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08:39:02 作者:雅蕊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优质8篇)

安全无小事,忽视一秒,后悔一生。安全标语要避免使用歧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免产生误解。走路不走神,安全随行动。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一

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理解与不被理解,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前半生过着世俗的生活,家庭美满幸福,工作顺利多金,却突发奇想,成了一个“艺术家”,物质与精神一直存在矛盾,如果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过我的生活,爱咋咋地,我开心就行。”毕竟能够享受这种精神上绝对愉悦与自由的都为少数,我们会讥笑放牛娃的故事,我们又何曾不是放牛娃?为什么读书?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什么工作?为了赚钱。为什么赚钱?老婆孩子热炕头。又让人联想起世界荒诞的本质,人类也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繁衍生息,问为什么这么过活着?因为老祖宗们都是这么走下来的。

人文学科的悲哀,也许就是看淡了人世浮华,却还是想轰轰烈烈地活出自己,以前的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是徒劳,一切只不过是存活的斗争,当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又当上了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生是明媚的,过去的晦暗是能够被改变的,现在的我,更多了些理性,也许还是幼稚的,也没什么值得讥笑自己的,毕竟世界的本质都是荒诞,我只是天马行空了一下,也无伤大雅,在生存面前,任何困难都不称其为困难,哪怕活得悲哀,过着蝼蚁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值得恸哭的,还有勇气选择活着,不需要太高贵的`自尊心,像是罗翔老师说的我们拿着自己的剧本,登上不被我们选择的舞台,也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机会,所以我们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剧本。就想打游戏,单纯的开始,可能以为自己十足非,直到发现了氪金用户的存在,这时候,又贫又非的我们选择了拼实力,但是后台程序会给你一些自信打败部分氪金用户,但是最终仍无法打败他们的高级氪金用户,这难道不是生活么?有时候很佩服会打游戏的人,不管是思维、操作能力还是人生态度,他们往往会成熟一些,“游戏说”也是文化起源说之一,现代有多少人已经不会游戏了,没有精神上的愉悦,还哪里来的创造力?哪里来的生动活泼的感情?也不是为网瘾少年辩白,只是觉得他们生来并不是丝毫自制力都没有,也不是生来脑子里只连上了无线,可能他的舞台太过枯燥无聊吧,只有在游戏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自我。似乎有点偏题了,回归正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如果你正困顿于现实世界,那就好好的与内心世界聊一聊吧!

读书真的让人宁静,不知不觉也就过上了大三的生活,又一个岔路口即将来临,以前我会很畏惧,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突然想起来我爷爷说:糊口饭吃总能做到吧?有点不争气,也一直很讨厌“糊”的态度,但现在想想,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为什么要去惧怕失败呢?命运选择了我,我也同时选择了命运。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二

《月亮与六便士》由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作。读了这本书,我被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所感动。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最后创作出了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

我们知道,查尔斯生活十分富足,可他为了梦想,丢下了这一切。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不断地努力。从一个很一般的画画爱好者进入画室创作,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走出这个画室。他身上这种永不放弃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佩服。

看到他的故事,我觉得以前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记得小时候,我学习钢琴,我喜欢钢琴的'声音,可我却不能吃苦,放弃了我的爱好。而现在,每当我听到别人用钢琴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时,我在陶醉中开始后悔。

本来我还可以继续学下去的,可不行了,我不爱护眼睛,现在眼睛近视了,医生说不能看五线谱,不然近视会越来越严重。比起来,身体更重要,因此我就再也没有学钢琴的机会了。

每当别人在弹奏动人的音乐时,我也就只能在一旁倾听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坚持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品格啊!在坚持的过程中,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如果避开了所有的考验,一个人就是一个无能的人。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为什么要浪费生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混一辈子?因为这个缘故,加上主人公查尔斯的故事给我的激励,我以后再也没有中途放弃过自己的爱好。每次妈妈给我报兴趣班,我都一直坚持学习,从不放弃。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正是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我一路前行。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三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而《月亮与六便士》正是这样一本“遇上方知有”的书。

