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汇总20篇)

时间:2023-11-29 05:48:43 作者:JQ文豪

汇报情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情况汇报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在准备情况汇报时,可以提前和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获取更全面的情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况汇报样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浅析邵武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善南街道浩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从事各种包装制品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hdpe、ldpe、lldpe等各种型号的包装袋和包装膜,是鲁西南最大的包装企业。现有职工6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30余人,管理人员30余人,年产值1.5亿元,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该企业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重点在“人才战略”上求突破,以人才战略助推企业发展,实施人才规划、人才激励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截至目前,该公司20%的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0%的员工具有7年以上工龄,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人力资源保证。

待遇留人。按照“以岗定薪、以能定级、以绩定奖”的基本原则,确定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按照职务和级别,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流动性较强的岗位员工工作1年半以上,也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对在本企业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定期升级加薪。刘严虎在该企业工作已经8年,算得上是元老级的技术职工,他的月平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

事业留人。帮助员工制订清晰的职业规划,让员工在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发展,既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又可让员工为自己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不愿离开企业,企业帮助每一位新进员工制订两份职业规划,一份短期工作目标,一份长期职业规划。短期目标以个人素质提升为主,一般通过努力会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实现,让员工有一种成长的自我满足感;长期职业规划根据员工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才能,因才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激励员工认真工作,不断努力,追求职业远景。5年前的张秀卫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已成为该公司中层管理干部。

感情留人。一直以来,该企业都努力给每名员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尽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三夏”时节,企业聘请消防专业人员对车间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组织每个车间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大力优化员工工作环境,为每名员工配备一台电风扇,车间及时供应消暑绿豆汤,适度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每月为每名员工发放100元防暑费,企业通过系列温情活动,留住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近年来,企业基本上没有人才流失现象发生。

制度留人。企业将效益与个人业绩、待遇相挂钩,完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以产品数量和质量为基础,实施产品质量控制激励机制,以对人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健全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每年聘请专家为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各类讲座20余场次,帮助员工快速成长,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的双赢。

发展留人。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建成使用后,将实现产品的自主研发,并将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聘请院士对企业技术研发人员进行长期指导培训,通过合作开发、聘请顾问、委托帮带等方式,为企业培养科研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新建车间4000平方米,计划新上吨包生产线10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9600万元,安排就业360余人。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决定性影响,也意识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善南街道也立足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突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积极探索为企业留住人才的新路子、新举措、新办法,努力提升企业打造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水平。(滕州市善南街道宣传科赵红艳)。

浅析邵武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面对当前的新形势,邵武能否抢抓机遇,形成人才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日,我组成调研组走访了部分重点企业,总体掌握了全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和成因,并就加强我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提出建议。

一、基本状况。

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223家,亿元企业42家,初步形成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食品加工、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绝大多数企业都牢固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在企业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把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也逐年增加,企业人才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

息,主要招聘对象为初、中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四是熟人介绍或行业挖才:重点是行业内专家型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技能人才。主要对象是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中高级技术人员。这些人才引进后,企业一般都给予比较优厚的待遇,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人才培养随着企业的成长得到不断加强。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自主培养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调研中发现,企业对人才培养都很重视,但由于企业规模、产业层次、业主理念的不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呈现不同的特点:一是部分优秀企业的培训工作已常规化和全员化。如福建省杜氏木业有限公司等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常规性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机制,培训形式丰富,培训面较宽,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技术工人都有相应的培训。二是大部分企业注重重点培训。偏向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和操作培训。业务培训的方式比较多样化,有的是企业熟练工人带徒弟,有的请专家来企业培训授课,有的是派到总公司实习等。这些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科研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部分企业业主越来越注重自我培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和现代企业管理,部分企业业主有意识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进修,申报更高一级的职称。持续的进修“充电”,使一批本土企业家实现了脱胎换骨,成功地转型为具有市场经济理念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企业家。业主自我培训的提高,也带动了对企业人才培训的重视,他们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整体品位的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较好成效。

