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动车管理评审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10-09 20:10:17 作者:ZS文王 2023年机动车管理评审报告(优秀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机动车管理评审报告篇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兖州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发展,市政协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对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有新的提升。我市现已涌现出“全国文明镇村”2个,全国、省级和济宁市级“创建文明镇村先进单位”分别为1个、18个和32个。

(二)农村文明新风倡树活动不断推进。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万家”、“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月度新事”、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和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创佳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引领新风的良好作用。

(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日益完善。实施了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图书配送、文明戏曲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点文化推广项目。全市10个镇(街)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全市建成“农家书屋”300余个,藏书120多万册;镇村均建设了文体活动场所。

(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着力整治镇驻地和干道沿线环境,强化日常管理,全面绿化亮化;实施了“绿亮清”工程,积极推行“乡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建设“生态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农民群众缺乏科学文明向上的主流意识,乡风文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价值取向偏失。有的农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政治上缺少信仰,理想信念淡薄,集体观念不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消费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红白喜事送礼风盛行。此外,农村中信教奉经的人数逐步增加,宗亲家族势力有所蔓延。二是陈规陋习抬头。重男轻女、测字卜卦、赌博酗酒等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调查表明,分别有30.5%、32.3%的村民认为社会风气较突出的问题是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农村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个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

(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没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没有发挥应有效应。目前适应村民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常性文体活动还不够丰富。据调查,当前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大多以黑板报、宣传窗和阅报栏等传统设施为主,文化活动室开放率不足30%,且图书和音像资料匮乏;部分村的文体广场设施少而陈旧,使用率低。对于开展的文化活动,55%以上的村民认为“可参加的活动少”、“内容不感兴趣”和“场地设施不足”。但另一方面,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又十分迫切。在被调查对象中,需要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占到一半以上,希望接受道德法律科技知识教育的达到26%。由于缺乏硬件支撑和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发挥不够。

(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精神文明创建新课题急需尽快破题,扎实推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目前启动实施的15个项目,涉及66个村10787户农户,面临着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的新变化,乡村文明也随之向社区文明的范畴转型。尽管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明显改善,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邻里关系、家庭观念、文明卫生行为养成和文体活动开展等,都需要加以教育和示范。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尽管通过大力度、全覆盖推进,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但防止反弹、长期保持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培养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这就需要从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政策激励等各个方面加以约束和培树,用村风民风促进村容村貌的根本性转变。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兖州形象,需要整体推进。由于村与村之间经济实力、思想观念和工作力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越是薄弱,硬条件和软环境越不具备,争创文明村、营造文明新风的氛围越不浓厚。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在文明创建重视程度、组织力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

分析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和文明创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落实政策、推进工作中有棚架和脱节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过于行政化,农民群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要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推进乡风文明的根本任务,营造讲道德、树文明、重学习的新风尚。一要用好巡回宣讲教育这个阵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组建宣讲团巡回到村授课、录制音频资料广播宣讲、编印宣讲提纲向村户发放等形式,结合当前农村实际,着重开展好“两大主题教育”: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的农村形势政策教育;以“看变化、比差距、谋发展”为主题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教育。通过宣讲,切实把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农民的利益讲明白,用政策调动人心,用形势鼓舞人心,用利益激励人心。二要用好农村学校这个阵地,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道德文明教育。农村青少年学生既是讲道德、树新风的生力军,更是向家家户户宣讲倡导的有效渠道。要利用德育教育课程,编印通俗易懂的教材,针对当前农民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教育、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要引导他们讲给家长听,要求家长做,从而促进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用好农民夜校这个阵地,抓好农民培训教育。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农村教育网络,把握农民需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各类科学常识、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新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农村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农民的自觉追求。

