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车论文 物流配送文献综述论文(通用8篇)

时间:2023-09-05 01:59:41 作者:飞雪 无人配送车论文 物流配送文献综述论文(通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国外连锁超市纷纷抢滩我国,给国内连锁超市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本土连锁超市超市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大型连锁超市企业的营运水平相比还相距甚远。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的问题,配送作为连锁经营最重要的一环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文章就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连锁超市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比较不同的配送模式,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配送模式配送方式

一、引言

近年来,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连锁经营超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 购物环境舒适、便利的连锁经营超市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青睐。据统计,从1994 年发展至今, 中国连锁经营超市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0% 左右, 在商务部公布的2006 年连锁企业三十强名单中, 连锁经营超市占50%。在2005 年前三十强连锁企业中, 连锁经营超市的销售额与2004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 , 店铺数增长了17.6%。这些数据表明连锁经营超市已经成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前我国连锁经营超市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

我国的专业配送中心很少,物流配送缺乏社会化和专业化,配送技术落后,严重的影响了配送的效率,而这也影响了整个物流的效率。在配送及时性和低成本方面,当前我国不完善的配送体系也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当前我国的连锁超市大多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不高、现行的配送方式相对落后、设备设施落,功能不全、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缺乏专业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人才,这些都给连锁超市的配送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所以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是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文献综述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下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二、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现状

流管理水平将是增强我国超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目前的现状是:1.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2.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3.标准化程度低;4.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5.配送效率低下。连锁超市可以通过组建配送中心、改善配送流程、提高标准化的应用水平和程度、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加快超市物流人才培养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朱长宁(2007)认为当前大多数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配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物流配送认识存在误区 2.配送中心的配送比率低, 配送成本高 3.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 4.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不当 5.信息系统不完善, 信息处理能力差 6.配送专业人才短缺, 管理水平低下。

对于物流配送至关重要的配送中心来说,除了上述的一些问题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张丽华(2009)认为: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物流服务质量不高,配送中心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物流的一些思想和意识。徐贤浩(2008)认为: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的战略思想。而物流以及配送基础设施呈现“瓶颈”现象,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存在物流配送技术和物流综合协调能力的约束。

三、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

李小花(2009)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共同化配送模式以及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

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是指由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直接将连锁企业所需商品送到各连锁门店甚至上架的配送方式。

共同配送模式是配送企业之间为总体的配送合理化,以互利互惠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务的一种协作性配送方式。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连锁零售企业将其物流配送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运营的一种运作模式。

(2)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不仅减轻超市物流配送方面的资金压力,还能避免其它物流企业重复购置物流配送设施设备;(3)减轻了连锁超市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复杂性,减少了超市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成本;(4)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减少配送工具的空载率,减缓了城市交通压力,减少了大气污染。我国的连锁超市,根据自身的规模,可以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物流配送模式。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物流配送新技术,加强配送信息化建设

陈子侠(2001)认为物流配送新技术有条码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bar code(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等。而曹宝亚(2008)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技术有: 交叉配送技术、准时制配送和abc配送。另外,需要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皱辉霞(2001)认为包括五个子系统: 需求管理信息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在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2008)认为: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物流配送新技术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吴静旦(2007)也认为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技术管理,做好技术开发和引进,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张卫星和王欣(2008)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构造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平台,改进配送调度、进行动态库存管理、实现在线交易处理,真正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起。

(二)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吴静旦(2007)认为: 当前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逐步尝试将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连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连锁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和规模选择适当的物流模式。李兴国、顾峰(2008)根据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和物流配送水平可以将连锁企业分为四个等级,从两个维度———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能力、配送能力;企业对配送业务水平的要求程度来划分,通过二维坐标轴,得出四种类型的连锁零售企业或者物流企业,为各类连锁零售企业做出与之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策略。

(三)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现代物流理念

物流配送中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荣凤英(2001)“发展物流,要有高度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体制作保证,要拥有系统的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作支撑。而所有这一切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现存的赖以发展物流的人员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因此着力培养物流人才更是当务之急”。吴静旦(2007)认为: 配送中心可以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或轮训,了解各自岗位的要求及其在整个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集中组织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现代化物流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另外也可以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量,联合培养、引进高素质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人才。