3、人才待遇和激励政策不断提高和完善。得人才难,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更难。在提高人才待遇、完善激励政策,做好“拴心留人”工作方面,企业政策种类较多。一是人才待遇不断提高。我市企业人才薪金水平逐年提高,而且总体上比较均衡。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才年平均工资在3-6万元左右,熟练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资在3-5万元左右,职业经理人、主要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多采用年薪制,从5万元至15万元不等,有的甚至更高。中竹纸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工资加技术津贴后的收入最高2的可超过中层管理人员,甚至相当于公司副总的薪酬。在工资结构的设置上,各企业做法不一,但基本构成要素还是学历、岗位、技术熟练程度、工作年限等几个方面。二是激励政策形式较多。除正常的工资报酬以外,企业也出台了很多激励政策。这些激励政策,在稳定人才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奖励方面,这是激励政策的最主要形式,具体为年终奖金、红包、重大项目完成后的特别加奖等等,视贡献大小而定。除现金奖励外,有的企业对引进的人才采取了奖励公司股份的方式;有的企业还有一定的福利政策,例如定期组织体检旅游等。精神鼓励方面,企业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奖项,一年一评,对获奖的员工张榜表扬,同时辅之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较好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优化环境方面,企业重视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环境。很多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的食宿条件,组织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一些企业还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理念,注重上下沟通,鼓励创造、宽容失败,为人才提供愉快的、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

二、存在问题和成因。

1、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政府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力度还不够,举措不多,没有建立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没有专业化程度较高、功能比较完善的人才市场,目前只停留在劳动力市场的低水平上;没有建立较专业的邵武人才网,浙江及我省沿海等地的人才网站建设比较成熟,企业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具体的供求信息,而我市没有政府部门主办的人才网,现有的人才网信息量不足,对象和专业分类不细,浏览量不大,知名度不高。此外,对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安置和人才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个人的鼓励激励还不够。

而企业员工更注重技术操作。此外,一些企业主担心,员工获得更高职称后,有的会提出加薪的要求;有的会思想不稳定,容易跳槽,难以留住人才。

3、少数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还比较零散。少数企业主主要精力在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对培训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够,停留于被动培训。每年仅按照质监、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3—5次特殊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企业还不稳定,尤其是新建企业。此外,加强培训也增加了企业成本。

4、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欠优。主要表现在:企业平均拥有的人才数量偏低。高层次人才较少,全市企业中高级职称人才仅17人,缺少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领军”式企业家和创新创优专家。以鑫森炭业为例,从业人员总数394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仅12名,占职工总数的3%;大专学历49名,占职工总数的12.44%;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333名,占职工总数的84.52%,其中工人岗位314人全部是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拥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6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18名,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国泰沙利公司紧缺微生物、理化高工方面的技术人员。华龙饲料、现代家用紧缺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5、企业人才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专技人才主要集中在精细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三大传统行业,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人才不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年龄偏大,接班人问题较突出。

6、企业人才队伍不够稳定。由于我市的工作、生活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或一些大中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部分高校毕业生到我市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流向外地发达地区就业。而且,近年来,邵武籍的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回归率很低,只占4%左右;邵武各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85%流向邵武市以外地区。此外,本市同行业各企业之间,存在互挖墙角现象。

着重加强以下六方面工作:

1、建立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把政府为企业人才服务的内容项目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把企业人才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向企业人才提供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形成人才“一站式”服务。建立邵武市人才网,网上人才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媒介,根据我市区位、规模等实际情况,有形市场可依托古城路劳动力市场,重点要加强无形市场,即邵武人才网建设,形成适应发展要求的完善便捷的人才信息网络。此外,提供平台,组织退居二线领导干部与企业充分对接,发挥余热,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充分挖掘邵武在外人才潜力促进企业发展。在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针对邵武作为山区县(市)引进外来人才难度较大的,而邵武在外人才中,部分有相关专业技术的现状,可以通过技术入股、聘用、兼职、聘请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邀请一批邵武在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市企业服务,帮助解决产业优化升级中遇到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在外人才信息库。可以按照各乡(镇)、街道组织调查摸底,邵武在外建立的各种同乡联宜会、商会等方式收集,建立健全邵武在外人才信息库,其中设立专业技术类人才库。二是积极开展企业需求调查。由各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对园区和辖区内企业进行需要调查,摸清各企业对专业人才、技术合作、政策咨询等方面的需求,统一汇集到市人才服务中心。三是主动对接服务企业需求。市人才服务中心按照企业需求,通过我市人才信息库寻求相关人才和合作单位进行对接;通过电子邮件、在外商会等方式发布企业需求给我市在外人才,吸引在外人才以技术入股、聘用、兼职、技术咨询等方式,也可以请我市在外人才帮助寻求相关人才和合作单位进行对接。组织开展“科技帮扶企业、促进转型升级”邵武在外人才专家教授服务邵武企业活动,邀请一批邵武在外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参观指导,帮助解决企业科研攻关、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难题。

业现状,要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接班人”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工商联、青联、企业家联谊会等各类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优秀青年企业家加强定期交流和沟通。二是要加强在职职业教育,以职业学校、成教中心、技工学校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应产业、企业、职工需要的在职培训,为企业提供实用、对口、丰富的培训机会。如我市木竹加工企业多,没有木工方面的专业培训,员工工伤现象较多,可深化校企合作,开设木工等类专业的培训。三是组织开展各类型的技能竞赛,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4、多方面引导提高企业和员工重视职称评定。一是政府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及员工注重职称评定,如对企业员工取得高级职称以上的,在缴纳社保、医保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缴纳比例。二是引导企业改革工资结构,把收入与人才的职称、职级相挂钩,使考职、考级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推动人才的不断升级。三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行业组织、产业协会的合作,多种方式开展技能认定。

5、用适当待遇吸引人才到企业服务。一是落实《邵武市鼓励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服务重点民营企业试行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我市重点企业工作。二是留住本市培养的技术人才。我市的企业,大部分科技含量不高,对初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我市各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85%流向邵武市以外地区,建议参照高校毕业生服务重点民营企业试行办法,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待遇,留住本市培养的技术人才。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本行业企业之间达成协议,不在人才上互挖墙角、无序竞争,规范用人秩序。

元以上的,其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本级留成部分,从市工业发展基金中按同等额度给予奖励不知如何办理。为此,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企业了解现有的人才政策,享受相关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报告胡和伊格雷夫b&agraveo词典释义向上级汇报综合材料,也就是向群众汇报综合材料:听取汇报,汇报处理结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按照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领域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事业繁荣发展的重点所在。为了适应发展,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情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局现有职工19人,在编干部职工19名,其中公务员8人,技术人员10人、工勤1人。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全局职工的26%。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中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初级职称6人,占技术人员的60%。2017年,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还将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一)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人才方面。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性人才匮乏,没有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发展大规划、大繁荣,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的发展。

全局编制数为22人,其中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12人,工勤岗位1人。现有人员19人,空编3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副局长。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内2人,占10%;30-40岁以内4人,占21%;40-50岁以内5人,占26%;50岁以上8人,占43%。2012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出去,带走了一部分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人,占26%,但其中4人都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14人,占74%。学历层次整体不高。

----从职称及专业分布看,高级职称2人,占11%;中级职称2人,占11%;初级6人,占32%。专业领域分布不均。专业人才稀缺的同时还急需财会、计算机、文秘专业的人员。档案室没有专门档案管理人员,随着档案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二)财政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快。

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规划建筑领域的扶持力度,但是对住建行业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人才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对偏少,住建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制度不完善,队伍缺少活力。

