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餐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03:19:06 作者:温柔雨 2023年西餐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西餐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一个人最好的配饰不是物质,而是气质。一个人如果连好的吃相都没有,何来气质可言呢?接下来本站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最新西餐礼仪论文。

最新西餐礼仪论文篇【1】

西餐无论从形式、内容到进餐的礼仪都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全然不同,它能顺利地打进中国市场,并不仅仅是崇洋思潮的影响,也因为它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在古人的心目中,以吃喝为主要内容的宴饮,它的意义远在吃喝以外。《周礼》说: “以乡燕(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用宴饮联络宾客,敦睦亲属,亲善友谊是中国人的传统,遇有婚丧喜庆、联谊、册封、庆功,结盟的,没有哪个节庆不以吃喝为特色。以吃交好,以吃释怨,以饮消愁,都以吃喝为高潮,吃喝成为中国人联络亲朋,整合关系的重要方式。

然而以中式宴饮为交往方式,除了三、二知己小酌以外,大宴宾客都是群体性的活动,尊卑有序的程式,拘守进退的礼仪,并不便于宾客的自由交往,有什么私密话也很难避开别人的耳目,而西式冷餐会、自助餐比传统中餐的宴请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气氛,更便于交谈,增进联络。晚清以来社会交往扩大,外事活动增多,吃西餐成为待客的新方式,黎元洪入京谒隆裕太后,有人讥之曰:“一卧瀛台经岁暮,几回请客劝西餐。”可见清宫备西餐已是寻常,这在宫中又称为“洋饭”。溥仪在御花园举办茶点会,用御制的酒杯盛上洋酒招待英、美、日等各国使节和夫人。茶点会往往在台上放置三明治、土豆片、计司条等各种西式冷菜,席间只有少许座位,主人和宾客大都站着边吃边谈,由待者端着盛满西点和酒水的托盘在宾客中穿梭,由宾客自由取舍,这种别具一格的餐饮方式深受人们的欢迎。在上个世纪之交这已成为中外官员,权贵显要,聚会、谈判的重要形式,位居东交民巷附近的六国饭店是经常举行盛宴的场所,时人记载说: 六国饭店在中御河桥边,建筑壮丽、陈设华美,较之沪上汇中,殆过不及,从前为外交团俱乐部。光、宣之交,满清贵族群学时髦,相率奔走六国饭店,。”官场借助西餐酒会进行交际,民间也争相效法,由官员士大夫和富商大贾的带头,西餐馆很快在中国立足、生根。

据民国时期《上海市场大规》记载,清末民初上海有一江春、一枝春、一品香、大观楼十多家;1920xx年北京海宴楼开张不久,《大公报》刊文说:“ 北京自庚子乱后,城外即有玉楼春洋饭店之设,后又有清华楼。近日大纱帽胡同又有海晏楼洋饭馆于六月十七日晨开张。盖近年力主人于西学西艺虽不知讲求,西洋习者正复不少,于此可见一斑矣。” 西餐是对西方餐饮的统称,其实法式菜、英式菜、德式菜、俄式菜等各有千秋,无一不反映不同民族的喜好和特色,这对中国人又是见所未见之事。法国人对什么酒配什么菜都有讲究,海味要配白兰地,清汤需品葡萄酒,野味要与红酒相伴,色拉非得用甜酒,一道道酒配以一道道菜,进餐者在享用美味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了这丰富多采的过程;英国人注意绅士风度,起床首先要饮红茶,早餐要有麦片、咖啡、面包、水果、煎鸡蛋,午饭只要简单的三明治,下午要有下午茶,晚餐则是最丰富的一顿,牛羊鸡鸭、水果点心,各式俱全,食谱和程序都要照章办事;美国人进餐不拘一格,以英式菜肴为主,融汇欧亚于一炉,制作不讲求搭配,什么都可以加混在一起进食。

中国人本来喜爱大家围坐一起,热菜、热汤、热饭,吃得热热乎乎,西餐的口味、制作与中式餐饮大相径廷,但嗜好美食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兼容各种美食的能耐,对西餐也是这样。西式菜很少用油盐酱醋烹饪,大多是原汁、原味上桌,调味品主随客便,油盐、果酱、胡椒、芥末、柠檬等都由个人的嗜好取舍使用,进食的宾客各不相谋,更无相互夹菜的习惯。对此,当时人记载说:“欧美各国及日本之会食也,不论常餐盛宴,一切食品,人各一器。我国则大众杂坐,置食品於案之中央,争以箸就而撄之,夹涎入馔,不洁已甚。” 对这分食制人们由陌生而认同: 番菜馆为外国人之大餐房,楼房器具都仿洋式,精致洁净,著名的有四马路海天春、一家春、一品春、杏林春等。“人各一肴、肴各一色,不相谋也不相让,或一二人,或十数人,分曹据席,计客数不计席数,向时华人鲜过问者,近则裙屐少年,巨腹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亦沾染西俗之一端也。” 更重要的是,从这“人各一肴,肴各一色,不相谋也不相让。”的食俗中体会到西方人尊重个体自主的生活方式。这种进餐方式还带来了社交中的平等意识,即使贵为王公贵族,在茶点会上也和宾客一样,都是站着进餐,来的都是客,不分贵贱,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事。 宴请中的平等意识对中国男尊女卑的旧风俗是一大冲击。

