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标杆管理总结(优秀8篇)

时间:2023-09-20 16:17:11 作者:琴心月 2023年标杆管理总结(优秀8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标杆管理总结篇一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因此,对建筑企业加强项目管理水平的研究很重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来实施的,常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筑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一)建筑市场逐渐完善、发展的需要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夺标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等。同时,建筑市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接受新技术、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二)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观念更显突出,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建筑工程的顾客,一般是政府主管部门及集团股份公司,他们对工程质量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项目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控制了质量、工期、成本。顾客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必然会选择有着良好项目管理体系及项目管理实施经验的企业。

(三)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要保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管理能力,这才是企业保持强劲发展的必由之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是企业的追求目标,而项目是生产一线,它直接发生产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因此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必须围绕着各个项目活动进行。

建筑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行业,其当前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项目部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建筑企业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后劲。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中原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深入发展、灾害重建工作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发展迅猛,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建筑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正是发展和提高建筑领域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要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优秀的品格,能抓住工程管理的中心环节项目成本控制,并能够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施工正常进行。(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现场质量目标管理系统主要由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组成,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施工质量,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现场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各级质量检查员都要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把关。班组自检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自检记录按分部分项汇总装订,每个分项及检验批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接检查验收,验收时交接双方对工序质量,对照图纸逐检查,符合设汁标准要求后办理交接验收记录,三方签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采用随机抽查和关键过程旁站、巡视的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施工单位,协调解决,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杜绝返工浪费。

施工操作中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开始人面积施工前都要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确保操作质量,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具体任务、责任,责任到人,使工作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仟心,形成严密的质量工作责任体系。样板经我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验收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标杆管理总结篇二

司法行政机关如何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上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然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互相促进的过程,值得广大司法行政战线和其他有关同志进行研究、探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查、研究。去认识、实践。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形势、指导思想、职能。二是着力于工作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找准工作切入点、突破口和自身位置。三是以制为本,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科学规范管理,落实工作措施、把握大局。四是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素质,团结协作,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其核心工作是提高普法的效果,才能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具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宣传教育职能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国家确定的普法主管机关、依法治理的指导机关,主要是法律宣传教育职能、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所以自身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能目的。既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深入下去,使社会各项事务走上法治轨道,公民和法人的法治观念提高,并转化为法治实践,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要向全社会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大力宣传法律条文内容、精神、实例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拓宽宣传阵地。强化法制舆论,使报刊、电台、电视、讲台、街头都有法制信息。让公民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提高。其次,司法行政机关则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普法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指导督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大力倡导、强调确立依法治理领导各项工作的观点,依法行政决策。在公民中宣传学法、守法、用法。以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为指导思想和目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忠于法律、维护法律为己任,动员、号召全社会参与这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再次,工作方法上要继续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地方依法治理为依托、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条块结合实施进行等各种有效方法。

二、巩固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扩大覆盖面。

学法要勇于实践,学法的目的在于守法、用法、“信法”。公民平时要“以法为镜”,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解决矛盾、平息纠纷,从而逐步养成遇到问题想到法,思考问题合乎法制精神,判断问题合乎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合乎法定程序。在经济、治安、婚姻、家庭、计划生育、工作、生活等方面依法维权、依法办事,不可“胡来蛮干”违法乱纪。有些人不“信法”,藐视法律,或有以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所以受到了惩罚,这就是法律素质问题,因此普法教育关键是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觉悟,养成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提高法律素质。

如何才能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笔者认为关键是提高普法的效果。全社会各组织、普法、执法机关主要是对公民进行法制普遍的教育、引导,有力的帮助、服务。要由偏重灌输法律向注重渗透法律拓展,灌输是一个重要方法,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民众各自经济收入差异的变化,角度的不同,会产生各种自我意识、认识,有可能对外在的理论灌输会产生一定的阻力,甚至逆反心理,因此在强调灌输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把法律渗透到民众生产、工作、生活中,既把法律交还给人民(法律是人民的代表制定的)。不仅要,寓教于知,而且,寓教于服务、管理等活动中,更要由偏重务虚向务实拓展,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矛盾得到化解,后顾之忧得到解除,这样民众才会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威力、和作用。觉悟提高了,素质也就提高了。

