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 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和赏析(优秀8篇)

时间:2023-10-13 05:23:43 作者:文锋 最新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 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和赏析(优秀8篇)

在辩论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争议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来寻找最合理、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辩论也是一个学习他人观点、拓宽视野的过程,我们应该虚心对待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下面是一些针对不同领域的辩论案例,让我们了解一些真实的辩论场景和应对策略。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一

导语:年轻人出错往往会使事情毁于一旦,年长者出错则只是使本来可做得更多更快的事情做得少点慢点。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好段300字摘抄和赏析》,欢迎阅读。

培根随笔好段300字摘抄和赏析【第一篇】:培根随笔摘抄300字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

应该记一些东西,应精确些,以助谈兴谈资,这是运用;但更重要的运用却是内化,溶进自己知识和经验体系之中,成为指导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哲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学以致用”。如果光是为了猎奇与装饰,读书实在是没什么用;如果读成了书呆子,书不读也罢!

培根随笔好段300字摘抄和赏析【第二篇】:培根随笔好句摘抄

世间少有真正的友谊,而在势均力敌者之间这种友谊更是罕见。惺惺惜惺惺不过是世人惯常的夸张。真正的友谊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这种朋友才可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不求任何回报的帮助与付出有吗?如果有,或者只说明施与者的善心,还不足以说明真正友谊的存在。真正的友谊除了不含任何功利色彩之外,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接纳,价值观的认同,兴趣爱好的相投,总之,是两情相悦。这种接纳与欣赏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概率并非没有,但极低且很可能“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而发生在异性之间未免有带有爱情的成份。

培根随笔好段300字摘抄和赏析【第三篇】:培根随笔上赏析

美貌如夏日鲜果易腐难存,而且它每每使年少者放荡,并给年长者几分难堪。若美貌依附于善者,便会使善举光彩夺目,使恶行无地自容。

美貌如同双刃剑,但无论如何算是上天的恩赐。但过多地依赖于美貌必然会使人浅薄而成为夏日的鲜果。

年轻人出错往往会使事情毁于一旦,年长者出错则只是使本来可做得更多更快的事情做得少点慢点。

宁可错过,不可出错。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蓝子里。不要做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更不要做孤注一掷的事。凡事都有留有回旋的余地。

培根随笔好段300字摘抄和赏析【第四篇】:培根随笔好段

赞誉乃德行之反映,但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镜鉴。对人对事的赞扬过分夸张只会招人反感,并且会招来嫉妒和嘲笑,除个别情况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显得合宜得体。但一个人若是赞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显得非常体面,甚至显出一种崇高。

真的不能过分地吹捧别人,尤其是经常地这样做,既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让被吹捧者看不起。如果对方真的有特别的优点,赞美时务要真心诚意和恰如其分。当然对于女人的相貌、身材、衣着之类可另当别论。多说自己工作的重要和责任之重大,但勿需抱怨有多辛苦和艰难。论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培根随笔好段300字摘抄和赏析【第五篇】:培根随笔好段赏析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二

1、一位智者在被问及当何时娶妻时,他说:年少时尚不宜,年长时则不必。

2、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3、若无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企望来规范妒羡戒疑等诸多感情,而任何人的内心都难测或叵测。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5、在某些狂热派眼中,一切和平言谈都可厌可僧。

6、居高位者往往是欲退时不能退,而到退时则不愿退,而甚至到年迈多病需要静养时亦不甘寂寞,犹如城中老翁仍临街倚门而作,徒让老迈成为他人笑柄。

7、出自幸运之德行乃节制,出自厄运之德行乃坚韧。

8、袒露总是举措失当,无论是敞露心胸还是赤裸身子;而行为举止若不肆意张扬,人便可平添几分尊严。请记住:守口如瓶既是策略又是品行。

9、幸运的好处固然该令人向往,但厄运的好处则会令人惊叹。

10、让妻子觉得丈夫明智是使其既贞洁又顺从的最有力保证,但若是妻子发现丈夫嫉妒多疑他就决不会认为丈夫明智。

11、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1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13、行为光明磊落乃人性之保证,而弄虚作假则犹如往金银币里掺合金,此举或更利于钱币流通,但却降低了钱币的成色。

14、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于是凡无望达到他人之德行境地者便会极力贬低他人以求得平衡。

15、很多人说爱情靠缘分,我所认为的缘分就是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正确的人。缘分需要我们每一个想谈恋爱的人真正为自己的幸福付出努力,这种努力包括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情感和信任,还有金钱,和你的脸面当你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寻缘的长征路上克服了所有的艰难险阻,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缘分。