在西式酒会中男主人带夫人出席,在西方是一种礼貌,可在中国却为社会所不容。1878年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偕同夫人,宴请英国绅商仕女,在中国官场却引起舆论大哗,认为身为朝廷大员携内眷赴宴,男女混杂,不成体统,因此“传为笑柄,群指郭公为淫佚放荡之人”,为此《申报》发表专题评论《论礼别男女》一文,为其辩护。

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还不断重申禁止良家妇女出入茶肆酒楼,成都规定年青妇女不得进茶馆,后来有开设女座的,但进出之门要与男性分开。

西餐的礼仪须知

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

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

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右手拿刀,左手握叉。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除了上述的基本礼仪,还有许多注意事项哦~

交谈

无论是作主人、陪客或宾客,都应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

交谈时切勿将刀叉对着对方,否则是对对方的不尊敬,造成对你的厌恶。

祝酒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

宽衣

在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解开钮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喝茶

喝茶、喝咖啡,如愿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搅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内,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

喝汤

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

最新西餐礼仪论文篇【2】

西餐的礼仪论文

西餐无论从形式、内容到进餐的礼仪都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全然不同,它能顺利地打进中国市场,并不仅仅是崇洋思潮的影响,也因为它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在古人的心目中,以吃喝为主要内容的宴饮,它的意义远在吃喝以外。《周礼》说: “以乡燕(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用宴饮联络宾客,敦睦亲属,亲善友谊是中国人的传统,遇有婚丧喜庆、联谊、册封、庆功,结盟的,没有哪个节庆不以吃喝为特色。以吃交好,以吃释怨,以饮消愁,都以吃喝为高潮,吃喝成为中国人联络亲朋,整合关系的重要方式。

然而以中式宴饮为交往方式,除了三、二知己小酌以外,大宴宾客都是群体性的活动,尊卑有序的程式,拘守进退的礼仪,并不便于宾客的自由交往,有什么私密话也很难避开别人的耳目,而西式冷餐会、自助餐比传统中餐的宴请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气氛,更便于交谈,增进联络。晚清以来社会交往扩大,外事活动增多,吃西餐成为待客的新方式,黎元洪入京谒隆裕太后,有人讥之曰:“一卧瀛台经岁暮,几回请客劝西餐。”可见清宫备西餐已是寻常,这在宫中又称为“洋饭”。溥仪在御花园举办茶点会,用御制的酒杯盛上洋酒招待英、美、日等各国使节和夫人。茶点会往往在台上放置三明治、土豆片、计司条等各种西式冷菜,席间只有少许座位,主人和宾客大都站着边吃边谈,由待者端着盛满西点和酒水的托盘在宾客中穿梭,由宾客自由取舍,这种别具一格的餐饮方式深受人们的欢迎。在上个世纪之交这已成为中外官员,权贵显要,聚会、谈判的重要形式,位居东交民巷附近的六国饭店是经常举行盛宴的场所,时人记载说: 六国饭店在中御河桥边,建筑壮丽、陈设华美,较之沪上汇中,殆过不及,从前为外交团俱乐部。光、宣之交,满清贵族群学时髦,相率奔走六国饭店,。”官场借助西餐酒会进行交际,民间也争相效法,由官员士大夫和富商大贾的带头,西餐馆很快在中国立足、生根。

据民国时期《上海市场大规》记载,清末民初上海有一江春、一枝春、一品香、大观楼十多家;1920xx年北京海宴楼开张不久,《大公报》刊文说:“ 北京自庚子乱后,城外即有玉楼春洋饭店之设,后又有清华楼。近日大纱帽胡同又有海晏楼洋饭馆于六月十七日晨开张。盖近年力主人于西学西艺虽不知讲求,西洋习者正复不少,于此可见一斑矣。” 西餐是对西方餐饮的统称,其实法式菜、英式菜、德式菜、俄式菜等各有千秋,无一不反映不同民族的喜好和特色,这对中国人又是见所未见之事。法国人对什么酒配什么菜都有讲究,海味要配白兰地,清汤需品葡萄酒,野味要与红酒相伴,色拉非得用甜酒,一道道酒配以一道道菜,进餐者在享用美味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了这丰富多采的过程;英国人注意绅士风度,起床首先要饮红茶,早餐要有麦片、咖啡、面包、水果、煎鸡蛋,午饭只要简单的三明治,下午要有下午茶,晚餐则是最丰富的一顿,牛羊鸡鸭、水果点心,各式俱全,食谱和程序都要照章办事;美国人进餐不拘一格,以英式菜肴为主,融汇欧亚于一炉,制作不讲求搭配,什么都可以加混在一起进食。

