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论文(优质19篇)

时间:2023-12-19 02:52:14 作者:JQ文豪

会计工作需要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财务问题。我们整理了一些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会计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在高校的管理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规划到组织和引导院系各专业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根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科学的、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管理机制僵化。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传统的经验都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有着制约,机制比较僵化,不灵活。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痕迹,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尤其突出,和现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法跟得上发展的速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在高校中分工管理不明确,管理机制僵化。

(二)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国总体来说已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但是教育大国不等于是教育强国,还有相当一批院校没有形成健全的、完善的科学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我们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教学管理干部交替频繁,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健康发展。

(三)考核方式死板。现有教学考核制度尚未明确,所要考核的对象和方向还都不是太完整,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和死板。特别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业绩考核的评审上,有很多学校太过于去注重科研成果,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任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数量追求为向导,使“重数量轻质量”成为必然,给投机取巧者创造了可乘之机,功利主义在教师中日益膨胀和扩张。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但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上也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现象,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滋生,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职业信念动摇、师德失范、责任感削弱,教师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在目前教师职业还比较清贫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有科研项目的稿科研,没有项目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社会兼职,到民办学校及社会培训中大量兼课,甚至有的人堂而皇之的在外面做起了生意,搞起了经营,教学成了副业,自然也就投入不足了。

(二)学校现行职称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导向性影响。我国流行一般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是“一个中心学校”,重点大学既以教学为中心,又以科研为中心,是“两个中心学校”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成了以科研为中心的“一个中心学校”。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主要是以其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多少为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主要靠科研成果和论文。

(三)教学管理不到位。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师和教学采取的的弹性方式管理,这些都是由高校工作的特点来决定的,在有课的时候就去上课,那么在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这样虽然利于教师的研究和学习,但也容易使得教师的某些教学环节,如备课、作业批改、实验指导等处于失控状态。加之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督导机制不完善,教师上课如何,甚至是否空堂都无人过问。虽然多数高校也有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但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很难用几个简单指标来衡量,所以为评估而评估、重结果不重过程、有量的衡量而无质的把握便成了高校课堂检查评估的一大特色。

(一)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要积极探索建立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分散教学管理职能,对于原来高度集中的权利进行重心下移,实行纵向权利结构的调整。要对高等院校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责权,适度地进行分级教学管理,适当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第二,就是要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的局面。

(二)创新管理手段。对于管理手段的创新,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通过分析专业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求,如制定教学计划,不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培养目标不同,也要不相同,教学计划要有自主性、稳定性、可变性、可行性,提出的创新要求是科学定位、充分调查、系统优化、注重实效、严格实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同时为我们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实施指明了方向。

1.信息化管理。it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就是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总的来说,对it技术的依托,根据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能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过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所执行的是高校中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广义上是指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狭义上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当今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学籍的管理。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籍管理制度是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通过学籍管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学籍管理制度是树立良好教风、规范教师教书育人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一些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并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制设计要达到的效果在于减压增负,而对学生则在于加压减负。这便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机制设计的基础。把握不好这一点,势必会出现彼此不合作,互相指责和不愉快的局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考核政策。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往往不能被简单地去评判。其实不管是学校评、学生评还是教师自评,都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学的全貌。而综合打分的办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的平衡,在治理结构上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就其评价结果本身来讲却不过是谬上加谬。

四、结语。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前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对高校教学过程的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参考文献:

[2]梁海波.高师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有效性研究[j].科学新报(教育科研),(06).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是国税系统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加强对这些资产的管理,维护其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是国税机关的重要职责。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具体的管理要求。但由于国税系统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在经费支出中列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账外资产等问题,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将就当前国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粗浅探讨。

目前,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调拨手续不规范。

突出表现在上下级之间调拨资产的口子多,如稽查、税政、人事、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有些是由上级对口部门直接调拨,其中,绝大部分的调拨设备无相关调拨手续。下级对口单位接到实物后未向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申报,导致该资产无法入账,因此造成资产管理家底不清,给工作上造成被动。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主要是对资产的`使用者、保管者的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即使将责任进行了落实,但有些部门的财产保管者也只是虚设,没有真正做到专人负责、跟踪监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等,更重要的是没有比较完善和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监督。

(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高。

表现在一方面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公家的资产只要自己不带走,不有意破坏,就没有其他责任。另一方面表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购买后审批、先处置后报批、新分配后报告等现象还时有存在。

(四)历史遗留问题不好处理。

实行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是从开始的,由于当时对资产的估价不准,虽然有些可以查找原始凭证,但更多的则无法查起(如国地机构分设前的资产、调拨资产),造成了资产计价价格千差万别。同时,随着机构、部门的多次改革,资产的频繁调动,也给资产的账实核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五)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有些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处置不及时,处置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国地税分家时遗留的资产闲置;二是在进行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农村分局(所)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三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了防止系统内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加强监管、杜绝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一是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注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不搞盲目采购。二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及监督机制,并切实做到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过程透明、行为规范、手续简化。三是要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把监督机制贯彻始终,以确保采购质量。四是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归口管理,统一购买,统一调配。

(二)加大资产日常管理力度。

一是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省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细化成“申报―审批―购置―核算―管理―处置”基本程序进行分段管理。购置固定资产环节重点监督需求部门是否做出购置计划和安排相应的预算;审批环节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审批权限分别审批,有无擅自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核算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及时登记有关账册,并侧重于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管理环节重点监督有无固定资产流失。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和卡片对应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处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经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是否依照规定权限审批后合法处置。

二是资产调拨应只由一个部门负责,并做到先开单、后提货,统一凭财务的调拨手续办理,不得由多部门分配、调拨。

三是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财务,监察、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四是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要抓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五是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三)完善资产核算软件。

由于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当前,虽然国税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但该软件与资产的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数据统计方面不完善,对同一内存或同一容量的计算机设备在统计上无法操作。建议针对不同的设备,在型号、特征、规格上进一步细化,提供可选项,如对计算机,可设置内存、硬盘容量、显示器类型等指标,便于准确登记和数据查询。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三是对资产的各项调拨、处置、报废、新建、领用、移交等单据、文书统一格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四是设立专职资产管理员,建产定期培训制度,对其进行专项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加强监管的能力。

(五)做好固定资产投保工作,规避资产风险。

我省国税系资产投保工作,在车辆保险方面作了有益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资产损失。但其他资产由于省局没有统一投保,也没有下拨专项经费,因此各地投保积极性不高。建议省局扩大资产投保面,特别是房屋和电子设备能统一投保的统一投保,统一投保有困难的,每年下拨专项经费让市、县局投保,以规避资产风险。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管理观念落后,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高校的资产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拨款,我国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长期存在着“注重资产采购而忽略资产管理”“重视有形资产而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观念,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意识淡薄。在落后管理观念的指导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整体较低,资产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浪费、流失现象严重。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资产管理混乱。

