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7篇)

时间:2023-10-07 09:44:55 作者:念青松 骆驼祥子读后感(通用7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一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

我是在写博文的前两天看完《骆驼祥子》的,我们的祥子,在经历生命里翻天覆地的三起三落后,那个可爱的,善良的,体面的灵魂终究是湮灭了。

我不想去谈论他的不幸,独独想聊聊那个体面的祥子。最初的祥子,不吸烟不喝酒,散座也好,包月也好,白日黑夜的拉车,图着攒下那三毛五毛,想着那买上一辆车的念头。这样清贫的,幸苦的祥子不争不抢,谦让,勤劳努力,身强力壮却不寻衅滋事,他是老实的,规矩的,善良的,所以虽然他沉默寡言,但是在众人眼里,这是一个体面的祥子。祥子的体面,是自己挣回来的,因为他自尊并且尊重他人。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给自己挣的第一份体面。

不知道是从哪里看来的一段话:你以为别人尊重你是因为你很优秀,别人尊重你,其实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尊重别人,是在庄严你自己。那么何为尊重呢?一个人,既然是一个人,那么就有了作为人的尊严。佛家有众生平等一说,放在现在,这句话也是适用的。尊重每一个人,无论男女,无论身份,无论年龄。千万别自以为是,千万别高高在上,千万别欺侮他人,今日你给出的尊重,也是来日你受到的尊重。一个人的体面不在穿着打扮上,而在由内而外的人格的修养。

突然间语塞,无话可说,要不我们都多看点书吧,有句话说:不要以为看书没有用,你看的每一本书,将来都体现在你的言行举止上。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二

这本年代感十足的书带领我走进了一个可爱的北平。那里有车夫们的号子声,卖烧饼的呐喊声,那儿有善良美丽的小福子,拼命要强过的祥子。

这书中最让我感慨的.是祥子。他人生的三起三落和无数次的打击,都为他奠定了这个可悲而凄惨的结局。在看惯了以幸福美满为结局的我,看到那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不禁十分心疼与无奈。其实祥子想得到的很少,仅是一辆车和一位知己而已。可当时的社会连这点都不能满足。于是正因此祥子才一步步堕落了,那耍滑头,吃烟喝酒,他都学上了。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明白,一个人想自甘堕落十分容易,但想改邪归正可不那么简单。当然,那些客观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如若当初的民国时期多一些真正的正人君子来维护正义,少一些“阮明”“孙侦探”之类的骗子,也许像祥子这样的可怜人就会少许多了吧。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就是在那样一个旧社会,那个做坏事者可逍遥法外,做善事者却遭受磨难。那些剥削者大腹便便,辛苦劳动着的老百姓却孤苦伶仃,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我感到,能改变一个人的,很大原因是环境,否则便不会有“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了。一个好的环境也是一个英雄好汉成长的家园,若祥子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幸福的二十一世纪,那么他的命运一定是繁花似锦的。

但这本书中,也有不少可爱的人物,如忠厚的老马儿,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的高妈,还有曹先生,都给过祥子一定的帮助。没错,祥子的一生,也是有过伴儿的。

人生在世,总会在坎坷时遇到帮助,失望时受到鼓励。我们要不断为着梦想努力,千万不要被命运打倒,站起来,继续走,总能找到光明。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三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小说,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读完这部小说我感慨万千。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受益匪浅。我非常喜欢读。

这本书讲的是关于一个叫祥子的人的故事。他自幼家境困苦,是京城的一个车夫。他不怕吃苦,一开始并没有一般车夫的恶习,而且心地善良。

他勤劳,朴实,忠厚。他有积极进取心和人生理想。但是在那个黑暗年代,他经历了买的新车,攒了三年买的新车,拉了几次就被抢了。他又被逼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虎妞。虎妞难产死了,他又买了新车葬了虎妞。自己喜欢的人上吊自杀了等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信心和期望以及要强的性格在一点一点的丧失。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逐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我不仅为祥子而感到悲剧,更为当时的中国而悲剧。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四

今天下午的两节阅读课,我重新阅读了《骆驼祥子》。在老舍笔下的祥子到底有何形象,我读两遍后截然不同。

也许,祥子的生活就可以更好一些。

当然,祥子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勤劳、能干,让曹先生和刘四爷等人喜爱;他体力强、速度快、跑得稳,也能让客人多“赏点钱;他能幸运地从兵营中回来,九死一生,还能牵回骆驼。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五

《骆驼祥子》这本书中的主人公祥子,他的一生是悲惨的。

本来他是一个仅仅想通过自己奋斗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文艺青年。但是他在这个看似平坦的道路上却饱受挫折。