一书一世界,字字皆匠心。《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这位大文豪最负盛名的一本小说。从流动的故事中观人性的枷锁,以主人公查尔斯之口语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听到故事后不禁地问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月亮是他饱含浪漫色彩的高尚理想,而六便士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在毛姆的精神世界里,查尔斯带着自己的“月亮”随大火逝去,而月光却永远的洒向了人间。短短十几万字将这个传奇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皆是星光。即将毕业的我们,正处于最好的年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时的我们自然是能看见头顶的月亮,可若干年后呢?是否会被物欲横流所吞噬,风尘仆仆,紧紧攥着六便士呢?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博士答辩中写道:几十年的求学经历、读书就是他的月亮。年过半百,历经沧桑,仍初心不改,归来还是少年。王振义一生呕心沥血研制特效药,却分毫不取,牡丹花开两袖清,“大爱”就是他的月亮。湖南女孩钟芳蓉高分“屈就”历史系,对古籍文物的'热爱就是她的月亮。无论何时,不论何处,是前辈还是同你我一样的青年,都有人始终抬头仰望月亮,满眼皆是星光。查尔斯是毛姆内心的展现。也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侧影。

你望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你亦如是。心中有月亮的人才能真正的被月光所照到。翻开《月亮与六便士》,你从中看见一个为理想而坚持的查尔斯映射的就是一个不甘堕落的自己。五月是草长莺飞,是夏花萌动,而未来是万丈青山,星辰大海。愿这个夏天我们都能站在月亮升起的地方。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都是星光。我想这是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最好的寄语。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四

最开始拿起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它抽象的封面,亦不是它像《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般富有童话味道的书名,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毛姆。不得不说,听了太多他的故事,所以难免也想拜读一番他笔下的故事。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人读出的是自由与责任,有人读出的是非凡与平庸,而我读出的',是束缚与挣脱,以及带有绝望意味的自我解放。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故事的开始被作者评价为:一个有些木讷的男人,在仁慈的上帝安排下的生活中尽其本分。然后正是这个男人,抛弃了妻儿,先后去到巴黎的小酒馆和一个荒岛上学习画画和寻找灵感。在荒岛上,他拥有了另一个妻子与两个孩子,也创造了许多流芳百世的非凡画作。然而,他的一生,仍旧令人唏嘘,他的冷漠,也同样令人发指。他似乎是没有爱的,当然,对画画除外。

有人说斯特里克兰的原形就是大画家高更,这样的推论我们无法鉴定它的真伪,但是很显然,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存在。无论是高更,抑或是别的什么人,反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对书中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主人公在墙上画了一幅被惊为天作的伊甸园图,他在失明后仍旧每天长时间面对这幅画,仿佛能透过心来描绘它。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弥留之际却要求他的妻子将画连同屋子一起烧掉——烧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剩。

为什么呢?听闻这件事的人都在问。大概是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心中所想,也认清了现实所迫。他的前半生在庸碌中度过,他的后半生也在追逐中消弭。终于,他在人生尽头创造了一个他心中的美好世界,自由天堂。但同时,作为这残缺世界的一份子,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自由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然后,在骄傲和淡漠的心境中,他又把它毁掉了。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他找到了他所追逐的,但也意识到即使放纵自己,燃烧生命,他也永远挣脱不了这尘世的枷锁。

伊甸园或许终究只能活在灰烬里,正如桃花源也只留在下寥寥几笔。梦想可以天马行空,但双脚却必踩苍茫大地。现实可以选择逃避,但它一定在这里,让你避无可避。与其如此,何不直面现实,主动出击。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五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却少有人成为梦想中的自己。因为在寻找的途中,我们不断地往自己身上做加法,揽责任,也需要在漫长的孤单的寻找过程中寻找作伴的人,于是我们结婚生子,组建家庭,做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也许这样的生活在旁人眼中无可挑剔,可是唯有你自己知道其中的身不由己,因为你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

只是,你已经没有勇气抛开这一切,重头来过,去追寻你的初心。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找寻又自我否定中,平淡走过一生。当然,也有人在人生的某个时点,犹如被雷击般,毅然决然地舍弃现实中看来还不错的生活,投身自己的艺术理想,不问结果,直至生命结束。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科班学生,我竟然是在毕业十几年后才看这本书,自己都觉得有些惭愧。毕业那年,一位朋友就极力推荐这本书给我看,但当时困于找工作,且刚毕业,真静不下心来读小说,一拖就是十年。但是就理解力和领悟力来说,现在这个年龄读更好,学生时代谈理想是必然的,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再说理想,难免有矫情之嫌。而一个没有生活历练的学生,读一些书是不合时宜,看不懂,也不能感同身受。很多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在时间的流沙中历久弥新,是因为它能跨越时代,让读者产生共情。

