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汇总5篇)

时间:2023-10-01 17:43:47 作者:书香墨 2023年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理解“大吃一惊”一词时先重点理解“惊”字的意思,惊,出人意料的意思。再理解词的意思,“大吃一惊”的意思是:感到突然而吃惊。接着找出文中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此词,即魏王没有料到更羸真的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感到十分惊奇。

3.出示重点词,让学生巩固练习。

能手:是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本文指更羸是个对射箭非常熟练,有这方面高超技艺的人。

本事:口语,指本领、能力。本文指魏王不相信更羸是具有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本领。

孤单失群:指失去了同伴,无依无靠。孤单:单身无靠。失:离开。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

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不幸,令人伤心。

愈合: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

拼命:把性命豁出去;舍命。比喻用最大的力量。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惊弓之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1.更羸你能说到做到,可真叫棒!)

(2.更羸天上飞来飞去的鸟儿这么多,你却能看出哪只是受伤的鸟,眼力可真不错啊!)

(3.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4.更羸你的经验可真丰富呀!)

(5.更羸你的本领真是无人能比拟呀!)

(6.更羸你的本领真是令人折服呀!)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读2-6自然段,抓住魏王的两句对话指导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这两句话是:

“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1.听老师读一遍这两句话,边听边想:这两句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吗?

(第一句话是在大雁掉下之前魏王说的;第二句是魏王在亲眼看见大雁掉下后讲的。)

2.请再听老师读一遍,大家注意听,听老师在何处停顿,在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词语。

(老师读“是吗”的后面停了一下,读“你有这样的本事”时“这样”读得重。)

3.再听一遍,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老师读:“啊”后也停了一下,读“真有这样的本事”时“真有”读得重。)

4.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这样读能起到什么作用?

(1.老师这样读可以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2.这样读,能读出魏王怀疑的语气。)

(3.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的心理活动。)

(4.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对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本事表示怀疑,能表现魏王亲眼看见更羸真有这样的本领时的惊奇和佩服。)

5.同学评一评谁体会得最好?

(第四个同学体会得最好。)

6.老师重点指导这两句话对学习课文起什么作用?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帮助我们知道更羸是怎样观察、分析、作出判断的。)

7.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朗读。

8.分角色练习朗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