(二)要发挥好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村风民气。一是在丰富文化活动、提高活动场所利用效能上,要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由于这类人员有较高的社会威望、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且有较强的走出家门、融入集体的内在需求,因而让他们参与到文体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中来,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同时,有了日常维护和专人管理,村级各类文体活动资源就能够很好的加以利用,就会吸引更多的村民自觉主动地摒弃日常陋习,参与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二是在提高文明新风普及率上,要发挥好农村妇女的作用。农户是农村社会的细胞,在目前新的农村社会形势下,农村妇女群体留守在家,承担着农业劳动和养老育幼的家庭主要任务。要了解、把握她们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通过开展文明家庭(院落)评选、文明知识宣讲、文化产品进家等活动,进一步树立农村妇女的乡风民俗新理念、敬老养老新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带动家庭人员互学、互比、互看,从而更全面地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在提高农村文体活动参与率上,要发挥好文化活动宣传队的作用。要坚持文化资源下移,打破体制束缚,尝试机制创新,变政府“输血”为自身“造血”,如市豫剧团经费与下乡服务挂钩,鼓励组建演出小分队开展“村村展演”活动。要坚持文化服务下移,把“三下乡”等服务活动由点到面、由节日到日常、由集市到村庄,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要注重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挖掘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养一批有乡土特色的农民文体宣传队伍和文化能人,“农民演给农民看”,用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愉悦农民的精神,丰富农民的生活。

(三)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巩固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一是利用典型引路的形式,营造新型农村社区文明新风尚。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习俗、新风尚,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由村庄转变为社区的村级组织,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开阔视野。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等,到金村、吴村等农村先进社区学习管理经验,体验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风气、新时尚;另一方面,做好“城乡社区结对”工作,积极联系并邀请城市社区居委会典型代表,到农村社区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和文明条例,宣讲社区文明规范和文明习俗,让农村社区居民更为直观地认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利用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将本村大学生村官、文明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回乡大学生、学校教师等人员吸纳到乡风文明志愿者队伍中来,在各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政策、环保、文明习俗等宣传活动,拓展文明养成教育的覆盖面。三是利用比先进、评落后的形式,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培养村民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时,完善考评标准和内容,建立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环境整治互评互查机制,推进奖化罚劣动态化、经常化,可考虑设立农户卫生流动光荣牌、流动红旗等制度。

(四)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一是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量化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每半年一次的科学发展观摩中予以体现。要在对镇村年度工作综合评价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量化比重,特别是将村风民风改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加大所占权重。二是完善农村文明风尚评议机制。鼓励农村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风尚评议活动。建议在各村公开征选村风评议员,组成评议小组、村风纠查队,建立村风评议会。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道德风尚评议活动,对村内的人和事进行“一月一评”和“一事一评”,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评议身边的不文明事例。同时,将评议结果与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创评活动挂钩,推进评比工作的量化操作,促进村民行为的自觉规范。三是完善帮扶机制,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城乡共建的工作合力。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在包村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对村级文明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服务。积极发挥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带动效应,更加广泛地开展城乡结对共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结对工作重点化、项目化,大力帮助农村美化村容村貌、改善文体设施、丰富精神文化食粮,促进城乡文明的同步推进。

机动车管理评审报告篇二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智力资源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尔召开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第二届国际大会。大会的主题是迎接21世纪初所面临的就业和其它社会经济的挑战。,我国也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国兴系于教育,国外经济发展表明,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本中最直接的方式。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的煤炭资源越来越难开采,越来越走向枯竭,并且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灾害。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在智力开发上做文章,否则将会失去更大的机遇。我市政府也在下发了20号文件,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制定了许多很好的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离文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面,就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招生难,分配难;招生难缘于分配难。以20为例,我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是6769人,职高、中专和技校总和为5318人。普高与职高的比例由过去的4:6下降为1.24:1。职业教育招生出现严重的下滑局面。另外,在我们招生的1382名中专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地生源,并且进校就读的实际人数也低于这个数字。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不能完成。又如,,我市普高招生9千多人,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仍然徘徊在5千多人,普高与职高的比例进一步下降为1.6:1。对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认识滞后

职业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人们认识观念上的落后,仍然非常不尽人意。主要表现有:

(1)择业观念的挑战。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产和二产仍然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长期学而优则仕和“望子成龙”的观念影响了人们报考职业学校。