小说的主人翁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有一个富裕美满的家庭,一个美丽善于交际的妻子,还有有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让他们一家过着安逸的生活。他的生活虽然不华丽,却也是很多普通人所艳羡的。他和妻子相敬如宾,默然相守了17个年头,一切看似无懈可击。但是,突然有一天,40几岁的他抛弃妻子,离家出走了,没有任何征兆。他开始追寻自己的画画梦想,他辗转过很多地方,最差的时候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但他从未放弃过画画,最后在一座小岛,与当地的`土著结婚,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最终身染恶疾,客死它乡。生前他的画并不为世人欣赏,死后却被追捧。某种意义上,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即使最后的结局看似和他原来拥有的安逸幸福的生活大相径庭,但谁能说他不值得呢,他在大溪地找到安放生命和灵魂的归宿。从始至终,他从不解释,从未后悔,也从不需要人认同,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他的艺术追求。这样的人生充满戏剧性,却又让人着迷。

多少让想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少人想追寻诗与远方。可是生活的鸡零狗碎是一场永远都逃脱不开的苦旅。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是自私的,也是勇敢的。如果只是以对家庭的责任,对爱人的态度来说,他自私又无情,冷漠得令人发指;但如果你也曾有过抛开一切,追寻毕生所爱的冲动的话,那么他是让人敬畏的。他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在四十七岁时向他梦寐的岛屿出发。多数人在这个年纪已经安享天命。而他却开启了生命的新篇章。

理想是月亮,遥远美丽,充满诱惑力;琐碎重复的生活是六便士,不起眼,却离不开,你会舍弃六便士去追逐月亮吗?我是做不到的。我爱这俗世的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

小说中很多对女性和婚姻的描写,例如“女人能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无法原谅他为她所做的牺牲”,“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忘了自己曾干过自食其力这种不光彩事。

她具有上等女子的本能意识,认为花旁人的钱过日子才算体面。”……这些描写让同为女人的我感受到深深的轻视。也许是时代使然,或者和作者的经历相关,总之,毛姆的笔下,女人不够可爱。不管怎样,小说值得细细品读。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六

我今天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面有个人物叫施特略夫。你们要是读了这本书,一定也会认为这是这本书里最倒霉、最懦弱又最善良的人。

他认为男主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尽管男主当时还没有出名,但是施特略夫很欣赏他。男主病得快死了,施特略夫就说服妻子,把思特里克兰德带回家照顾他。起初他的妻子特别反对,但是在他的一再劝说下答应了。然后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就无微不至的照顾男主,过了很久,男主终于好了。

这里你肯定认为男主是不是应该感激施特略夫,错!他不但没有感激施特略夫,还拐走了他的妻子。施特略夫的妻子不顾他的乞求和挽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

但是施特略夫怕妻子和男主住男主破烂的屋子受苦,就自己离开,把自己的家留给了他们!

这里就更气了!一个爱的无私,另外两个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妻子接受也就罢了,男主到底是什么脑回路,不感恩还心安理得地霸占?!

更可气的.是,男主根本就不喜欢他妻子,只是把她当作画裸画的道具。真是个渣男!后来他丢下他妻子跑了!没错,他跑了!丝毫没有愧疚之意!!!后来他还言之凿凿,他只是恰好需要一个画画的工具,而施特略夫的妻子正好身材好!并且说施特略夫和他妻子感情并不好!因为施特略夫见到了他妻子最窘迫的时候,是在那个时候接纳她的。

这个男主实在实在是个渣男鼻祖无疑了,但他确实又是一个追寻月亮的精神境界很高的热烈之人。啊,我这个时候都不想辩证看待问题了,这个施特略夫是不会看人吗?一个人再有才华没有人品只会成为祸害呀!