通过“四五”普法的“两个提高”、和“两个转变”,最主要是构建民众的法治心理、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完成民众法律素质的全面塑造;通过公民深入的学法、用法逐步强化民众的宪政民主意识、摒弃人治集权意识;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意识,摒弃专制专权意识;强化公开公正意识,摒弃暗箱操作意识;形成全社会浓厚的法制氛围。学法不一定在乎看了多少法律条文、有多少法律知识,而在于法制观念的强弱,在于知道法律的权威、作用。(法制观念淡薄的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也难以成为守法公民)还在于知道自己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是否受到国家保护?然后再依托法律手段来维护,而不是找领导、找政府的老办法,有了对法治认同的社会基础,法律的实效和权威也就显示和树立起来了,人民以法律武装起来了,法治社会就会形成了。

三、将司法行政工作与依法治理工作有机结合

民合法权益服务,为社会稳定工作做出贡献。要继续将“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推广下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弱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依法解决各类纠纷,服务群众,服务单位。在全面普法工作中,要继续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执法人员、青少年、流动人口这些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尤其要抓执法人员关于《行政许可法》等“依法治权”这类的法规的学习,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人权。使“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法制理念成为公仆们工作的出发点。各组织要经常多为学生、民工等对象讲法制课。了解他们的涉法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断总结经验。使普法工作制度化。要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讲究教育宣传工作方法,结合中心工作,加强各种制度建设。保证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开展。

四、发挥行业优势,工作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服务

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依法治理工作,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首先,要自觉地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纳入到依法治理工作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思考,用依法治理来统揽司法行政工作,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推进依法治理的实质、内涵、目标、任务;要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学习成功经验,注意发现和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通过典型引路,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这个龙头工作,带动全面普法。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各组织网络,制度。认真贯彻《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落实领导责任制,将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轨道。

其次,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围绕中心、和形势突出重点工作,如为土地征用等难点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努力向基层拓展和延伸,加强对加入wto后的法律研究和应对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依法管理,通过严格、科学、民主的方式方法和规章制度、有效地机制管好机构和工作人员,使其尽快走向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轨道,要协调好有关部门,解决行业中的问题,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再次,要继续推广基层内部“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民主管理”的经验,以“148”建设为载体,以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为依托的法律服务网络,健全内外配套联动机制,对内搞好受理业务的分流、调度和督办,对外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移送和联动,形成各负其责、衔接有序、配套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健全“148”反馈制度,使其成为党和政府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窗口和信息渠道,发挥在地方依法治理中的作用。

络,与劳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兴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实体,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的支持,发动群众和各组织对被“监外执行”的人员“群监督,群教育,群关心,群帮助”,开展多种形式刑释安置帮教工作,减少脱管和监督失控现象,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率,维护稳定 。

同时,要切实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贯彻《律师法》等法律,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推进系统的建章立制和依法行政工作,增强干警依法办事观念和水平、素质,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业务培训,从严治警,防止腐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五、找出工作不足和不利因素,探索有效解决方法,增强责任感

俗话说: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工作需要搞清楚情况,分析出问题才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单位、地区个别领导对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在管理中仍重行政手段和个人的意志权力,轻法治手段、习惯用老办法、旧经验,有些干部把依法治理看作“治民”。对“法治”与“人治”的含义仍然分不清概念。在实施行政管理中,管理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出缺乏有机结合,监督机制的责任意识较为薄弱,如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缺乏专门调查处理等硬性监督措施和形式,实质性监督少,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违法行政、越权侵权仍有发生,如市容执法程序上出问题的较多,执法不够文明。依法治理的机构没有过硬的职权,一般单位“不买帐”,办事人员也短缺,法制宣传缺乏阵地,治安综合治理与依法治理工作有交叉等。普法工作机构职能权力软弱、工作一般无惩处制度,所以多数单位只是应付,实效不高。各单位学法考试一般是开卷,所以重视也不够,作用不大,工作面临挑战。面对遇到一些未曾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各组织机构经验还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多,手段滞后,比如队伍存在业务不精。对“法与权谁大”的问题未能根本地认识,“依法治权”进展不大,办大事难事大都靠领导发话才行,如对公务员录用、人事调动、财政拨款,有时走后门比正门的多。有的对《公务员暂行条例》想用或不用很随意,法有时只当作是“替补”。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还基本是“纸上谈兵”。有些单位学习时间只学*,不学法,*不熟悉法。再如让“协警”单独上街执法,违反执法主体资格。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普法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物资装备匮乏等等,都影响了普法依法治理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对工作的各种不利因素要早预测,早安排、早防范、早研究、早解决。

