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 大同疫情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6 09:07:05 作者:碧墨 最新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 大同疫情心得体会(模板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一

疫情在意料之中,但是一旦面对它,我们还是难免会有些害怕与沮丧。特别是一开始,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和对疫情传播路径的了解,很多人都陷入了恐慌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找到了抗击疫情的方法。在这期间,我逐渐摸清了购买防疫用品的方法和须知,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预防措施。同时,我也在透过线上浏览各类权威媒体对于疫情的报道,尝试摆脱自己的恐惧情绪,并和身边的朋友互相鼓励和支持,一起度过了这个充满焦虑的时期。

第二段:社会的变化与反思

疫情的发生,除了对我们自身的影响,也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社会方面,大家在疫情期间终于明白了有一个健康的社会系统是多么的重要。当大家都远离外面的世界,我们也更加珍惜自身拥有的而且从平常中被忽视的平凡小事,在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科学研究等方面,我们都认识到了一个稳定且良好的社会基础极其重要。疫情也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真正属于这个国家,应该承担起个人责任,不只是让国家照顾自己,更是让国家因我们的行为更加强盛。

第三段:科技创新与倡导绿色生活

随着线上生活的迅速发展,在疫情期间,互联网产业被迅速推广并取代了线下的许多业务。在此过程中,大家也明白到了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发展速度与强度。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追平并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也让我们更具有竞争力与可持续性。此外,随着传统线下业务萎缩,疫情期间也推动了注重环保的理念。自然环境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注重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段:守护平凡的美好

疫情过后,我们终于恢复到了一些与正常生活相似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实行预防措施,并保持警惕,同时也应该怀着感恩之心,珍惜身边习以为常的事情。在遭受疫情蹂躏的这个时期,我们记得身边有许多人默默地履行着社会责任,如护士、医生、保安、志愿者等等。每个人都特别珍视透过防疫期,能够和朋友、亲人一起共度的快乐时光,更加懂得珍惜平凡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第五段:迈向未来的信念与勇气

疫情席卷全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恐惧,但我们坚信人类总会战胜这个难关。在经历了这些突如其来莫测的紧急情况,我们锤炼了坚韧、毅力和从容,也对自己、家人、朋友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把防疫进行到底,必定能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转,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们都需要带着勇气和信念前行。大同疫情已经结束了,但可贵的是,我们从中赢得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指引我们到达一个更加明亮的未来。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二

大同灯展作为中国著名的灯光文化盛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灯艺爱好者。今年的大同灯展更加壮观,展出了许多独特的灯饰,如巨型雕塑、灯光秀等。我有幸参观了这次灯展,深深体会到了灯光艺术的魅力。

第二段:感受到的无尽创意

大同灯展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灯饰的创意无穷。每一个灯组都展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故事,使人犹如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有的灯饰采用了虫洞、流星坠落等特效,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奇幻的空间之旅。有的灯饰则通过大量的灯光变换和音乐配合,展现了优美的舞蹈形态。这些创意灯饰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设计者的智慧和艺术感染力。

第三段:感悟的和谐与包容

大同灯展上的灯饰主题十分丰富多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有国际知名的标志性建筑,还有当代的时尚元素。这些不同的灯饰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展现了多元文化交流和和谐包容的精神。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信仰什么宗教,大同灯展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共同的氛围,这是灯光艺术所具有的无国界性和跨文化力量。

第四段:感受到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大同灯展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灯艺,也吸收了现代科技的创新元素。灯光艺术已经不再是简单地点亮一盏灯,而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灯光的变幻和交互。在展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红灯笼、灯笼舞等元素,还可以看到通过LED灯光、投影等技术制作的灯组。这些创新元素让灯光艺术更加精彩纷呈,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灯艺的创新力和艺术魅力。

第五段:对大同灯展的期待

参观完大同灯展后,我深深被灯光艺术所吸引,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灯艺感到自豪。同时,我也希望大同灯展能够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推动中国灯光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期待着未来的大同灯展能够更加精彩,不仅有更多世界级的设计师和作品参与,也能够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参观。通过这个盛会,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灯光艺术,让大同成为国内外灯光艺术爱好者的圣地。

总结:

大同灯展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灯光艺术的魅力,无论是创意无穷的灯饰,还是展现多元文化的和谐与包容,都让人对灯光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喜爱。同时,我也对大同灯展有了更多期待,希望它能够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灯光艺术的代表盛会,并吸引更多国际游客的关注和参与。通过这个盛会,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灯光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三

在疫情初期,大同市民对于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防护措施知之甚少,很多人甚至认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感冒。加之政府信息不透明,话语权不够集中,很多市民不知道如何应对,感到困惑与不安。

第二段:疫情防控的全面展开

随着疫情的加剧和认识的不断加深,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全面而果断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如加强社区管控、推广普及防护知识、加强检疫与隔离等。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也为防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政府和群众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防疫过程中,仍会遇到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如医疗人员的巨大压力和风险、物资供应的紧张等等。

第四段:疫情之后的思考与总结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防疫,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的防疫意识和应对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提升。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疫情防控虽然已经基本结束,但是我们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继续推进科学防疫,完善自己的应对机制,以更优秀的防疫状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总之,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大同市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展现出了团结勇敢的精神,也对于如何应对疫情和未来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探索。这场疫情防控的艰难历程,也让我们认识到,唯有持续提升自身应对能力,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挑战中更加从容应对。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四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及道路交通网,市政府决定2017年新建恒源路南延二期等四条道路项目。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现将上述项目用地征收(拆迁)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征收范围:

1.恒源路南延二期,开源街至开源街南二路,全长0.85千米,红线40米;

2.友谊街西侧路,昌宁街至源茂街,全长0.26千米,红线20米;

4.同泉里前街西延,云冈路至宏洋美第规划二路,全长0.23千米,红线15米。

二、征收(拆迁)人: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项目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由大同市南郊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征收补偿(拆迁)工作。通信、电力、燃气、热力、自来水管线等设施由产权单位迁移。

三、上述范围内所有无《规划许可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建筑一律无偿征收(拆除)。市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驻同中央、省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筑物不予补偿,其他有证建筑按照相关的补偿标准给予合理补偿。

四、上述范围内所有国有土地无偿收回。

五、上述范围内集体土地以及地面建筑物按政府相关规定予以补偿。

六、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上述范围内严禁各单位、个人的一切新、扩、改建行为,否则造成的损失自负。

七、上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携有效证件于2017年2月25日前到所在南郊区政府现场征收办公室进行登记、核实、确认并由所属单位、个人于2017年3月25日前搬迁、拆除。

八、各有关单位、个人要顾全大局,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积极主动配合土地征收(拆迁)工作,确保土地征收(拆迁)工作顺利实。

特此通告

xx市人民政府

xx年2月25日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五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六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个,现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龛1200多个。依据武周山势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今天我们着重参观第5、6窟和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们从第5、6窟开始参观。

云冈石窟的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精彩、最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螺鬓,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肩垂耳,给人以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为了积功德造福,对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装,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态了。第5窟值得让大家欣赏的还有,在窟室南壁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下面我们参观第6窟。

第6窟被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约15米,它分为上下两层。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这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由于雕刻技艺极为精湛,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层的接引佛。整个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层大龛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刻法来增加佛像的立体感。在中心塔柱上层4个角和4个9层塔柱和上层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镂空雕刻法。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经历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后,这尊高达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她的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细纤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直的双耳,雕刻的极其自然,那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和宁静。这尊佛像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庄严,在智慧之中有露着敦厚。堪称妙相之佛,传神之佛。作为云冈石窟5万余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辞劳苦,年复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爱抚慰着芸芸众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经向大家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静静的体会佛国世界的静谧和伟大吧。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七

导游词是导游者向旅客们介绍景点使用的套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大同古城导游词,希望对您有帮助。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个,现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龛1200多个。依据武周山势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今天我们着重参观第5、6窟和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们从第5、6、窟开始参观。

云冈石窟的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精彩、最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 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螺鬓,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肩垂耳,给人以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为了积功德造福,对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装,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态了。第5 窟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边这尊立佛是未来佛,由于这尊佛身上泥装的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艺术的风采。第5 窟值得让大家欣赏的还有,在窟室南壁 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们参观第6窟。

