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大鞋教案重难点(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7 07:30:04 作者:HT书生 走大鞋教案重难点(精选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掌握教学内容、授课进度和教学重点的重要工具。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大班体育教案走大鞋

幼儿对大鞋很感兴趣,也有穿爸爸妈妈的大鞋踢踏踢踏的经历,但对于两人或三人同时穿同一双大鞋一起走路会怎么样?幼儿很想亲身体会一下,因此我设计了走大鞋这一活动。

1、尝试两人、三人合作平移走“大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及互相协作的精神。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循环的“大鞋”游戏,充分体验合作运动的愉悦。

用木版和宽牛筋自制的“大鞋”若干双,可供两至三个幼儿一起玩,大鞋上分别写有数字1、2。

1、热身运动,活动活动筋骨。

2、两人合作“走大鞋”。

(1)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选择一双“大鞋”进行合作“走大鞋”的尝试。

(2)教师巡视观察,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两人迈步不协调,步速不一致等,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走得怎样?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可以用动作配合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走大鞋”的好方法,即动作要领:后一名小朋友扶着前一名小朋友的肩膀;走的时候先出有数字1的鞋,再出有数字2的鞋,同时两人一起喊“1、2,1、2,……”的号子。这样就不会摔倒,两人才能协调一致地向前走。

第二次玩“走大鞋”的'游戏(1)在《踏浪》乐声的伴奏下,幼儿再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

(3)请合作走大鞋成功的幼儿展示,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3、三人合作走大鞋品尝到成功滋味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强的三名幼儿自由组合走大鞋,方法同两人走,只是难度有所增加,三人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走好。

4、放松运动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1、将幼儿按人数分为两组进行pk赛。

2、两名或三名幼儿跨越障碍走大鞋也可作为亲子游戏(母子、父子或三口之家)进行。

孩子们在活动中,走得很认真,玩的很开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体会到了合作运动的愉悦,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大班降活动教案:走大鞋

1、尝试两人、三人合作平移走"大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及互相协作的精神。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循环的"大鞋"游戏,充分体验合作运动的愉悦。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用木版和宽牛筋自制的"大鞋"若干双,可供两至三个幼儿一起玩,大鞋上分别写有数字1、2。

1、热身运动,活动活动筋骨。

2、两人合作"走大鞋"。

第一次尝试:

(1)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选择一双"大鞋"进行合作"走大鞋"的尝试。

(2)教师巡视观察,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两人迈步不协调,步速不一致等,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走得怎样?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可以用动作配合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走大鞋"的好方法,即动作要领:后一名小朋友扶着前一名小朋友的肩膀;走的时候先出有数字1的鞋,再出有数字2的.鞋,同时两人一起喊"1、2,1、2,……"的号子。这样就不会摔倒,两人才能协调一致地向前走。

第二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1)在《踏浪》乐声的伴奏下,幼儿再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

(3)请合作走大鞋成功的幼儿展示,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3、三人合作走大鞋品尝到成功滋味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强的三名幼儿自由组合走大鞋,方法同两人走,只是难度有所增加,三人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走好。

4、放松运动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1、将幼儿按人数分为两组进行pk赛。

2、两名或三名幼儿跨越障碍走大鞋也可作为亲子游戏(母子、父子或三口之家)进行。

孩子们在活动中,走得很认真,玩的很开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体会到了合作运动的愉悦,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中学教案重难点模板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寓意,领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现实。

1、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投影出示)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学习本课,大家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投影出示、板书课题)。

二、解题。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马说”即谈马、论马。

投影展示。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

托物寓意。

三、

背景简介。(投影出示)。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四、把握结构,疏通文意。

1、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2、先看第一段,请女生先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段写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多媒体——无伯乐则名马不名)。

看看第一段还有什么问题,自由读。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堂堂千里马,怎么会“食不饱,力不足”啊?因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马者不知马。读的时候要读出愤慨的感情。

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多媒体)。

4、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

总结。

齐读。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三个不连用构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后发出感慨: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最后写。

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五、迁移拓展。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1、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

2、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读书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走大鞋游戏教案