六、主动介入,加强指导,发挥督促检查职能

总之,要把握工作重点,才能带动全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和特色性。司法行政机关要紧贴当地实情和形势,从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找出与全局性、难点、热点问题的结合点,协调参与进行重点和专项的治理监督,如惩治假冒伪劣商品,治理违法拆迁等。要争取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这个最高领导小组和其负责人党委一把手的领导与支持,发挥其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和主任们应有的职能作用,齐心协力改变目前有些领导小组“空挂”现象,及时抓住一些机遇,主动与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单位合作,接受人大会的监督。并当好政府的决策参谋顾问,开拓创新,发挥优势。

要抓好工作的具体落实,克服一些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

和做法,如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虎头蛇尾、图名图利。依法治理要创一流工作,就要有一流的创新方法、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道德作风、一流的效率干劲。

对全局性工作要理顺关系、找准位置、进入角色,更好地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依法治理办公室主要是给领导小组拿主导意见,想办法。指导、检查、督促、纠偏、堵漏,要与各方多加强联系,互通信息,经常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各部门积极性、创造性。要不断总结经验,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工作,加强针对性,注重工作实效,把握机遇,增强应有地位和作用。

普法、依法治理的决定、决议和规划经党委、人大会通过,都具有普遍约束力,《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已经出台,所以表明公民、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司法行政机关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检查督促职能,进行必要的各种形式的督促、检查和考评。使自己真正成为“主管”法律的“司”法机关,监督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为领导机关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依据、发挥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综合服务职能,有预见性、目的性地超前服务,提出可操作的工作规范、检查标准,实行分阶段的预测、设计、总结 。要领会吃透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从决策者的思维角度和范围,提出贯彻执行的主导意见,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订规划。对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提出可行、有效的对策,确定具体目标、任务。有为才会有位。当然,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只有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法治的明天才不会太远。

标杆管理总结篇三

4月21日至26日,为期6天的标杆企业学习,先后到过广东两家具有典型特征的民营企业,分别是深圳华为和顺德美的集团。虽然都是两家民营企业,有很多类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自己能够亲身体验,再加课堂老师讲解,深有感触。

两种截然的不同发展战略

华为至始至终坚持技术领先战略。从人力物力到财力,大量投入技术研发研究。员工总人数15万,将近一半都是研发人员。

美的集团采取低价格成本领先战略。一开始并不是做电器,而是从塑料起家。80年代初期,通过买电风扇技术,开始加工生产电风扇,之后一直坚持通过购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通过迅速扩张,赢得成本领先。比如,有的产品,低价格进入市场可以5年不赚钱,目的就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但随着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容量总有一个上限问题,成本总是存在下限问题。美的集团发展进入了一个成长瓶颈,近三年销售收入始终保持在1200亿元左右。为此,从20xx年开始,美的集团开始战略转型,准备开始成立中央研究院。

一些启示:成本领先战略对占领市场是有效的,但从可持续发展而言,存在一定局限性。

选人育人用人励人之道

华为坚持技术领先战略,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耐人寻味。

招聘喜欢校园招聘,更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没有行为习惯,易于培养。当然,很看重是否符合企业价值观,因此,面试官有一个是“闻味官”,主要负责新招聘员工是否符合团队文化,具有一票否决权。一般由老员工担任。

