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表(热门16篇)

时间:2023-11-16 16:15:04 作者:BW笔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表(热门16篇)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潜力。这是一些综合实践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学生们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收获。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以学校各年级为重点,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工作,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要制订好班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务处。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学校资源。

二是在规定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

五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开发社区资源。

二是与我镇的部分企业联系,了解我镇经济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

三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扎实细致落实各位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行为要求:

第一:要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倾听学生心声;。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自控能力,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有序;。

第三:大胆而又真诚地指导学生,及时给他们真诚的鼓励和帮助;。

第四:遇到问题,学会冷静,善于引导,运用最利于见效、最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2、遵守学校。

规章制度。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

日记。

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

活动总结。

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调查报告。

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a、研究性学习。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c、劳动与技术教育。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也可渗透其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又是其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广阔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常态化实施”的工作措施。

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家指导纲要》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作出具体安排。

2、规范管理。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师资建设。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4、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2)建设实践基地;。

(3)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

自我评价。

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3.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4.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页,当前第。

1

1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总体目标:

(二) 具体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总结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习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本年段学生共264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四、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海西平潭”为大主题,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对平潭资料搜集。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

3月平潭的历史。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民间搜集旧照片,网络搜集图片等方式完成对平潭历史的研究。

4月研究平潭现状及未来。

学生主要通过走访附近的相关单位,实际考察了解,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平潭的现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对现状进行剖析,对未来提出大胆的猜想。

5月开展图片资料展。

将研究资料,图片等进行展览使周围同学都能对平潭有更深刻的了解。

6月期末汇总。

学生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分类整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习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式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平等对话精神。

1、主题生成。

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习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习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平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习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近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习,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平。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习。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习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要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此,每位综合实践课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充分利用区域内开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位综合实践老师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5.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班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另外劳动与技术课也要求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且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相应的教案。

四、各年级课程内容及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基于对这门课程要求的思考和课程对三方面内容的规定,课程实施初步安排如下:

3——6年级:周课时:2课时。

形式: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小型课题研究为主。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行搞好个人卫生,学会照顾自己,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遇到紧急事情会打求助电话;。

4、观察周围的社会,从生活中寻找疑问,产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5、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尝试与小伙伴合作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等的利与弊)。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计划。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服务。

(5)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体验劳动的乐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

(6)了解本地农村常见的农作物,开展分班分片分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收集各学科有关植物内容的信息,在校内的实践基地上开展种植活动,丰富各学科的植物类课程资源。分年级开展花卉和苗木的种植活动,积累研究素材,开展专题研究。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研究性学习融入在各学科的学习之中与各学科整合,是各学科的拓展和延伸。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信息技术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感性认识计算机,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利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正确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该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和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小学阶段目标(3―6年级)。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活动实施。

以“走近家乡厨都”为主线,结合各班的活动主题开展“五个走进”活动。

1、走进自然。可以带领学生到家乡田野、洪福园华东碑林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社区的环境,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2、走进企业。学生可以到社区企业中参观,感受厨都经济,体验劳动乐趣,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3、走进敬老院。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都能与孤老结对,学生们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卫生,陪着聊天。

4、走进家庭。建立家庭学艺阵地,如学做家务活、厨艺大比赛、棋艺比高低等都可在家里进行。建立家庭娱乐活动场所,如可以开展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5、走进社区。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清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必须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要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此,每位综合实践课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充分利用区域内开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位综合实践老师可在其中挑选一个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研究。

4.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5.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一样对待,制定每个班级活动的计划,包括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另外劳动与技术课也要求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且每一堂课都有一个相应的。

教案。

四、各年级课程内容及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基于对这门课程要求的思考和课程对三方面内容的规定,课程实施初步安排如下:

3——6年级:周课时:2课时。

形式:主题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小型课题研究为主。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行搞好个人卫生,学会照顾自己,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遇到紧急事情会打求助电话;。

