普遍,也有部分损坏,而学校在实验仪器的更新补充与修缮方面都较为轻视,从而影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高中实验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在课程数量以及时间的安排上也有不合理之处,高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更由于高考中不设立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考核,学生多重视理论课成绩的提高,导致高中生实验课程数量不足,学校在课程时间安排上也有不当之处。

3.3实验内容有局限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多局限于书本内容,内容不仅缺乏创新,实验模式和实验类型都过于单一,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为图简便,将需要学生进行的实验直接通过教师演示从而省略学生实践的过程。或者教师过于详细地讲解实验过程甚至于面面俱到,或者将学生实验过程简化,减少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几率和机会,弱化了对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通过多方面教学手段的配合整体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4.1实验资源方面鉴于高中物理实验的进行本质上是为加深学生对课堂与教材内容的理解,而由于实验资源的局限,往往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重视对实验资源的应用能力以及开发实验资源的能力,事实上,在学校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时,教师可以应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比如塑料瓶,玻璃杯一类,既可以补充实验用具,由于其可操作空间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物理实验与化学实验不同,取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不仅操作简单,危险性低,同时又不乏准确性。其普遍性也为学生自身随时开展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帮助学生现场观察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4.2实验课程的数量与课程安排方面一方面,针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安排的数量不够,学校可以将实验数量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高,对于需要进行实验课的内容尽量在理论课结束后相对开展实验课,进而对理论课内容加以巩固。

4.3学生自主实验方面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往往简化教学步骤,以自身演示取代学生操作步骤,使学生从操作者变为观察者,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明确其指导者的职责,在实验过程中行使其指导者、组织者、设计者的责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同时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充分给予学生自我演示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转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并提供帮助,掌控课程节奏,激发其学习兴趣。

4.4仿真技术的应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仿真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一方面,科学技术为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一种可能,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有更为直观的优势,仿真教学可以演示物理现象,如自由落体等,对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大有裨益。

5、总结。

良好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意义深远,然而当今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仍旧面临诸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弊端,实验设备上也有需要改变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改变教学观念,制定相应教学措施并积极实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备课组内做到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使用资料统一.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得备课组内教学、教研工作目标明确,计划详细,有条不紊.认真钻研新教材,新课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六认真”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五个严格”和苏州市“三项规定”,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依照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表,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2.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认真钻研新教材,搜集、整理、研究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根据教学计划,集体讨论、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每周备课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明确.布置作业、练习统一.编制练习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活动,强化预习和复习两个环节.积极努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先进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学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style="color:#125b86">经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菲浅。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一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在这一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

一、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年,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一年,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说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大学物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习就是为了能自我学习,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对于物理实验课堂而言,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性的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课堂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保持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认知、理解与记忆,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物理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

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上,高中物理教师要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思维的限制,要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先设置一些“趣味化”的实验,从而会有效激发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拓宽学生的实验空间。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单纯让学生观察实验、记诵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也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影响到学习热情的保持.

但是,物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如果教师能够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科学的价值,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心理障碍,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有意识的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贯彻于物理实验教学当中,通过更多的生活现象与案例的引入,拓宽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探究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实现物理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物理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优化实验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主要特征,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能.

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原有物理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以及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根据自己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这样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有效结合,无疑是最理想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但是,每个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兴趣偏好、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统一化的指导,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

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能够结合物理实验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和引导措施,强化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

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全面考核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动手实践能力,保护好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贯彻与实施,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以单向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更多亲自动手、主动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具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加快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作者:王维肖利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二物理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电磁学,是高考物理最重要的部分,难度很大。如果说高一物理你可以借助你丰富的生活体验帮助你学好的话,那么高二物理就有困难了,对于物理情景,模型都得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要求极高。当然,利用好衔接班的机会,一则加强、突破高一的重、难点;二则提前打好高二的基础。力争高二物理学习给你带来惊喜。

二.学生分析。

力学的学习和电磁学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力学的思维模式没有完全形成;还有使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的思想去解决物理问题的物理学习难点没有突破;而电磁学的学习又要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对于模型的`建立进行重点突破。

教学措施。

1.刚开学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放慢教学节奏。

2.注重基础的落实,采取“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积极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重点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原理外,还让学生自我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解题基本解法。

5.及时做好作业批改及错误分析。做到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

6.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教学方案。

1.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仔细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授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教学的观念。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4.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量性。

(2)层次性。

(3)针对性。

(4)实践性。

(5)探索性。

(6)试卷化。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只是就普及教育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