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很多时候甚至无章可循,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执行力较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例如资产清查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高校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没有定期核对资产账务,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明,有帐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另外,不同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相互分离,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固定资产购置以后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领用人、使用人、使用单位、存放地点等等随时可能变化,但高校往往缺乏应对这些变化的后续跟踪管理制度。

(三)管理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管理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缺乏动态管理。近年来,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已经使用计算机专业资产管理软件,但仅限于基本的数据录入和查询,购入的网络版管理系统也只是网上上传数据,而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无法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实时对账和信息共享,更谈不上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流动和调剂使用,严重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无形增加资产风险。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有形和无形损耗,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在不断贬值。而高校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必然虚增,从而其账面价值一直反映的都是历史成本,无法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导致账面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出入,使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对其更新资金需求的测算,同时财务信息反应失真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国家财政拨款部门对高校财务报表的实际需求,容易出现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现象,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的风险性。

(五)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制约资产管理健康发展。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而管理队伍建设却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是作为最基层的部门,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少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无法适应不断复杂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另外,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特别是院系基层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或辅导员兼任,流动性较大,而且面对数量庞大、种类复杂的资产,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知识,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此外,资产管理员岗位变动时,资产账目交接不及时,使得后续资产管理员对自己职责管辖的资产账目不清,进一步影响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意识。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转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的“重购置轻管理”的管理观念,像抓教学、科研工作一样抓好学校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其次,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将“多头分散管理”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每个资产使用单位配备资产管理人员,形成层次清晰、职责明确、方便监督管理的资产管理体系。要逐步完善资产管理部门职能,使其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复杂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做好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套符合高校实情,方便操作的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第一,完善固定资产的报账验收制度。资产购置以后,使用部门要及时上帐,资产的入库、调拨等都要有验收环节。第二,完善资产的清查制度。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严格的、可操作的资产清查,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弄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资产流失。第三,完善报废处置制度。成立固定资产报废审查小组,对上报的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鉴定,呈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核销。对报废、调出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做到入账要及时,销账要同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并与财务部门及时核对账目,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符。

(三)利用现代手段,加强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存放分散、年度跨度大,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网络化、跨校区管理,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便于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可避免账实不符、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同时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现象;最后网络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增加透明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计提折旧核算成本,准确反映资产状况。

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成本,能够准确地了解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损耗情况,使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这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部门无偿占用固定资产,使用者不注意保养和维护,导致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的现象,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压力,节约有限的教育经费。

(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规范资产管理工作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影响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资产管理工作专业性、政策性较强,因此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加强自身学习外,还要及时掌握资产管理的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校资产管理监督队伍,强化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总结。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政府资产管理执行的不到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都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本文重点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作用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之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比如购置随意性大、重复购置、对有些资产处置不够恰当等,这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和制度有很大关系,会计核算的滞后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应该积极改善,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以一般的国有行政事业单位不存在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处理。第一,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固定资产流失。重复建设和重复购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并不少见,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管理落后。第二,会计核算工作比较滞后。会计核算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入账和销账都不及时,常常导致账实不符。还有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够准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估量不够准确,比如只按照发票面价入账,而忽略安装费等其他额外费用。第三,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意识淡薄。国务院文件明确划分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限,但在执行中管理体制始终不顺,缺乏指导和协调。多数单位重视不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完善,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应。单位会计一般无法确认固定资产数目的多少,也无法确认固定资产价值的增与减。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正常运转,下面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第一,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摸索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办法和具体管理制度,形成完善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同时应该建立起资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并把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第二,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遵守《行政单位国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且在此框架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加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第三,借鉴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如何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当前很多单位考虑的问题。第四,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名目繁多、这是一项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及时、有效和合理的掌握固定资产流动,建立实用高效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跟踪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财政部已经颁布相关的条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使之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财务状况、管理状况、产权意识、法律意识都应该引起重视,克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以及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灵活和高效,使各项工作能够健康开展,遏制固定资产的流失,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得以保值和增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相符合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谭媛尹.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务管理,(04).

[2]李军.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9,(12).

[4]崔兴平,李述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谈[j].宁夏农林科技,2009,(o6).

高中化学论文:当前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会计因经营、商业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其本质是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引导决策,修正发展策略,以实现最优经济效益,其实质就是一种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广泛深入发展,会计工作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相继出台了新的《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条例》、《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新的会计制度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当前会计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甚至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和殛待解决的问题。

1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足。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会计人员从业队伍十分庞大,总人数已超过1400万,可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却不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足50%,完全不能满足会计职能要求。通过正规院校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比例更少,更多的人是通过转岗边干边学、短期培训或直接拜师而干上会计工作的,导致会计从业人员普遍专业知识不足。

1.2会计人员综合知识面需扩大。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会计工作是知识的运用,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会计工作涉及统计、核算、税收、金融、法律法规以及所在行业专业知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目前许多人甚至包括领导者和会计人员本身对会计职能认识不够全面、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会计只是日常的报账、记账、做报表,没有真正领会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广泛内涵,从而降低了对会计人员的除专业知识外的综合知识、业务能力的要求,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知识面狭窄,无法承担参与管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管理职责。

1.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要加强。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才能发挥效力。会计信息失真,轻则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重则干扰经济正常运行。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须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部分会计人员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私欲膨胀,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起贪欲之心;二是立场不坚定,经不起威逼利诱,伙同他人违法犯罪,从而利用职务之便乱设账、造假账、报假数等,以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

2.1转变观念,重视会计工作。

会计观念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的制约,并受到管理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会计工作关系到所在组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各行各业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而领导重视又是关键。《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单位负责人也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有领导重视,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切实支持,培养选拔优秀会计人才,引导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才会做得更好。同时,会计从业者也要爱岗敬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2适时提高会计人员行业准入标准。

行业准入标准过低,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会计行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社会提供会计信息与鉴证服务,肩负着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关系到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而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这个素质既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更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适时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要求也是必然的。

2.3加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力度。

参与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使广大会计人员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减少职务犯罪。继续教育应当分层次、分对象分别进行。对于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高级财会人员要重点抓好新制度、新准则和法制教育;对一般会计人员,要重点抓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抓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集中的教室(会议室)培训、学习,也可以是现场观摩和技能测试。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所属行业业务知识,让会计人员了解本行业生产、经营特点,才能进一步发挥好参与管理、监督发展等职能。