4、观察周围的社会,从生活中寻找疑问,产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5、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尝试与小伙伴合作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等的利与弊)。

2

页,当前第。

1

1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活动题目:

1.《走进汽车时代》。

2.《剪纸的艺术》。

3.《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活动题目:

1.《走进汽车时代》。

2.《剪纸的艺术》。

3.《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特制订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寒假,让学生在寒假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受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探究”的体验成功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入社会、走入自然、走入生活,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内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活动主题。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探究。

四、组织形式及注意事项。

(一)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为主,也可以自主结队活动。

(二)注意事项。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严密组织,严格落实寒假社会实践。

活动方案。

结合各班级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收到积极、良好的社会效果。

2.参与实践的班级和个人,要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安全。不得让学生参加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社会实践活动。

3.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方案内容及个人寒假活动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校级综合实践先进班级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五、选题参考。

1.阅读经典,以书为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用书籍点亮学生成长的道路。假期要求五六年级每位同学至少看2-3本有意义的书籍,1-4年级每位同学至少看1-2本有意义的书籍,并填写好“高泽小学寒假快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目应从县教研室推荐的读物中选取。

2.民俗搜集大比拼。查找过春节的习俗及变迁的资料,了解民间传统过年风俗(过小年、吃年夜饭、贴福字、拜年、串亲戚、元宵节等)。在实践中体会过年的气氛,感受中国年文化。(三至六年级)。

3.搜集。

春联。

我最棒。春节期间,各行各业、家家户户的。

对联。

精彩纷呈,让学生利用寒假开展搜集春联的活动,从而体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至六年级)。

4.学做家务,感恩父母。安排一项家庭感恩行动,通过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或为父母、长辈过生日等多种形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写成。

日记。

2

页,当前第。

2

1

2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千岛海韵校、县、市级优质课评选。

4、欣赏活动教育。

5、社区实践小能手、我的第一桶金优秀学生评选并表彰。

6、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3、我为家乡喝彩活动。

1、争做规范生。

2、县地方课程三、四年级调研。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五、机构建设。

组长:

组员:

蹲点领导:

组长:

组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寿光是著名的蔬菜之乡,相关的产业——蔬菜包装也遍地都是,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生产实践能力,特确定这一活动课题。

(1)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了解、接触有关组织活动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2)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并让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意识。

(1)懂得与同学沟通,形成良好的交往态度,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特长。

(2)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排演节目,培养团队精神。

(3)让学生大胆把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在活动中得到解决。

xx年10月14日。

大成纸箱厂。

1、活动前谈话。

2、每位同学自主开展调查,并写调查表。

3、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调查结果。

4、汇报调查结果,交流方法,交流纸箱生产和应用的知识,老师小结。

5、讨论思想交流。

6、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2、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农科站农业技术员)、xx(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员)、xx(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j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

第二周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习性、产地等。

第三周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第五周电子、电工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科技制作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气垫船。

十五周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本学期综合实践课程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根据市教育局《20xx年全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要点与工作配档》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xx〕72号),认真将《20xx年全市综合实践教育工作要点》(烟教实发〔20xx〕1号)中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和活动指导模式研究为抓手,努力促进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内涵和特色发展,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同时,继续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1、认真做好工作安排。

本学期的教师安排工作,初三、初四继续采取以教研组为主管,以学科课题为抓手,精选课题,分科负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对于负责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要将综合实践课题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学科教学中找问题,再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并将课程成果运用于学科教学。初一、初二与校本课程整合,主要开展以劳动技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达到互相促进、全面丰收的效果。

2、加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学习各地先进经验,交流活动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计划内容,把活动搞“活”、搞好。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的教研会议,促进实践活动教研工作的开展,加强与各教研组的交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效率。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综合实践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加强综合实践教师的工作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从理念和实践提升学科力量,加强指导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活动指导能力。