一、现状。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全国小学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镇81184所,农村440284所,分别占5.81%,14.66%,79.53%;小学在校生数130132548人,其中城市18166507人,县镇26928904人,农村85037183人,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04所,其中城市14473所,县镇20852所,农村41942所,分别占18.73%,26.99%,54.28%;在校生61676458人,其中城市10346351人,县镇17045443人,农村34284664人,分别占16.78%,27.64%,55.59%。如果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则,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

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也达到54%左右。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并对普及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与推动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在这种体制下,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教师工资由县乡政府和农民交纳的农村教育费负担;学校建设和设施由农民集资;学校公用经费向学生收取杂费。过去提倡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农民说实际上是“人民教育农民办”,县级以上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承担了城市的教育投入,而农村教育经费则主要落到了县级以下政府和农民身上。

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致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也就是这方面的现实问题。

二、困难。

财政体制的调整影响农村教育的体制基础,县乡政府财力难以承担原先分担的财政责任。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扩大地方政府的财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从80年代初的40:60,变为90年代初的22:78。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为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改变为52:48,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日渐困难,而教育成本由于教师工资和教材等材料价格的上升而提高,许多地区单靠县乡财政已经难以承担义务教育的全部经费,贫困地区有的县乡全部财政收入还不够发放教师工资(例如甘肃省榆中县年全县财政收入7410万元,而财政支出13900万元);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权放到乡级政府后,由于乡财政中的大部分是教师工资,容易被挪用,这样就连续出现了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2000年曾达到180亿元,有的地区拖欠达半年以上,农村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的严重困难。

农村正在全面进行的税费改革,势将给现有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重大的冲击。农村税费改革将取消各种收费,改为只收一种农业税,这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和保证农村的社会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税费改革中将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大部分教育集资,大幅度减少农村教育经费,全国农村教育费附加240亿方,269亿元,2000年151.97亿元,地方教育费附加25.94亿元,农村教育集资34.2亿元。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仅以已经全面推行税费改革的江苏省为例,根据去年的调查材料看,该省财政增加20亿元转移支付,用于苏北地区税费改革造成的缺额,其中10.6亿元用于教育,其结果是保证了苏北地区教师国标工资(现有教师工资构成中,大约60%左右是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而40%左右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各种补贴)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这部分工资不再拖欠。由于苏北地区原先地方补贴约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未发,现在矛盾不太突出,但长远来看这部分工资来源没有落实;而苏中地区现在国标和地方补贴都发,这次没有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只能支付国标工资,地方补贴并未落实,教师实际收入减少,反响强烈。据省财政厅估计如要解决地方补贴省级财政还要增加20亿的转移支付。即使这样,农村学校的校舍设施和设备添置仍然没有经费来源。江苏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地方财力充裕,其困难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大幅度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可能会造成农村教育的严重困境。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而不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放缓,缺乏推动和支持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80年代联产承包和90年代农产品提价的政策调整中,曾有两次明显的提高,1978-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1倍但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乡镇企业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原因,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1991~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1倍,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甚微,有的地区和有的年份甚至下降,个别的还有入不敷出、种地赔本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的经济基础。而农村教育水平低,脱离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实际,相当部分学生厌学;学校收费提高,超出部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高等学校收费过高,使贫困家庭失去继续学习的希望。这些因素造成农村地区教育与经济之间的非良性循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差;农村教育落后,难以发挥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影响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人才很少留在农村任教,现有的教育也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突出表现在初中辍学率大幅提高,一般县在10%以上,有的县高达30%~50%,如任其发展,“普九”成果有可能得而复失,农村教育的基础将会因此而动摇。

今后若干年,农村教育面临着危房改造、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中入学高峰、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四重叠加的校舍建设高峰,短期内需要大量基本建设投资,如不统筹规划,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将很难应对如此巨大的基建投资。

三、对策讨论。

(一)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2000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了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