培养人才始终贯穿华为的每个岗位,特别是管理岗位培养人,是很有特点的。对于管理人员,需要从三个方面考核,一是培养接班人,二是成为企业内部讲师,每年有60课时授课考核标准,三是稳定骨干员工。任职资格培养体系很有特点,能够有效推进,企业内部培训师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分不开。当然,敢于应用考核结果,做到考核责任落实,真正体现执行力。

用人不拘一格,这是成功企业用人之道。不论资历、学历。在华为,学历不是问题,年龄不会成为阻力,全凭业绩和能力。典型例子是李一男,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两天时间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华为始终以高薪吸引人才,同时,也不让雷锋吃亏。在任正非眼中,华为是“三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他坚信,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其实,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他待遇。当然,如何保持组织活力,避免利益群体固化,华为经常“搞运动”。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中有一个是“沉淀”。在他看来,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因此他爱“搞运动”,任正非认为,将企业保持激活状态非常重要。

一些感悟:人才是关键 关键会“裁”人

从此次学习,不管是华为,还是美的。人才是关键,这众人皆知。但这两个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做法,那就是善于“裁人”。

一是如何裁剪人才,那就是善于培养人才,靠竞争,靠培训,靠制度。

二是如何裁减人员。华为提供高工资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高压力,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高待遇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高压状态。也就是说,不仅提供胡萝卜,也在使大棒。按另外一种说法,改变一个人行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趋利,二是避害。

标杆管理总结篇四

一、中小企业当前的学习乱象及危害:

1、迷信标杆:迷信标杆是中小企业学习误区中首当其冲的乱象,这些被迷信的标杆大多数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尽管这种领先能否代表企业的综合能力还非常值得商榷(多数是机会型成功的偶然性所致),但也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好为人师、指手画脚的自我标榜,一些经过加工且含有大量水分的所谓管理理念和营销动作往往被诸多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当成圣经和行为准则,这些对标杆企业来说不用负责任及承担任何风险的指点使中小企业本就不够清晰的思路更加混乱,学习的结果要么是效果甚微,要么是多走弯路,使企业距离打造自身优势的成功之路越来越远。

2、盲目从众: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中小企业盲目从众的重要原因,当大多数企业受这种变化的驱导向同一个方向前进时,中小企业的反应常常是从众的,他们打着市场导向的名义学习其他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市场动作,粗看起来是必然,实则使企业尚失了通过对自身的清晰定位实现突破式发展的良机。

3、无知模仿:模仿不等于学习,它是学习形式下的无知变异,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很多中小企业对模式和市场动作的模仿没有成效的原因了——如果不搞清楚学习对象的资源和能力条件,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形式本身、进行生搬硬套,必然会使企业囿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事倍功半,我们要知道,即使在同样的资源状况下,管理者和执行者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等的不同,也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更何况企业运营的难点并不在于采用何种模式和采取什么样的市场动作,而在于能否使它们成为企业优势体系的一部分并产生持续效用。

4、迷失自我:当我们还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试图通过对外的参照和学习取得成功的想法只能是镜花水月,很多中小企业的学习正是陷入了这种迷失自我的状态中,它会使企业在缺乏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基本认识前提下无法有效辨识大量的外部资讯,于是,追随潮流、人云亦云成了企业学习的常态,结果却是企业发现自己转了很多圈之后依然在原地徘徊。

5、舍本逐末:当狼性团队、企业文化、执行力等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近年来中小企业热烈追捧的焦点时,正昭示着我们陷入了舍本逐末的误区无法自拔,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是相当聪明的,但恰恰是这种聪明使他们容易跳过很多市场营销与管理的基本常识,依靠在本就没有多少根基的实践上获得的粗浅认识指导企业行为,这必然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学习成了明智的选择,基础当然不屑一顾,“先进”才是首选,殊不知,这样的学习不仅大多无效,甚至有害。与追随潮流和对不合实际的先进的膜拜相比,中小企业对基础的营销、管理常识的学习和进一步认知才更有重要——不搞清楚组织结构的设置、授权与分权、合理的激励制度及企业战略的制定、目标客户群定位等企业运营的基本要素,我们就无法逐渐摆脱机会型成功的枷锁、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

上述中小企业的学习乱象往往交叉出现,危害甚大,改变这些状况不仅要有思想上的认知转变,更要找到原则与方法,才能通过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来提高组织智商和内部协调、外部竞争的能力,使企业的学习真正能做到学以致用、用而有效。

二、中小企业如何学习?