3、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空间。

整合各学科的资源,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宗旨。各年段可以根据各自的年级特点在本级部上报的综合实践课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教学工作。

4、加强综合实践考核管理力度。

本学期将加强课程实施力度,切实把各级部、各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中来。每月定期对各班级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查,初一至初四各级部、各班级考查情况将作为综合实践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

5、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

学校层面:本学期将从所有申报的课题中开发出一门特色课程、重点运用好一处基地、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教师层面:每学期举行一次公开课、形成一个精品活动课例、指导出一批特长学生;学生层面:每学期完成(或合作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一个创新性项目设计(或作品)、上交一篇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6、继续积极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上学期,我校作为开发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试运行示范学校,在开发区率先开展了校外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我校上学期所做的活动方案和运行程序作为校外基地综合实践开展的范本在全区进行推广。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扩大学生参加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范围。全校统筹规划、分层动员、严密组织、周密部署,组织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宣传到位,推动基地实践活动安全、扎实、有序、高效运行。本学期计划结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的安排,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心系国防,立志报国”为活动主题,以山东陆军预备役76师炮兵团(军事训练实践教育基地)、王懿荣纪念馆(省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备选基地,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择时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7、本学期计划在学校网站创设“综合实践活动”专栏。本学期我们要将各种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整理好,整理发布。

(一)目标:综合实践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丰富而深刻的亲身实践,使学生会想、会做、会表达、会合作、会生活,成为健康、自信、想干、敢干、能干的一代新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课程回归生活;

b.感受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2.过程与方法:

a.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b.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

c.让学生在研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与团体合作的精神,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还能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情分析:

初一、初二的学生不管在知识面还是生活经验都不足,特别接触的理、化、生的知识甚少,因此我们打算兼顾学生的实际,抓住身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热点,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耐心的引导、精心的准备、细心的组织活动或学习、重视成果展示、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初三、初四的学生相对来说外在接触的知识、事物比较多;内在的心理、经验比较成熟,因此我们打算把空间尽量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科学知识等方面进行学习和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一位细心的组织者。

(三)模式:

初一、初二开设两门与劳动技术相关的课程,每周一课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

初三、初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主要按照:申报课题—确立课题——申报课题方案——活动的具体实施——教师阶段汇报——学生阶段汇报——教师说课展示——成果展示——反思评价阶段的顺序进行,每一步我们都要真正落实到位。

(四)具体安排:

1.课时安排:每级部每周安排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计40课时);每学期安排40课时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2.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第二周周二每个备课组把课题申报上来。(初一至初四的物理、化学、生物每个备课组各申报一个研究性课题)学校根据申报课题及具体实际确定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课题组。

课题要求:一个好的主题和活动方案,只是活动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不能好高骛远、超越学生的现实生活,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的兴趣,具有可实施性。

(2)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合格后,请每个备课组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在第三个周周二申报上来。

(3)时间安排:期中考试前后各完成一个课题。

(4)实施阶段:各备课组根据选用的课题和制定的计划进行活动。我们定于第七周进行阶段汇报。

3.成果展示:

为了确保活动切实可行的进行下去,今年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成果展示,所以定于期中考试完地第一个周进行成果展示,这样要求各备课组在第八周将各任课老师成果展示的地点、第几节课申报上来,以便统一安排。

(1)成果形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社区服务的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活动照片、倡议书、建议书、小制作、小发明、答辩会等等;劳动技术的成果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作品,总之,不求新颖,但求实事求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如实表达出来,让他们真正为自己参加活动而感到自豪。

(2)展示方式: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学生的想法进行;

(3)做法:每教研组选一位老师代表该教研组进行展示,由学校确定评委组进行评选,评选结果计入本组考核。进行展示的老师根据评选结果在考核中适当进行加分。

4.反思评价阶段:

首先教师检验活动效果并整理,然后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总结(以案例的形式出现)然后根据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便促进在以后活动中的积极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