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完善势必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而目前农村教育的经费短缺不可能等新体制完善之后才解决,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乡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资作用;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财力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的阶段,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例如义务教育适当收取杂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单项教育集资等。当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也是增加教育投入,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途径。这里就增加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主要是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问题提些建议。2000年国务院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中央财政增加农村教师工资转移每年50亿元,危房改造两年30亿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五年50亿元,还有其他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是历史上中央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对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困难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但是,财税体制改革和农村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经费缺口,仍然没有充分解决,仅以“普九”期间的举债而言,全国不完全测算约500亿元,近几年将要相继进行的大规模校舍建设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近期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经费仍然难以保证,需要采取特殊的办法缓解困难,是否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下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真正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第一要务”,把农村发展摆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下决心压缩行政性开支(1991~19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增加3倍,而政府行政性支出增加4倍)和生产性建设中的决策成本浪费(例如有的生产性项目投资决策错误浪费达数十亿元之巨,据调查新疆某油田盲目决策建设石化厂,投资达24亿元,建成至今未能投产,每年还要支付一大笔维持费,把这样的经费用于解决教育经费困难对国家和人民会产生多大的功德),因此,完善国家预算审核程序和投资决策程序,就有可能把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主要是农村教育,把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的水平提高到基本弥补税费改革后的缺口;另一方面在近几年内把国债的一部分用于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近期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困难,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用国债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有些“标致性工程”标准过高,经济效益并不高,不必要地加大城乡差距,如果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内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可能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而这方面所需的投入比之大型工程项目和城市标致性工程的投入要少得多,它所产生的作用和效益则是长久和深远的。

(三)中央与省级政府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燃眉之急。

中央政府在“十五”期间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将极大地推进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但是,因为它面对三片地区(包括少数两片地区)的相当数量的乡镇和学校,可能产生的效果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产生普及教育的整体性效果。根据笔者在一些地区调查的情况,有的地方行政部门领导建议能否从贫困地区开始首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实施步骤上,例如可以在云南这样的办学非常分散的多山省区(小学办学点两万多个),由国家在乡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生免交杂费、书本费以及住宿费和伙食费,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保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对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初步实现小康的政府财政而言,适当向贫困地区实行倾斜是有可能做到的,而对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全面推进现代化的事业则是千秋功业。

(四)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

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据一些成功的地区的经验,现在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现实的可效仿性,即公平的竞争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地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现阶段而言,政府的重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地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增强自我造血的功能。其次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可以先从年青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年青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还可以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与此相适应,应实行在一个城市和县域范围内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统一(包括地方补贴),以便于城乡教师流动,有条件的地方(如江苏省江阴市)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计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农村教师素质低下的状况,为提高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提供基本的条件。此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

在城乡学校、教师以及东中部与西部的交流方面,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从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因为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更需要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传播与实施,因此,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可以在团中央现在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扩大其范围,适当提高其服务期的待遇,让各类高校的毕业研究生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服务1~2年,除了从事教育工作外,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因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五)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革与创新过程。如果说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教育传统与教育经验基本上是适应小农经济基础与社会环境的话,那么,当我国农村正在进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新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会发生激剧的变化,农村教育的对象、功能、机构和体系都将需要有调整和变革,尤其需要有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教育创新。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与时代使命,需要几代人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坚持不懈的探索。以下就几个实际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供研究讨论。

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要从新世纪的实际出发,探索不同地区的新思路、新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公司加农户”“贸工农”以及各种专业经营、规模经营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农村教育将扩展其内涵,不仅要增加农业生产与农业教育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走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还需要适应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培养和培训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并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提供多种教育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各种教育机构应该逐步成为当地社区文化传播和科技扩散中心,带动地区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也将赋予农村教育新的任务与要求,集中体现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势必会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回答。在当前,尤其是对农村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不仅要统筹规划乡村中小学的布点集中、新校舍建设与危房改造,而且还要规划未来新城镇建设中的学校布局,使学校建设与社区建设相协调,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从更长远的角度,农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素质与规格上要着眼于造就一代具有现代精神的新农民,即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改变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现代化协调发展准备人力资源。

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最好能通过政府拨款、城市支援、银行贷款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逐步增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且不断探索与丰富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把重点放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接受现代文明,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扩展视野,促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年鉴2000[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0[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苏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5).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以此同时,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旨在培养、发展、全面、均衡,具有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深入研究物理课题,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物理其实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实验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各种物理理论。物理实验对人类认识世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众多科学研究的基础。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行探究。作为一名多年一线物理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不容否认,高中物理课本上的一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而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如果知识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理论很难充分理解,而且会对物理课堂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完整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操作能力、仪器的使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等,激发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做事”的能力。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增加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的次数,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基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加快转变高中物理教师和实验室工作者观念转变,认真研究物理新教材。督促高中物理教师吃透高中物理实验的精神实质,彻底打破“应付式”的物理实验旧思维,侧重于讲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目前,在高中有关物理实验活动中,学生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单一而被动的物理实验实际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它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必须增强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索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点拨者和合作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实验主题,增强实验方法的开放性。通过学生自觉参与实验,确定具体的实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选择好的实验方法、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在实验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点拨和帮助。这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符合课标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开动脑筋、多想点子,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社会实验资源。并积极设计开放性的物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较高要求,也就是对高中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的综合检测,是极其重要之实验学习方式的一种。许多物理实验场景,例如运动学中的自由落体抛体运动、动力学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重力等都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因此,当教师和学生提出“自行设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各种方案”时,马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可行方案,并很愉快地走进实验室,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他们在“做”中“学”,动手解决了实际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科技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仔细选择材料,并结合自己的见解进行整合,利用活动课在兴趣小组中学习,可以搜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和事迹,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在班上进行介绍,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很有帮助。基于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提高教学效果。