16、假象之所以受宠,其因不止于世人寻求真理之艰辛,亦非览得之真理会对人类思维施加影响,而是缘于一种虽说缺德但却系世人与生俱有的对假象本身的喜好。

17、独身者往往意味着挚友,恩主或义仆,但并不尽然都是忠顺的臣民,因他们无牵无挂,可远走高飞,而且浪迹他乡者差不多都是独身。

18、最完善的人品素质须兼有坦荡诚实的名声、守口如瓶的习惯、适当的掩饰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时才使用的伪装能力。

19、不过选择独身的原因多半都是为了自由,对某些自悦而任性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种人对任何约束都极为敏感,以致他们或许会把腰带和吊袜带也视为羁绊。

20、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三

导语:《培根随笔》一直以来都被读众所推崇,该书所表现和蕴含的道理和想法,一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掘。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加赏析300字》,欢迎大家阅读和欣赏!

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加赏析300字【第一篇】:真理

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休息的期间内,他底作为全是以他底圣灵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浑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诗人为这派哲学增光不少。这位诗人曾说:“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底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底种种经过最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末以上的话可算是说得好极了。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这段话表达了培根对真理的崇敬之情。他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可见他对真理的推崇。在他看来,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就是人间的天堂。应该敬佩这位先哲,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加赏析300字【第二篇】:死亡

外斯帕显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神哪”。加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假如这是有益于罗马人民的”。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该做的事,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底价值抬得太高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他把生命底终结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说这句话的那人比较说得对的多了。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底仆人离去”。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加赏析300字【第三篇】:宗教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底主要维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统一底真正维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关于宗教的争执和分裂是异教徒所没有的恶事。原因是异教徒底宗教并无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仪式和典礼。他们教会中底主要宗师和长老乃是诗人,从这个就可以想到他们底宗教是什么样的一种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这种性质,就是他是个“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所以我们想关于教会底统一说几句话,所说的是其结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统一底结果(仅次于得上帝底喜悦,而得上帝底喜悦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对教会以外的人的,一是对教会以内的人的。对于前者,无疑地异端和分裂是各种丑事中之最丑者;真的,这两桩事甚至比伤风败俗还坏。因为,如同在肉体上创伤或割裂是比一时不良的体液为劣,在精神上亦复如此。所以再没有比“统一底破坏”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内者急欲出外的了。因此,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就是,有的人说“看哪,他在旷野之中”。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密室之内”。那就是说,有的人在异端的秘会里找寻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寻基督——在这种时候我们底耳中须常有那句话——“不要出去”。

我对宗教怀着一些敬畏的情绪,看到电视里朝圣的人们,看到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总觉得会有些东西高于三尺神明,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想起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后就入了基督教,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加赏析300字【第四篇】:复仇

确信所罗门有言:“人有怨仇而不报是他底光荣”。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叫不回来了;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劳劳于过去的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类此的事情的。因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生气呢?并且即令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也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啊。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为了报没有法律纠正的那一种仇的;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底仇人仍然要占先的,因为二人之间吃亏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有些人在报仇底时节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

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反应是各种复仇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无聊了,复仇,爱情,如是而已。也想起很多复仇名篇,比如《呼啸山庄》。最开始看《呼啸山庄》是懵懂的,对于主角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也不置可否。读到这里时也有些唏嘘不已。若人人都知晓得如此明白,懂得放手,又何来这么多爱恨情仇呢。

培根随笔好段摘抄加赏析300字【第五篇】:困厄

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读完这段话,想起来的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来古往今来,人们对磨难的认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又想起来老师曾经讲过的小故事,只记得主题是如果不能战胜苦难,那就没有资格说苦难是财富。是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但若在磨难之中孱弱得死去,又如何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呢。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厄运的勇气,让厄运锻炼我们,让生命更加完整。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四

外斯帕显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神哪”。加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假如这是有益于罗马人民的”。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该做的事,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底价值抬得太高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他把生命底终结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说这句话的那人比较说得对的多了。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底仆人离去”。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心得:

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五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底主要维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统一底真正维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关于宗教的争执和分裂是异教徒所没有的恶事。原因是异教徒底宗教并无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仪式和典礼。他们教会中底主要宗师和长老乃是诗人,从这个就可以想到他们底宗教是什么样的一种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这种性质,就是他是个“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所以我们想关于教会底统一说几句话,所说的是其结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统一底结果(仅次于得上帝底喜悦,而得上帝底喜悦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对教会以外的人的,一是对教会以内的人的。对于前者,无疑地异端和分裂是各种丑事中之最丑者;真的,这两桩事甚至比伤风败俗还坏。因为,如同在肉体上创伤或割裂是比一时不良的体液为劣,在精神上亦复如此。所以再没有比“统一底破坏”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内者急欲出外的了。因此,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就是,有的人说“看哪,他在旷野之中”。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密室之内”。那就是说,有的人在异端的秘会里找寻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寻基督——在这种时候我们底耳中须常有那句话——“不要出去”。