第6窟被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约15米,它分为上下两层。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这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由于雕刻技艺极为精湛,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层的接引佛。整个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层大龛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刻法来增加佛像的立体感。在中心塔柱上层4个角和4 个9层塔柱和上层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镂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独具匠心的仙人们利用有限的壁画,用浅浮和高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块浮雕的形式连接排列,形象而生动的雕刻了33幅释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图,吧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现在世人面前。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经历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后,这尊高达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她的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细纤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直的双耳,雕刻的极其自然,那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和宁静。这尊佛像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庄严,在智慧之中有露着敦厚。堪称妙相之佛,传神之佛。作为云冈石窟5万余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辞劳苦,年复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爱抚慰着芸芸众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经向大家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静静的体会佛国世界的静谧和伟大吧。

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大同的九龙壁。游览时间2小时左右,游览过程中请不要拍照,更不要触摸壁身。现在呢,请大家再次核对一下旅游车牌照和小张的手机号,有什么事情请及时与我联系。

九龙壁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与北京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合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可惜王府于崇祯末年毁于兵火。九龙壁因隔和阳街而立才得以保存。20xx年6月25日,大同九龙壁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九龙壁座南朝北,东西长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龙壁,堪称中国九龙壁之首。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两侧是日月图案。龙的间隙由山石、花草图案填充,相映成趣。壁底是须弥座,高2.09米,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九龙壁最美的时候是朝阳升起之时,那时的九龙壁沐浴在耀眼的光辉里,巨龙仿佛在流云中穿行,犹如真龙再现,引人入胜。

不同于北京北海与故宫九龙壁,大同九龙壁的龙爪是四爪龙,这就区别了代王与皇帝的地位差别,不过这也足见代王在当朝的地位。

领略了九龙壁的磅礴气势,大家一定很好奇九龙壁的来历吧,呵呵,不急不急,接下来就由我来为大家说道说道~是这样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朱桂从小不读诗文,秉性顽劣,脾气古怪,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吃猪尾巴拿牛头也换不来。朱元璋在分封藩王时就封他为豫王,后改封代王,镇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横行街里,经常无故杀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而代王的正妃徐氏呢,是个又丑又妒的泼妇,一次竟把代王的两个漂亮待女满脸涂上锅底黑,以泄妒火。就这样,两口子把大同城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

朱元璋立燕王继承王位后,代王就大闹金殿嚷着也要当皇帝。朱元璋没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让代王过过皇帝瘾。至今大同古城内还有“皇城街”、“正殿街”、“东华门”等街道名称,都是旧皇宫的遗址。

一天,这位愣王爷忽然想去燕地看四哥朱棣。燕王对他又烦又怕,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捺着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着。一天代王酒足饭饱在王府外闲逛,看见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就吵嚷着要在大同的皇宫前也造一座,并撒泼把图样带回了大同。王妃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无奈,只好应允,所以大同的九龙壁规模最大,故宫里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后,九龙壁建成。代王朱桂、老将军徐达及其女儿王妃徐氏登上城楼凭栏观赏,阳光下壁顶的琉璃瓦光彩耀眼,壁面上的九条琉璃彩龙栩栩如生。代王高兴得大声叫好。一会儿,浓云密布,下起雨来。代王便命人掌灯,宫灯齐亮时,透过雨帘,彩壁上九龙浴水,扑朔迷离,别有一番情趣,于是有了雨中戏龙一说。

代王又叫了一声好,忽然空中接连三声惊雷。朱桂一惊,恍惚看见从天上飞来一黑一黄两条龙,在壁前吐水如泉。原来,龙壁上的龙以假乱真,引来天上的巨龙送来了甘霖。雨后彩虹当空,晚霞通红,沐浴过的九龙壁更加璀璨夺目,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龙壁有无伤痕。回来的人禀报,龙壁后面的金泊仓三步之内被雷炸出了一甜一苦两眼井,就是现在的金泊仓两步两眼井,也是九龙壁一景。龙壁前还被雷轰了一个坑,里面积满了碧水,代王就让人在壁前砌了一个水池。水池引入两井的水,甜水食用,苦水治病。九条龙倒映在水中,风吹水动,像游龙戏水,成为九龙壁的又一景。

好啦,讲解就到这里了,下面呢就由大家自己欣赏啦!2小时后在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八