(2)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的影响。由于经济转轨的负面影响,企业释放出过多的劳动力,造成了大量的社会失业,给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带来严重的困难。

(3)社会上追求高学历热也严重影响了当前的`职业教育。

(4)在领导层认识滞后的表现是,有决策没落实,或者是落实不好。比如,政府号文件对我市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制定了很好的发展规划,但我们现在拿出文件对照一下,可以发现落实的东西不多。

(二)体制滞后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本地区,面向市场进行运作。但是从当前我们设置的专业来看,我们仍然存在与当地经济不太协调的方面,尤其是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存在着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设置什么,而是我们有什么样的师资,设置什么专业。我们认为这是职业教育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当前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方面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底,骨干教师和主业学科带头人缺乏。

2、职业学校用人机制不活,统的太死。一方面学校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应的适应市场专业的专长,而闲置在学校内,而另一些有适应市场专长的教师又进不来。

(三)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缺少竞争力

由于学校基本上采用封闭式的教学,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学校与社会结合的不够,基本上还是采用封闭式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够,职业教育的技能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竞争力不强,就业难。

以上三个方面已严重阻碍了我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

我们的建议

(一)建立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实行一条龙职业教育培养方案

鉴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难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实行一条龙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即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各职业中等学校为基础,实行职业学校中期选拔机制,使较优秀的职业中学学生进入高等专科职业学院学习,高等专科职业学院的较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例如太原理工大学**学院)学习。形成一个不断鼓励学生上进的宝塔型人才选拔机制,使我市职业教育形成一个完善的培养体系。根据现有的条件,我市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坚持条件、按需设置、保证质量”的原则,可设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年中专,两年大专),加强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根据我市的特点,学生可以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样可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二)向晋东办大教育,创建有特色学校

**是晋东的重要城市,但是由于行政区域规划的限制,使**与晋东其它县的联系非常不够。但是仅从**本地考虑,属地狭小,生源有限,造成许多职业学校吃不饱,师资浪费。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扩大到晋东乃至全省。使**的职业教育上规模,上等级,并把“蛋糕”做大。我们认为这是我们谋求发展的重要出路。

(三)加快建设**学院的步伐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教兴市的需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晋东的重工业城市没有一所大学,这已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在我们虽然有了太原理工大学**分院、**教育学院和**电视大学这样的高等学校,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学校是比较薄弱的学校,我们要想真正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发展,就应该通过联合使它们上规模,求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尽快成立**学院筹备组,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面向晋东大地,以职业教育为主,服务于社区的大学。

(四)职业教育要关注弱势群体

职业教育要关注失业人员、辍学青少年、城市无着落居民和农村人口。尤其要把职业教育的中心放在农村,并根据当地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其培训经费由政府拨给。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农村,全国农民和农民子女急需职业教育,渴望能够致富、就业和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些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甜头的农民和农民工说:“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衷心欢迎。现在全国已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群众都必须再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过去,我们讲“读完初中,出外打工”,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要打工,读职中”,读了职中,学了技术,就可以朝着小康的目标奔。各地开展扶贫工作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这扶贫,那扶贫,最有效的是职业教育扶贫;这移民,那移民,最有效的是职业教育移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决策者要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到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投入,提高到是对我市社会发展的投入,是对我市未来的投入的认识上来。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业教育有发展的后劲。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要不低于30%,并且资金只能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避免出现实习设备买不起,实习材料用不起的现象出现。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其发展的源泉。对于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底的现象,有关学校有积极引进人才,人事部门要着眼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予以考虑,制定有区别于普通高中的用人计划,保证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和招聘,在职业学校人才流动和引进专业教师上要给予较为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对于骨干教师和主业学科带头人缺乏,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保证教师培训的资金。

(七)加强我市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

在年20号文件中,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那就是“要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仍然没有落实。职业技术教学研究也要象普通教育那样,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才能对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保证我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们建议,尽快组建**市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并将其列入正式编制,开展职业教育研究。这个机构可以独立建制,也可以附设在各级教研室,也可以由各相关学校的兼职教研员组成,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职业技术教育关系到我市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机动车管理评审报告篇三