中小企业的学习的原则是学以致用,具体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识需求:对中小企业来说,学习学什么是如何学习的首要问题,这需要中小企业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状况进行梳理,要详尽分析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状况,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现有的优势能力,切实了解企业需求和员工的个人成长需求,为进一步制定学习目标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避免企业盲目从众、模仿或迷信标杆等学习乱象的出现。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对自身营销管理等企业运营常识的再认识,这能有效防止舍本逐末、使学习成为学而无用的形式。

2、制定目标:学习目标要与企业目标及员工个人的成长目标紧密结合,这种结合是建立在认识需求基础上的,重点应放在对目标和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的统一认识上,在实施上则要在企业的学习目标框架下逐步分解,使部门、个人的学习目标及成果都能为企业目标的达成做出贡献,为使学习能够成为一种体系和能力提供保障性依据。

3、确定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确定是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目标和需求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动态过程,就中小企业而言,应避免对空洞概念和潮流的追捧,以实用且能落实到企业的营销管理行为中去为准则,设置系统而非庞杂的学习内容,如市场营销基础、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管理等,既能帮助企业逐渐理清思路,又能补上大多数中小企业落下的营销管理的基础课程,为企业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应用铺平道路。

4、明确学习的参与范围:中小企业在确定学习内容后,需进一步明确学习的参与范围,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全员学习,错位的学习参与对企业有害无益(如管理层学执行、员工层学战略),而一旦明确界定了参与者,就需要在参与者范围内进行学习目的、目标、意义等的充分沟通,以形成共识,如此,方能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并为下一阶段的吸收内化打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状态。

5、吸收和内化:中小企业学习的原则是学以致用,不是学而不用,因此,吸收和内化阶段才是决定学习是否能够获得成效的关键,这包括对所学内容的分析,比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实施策略、选择试点、总结及改进、建立有效配套的监督执行系统、全面应用与推广提升等步骤,可由人力资源部门或企业成立的专门小组负责协调与实施,要与创新结合起来,以使学习成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吸收和内化要切忌以上级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代替下级的理解而强力推行,这既不利于组织智商的提高,也会给吸收内化本身设置重重障碍。

行业标杆大多是“害人精”,盲从和模仿也没有出路,中小企业在这些学习误区中取到的往往不真经,而是遗害无穷的缪论,它们成了束缚企业发展的紧箍咒,会使企业走向更加曲折和不可控的道路。

警惕学习学死,改变势在必行。

标杆管理总结篇五

在的生产工作中,我班工区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在班长认真带领下,以“标杆班组“为精神向导,以公司工作计划为目标,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班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工区下发的各项生产任务,取得较好成绩。现对一年工作汇报如下:

1、精细班组管理制度,夯实班组建设基础

为了保证班组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去年以来,我们根据公司班组建设安全手册规范,完善了我们班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了班组危险控制点和管理标准,制订了班组管理提要,明确了各岗位员工的职责、角色、日常工作、应遵守的制度和各种档案资料,明确了班组各类成员应知应会和职权,完善了三类人的教育制度(新工、转岗、员工),完善了危险源管理制度和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全面科学的规范了班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紧抓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我班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从生产各个细节入手,在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排除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及考核力度,在学习《生产十大禁令》、《新增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班组各成员相关考核成绩达到100%合格。在工作中我做到了人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确保转炉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一系列工作后,我班取得显著成绩,班组全年零事故生产,为下一步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3、做好现场管理工作,优化工作环境

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我积极响应车间号召,加强转炉生产区域现场管理,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因素进行管理,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一年来我班各项现场管理考核项目成绩优异,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在生产上也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4、加强设备管理,保证完成生产任务

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为生产提供保证的基础。我班在一年的生产中加强设备管理,严格的执行设备管理办法,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人、定岗“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为我们转炉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使我班较好完成了工区下发的生产指标。