不容否认,实验基本技能是做好实验,培养实验能力素养的前提条件,从近年来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到,高考对于实验基本技能的考察几乎年年都有出现,而从考查情况来看,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如。读数”几乎年年会考,但是年年都有很多的学生在类似简单的问题上失分,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呢?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想着如何拔高学生的能力,雨是应当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方面,教师本身在进行示范演示实验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知道,教师在进行示范演示实验的时候,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候的学习对象,为了保证示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师在开展实验之前要在课前进行多次演练,既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又可以让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更加完整、顺利、规范;另一方面,在学生做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能仅仅局限在按照教师或者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要对所做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可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进行实验设计。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实验的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真正的促进高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已不再满足于仅是课堂授课的教学形式,对实验课程的开展也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充分体验理论知识得出的过程,使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教学理念、物理实验方式改善等方面提出些许看法,望能够为增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带来帮助。

物理学起源于物理实验,可以说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是在一次次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因此,物理教学的起源也应当归于实验教学。面对物理学科抽象化的学科特征,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无疑是理论教学最好的帮手,运用物理实验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表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更加灵活,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展现的平台,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1.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所高中之中,学校与教师并没有对物理实验课程进行具体的安排。由于高中学业较为繁重,课堂时间较为紧张,很多课程的实验教学都变成了传统课堂中口头传达式的实验。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将某个物理实验用语言进行表述,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论的实验教学模式,而并非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具体的实操练习。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展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多媒体的运用是对教学的辅助,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在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实在说不过去。

2.实验设备不完善。

有些学校虽然开放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物理实验的方便,但很多实验器材的数量都与学生数量不符,实验器材远远少于学生的数量,使得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进行分组实验。在大型实验中运用这种方式还可以接受,但在那些易操作的简单实验中,再运用这种分组实验的方式就很难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满足,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许多实验设备都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实验设备的精确度满足不了实验的需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不出准确的数据,进而影响实验结果,使实验课的开展失去意义,甚至对学生造成误导,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疑问。

3.机械式的实验过程。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非只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简单,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的提升,但有些学校总是忽视这些方面,认为实验就是学生单纯地去动手操作。因此,我们会发现在许多物理实验课上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教师为学生制订实验方案,教师为学生写明实验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完成具体实验的操作,这样,就将本来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课程变成了机械化的操作课程,整堂课下来完全没有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思维拓展的时间,这种实验教学的方式无疑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一种扼杀。

4.以试题代替实验。

为了节约时间,有些教师就会使用编写实验试题的形式来代替学生亲自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进行实验课程的开展。例如,针对实验步骤的填空试题,针对实验注意事项的简答试题等。这种用笔做实验的形式可以说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热情造成了损伤,严重打击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的课业压力增大。

告别过去教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展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验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杜绝教师将一切都安排好的实验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实验操作的设备,自己确定实验进行的方案,自己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加强关注。只有在实验课堂中实现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物理不仅仅只是公式与概念的集合,而是需要我们动手操作才能弄清楚、搞明白的一门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不枉费学生一堂课宝贵的时间。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物理实验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不要让难度过大的物理实验打击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要开展过于简单的实验课程使学生的实验潜能得不到激发,要坚持“踮起脚能够到”的实验课程开展原则,设定学生经努力能够完成的实验目标。

2.让探究实验代替验证实验。

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教师事先将实验结论对学生进行交代学生进行验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实验,让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对新问题进行探究,尝试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下图所示。

(2)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和它们的方向;在白纸上按比例画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

(3)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方向,按同一比例画出这个力的图示,观察合力f和力f1、f2的共同作用点o与这三个力图示的箭头端的'位置,看它们构成了什么图形,若不够明显的话,可以用虚线将合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再观察。

(4)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对于新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也是对于学生思维进行拓展的过程。探究实验不仅只是让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进行探究,还要对实验中各个细节进行探究。探究实验课程的开展既对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了强化,又对其进行了检测。另外,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知下一步要如何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实验。