中国人本来喜爱大家围坐一起,热菜、热汤、热饭,吃得热热乎乎,西餐的口味、制作与中式餐饮大相径廷,但嗜好美食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兼容各种美食的能耐,对西餐也是这样。西式菜很少用油盐酱醋烹饪,大多是原汁、原味上桌,调味品主随客便,油盐、果酱、胡椒、芥末、柠檬等都由个人的嗜好取舍使用,进食的宾客各不相谋,更无相互夹菜的习惯。对此,当时人记载说:“欧美各国及日本之会食也,不论常餐盛宴,一切食品,人各一器。我国则大众杂坐,置食品於案之中央,争以箸就而撄之,夹涎入馔,不洁已甚。” 对这分食制人们由陌生而认同: 番菜馆为外国人之大餐房,楼房器具都仿洋式,精致洁净,著名的有四马路海天春、一家春、一品春、杏林春等。“人各一肴、肴各一色,不相谋也不相让,或一二人,或十数人,分曹据席,计客数不计席数,向时华人鲜过问者,近则裙屐少年,巨腹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亦沾染西俗之一端也。” 更重要的是,从这“人各一肴,肴各一色,不相谋也不相让。”的食俗中体会到西方人尊重个体自主的生活方式。这种进餐方式还带来了社交中的平等意识,即使贵为王公贵族,在茶点会上也和宾客一样,都是站着进餐,来的都是客,不分贵贱,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事。 宴请中的平等意识对中国男尊女卑的旧风俗是一大冲击。

在西式酒会中男主人带夫人出席,在西方是一种礼貌,可在中国却为社会所不容。1878年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偕同夫人,宴请英国绅商仕女,在中国官场却引起舆论大哗,认为身为朝廷大员携内眷赴宴,男女混杂,不成体统,因此“传为笑柄,群指郭公为淫佚放荡之人”,为此《申报》发表专题评论《论礼别男女》一文,为其辩护。

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还不断重申禁止良家妇女出入茶肆酒楼,成都规定年青妇女不得进茶馆,后来有开设女座的,但进出之门要与男性分开。

西餐的礼仪须知

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

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

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右手拿刀,左手握叉。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除了上述的基本礼仪,还有许多注意事项哦~

交谈

无论是作主人、陪客或宾客,都应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

交谈时切勿将刀叉对着对方,否则是对对方的不尊敬,造成对你的厌恶。

祝酒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

宽衣

在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解开钮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喝茶

喝茶、喝咖啡,如愿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搅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内,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

喝汤

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

最新西餐礼仪论文篇【3】

题目:西餐基本礼仪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 要

本文简要的对西餐及西餐礼仪的含义进行概括,并对西餐礼仪在中国的发展,及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进行了概述,重点说明西餐礼仪的重要性。然后对西餐礼仪中的席次的安排、西餐的菜序、西餐的餐具的摆放、使用及作用及进餐礼仪进行了重点,详细的介绍,旨在全面地、有序地、而又简洁地对西餐礼仪进行介绍。并进行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餐、席次的安排、西餐的菜序、西餐餐具、进餐礼仪

目 录

一、西餐及西餐礼仪的概述………………………………4

二、西餐在中国的发展……………………………………4

三、西餐的基本礼仪…………………………………4

(一)席次的安排………………………………………………4

(二)西餐的菜序………………………………………………5

(三)西餐餐具的使用…………………………………………5

(四)西餐的进餐礼仪…………………………………………6

一、西餐及西餐礼仪的概述

西餐礼仪是西餐礼节、仪式的统称。是一套约定俗成的带有浓厚的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一种饮食习俗。它由一系列具有西方民族特色的具体礼节构成。是一个表现礼貌的系统而完整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西方国家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

二、西餐在中国的发展

西餐也已经步入中国好多年了,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崛起,大量西方人再度涌入中国投资旅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兴起了一批设备齐全的现在花饭店,如世界著名的凯宾基斯、希尔顿、假日饭店。以经营法式西餐为主,英式、美式、意式。俄式等全面发展的格局,从而适应了西方各国人来华投资旅游的需求。