2.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会计目标的根本保证,更是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国内外近几年出现的会计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会计行业形象,降低了其公信力。整顿会计行业,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构建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体系已刻不容缓。目前,应扎实开展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考核、考评也应把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引导会计人员坚定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5加大会计人员考核力度,更新激励机制。

各级组织、单位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以提高会计队伍素质,促进会计队伍建设。考核标准要涉及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要根据行业特点、具体工作情况制定会计人员基本素质、凭证装订、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账务收支预算、参与经营管理、遵纪守法、职业操守等考核评分标准,定期检查评比,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彰奖励就比处罚的效果要好得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更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满足需求的激励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因此对考核优秀的会计人员有必须进行按需激励,可以把物质奖励、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晋升、晋级、授予荣誉称号甚至帮助其亲属就业、解决子女入学等等作为奖励措施。

总之,市场经济时代充满竞争与挑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将是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张修路.浅论我国会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5).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是会计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会计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介绍论文不清楚。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论文介绍总体反映为:学生对论文不熟,介绍的内容不明不白,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主要表现是走极端:要么先在黑板上写上论文题目,再念提纲;要么是抓紧时间,通读全文。这样介绍会计论文的坏处是:前者过于简单.答辩老师不能详细了解论文的内容,无法提出适当的问题;后者虽克服了前者缺点,但往往超过规定时间,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答辩老师不仅容易疲劳,而且难以抓住重点,往往凭记住的“关键词”提问,难免刁钻古怪,影响答辩效果。

2.提出问题不适当。由于答辩学生介绍论文的原因和答辩老师主观上的原因,答辩老师在提问的数量、质量和方式上还缺乏统一规范,随意度大,主要表现为:数量上,少则2一3个问题,多则20个以上;质量上,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方式上,自己喜欢和有所研究的多提,而自己不喜欢或未曾研究的少提。除此之外,更有不负责任的老师,提出一些误导性的问题,如你参加工作以后准备作几套帐。

3.记录问题不准确。记录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中间环节,该环节考核了答辩学生的反映能力、速写能力、综合能力。从答辩实践中看,记录问题中所反映出的不足有:对答辩老师提问断章取义,丢三拉四,含糊不清,张三的提问记在李四名下等等。其结果一是回答问题漏洞百出,笑话连篇,二是严重挫伤了答辩老师的感情。

4.准备问题不独立。准备问题环节,主要考核答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答辩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答辩老师的提问,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很少,往往是答辩老师提问,其他学生分头行动,各负责一题,答辩学生完成记录,几个间题的答案已作出。若有一到二题不会,还可以大言不惭地要求老师作答。

5.回答问题不切题。回答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最后一环。该环节的主要问题有:回答问题准确度低,说话吞吞吐吐,声音小,难以听清。究其原因,前者是对所学会计知识掌握不牢或记录问题有错。后者是功底浅,胆小怕出错或语言表达能力差或无法回答,想蒙混过关。

6.考核评分不规范。会计毕业论文考核评分是不规范的,表现为:打整体印象分。认为按指标逐个打分太烦。这样往往出现某老师的问题答对了就给高分,某老师的问题没答对就给低分,而缺乏整体考虑,即共有多少个问题,答对了多少问题,该得多少分。老师这种以自己的提问为中心严重挫伤了答辩学生的积极性。

1.介绍论文应有备而来,避免仓促上阵。学生介绍论文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一篇过渡性文章,该文章应比提纲详细,比全文精炼,能清楚地表达作者的主要论点、论据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是熟悉过渡性文章,最好是记住它,以免因锻炼不够发生怯场而照本宣读;第三是在宿舍进行模拟论文介绍,锻炼表达能力,控制介绍时间;最后是以挂图形式写出论文提纲,以便介绍时挂出,弥补因普通话不标准出现的不清楚、不完整。这样就可以做到论文介绍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2.提出问题应紧扣论文,把握适当性。要使老师提出问题把握针对性、适当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每篇论文安排一个主要提问者(称为主问),主问应对该毕业论文及其涉及的专业领域有较广泛的了解。在进行答辩前准备好相应数量的问题,并作好答案要点。该主问常可指定为毕业论文的评阅老师;二是限制非主问老师所提问题的数量。

3.采取双重记录复核法,保证记录问题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由答辩小组指定一位有较强记录能力的学生进行专职记录。老师提问时,专职记录员与答辩学生同时记录。其次是记录完了之后,答辩学生重述老师的提问,老师复核认可,并与专职记录员一致才可下台准备问题。这样既可保证记录问题的准确性,又可防止回答问题时避难就易的丢题现象。

4.提供必备的空间环境,确保准备问题独立化。要保证答辩学生准备问题的独立性,其措施就是给其独立空间,即让其与同学和老师隔离,失去同学的援助和询问老师的可能。

5.平时加强会计知识积累,做到回答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回答问题质量高低完全取决于答辩学生平时对知识积累程度和临场发挥水平。要做到回答问题切中要点,一是论文必须自己做,剿窃文章进行大拼盘乃为大忌;二是平时注意知识点滴积累切勿临时抱佛脚;三是平时多锻炼,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如参加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高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本文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与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增长和提高。但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不严,利用率不高,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一直存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院校新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其保值增值的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

[1]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管理体系,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没有明确,虽然有些高校设置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但挂靠在财务或设备部门,管理人员只是兼职,再加上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工作缺少独立性无法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机构的设置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最终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与无序.

[2](二)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意识淡薄传统的观念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培养人才和科研任务的消费性事业单位,投入到资产上的资金不能收回,不能求得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讲究社会效益,因此造成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使得部分资产闲置,没有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不太重视对资产的管理;重视对资产采购的管理,而忽视对资产使用的管理.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根据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只需全额直接列支,不计提折旧费和分期摊销,因此,固定资产无法反映其新旧程度及现值;对购置、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等没有及时进行入帐,各种原因造成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严重偏离现值,以至于无论财务部门还是资产管理部门都无法清楚地掌握校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严重影响学校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四)固定资产购置没有采购计划,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购置随意性大,没有完全以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出发点,随意编制采购计划或根本没有计划,即使搞个论证会也是“走过场”,对设备购置的控制不严格,所以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较多,有的设备数量虽多,使用率并不高,造成设备闲置和浪费,致使有些固定资产购进后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造成资产的浪费和隐形流失.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其次,在各院系、处室设立二级管理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包括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辅助帐、实物的保管和房产、实习场地的管理,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清产核资的具体工作等。这样实行层层管理,可以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更加严谨和科学.

