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9 00:48:41 作者:笔砚 2023年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一

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练习五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经历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课件、卡片。

预习作业:

预习课本第26页第4题

你是怎么列式

每个式子什么意思

一、预习反馈:

式子:意思:

3×5=153个5总共是15人

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非常高兴,他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怕不怕”

三、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一)活动一:向数学王国进发

1、师:为了顺利地见到国王,让我们先做做操,把身体锻炼好吧!拍手操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师:听,列车开过来了,让我们乘坐列车出发吧!(课件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是由一道道填空题组成,并伴随着火车的声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动二:进入数学王国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现在做课本26页的第6题。

2、课件演示校对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动三:走“迷宫”

师:欢迎小朋友进入下一站。看这是一座“迷宫”,走“迷宫”的规则是:自己在“迷宫”的外围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一定的顺序走。说说你是按什么走的(课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切换。)

(四)活动四:算对了,“kitty猫”就和你做朋友。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第5题。

(五)活动五:看谁先到家。(练习五第11题。)

四人小组竞赛,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五、完成《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二

第10页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三

本单元教材分析

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三:应用

亮亮第二 聪聪第三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生说时,师板书。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 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关键: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及教具准备口诀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问题情境

1、师:谁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请你给大家讲一讲.

2、师:大家看书,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干什么呢?

二、自主探索

1.师:在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2.师:现在请大家帮小矮人解决这个问题。

3.全班交流学生的不同算法

师:请你把你计算的结果和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明确7×3和3×7都用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

4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交流时教师重点说一说每个算式运用的口诀.

请一名学生给大家讲故事,师简单介绍。

生:在吃饭.。 生:白雪公主在拿盘子等。

生:小矮人问: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生自主探索,师巡视。

生:求3个7是多少?算式是:3×7=21 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7×3=21 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一共有多少汉堡? 2×7=14和7×2=14

口诀是二七十四

生:一共有多少根薯条? 7×7=49

口诀是七七四十九

生:一用有多少个鸡块?

4×7=28 7×4=28

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生:一共有几杯牛奶?

1×7=7 7×1=7

口诀是一七得七

习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大家真棒,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请大家先观察图,蓝灵鼠要我们帮他解决什么问题?交流所观察到的信息,再独立解答,进行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出一句口诀,同学们说出用这句口诀能算出的两个算式。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书中的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师:先计算出答案,再把结果按大小排序。

4.练一练第4题

师:现在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

四、问题讨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生:一个大桶能装三瓶水。

生:一瓶能装七杯水。

生: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

师:那么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也可以画画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

3×7=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7×3=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7×7=49 口诀:七七四十九

2×7=14 口诀:二七十四

4×7=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1×7=7 口诀:一七得七

因为1大桶水=3个水瓶的水,1个水瓶的水=7个水杯的水,

所以1个大桶能装21杯水。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四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 “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位数、数的组成和分解、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等知识,提高读数、写数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速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万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比较熟练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万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比较熟练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说说每个数位表示的意思。完成1、2、3、4。

二、复习读数的方法,完成5。

三、复习写数的方法,完成6。

四、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完成7、8。

五、第8、9题。最大三位数:999最小三位数:100

最大四位数:9999最小四位数:1000

思考题:70897098807980979078有多种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六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多媒体课件。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七

教材第31页例3,以及练习七第7~9题。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能不能举例呢?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师: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们知道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吗?同学们先独立看看,再想一想。

学生独立看题,并判断、思考。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而哪些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现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那么分针走到“10”的时候又是几分呢?(50分)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两人一组游戏,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出示紫荆花图,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旋转现象有了那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旋转是在生活中不同与平移的另一种现象,他们的特点是围绕一个点转动。我们常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就是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旋转,所以如果一个物体的旋转方向和钟表的指针方向一样,我们就说它是顺时针旋转,相反地,我们就叫做逆时针旋转。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5×55×36×29×5

3×42×84×57×2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6-11页

(一)谈话引入,渗透环保

师:昨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了一趟,戏演完了,同学们回家了。(课件演示散场后的情境:一地的饮料瓶。)

师: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师: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评析】:

承上启下,让故事有发展,并能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师:这群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这么多易拉罐,他们碰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2、生理解图意

3、独立解决

4、汇报交流,巩固旧知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第9页的做一做

师:环境美了,花开了,小鸟飞来了,蜜蜂也来采蜜了。(引导观察主题画)

(1)汇报主题画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画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比一比哪组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解决的方法最多。

(3)小组汇报交流,其它小组可以补充。

要求每一种方法都能用综合算式解决

【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在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启发,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既增长知识,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2、出示练习二第3题

(1)生获取信息进行合理估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评析】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信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评析或反思】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篇十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讲解法合作探究

ppt课件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9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9“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说收获。

分草莓

55÷8=6(个)……7(个)

8×6=48比55小

8×7=56比55大

商是6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