3.设置创新型实验。

设置创新型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实验器材加以改进,将实验条件进行改变,实验数据进行改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全新的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己储备的物理知识,运用不同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且达到不同的实验效果;遵循新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对于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归纳;运用新数据进行实验,使得不同数据间能够形成对比,让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开展贴近生活的物理实验课程,让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经过学习与实践,再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物理实验教学变为学生解决生活难题的有利帮手。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细塑料管和塑料瓶作器材来研究平抛运动规律。水从细管口流出,水线形成抛物线形状,从而能看到平抛运动的轨迹,用这个抛物线来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平抛运动。但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水位下降后水压减小,水线的射程变小,这样变化太快影响了研究,学生开始想办法令水压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使得水柱形状不变。小组讨论后采用水管进水口与浮标相连的方法。当水位下降浮标也下降,这样就使得水压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了。学生还为计算出水口速度想出了两种方法:(1)根据抛物线的形状来计算;(2)用量筒测出一定时间内流出水的体积,再测出出水管的直径,算出水柱的速度。

4.开展拓展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既要忠实教材,使学生全面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方法,同时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验进行拓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学生完成“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后,为学生安排“探究橡皮筋弹力与其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圈数之间的关系”等实验。如“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圈数之间的关系”实验可利用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读出指针的位置的实验方式进行探究,如右图所示。

5.改善实验设施。

学校应加强对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将物理实验室进行开放,使学生能够运用课下时间开展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物理难题随时解决,物理实验随时做的可能,加大学校对实验器材的资金投入,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能够实现人人有实验器材可用,实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器材的配置是一切物理实验进行的基础,只有为学生提供好课程的物质保障,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的学习,才能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学科学习阶段,开展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能充分体验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快感,进而能增强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物理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物理思维。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的分析,能够为高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开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鹏。“问题生成”实验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12)。

[4]李贵安,刘婵玉,赵志鹏。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2(0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面对不同实验主题要有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是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我们进行求同比较教学,这种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了几个物理实验后,自己探求其中的共同点。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

1.液体的扩散实验。该实验我们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扩散现象,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扩散是需要几十天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这在课堂教学上根本无法完成。通过采取改进的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在30田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

2.改变内能方式。我们的实验内容是在压缩引火仪中加入硝化棉,当我们快速按压活塞时,由于密闭的气体被反复压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致使硝化棉燃烧。我们都知道硝化棉燃烧的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可以说是瞬间,学生通常情况下很难捕捉到这样的瞬间,从而对整个实验的变化过程没有清晰的意识。这两个不同的实验主题,不同的实验设计,可以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来避免实验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把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对于时间长才能看到实验结果的,我们采取快放的方式;对于时间瞬间的,我们可以采取慢放,将整个实验过程清晰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究竟是否能够达到最优的目标,章节中各个部分是否能够进行协调运转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事物的规律,才能真正的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

只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而不能发现其之间的个性,对于物理的学习仍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总结创新,利用好同中的存异,这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化点。

(一)实验方法同中存异在教授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发现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设计要求根本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口玻璃瓶内放了些水,在不断给瓶内打气时,达到一定限度瓶塞会跳起,观察瓶内的变化。实验结果:在瓶塞跳起是瓶内会出现白雾。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就需要有求异精神,改进实验方法,将水换成酒精,因为酒精较水更易蒸发,实验效果更佳。

(二)教学对象的同中求异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教授两个班级的学生时,两个班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相同的实验主题时,要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实验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教授的两个班的学生差距就很大,一个班-a班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思维也不是很积极反应较慢;另一个班-b班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因此笔者在教授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物理规律一直都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并且经过思考和总结而得到,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地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好的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总之,求同存异作为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基本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对立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比较探究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及改进措施。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针对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应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重课本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理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议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成绩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积极改进、使用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做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无水cacl2,(教学论文)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干燥管的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省略制取co2气体的操作,并节约了药品。

第五、运用多媒体课件、避免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实验。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第六、强化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查监督机制、对于实验操作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必须组织重考或者参加下一届考查、彻底杜绝某些学生不喜欢做实验的坏习惯。

第七、应配备足够实验员,并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实验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不仅懂仪器的性能、还要懂得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充足的化学实验员是化学教师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关键。

第八、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掌握各种实验手段,把各门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

第九、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组织相应实验技能、小制作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不仅发展智力更是培养能力,学生科学世界观、及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