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住建人才的培育、引进,同时也导致人才队伍活力不足。

1、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目前,住建事业单位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来,另一方面,不能胜任新形势下住建行业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又无法安置。这对住建人才的培养、流动、交流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缺少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一些特殊专业人才和一般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差别,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人员不钻业务、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难留住的现象。

3、专业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中高级职称岗位数受到严格限制,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直接导致部分中低级人员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进不来、难留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队伍建设的步伐。因受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评聘职称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减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一)完善人才工作格局。

1、重视人才工作。希望各级各单位人才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完善住建人才政策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尽力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

3、加大住建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

1、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落实拟制人才发展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引进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相关行业的专门人才。当前,我县住建系统工民建、建筑结构学、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紧缺,下一步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成熟人才和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人才。在招聘人员时,要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在年龄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梯次配备,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队衔接。

2、提升现有人才。针对住建局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注重在现有专业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现有人才分类对待,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不仅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且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各类人才在职自学,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选送年轻专业人才赴高校和国家级、省级、州级单位进修,在住建系统评选专业拔尖人才,调动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

3、灵活使用人才。坚持人才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打破“用才必养”的传统观念,打通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互通渠道,引进人才与借用外智并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城建重点项目、旧城区改造、建筑业管理、保障性住房、房产交易、物业管理和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原则,发现优秀干部,调整使用干部,积极优化年轻干部队伍资源配置。采取推荐考察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重点管理、择优选用,着力打造年轻干部生力军。

4、整合人才资源。职能相近的科室、单位,可以进行整合,人员按岗位需求综合进行调整,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取向,重点向一线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避免一评定终身现象,在平常的考核中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

2、科学设定专业岗位。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职责、职能,科学合理地重新设定专业岗位,同时按照高、中、低职称,划定一定比例,形成培养梯次;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部分专业人才特别集中的单位,只设定专业岗位,不设定职称数,尤其是高级职称数,符合条件的均可以申报评聘职称,从而激发、调动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推动住建队伍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实行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实行待遇倾斜。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4、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强化隐患检查,坚持依法治理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成立消防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建设领域消防按全防治工作,提升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彻查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度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是结合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重点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在期不在期的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实行“零容忍”必须专人负责整改,各责任主体各负其责,并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设备,保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同时要加强对工地易燃物品的监管,确保消防安全。

三是明确燃气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就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层级消防安全责任,层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消防安全巡查、隐患整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液化气储存站供应点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台账,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牌等,落实企业消防安全教育个应急队伍,再就是加大检查力度,加大用户安全教育宣传,及时消除燃气消防隐患。

四是加强既有房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要求整改并加强消防设施投入,畅通消防通道,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确保既有房屋的消防安全。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中油**石化公司中油吉化集团公司**化纤集团公司市中心医院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工作座谈,并分别由市人事局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下发了调查问卷,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市现有各类人才总量为32.37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22万人、技能人才8.3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92万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师以上技能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22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6.7%。(此次调研未含高层次党政人才)。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10788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8.8%和全市人才总数的3.3%。其中国突7人,国贴99人、省突46人。(见附表)。

从职业分布上看,教育方面占34.5%、工程技术方面占28.3%、卫生技术方面占13.1%、经济方面占7.6%、会计方面占6.9%、科研方面占3%,其他人才占6.6%。(见附表)。

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4866人,占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26%,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5%。(见附表)。

其中,国有企业2394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企业高管),民营企业2472人(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规模以下企业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经营管理人员)。