幼儿对大鞋很感兴趣,也有穿爸爸妈妈的大鞋踢踏踢踏的经历,但对于两人或三人同时穿同一双大鞋一起走路会怎么样?幼儿很想亲身体会一下,因此我设计了走大鞋这一活动。

1、尝试两人、三人合作平移走“大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及互相协作的精神。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循环的“大鞋”游戏,充分体验合作运动的愉悦。

用木版和宽牛筋自制的“大鞋”若干双,可供两至三个幼儿一起玩,大鞋上分别写有数字1、2。

1、热身运动,活动活动筋骨。

2、两人合作“走大鞋”。

第一次尝试

(1)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选择一双“大鞋”进行合作“走大鞋”的尝试。

(2)教师巡视观察,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两人迈步不协调,步速不一致等,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走得怎样?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可以用动作配合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走大鞋”的好方法,即动作要领:后一名小朋友扶着前一名小朋友的肩膀;走的时候先出有数字1的鞋,再出有数字2的鞋,同时两人一起喊“1、2,1、2,……”的号子。这样就不会摔倒,两人才能协调一致地向前走。

第二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1)在《踏浪》乐声的伴奏下,幼儿再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

(3)请合作走大鞋成功的.幼儿展示,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3、三人合作走大鞋

品尝到成功滋味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强的三名幼儿自由组合走大鞋,方法同两人走,只是难度有所增加,三人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走好。

4、放松运动

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1、将幼儿按人数分为两组进行pk赛。

2、两名或三名幼儿跨越障碍走大鞋也可作为亲子游戏(母子、父子或三口之家)进行。

孩子们在活动中,走得很认真,玩的很开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体会到了合作运动的愉悦,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体育游戏走大鞋教案

幼儿对大鞋很感兴趣,也有穿爸爸妈妈的大鞋踢踏踢踏的经历,但对于两人或三人同时穿同一双大鞋一起走路会怎么样?幼儿很想亲身体会一下,因此我设计了走大鞋这一活动。

1、尝试两人、三人合作平移走“大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及互相协作的精神。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循环的“大鞋”游戏,充分体验合作运动的愉悦。

用木版和宽牛筋自制的“大鞋”若干双,可供两至三个幼儿一起玩,大鞋上分别写有数字1、2。

1、热身运动,活动活动筋骨。

2、两人合作“走大鞋”。

第一次尝试。

(1)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选择一双“大鞋”进行合作“走大鞋”的尝试。

(2)教师巡视观察,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两人迈步不协调,步速不一致等,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走得怎样?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可以用动作配合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走大鞋”的好方法,即动作要领:后一名小朋友扶着前一名小朋友的肩膀;走的时候先出有数字1的鞋,再出有数字2的鞋,同时两人一起喊“1、2,1、2,……”的号子。这样就不会摔倒,两人才能协调一致地向前走。

(1)在《踏浪》乐声的伴奏下,幼儿再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

(3)请合作走大鞋成功的幼儿展示,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品尝到成功滋味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强的三名幼儿自由组合走大鞋,方法同两人走,只是难度有所增加,三人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走好。

4、放松运动。

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1、将幼儿按人数分为两组进行pk赛。

2、两名或三名幼儿跨越障碍走大鞋也可作为亲子游戏(母子、父子或三口之家)进行。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活动中,走得很认真,玩的很开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体会到了合作运动的`愉悦,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重难点:音乐欣赏蝴蝶飞飞

活动目标:

1、了解语言区的规则。

2、初步知道要爱护图书。

活动准备:

1、喜庆的音乐。

2、环境创设:将教室图书角布置成班级图书馆,书架上放置各种图书用一块布把书架遮住。

活动过程:

一、举行班级图书馆开馆仪式。

今天我们的图书馆终于落成了,我们一起来举行开馆仪式。(播放喜庆的音乐,幼儿随着音乐拍手,教师和一名幼儿将布揭开。)。

二、参观班级图书馆。

教师介绍班级图书馆的设施和进入阅读的规则,比如:幼儿应该将进区卡插进卡袋里,离开时将卡放回原处,如果卡袋满了,幼儿就不能进入阅读。

三、在班级图书馆看书。

图书馆有这么多图书,小朋友想不想坐下来认真地看一看?(幼儿看图书,提醒幼儿看书要安静,要爱惜图书,互相礼让,不争抢)。

四、学习儿歌《爱护图书》。

1、教师示范朗读,边做相应动作。

2、幼儿跟读儿歌,边做相应动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蜈蚣竞走大班体育教案

本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具有较强的个性,缺少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在户外游戏中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感受游戏活动中的快乐因此设计了此项游戏活动。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幼儿有趣的竞赛中发挥团结协作的能力。

3、使幼儿喜欢参加游戏活动,并从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使幼儿学会下蹲协调走。

参赛幼儿动作协调一致,活动过程中不脱节。

呼啦圈若干、小红旗、宽敞的场地。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活动场地,随音乐《健康歌》作热身运动。

师幼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

情境创设:师说:森林里要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报名了,像小乌龟、小白兔、小松鼠都报名参加了赛跑。还有一位小动物也想参加,可是—————因为,这位朋友的脚太多了,光穿鞋就穿了一大早晨,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吧?对,他就是:“小蜈蚣。”

游戏规则:教师发出口令后,各组幼儿齐喊“一,二,一,二”,调节全组幼儿统一协调的走,喊“一”时,出左脚。喊“二”时,出右脚。如果出现断节,走在前面的幼儿须退回与后面的幼儿接上,才能继续走。到最后一名幼儿走到终点时,拿起红旗全组即可站起。以最先拿到红旗的队为胜利。

玩法一:

把幼儿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幼儿蹲下,一个一个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听着信号各组同时由起点出发,先到终点拿到小红旗者为胜。

玩法二:

抱腰式蜈蚣竞走:把幼儿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幼儿蹲下,一个一个拉着前面幼儿的腰部,然后:“一二一二”,先到终点拿到小红旗者为胜。

玩法三:

拉圈式蜈蚣竞走:把幼儿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幼儿将呼啦圈套进身体蹲下,然后拉住前面幼儿套在身上的呼啦圈游戏必须由最后一名幼儿做到终点,拿起红旗者为胜。。

教师总结:提醒个别幼儿不规范动作,教师讲解并请能力较强的幼儿示范下蹲走得动作。之后幼儿分散的场地练习。教师及时辅导动作较差的幼儿。

整理运动;小蜈蚣好累啊,回教室休息吧。

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蜈蚣竞走游戏。

中学教案重难点模板

在兵法上,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取,不争、不取,正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教学亦然,教学中必须把握主次、轻重、详略、缓急,而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正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十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简单概括了如下几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常用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历史假设法: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曾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通过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材料分析法: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有关共产党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问题,教师可出示相关材料:陕甘宁边区1941年11月召开第二届参议大会,所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有7人,当时共产党员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换上一名党外人士。在遵循了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要采取三三制这一做法,为学生揭示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使之真正认识这一政权在团结人民、调动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分设台阶法: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议会和政府、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四、列表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正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世界近代史上亚洲有两次性质相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显得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将两次改革的内部条件、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政策实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结果的出现也就极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的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五、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1)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2)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4)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揭示矛盾法:

世界近代史上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漫长斗争过程中,圣雄甘地曾倡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中的“手纺车运动”这一内容可帮助学生来认识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出问题“游行群众队伍中推的是什么模型?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人民还在提倡手纺车运动是不是社会的倒退?从而在设置矛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理解运动是保卫印度民族工业抵制英货的爱国运动这一性质。

七、数字计算法:

四、五百万人光景,男子劳力不够用的时候,甚至妇女也被征调……”这些数字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通过数字的计算比较,进一步深化了教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决非偶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八、形象类比法:

中学教案重难点模板

点击数:

教学实践中,笔者简单概括了如下几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常用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历史假设法:

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材料分析法:

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换上一名党外人士。在遵循了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要采取三三制这一做法,为学生揭示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使之真正认识这一政权在团结人民、调动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分设台阶法:

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四、列表对比法:

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五、直观图示法:

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揭示矛盾法:

英货的爱国运动这一性质。

七、数字计算法:

多也就。

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八、形象类比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重难点:音乐欣赏蝴蝶飞飞

教案目标:

1、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蝴蝶飞舞的姿态。

2、能进行合作游戏和表演,体验与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教案准备:

1、经验准备:有关蝴蝶的前期准备(图片知识手机、开展蝴蝶知识讨论会)2、材料准备:挂图、音乐cd、头饰3、常规准备:将幼儿的做位排成马蹄形,欣赏音乐时请幼儿注意闭眼聆听。

教案过程:

一、听辨曲式。

1、教师播放音乐cd《蝴蝶飞飞》,请幼儿安静地完整欣赏一遍并自由表述。

师:美丽的花园中,谁来了?为什么你觉得会是它?这段音乐听上上去感觉怎么样?

2、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自由表述。

师:这是一段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听听乐器中小蝴蝶在干什么?

二、节奏感应。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双手啪嗒身体感知音乐节奏。

2、幼儿尝试学做小蝴蝶的动作。

师小结:小蝴蝶有的飞的高,有的飞的低,有的慢有的快。

3、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幼儿按节奏学做小蝴蝶。

三、旋律感应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戴头饰,用肢体随意舞动表达自己对音乐旋律的理解。

师:现在你们都成了美丽的蝴蝶,一起随音乐飞舞吧!看谁做的最美!

四、肢体表达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说蝴蝶的飞舞形态。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蝴蝶飞舞的动作。

师:花园里飞来了好多小蝴蝶,为什么小蝴蝶在飞舞的时候要用小脚尖?

师:为什么翅膀要张得大大的?

师小结:这样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可以飞过高山,飞过河流。

五、音乐表现。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主常吃合作表演。

2、教师引导几组幼儿自行讲诉和示范。

师小结:可以两个朋友在一起,分配角色进行游戏“蝴蝶找花”,也可以几个朋友在一起扮演蝴蝶同意做各种飞舞的动作。

3、幼儿再次听音乐合作游戏。

4、全班幼儿手拉收围成一圈,用音乐的方式“再见”。

小班音乐活动丑小鸭教案小班音乐活动教案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带领下会合拍地歌表演。

2、结合歌词学习小鸭走,模仿小鸭叫。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大胆地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2、每人一顶小鸭帽(用空方便面碗制成);

3、小猪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老师:“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咱们出发吧,好吗?”

幼儿:“好吧。”

(教师和幼儿来到草地上找一个位置坐下)。

2、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鸭》,声音大小、高低有变化。

3、教授歌表演:

1)创设情境。教师:刚才我接到小猪的电话它生病了,我们去看看它吧,好吗?

幼儿:好吧。

教师:那我们给它送些什么让它开心呢?让它快点好起来呀?

幼儿:送花、送水果…唱首歌。

教师:那我们就给它表演一个《丑小鸭》吧。

2)结合歌词学习“丑小鸭”的动作。

a、教师:小鸭怎么走路啊?请幼儿来模仿(要领:腿儿弯弯摇啊摇)。

b、教师:小鸭怎样叫呢?(要领:胳膊胸前伸直,双手上下张合,腿下蹲)。

3)请个别幼儿、几名幼儿表演(规范幼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4、在教师的歌声伴唱下幼儿合拍地表演一遍,提醒幼儿动作。

5、全体幼儿听音乐边演唱边表演,体验小鸭的快乐情绪。

6、教师:咱们去看小猪给它带去这个节目吧。

幼儿:好吧。

7、(到小猪家)幼儿集体表演。

活动结束: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根据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动作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语言发展能力不强,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更加谈不上。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想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并看老师的操作表演从而熟悉音乐,理解歌曲内容。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重难点:音乐欣赏蝴蝶飞飞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颜色、花纹、形状等方面的词汇描述各种各样热带鱼的外形特点。

重点难点:

用颜色、花纹、形状等方面的词汇描述热带鱼的外形特点。

活动准备:

教学电子资源;《漂亮的热带鱼》、热带鱼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给幼儿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各种热带鱼的图片,请幼儿观看并说一说热带鱼的样子。