西餐以其丰富的美容和独特的品位,已成为中国饮业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这种餐饮方式,他们觉得方便美味,经济上可以承受。尤其是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占据中国快餐市场额大壁江山,中式快餐尚无法与之抗衡。

对于西餐人们已不再陌生,西餐已经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内心已经喜欢是上这种餐饮,我们也会偶尔出现在一些西餐厅。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的西餐礼仪也将是一个衡量我们素质的标准。掌握西餐礼仪知识并自觉运用将为我们在他人心中塑造良好的形象。西餐礼仪对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要,作为21世纪的我们掌握西餐礼仪是我们的必备素质。

三、西餐的基本礼仪

(一)席次的安排

西餐席位排列的规则:

(1)女士优先。在西餐礼仪里,排列用餐席位是,一般女主人为第一主人,在主位就位。而男主人为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位置。

(2)距离定位。西餐桌上席位的尊卑,是根据其距离诸位的远近决定的。据主人的位近的位置要高于据主位远的位置。

(3)以右为尊,排定席位时,以右为尊时基本原则。就摸一具体位置而言,按礼仪规范其右侧要高于左侧之位。在西餐排席时,男主宾要排在女主人的右侧,女主宾排在男主人的右侧,按此原则,依次排序。

(4)面向门为上。在餐厅内,以餐厅门作为参照物时,按礼仪的要求,面对餐厅正门的位置要高于背对餐厅正门的位置。

(5)交叉排序。西餐排列席位时,应按照交叉排列的原则,及男女应当交叉排列,熟人和生人也应当交叉排列。一个就餐者的对面和两侧往往是异性或不熟悉的人,这样可以广交朋友。

(二)西餐的菜序

西餐有正餐与便餐之分,二者的菜序也有很大区别。

(1)正餐的菜序

西餐的正餐,特别是正规的西餐宴会,其菜序既复杂又非常讲究。一般,一顿完整的西餐正餐有把刀菜肴组成。进餐时间约需1-2个小时。

1、开胃菜。开胃菜,即用来为进餐者开胃的菜,也叫头盆、前菜,一般有蔬菜、海鲜、肉食所组成的平盘。

2、面包。西餐正餐面包一般是切面面包,在吃面包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涂上黄油、果酱或奶酪。

3、汤。西餐中的汤必不可少,口感芬芳浓郁,具有极好的开胃作用。西餐有白汤、红汤、清汤等几种。

4、主菜。主菜时西餐的核心内容,西餐里的主菜通常有冷有热,但大都应当以热菜作为主角。正式的西餐宴会上,大体上要上一份冷菜,两个热菜。两个热菜中,讲究上一个鱼菜,由鱼或虾以及蔬菜组成。另一个是肉菜,为西餐中的大菜,时必不可少的,多用烤肉,配蔬菜,往往代表着此次哟梅花残的最高档次与水平。

5、点心。吃过主菜后,一般要上一些诸如蛋糕。饼干。土司。馅饼、三明治等西式点心,是那些还没有填饱肚子的人借此来填满肚子。要是已经吃饱了,可以不吃。

6、甜品。西餐中最常见的甜品由布丁。冰欺凌。甜品在正餐上,被视为一道例菜。因此,就餐者应当尽可能品尝。

7、热饮。西餐用餐结束前,还要为用餐者提供热饮,一般为红茶或咖啡,以帮助消化。西餐的热饮可以在餐桌上饮用,也可以换个地方,到休息室或者客厅去喝。

(2)便餐的菜序:开胃菜,汤,主菜,甜品,咖啡

(三)西餐餐具的使用

(1)餐具的摆放。西餐餐具主要用刀、叉、匙、盘、碟、杯等,讲究持不同

西餐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本文基于涉外礼仪课堂的学习,针对中西方文化与礼仪的差异的宴请礼仪,试图总结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一些要求与差异,以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

餐桌礼仪、中西方、差异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以防止失礼于人。本文按照进餐的顺序,分别指出中西方不同的用餐的礼仪。

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不管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我们至关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

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

这样看来,西餐中的餐具摆放是很有讲究的,所以我们用餐的时候绝对不能失礼。要严格按照餐具的摆放进行用餐。

第四,从进餐时的礼节看差异。

一般中国人吃饭也很有讲究。

首先在进餐时,要先请客人,若站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着东西,切记,不要说话,以免喷出饭粒,造成尴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个人一个盘子,就不存在夹菜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说话,所以吃东西时尽量的不说话的,只有在吃甜点的时候,可以聊一些,轻松地话题。

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复杂,如果弄错了餐具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这样的:菜盘两边如摆放了几副刀叉,应先用最外边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会将菜盘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几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则用途不同。