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5850人,占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总数的9.8%,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8%,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6%。(见附表)。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积极强化措施、创新制度,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并且打破常规,构筑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绿色通道”,营造了良好的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几年来,各企事业单位人才意识显著提高。大多企事业单位都能把人才工作同单位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狠抓培养、引进和使用几个环节,突出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效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调研中发现,多数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工作都比较重视,注重通过岗位锻炼和继续教育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向高层次方向迈进。**石化公司把人才兴企战略作为公司四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举措,提出力争到2010年培养3000名高层次专业人才。他们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和化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培训班,培养公司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三年来他们选送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培训班学习,使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迅速增长。他们还注重在业务实践和项目攻关中培养高层次人才,既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又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北华大学建立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学术带头人培养机制,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设立跨领域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学校为他们提供资金、设备等一切必需条件。几年来,学校共确立了350多个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学校还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化纤集团注重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门培养。根据企业长远规划,集团近几年先后选送100余名优秀干部到青岛纺织工业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公司还推出了创新理念,鼓励创新、宽恕失败。他们投资1600万元建立了小实验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大胆进行课题实验。目前,该公司已有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研奖。[]市中心医院在全市卫生系统实施了“学科带头人三个梯队建设标准”,从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为人才向高层次发展设计出了清晰的发展轨迹。为了促进人才成长,医院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人才培训、进修和外出考察学习。

2.加强人才引进,积极利用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几年来**市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让域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华星集团公司为引进和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在上海市成立了研发中心,吸纳了一批国内电子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远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专门在北京设立了投资公司和销售总公司。这样,招聘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生活、工作在北京,为企业效力,有效解决了北方城市引人难的问题。市中心医院几年来引进十几名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来医院安家落户,使心内科、心外科、骨科、烧伤科、消化科等科室迅速壮大,业务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为了促进吸引、引进人才,磐石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的若干规定》,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政策、服务、待遇、环境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保障措施。该市设立了“一站式”人才引进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制度。几年来,配合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近百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努力构建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区创业发展。他们除了建立大学科技园、归国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民营科技园等孵化器,为高层次人才进区提供发展空间和载体外,还制定实施了许多激励举措,如给到高新区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以特殊贡献津贴;给在国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带国际先进科研成果进区领办、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以资金支持等。几年来,高新区吸引了近千名高层次专业人才进区工作。

针对内陆城市引才困难的实际,一些企事业单位创新观念,实施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高层次智力柔性引进办法。**石化公司通过组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进站研究,提高对高、新、尖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目前几项国家863重点技术攻关项目都取得可喜成果,有的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中心医院规定所有的业务科室都要与国内、省内知名医院的对口科室或知名专家建立广泛的、长期的、稳定的业务协作关系,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联系,定期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来院进行现场手术示教、学术讲座、专题讲课、技术答疑。通过实施这样的举措,该院不仅解决了棘手的针对疑难病症和重大手术缺少专家的难题,同时智力引进带动该院一大批人才的快速成长。

3.运用科学激励手段,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激励机制,给一流人才以一流报酬、一流待遇。**石化公司提出,让一流的人才获得一流的回报。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发挥工作效能,他们规定博士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月工资最低5000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硕士月工资最低2000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此外,他们积极建立两级专家队伍。目前已经评出2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专家,单独发放专家津贴。**永大集团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在人才进企之初就先给买一套住宅,并根据技术水平给予7至10万的年薪。对带有成熟高科技产品的科技人员,他们还允许其以一定比例进行技术入股。一汽**轻型车厂为了抓住关键人才,经过层层选拔,确定了100名人才为企业“核心人才”,规定不管企业经济效益如何,这些人才的工资都不得少于年薪3万元。同时,厂里为了体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价值,在企业非领导职务中建立三级主查制度,让他们分别享受厂级、处级、科级待遇。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针对科研人员流失严重、现有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启动了“优秀人才工程”,提出设备、经费、待遇向高层次科研人员倾斜,实现人才、设备、经费、待遇的有机整合。他们提出,每年在研究人员中评出10名优秀人才,除奖金奖励外,在市内为每位优秀人才购置一套价值在20万元左右的住房。远东药业集团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实施了高薪高职、技术入股、期权奖励等一系列激励制度。

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相比,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主要问题。

1.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市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例偏低,尤其企业家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少。从数字上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3.3%,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是这样。我们一直自认为技能人才资源丰富,但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仅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6%,明显低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