(作者单位:838000新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物理实验,他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的物理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漏洞,老师们普遍偏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教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的动手能力。对于最终的考试结果过度重视过程比较松懈。这样少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收获甚微。

高中生想要更好的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在物理学习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和物理实验相结合。但是物理实验真正发挥效用还需要好好做好物理教学的工作,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很好的认识分析,才可以看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忽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基础知识够扎实,高考照样可以拿到高分,这和物理实验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这种错误观念的延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被轻视。在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实验教学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当然无法实现。而一些条件较好的的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但是却存在教育者的敷衍了事,认为实验教学也不过地得到结果的手段中的一种。这些都让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难以好好的发现下去。

2、实验教学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实验的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多数的老师,他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自己在讲台前面做实验,学生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师做实验进行抽象的学习和思考。有些老师也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他们已经把实验的步骤过程及结果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按照自己所给的步骤来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规矩来进行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是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及知识便不复存在,而且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3、物理实验的评级体系不够健全。

高中物理实验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现在,高中生的在进行高考时考试的内容主要还是书本上的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虽然目前教育界已经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有了一定的关注,但是依然没有产生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在高考中设立物理实验的考试科目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发现,实验题大都都是教材中的老题目,那些具有新意的实验题目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在全国卷中尤为突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评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操作起来存在比较大的难度。然而这样也导致了实验中的创新意识评分的缺陷。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一些实验试题出现了一些创新。会考制度的产生使得物理实验得以进行评分,但是也是徒有形式,所操作的实验均是书本上最基础的实验,创新性质的实验还是没有出现,这样就无法考察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能力。

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提高,让老师充分意识到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很好的学习物理知识需要结合观察和实验。不可以仅仅把实验教学当做一个任务,或者知识为物理教学的服务的一个平台,要知道物理实验室物理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相铺相成。要将物理学好两者缺一不可。

2、知识与技能的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教学中过程及方法也并不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这是两个个体的单独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同等的道理,他们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然而将这三个个体整合在一起便很好的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便使得自我思维的突破和提升,最后在不断的学习提升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传统物理实验的突破。

问很多学生,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以及意义何在?学生的回答是,老师让做的,我们按照老师所演示的,结合课本上的步骤作出这个物理实验。这样才可以得到和老师及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老师的复刻机,他们做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所以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物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对所有的实验问题要进行探究学习。

在物理实验课中需要改掉教师手把手教学的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物理实验中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来演示,而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1]李贵安,刘婵玉,王较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6)。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这门学科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品质,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高一的学生,他们开始对物理是很有兴趣的,也想学好这门学科,也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但由于一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随着学习深入,在物理学习中接连失败,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习的失败的情感体验,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由主动到被动,甚至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

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教师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可以为学生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唤醒学生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渴望老师的关爱和呵护。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历过太多的失败的体验,经历太多的批评、指责,得到教师的关爱较少,学生的自卑心理较重,对自己没信心,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麻木,冷漠,无动于衷,他们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爱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客观正确地评价他们,使他们找回自信,重建精神的大厦。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教育。只有真挚的爱才能使师生心灵相同,才有成功的教育。

1.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在当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是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批评和不正确的评价造成的,轻者不自信,重者产生心理问题。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学生自信心的产生主要通过教师和其他人的评价而产生的,而赏识是用慧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用期待和肯定给学生积极的暗示,使他们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的人,从而找回自尊和自信。

2.赏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强项,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才能,有的人在那方面有惊人的天赋,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发现亮点,真诚赏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种实践取得的成功,将调动人身上蕴藏的潜能,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这种自我激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人不断完善,勇于接受挑战,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3.赏识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强调了教育的人文性,在思想上是通过不断激励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态度上是通过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评价,使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合理公正的评价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在今后学习中表现出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4.赏识能够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接纳赞许他人,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同的需要,真诚地关心、爱护、理解各种类型的学生。用自己宽厚的爱去赏识学生,相信他们行。只有赏识学生,才能建立以爱为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1.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只有对本职工作充满热爱,才会有笑容可掷的神情,才会在物理教学中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以饱满、向上的精神引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

2.了解学生。

每个人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但是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识记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知识理解识记得快,而有的学生对知识感知很慢。因此,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确定每个学生此刻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才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学生。才会真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3.创设情景。

4.发现亮点。

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和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你可能注意到,有的学生上物理课不认真,但反映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虽然粗心,但完成作业的速度快,虽然成绩平平,但动手能力却很强;没耐心却有创意……作为老师,只要注意观察,学会发现,不断挖掘,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亮点,才会时刻不忘去赏识学生,给学生以希望。