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这里,总结一点小经验,如果你不是很懂的西餐的礼仪,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别人做一步,你跟着学,看着别人怎么做,这样至少不会出差错。

基本上你学会了这些,一般用餐都不会太失礼。

结论:礼仪虽有差异,但是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我们学好这些用餐的礼仪规则,才会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如鱼得水。

参考资料:

张文娟《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君《宴会上的餐桌礼仪》

余琳周游《从餐桌礼仪看中西礼仪差异》

中西餐餐桌礼仪

【荐】中西餐桌礼仪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范文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方国家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

餐桌之礼仪

古代餐桌礼仪

中餐桌礼仪

女性餐桌礼仪

西餐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摘要:餐桌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餐桌礼仪在宾客的座次安排、餐具的使用、上菜次序和离席时的礼仪存在着许多不同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不同的餐桌礼仪。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跨出国门,更好地与西方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中西方;礼仪;比较

人类的饮食与生存有着密不可分关系,而“吃”的礼仪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社会生活样式而有所不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的传统礼仪也受到了西方礼仪与文化的冲击。掌握中西方礼仪的区别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跨出国门,更好地与西方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

一、中西饮食文化的渊源

(1)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

(2)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二、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

1.中西方就坐和离席

中国的就坐与离席礼仪一般是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主人一般坐在圆桌的正对着门的位置上,而主要宴请的宾客则分别就坐与主人的两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的座次安排是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的右边,其他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坐。通常遵循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优先于熟识的客人或家人入坐。离席时长者女士优先离开。

2.中西方的就餐衣着

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的隆重一些。在西方国家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3.中西的餐具使用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4.中西餐饮对象的差异

中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中国的饮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而且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营养调和和理性认识指导烹饪。而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生,如带血丝的牛排;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甜,无餐不甜。西餐主要追求快捷方便,比较大众化。

5.中西餐上菜次序的差异

中餐上菜次序先冷后热。热菜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西餐上菜的次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凉菜、汤、海鲜、主菜、甜点、水果。冷菜和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凉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

6.中西方就餐时使用手机的差异

在吃西餐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一定要接的话,要向同桌的就餐者道歉,然后起身出去接电话。而这一条在吃中餐的时候很少适用,但在用餐的时候接电话,同桌的就餐者同样会感到焦虑。

7.从餐桌话语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

通过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还折射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西方国家的餐桌上的文化互相影响,相互融合,使得两者都变得更加的完美和科学。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对立统一价值观,努力的去相互理解,相互适应,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他们自己的风俗和价值观。餐桌礼仪的发展需要在结合自身的特点的同时对外来的礼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能够发展的更加具有时代性。

参考文献:

[2]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12:109

[3]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王俊霞,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j],学术交流,(2)

[6]罗露莎,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双语学习,2007(5)

西餐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西餐,顾名思义是西方国家的餐食。那么对于西餐的礼仪论文你知道该怎么写吗?接下来本站小编带你了解一下西餐礼仪的论文。

西餐无论从形式、内容到进餐的礼仪都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全然不同,它能顺利地打进中国市场,并不仅仅是崇洋思潮的影响,也因为它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在古人的心目中,以吃喝为主要内容的宴饮,它的意义远在吃喝以外。

《周礼》说: “以乡燕(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用宴饮联络宾客,敦睦亲属,亲善友谊是中国人的传统,遇有婚丧喜庆、联谊、册封、庆功,结盟的,没有哪个节庆不以吃喝为特色。以吃交好,以吃释怨,以饮消愁,都以吃喝为高潮,吃喝成为中国人联络亲朋,整合关系的重要方式。

然而以中式宴饮为交往方式,除了三、二知己小酌以外,大宴宾客都是群体性的活动,尊卑有序的程式,拘守进退的礼仪,并不便于宾客的自由交往,有什么私密话也很难避开别人的耳目,而西式冷餐会、自助餐比传统中餐的宴请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气氛,更便于交谈,增进联络。晚清以来社会交往扩大,外事活动增多,吃西餐成为待客的新方式,黎元洪入京谒隆裕太后,有人讥之曰:“一卧瀛台经岁暮,几回请客劝西餐。”可见清宫备西餐已是寻常,这在宫中又称为“洋饭”。溥仪在御花园举办茶点会,用御制的酒杯盛上洋酒招待英、美、日等各国使节和夫人。

茶点会往往在台上放置三明治、土豆片、计司条等各种西式冷菜,席间只有少许座位,主人和宾客大都站着边吃边谈,由待者端着盛满西点和酒水的托盘在宾客中穿梭,由宾客自由取舍,这种别具一格的餐饮方式深受人们的欢迎。