5、以“小会议“为重点,提高员工素养

“小会议“是我们提升班组素质的一个经常性手段。“小会议“就是我们每天的班前班后会。在班前会上,我们根据公司的班前会标准,按照规定的内容组织班前检查、班前预想和班前提醒,安排布置当天的工作。利用班后时间以“小会议“为重点,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重点对当天出现的隐患以及排查处理隐患的方法组织当班职工进行交流,让职工讲经验,讲教训,讲方法,大家共探讨,争取最科学、最有效的解决隐患和问题。同时班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工区及车间组织的职工技术培训,对本岗位的技能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多次培训学习,班组每位成员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一年生产中,我班各项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合格率基本达到100%,促进了全班职工共同进步。

6、建言献策促发展

根据工区要求,为优化生产,我班在班长的带领下,充分调动班内成员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活动过程中,我班根据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向工区提出多条合理化建议,在9月份生产中班组人员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对现象进行整改,整改后效果良好,我班也得到工区的奖励,班组人员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我在全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不断发现自身存在问题,才能更快更好的进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明年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来答谢各级领导对我班的支持和肯定。

标杆管理总结篇六

刘艳华同志,女, 1988 年 7 月出生,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凤县新建路社区专职工作者,主要从事住房保障和党务工作。该同志自 20xx 年从事党务工作以来,以坚强的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党赋予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升党务工作水平

刘艳华同志认为新时期的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她不断地参加各种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建理论和党务工作业务知识以外,还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通过电视新闻以及报刊杂志,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并且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她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更加坚定了她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热爱党务工作。 20xx 年以来,她参与起草了多个党建方面的文件、材料和党组织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协助党总支书记,结合我社区实际,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党总支职责和任务,按照上级要求做到"五有五上墙",建立党员活动室,并整理规范了活动台账和学习教育资料,为新建路社区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得到总支和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于 20xx 年 6 月被评为社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协助总支做好日常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刘艳华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务工作者,把做好总支日常工作作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她积极协助总支认真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日常工作的落实。在每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她严格按照评议程序组织开展工作,广泛听取党员和党外群众意见,收集整理评议材料,为总支客观、公正地对每名党员进行综合评议提供了依据。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她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协助总支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完成材料的收集、整理与上报,并对材料质量严格把关,确保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新党员的质量。在群众路线活动中,作为社区群众路线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她切实担负起群众路线活动日常事务的处理工作。按照上级党组织和社区总支统一部署,对群众路线活动作出具体落实:结合我社区实际,起草了群众路线活动实施方案。参与宣传发动工作,积极营造氛围,充分运用网络、板报、宣传专栏等媒介,大力宣传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重要意义,使社区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宣传群众路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努力在全社区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同时认真做好群众路线活动各个环节工作,将党总支和党员公开承诺内容及时张榜公布,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由于在群众路线活动中表现突出, 20xx 年,她被光荣地授予社区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做好宣传工作,当好党的"喉舌"

做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刘艳华同志深知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宣传工作中,她总是结合社区、党总支和党员工作实际,按照宣传工作服务于经济和政治建设,当好党的"喉舌"要求,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两年来,通过政府网发布报道、出板报、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她积极宣传各项工作动态,累计发布党建等各类信息一百余条,为社区各项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党总支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均出色地完成了双石铺镇党委下达的宣传报道任务,获得社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

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刘艳华同志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模范遵守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对待自身时刻高标准,严要求,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群众中起到表率作用。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党务工作严谨、规范,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她十分注重对党务工作中形成的各项文字材料整体质量的提高,平时注意积累与总结,认认真真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对于自己的工作成绩,她总是谦虚的对别人说:"自己做的还不够,以后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与积累,希望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党员和群众心目中,她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事实证明,刘艳华同志在这两年的党务工作中,各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标杆管理总结篇七

“拉高标杆、查找短板”专项工作报告

为了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提高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成效,推动学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服务地方”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按照浙江省办公厅和学校党委关于开展查找“短板”专项工作的要求,学院党总支召开党政联席会和部门负责人会议,专题部署了学院查找“短板”专项工作,学院各教研室、教学办、学工办、实训办和各党支部联系自身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党建思政、校园民生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查找,经过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敏感性不强,党性意识有所放松。

