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富兰克林传读后感 富兰克林传读书笔记札记(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05:50:55 作者:雁落霞 2023年富兰克林传读后感 富兰克林传读书笔记札记(实用8篇)

典礼中常常会有一系列的礼仪和规定,以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体现庄重和尊重。典礼结束后,还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留下纪念,以便日后回味和回忆。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典礼的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一

读完《富兰克林自传》,可以深切体会到本杰明・富兰克林写作简明、幽默、清晰的风格。在书中,他把自己的才学归功于阅读,他作为自己父亲十七个孩子中的第十五个,因家庭经济困难只读过两年小学,十二岁的时候就在其哥哥的印刷厂里打杂,一些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一些诗集,读罢后甚是喜爱,于是自那时侯起他就迷上了阅读,他在自传中提到希望每个人能更多接触到各种书籍,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他有多么的热爱和推行阅读,而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去世。

为了阅读,他省下微薄的生活费用于购书,以及结交一些书店里的店员,在夜里偷偷借书,清晨归还,他读的书涉及历史,哲学,诗歌等等。阅读给了他丰富的知识与辞藻,他在成名后经常读报,自己还开设了家报社,写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讽刺一些不当的政治行为,同时还着手做一些电学实验,他在历史上诸多领域做过许多贡献,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富兰克林到底是一个人还是很多人都叫这个名字。

丰富的阅读,造就了非凡的富兰克林。而反观自己,纵然不及富兰克林如此的热爱阅读,但我的确能领悟到书中思想的魅力。上学的时候读一些小说和杂志,用以放松心情,不得不说阅读的确有巨大的魔力,无论一天的课程有多么繁重心情有多么糟糕,只要打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烦恼马上就烟消云散。每每在图书馆中行走,空气中弥漫书的气息总能令人安心,所以很多时候我宁愿在图书馆中学习。

记得大学图书馆里有个读书漂流俱乐部,本身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旨在不浪费每一本书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丰富多彩的书籍。俱乐部的特色就是书籍漂流,把自己不需要的书放在图书馆专门设置的藏书处,然后自己就获得一张会员卡,凭卡能在藏书处借阅别人放在那里的书,于是就实现了书籍的流动和共享。我曾经借到其中的一本关于管理的书,打开后才发现这是一个经管学院的同学放在这里的,里面勾画了各种重难点,在一些经典例案旁做了详细解析,特别暖心的是在书的最后几页还附了一张小纸条,上面罗列了许多管理类书籍,并写下“如果对管理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阅读以上书目”,书籍在这里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每每看到别人在书中留下的温馨提醒,都似有股暖流淌过心间。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本书都有各自的养分有待读者去吸收,《资本论》解释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圣经》表达出信仰让生活更美好,《我的奋斗》揭示了希特勒坚定毅力和复兴日耳曼民族的强烈愿望。我需要更多的阅读,吸取每本书中的营养,伴我在今后人生中成长。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二

2个月,翻完了这本书。富兰克林一生硕果颇丰,从文学上,科学上,外交上都有建树。由于命长,经历了美国历史的诸多关键时刻,也在重要决定时,站在了历史的正确面。他爱国,理性,热爱思考,务实,有趣,这些都成就了他几近完美的一生。

他的职业生涯不愧是从印刷匠和出版商做起的。一生养成的说教晚辈和整些至理名言的作风完全就是当下心灵鸡汤和自助读物的鼻祖大模板。当然,他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公众生活中,写社论,组织读书会,建立图书馆,甚至“收税”组织消防队,创立宾大等,都显示了他的一生一直怀有一颗为公众谋福利的正直的心。

富兰克林努力,聪明,爱动脑子,简朴充分体现了美国那一代充满生命力的中产阶级的崛起。读他的传记,相比英国那些腐朽的贵族阶级,美国不胜不独立才怪呢!一个不劳而获,想靠着抑制他人贸易和税收而坐享渔翁的国家,一定会被那个有生命力,和自主能力的国家反抗,并最终独立。