在上个世纪之交这已成为中外官员,权贵显要,聚会、谈判的重要形式,位居东交民巷附近的六国饭店是经常举行盛宴的场所,时人记载说: 六国饭店在中御河桥边,建筑壮丽、陈设华美,较之沪上汇中,殆过不及,从前为外交团俱乐部。光、宣之交,满清贵族群学时髦,相率奔走六国饭店,。”官场借助西餐酒会进行交际,民间也争相效法,由官员士大夫和富商大贾的带头,西餐馆很快在中国立足、生根。

据民国时期《上海市场大规》记载,清末民初上海有一江春、一枝春、一品香、大观楼十多家;1920xx年北京海宴楼开张不久,《大公报》刊文说:“ 北京自庚子乱后,城外即有玉楼春洋饭店之设,后又有清华楼。近日大纱帽胡同又有海晏楼洋饭馆于六月十七日晨开张。盖近年力主人于西学西艺虽不知讲求,西洋习者正复不少,于此可见一斑矣。”

西餐是对西方餐饮的统称,其实法式菜、英式菜、德式菜、俄式菜等各有千秋,无一不反映不同民族的喜好和特色,这对中国人又是见所未见之事。法国人对什么酒配什么菜都有讲究,海味要配白兰地,清汤需品葡萄酒,野味要与红酒相伴,色拉非得用甜酒,一道道酒配以一道道菜,进餐者在享用美味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了这丰富多采的过程;英国人注意绅士风度,起床首先要饮红茶,早餐要有麦片、咖啡、面包、水果、煎鸡蛋,午饭只要简单的三明治,下午要有下午茶,晚餐则是最丰富的一顿,牛羊鸡鸭、水果点心,各式俱全,食谱和程序都要照章办事;美国人进餐不拘一格,以英式菜肴为主,融汇欧亚于一炉,制作不讲求搭配,什么都可以加混在一起进食。

中国人本来喜爱大家围坐一起,热菜、热汤、热饭,吃得热热乎乎,西餐的口味、制作与中式餐饮大相径廷,但嗜好美食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兼容各种美食的能耐,对西餐也是这样。西式菜很少用油盐酱醋烹饪,大多是原汁、原味上桌,调味品主随客便,油盐、果酱、胡椒、芥末、柠檬等都由个人的嗜好取舍使用,进食的宾客各不相谋,更无相互夹菜的习惯。对此,当时人记载说:“欧美各国及日本之会食也,不论常餐盛宴,一切食品,人各一器。

我国则大众杂坐,置食品於案之中央,争以箸就而撄之,夹涎入馔,不洁已甚。” 对这分食制人们由陌生而认同: 番菜馆为外国人之大餐房,楼房器具都仿洋式,精致洁净,著名的有四马路海天春、一家春、一品春、杏林春等。“人各一肴、肴各一色,不相谋也不相让,或一二人,或十数人,分曹据席,计客数不计席数,向时华人鲜过问者,近则裙屐少年,巨腹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亦沾染西俗之一端也。”

更重要的是,从这“人各一肴,肴各一色,不相谋也不相让。”的食俗中体会到西方人尊重个体自主的生活方式。这种进餐方式还带来了社交中的平等意识,即使贵为王公贵族,在茶点会上也和宾客一样,都是站着进餐,来的都是客,不分贵贱,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事。 宴请中的平等意识对中国男尊女卑的旧风俗是一大冲击。

在西式酒会中男主人带夫人出席,在西方是一种礼貌,可在中国却为社会所不容。1878年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偕同夫人,宴请英国绅商仕女,在中国官场却引起舆论大哗,认为身为朝廷大员携内眷赴宴,男女混杂,不成体统,因此“传为笑柄,群指郭公为淫佚放荡之人”,为此《申报》发表专题评论《论礼别男女》一文,为其辩护。

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还不断重申禁止良家妇女出入茶肆酒楼,成都规定年青妇女不得进茶馆,后来有开设女座的,但进出之门要与男性分开。

1.刀叉:手握叉子时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样,或像握麦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样。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飞来舞去用以强调说话的某一点,也不要将刀叉的一头搭在盘子上,一头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处。刀子放在盘子上时,刀刃朝里,头在盘子里,刀把放在盘子边缘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脸的下部,要轻轻地沾擦。不要抖开餐巾再去折叠,不要在空中像挥动旗子那样挥动餐巾。餐巾应放在大腿上,如果离开餐桌,要将餐巾放在椅子上,并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动作要轻。用餐结束时不要折叠餐巾;否则,不了解情况的服务生可能会再给别的客人使用。用餐结束时要将餐巾从中间拿起,轻轻地放在餐桌上盘子的左侧。