在刘四爷的厂子干活时,他结识到了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她生性彪悍。她最后看上了祥子,所以去引诱他,并且找借口想和他有夫妻之名。导致祥子想要远离他们父女两,后来他来到了曹家,但虎妞谎称自己有了他的孩子,于是蒙在鼓里的祥子不得不和她结婚。之后他买车的火焰暂时熄灭了。后来,她真的怀了祥子的孩子。并且她用自己攒的钱给祥子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祥子于是更加努力工作,到头来因此得了病,花光虎妞所有的钱。最后虎妞难产死去,祥子卖了自己的车为虎妞丧事。

之后他又遇到了小福子,他们两厢情愿,正快要打算结婚时,小福子却被卖到了窑子,最后自杀。这无疑是对祥子的巨大折磨,最后他堕落成一个酒鬼主持红白之事过日子,一个有志青年就这样被磨灭了。

这本书主要想揭示过去旧社会的黑暗,批评当时社会不平等观念。随着祥子的志向一点一点被磨灭,社会也在一点一点变黑暗。反应了作者当时对旧社会的悲哀。同时也反应出祥子的悲惨。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抓住现在我们的志向发展,要比当时容易的多。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六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一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骆驼祥子》结构严整、主线分明,小说的展开很好地做到了前呼后应;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手段,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语言朴实自然、准确丰富、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人力车夫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对象。老舍与众不同地放弃了评判者这一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深入到了祥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深人到了祥子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通过祥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透过祥子的心灵来感受这个世界,使得车夫们的生活变得立体而细致,典型人物也因此而具有了心灵深度。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固执和愚钝。随着故事的展开,祥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淳朴木讷一步步变得粗鄙不堪。因为有着大量细致而立体的生活细节刻画,有丰富细腻的内心描写,他的堕落过程就更让人觉得是真实而必然的。这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但心中却有杆秤,心理描写恰恰也就突出了他的这种性格。老舍没有局限于直接的剖析,写出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而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现,或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话语来反映,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这样的心理描写,既贴近了人物性格,又联系了情节发展,从而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祥子的内心世界。

“京味儿”语言可以说是老舍最具标志性的特色。老舍最善于从北京口语中提炼出自己特有的语言,形成幽默、洗练、优雅,略带稚谑”的“京味儿”语言。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是其最大特色。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穿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5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珂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默、洗练、优雅,形成了他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他那通体光润圆泽中透露出的“斯文”“雅谑”的“京味儿”,是从悠久历史与文明中所孕出来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外观。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又“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栏儿”。老舍来自平民,他对学习中国民间通俗艺术保持浓厚的兴,并写了鼓词、戏曲,掌握了许多民间语言艺术精华。他还善于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祥子穷途末路,奇体奄奄地为人家作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地蹭”,曹先生家的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交”,都是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勺身份、个性、教养。可以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语言,都是个电化了的。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言词汇、也不采用欧化句法,长短句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增了语言的音乐感,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出独宇的魅力和光彩。作品在情节交代和人物介绍时,笔墨省俭,表现力强。在写到刘四这个流氓无赖的经历和性格时,小说里叙述道:“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跑过铁索”,以结构相似而长短不一的句式,每句话里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又都极为平易俗白,不假雕饰,为人物勾画出一幅精彩的画像。客观叙述与主观剖白的水乳交融,使《骆驼祥子》在平静的外界景物衬托下写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波澜。

《路驼祥子》的语言造诣,充分表现了老舍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大师。

骆驼祥子读后感篇七

《骆驼祥子》一书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它带有悲剧色彩这一大特色。书中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任命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这书所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刻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和支持下,经过3年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取他仅有的积蓄,主人逃避特务的追踪使得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人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做过挣扎,仍拗地想用更大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住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

老舍在描写祥子的悲剧时,从不同方面着手了祥子从外貌到内心的美好东西。他用着健康的体魄,他“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样的坚韧的生活耐力,他是人力车夫中的佼佼者。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他善良又正直,有着美好的内心世界。有一次,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看到人力车夫老马因为饥饿而昏过去时,便主动买来十个羊肉包子送给老马,表现出他对的同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

在围绕着祥子经历的描写中,作者也写到了别的一些人物和当时社会的畸形面貌。车厂主任刘四的残忍霸道,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正直迫害,二强子的欲起又落的经历,老马小马祖孙两袋的凄凉光景,小福子的一步一步走向毁灭,以及大杂院,“白房子”等处的残酷景象。最可贵的是,作品通过祥子这一形象,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问题,这也是《骆驼祥子》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所在。

悲剧总是呼唤和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以及人们精神上的各种痛苦,同时严肃地表达了令人怜悯和恐惧的一切告别的愿望,期待着他们早日成为历史的陈迹,即使作品所描写的一切灾祸,苦难,失误等真的过去了,也继续给人以激动和启迪。

评语:《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作者看完这部作品能结合文中的主要人物祥子的经历及其性格特点来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悟出所折射的现实意义,引发我们深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