虽然他总体而言是个自负的人,还喜欢说教,不过他能够在大问题上经过深刻思考,转变自己的观点,在对待美国独立和废奴这些关键问题上的转变显示,他是一个大智者。而同时,在欧洲的长期生活也让他开阔了眼界,变得更加明智,老练,最终他的外交使命这一切都用在了刀刃上。

富兰克林对家人还是非常苛刻的,无论是对妻子,孩子,我觉得他的社会使命,和个人意志是高于他对于家庭的责任的。妻子最后十年苦苦哀求,却没见到他一面,而儿子终其一生也没有和父亲和解。

总而言之,他的勤奋,努力,和自我奋斗在今日之中国非常应景。他也是我读过的名人传记中,最实际,最不纠结的人物。可能,没有之一。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三

作为清教徒移民的儿子,富兰克林具有善于思考、勤勉从事的特质,从最初在哥哥的印刷厂当帮工到担任合伙人的管事经理再到经营自己的印刷厂,并最终形成涵盖多重领域的媒体“集团”,建立了一个遍布北美殖民地且获利颇丰的合作经营和特许经营的网络。但富兰克林骨子里并不是一个贪婪的资本家。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宁愿别人说我活着的时候很快乐,也不愿意说我死的时候很富有”。在一系列职业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富兰克林同时保持着大量阅读、精进写作、思索修身、广泛社交的习惯,这也正是他没有因为拥有财富而最终止步于单纯商人身份的原因。当然也是由于他兼具北美殖民地知名作家、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共济会成员等一些列丰富的社会身份也促进了其现在商业领域的纵横捭阖。

渴望科学,实践发明

由于富兰克林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术教育,也缺乏数学基础,这限制了他成为一名伟大的理论家。但他一生凭借着对知识的好奇以及对大自然规律的敬畏,从实用性的角度做出了很多领域的发明创造。真正让他名极一时的科学成果来自于电学领域的探索。他第一个提出闪电的相关理论,勇敢地亲自践行了实验,并最终凭借避雷针获得了来自伦敦皇家学会、哈福学院、耶鲁学院的众多殊荣。同时他在海洋和气象领域发现的一些现象对后世相关科学理论的形成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作用。富兰克林在科学领域获得的声誉,对其政治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科学家和政治家这两种身份在富兰克林身上合二为一,相互加强,贯穿始终。正如法国政治家杜尔哥所言:“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夺取王权”。

交际圣手,缔造和平

富兰克林是一个自律性强并且讲求实效的人,文中涵盖了很多他关于处世哲学的经典论断,例如:他所得出的受人尊重、避免怨恨的秘诀就是“具备自嘲的幽默、低调的举止和对话的谦和”等,同时也罗列了他一生中成功讨巧的社交案例。作为一个斡旋的高手,富兰克林政治生涯中奔波四处,为了解决北美殖民地土地征税等一系列发生在英派领主与北美殖民人民之间的争端,1757~1775年间他长期居住英国,并频繁来往于北美和英国。而后独立战争的打响,1776~1785年他又奔赴巴黎争取法国的外部援助和干涉,以一个外交家的身份影响着独立战争的外部环境。

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美国中产阶级形象的诠释者,以及中产阶级哲学的倡导者,被誉为“第一个美国人”。他前半生是商人,后半生是政治外交家,而终生又是一个实践主义科学家,但他的墓碑上却淡淡地刻上“印刷工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四

富兰克林:饱满鲜活的实诚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的一个移民家庭,当时的波士顿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是一个贫苦之地,他的家庭也是清贫多子,富兰克林在10岁左右就辍学在家帮父亲,打零工做下手。鉴于家族都是手艺人的传统,富兰克林先后从事了很多学徒工作。