2.这么多热带鱼,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同时出示多张热带鱼图片,请幼儿观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参考热带鱼的相关信息,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什么是热带鱼,以及热带鱼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等。

四、小结。

幼儿数学活动分类教案幼儿数学活动分邮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8的基础上,学习规范描写数字8.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

铅笔8支、教学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玩儿游戏“报数”

教师组织幼儿围成圆圈站好,指定一名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进行“1----8”的报数,知道全体幼儿都报完数为止。

教师:请报到7数字的小朋友举起手来。

小结: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2、出示铅笔,引导幼儿理解数字8的意义。

(1)教师出示8支铅笔,请幼儿集体进行点数。

教师:小朋友,老师新买来了几支铅笔,请大家数一数有多少支呢?

小结: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8支铅笔。

教师:8支铅笔要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

小结:数字8可以表示数量是8的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数字8还可以表示什么,理解数字8的意义。

教师: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呢?

小结:8本书、8辆汽车、8朵花儿、8匹马、8只鸡、8个书包、8张床、8个圆圈.......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数字8的外形特征。

(1)教师出示8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数字8.

教师:大家看这是哪个数字宝宝?它和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什么物品长得像?

小结: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想象数字8的形象记忆。

(2)教师出示麻花的教学图片,加强对数字8的形象记忆。

教师:这是什么啊?他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和数字8像不像啊?

小结:8像麻花拧一拧。

4、翻开书,加强幼儿对数量8的理解。

教师请幼儿认真点数,说出小鼓的数量。

5、教师指导幼儿练习描写数字8.

(1)教师出示数字8的田字格书写范例卡片,带领幼儿观察数字8的字形,一边讲解,一边范书。幼儿跟随教师用手指书空描写数字8.

小结:数字8由一笔写成,占田字格的右半格。起笔于右上半格的右上角,向左上方画圆,相切于竖中线后向右下方运笔,在右下半格画圆,最厚回到起笔处,注意与起笔处稍微有些距离,不封口。

(2)翻开幼儿用书,幼儿动手练习描写数字7,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儿“抓豆豆”游戏,教师出示一袋豆豆,让每个幼儿抓一次,并数出自己抓到豆豆的数量,最后,找出抓到8颗豆豆的幼儿。

走大鞋游戏教案走大鞋游戏教案小班

幼儿对大鞋很感兴趣,也有穿爸爸妈妈的大鞋踢踏踢踏的经历,但对于两人或三人同时穿同一双大鞋一起走路会怎么样?幼儿很想亲身体会一下,因此我设计了走大鞋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两人、三人合作平移走“大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及互相协作的精神。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循环的“大鞋”游戏,充分体验合作运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用木版和宽牛筋自制的“大鞋”若干双,可供两至三个幼儿一起玩,大鞋上分别写有数字1、2。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活动活动筋骨。

2、两人合作“走大鞋”。

第一次尝试。

(1)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选择一双“大鞋”进行合作“走大鞋”的尝试。

(2)教师巡视观察,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两人迈步不协调,步速不一致等,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走得怎样?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可以用动作配合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走大鞋”的好方法,即动作要领:后一名小朋友扶着前一名小朋友的肩膀;走的时候先出有数字1的鞋,再出有数字2的'鞋,同时两人一起喊“1、2,1、2……”的号子。这样就不会摔倒,两人才能协调一致地向前走。

(1)在《踏浪》乐声的伴奏下,幼儿再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

(3)请合作走大鞋成功的幼儿展示,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3、三人合作走大鞋。

品尝到成功滋味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强的三名幼儿自由组合走大鞋,方法同两人走,只是难度有所增加,三人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走好。

4、放松运动。

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幼儿数学活动分类教案幼儿数学活动分邮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按数量多少排序,并匹配实物。

活动准备:动物卡片,(一只鸡,二只鸭,三只兔,四只虎,五头牛),背景图,1-5。

的点卡人手一套,操作练习。

学习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说出总数。

学习难点:按数量从少到多的排序。

活动过程:

一、实物分类计类(感知5以内的数量)。

1、逐一出示四张动物卡片,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草地上玩。看看草地上有谁?数数每种动物有多少?指黑板上的动物,“谁来说说每张卡片上的动物有多少?”