4月9日―18日,市人大《依法行政》课题调研组对我市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调研,课题组分别走访了市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工商局等7个行政单位和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召开了六场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调研组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现提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依法行政的基本情况

总的看,这几年,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人大关于依法治市的决定和决议,全面落实市政府制定的《依法行政的实施规划》,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依法办事的机制基本形成,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和正确的实施。各级政府在依法行政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各部门都把建立健全制度做为依法行政的最主要措施。市工商局制定的行为规范就有七章94条,全面规定了行政执法的要求、责任、查处案件的公示办法及评议考核的监督体系等。公安部门将办理各种案件的程序规范化,共建立健全制度89项。在这些制度中,对依法行政行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的主要是这几项:一是罚缴分离制度。即行政处罚与罚没收入相分离,实行“收支两条线”,有效地制止了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二是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各部门做出的重大行政处罚措施均必须报市政府备案。部门内部也规定:较的大处罚案件由局务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这样做,能有效避免发生错案。三是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把行政执法的依据、权限、程序、要求和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强政务、警务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四是错案的追究制度。对违法、失职和不当行政的责任人员,依照《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和《公务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责任或给以处分,有效促进了执法人员依法办案。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把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做为一项重要工作,经常性开展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定期辅导、集体轮训、闭卷考试等方式,使执法队伍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遵纪守法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

自1999年起,全市开始实行执法主体资格认定和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目前已有49个行政执法主体和19个授权单位得到确认。已有9500多人通过资格考试,持证上岗。

3、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防止和纠正执法上的偏差,各级各部门都加强了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设立了法制、纪检、督察等监督机构,负责案件的法律审核、复议应诉和执法检查等。在对案件的复核审查中,能坚持以实事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把好事实、证据、程序、定性、适用法律等各道关口,不袒护、不包庇。对那些事实不清、处罚失当或证据不足的案件坚决予以纠正。

近年来,各执法机关都加强了对执法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设立举报机制、建立监督员队伍等措施,有力地查处了执法队伍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的进行。

二、存在问题

1、执法主体的资格和人员构成仍有不合规定的情况,执法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

执法主体必须合格,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目前全市虽已对各执法主体的资格进行了确认,对执法人员进行了考试,但仍有少数单位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合规定的情况。例如,市城管办是市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主要机构,在清理占道经营等方面,要经常与市民或单位发生行政管理行为,罚没和收费的数量都比较大,但这个机构是一个临时性的单位,进行执法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执法人员的构成也较复杂,是由多个单位抽调而来或临时雇佣组成的。城管办在城市管理中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如果执法地位长期不能明确,对搞好城市管理是不利的。此外,还有一些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也不明确,例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隶属党委宣传部门,但经常要对出版、发行等事项进行行政管理,其执法主体的资格急需理顺。

执法主体的另一个问题是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执法人员还存在自身法律水平不高、业务不熟、不文明执法等问题,个别人员还存在循私枉法,营私舞弊等行为,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2、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仍不够有力,争权争利,政出多门的情况仍存在。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合法。政府行政行为的依据主要是法律法规,也就是说,除了法律授权、政府不得自行给自己授权。但目前,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都有争权争利的倾向,有的通过对法律的解释扩大自己的利益,有的以政府文件或自行发文,改变法定职权,一些部门对法律规定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不执行,或者只实现和享受法律给本部门确定的利益和权力,而不尽义务和责任,或者只对增设机构、拔款

、审批、罚没感兴趣,其余不予过问。政府自行颁发的规章或规定都有一定的随意性。自己制定了文件,就立即予以实施。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着扩大管理职权、任意给管理对象设立义务,随意限制公民和法人权利等倾向,也出现了同一行为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处理结果或同一行为却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情况。例如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有时根据一种文件批准营业,事隔不久又根据另一文件予以关闭,为了确保政府自行制定的规章、规定符合法律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已做出了规范性文件管理的规定,要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都必须进行备案审查。但目前,这项制度在实际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自觉报送审查的意识,例去年,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只有2个县有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市政府备案审查,其余10个县(市、区)县则没有报送。规范性文件的管理有所失控,造成了政出多门、朝令夕改,不利于管理,也影响政府形象。