原因分析:一是学院教职工虽然在政治上是坚定的,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麻痹心理;二是理论学习抓得不够,存在以会带学现象,有时会因为教学中心工作太忙而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对敏感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警惕性、辨识及鉴别意识;三是在小事上约束不够,致使教职工对自身要求存在标准不高,得过且过、慵懒散等现象。

对策措施:(1)强化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隔周四安排一次教师政治学习,通过学习使教职工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政策理论学习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2)加强教工党员的党性教育。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例会等,对《党章》《准则》《条例》、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进行学习,提升党性意识,坚守党性原则,强化党员的政治担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政治敏锐性。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比例不高,专业发展不均衡。

原因分析:一是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团队年龄分布不均以及高级职称占比偏低、高学历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影响了师资队伍合理布局和梯队培养。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跟不上高职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三是专业发展不均衡,形成了招生有计划,专业难规划的现实情况,使得国际贸易和财会等专业迅速膨胀,占到学院学生数的三分之二强,给就业、师资配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造成很大压力。

对策措施:(1)按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足总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2)下大功夫引培并举,重点培养和引进1-2名博士,实现高学历人才零的突破;(3)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发展规划,整体谋划专业建设和发展布局;(4)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争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带动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3、部分教师教学基本功欠缺,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课堂教学规范意识不足。原因分析:主观意识上,部分教职工存在慵懒散、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观念;客观上教育教学条件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更新速度快,部分教师懒于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

对策措施:(1)加强教职工思想引导和教育教学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观念上根本改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更好地督促教师回归课堂,以教书育人为最高人生追求;(3)强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植入,引导教师接受新事物,改善课堂教学成效。

4、党建思政工作研究能力和水平不强,辅导员等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原因分析:客观上,对于从事党建思政工作的教师职称晋升认定上,上级部门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仍处于专业和工作岗位两个研究方向均可的状态,这不利于思政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主观上,辅导员等思政队伍平时业务工作量繁重,无暇也懒于进行工作研究;另外,二级学院党建思政工作队伍相对年轻,科研能力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梯队式培养体系。

对策措施:(1)根据自身实际,对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早定位,早帮扶,形成专业研究和工作实践有效融合;(2)合理调整分工,进行资源整合,将辅导员从繁重的工作中有效解脱出来,能够有一定精力参与工作实践研究;(3)加强团队协作,实行师徒制,形成老中青梯队式培养,渐进式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5、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开展得还不够深入。

原因分析:一是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二是部分课程还没有设计和完成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课程及课程标准,处于教学做分离状态;三是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理念认识还不深。

对策措施:(1)针对高职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开发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课程及课程标准,教师从课程设计入手,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加强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3)强化教师育人根本任务和宗旨的意识提升。

6、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单位较少,还不能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原因分析:客观上:一是个别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就业岗位属于单知识密集型岗位,如国际货代企业和外贸企业从事报关、报检和货代等,通常此类岗位需求人员少,单个企业需求数量多则两三人,少则一人。另外如会计专业,因企业岗位涉及单位机密,往往很难安排临时顶岗实习;二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有关,与相关专业有合作的企业规模往往不大,根本无法一次性解决大批量学生的工学结合;主观上,专业教研室没有充分调动资源,没有知难而进。

对策措施:(1)充分重视专业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增强推动专业校企合作的主动性。通过建立专业校友会,利用专业校友资源,增加市内外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重点提高校企合作质量;(2)积极走出校门,与湖州地区相关企业联系,提高与本地相关企业的校企合作水平;(3)结合实际,研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7、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渗透与融合还不够。

原因分析:一是教师认识不足,往往以传统教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平台、载体和手段,职业精神和素养培育仍停留于教师口头说教为主;三是职业精神和素养的育人大环境还尚未形成。

对策措施:(1)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将职业精神和素养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2)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增加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内容的有效植入和渗透;(3)加强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强化宣传和学习工匠精神的氛围。