3.咀嚼:嚼东西时嘴要闭紧,无论你有什么惊人的妙语,时机多么恰到好处,只要嘴里有食物,绝不能开口说话。不能为了着急说话而马上将食物吞下,要保持细嚼慢咽的姿势,将食物咽下后会意地露出笑容,以转达你内心的活动:刚才完全可以有妙语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记你妈妈的话,坐立要直,不要将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面包:面包上抹黄油尤其要注意,将面包掰成可以一口吃下的小块,临吃前在小块上抹黄油,不要图方便将整个面包上都抹上黄油。

6.速度:切忌速度过快,无论你是在ritzcarton还是在格尔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咽食物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观,尤其是和他人共同进餐时,这么做会显得失礼。共同进餐时大家的量应该一样,并保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速度,别人都开始品味甜食了而你还在喝汤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确忍受不住,找个借口去洗手间,你可以在那里剔个够。

8.口红:将口红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没有随身携带纸手帕,进酒店时可以顺便到洗手间去一趟,或到吧台去取块纸餐巾。

9.吸烟:即使在吸烟区用餐,用餐期间吸烟也不可取,吸烟会影响他人的食欲,而且和整个气氛也不和谐,应该等到用餐结束后再吸烟,还应记住:不要用盘子当烟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这类东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钥匙、帽子、手套、眼镜、眼镜盒、香烟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总之,凡是和用餐无关的东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吃西餐,必须注意餐桌上餐具的排列和置放位置,不可随意乱取乱拿。正规宴会上,每一道食物、菜肴即配一套相应的餐具(刀、叉、匙),并以上菜的先后顺序由外向内排列。进餐时,应先取左右两侧最外边的一套刀叉。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合拢并排置于碟中,表示此道菜已用完,服务员便会主动上前撤去这套餐具。如尚未用完或暂时停顿,应将刀叉呈八字型左右分架或交叉摆在餐碟上,刀刃向内,意思是告诉服务员,我还没吃完,请不要把餐具拿走。

使用刀叉时,尽量不使其碰撞,以免发出大的声音,更不可挥动刀叉与别人讲话。

2.进餐礼仪西餐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因此其上菜的顺序,因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规格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顺序大体相同。

一餐内容齐全的西菜一般有七八道,主要由这样几部分构成:

第一,饮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称开胃菜,目的是增进食欲。

第二,汤类(也即头菜)。需用汤匙,此时一般上有黄油、面包。

第三,蔬菜、冷菜或鱼(也称副菜)。可使用垫盘两侧相应的刀叉。

第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主菜一般配有熟蔬菜,此时要用刀叉分切后放餐盘内取食。如有色拉,需要色拉匙、色拉叉等餐具。

第五,餐后食物。一般为甜品(点心)、水果、冰淇淋等。最后为咖啡,喝咖啡应使用咖啡匙、长柄匙。

进餐时,除用刀、叉、匙取送食物外,有时还可用手取。如吃鸡、龙虾时,经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着吃。吃饼干、薯片或小粒水果,可以用手取食。面包则一律手取,注意取自己左手前面的,不可取错。取面包时,左手拿取,右手撕开,再把奶油涂上去,一小块一小块撕着吃。不可用面包蘸汤吃,也不可一整块咬着吃。

喝汤时,切不可以汤盘就口,必须用汤匙舀着喝。姿势是:用左手扶着盘沿,右手用匙舀,不可端盘喝汤,不要发出吱吱的声响,也不可频率太快。如果汤太烫时,应待其自然降温后再喝。

吃肉或鱼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用叉按好后,慢慢用刀切,切好后用叉子进食,千万不可用叉子将其整个叉起来,送到嘴里去咬。这类菜盘里一般有些生菜,往往是用于点缀和增加食欲的,吃不吃由你,不要为了面子强吃下去。

餐桌上的佐料,通常已经备好,放在桌上。如果距离太远,可以请别人麻烦一下,不能自己站起来伸手去拿,这是很难看的。

吃西餐时相互交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切不可大声喧哗,放声大笑,也不可抽烟,尤其在吃东西时应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更不能把叉刀伸进嘴里。至于拿着刀叉作手势在别人面前挥舞,更是失礼和缺乏修养的行为。

吃西餐还应注意坐姿。坐姿要正,身体要直,脊背不可紧靠椅背,一般坐于座椅的四分之三即可。不可伸腿,不能翘起二郎腿,也不要将胳臂肘放到桌面上。

饮酒时,不要把酒杯斟得太满,也不要和别人劝酒(这些都不同于中餐)。如刚吃完油腻食物,最好先擦一下嘴再去喝酒,免得让嘴上的油渍将杯子弄的油乎乎的。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将酒杯在嘴唇边碰一下,以示礼貌。