5.体验成功。

物理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感受,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成功使人产生兴趣,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失败使人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如可将教学内容形成梯度,由浅入深,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并增加对下一梯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的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在日常学习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要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这条路;并不是靠别的什么措施,而是正确地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取得成功的结果,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激励,自我期望。

6.赏识不能过度。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得到赏识的学生内心是孤独、自卑的,也缺乏自信。但过度的赏识,会导致学生任性、自满、目空一切、脆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稍遇挫折便会承受不起,一蹶不振。所以,要适当地把握赏识的度,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里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赏识的程度要不同。如对平时很用功但物理成绩不好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少指责少批评。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使其扬长避短;对天赋较高的自觉的学生适当的赏识,多提期望,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

赏识,其实可以这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物理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信心、热情,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赏识是把学生优点看得很大,缺点看得很小,使师生之间形成“情感共振”,使学生在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20xx,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2.

[3]宋树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25.

[4]蔡铁权。物理教学丛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244.

[5]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470.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所谓sts,就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它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方面组成,即sts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sts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改变科学和技术的分离为目的,重在扭转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之有利于人类。sts教育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理念。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科学素质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公民。sts教育重在理解科学、社会以及技术之间的联系,面向全体公众,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当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避免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并为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任。它也要求教育者重视对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注重教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高中物理教育是具有基础性质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中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内涵。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上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sts教育和高中物理教育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说教学目标和教育宗旨。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sts教育将引导高中物理教育从现在所面临的教学窘境中走出来,实现教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第一,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道路是由sts教育理念指引的。sts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思想,将科学、技术和社会结合起来并对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宗旨进行探究。现在的素质教育与sts教育的思想相类似,sts的核心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高中物理教育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依然有传统教育应试理念的烙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与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物理教育是类属于自然科学的,这和sts教育的科学性是相联系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sts教育对于指引物理教育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从包含的范围来说,高中物理教育是sts教育的缩影。sts教育既包含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包含公民的道德修养,旨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此sts教育是通过探究科学、社会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出提高公民整体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简单的去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sts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大,高中物理将会改变过去的教育观念,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体,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掘问题,彰显个性化教学观念。这将是对sts教育理念的正确贯彻,所以说高中物理教育是sts教育的缩影。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育的教学安排中仍然以学科教学为中心,但是我们不可忽视sts教育在其中的应用。sts教育的实现要妥善处理好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要处理好教材中的sts教育理念,教师要不断进行挖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充分全面的熟悉了解教材内容,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教材,这是教学活动的必备环节。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现在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在很多方面都渗透了sts教育理念,有很多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物理知识,例如学生们熟悉的“练一练”,“演示实验”等,课后还有“sts”、科学足迹等都体现了sts教育。教师则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实例,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寻找教材中包含的sts教育素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发现sts教育渗透的内容,整理教材中的sts知识点,结合课本资料适时拓展课外素材,与学生共同解决教材中的sts习题。第二,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渗透了sts教育的,有部分模块是专门为学生学习设计的。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渗透sts教育光靠教师是不够的,学生也需要参与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从生活实际和课后的阅读材料中让学生找到他们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形成学生自己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第三,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新课程和sts教育理念下要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要求教师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改变过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sts教育。例如在习题课、实验课等中都可以合理渗透sts教育。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实验分组让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逐步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将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对sts教育有自己的认识,渐渐地将其运用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本文通过对sts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发现了物理教育和sts教育之间的联系,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策略提出了基本的建议。旨在使现在的物理教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当代公民,使之为社会的发展建设更好的服务。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物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方法。其中,高中物理的实验部分是很重要的,它为学生展示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部分的教学工作可以直接体现出整个物理教学工作的好坏。针对如何做好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工作做了简单的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那么在高中物理当中,能够体现过程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就是实验部分,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过程,掌握物理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一些物理现象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对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是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的,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喜爱程度。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高中物理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物理素养和专业水平,在实验过程当中对仪器的操作、动手能力、现场指导以及对学生的点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有很多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水平存在一定的欠缺。

2.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物理的教学很多还是“填鸭式”的一种模式,对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的重点在理论教学上,一般也不会完成所有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物理实验方面也相对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够,以及学校经济实力的欠缺,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的设备以及场地都很欠缺和落后,这种现象就直接阻碍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4.实验教学管理科学性的欠缺。