心得:

我对宗教怀着一些敬畏的情绪,看到电视里朝圣的人们,看到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总觉得会有些东西高于三尺神明,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想起一个朋友去后就入了,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六

《培根随笔》是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作品,它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培根随笔摘抄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

读书贵在运用。应该记一些东西,应精确些,以助谈兴谈资,这是运用;但是更重要的运用却是内化,溶进自己知识和经验体系之中,成为指导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哲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学以致用”。如果光是为了猎奇与装饰,读书实在是没什么用;如果读成了书呆子,书不读也罢!

世间少有真正的友谊,而在势均力敌者之间这种友谊更是罕见。惺惺惜惺惺不过是世人惯常的夸张。真正的友谊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这种朋友才可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不求任何回报的帮助与付出有吗?如果有,或者只说明施与者的.善心,还不足以说明真正友谊的存在。真正的友谊除了不含任何功利色彩之外,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接纳,价值观的认同,兴趣爱好的相投,总之,是两情相悦。这种接纳与欣赏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概率并非没有,但极低且很可能“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而发生在异性之间未免有带有爱情的成份。

美貌如夏日鲜果易腐难存,而且它每 每使年少者放荡,并给年长者几分难堪。 若美貌依附于善者,便会使善举光彩夺目,使恶行无地自容。

美貌如同双刃剑,但是无论如何算是上天的恩赐。但是过多地依赖于美貌必然会使人浅薄而成为夏日的鲜果。

年轻人出错往往会使事情毁于一旦,年长者出错则只是使本来可做得更多更快的事情做得少点慢点。

宁可错过,不可出错。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蓝子里。不要做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更不要做孤注一掷的事。凡事都有留有回旋的余地。

赞誉乃德行之反映,但是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镜鉴。

对人对事的赞扬过分夸张只会招人反感,并且会招来嫉妒和嘲笑,除个别情况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显得合宜得体。但是一个人若是赞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显得非常体面,甚至显出一种崇高。

真的不能过分地吹捧别人,尤其是经常地这样做,既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让被吹捧者看不起。如果对方真的有特别的优点,赞美时务要真心诚意和恰如其分。当然对于女人的相貌、身材、衣着之类可另当别论。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七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培根随笔美文摘抄”,希望你们喜欢!谢谢!

培根随笔美文摘抄【第一篇】:

1、一位智者在被问及当何时娶妻时,他说:年少时尚不宜,年长时则不必。

2、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3、若无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企望来规范妒羡戒疑等诸多感情,任何人的内心都难测或叵测。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5、在某些狂热派眼中,一切和平言谈都可厌可僧。

6、居高位者往往是欲退时不能退,而到退时则不愿退,甚至到年迈多病需要静养时亦不甘寂寞,犹如城中老翁仍临街倚门而作,徒让老迈成为他人笑柄。

7、出自幸运之德行乃节制,出自厄运之德行乃坚韧。

8、袒露总是举措失当,无论是敞露心胸还是赤裸身子;而行为举止若不肆意张扬,人便可平添几分尊严。请记住:守口如瓶既是策略又是品行。

9、幸运的好处固然该令人向往,但厄运的好处则会令人惊叹。

10、让妻子觉得丈夫明智是使其既贞洁又顺从的最有力保证,但若是妻子发现丈夫嫉妒多疑他就决不会认为丈夫明智。

培根随笔美文摘抄【第二篇】:

1、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2、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3、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

4、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5、如果民众讲的比上层人物讲的更真实可信,这不必奇怪,因为民众讲话不用担风险。

6、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7、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8、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9、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0、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11、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12、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3、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14、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

15、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16、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17、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18、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19、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20、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

21、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培根随笔美文摘抄【第三篇】:

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2、若无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企望来规范妒羡戒疑等诸多感情,任何人的内心都难测或叵测。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4、在某些狂热派眼中,一切和平言谈都可厌可僧。