2、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做拍手数数的游戏,看看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给一只动物拍手一下,边拍边数。(验证结果)。

数完以后两手合拢,说说:几只动物我拍手几下。“答:**动物有1只。集体进行拍手数数,最后出示五头牛,学习使用单位量词”头“。

二、乘火车学习1~5的排序。

1、出示方格,小动物要去乘火车了,谁会帮小动物找座位。数数小动物谁最多谁最少?把最少的动物放在火车头后面的那节车厢里,最多的动物放在最后面。

(想一想,谁放在最前面,谁放在中间?谁放在最后面呢?)。

三、小组活动。送点卡。

1(来自::幼儿数学教案活动背景)、出示点卡给小动物送点卡。

卡上的圆点有几个,(数数点卡上的数量)它会和谁做好朋友呢?

按照点卡数量与动物数量相同送,要说:几只**我送你**个点。

2、给点卡排队。

四、游戏:点数排队。

请5位幼儿上来,挂上1-5的点子卡片,到老师前面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重难点:音乐欣赏蝴蝶飞飞

目标:

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在唱到“咚咚啪”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重难点:

喜欢做不同的“咚咚啪”

乐意跟上音乐一起做。

准备:

音乐。

过程:

一、礼物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反复练习”咚咚啪“。

1、我也想试一下,你们看我是怎么敲的?

2、谁看到我是怎么敲的?咱们一起试一下。

3、刚才,咱们做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啪,现在做一个”很小很小“的”啪“。你们想想,怎么样做就是”很小很小“的啪呀?(再小小的,咚咚啪)。

玩累了没有、咱们一起休息一下吧!好了,伸个”大懒腰“吧!好舒服呀!咱们做一个”大懒腰“的咚咚啪,好不好?(大懒腰,咚咚啪)。

4、刚才做了一个”大懒腰“的咚咚啪,走路时的”咚咚啪“怎么做?(走来走去、咚咚啪)。

5、你们看我在干什么?(师做转个大圈,咚咚啪)。

三、欣赏vcd,让幼儿完整充分地感受旋律,同时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老师这也有些小朋友会做”咚咚啪“想不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四、跟上音乐动起来。

他们做的好不好?咱们和他们比一比吧!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开始吧!

五、通过互动来巩固动作。

1、刚才,小三班的小朋友做的真棒,现在,老师要请几个小朋友来做一下,然后每个小朋友再请一个客人老师和你一起做。

2、咱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一起做,好吗?(客人老师,咱们一起做,好吗?)。

走大鞋游戏教案走大鞋游戏教案小班

活动目标:

1、练习在相隔的物体上行走;。

2、锻炼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3、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纸板;。

2、在场地内画两条相距6米左右的平行线作为起点和终点;。

3、音乐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让幼儿(随音乐)将纸板当作方向盘,绕操场慢跑。

2、听老师信号站好队形。

3、幼儿拿纸板,跟着老师做垫子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转运动……。

二、游戏:看谁不湿鞋。

1、师:天下雨了,地上有很多积水,我们大家想个办法怎么走才能不湿鞋呢?

教师讲解并示范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每人手拿两块纸板,先把第一块纸板放在湿地上,两脚踏在纸板上,接着将第二块纸板放在第一块纸板的前面,两脚再踏在第二块纸板上。这样子连续换纸板前进。换纸板前进时,两块纸板投放的距离不要太远,以免够不着纸板,两脚要始终踏在纸板上,保证不湿鞋。

组织幼儿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组,分别站在湿地两侧的起点线后,以迎面接力的形式在纸板上前进的游戏。

游戏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以走得又稳又快的一组为胜!

2、合作比赛:让幼儿两个两个一组,先让幼儿b帮幼儿a交替放纸板,让a过到终点,返回时让a帮b交替放纸板,回到起点线,先到组为胜!

3、鼓励幼儿利用纸板,发明新玩法。可合作,可模仿……。

三、游戏结束。

1、游戏结束时,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

2、幼儿一起整理场地,(随音乐)走回教室。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