[3](二)更新观念,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高校要树立效益的观念,强化资产的管理意识,要认识到固定资产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在高校管理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加强全校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努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闲置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使其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发挥其经济效益,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4](三)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是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确保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不但需要制订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固定资产登记、保管、赔偿、核查、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增减、转移、结存、分布等情况,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实施.

(四)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提高使用效益根据单位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各部门资产配备情况,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预算,超预算采购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程序审批,不得随意购置;对须进行招标采购的固定资产,应做好组织.

(五)加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维护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权高校对已经或准备投入到校办产业的经营性资产,要按照程序,经资产评估机构对这些资产进行评估,另外高校应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维护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权。要制定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奖惩分明,确保高校的经营性资产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5](六)高校固定资产也应提取折旧为避免出现高校设备陈旧、老化、跟不上高校快速发展需求的现象,高校的固定资产必须计提折旧,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现有固定资产价值和规模及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可以使人们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管理等工作,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可以增加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减少负担;可以更加准确、真实地计算出人才成本和各个方面的创收收益.

参考文献:。

[1]何千.许本利.略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3.

[3]汪汉荣.浅议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3.

[7]施笑贞.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4(1):57.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论文

1.1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的一个分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从西方国家引入,在我国本土不断地被消化、吸收,逐渐本土化。管理会计因其对企业战略、财务、业务一体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管理会计的作用。

1.2.1.为企业制定战略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制定正确的战略,在相对低成本的前提下,提供优质产品,有着较快的周转速度,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传统企业不同,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计划性和前瞻性,持续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2.与会计结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分支,与财务会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财务会计的限制,在企业规划与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能够在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规划中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信息。

1.2.3.通过多种数据模型,进行科学分析。

管理会计的多种数据模型,可以把复杂的企业经营信息转化为简明的图表等来说明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动、业务流程等,并对趋势进行分析,管理会计模型还能直观地对企业业绩进行考评,客观的找出企业经营中的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2.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最初产生于西方国家,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入管理会计。我国现在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时期,虽然对国外新理论的引进和吸收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但是如何将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本土化转变,使其能够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发展模式,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3.1管理会计部分方法不能适应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

任何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都需要立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管理会计也不例外。从管理会计应用的`方法上来讲,有些方法借鉴了经济学和统计学知识,有些是经验总结的成果,但是却未必适应企业经营的现实情况,不但扭曲了事物的本质,还不能解决问题,影响管理者决策。

3.2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差距。

第一,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总体水平比较低,知识层次、教育水平和职业水平都参差不齐。第二,企业的人才招聘中,对招聘者的学历要求过于看重,却忽略了对会计人员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考察,导致会计数据失真,管理会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还比较短,学科本身也存在一部分缺陷,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会计人员,仅有会计学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4.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对策。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首先,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中,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管理会计理论,而不是浮于表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其次,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不要仅仅追求理论和数字模型的复杂性,而是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需要在实践中被检验,只有不断地对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结合理论研究,进行提炼、整理,利用成功的案例,在企业中广泛开展“案例研究”,才能促进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4.2不断提高会计教育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从国家角度来看,要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水平,在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加入更多典型的教学案例,使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更贴近,更适应我国的经济环境。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要及时地提供培训的机会,在企业的会计人员招聘中,要注意考察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重视全面会计水平的考察。

4.3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成本控制体系。

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应单独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并赋予其独立的权利,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管理会计要和财务会计进行有机结合,共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信息。如企业要完善短期财务业绩计量,另一方面还要采用长期的非财务业绩计量的方法,如生产率、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水平的改善等等。

5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会计体系不够成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会计将会在未来的企业经营和发展中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只要国家、社会、企业多方面的参与并支持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理论界与实务届双管齐下,管理会计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在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论文:当前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学,离不开生活中的情景,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着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及常见的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探讨化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正确的思路分析问题,并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高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安全意识。通过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探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更好地掌握实验的要领,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达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的。

一、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课程中常见的教学现状有:(1)由于化学知识不断地加深,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失去了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2)从教师方面进行分析,教师总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总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没有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学校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更好地使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草草了之,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并没有深刻地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

化学课程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结合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采用在化学课堂上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加化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与同学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在探讨后发现解决问题的技巧,并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实验的探求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一边实践一边探究,将一些不容易进行或是不方便进行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看后再探究来学习高中化学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1.通过教师引导进行探究。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保护生存环境》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如,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资源及垃圾资源化等。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发了含有臭氧层的化学试管、氟氯烃的试管、含铅的试管、二氧化硫的试管、二氧化碳的试管等,要求学生实验,观察其化学反应,并分析化学结果的产生及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由各个小组阐述自己的结论与论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实验的要领,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化学现象的必然条件与反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2.通过学生实践进行探究。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通过学生亲身进行化学实验的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与其教师和同学共同探究学习,更好地找到学习的技巧。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给学生分发了相关的化学实验的用品与仪器,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探究式学习,找到解题的技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表面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金属容易生锈,铜得到碱式碳酸铜,铁得到的是铁锈,并对这一想象进行分析和探究。有的学生说:“之所以金属会生锈,是因为金属中含有特殊的成分c元素”;有的学生说:“这是一种原电池反应”。最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和校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现象,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其变化规律。

3.通过多媒体演示进行探究。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通过特殊的实验用多媒体和幻灯片的方式演示出来,使学生通过观看探究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微观,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精心制作课件,使微观的知识变成宏观的反应,使学生在观看后进行一番探究,提出问题,并积极地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带来的困难,更好地认识化学知识的内涵,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有效地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化学实验中,不断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总而言之,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后,使学生积极动脑,不断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将实际的生活常识与所学习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智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宇萍,何春燕。基于“探究性化学虚拟实验”的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10)。

[2]任志英。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4(14)。

[3]陈莹。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与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同时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在我国,除民办高校外,普通高等院校是由国家投资举办的,在性质上属于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组织,而且根据《担保法》的规定,高校的资产不能作为其债务的担保,因此,在高校要不要负债融资,负债融资是否考虑财务风险等问题上,多数高校的管理当局都持这样一种理念,认为高校是国家的,高校之所以走负债融资发展之路,主要是因为国家财政拨款主渠道不畅,高校负债融资主要是为了解决高校发展资金的缺口问题,而这一资金缺口最终应由国家来补齐。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所以大多数高校在负债融资发展上,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从银行贷到资金,而对于什么时候偿还贷款,如何偿还等问题考虑得较少。高校管理当局这种轻视财务风险的倾向,极易使高校因为偿还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