(四)配送中心的建设

配送中心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冯文龙(2008)认为:通过建立配送中心,连锁企业能统一购货,统一库存,统一配送,使得商品配送的时间缩短,物流配送中心运作成本下降,与商场前店后库的分散储存相比,大大降低库存,加快商品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费用,提高厂家、批发商的送货业务效率,降低送交货成本,使企业在未来更为惨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对于配送中心建设具体的步骤,张卫星和王欣(2008)认为一是按标准化建设配送中心,就是配送中心要逐渐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适当推进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的使用,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更合理地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并减少等候时间。二是科学选择配送中心地点和规模,这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节省流通费用,并且影响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零售连锁企业而言,需要采用根据区域成片开发的战略,实施构筑以重点区域为核心的配送中心,采用扇形辐射面、步步为营、向前推进的配送网络体系。

五、总结

配送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连锁超市中,物流配送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连锁超市的效益水平,从文献搜集来看,大多的学者对通过提高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效率来促进连锁超市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物流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的核心,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实现高效运作的前提保障,没有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连锁超市。因此,连锁超市在自身发展中要结合与之适应的物流配送中心共同发展,注重配送模式的选择,以及正确合理的用人、留人制度,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特色,从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连锁超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静旦.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张卫星,王欣.家电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及优化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3、冯文龙.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4、李兴国,顾峰.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3).5、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j].物流科技,2008(5).6、曹宝亚.基于物流信息化下的配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7.颜双波,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10,(08)

8.李小花.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10.姜达洋.现代连锁企业物流方式选择[j].连锁与特许, 2007,(7).11.吉亚力, 吴隽, 贺宁.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7,(26).12.朱长宁.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配送解析[j].时代金融, 2007,(10).13.姚鑫梅.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浅析[j].知识经济, 2007,(8).14.张丽华.物流配送中心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经济管理,2009(12).15.胡长杰.关于物流配送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19)

16.肖孜,马林,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以国美为例[j].物流技术;2008,(09)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二

一、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概述

虚拟库存技术是指将自身在未来生产运营所需的原料、生产要素等建立相关的信息,对其名称、规格、价格、数量等信息进行仔细的统计和整理,在需要时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以这些信息为依据进行原料和生产要素的调动。虚拟库存的特点是不占用实物空间,也就是在仓库内不一定存在这一资源,但是出现资源需要时,社会资源就成为一个大的仓库,因这一仓库储备都是虚拟性的,也因此将这一储备称为虚拟仓库和虚拟库存。虚拟库存发挥自身的效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固定的经济状态下才能真正出现虚拟仓库和库存的管理意义。首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是虚拟库存技术的技术基础,在技术的支持和不断拓展中优化虚拟库存技术;其次,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买方的市场环境,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也是虚拟库存实现的重要外部环境;最后,企业自身的组织方法也对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只有所有条件都具备时,虚拟库存技术才会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在国内发展现状和趋势

物流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步兴起并壮大,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摸索着逐渐适应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分散、物流信息共享性比较低、管理标准不一致、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匀等现象,都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将物流行业的经济价值激发出来,需要大范围地建立起一个完善、畅通的物流配送系统,改善物流信息传递不及时、运输效率低下的缺点,通过虚拟库存管理、协同配送等组织管理手段,使资源配置更加专业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节约时间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协调物流配送能够实现各环节的流畅运作,实现产业的整体性,为改变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物流运输行业从产品上分析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质量是企业和组织体现竞争力和整体水平的关键,在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中,快捷、安全的特点才能真正使物流行业得到客户的认可。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同配送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减少组织安排的时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能够更快速进行工作的流程,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输、配送、储存等多种功能同时发挥,扩大物流运输行业服务领域,让物流运输行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为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拉动整个行业服务质量的动力。