3、执法水平不高。

一方面,行政执法机构重叠,“大盖帽满天飞”,另一方面,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重复,管理权限和职责划分不清,造成多头执法,一些政府部门法定的职能没有到位或没完全到位,职责设置不合理,部门为争权争利,把精力放在扯皮、打架上,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和一些领导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采取了不正当的干预,导致该管的管不好,该堵的堵不住,该禁的禁不了,执法水平不高。例如,市场秩序仍较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走私贩私屡禁不绝。

4、执法过程对证据的收集不够重视。

目前行政执法部门在行使职权时,虽然已十分注重对实质问题的认定,把防止错案摆在最重要位置,但在具体工作时,仍显得不够认真,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准则理解不深,实际把握和应用还不够全面。突出表现在办案过程中不注意对证据的收集,多数只有当事人的供述,现场笔录不够全面,收取证据和寻找证人等必要的工作也做得不够,缺乏以理服人和让事实说话的意识。有时要等到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复议,才补充寻找证据,造成被动。

5、“人情案”、“关系案”等对行政执法的干扰仍较为严重。

目前影响行政机关正常办案的干扰因素较多,许多执法人员称,现在每办一个案件,几乎没有不来说情的。有时,执法部门才刚刚开始接触一个案件,说情者就已经到了。说情人来自方方面面,也有相当数量领导干部,他们的干扰就更为严重。例如沙县工商局依法查处一家盗版印刷的印刷厂,依法罚款3万元,处罚决定做出后,县有关领导就提出不同意见,最后只得简单处理了事,没有达到震摄的作用。由于干扰较多,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对案情的把握有失公正,处罚的轻重不同,这更加造就了当事人寻找关系、寻找庇护等不良心态。

6、执法部门因利益趋动而造成的执法偏差仍存在。

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因素而造成执法偏差的问题仍相当突出。现在行政部门的正常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普遍不足,一些单位甚至不能得到全额拔款,例如卫生防疫部门只能60%拔给,尚有40%需靠自收。公安部门现在的办案经费基本没有保证,只能靠罚没收入,市公安局需通过罚没款来弥补经费上的不足,其数额每年达数百万元。由于皇粮不足,只好多罚没。因此,执法部门都争办有“油水”的案件,对没“油水”的日常“琐事”就疏于管理。与此同时,在执法处理上也存在偏差,一些本应劳教、拘留或强制拆除、强制取缔的案件也多以罚没解决,甚至出现当事人以罚没数额来计算得失的情况,当罚没处分合算时,依然再次违法,给行政管理带来许多不利的后果。

7、执法部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相当普遍。

虽然这几年行政执法部门已开始认识到程序问题的重要性,但采取的措施不够有力,对违反程序的处理也不彻底,因此,行政执法中的程序不合格的问题仍相对突出。例如公安机关在办案中经常出现先采取强制措施而后立案、先执行而后裁决、裁决书不送达当事人、不告知当事人的诉权、不开传唤证就传呼当事人等情况。有的县公安局对外地人在本地作案不加区分是否流窜犯罪一律刑事拘留,办理未成年案件也没有请监护人到场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也比较随意,多无主动出示有效证件。执法人员对执法程序普遍不够重视,实际执行中不够严谨,有的已造成执法行为的无效。从这几年提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情况分析,因行政执法程序不合格而被撤消的行政行为已占一定比例,说明程序问题是依法行政中的重要环节,决不可以等闲视之。

三、加强依法行政的对策

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

实施依法治市,关键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提高人的法制素质。一方面,要加大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家知法、守法的意识,要拓宽教育面,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通过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宣传法律法规,让广大公民和法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自觉守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因此,各级行政执法队伍都要把学习法律做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要定期组织进行政治、法律、业务的学习和轮训,实施执法资格考试,对那些法制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差的执法人员应予淘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学法,掌握法律,特别要做到不干扰和阻碍行政部门依法办案,切实使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推进。