8、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影响了教学实训成效整体提高。

原因分析:一是学校信息化工作正在整体推进中,还未将实训管理信息化提上日程;二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任务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细致,实训部门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三是实训项目管理、学生考勤管理、实训室6s管理、实训成绩管理、实训教学效果分析、校内外实训情况分析等实训管理任务繁重,实训管理队伍人员少,非信息化管理已严重滞后。

对策措施:(1)提请学校实训管理信息化工作尽快推进;(2)研究实训管理流程和办法,提升实训管理成效;(3)建议学校建立科学的、灵活的管理机制,避免多头管理,权责不分。

9、实训室对外开放不足,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原因分析:一是社会培训工作统一由学校培训中心归口管理,影响了二级学院引进社会企事业单位进校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学院各专业利用实训基地与外界企事业单位合作欠缺,项目少而单一,社会服务与培训的含金量不高;三是教师自身对外服务社会和 企业积极性不高、能力有限。

对策措施:(1)依托学校培训中心和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加大宣传,强化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协作,引进各类培训项目;(2)主动走出去,通过项目搭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深入合作;(3)大力推进教师下企业,“一联一”工程,在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联系的同时,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10、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教学环境差,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开展。原因分析: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更新和环境改造都是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的,虽多次提出申请,但设施设备更换速度慢,教学环境改造至今未予进行;二是教学环境直接影响了师生上课的热情和氛围,更直接关系到学院文化建设的成效;三是环境育人显得苍白无力。

对策措施:(1)通过书面和口头汇报形式继续提请学校关注;(2)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

11、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干预能力不强,辅导员技能培训不够。原因分析:一是学院学生数近3000人,专职辅导员6人,管理力量远远不足;二是学生规模大,心理健康等特殊问题学生数也随之增多,学生突发事件明显增加;三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技巧和手段不够科学,往往以平息事态为主。

对策措施:(1)按照1:400的比例向学校申请辅导员职数,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2)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确保安全底线;(3)建议学工部多争取一些参加国家或省级以上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项目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技能和水平。

12、部分3+2班级学生管理难度大,教育管理成效不明显。

原因分析:一是部分3+2班级生源质量较差,如安吉上墅私立学校,很多学生入学时没有任何分数限制;二是这部分学生一直以来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之大学的管理相对高中比较宽松,致使这些学生迟到、旷课、挂科现象普遍,这对学生管理、课程授课、毕业设计质量,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均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也是“矮子里拔长子”,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对策措施:(1)提高生源质量,完善招生环节中选拔机制建设,宁缺毋滥;(2)加强管理和教育引导,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建立约束—约谈—预警机制,加强家校联系;(3)建议学校在选择招生合作学校时,实行择优选拔机制。

标杆管理总结篇八

这学期学习了一门新课“建筑项目管理”,这门课初看看没什么。但是上了刘学第一节课后,感觉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掌握的不只是技术,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从中真正的对项目管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刘老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多媒体教学基本上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有了本质的变化,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工程实践上有了有效结合。建筑项目管理包含了许多方面:如项目管理组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进度管理,施工质量和安全,信息管理等。

一.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受业主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它们有义务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一些大,中型工程项目,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因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也可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代为进行项目管理.

在项目建设中,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处不同的地位,对同一个项目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其项目管理的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如在费用控制方面,业主要控制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额,而施工单位考虑的是控制该项目的施工成本.又如在进度控制方面,业主应控制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而设计单位主要控制设计进度,施工单位控制所承包部分的工程施工进度.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的管理内容及重点各不同.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分为建设单位的设计管理和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两种情况,在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则主要分为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工程项目管理,监理工程师的工程项目管理.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看似很平常,但在整个管理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协调;组织关系的协调;另一方面是配合关系的协调;供求约束关系的协调;这些关系发生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内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与其外部相关单位之间。

四.还有讲到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近几年来,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课上刘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段建筑安全方面的纪录片,里面介绍了一种国外新型的施工安全带,对于工人在施工操作时的安全隐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我觉得,在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有关,还与近年来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我国普遍缺少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另外,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为抢工程进度,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这是我学习这门课半学期以来的体会和心得。学习的路还很漫长,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加倍努力,知识能够成就梦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