(二)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虚拟库存技术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这一优越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减少成本,虚拟的库存只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和控制,并不会真正占用企业的仓库空间,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产品不会积压、过期,虚拟库存中的资源都有详细的信息登记,在产品的调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产品过期的现象,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利用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可以规避囤货的风险,减少资金的投入,以整个社会资源为库,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需求和周围市场的变化,进行库存产品的调整和交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为企业自身的生产环节节约更多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生产目标。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以及协调配送理念的运用和构成,能够促进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使得原来的配送系统出现质的改变,从原来容易造成积压的各级仓储和运输逐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成网络的虚拟库存,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整个配送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反馈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解决和调整,为自身的服务和工作提供时间保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道路上逐渐培养管理者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竞争与合作中相互提高,从而实现“双赢”,在增加相关企业集成程度的同时,提高各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中国市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四、结论

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调配送在新兴的物流行业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效用,为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规范化、一体化的引导性作用,为未来的行业集成、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虚拟库存管理技术的概述、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三方面进行论述,更加细致地了解虚拟库存管理的优越性以及协调配送理念在实现市场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管理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为我国的大型物流运输、远航企业、铁路系统、民航服务行业等带来更多的价值体验,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会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技术模式创新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三

在地形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一是要保障管理人员的素质,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二是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便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数据监测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已知的数据进行检查,还要对控制数据进行检查,从而完善地形要素以及碎部数据的精密性。

2. 2 地形测绘工程的管理控制流程

地形测绘工程的主要流程是: 在接到测绘工程任务的时候,一是要收集原有的资料,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信息,同时,要选择精密的仪器,以保证在进行仪器检测的时候能够支持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进行现场勘测,在现场中获取具有价值的信息。三是要拟定技术设计书,利用勘测的数据设计计划书。四是要布设平面控制以及高程控制,并分别对平面控制以及高程控制进行验证,通过数据检查来挑选数据,在数据合格之后,要根据图形编辑系统进行数据检查,并做数据整理,继而进行审查的过程,从而完成总结、存档的工作。

3 影响地形测绘工程质量的因素

3. 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地形测绘工程质量控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员工,因此,在测绘工程对策质量控制中,员工是施工环境中的主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实施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基于此,为提高地形测绘工程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

3. 2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着地形测绘工程的实施速度,因此,工程环境在地形测绘工程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施工环境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心情,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一个极差的环境中工作,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会降低工程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要积极改善工程的施工环境,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3. 3 技术因素

技术设备是影响地形测绘工程质量的又一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数据的精准度,因此,在进行仪器测绘的过程中,要选择质量较好的仪器进行测绘,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技术设备影响着测绘方法,对于不同的技术设备有着不同的设备方法,然而,由于方法的不同也将出现不同的测绘结果,使工程质量的数据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地形测绘工程的质量。

4 提升地形测绘工程质量的方法

4. 1 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

为了提升地形测绘工程的质量,首先应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以便于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然而对于施工人员的选择过程中,要实行持证上岗的原则,要求技术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以及工作经验,从而以便于提高工作的质量,促进工作效率。

4. 2 完善设备

设备是获取数据的主要机器,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精准性,要不断地完善设备,从而提高技术水平。在运行设备的过程中,要依据现场情况进行测绘。同时,要保障设备的有效性,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以防止出现事故。监测仪器的质量决定着技术水平,所以,要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设备进行监测,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技术水平,还有助于保障工程的质量。

4. 3 改善施工环境

环境对于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保障员工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要提高施工环境的质量,从而提高测绘作业的质量,以保障作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好的环境能够愉悦员工的心情,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基于此,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关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的做出解决对策,提出解决方案,运用科学、合理手段的改善施工环境。

4. 4 制定监督机制

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中制定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发现工作环境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解决。因此,要求监督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监督原则,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的控制。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形测绘工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化的发展,应不断的提高对地形测绘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所以要根据影响地形测绘工程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改善我国地形测绘工程的质量。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改善施工的状况,以便于提高地形测绘工程的施工水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四

课程名称:食品物流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物品配送系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生:袁舟舟

