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6:20:28 作者:李Y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读后感篇一

你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幽默?自信?淘气?都不是,要想知道的话,就到我的作文中找答案吧!

夜已经深了,皎洁的月光洒下来,星星一闪一闪的,全家人都进入了梦乡。可是我却突然惊醒了——我想上厕所了。我正要起身,却听到外面的风把门吹得呼呼作响。阳台上的泡沫箱子也被风吹得撞着玻璃发出“咔咔”的响声,那声音似乎是个张牙魔爪的魔鬼在敲门。我鼓足了勇气,壮着胆子从床上爬起来,打开写字台上的灯,向厕所走去。

屋子里很静,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我心头的恐惧更深了。我匆匆上完厕所,转身正准备回去,可刚打开门,只听“哗啦”一声,我一个转身急忙跑回厕所,立刻把门关上。

我和妈妈走出了厕所,突然,有听到“哗啦”一声,声音是从厨房传来的,吓得我立刻躲在妈妈身后,妈妈走进厨房,才发现粘在墙上的挂钩掉了。这时,我的一颗心才平静下来。

现在你知道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了吧?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读后感篇二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

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

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这个小天使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人的罪。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决定写这篇文章前,有意在网上查阅过顾城诗的表达特点概括地说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说实话,这么多复杂的表现手法,我并不了解许多,但顾城的诗歌确实是看了不少,就简单总结一下感受吧。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读后感篇三

啊!我越想越恐怖,赶紧把自己藏在被子里,捂得严严实实的,头也不敢探出来,连喘气都是小心翼翼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才定下神来。我用手在胸口上抚了抚,长舒一口气,想:世界上没有 鬼。

嗨,真是虚惊一场!等我看清真相后,一颗吊着的心才放下来。原来是一只大老鼠在偷吃面包呢!“你这个‘小偷’,面包是给你准备的吗?”我正要冲上去“惩治”那只可恶的老鼠,它倒一溜烟跑 了。我站在那里,想起刚才自己畏畏缩缩的样子,不禁笑了。

我真的很胆小。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读后感篇四

顾城自己承认,他是个“从来没过八岁”的“始终没有发育成熟” 的“魔鬼般的顽童”。在另一首诗中写道:“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顾城,这个任性的孩子,这位天才的诗人,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如同一阵穿过篱笆的风给世界带来无比的清新之感,如今读他的诗仍能感到扑面而来的灵气,仍会被感动。《我是任性的孩子》是顾城的代表作之一,诗人、诗评家陈超把它视为近三十年来中国最优秀的三十首诗歌之一。确实,这首诗很能代表顾城的风格,同时,似乎也暗示了他一生的悲剧。

这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耽于幻想的孩子,他想要画下纯美的自然,他想要拥有纯美的自然。他想要爱情,他想要有美丽女孩担当主角的爱情。他是一个孩子,一个受过伤的孩子,他要受庇护,但他也用暴力创造他心目中的美。

这是一个任性的,以自然美为宗教的孩子,一个灵视的画家:“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在“我想、我想、我想”的节奏中,世界在开花,美丽在盛放。

这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在渴望爱情,爱情像一颗糖,这个孩子还只是凭着一张糖纸在遐想。“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顾城想画出最美最纯的爱情,但终于会明白,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没有痛苦的爱情”。那个眼睛像晴空颜色的女孩他后来几乎遇到了,她是谢烨,她美(尽管由于不让打扮,她朴素,但她自信自己的美能够吸引几乎每一个圈中的男子),她又是恋人又是妻子又是妈妈,她几乎做到了永远看着他,绝不掉过头去。但生活中总还有他人,总有尘世生活的各种牵连。但顾城不满足,他觉得一半英儿一半谢烨才是他心中的.完美,他希望看到妻子和情人手拉手采贝回来的剪影,他以为这就是永恒。顾城绝对的自私使他的最好的皈依者铁心要离去。英儿和谢烨都曾是这样的皈依者,但那个如精神病院洁净得发白的床单围成的家园,终于令她们害怕,想挣脱而去。

顾城在诗歌中也为自己画了一张像,这是一个永远在发呆的孩子,一个永远生活在远方的孩子:“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这是一个非常任性的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他并不快乐,他认为没有领到蜡笔,他认为自己没有青春,错过了彩色时刻,于是,他只有从撕碎一张张白纸的暴力中获得美的幻觉:“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这个任性的、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后来亲手撕碎了他的洁白天国,却没有使它们变成蝴蝶。

附诗歌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读后感篇五

莫言坦称"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讲故事的人》里说的故事,有的是亲身经历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有的是民间传说的虚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故事巧妙地组合到一起,就是故事的大串连,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就是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现实生活"大杂烩"。

我与作者莫言有老乡关系的地域邻近感,有当兵经历的戎马生涯亲近感,有可算作同时代人经历生活感。所以,我读《讲故事的人》,有着感同身受,读之感到特别有味,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为之动情。

《讲故事的人》有独特的个性,有鲜活的人物,有动人的细节,有令人深思的故事,有谦卑和深刻的语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精品,在《讲故事的人》里彰显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创作实力。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较大篇幅讲了他母亲的故事:莫言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他提开水因饥饿无力,失手打碎了热水瓶,本以为会受到母亲打骂,但母亲并没有打骂他,只是抚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莫言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他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时,母亲被看守人搧了耳光,多年以后,在集市上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不让儿子报复,并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莫言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经济困难时期,他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莫言就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求乞老人愤愤不平,却遭到了莫言的喝斥,母亲阻止了他,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倒进了求乞老人的碗里;莫言最后悔的一件事,他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卖白菜的老人的一毛钱,母亲难过的泪流满面,对他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这四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宽容的母亲、悲悯的母亲、正直的母亲,充分展示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读了这几段故事,使我联想到了我已故的母亲,与莫言的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一边读着《讲故事的人》,一边想象着类似的生活经历,内心深处受到了无比的撼动,难以名状的情愫在涌动,《讲故事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了他童年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饱受饥饿,放牛时感到离开群体痛苦的故事;他躺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学着鸟叫,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便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会对树倾诉心声,但鸟儿不理他,树也不理他。后来,莫言把当年的许多幻想都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他想象力丰富,读了《讲故事的人》后,我仔细揣摩,那是他生活的真实体验。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经历,他没有上过大学,小学都没毕业,上的是民间大学,莫言辍学以后,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经历,他听着民间故事、说书人的故事长大,后来,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热炕头上,在马车上,聆听了二百年前,故乡曾出现的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的讲的神鬼故事,成为他写作丰富的资源,"高密东北乡"一直成为他创造的不竭源泉。莫言在《讲故事的人》里,讲述从农村到部队的经历,与我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有些故事情节,确实耐人寻味。

莫言还在《讲故事的人》里,讲述了写作《透明的红萝卜》、《娃》等等的经历,使故事与小说联姻,从小说里回味原始的故事,让读者的想象更丰富。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读后感篇六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我任性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