2.2高校负债规模总量失控。

1999年8月26日,中国银行与清华大学签署了“银校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向清华大学提供10亿元的授信额度,迈出了我国银行和高校合作的第一步,此后,建行、工行等多家银行纷纷与高校开展合作。在高校贷款普遍化的同时,贷款额度也迅速增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约为1500亿元至亿元,部分高校贷款甚至已经达到数十亿元。3月底,吉林大学自曝负债30亿元,并在校内征集解决财务困难的建议,这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并引发社会各界对高校贷款问题的广泛关注。209月1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高校形成的债务达2000多亿元。高校贷款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性问题,当前随着我国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它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承受之“重”,总体上讲,高校的负债规模已经超过了其实际的承受能力,在总量上呈失控状态,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2.3融资手段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贷款。

高校扩招后,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高校通常寻求向商业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负债融资使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高负债率的问题。一旦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将导致高校财务状况不稳定,极易陷入财务危机,这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被迫通过拍卖老校区、出让闲置资产等途径来偿还借贷资金。理论上高校还本付息的预期是招生规模扩大产生的规模经济,但国家或地方政府未来经济发展、政策等及对专业的饱和程度,都会对高校招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招生规模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时,银行还本付息就可能存在很大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学校的信用形象。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得到全面肯定的劳动用工制度,实施已有相当长时闻,但仍有不少单位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屡屡发生不规范的搛作、欺诈、侵权等行为,因此引发争议颇多。文章从高校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劳动合同期限、事实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合同等几个方面问题着手,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加强高校劳动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叉务的书面协议,是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劳动合同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用工制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客、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加上劳动关系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劳动合同管理中不规范的攮作、欺诈、侵权等行为屡屡发生,从而引发劳动争议颇多。本文仅就高校在劳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

1.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劳动法》规定了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住和劳动者达成一致,不出现法律、法规规定或双方约定的事项,劳动合同就不能解除。根据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用人单位就应当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

(2)在固定工转削过程中,工作年限较长,且距法定退休年龄1o年以内的;

(3)复员、转业军人初次就业的;

(4)农民轮换工转为城镇户口的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o年以上的;

(6)符合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但在高校,由于教职工。特别是低学历低层次的教职工根本没有能力与学校讲条件,有一些学校对长期工作的教职工的劳动合同也是一年一签,这样造成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在年老体弱时圜单位不愿与其签劳动合同而丧失就业机会,使老无所养,病无所医。

2.事卖劳动关系问题。事卖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耒些劳动权利和叉务达成口头协议,形成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它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劳动关系。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叉务未以书面合同形式加以明确规定,故往往导致劳动关系紊乱,劳动争议频繁发生,给社会和当事人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高校与劳动者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非常普遍,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劳动合同制的顺利推行,从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越来越多,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无效劳动合同问题。无效劳动合同是指由于缺少有效要件而全部或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两类劳动合同无效: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是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高校,它主要表现为学与劳动者签订的如手续不齐备、程序不合理、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以及不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伤残自负、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起付线、劳动时闰过长、没有加班工资等权利叉务不对等的劳动合同,从而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劳动秩序较为混乱。

二、存在问是的原因分析。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要求企业新招收工人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1995年1月1日,《劳动法》颁布实施,国家、各省、市、自治区为了配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定等,大力宣传介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但到现在.仍有很多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是由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

1.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高校有意逃避法律责任。现阶段,一些高校与职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要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来保护自己,他们签订的劳动合同基本都是学校规定好合同条款,自己签个名字就算签好合同了;有的职工认为劳动合同只是形式,可有可无;有些职工甚至不知道有《劳动法》,不知道要签订劳动合同。而少数高校故意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不愿签订长期合同,就是想可以不受约束,随时将劳动者解雇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不懂如何签订劳动合同?签了怎么管理?致使签订了内容不齐全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也有的将劳动合同签好后就搁在一边,没有及时办理合同的鉴证、续签、变更、终止等手续;甚至有些单位劳动合同签好后无专人负责保管,造成劳动合同遗失。

3.对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条件缺乏了解。很多高校对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劳动合同一旦签订了就不能解除和终止,否则就是违约。学校就应该承担违约责任。他们担心如果与职工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以后职工表现不好或单位进行内部机构改革需要精减职工,以及因学校工作需要调动职工的工作岗位时,如果职工不服从学校的安排。学校的工作就比较被动。

4.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大量外地民工进城务工,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又大量增加,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使劳动者较难找到工作,有单位录用,他们就非常高兴,有时明知自己的地位不平等,但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只能忍气吞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即使有的人具备法律知识,但由于他们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无权无势,人地生疏,找工作不容易,遇到有单位违反《劳动法》,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能忍尽量忍,这样导致了个别用人单位更加有恃无恐,他们提出很多不舍理条件要求与劳动者“协商”,如果能“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就同意聘用,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就另请他人。

5.传统的用工观念没有彻底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工制度,使高校形成了事实上的用人终身制,广大教职工吃惯了“大锅饭”.坐惯了“铁交椅”,对劳动合同制度不以为然,认为反正是单位的职工,签不签劳动合同都无所谓,这样就形成职工向学校提供劳动,学校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三、对策建议。

1.形成理论学习氛围,增强劳动合同意识。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高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劳动法》,要有较强的劳动合同意识,支持人事部门工作;人事劳资干部要加强《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科学规范地实施劳动合同管理,单位招收职工要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办理合同的续签、变更、鏊证、终止、解除等相关手续。同时深入探讨建立完整规范的劳动合同的操作程序,给领导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广大职工要学好《劳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劳动合同签订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自由协商劳动合同的内吝,但在劳动合同签订后,双方应该严格遵守,全面履行如一方侵犯了对方的合法权益.过错方应根据其过错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2.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强化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对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参加工作时间、工作部门、本单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期限、起始、终止时间、劳动合同的约定事项、违约规定等相关内容一一登记在册,并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个人表现、部门意见、奖惩等有关资料也要有详细的记录,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鉴证、变更、终止和解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以便能对劳动者、劳动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3.明确规定由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承担不利后果。《劳动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事实劳动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法》规定的各种权利和待遇。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签约叉务所造成的,让无过错劳动者承担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违背了《劳动法》的基本宗旨。因此建议将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作为用人单位的义务加以明确规定,并由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承担不利的后果。从世界各国劳动立法看,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此种制度,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法国劳动法典第l123—3一l0条规定.劳动合同进行到劳动合同到期之后,该合同即成为不定期劳动合同。《利比亚劳工法第25条规定:“假如订立的是定期的合同,并且在期满后,当事的双方没有明确商定合同期限延长情况仍继续信守合同,则认为定期合同已延长为不定期合同。”