摘 要:现代是流通经济社会,物流的发展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现代物流,顺应社会现状的发展,物流体系逐步完善,但是也相应的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叙述了现代物流配送活动的起源,物流配送活动在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物流配送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物流配送;起源;发展现状;问题;解决办法

一 物流配送活动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物流的产生

(1)所谓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以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 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传递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 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的一体化服务。(2)流通经济的迅速发展,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如何以最低的 成本产生最好的企业的效益是每个领导者追求的目标,为了增强企业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兴的物流配送形态和模式已开始逐步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现代的物流管理摒除了过去的大量的人工活动,引进了更多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还在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物流发展战略方针。随着经济的迅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有着极好的发展势头,是的物流市场一直保持着繁荣的局势。

(二)物流配送的内涵及意义

(1)物流配送内涵: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2)物流配送的意义

1)完善了输送体系和整个物流系统,摒除了过去的小搬运的低效率工作模式,采用信 息化管理,解决了灵活性,适应性,服务性等利用不合理的问题,采用配送方式,将支线运输以及小搬运结合起来,使整个运输模式完善。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采用配送方式,通过增加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进货,有可以把具有相同需要的客户集中在一起发货,节省了时间。3)提高供应保证程度。主要依靠企业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造成损失信誉,采用配送的方式,货物配送中心可以比其他任何单位企业的储备量更大,因此对每个企业而言,就会使终端供应,影响企业生产的风险相对缩小,使用户免去短缺之忧。

二 物流配送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物流配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式美国的物流配送模式有:零售型配送中心最具有代表性的零售型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供货商把货物全部运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各分店地区提交的货物需求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供货给各分店,采用 “零库存” 的方式,让沃尔玛公司每年节省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批发性配送中心一美国加州食品中心为代表的批发性配送中心采用的是全信息化管理,通过共享的网络获取各连锁店的订货信息,及时的向生产商和订货商发出订货提示通知,生产商和运输部门根据各部门货物需要的轻重缓急情况安排妥当发货的顺序及时供应货物。仓储型配送中心典型的仓储型配送中心是设立在北加州萨克拉门托市的福来明食品配送中心,它的特点在于合理的布局和内部高效的管理,物品的分来是根据食品的生产日期的保质期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货架上方是暂存物品,下方是待发送物品。根据商品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存储区,根据不同特点的商品采用不同的发货方式,采用信息化得模式,个别商店可通过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实现自动订货。

(2)国外配送模式对我国的启发

虽然我国的零售业有了很大的提高,效率也在逐步的提升,但是就国内的零售业来说,物流水平仍然比较低,通过上面对美国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特点的分析我国和美国的差距很 大,我国应该选择适合企业的配送中心模式,是我国零售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要拓展 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是集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不仅要达到高效率,还要强调各功能的协调一体化。加快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流通体系中,零售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涉及到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管理好这些就必须把物流与先进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物流信息化。

三 物流配送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1)对物流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就引进物流配送的概念, 20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对物流配送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中, 其领导人的观念还停留在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上, 没有把物流配送放到服务中心、战略中心的高度。

(2)物流配送人才短缺。国外物流配送的教育和培训系统非常发达, 很多大学和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部分院校设置研究生物流课程, 并在社会上全面开展物流配送的职业教育。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 获得从业资格后, 才能从事物流配送方面的工作。相比较而言, 我国在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 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 所左右, 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 研究生层次教育才刚刚起步, 职业教育更是贫乏。

(3)物流配送效率低, 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目前, 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是在传统的企业机制上发展起来的, 物流服务内容还停留在仓储、运输层面上, 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物流配送企业还很少。同时运输、仓储的现代 水平比较低,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比较缓慢,专业化操作水平不高, 导致了物流配送效率 低,此外, 我国物流部门条块分割、自成体系, 使得物流配送环节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一, 增加了物流配送的无效作业环节, 使物流配送速度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升高。

(4)缺乏有效的物流配送网络。目前, 我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布局很不合理, 主要的运输通道经常出现供需矛盾, 从而影响了物流配送的效率;物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 物流企业 分布过于分散, 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物流设施装备普遍较差, 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并且由于我国的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无法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对物流配送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实现高效的物流配送。

