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精选9篇)

时间:2023-10-15 07:27:08 作者:梦幻泡 2023年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精选9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的教学计划。初一教案是针对初一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它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编写初一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对于编写初一教案而言,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一教案的编写应合理有序,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一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二、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6)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7)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8)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教材“练一练”p33第1题。

3、教材“练一练”p33第2题。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二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

(2)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商不变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

……

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当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三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1、什么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1/4:1/3和9:124.5:2.710:6

1、教学比例的意义

(2)归纳比例的意义

(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第45页“做一做”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

(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创意作业:

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x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8:6=4: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8:12=x: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24和18:36

0.4:和0.4:0.15

14:8和7:4

5

2

2、根据18x2=9x4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8、0.6、3、7五个数中

(1)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方艳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四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拓展应用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0、6:0、2和):4和3:():和12:8()

作业布置做一做。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

2、4:1、6=60:40=

2、4:1、6=60:40

(或)=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五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

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出示例2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数

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1

出示例1。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1和例2,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1、例2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第101页1~3自然段。说明:像例1、例2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5.教学例3。

三、巩固练习

用刚才我们说的判断方法来做几道题。

1.做练一练。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下题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一根铁丝,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练习十二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六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90

2:180

3:270

4:360

5:450

6:540

7:630

8:720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3)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八

一、背景分析

1.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象和性质的过程。

本节课前一课时是在具体情境中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函数的性质蕴涵于概念之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是对其内在规定性的的认识,也是对函数的概念的深化。同时,本节课也是下一节课《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基础,有了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和解释问题。

传统教材在内容和编写意图的比较:传统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仅有一节,新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增加至一章。本节课中的作函数图象的要求在新旧教材中并不一样,旧教材对画图只是一带而过,而新教材中让学生反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下一步性质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在学生进行函数的列表、描点作图是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而且通过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的整和,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在旧教材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只是简单观察以后,由老师讲解得到,但是在新教材中注重从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这些数学活动中得到性质结论,从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重视获取知识过程体验的新课标的精神。

(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对学情的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对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反比例,但都处于浅显的、肤浅的知识表面,这对于他们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没有多大的帮助,但由于本节课采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比较形象,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生:作一次函数的图象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生乙: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生:反比例函数。

师:你们能作出它的图象吗?

生:可以。

点评: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为后面的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做好准备。

二、作图象,试比较

师:请填写电脑上的表格,并开始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

师:再按照上述方法作y=-4/x的图象。

(学生动手操作)

师:下面大家分小组讨论:对照你们所作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师:讨论结束,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1:它们的图象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生2:y=4/x的图象的两条曲线分布在一、三象限内,而y=-4/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布在二、四象限内。

点评:这里让学生自己上台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细观察,找规律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当k的发值生变化时,函数的图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小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展示图象,让学生观察y=k/x的图象,按下动画按钮,在运动中观察值的变化与函数的图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同学们充分讨论)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讨论的结果。

生:我发现函数图象的变化与k的值有关: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师:看来大家都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对规律总结的也比较完整,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两个环节的知识点一起总结一下。

(1)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所组成的。

(2)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一、三象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二、四象限。

(3)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由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生:我发现旋转后的图象与原图象完全重合了,这说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师:大家做得很好。那么,如果我们在图象上任取a、b两点,经过这两点分别作轴、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分别为s1、s2,观察两个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并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题目:(1)拖动k,使k变化,观察k不断变化过程中,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2)拖动函数上的点,观察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生: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中,不管k值怎么变化,矩形的面积始终不变。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总结得也很正确。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让他们分组交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结论主要有学生来发现,体现了新课程理论的精神。

四、用规律,练一练

1、课本137页随堂练习1

生:第一幅图是y=-2/x的图象,因为在这里的k0,双曲线应在第二、四象限。

(1)y=1/(2x)(2)y=0.3/x(3)y=10/x(4)y=-7/(100x)

生:其中(1)(2)(3)的图象在一、三象限;(4)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西师版六年级比例教案篇九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