2、严格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和备案工作。

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执法的实质性依据,保证行政单位制定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各行政部门都必须严格依照《福建省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三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审查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报送、备案、审查。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所设立的权利、义务不能同法律法规相抵触,设立的政府职权不得超过法律法规确定的范围,程序和文件的规范也应符合要求。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应由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并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切忌由一个分管领导或分管的秘书长签发了事,避免政出多门。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应公示于众,并依照规定及时报送备案和审查。

3、整顿执法队伍,努力推进实施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

要通过整顿,确认合法的执法主体,杜绝政出多门,清除害群之马,纯洁执法队伍,造就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的执法队伍。要继续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就是要把执法责任逐级分解到工作部门、基层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明确执法责任,进行监督和考评,依法予以奖惩,使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因此,各级各部门应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全面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对执法的每一项法律法规都要进行责任分解细化,明确每个执法人员的任务、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形成“职能明确、责任到岗、执法有序、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奖惩分明”的工作格局。要加强评议和考核,每年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评议和考核,对违法失职和不当行政的人员依照“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追究责任。

4、建立切实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

各行政部门都要加强内部的监督和制约,坚决纠正违法行政的行为。市、县两级政府对所属部门和下级政府都应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要重点建立和执行行政主体资格及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行政执法依据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和投诉控告制度。定期组织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对那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大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要健全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申诉权和检举权,使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重视执法队伍保障体系的建设。

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执法队伍的建设,重视目前执法队伍存在的经费、设施、人员等保障方面的问题,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行政执法队伍的经费需要,避免执法部门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执法偏差。尽可能改善执法条件,使之与形势的需要相适应,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开展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试点

建议市政府结合机构改革工作,组织综合执法机构,彻底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的问题,提高执法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例如城市管理部门实行综合执法等。

2、建立有效制约机制,杜绝干部说情风。

针对目前某些领导干部在行政执法中的干扰情况,建议市政府制定相应的制约机制,切实杜绝干部的说情风。例如公布说情者的名单,增加执法透明度,实行执法公示制等。

3、严格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

当前要着重抓好对罚款与收缴机构分离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取缔小金库,净化执法氛围。

4、改革行政审批方式与方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行政审批要集中在事关国家、人民利益大局和安全的项目上,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凡是不属于国有资产或财政投入的项目,要率先从行政审批改为登记备案,并逐步扩大推行备案登记制。

5、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

机动车管理评审报告篇四

一、我市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情况

我市自1995年《劳动法》颁布以来,我市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使之健康发展,目前劳动合同制度在我市已经基本确立。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确立劳动关系的新型用人机制为我市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对加强劳动管理,减少劳动纠纷,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全市在岗职工131488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119912人。其中女职工62156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54603人;35岁以下的职工49201人,已签订劳动合同的46865人。其中女职工26991人,已签劳动合同的25139人;36—39岁的职工29884人,已签劳动合同的25821人。其中女职工11502人,已签劳动合同9709人;40—44岁的职工26435人,已签劳动合同23767人。其中女职工11264人,已签劳动合同9413人;45岁以上的`职工25968人,已签劳动合同23459人。其中女职工12399人,已签劳动合同10342人。

二、我市劳动合同制度推进情况。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我市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始于1995年劳动法颁布以后,xx年来劳动合同制度经过了从不被人们了解到现在自觉执行的阶段。