四 对应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构建物流配送体系。

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 必须从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两个方面着手。物流作业系统主要是指企业运作的工具、设备、场地等物理作业系统, 是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行基础。物流信息系统则是整个体系的控制中心, 所有控制指令和运作数据都来自于它, 是物流配送体系的核心, 是其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加强对物流配送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建设。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物流有以下特点: 信息化管理渗透到物流系统的每个节点;整个系统具有许多接入点, 很开放;信息流在整个系统中绝对是起引导作用的;系统的规模越大, 可调节性就越好。因此, 在网络物流系统中, 物流设施或者设备不再是有绝对优势的条件, 能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 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物流信息系统, 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系统环节。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 能把握好整个物流系统的龙头, 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优势, 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业竞争力。3 采用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 对多个用户 共同开展配送活动的一种物流模式。一般采取由生产、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共建一家配送中心的方式来承担他们的配送业务, 以获取物流集体化规模效益, 从而解决个别配送的效率低下问题。4 加强对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

现代物流最大的特点是快速、方便和全球性, 在现实操作中要将这些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电子商务物流必将促进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现代物流在技术上将有显著的进步。物流技术水平的发展情况是衡量物流效率的要素之一, 现代物流要求有更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现代科技的发展完全有能力为电子商务物流提供其所需要的任何先进技术。动态物流联盟配送。

动态物流联盟配送就是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 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 相互间协作形成的物流网络系统平台。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 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 可获得的总体效益就越大。信息处理, 可以由联盟中专业的信息化企业负责, 也可以通过技术外包的形式由联盟外的企业负责。

五 结束语

够高起点、大手笔地实施物流配送,同时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配送之路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一种新的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了未来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的物流配送发展前景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的问题,我认为只有从政府、企业、消费群体,三方面同时着手,共同为物流配送事业的发展去努力,我国的物流配送才能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为我国的物流业,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司万方,迎接“中国式物流”时代,新经济导刊,2009[5]

[2]赵爱玲,畅通经济,中国对外贸易,2009

[4]刘兴家,论我国物流运输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管理科学,2006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五

摘要:文章根据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简要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和摄影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和一些要注意的方面,希望能给同行们作一些经验参考。

关键词:原图处理;数字化绘图;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应进一步延伸,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要。

一、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一)原图数字化处理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较早的一种数字化输入方法,输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也较大。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然后通过矢量跟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随着扫描仪的普及和矢量化软件的不断升级,其作业方法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法。

gps输入是依据gps工具能确定地球表面图形精确位置,由于它测定的是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转换,可直接输入数据库,目前主要是应用rtk(realtime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它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通过将1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

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下面简单介绍mapcad软件的原图数字化处理作业流程。

(二)数字化原图作业流程

由于mapcad软件扫描矢量化输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编辑方便、易于转换等特点一般外设精度都能满足,所以地形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人工跟踪精度和输出设备精度,而人工跟踪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所以必须在加强作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上下工夫,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矢量化方案作业,确保图件的精度和质量高于国家现行数字化测图规范所规定的数字化精度和质量。在工程测量实践中,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与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符号图层的划分子图、线型符号库的设计等工作保证满足工程进度的同时又节约项目经费,设计出的数字地图简单易用、美观整洁、易于使用地形图的工作人员判读。

二、数字化绘图

(一)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1、一测多用:如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中需要对同一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过去的平板测图方法则需要重复工作,而数字化测图则可以同时根据完成的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多个地形图,因为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满足各不同专业人员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的需要。

2、精度高: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自动存储,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3、劳动强度:小数字化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

4、便于保存管理及更新方便: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二)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数据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三)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单位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六

在开展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时, 既要注重资料收集与分析、控制测量精度, 又要注重应用gps测量技术和数字测绘技术。

3.1 资料收集与分析

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必须以相关地区的资料为基础, 所以在进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之前, 需提前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 在进行一些乡镇房屋密集区的测绘工作时, 需对房屋的分布状态、外形风格、材料类型、周围道路特点、河流情况、土壤条件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将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后, 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分析。如此才能为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提供合理依据, 促进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控制测量精度