5、居高位者往往是欲退时不能退,而到退时则不愿退,甚至到年迈多病需要静养时亦不甘寂寞,犹如城中老翁仍临街倚门而作,徒让老迈成为他人笑柄。

6、出自幸运之德行乃节制,出自厄运之德行乃坚韧。

7、袒露总是举措失当,无论是敞露心胸还是赤裸身子;而行为举止若不肆意张扬,人便可平添几分尊严。请记住:守口如瓶既是策略又是品行。

8、幸运的好处固然该令人向往,但厄运的好处则会令人惊叹。

9、让妻子觉得丈夫明智是使其既贞洁又顺从的最有力保证,但若是妻子发现丈夫嫉妒多疑他就决不会认为丈夫明智。

10、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11、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培根随笔美文摘抄【第四篇】:

1、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3、行为光明磊落乃人性之保证,而弄虚作假则犹如往金银币里掺合金,此举或更利于钱币流通,但却降低了钱币的成色。

4、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于是凡无望达到他人之德行境地者便会极力贬低他人以求得平衡。

5、很多人说爱情靠缘分,我所认为的缘分就是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正确的人。缘分需要我们每一个想谈恋爱的人真正为自己的幸福付出努力,这种努力包括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情感和信任,还有金钱,和你的脸面当你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寻缘的长征路上克服了所有的艰难险阻,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缘分。

6、假象之所以受宠,其因不止于世人寻求真理之艰辛,亦非览得之真理会对人类思维施加影响,而是缘于一种虽说缺德但却系世人与生俱有的对假象本身的喜好。

7、独身者往往意味着挚友,恩主或义仆,但并不尽然都是忠顺的臣民,因他们无牵无挂,可远走高飞,而且浪迹他乡者差不多都是独身。

8、最完善的人品素质须兼有坦荡诚实的名声、守口如瓶的习惯、适当的掩饰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时才使用的伪装能力。

9、不过选择独身的原因多半都是为了自由,对某些自悦而任性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种人对任何约束都极为敏感,以致他们或许会把腰带和吊袜带也视为羁绊。

10、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培根随笔美文摘抄【第五篇】:

1、行为光明磊落乃人性之保证,而弄虚作假则犹如往金银币里掺合金,此举或更利于钱币流通,但却降低了钱币的成色。

2、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于是凡无望达到他人之德行境地者便会极力贬低他人以求得平衡。

3、很多人说爱情靠缘分,我所认为的缘分就是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正确的人。缘分需要我们每一个想谈恋爱的人真正为自己的幸福付出努力,这种努力包括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情感和信任,还有金钱,和你的脸面当你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寻缘的长征路上克服了所有的艰难险阻,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缘分。

4、假象之所以受宠,其因不止于世人寻求真理之艰辛,亦非览得之真理会对人类思维施加影响,而是缘于一种虽说缺德但却系世人与生俱有的对假象本身的喜好。

5、独身者往往意味着挚友,恩主或义仆,但并不尽然都是忠顺的臣民,因他们无牵无挂,可远走高飞,而且浪迹他乡者差不多都是独身。

6、最完善的人品素质须兼有坦荡诚实的名声、守口如瓶的习惯、适当的掩饰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时才使用的伪装能力。

7、不过选择独身的原因多半都是为了自由,对某些自悦而任性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种人对任何约束都极为敏感,以致他们或许会把腰带和吊袜带也视为羁绊。

8、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10、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11、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休息的期间内,他底作为全是以他底圣灵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浑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诗人为这派哲学增光不少。这位诗人曾说:“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底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底种种经过最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末以上的话可算是说得好极了。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培根随笔集好段摘抄篇八

导语:我想血脉亲情是不论历经多少年多少代都无法磨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面对小孩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也要有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感。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好段感想150字》,欢迎阅读。

培根随笔好段感想150字【第一篇】:《论真理》

他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可见他对真理的推崇。在他看来,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就是人间的天堂。应该敬佩这位先哲,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随笔好段感想150字【第二篇】:《论死亡》

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培根随笔好段感想150字【第三篇】:《论宗教一统》

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想起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后就入了基督教,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培根随笔好段感想150字【第四篇】:《论复仇》

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反应是各种复仇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无聊了,复仇,爱情,如是而已。也想起很多复仇名篇,比如《呼啸山庄》。最开始看《呼啸山庄》是懵懂的,对于主角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也不置可否。读到这里时也有些唏嘘不已。若人人都知晓得如此明白,懂得放手,又何来这么多爱恨情仇呢。

培根随笔好段感想150字【第五篇】:《论困厄》

古往今来,人们对磨难的认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又想起来老师曾经讲过的小故事,只记得主题是如果不能战胜苦难,那就没有资格说苦难是财富。是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但若在磨难之中孱弱得死去,又如何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呢。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厄运的勇气,让厄运锻炼我们,让生命更加完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