一是宣传《劳动法》提高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认识。借宣传“劳动法”之机,积极组织宣传车,制作宣传板面,设立咨询台,印发宣传品、宣传劳动合同的意义,使广大职工群众逐渐认识到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力随着生产发展的变化,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合理流动,同时又要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性,劳动合同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权的实现、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是积极参与工作,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初期,工会组织认真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见》,积极配合市劳动部门就把加强和规范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点带面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在基础工作较好的国有企业、国有转制企业及集体企业。选择试点指导企业专门制订了劳动合同管理的配套制度。如我市的3515工厂、漯河卷烟厂、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双汇集团、漯河直属库、银鸽公司等企业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3515工厂先后制订了《全员劳动合同暂行规定》、《上岗(聘用)合同管理办法》、《未签订合同职工管理办法》等规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了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该厂自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来,共终止解除劳动合同296人,未发生一起争议。漯河卷烟厂在1995年7月通过了《漯河卷烟厂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细则》,并多次修改和补充,最新一次修订是在20xx年xx月xx日,又一次修订并指定专人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依法履行订立、终止、解除、变更劳动合同的工作。同时还利用计算机现代手段建立劳动合同台帐。世林(漯河市)冶金设备公司于11月转制后,公司新出台《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并下发了《关于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公司与职工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职工中签长期合同的(xx年以上和无固定期)占70%,5年以下的占30%。建立了劳动合同台帐,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以随时掌握劳动合同情况,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机动车管理评审报告篇五

基层群防群治队伍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支基础性、群众性治安力量。长期以来,我市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在维护社会治安、参与平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伴随大桥时代的来临,舟山社会治安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通过推进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努力遏制刑事案件高发势头,这是新形势下确保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群防群治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样化不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我市群防群治队伍以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单一经营为主,除了公安机关直接掌控的辅警队伍、专业保安公司管理及部分企业单位自建的保安队伍、一些乡镇组建的平安中队外,绝大多数为基层综治组织管理的义务性巡防队伍,总体来说形式比较单一,作用发挥有限,难以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保安服务,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安全需求。

2、专业性不强,难以应对复杂情况。群防群治队伍大多为群众自发参与的松散型组织,这些综治义工多从事看家护院、安全巡逻等基础防范工作,由于缺乏专业训练,加上成员多为社区老人,一般只能起到安全提示、营造声势的作用,缺乏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制止能力,存在着“业余巡逻队伍对付专业小偷”的尴尬现象,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事实上,不少城乡社区的义务巡防成效不够明显,未能有效遏制案件多发势头。

3、保障力不足,难以承担艰巨任务。我市群防群治队伍普遍缺乏经费保障,多由不拿报酬的综治义工组成,业余奉献的性质决定了这支队伍不可能全天候、经常性开展工作,难以避免因力量、精力不到位导致防范的疏漏。一些乡镇(街道)聘用的平安队员虽属职业队伍,但薪酬也普遍较低,而且缺乏工伤保险等与风险职业相配套的待遇保障,存在着明显的.后顾之忧,一旦造成因公伤残等事故很难善后。

二、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应该确立的理念。

1、合力促平安的理念。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面对流窜犯罪不断加剧、刑事案发居高不下的治安态势,必须牢固树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社会治安的理念,坚持政府牵头、社会组织、民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模式,充分运用行政的、民间的、市场的等多种手段,大力整合人力资源、多方筹集工作经费,多措并举组建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积极营造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同创平安、共享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2、花钱买平安的理念。综治义工、平安志愿者的义务奉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社会治安,但却无法包揽整个社会的安全防范。应该认识到,保安服务也是一种商品,不能仅靠无偿提供,而要采取列入财政预算、筹集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方法出资购买。因此,各级政府要树立花钱买平安的理念,切实加大群防群治经费的投入,在为义务性质的群防群治队伍提供必要经济补助和安全保障的同时,更要为社会公共安全购买相应的保安服务。同时,要按谁得益、谁出资的原则,广泛动员和组织相关企业和人群购买个性化的保安服务。

3、依法保平安的理念。群防群治队伍是群众性治保组织和辅助性治安力量,在维护社会治安过程中既无执法权又缺防护措施,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尽力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在制止不法行为、扭送嫌疑人等见义勇为行为中要坚持正当性和合法性,不能以违法手段对付违法行为。因此,必须强化依法保平安理念,注重对群防群治队伍的法治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确保群防群治工作在法制框架下健康运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