为了保证测绘效果, 特殊地形的测绘需严格控制测量精度。比如, 在对乡镇房屋密集区进行测量时, 如果测量精度太低, 未能将房屋布局的具体特征、房屋的角点以及方位角等数据进行详细的测量, 而只是以主观的判断进行推测, 将会直接影响房屋的拆迁和工程的施工方案等[3]。因此, 当开展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时, 应严格控制测量的精度, 将误差控制到最小, 避免由于测量精度不符合标准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阻碍特殊地形测绘工作的正常开展。

3.3 应用gps测量技术

测绘工程离不开gps测量技术的协助, 特殊地形的测绘更是与gps测量技术紧密相关, 在gps测量技术的辅助下, 特殊地形的测绘精度能够被大大提高, 同时, 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保障。具体来说, gps测量技术有实时监测的优点, 能够对特殊地形进行实时而精确的测量, 并且借助载波实现动态监测。因此, 在进行特殊地形的测绘时, 要深入掌握gps测量技术, 做好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3.4 应用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技术, 它能将计算机技术和测绘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测绘工程中的图片和数字能够形成密切的联系, 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特殊地形的测绘中, 同样不能忽略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 数字测绘技术能够将特殊地形的各种物理信息进行数据化的处理, 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将特殊地区某个空间内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在显示器上呈现, 使这些空间数据能够更加具体而准确。

4 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的分类

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可分为隐蔽区域的测绘技术方案和密集区域的测绘技术方案2种。

4.1 隐蔽区域的测绘技术方案

一些隐蔽区域的测绘工作往往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如在一些林地繁茂的地方进行测绘时, 高度角会使得信号减弱, 从而影响gps的正常运行, 导致测绘的精度无法达标。而如果采用全站仪开展测绘工作时, 茂密的树木又会对仪器的运行产生阻碍, 影响测绘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时, 需要运用特殊的导线测绘技术:先建立一个合理的坐标体系, 再对导线的点、距离和角度以及放样点坐标进行准确的测量, 利用坐标将各点的数据代入, 确定断面端点的具体坐标后计算出方位角, 从而获得所需数据。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用到正弦定理计算出断面端点的距离, 从而求出端点的具体坐标, 获得所需的数据, 最后, 再借助全站仪技术对目标地区进行放样[4]。

4.2 密集区域的测绘技术方案

密集区域的测绘技术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先绘制野外草图。野外草图能够直观地反映乡镇房屋的分布情况, 能够为测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如果没有绘制野外草图, 那么将会对测绘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即使是测绘经验丰富的专家, 也难以在没有野外草图的情况下, 高效地开展测绘工作。

2) 设置观测站。观测站是对房屋的角点进行测量的一种设施。观测站不仅能对测绘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大致的简化和整合, 还能根据一定的比例尺打印出空间布局图, 再通过对户外空间的具体定位, 对空间布局图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样不仅可以保障空间布局图的客观真实, 还能进一步提高测绘的精确度。

3) 借助全站仪采集信息。全站仪可以高效地对物体进行测量, 既可以迅速移动整个仪器, 又可以灵活地改变测距镜头, 因此在一些比较密集的地方开展测绘工作时, 我们还应当借助全站仪测量技术采集信息。全站仪工作时,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应当尽可能使测距镜头接近物体。

4) 应当在测绘地区选择一个较高的点, 安装gps技术监测站, 借助棱镜全站仪对一些分散的点进行测绘。以此来保障密集区域测绘工作的正常开展, 并提高测绘精度。

5 结语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国家, 地形特殊复杂, 所以, 研究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便显得愈加重要。在对这些特殊地形进行测绘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资料收集与分析、控制测量精度、应用gps测量技术和数字测绘技术等, 并且, 根据不同的地形, 选择不同的测绘技术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测绘应有的作用, 促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七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土地利用的情况在不断变化, 尤其是一些建设较快的地区, 很多建筑用地都在进行开发, 而部分零碎农田也在进行资源整合, 给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其中使用一些新型的测绘技术, 可以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调查效率增加助力, 测绘数据、土地资源利用与分布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 可以对其利用变更情况有所了解, 提升土地规划部门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1.2 测绘工程技术与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结合