2.高层次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从结构上看,高层次人才大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只有一少部分在企业。据**市人事局今年开展的人才调查数据表明,**市所属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83.23%在事业单位,而在企业的仅占16.77%。(见附表)。

此表由市人事局提供。

企业是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有1/6在企业这种结构显然对建设创新型**极为不利。

从职业分布上看,高层次人才多分布在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就专业技术类人才来说,仅教育方面的人才就占1/3强。而在经济部门,特别是生产一线从事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则非常少。高层科研人才仅占高层专业技术人才的3%,占全市人才总量的0.01%。

3.高层次人才层次和能力有待提高。我市被列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万余人当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为1831人,仅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7%。**市有不少大学、科研院所和吉化等中直大型企业,但院士级国家高端人才却一个也没有。**市被列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近五千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为374人,占7.7%。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高层经营管理人才还仅仅是一个大体的人才范围和数字上的把握,即“数”的概念,而不是“质”的概念。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卓越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家微乎其微。

4.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好,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0%左右的高层次人才认为自己在单位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而60%左右的人认为工作任务不饱合或无事可做;10%左右的人认为在单位根本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尤其严峻的是,近几年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市属单位流失到外地的高层次人才达220余人,其中多数是各单位的中青年骨干,包括各类专家近30人。流失的人才中,从专业分布上看,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和工程技术专业流失量相对较多,分别占流失总量的50%、32%和12%。

综上,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突出表现为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另一个是即使以往认为储备比较多、目前相对占有份额比较大的人才也正变得越来越少,比如卫生类、教育类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障碍性因素。

客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弱。

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其开发和配置受市场经济规律影响。就人才培养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地区,人才培养投入也就相对要少,那么产生的功效也势必要小。就人才流动来说,受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下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不易留住人才而往往要成为人才的主要流出地。显而易见,**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客观上不利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主观方面:人才工作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突出问题。

1.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调查发现,一些单位缺乏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意识,对人才重视不够,在选人、用人上感情用事多,重才、惜人、爱才不够。因不能被有效使用而导致的人才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2.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脱节。一些单位虽然比较注重培养人才,但挖掘人才潜能、发挥人才长处不够,培养和使用脱节。从整个社会上看,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人才培养不是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定向培养,而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几年来,我市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都存在很大的高层次人才缺口。但目前没有一套针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科学工作机制。

3.人才开发的意识不强,开发投入少,作用小。主要表现在基层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意识普遍还不够强,没有树立起“人才投资为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基层企事业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很少。人才工作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投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上没有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格局。

4.人才评价和激励措施不能有效落实。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和单位习惯于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致使一些政策措施得不到实际落实。

1.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树立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意识。要通过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通过宣传,引导各单位树立人才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和事业发展关键要靠人才的意识,把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变成一种自觉。

2.强化培养,完善结构,提升高层次人才素质。一方面要根据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搜集数据,了解掌握全市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订单培训和人才培养,解决当前高层次人才缺口和人才能力、素质与现实需求不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着提升高层次人才层次、素质、能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利用四到五年时间重点培养10名左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培养100名左右通过自主创业、带领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主;培养1000名左右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学科建设,重点加强我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省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政策,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善于搞科研攻关和技术攻关的科研专家、工程技术专家。要充分利用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东北之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及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高等学校松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振兴**老工业基地急需人才海外培养项目”等人才培养载体,提高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目标管理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工、农、医、教育、文化、社科等十大类100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和附着于企业的100个左右创新团队。要全力推进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机械、化工、电子信息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到“十一五”末,全市要较“十五”新增高技能人才3.5万人,其中培养新技师不少于5000人。要实施城镇和农村创业人才及技术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利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00名具有一定创业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城镇、乡村创业“小老板”和一大批扎根农村,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实施的高层次涉农技术人才。