4.扩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范围。按照国际惯例,劳动合同通常可分为定期劳动合同和不定期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称为不定期劳动合同。许多国家限制签订定期劳动合同,鼓励签订不定期劳动合同。如《法国劳动法典第l122一l一1条规定,只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才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某一受薪雇员缺岗,其劳动合同暂时终止,工作岗位被取消之前雇员已最终离开,且此事由已提交企业委员会处理,或者在没有企业委员会的情况下,已提交员工代表处理,或者依不定期劳动合同招聘的受薪雇员尚未到岗,需要人替代;(2)企业活动量增加;(3)具有季节性的工种,或者在法定或集体协议或协定确定的某些行业内,由于行业活动的性质以及这些工种的临时性特点,习惯上不订立不定期劳动合同。此外.为防止用人单位通过不断延长定期合同来逃避和劳动者签订不定期劳动合同的义务,《法国劳动法典》还规定,定期劳动合同自其签订时,就应当明确规定合同的到期日期,且合同的最长期间不得超过l8个月,并且规定订立定期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并应准确表述订立合同之原因,非如此订立的合同视为订立了不定期劳动合同。

不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广,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首要选择,这对劳动者而言.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所在单位的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将自已与单位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工作积极性,长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会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讲,有利于减少频繁更换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而保守单位机密、稳定职工中的骨干队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我们应该加以借鉴,这对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三方都有利。

6.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并保证它的有效履行。首先,劳动合同是一种合同.具有一般合同的法律特征,签订劳动合同须满足协商一致、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意思表示真实、权利义务对等等法律要素,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其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订立的劳动合同内容要完整、具体,劳动合同的条款应当包括《劳动法》所规定的七个方面内容,另外还可约定如试用期、保守商业秘密等其他条款。第三,确实弄懂引起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防止订立无效劳动合同,一般来讲,引起劳动合同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舍法;

(2)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合法;

(3)劳动合同的形式和签订程序不合法;

(4)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赔偿劳动者损失,劳动者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劳动合同无效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对象,因此。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对无效劳动合同所造成的劳动者损失,应由签订无效合同的用人单位负责赔偿,《劳动法》第97条亦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对用人单位进行罚款。这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屡次故意订立损害国家或劳动者利益的无效劳动合同采取的一种惩罚措施。

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后,双方当事应严格遵守,并保证它的有效履行,只有当事人双方都能按规定积极地履行合同的全部义务后,才能保证充分实现各自的权利,也才能保证劳动过程正常、高效地运行。

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论文

摘要:生物作为高中课堂教学内容之一,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根据观察,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由此,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高中生物教师往往只采取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很不相符。要解决这一局面,在授课时教师就需要着重加强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然很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感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加以重视,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开展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动物疫病的控制》时,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疫病有哪一些吗?你们知道这些疫病应该如何去控制吗?这便是我们在本章节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在课前的一系列引导,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允许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会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有趣。此外,如果学生在问题回答过程中出现疑惑或回答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确保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2.营造生态化教学氛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态化教学模式运用其中,促进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资料来加强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生物理论知识与生活资源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些道具,如酸奶、酸菜面包等,并给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同学们,你们所见到的这些食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列举一些发酵食品吗?”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此外,为加深学生对发酵食品的认知,教师还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将相关信息展示给学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构建多样化课程评分机制。

在传统教学考核中,教师通常是以笔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教师应将单一的评分机制摒除,将多样化的课堂评分机制运用其中,确保考核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糖类相关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践能力来布置任务,并合理指导学生,适当鼓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

4.构建问题型情境。

所谓构建问题型情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构建一个可以将学生原本知识及需要学习的知识加以融合,激发学生思想冲突的情境,进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渗入到充满趣味性的.故事与情境,激发学生找出并处理问题的兴致。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且真实的情境与故事不单可以迅速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其还可对学生的感情与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仅仅通过理论传授,生物学科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夯实基础知识,同时积极接收新的教学理念与知识,保持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为高效生物课堂的建立贡献力量。

三、结语。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麻智春,刘海珠.浅议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02).

[2]刘锋.例谈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的难点及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42).

[3]陈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高考,2017,(33).

[4]张云.导入生活,延伸课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读与写,2017,(14).

高中化学论文:当前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摘要:化学这门课程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证明相关的化学方面的结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成绩,并达到教学的目的。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管理会计的具体含义是: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针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一系列财务资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归纳,最终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从而使其能够对企业进行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能有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并进行控制,是专门辅助企业高层做出科学决策的会计分支。为了满足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吸收了财务会计的部分理论,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管理学和统计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企业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管理会计理论。然而,由于企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再加上企业运营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当前针对管理会计理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并提出相关对策,不断的完善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若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管理会计理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提高其竞争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能够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企业正确的定位,从而使企业实现其远大的战略目标;第二,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以及国家培养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是非常宏大的,涉及各个专业领域,能够为企业各部门培养需要的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能够竞争日益残酷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是企业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管理会计也逐步实现了国际化。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的正常运转仅有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若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涉及的各种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其完美的融入到企业的运营模式中,从而使企业面临的困境能够及时完美的得到解决。因此,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可观的效果,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人才必须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引进西方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将之应用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极为不足,学到的只是皮毛,距离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当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面临困境时,无法及时的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解决,从而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它所承受的发展压力也格外的巨大,其来源于两个层面,分别是:学术理论、市场实际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中存在某些标准无法与国际标准进行流畅的对接。比如,对于某些具有跨国贸易的企业来说,若要使某些管理业务和流程实现完美的对接,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资产的重组以及企业的并购过程,制定出详细规范的管理标准。然而,因为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不具备应有的国际视野,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如:管理会计部门相关设施的配备、工作人员的配备等。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实现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标准的完美对接,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管理会计研究程度低。

管理会计理论是为了满足企业实施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经过总结和整理出来的理论体系。然而,因为我国在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就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缺乏科学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而且,因为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但是又不能从管理理论中找到方法来及时的'解决,从而造成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我国针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只注重研究西方先进管理会计理论,而不注重同中国具体实践情况的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会计理论的失效。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在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不能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程度低的借口。我国相关学者必须立足于企业实践,不断地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使之充分的发挥作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四)管理会计理论欠缺实践应用。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不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中,难以充分的发挥其指导作用。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过于简陋,不能具体到各个实际层面,其实用性大大的降低,而且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缺乏针对性。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两个层面的研究容易被外界环境因素所影响,分别是:本身职能和应用对象。由于中国经济环境的独特性以及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应用于实践时,本身职能和应用对象也会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管理会计工具而言,国外拥有的管理会计工具有很多,并且都有效的应用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观我国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企业管理者并不注重管理会计工具的有效应用,而且,管理会计理论的有效应用离不开特定的经济环境,因此,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自然也不能不考虑经济环境的因素。由于国内外经济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面临的具体情况也大不相同,若不加甄别就照搬复制国外管理会计理论,不同国内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相结合,就会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现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各种专业学科相互渗透,其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大,然而,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也使内容出现大量的重复,反而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管理会计必须同我国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充分重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找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为企业自身的发展量身定做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实现我国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二)发挥科研院校理论研究的优势。