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是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分布情等情况进行了解, 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工作在很多城市进行科学性的提升, 力争为城市建成智慧城市、宜居城市提供设计基础。而在土地规划设计工作中, 积极应用科学性较强的新型测绘技术可以为土地规划优化提供必要条件。

2 当前在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利用工作中应用的主要测绘技术分析

2.1 gis测绘技术

gis就是地理信息系统,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gis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 而且相对较为完善, 现在越来越多人们把其应用到了土地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使用gis技术来完成土地测绘时, 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这一基础来创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 使得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能够更好的储存, 为以后分析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gis技术在土地管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由于其利用了计算机技术, 使统计、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 能够对土地测绘所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管控。对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提高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给我国测绘事业的长足发展、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的推动产生积极影响。

2.2 gps测绘技术

gps是当前非常常用的定位技术, 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应用这一技术可以获得地球上任意位置的地理定位数据, 其技术原理为三角测量数据差与卫星传输讯号的时间差对等性, 通过一定的换算就可以获取一定位置的定位数据。这一技术在应用中具有效率性强、精准度高, 且全天可用的优势, 我国各领域应用非常普遍, 在土地测绘中应用也主要基于其定位的精准性, 它可以实现对某一地块的边界精确定位, 从而对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行高精度测绘。在具体使用中gps测绘技术能够对一些地形复杂、人力无法测量的区域进行测绘, 同时还能实现快速静态测绘, 不仅能够节省土地资源测绘工作中的人力消耗, 还能大大提升土地资源测绘的工作效率。

3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测绘工程技术的管控要点

3.1 构建完备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就是土地资源数据库的构建, 而在构建这一重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前首先应该做的是建立精度较高的城市空间数据库, 以及相应的元数据库, 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与整理, 才能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条件。

3.2 建立信息数据库的子系统

在土地管理工作的需求中, 数据平台的各种子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科学性, 必须根据土地资源管理需求构建数据平台的子系统, 譬如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基础空间数据等基础模块, 从而实现数据信息平台子系统的功能优化, 为地理信息数据平台的高质量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4 结束语

总之, 测绘工程技术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结合, 能够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提升。由于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 对于测绘工程技术的要求也在提升, 在进行土地资源测绘时要积极利用新型数字化技术来实现测量精确性、测绘准确性的提升, 真正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明捷。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 (3) :166。

[2]孟蕊。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 (17) :194。

[3]刘晓艳, 宋彩春。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 2017, 3 (1) :220。

[4]乔利鹏。探土地开发管理中土地测绘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 (1) :56―58。

[5]李奇骏。浅谈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经纬天地, (5) :49―51。

无人配送车论文篇八

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保障应急救援行动顺利开展,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

本方案适用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采取的应急物资保障行动和措施。

成立应急处置保障物资储备领导小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组长:郑杰

副组长:徐恒忠、芶文清、李星海、陈建敏

成员:凃继东、钱妮、陈丽、吴伟、周朝霞

1、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应急处置保障物资储备领导小组要根据不同危机事件和灾害种类,确定救灾物资购置、储存、调拨体系和方案。

2、应急物资的采购

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按照应急处置保障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确定的救灾物资购置方案,对相关应急物资进行统一采购。具体采购事宜由局办公室与计财科共同负责完成,并及时将采购情况报告应急处置保障物资储备领导小组。

3、应急物资的储备

由局办公室具体负责物资储备及保管,并对其进行管理。局办公室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以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的供应。

4、应急物资的调用

应急救援物资的调用由局办公室在应急处置保障物资储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应急事件发生时,局办公室要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协调好各科、室、队、所间应级物资的调用,做好局内各科室间应级物资的调用工作。同时,要积极与县级各部门沟通,要依托社会、企业、发动和依靠各级力量做好与外单位应急物资的调用工作,保证储备物资迅速、有序、有效供应,应对突发事件。

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实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