近日,我有幸来到了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著名景点——大同墓葬参观。此次参观,我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并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下面我将就此向大家分享我对大同墓葬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同墓葬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大同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地方,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在墓葬中,我看到了形态各异的古代石雕、壁画和陶器,它们不仅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这些古墓中蕴含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让我更加骄傲和珍视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身份。

其次,大同墓葬使我体会到了人生无常的真理。墓葬中的墓碑上刻着无数离世者的名字和年龄,让我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脆弱。相比于短暂的生命,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同一宿命:死亡。大同墓葬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珍惜身边的人,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再者,大同墓葬让我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在这个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世界中,被淡忘和冲击,但在大同墓葬中,我看到人们依然对传统文化充满敬畏和热忱。无论是典雅细腻的石雕还是精致华美的壁画,都是古人对自然、生命和美的追求。这使得我想到了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寄托。

此外,大同墓葬也让我深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墓葬群坐落在山间,周围的环境十分宜人,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这些墓葬的主人能够选择在如此美丽的地方长眠,让我想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墓葬即是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这个敬畏之心在现代社会往往被忽视,我们应该从大同墓葬中汲取启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参观大同墓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视人生的价值和短暂。大同墓葬让我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关注和学习传统文化,珍惜自己的人生,以及保护和热爱自然。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九

近日,我在大同市度过了一个疫情期。这次疫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许多东西。从自我防护到社会责任,从医疗卫生到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这些都是我所体会到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这段时期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个人防护意识的提高

在疫情面前,我意识到个人防护是最为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到了手部卫生的重要性,始终保持手洗手消毒的习惯。同时,我还增强了出门戴口罩的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除此之外,我还减少了外出,尽可能地减少了感染的风险。这一次疫情,让我认识到个人防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

第二段: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辛勤和奉献。他们不畏艰险,不惧危险,冲锋在前,为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坚韧,勇气和职业精神让我感到敬佩。他们的付出,也让我深刻明白了医护人员的崇高和神圣责任。

第三段: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巨大成就。随着疫情爆发,我国各地立即开展应对工作,迅速建立了应对机制和疫情防控网络。这次疫情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机会,明确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启示我们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第四段: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在疫情防控中,信息透明和及时公开对于扩大群众信任和减少社会恐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保持了良好沟通,并向公众公开了疫情防控措施,使得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疫情的最新情况,也减少了谣言和不必要的恐慌,这从侧面证明了信息公开的至关重要。

第五段:珍惜当下,共同抵抗疫情

在这次疫情中,我深刻明白了珍惜当下的意义。面对疫情,我们更加珍惜和贡献于当下。这次疫情,也唤醒了我们的共性意识,迫使我们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团结和全民的合作,这也体现出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疫情告诉我们,唯有共同努力,方能赢得疫情的胜利。

总之,这次疫情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身为社会一员的责任。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疫情也会很快过去,我们也会从这次经历中成长,为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同文言文翻译注解篇十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您,但是,当您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请千万不要认为,您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您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今天,我们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脚下,地处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据《恒山志》中记载,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71——5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奇的称之为“天下巨观”,由此可见,悬空寺是怎样的值得一观。

悬空寺坐西朝东,面对摩天接云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背靠恒山的另一座主峰翠屏峰。朱红色的寺庙在褐黄色的山石的映衬下,色彩协调,比例匀称,全寺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就岩支撑的木柱都不及碗口粗,共有大小殿阁40多间,各种雕像80多尊,悬空寺距谷底有26米,它的最高处离地面大约有50米,举目远眺,悬空寺像一块玲珑山木雕镶嵌在翠屏峰的万仞峭壁上。它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怵目惊心。当地人称之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流传的民谣固然夸大得过分,然而悬空寺结构之惊险,造型之奇特,却令人叫绝,难怪游人们都说,未上悬空寺,心倒是给悬起来了。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00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现在,让我们从侧面看一看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精竭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

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让我们一起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是功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00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吧,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是古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平”。

各位游客悬空寺的游览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寺庙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边,无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极乐净土,难怪王维会有“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的佳句。总之,不论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悬空寺都有一种流动的美,正应了苏东坡的一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其中的奥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晋史,历史的变迁给山西大地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迷醉着旅游者的双眼。俗话说“物惟求新,人惟求旧”。让我们相约再聚龙城,最后,祝大家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