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科研院校,可以说,科研院校的学者是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理论研究优势,针对科研院校进行系统整合,完善与研究相关的设施,最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创新,企业要确保用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资金绝对的充足,给予坚定的支持,使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与此同时,科研院校应该斥资建立专门的研究基地,促进其系统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管理会计人才,使之能够常驻企业,了解理论与企业实践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三)理论结合实践。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和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驱动经济价值以及提高盈利能力。若要使管理会计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必须要将之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去。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设计出完善合理的企业管理流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第二,通过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三,对企业的经营效果进行预测,从而为企业高层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应该在研究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针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应不断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并确保其更好的执行,至于管理会计工具,不仅仅要实现其品种的多样化,对于其具体的实施方法,还要明确的分类细化,使其能够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最终实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

(四)构建能够适应中国特殊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是从西方引入,然而,中国的国情却与西方国家有着极大的差异,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等都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若要实现管理会计理论在中国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因此,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者在进一步研究理论的同时,可以针对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应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从而提高管理会计理论的实用性,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的具体实践效果,要不断的进行检验,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更好的推广,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的价值能够更好的被大众所知,所以,若要使管理会计理论获得更快的发展,企业可以斥资建立展示平台,以展览其研究成果。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管理会计是从传统财务会计学中分离出来的。财务会计的职责主要是对外界提供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恰恰相反,它是对内的。前者已经具备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而后者还没有。所以,我国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以在财务会计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上开辟出一部分作为管理会计的展示平台,并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为管理会计理论建立专门的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从而实现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实践。

(六)实时更新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理论应该随着时代一起发展,使之能够紧跟企业发展的脚步,做到实时更新。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基本的企业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最终向决策信息转化,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相关观念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战略目标,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企业高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纵观全文可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并不完善,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应该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使其更加的完善,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应该结合中国特殊国情,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对企业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使之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并提高其竞争力,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学论文:当前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科学的发现来自于探究过程。因而,在新课标下高中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主动实践,注重科学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然而,从我在校级、市级乃至省级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听课得知,在当前中学实施探究教学中,存在有诸多问题,它严重地影响和制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本文欲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探究活动设计不合乎教学实际。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概追求时尚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而不是从教材内容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化学《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教学中,从中学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是无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可有的教师却敢为人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这样的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时,要注意: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元认知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明确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作用、以及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何在;2、坚持研究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实际相结合,研究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研究教学内容是否具备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研究现有的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我们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需求。

二、对学生探究方案设计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甚至在指导时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探究式教学旨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倘若教师探究式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方案不进行科学性的指导或在指导时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以上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例如:一位教师在《卤代烃》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探究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有无发生反应时,只是指导学生往加热的溶液中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若出现淡黄色沉淀,就说明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反应,这样的结论正确吗?也许有人认为是正确的,但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它只有验证溴乙烷自身不能电离出br-的前提才是正确的,所以老师应该先指导学生验证溴乙烷自身不能电离出br-。再如:在某校的教学开放日,我去听了一节物理课,物理教师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探究式教学时,由于事先未对两个弹簧拉力器所产生的误差考虑进去,探究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使得学生在探究后对这种科学方法产生了怀疑,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意:1、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了解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要具备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所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质疑、评价等;3、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论证探究方案的科学性,使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小组探究中不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素养的一项重要要求。从目前来看,探究式教学大多采用分组探究,往往是5、6人一组,可是从探究方案形成到实施等过程中,只是少数做,多数人看,多数同学未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出现多数同学对探究方案不理解、探究课变成看热闹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状况。所为了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注意: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各小组长要对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各组员要各司其职;2、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观察了解,对在探究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合作较好的小组要及时地表扬,对做的不够好的小组指了其不足之处;3、有意识地展示合作较好小组的探究结果。

四、不重视探究式教学过程的交流与评价。

只要我们在自已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研究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探究式教学就会在新课程实施中绽放出它的光彩。

高中化学论文:当前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实施力度的增加,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制度。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领悟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体系进行学习,创造环境,开发资源,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采用新课程教学方式,不仅为促进教学改革而努力,同时也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难度不断加大,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管理会计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并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业绩的分析,行为的决策所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鉴于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对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地解决策略。这样不仅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能有效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

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它和企业的财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根据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一系列财务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企业规划和控制,而且专门辅助企业高层做出科学决策的会计分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还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吸收财务会计的部分理论,这样最终才能形成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它在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企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再加上当下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瞬息万变,以致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了。随之出现的也就是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及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并为此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缺乏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一个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工作只有足够的重视,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然而直到现在,我国依旧没有为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会计相关体系。主要表现在相关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工资保险等制度也不完善......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无法实施,而且很难将有效的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去。

任何一种理论付诸于实践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作为支撑。企业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理论,只有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之中。然而纵观我国企业的会计部门,很多关于管理会计的理论都只是一些基础的分析,完全缺少实际应用的经验。作为国家,在相关管理上也没有颁布明确的规范性文件,从而使得企业在机制运行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作为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会计根本没有明确的定论,从而使得相关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是盲目行事。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参考标准,长远看来这是不利于企业自身良好发展的。

整体看来,管理会计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兴的发展内容,虽然目前管理会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国众多企业在发展中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知识层次低,工作专业性不够......。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它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相对更高。而会计人员作为管理会计的直接操作者,因此他们的个人素质将会对管理会计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加上他们没有受到过系统且专门的训练,所以在工作中难免还会遇到诸多的问题。

(四)互联网技术的利用效率低。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会计中,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是非常低的。任何一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每个季度和阶段都会进行相关的`财务核算。但是很多企业很多时候还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手段进行管理会计的核算。表面上看虽然是节约了成本,但是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人工手段往往容易出错,然而管理会计是一门要求准确高效的学科,如果出现错误,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在逐渐的冲击着企业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了。

(一)改变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落后的经营理念。

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的个人素质对企业财务决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改变企业管理会计人员落后的工作理念。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意识。并在企业管理层中建立一定的管理会计相关机制,以此提升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特别是在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运用实践过程中,相关领导者要加大对员工的督促力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管理会计决策。