在17岁那年他因不满哥哥的权威压制,就离家出走至费城,此时的他掌握了印刷手艺,自学成才能写作,文风:幽默、朴实。

在获得人生财务自由之前,富兰克林也兜兜转转,结交了很多浮夸的朋友,四处寻求帮助,辗转伦敦、费城之间。经过自己的勤奋、好学、机灵,他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发行《穷理查历书》等,《大众杂志》创办后没多久就失败了。富兰克林的勤奋让周围邻居都为之侧目:我起床时富兰克林先生早已开始工作,我下班去俱乐部玩完回来时他还在工作。有一次在进行第二天报纸印刷的铅字排版时,不小心将其打碎了,他彻夜把它重新完成,没有给自己拖延说第二天再干的。在奋起的这段时期,他努力学习,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托人从伦敦买了大量的书籍,专研科学、文学等,针对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大量细致琐碎的发明改进。与此同时,他与自己一见钟情的情人黛博拉结婚生了一对儿女,儿子四岁时不幸死于天花(此后他坚持种植牛痘可免疫天花),他还有一个私生子是以后和他一起在暴雨时放风筝从苍天处夺取闪电,和他政治对立的新泽西总督保皇派威廉。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奋起的时期,北美殖民地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印第安人、法国、英国为各自的利益互相结合、角逐、战斗,慢慢地催生了北美人民渴望安全平稳的社会的愿望,引发了自己应该拥有军事力量以及自治权力的觉醒。在42那年他获得人生财务自由,生意交给合伙人,自己全身心投入科学、政治、公益等事业。

在那个时期现代新闻学正兴起发展。富兰克林的事业正迎合了时代的潮流,风生水起。他拥有了媒体,自己也是内容制造者。曾经数次为自己的事业造势,为自己的名誉辩护,为自己的政见呐喊,赢得舆论和名望。富兰克林信奉:帮助他人就是侍奉上帝。笃守信条,他积极开创公益事业,创办研习社、加入共济会、创办图书馆、消防队、夜巡队、环卫队、改善街灯、发明火炉,建立哲学会,改良导尿管、研究电学、筹资建立费城学院、出任邮政总长……他桩桩件件的事情都在为实际生活服务,改善大家居住环境,哪怕是一些小小的增益他也不辞辛劳。他的发明不申请专利,只求记得是他的发明。这一切为他在北美地区以及欧洲都赢得了非凡的魅力,知识名流、王孙贵族、市井流民都渴望与他相会交流,他也非常喜欢社交,这为他后来作为外交官夯实了基础。

1754年,北美殖民地与法国、印第安人爆发了七年之战。富兰克林提出了《奥尔巴尼亚联盟计划》,与后来的美国的联邦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幸搁浅了。此后担任宾夕法尼亚代理人出使伦敦,在英国他逐渐成为北美殖民地的总代,为北美人民的权益奋斗,反抗领主、议会对殖民地的统治、征税,坚持无代表不纳税,主张殖民地应直属于英王的统治。在《印花税法案》中,以商人的头脑算计加上演讲口才,舌战群英,赢得了法案的撤销。并在此期间游历欧洲,增长见闻,结交名流、权贵等,经常写作反讽政治,寻根问祖写自传,经常搞一些发明创造,以自学成才的身份获得剑桥等名校的荣誉认证,与此同时,他还在伦敦拥有第二个家,拥有很多女粉丝,红颜知己,形成了富兰克林式的浪漫。他以温婉和煦的态度备受女士的青睐,和她们的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是和许多男士交往时,有很多由朋友变成了敌人,多数是因为嫉妒和证件不合。

富兰克林将秘密取得的哈钦森信札寄往波士顿,最后引发了在“斗鸡场”与英国国会进行斗争,被解除了邮政总长之职,《强制法案》通过。这是他第二次出使伦敦,外交失败回到了费城。

在费城,富兰克林被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草拟《联邦条例》。杰斐逊草拟了《独立宣言》,他只做了几处无关痛痒的修改,做了一处重要的修改,也是独立宣言里脍炙人口的一句:我们认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1777年,富兰克林以70岁高龄出使法国,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力量,取得了法国军队与金钱的援助,签订了《英美条约》、《美法合约》。

1782年富兰克林返回美国,参加制宪会议,一个新升起的国家创立了一套全新政治的制度,相信民众的智慧,给人民民主。在这之中,他起到了黏合作用,各州以克制、妥协、团结、共进,最终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