这本书虽然是毛姆的代表作,看到这里说实话有点不想看了。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七

斯特里克兰原市委收入不低的股票经纪人,可他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弃了妻儿,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离开伦敦,去了巴黎,这种行为简直疯狂,可他却毫不在乎,住在简陋的小屋里,整个房子乱糟糟,人也脏兮兮的模样。他一点愧疚感也没有,也不求舒服,仿佛这才是他想要的。她也不全无魅力吸引朋友的妻子,最后他自杀了,因为斯特里克兰并不爱她,这也可看出他一直坚定为追求艺术而放弃世俗功名,儿女情长。

后来他去了塔希提岛还结了婚,真没想到,我想是因为阿诺心甘情愿和他生活在大山里吧。而并非其他什么,他一个人总会孤单,总会希望有一个人陪伴,但斯特里克兰还是觉得他依旧可以尽情创作吧。不过后来他命不久矣。

所以夜以继日地创作,终于在临死前完成了这幅巨画。当库特拉斯医生又一次来时,情不自禁地感叹着这幅画的绝美,不得不承认,斯特里克兰真是个天才。没想到的是他死前嘱咐阿塔将它烧毁。尽管库特拉斯医生劝过阿诺,但他还是烧了他这幅伟大的作品,倾刻间消失无踪,真是一大遗憾。

斯特里克兰从开始一个没脑子放弃舒适的人,一个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的人,一个不被理解接受的人,变成了如今伟大有名的画家,他的画价格不菲,这与她的不断努力与追求艺术之心是分不开的,或许你身边的某个人看似无用,不务正业的人。到头来会有一番大作为,一定会惊掉下巴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人,关键在于你如何掌握。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追逐梦想,用行动来证实自己,让那些嘲笑你的人不敢相信。但也要有恒心和毅力,一往无前。

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篇八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那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如果从感情上说动一个人,在午饭以前是很少会成功的。在那些年代李,我自己就常常遐想一些爱情的事,但是只是吃过晚茶后我才能幻想美好婚姻的幸福。

皈依能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有一些人通过激变,有如愤怒的激流把石块一下子冲击成齑粉;另一些人则由于日积月累,好像不断的水滴,迟早要把石块磨穿。

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我准备好的一套绝妙词令,哀婉的也罢,愤激的也罢,在颗粒色克里舍林荫道上似乎不合拍了。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意颗心里的

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不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为什么你认为美,这种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财富,会像沙滩上的一块石头那样躺在那里,等着漫不经心的路人随随便便地捡起来呢?美是一种奇妙又奇怪的东西,是艺术家用自己的灵魂通过痛苦的磨难从宇宙的混沌当中塑造成形的。当他将美创造出以后,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为了能够认识它,你必须重新经历一遍艺术家的灵魂探险。那是他唱给你听的一个旋律,要想在你自己的内心里重新聆听到它,你必须具备知识、敏感觉和想象。”

为了让灵魂受益,每天应该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他只是一个善良、无趣、诚实、平常的男人。有人也许会羡慕他的优秀素质,但是不会与他为伍。他微不足道。他也许是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一个诚实的经纪人,然而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就大可不必了。

我记得我印象中他们的谈话不同凡响,一位同行作者刚刚转身,他们就会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那种话中带刺的幽默劲儿,让我听得张口结舌。艺术家有一种世上其他行业成员望尘莫及的优势,不仅可以嘲笑朋友们的相貌和性格,还可以讽刺他们的作品。那种谈吐机敏或者出口成章的谈锋,我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同情心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本领,但是经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拥有这种本领的人滥用了:这种急人所急的心情中有一些食尸鬼般可怕的东西,他们看到朋友遭遇不幸,便会一股脑儿扑上去,把自己的本领施展出来。同情心像一口油井一样喷薄而出,他们的同情心喷撒出来的同情粉末有去无回,有时会让牺牲者十分难堪。有人的胸前已经洒满了无数泪水,我就不再把我的'泪水给人添乱了。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正是这样的主题。

想想大量的书有人写出来,作者心怀美好的希望看到它们出版,等待这些书的命运,这是一种有益健康的守则。每一本书要从这样浩瀚的书堆里突围,会面临怎样的概率?那些成功的书也不过是季节性的。老天知道书的作者会有什么样的疼痛,他忍受了怎样的苦涩经历,遭受了怎样的折磨,只是为了让某个碰巧的读者得到几小时的放松,或者驱除他路途的劳顿。如果可以根据书评做出判断,那么很多书是作者呕心沥血写出来的,甚至曾经为它们绞尽脑汁。对有些作者来说,甚至是付出了一辈子艰苦的劳作。我从写作中汲取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创作的乐趣中得到酬报,从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得到回报;对其他东西都不必介意,表扬还是苛评、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坦然面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