有人曾将一次礼貌的饮酒程序做了总结:首先,举起酒杯,双目平视,欣赏色彩;其次,稍微端近,轻闻酒香;然后,小啜一口;第四,慢慢品尝;最后,赞美酒好、酒香。

总之,西餐既重礼仪,又讲规矩,只有认真掌握好,才能在就餐时表现得温文尔雅,颇具风度。

西餐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东西方、餐桌礼仪、跨文化交际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与东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也就成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日本、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同中国一样,是有着悠久历史礼仪之邦。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于礼节的重视程度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将从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等方面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进行比较,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从而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不容紊乱。在我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客人的时候,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的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位置。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而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间,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陪客尽量坐旁边。正式宴会中,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3)日韩餐桌礼仪。

日本人在用餐时,通常要摆上一张矮桌,然后男子盘腿而坐,女子则跪坐。韩国人非常重视餐桌礼仪。而韩国的一般家庭使用的为矮脚的小桌,用餐时,宾主席地盘腿而坐。若与年长者同坐,坐姿要端正。而且在长辈面前应跪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绝对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在韩国较传统用餐习惯中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即男子和女子如果超过七岁就不能坐在一起。中国和韩国作为崇尚儒教的国家对这个都很重视,这也是男女有别观念的体现。

2.餐具的使用礼仪

(1)中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筷子是吃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也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筷子使用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

(2)西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摆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刀用来切割食物,叉同于送食物入口。据游修龄教授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的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人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仍然用刀切割肉食。而且西方人用刀叉也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不能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等等。

(3)日本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4)韩国的餐具使用和摆放。

韩国传统食具包括筷子和匙。筷子以金属制成,多呈扁平而长;匙亦多为金属制。特别的是,韩国人一般吃饭、喝汤都用匙来进行,筷子多用以夹菜作为辅助工具。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碗吃放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吃饭的时候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左手就必须放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的吃任何东西了。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等,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食器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3.就餐氛围和餐桌话语的差异

(1)中餐的用餐氛围

中国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这种就餐方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古往今来,中国人也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孟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可见中国人常以食为人生之乐,讲究排场,并追求热烈的气氛。当然这种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日益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喜欢在酒席上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还不停地说:“多吃点,多吃点”,这样才能表明主人的热情和诚意。在宴请结束时,主人往往会说:“今天没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等等。”不难得出,中国人遵循“贬己尊人”的原则。可见,从餐桌礼仪可以看出中国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2)西餐的用餐氛围

西方人用餐习惯是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餐食在厨房被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快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用餐时他们一般是轻声细语,低声交谈。他们举杯喝酒时,也要说祝酒词,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间隙致祝酒辞,祝酒时力求做到话语简短、幽默诙谐。所以在西餐厅,很难看到大声喧闹。用餐时,不替他人取菜,不吸烟,不劝酒。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3)吃日本料理的用餐氛围

在日本,人们大都是份儿饭。而且,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后都要高声表达两种感受,用餐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itadkimasu!,意思是欣赏这顿饭食;用餐后要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谢款客者预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用餐时,日本人一般不给人夹菜,不管是客人还是家里人,自己吃自己的。日本人的用餐礼仪看起来很严厉,但日本人容许狼吞虎咽式吃法。例如,吃寿司,日本人习惯赤手拿着寿司浸一浸豉油,然后直接放入口中他们不会用筷子吃寿司;又如,吃面,日本人直接从汤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会发出声音,应为这表示面食味道很美,也是对厨师表示赞赏。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一般来说,日本人认为将上桌的饭菜全部吃净是想对方表示礼貌。

(4)吃韩国料理的用餐氛围

韩国人在吃饭时长辈先拿勺筷,晚辈再拿勺筷,和中国人遵守严格的座次一样,都是等级观念的反映。喝泡菜汤时不要端起碗,用勺子舀汤时不发出声音并且要慢慢喝。喝水和茶等饮品时也尽量不发出声音。打喷嚏和咳嗽时要避开,用手或毛巾掩着。长辈还在用餐时不能离开座位,筷子不要放在饭碗上或桌上,要等长辈吃完之后才能放下,一块吃完后要说“我吃好了”。而且,用餐时还要注意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不能吃的太快或太慢,要和别人保持同步,并且在吃饭时不能随意中途离席。这种礼节给人展示出韩国对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东西方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习俗。而他们不同的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东西方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加深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使得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做的得心应手,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文化习俗的不同带来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欧玲,主编.西方礼仪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吴康.日本人与筷子.日语知识,2001,(9).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