要做好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管理,()教师就要从实验内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的总结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科学的管理往往欠缺的,这种管理上的缺陷也直接导致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大部分的高中物理课堂当中,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实验参考书上面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这样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往往都比较好,但却是学生在机械的完成任务,对于学生创新性、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有很大的阻碍。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实验教学环节也应该是一样的,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所以,教师可以对实验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或者多给出几个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进行实验,然后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别,教师再根据学生给出的意见做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现代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自身的素养加紧提升,为此,学校可以给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实验教师,以保障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

3.保障足够的物理实验设备。

因为实验室的场地和设备的问题,是制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能力的学校,要配备不同等级的设备,要尽可能地满足实验的要求,学校要给予大量的支持,条件实在不允许的,学校要充分地为其创造条件。

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实验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配合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同时,学校的物理教研组也要根据学校学生的情况制订一套试验大纲,开展实验教学。其次,在实验操作的时候要布置同样的实验作业、实验结果,要做好实验过程当中具体的时间分配。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也要制订科学的考核方法,对于实验的内容以及学生完成的情况,科学的评价,保证实验的高效性。

教师要用心地完成实验教学的环节,认识到现在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自身的素质、实验设备、重视程度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创造最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张训池。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j]。电子制作,(10):145.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东汽八一中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摘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趣味性、微型化、生活化及社会化等特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师、学生以及评价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结合教学实际,谈了几点看法。

求。所以,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鉴于这个原因,笔者阐明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1.趣味性。

物理实验都是在假设与验证下进行的探究,因此,它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为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通过创设出趣味实验的方式,使实验教学多样化、系列化,从而使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显著提高。

2.微型化。

新课程下物理实验具有材料少、仪器简易、现象明显等特征。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体现出这一特点,因微型实验的器材具有非常广泛的来源,其取材非常易于实现,能够保持学生人手一套器材,最终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人人动手。

3.生活化以及社会化。

物理属于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遍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教师积极创设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到教育。同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已经在物理中得到落实,要求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贴近,使学生得到“有用的物理”。实验应该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进行联系,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体验到物理存在于生活之中,同时充分掌握物理理论。

1.教师方面。

首先,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教师口头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却注重理论和分数,根本不关心实验,将许多本来可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使学生无法体会到真实的实验。其次,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方式非常落后。当前,实验教学在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均未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仅仅通过纯粹的机械操作进行,学生应付的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广大物理教师的观念需要进行更新,其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学生方面。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其理论掌握程度明显落后。一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对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有一部分学生以“背”实验结论的方式代替操作,有的学生拿到实验题目之后,仅仅依靠脑子对实验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仅仅是机械性地对实验结论进行默写。同时,一部分学生用笔“做实验”。教师编制了许多实验试题,一方面使学生的负担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使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使实验教学成为应试教育。

3.评价体系方面。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无法得到评定,实验操作评价理论难以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无法制订出可行的评定标准。学校的教育评价仅仅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在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分数,造成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等各个方面均忽视了物理实验的真正意义。

1.积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观念具有很大关系,因此,推动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转变观念,应该将整个社会的观念转变。使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能够弄清教育不应该急于求成,应该注重未来,尤其是注重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作用,努力将追求短期学生成绩以及升学率的不当思想摒弃。

2.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养成实验能力。

是否能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

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前提。可以通过演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扩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完善的实验评价体制。

首先,应该使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分析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其次,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各种实验素养等。在操作评价中,观察学生能否正确安装和调整仪器,使用工具;能否遵守操作规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能否迅速准确地选定观察对象,读数准确,判断无误;能否科学合理地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等。

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物理实验课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将磁场与电场结合在一起,整体突出场与路的关系。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磁学的特点,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电磁学知识。

高中物理主要思路就是力与运动、功与能的转换,所以对于高中物理的电磁学教学也需要充分把准这一命脉,将其作为教学的基本思路。电磁学在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中由场和路两方面构成,所以在电磁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从这2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基本概念,找出电磁学的基本规律,最终更好地解决电磁场综合问题,完成对电磁学的学习。例如,在电磁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首先根据粒子在不同的运动情况或者物理现象下都是以力与运动的联系进行组合,将电磁学的问题转换为力与运动或者是功与能的问题。这样,解题思路得以显现,再对电磁学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将粒子运动状态所体现的受力情况完全显露出来,再应用牛顿定律,最终完成电磁学中力学的讨论部分。同时,对于电磁学中功与能的问题就需要应用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观点,列出能量方程式,让电磁学问题迎刃而解。对于电磁学的'教学就是抓住电磁学特点,将抽象的电磁运动转化为宏观的力学与能量问题,利于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在电磁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尽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掌握电磁学运动问题,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