1790年,4月17日去世,终年84岁。

纵观富兰克林的`一生,我们会为这个朴实、善良、勤奋的人感到高兴,因为他是我们效仿实现梦想的榜样。虽然他也有很多失败和缺点,对家人关怀不够,沾花惹草,喜好做媒……但那又怎样,他是那样的鲜活饱满。他就像我们身边的人,虽然不是惊艳卓绝的天才,但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奇一样可以成为电学先驱入住科学祠;虽然不是才情满腹的作家,但是凭借自己的朴实幽默开创了美国乡村文学;虽然不是富可敌国的商人,但是他凭借自己的精打细算很早就获得财务自由,死后也为美国贫苦青年留下了两大基金;虽然不是雄才伟略的政治家,但是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哲学为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包容妥协下成就了今天民主、自由的美国。

看完《富兰克林传》这本书,我对这样一个人心怀敬意,心向往之。不相信权威,相信自我学习;不相信世袭权贵精英,相信自己的奋斗;不相信固步自封的偏见,相信自己的成长。作为一个与他相隔3的年轻人,我愿意相信他一生的奋斗不仅可以照亮美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也可以照亮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五

富兰克林离开哥哥的印刷店之后,只身前往了费城。几经周折,这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开始了他熟悉的行当,在他21岁那一年经营了自己的第一家印刷店。

一生勤劳的他,辛苦的工作,却终于发现只靠印刷业务,很难真正致富,在行业里也没有竞争力。在出版行业,想要真正的成功,必须要控制内容来源和发行渠道。

富兰克林想到的办法就是创办一份自己的报纸,不过当时费城已经有2家报纸了。对于这个计划,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市场份额。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子,最终把竞争对手都搞垮了。

写作就是他最好的武器。他先是给1号竞争对手投稿,恶言攻击2号竞争对手,当然是匿名的。而且文章幽默有趣,可读性非常高。1号竞争对手一看,骂2号的,乐意征用。于是很快,人们争相订阅1号,2号报纸越来越做不下去,干脆就卖给了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接过2号报纸,改了个名字,并开创了新闻界的第一个“读者来信专栏”。其实都是他自己写的。他假装读者给报纸挑错,然后再以发行人的身份回信,非常谦逊的承认错误,然后这位“读者”有来信夸赞,顺便攻击下1号,1号报纸重来都不关心读者的请求,哪怕他们真的错了。

终于搞垮了2家对手,富兰克林的《宾夕尼亚报》在费城一家独大,广告业务也越来越好,但是真正让富兰克林致富发财的,不是这份报纸,而是一本风靡欧美的畅销书——《穷理查历书》。

同样的穷理查是富兰克林的另外一个笔名。而穷查理的故事,成就了17世纪现象级的畅销书,当时一本书有个300本的销量就不错了,而《穷理查历书》有1万多册的销量,40年的时间里,被翻译成7种语言,重印145次,有1300个版本。

在当时的费城和波士顿,几乎是人手一本。甚至很多法国人因此迷恋富兰克林,1776年富兰克林出使巴黎时,人民在街道列队欢迎,就为了亲眼见一下他本人。

每个法国人的家里都有他的画像,甚至连鼻烟壶和图章戒指上也有。其中还有一个段子,据说当时有一个贵族夫人,经常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耳边唱富兰克林的赞歌,路易十六实在烦的没办法了,就送了这个夫人一个夜壶,上面印着富兰克林的头像。

《穷理查历书》这本书对富兰克林一生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奠定了富兰克林的在法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成为他争取法国支持美国独立的有利武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销量给富兰克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很多年以后,他在自传中写到:“我终于发现,当你挣到100英镑的时候,第二个100英镑要容易的多。”他借助畅销书带来的利润,拓展自己的印刷业务,发行报纸,开分店等等。最终他的业务,成为当时最大的媒体集团。

在他人生的中点,42岁那一年(84岁寿寝),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把业务都交给了员工,每年只收取650英镑的分红。当时一个普通员工的年收入是25英镑,那么余下的42年,他可以不为钱发愁地“为所欲为”了。

他兴奋地给朋友写信说:“我终于可以享受读书、写作、做实验、和聪明人交流的乐趣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金钱就是人生目标。富兰克林也不例外,他勤恳工作、努力经营,甚至不择手段搞垮对手,财富无疑是很大动机。不同的是,金钱也是他实现其他人生目标的工具,比如享受读书、交朋友、政治热情、以及自己的热情。