(二)完善企业管理会计的相关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也逐步实现了国际化。然而一个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管理理论体系。因此为了充分有效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制定管理理论体系的时候应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将其完美的融入到企业的整个运营模式中。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方面还需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使建立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更加科学。

一个企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不是只单纯的依靠领导层的决定,还要依靠相关部门员工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企业能够实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会计管理部门作为坚强的后盾,而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关键。作为企业,除了尽可能的减少开支成本外,还要懂得必要的投入。所以高层领导可以定期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对会计员工进行培训指导,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专业管理会计知识。只有将管理会计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除此之外,在选拔相关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们的专业性程度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标准。

(四)用法律手段约束会计人员的言行。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直接和企业的经济命脉相联系,在金钱的诱惑下难免会使得一些意志力不强的人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比较常见的就是:制造假账、违规操作、制造虚假财务报表等。所以为了避免这样行为的出现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就需要加大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在会计内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意义则在于能激发员工们依法从业的重要性。如果能够结合现实中所出现的违法案例进行讲述,以此告诫员工其结果的严重性,那么就能让他们更深刻的觉悟到依法办事的必要性。

(五)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支撑力,不仅提高了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还能保证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过程中,通过分析计算机处理得出的数据信息,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有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进而提高整个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因此企业在管理会计中,除了不断地向员工普及相应地网络思想意识外,尤其还要考虑到老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由于他们对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运用还比较陌生,熟练程度也不够,而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大力进行科普外,最好还是要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催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由此可见,提升企业的网络信息化水平,既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还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管理会计的理论发展主要是从企业本身的管理需要出发,并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相应地依据,由此可见,它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此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也是希望能为今后的一些中小企业在管理会计发展方面提供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阎达五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5。

[2]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东南财经大学出版社.05。

[3]葛家澍会计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1。

高中化学论文:当前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相较于其他课程,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数学学习成绩,成为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为,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应从以下几点找寻思路。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合作探究的欲望。

作为一门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同时也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而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形成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真正融入数学教学的氛围,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发现相互之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激发讨论、思考、探究的欲望。要做到有效数学情境的创设,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多用心研究,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做到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综合运用多媒体等多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此外,教师还应当牢记,坚决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思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敢想、敢说、敢问,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合作探究的深入。

学习氛围对于合作探究式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那就很难推动合作探究的深入进行。相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则有助于学生充分思考、自由讨论,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融洽默契的师生关系。因此,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推行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保障。要营造这种学习氛围,首先就要求数学教师做到换位思考,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按照学生的成长、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初中数学比较枯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较高。因此,数学教师理应设身处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思考、自主探究、充分发言讨论、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心得与体会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引导,保证合作探究方向的正确,让学生在这种主动探索、认真实践、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中,认识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组织小组学习,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

合作探究式教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微观组织形式---小组学习。学习小组是学生培养技能、掌握知识的重要组织形式,要求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共同努力,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取长补短,获得崭新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提出自身的见解和意见,并在讨论交流中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具体的小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同桌之间的二人小组,又可以是前后桌之间的四人小组,还可以是全班分成几队的多人小组。初中数学教师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搭建这种小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其中能够自由讨论、合作、竞争,并将教师指导和学生探究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将单一思考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这样,便可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面,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学生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而是要注重在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和引导。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改善课堂学习气氛,提升学习效率,又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更有助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1979年财政部组织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会计电算化试点,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进入有计划的试点阶段,从此,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共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核算型发展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大大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水平以及综合管理水平。但是,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现阶段,在通往会计信息化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想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使会计电算化能够更好地发展,与企业更好地契合,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会计信息处理以及管理帮助。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推广应用是非常广的,不仅仅是大型企业施行了电算化,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事业单位也施行了电算化,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很多人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我国,已有公司专门开发会计核算软件,比方说用友和金蝶。而我国会计核算软件大多以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形式存在,这有其好处,例如通用性强,安全可靠性高,支持各种软硬件平台,保密性好,但是,也有其弊端,由于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很大的区别,管理模式又参差不一,且每个企业又都有其侧重之处,尤其是大型企业,这一点通用会计核算软件是兼顾不了的。但是,专门研发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需要很大的费用,在通用核算软件不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需要的情况下支出大量经费用在软件开发上没有必要。所以就对所有企业的适用程度上而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还不够强大。

除了软件开发方面的局限外,相关企业管理领导的思想观念也有待改进。一些管理决策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对会计电算化的施行没有提供必要的支持,抑或是不够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首先,会计电算化最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故而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就是对原有手工账的一种简单替代,仅仅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无其他更多的优点,采用电算化与否也并不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变化,所以,对于实施电算化一方面是跟随潮流,并无认真地应用实施。

其次,会计电算化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要求,对未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实施需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或者是重新招聘相关的会计人才,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支出,由于认识不全面,有些企业并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最后,对于有些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财务软件只是用于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对其其他功能进行开发,也未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造成了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这一点在会计电算化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中,不仅仅需要会计学人才,还同时需要具有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学、管理学方面知识的人才,但是这一类复合型人才资源是比较缺乏的。

(三)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安全问题。

财务信息对于每一个企业都属于商业机密,这就对软件的安全性,保密性要求很高,以防止泄密的发生。但是,一些电算化软件在安全保密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比方说对软件的操作记录方面,有些软件并没有操作记录,这就会导致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相应责任人。

(一)加深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电算化的全面认识,使他们意识到电算化不仅仅是对手工账的替代,更加是一种新的账务处理核算方式。这种新的处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强了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原来手工账方式的工作效率,很多计算结果都可以通过设置公式然后根据本期输入的原始数据软件自动计算生成。这不仅仅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财务数据,有利于管理层对企业工作事项的决策。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这项问题一方面从在职人员入手。企业应当对财会人员进行继续培训教育,加强电脑操作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使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以求和业务能够更快更及时的接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入手。会计专业在我国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博士层次都有开设,未取消从业资格证考试前,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但是,就本科层次而言,学校开设的电算化课程大多为用友u8软件的学习,本身教材编制大多都是以分模块的形式进行,缺乏系统全面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在对于计算机与会计学的结合方面几乎都没有涉及,大多数院校也并没有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还需很长的时日。

(三)优化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

加强相关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解决软件不留存操作记录的问题,以期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人员。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开发商以及使用企业的监督,以期规范电算化软件市场。还应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严格遵循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牵制,防止舞弊的发生。

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数据简化,很多行业也都和计算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推广,大大节约出工作时间,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所以,未来,进一步推广实施会计电算化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在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不断地归纳总结弊端,进行不断完善,将有利于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更好地与经济业务相结合,有利于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