我很喜欢《乔布斯传》里,乔布斯对自己许下的关于金钱的承诺:“我发誓,绝不让钱毁了我的生活。”这是一个有钱人的誓言,希望我们都有机会兑现。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六

俗语说,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抓住老鼠”是关键,实用才是硬道理。而在美国的文化中,实用主义已成为美国人生存方式的主要思想基础,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用自身切身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实用主义对人的生活、观念和人生轨迹的改变。

17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穷奇一生,我们发现,最后在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尽管富兰克林的一生传奇而且富有,浪漫而又多金,又具有多重政治身份,可是富兰克林最终认同的身份只有印刷工。印刷工既是富兰克林最重视的身份,同时也是他发家致富的源头,他正是通过印刷《穷理查历书》而发家致富的。推销自己的历书需要营销手段,需要吸引人注意力的生动语言、广告词,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这些能力在富兰克林推销历书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能力,为他积累的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人的观念和性格到底有没有家族遗传的传统呢?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的这本《富兰克林传》从富兰克林这个家族传统上入手,“研究富兰克林,恐怕要从家族遗传的特征着手”,从家族遗传中解释了血液中都流淌着实用主义的富兰克林家族杰出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

“印刷工”这一职业成为富兰克林积累财富的基础。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圆滑,世故,为了引人注目不惜预言对手的“死亡时间”,但是作为一名从骨子里都是实用主义的富兰克林人,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参与慈善,支助办学,在踏入政坛之后,富兰克林更是将自己的实用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组建自愿消防队,建立保险自助会,筹集大量的资金。手工业者家庭的成长的经历,让富兰克林明白了实用主义对于一个家庭的真正意义。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位政坛的风云人物,他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参与了北美独立战争,在英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发生争执的时候,坚定支持美国,英国老牌的绅士作风,骨子里骄傲自大的传统,显然不符合富兰克林的口味。在他的影响下,实用主义至今仍然是社会中的主流。

将实用主义进行到底,富兰克林遵循这一信条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在其身后声音中,不乏有反对的声音,不外乎肤浅,缺乏思想深度,只会省钱、缺乏道德感,然而,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这些缺点在富兰克林精彩的一生中,并不能影响其伟大。反而,因为这些缺点,他的整个人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伟人之所以伟大,源于他的真实和魅力。富兰克林将自己的每一阶段的生活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每一个层次的追求都不尽相同。在年轻的时候,追求财富和地位,在及至中年,开始富有意义的慈善、办学等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业,一生勤奋,不断将个人魅力发挥到极致。

正如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历书》中所言:“自助者天助之。”天道酬勤,上帝喜欢那些勤奋工作的人。从富兰克林身上,我们能读出美国人的影子,血液中流淌的,都是实用主义的因子。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七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了我的大忙。”

话外语:做人不可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篇八

富兰克林,这位波士顿清教移民的后代,从十七岁时到去世,完成了不知多少次试验。揭开了不知多少条真理。

18世纪50年代,富兰克林带着疑惑――闪电是什么,手持风筝,走出简陋的家,朝着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外面奔去,放起了风筝。风筝顶上有一根铁丝,风筝线是麻绳。麻绳上系了一根铜钥匙。他将手指靠近钥匙,顿时,一束火花闪过,他感到一阵眩晕,几乎失去了知觉,后来,富兰克林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让电流通过这一根针(铁棒)到地面去,保证房屋安全。

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17岁那年起,他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不相信“天生惩罚人类制造闪电”的传说,首先发命令可以蓄电德莱顿瓶,为了进一步探索,他抛开人们的评价,凭着个人的勇气和永不言败、顽强探索的钻研精神,宁愿付出生命,也要揭开真理的面纱。风筝试验的成功,不仅是科学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还能反映出富兰克林不怕死的精神,他知道闪电强大的破坏力,也知道有生命危险,但他就是不想让世人再迷信于传说,他让人们知道:闪电,就是人们常见的放电现象。

这种实验的死亡率极高,多少科学家就葬身在这项实验中。不可否认,富兰克林还是有着伟大的钻研精神,值得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