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高层次人才“四位一体”社会化培养和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社会化培养和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以及人才投入资金“瓶颈”问题。建立并完善单位、个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人才开发上的导向作用和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方面人才培养上的资金支持、倾斜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用才和育才两个主体作用。同时让人才本身分摊培养成本,并且广泛吸收社会支持、捐助资金。

4.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以科学的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要继续推行并完善鼓励各类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及领办、创办企业的人才政策;要建立并完善以技术或创新成果入股的相关制度;要大力倡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企业以股权、期权奖励给有重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突出贡献人才、实际应用人才、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处于爬坡阶段、攻坚阶段和起支撑作用的人才支持、扶持力度;要针对不同类别、层次人才采取不同手段,实施有效激励;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导向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

5.完善“绿色通道”,加大急需高层次人才及智力的引进力度。要围绕全市汽车、化工等五大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积极吸引海外、域外人才;要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引才引智制度,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吸引人才;要发挥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对域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作用,让域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智力为我所用。

近年来,我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战略,使我县拥有了一大批有知识、有实力、有作为的科技人才,为××××的经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破传统人才观念,重视人才价值,创新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壮大人才实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强化素质培训,积极开展任职和初任职培训,对经政府党组批准任命的股级以上干部及新录用的公务员、新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招聘的各类学校毕业生,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务、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为期不等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协调、拒腐防变和办事能力。“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县处级、科级和股级干部528人次,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7人次;定期开展更新知识培训,以县电大为基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都对全县公务员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参训率达100。“十五”期间累计开展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公务员法》等8个项目5598人次;指导各行政机关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根据各单位公务员的意愿和工作特点,采取实地参观、接受教育、考察学习等方式,使全县广大公务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县直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进程。“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3498人次。二是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履行单位申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推荐的程序,有重点、有步骤的组织有素质、有潜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机关公务员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规、脱产的学习深造。十五期间,我县组织了3名专科学历的在岗人员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脱职进修法律本科学历,1名本科学历人员到燕山大学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班进修。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人用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法,通过公开报名、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公开选拔,为我县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局先后为财政、县委县政府“两办”、县纪检会、街道办、县公安局、县畜牧局等部门招聘了190名工作人员;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范选拔程序,坚持用人标准,严格任命政府管理的单位股级干部。目前,全县568名股级干部全部是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力量。正是经过我们一手抓选人用人渠道,一手抓学习培训,我县广大公务员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一支的群众信赖、为民办事的党政人才队伍。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1304名党政机关公务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大学本科学历562人,大专学历554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177人。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破传统人才观念,重视人才价值,创新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壮大人才实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强化素质培训,积极开展任职和初任职培训,对经政府党组批准任命的股级以上干部及新录用的公务员、新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招聘的各类学校毕业生,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务、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为期不等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协调、拒腐防变和办事能力。“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县处级、科级和股级干部528人次,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7人次;定期开展更新知识培训,以县电大为基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都对全县公务员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参训率达100。“十五”期间累计开展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公务员法》等8个项目5598人次;指导各行政机关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根据各单位公务员的意愿和工作特点,采取实地参观、接受教育、考察学习等方式,使全县广大公务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县直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进程。“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3498人次。二是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履行单位申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推荐的程序,有重点、有步骤的组织有素质、有潜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机关公务员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规、脱产的学习深造。十五期间,我县组织了3名专科学历的在岗人员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脱职进修法律本科学历,1名本科学历人员到燕山大学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班进修。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人用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法,通过公开报名、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公开选拔,为我县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局先后为财政、县委县政府“两办”、县纪检会、街道办、县公安局、县畜牧局等部门招聘了190名工作人员;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范选拔程序,坚持用人标准,严格任命政府管理的单位股级干部。目前,全县568名股级干部全部是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力量。正是经过我们一手抓选人用人渠道,一手抓学习培训,我县广大公务员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一支的群众信赖、为民办事的党政人才队伍。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1304名党政机关公务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大学本科学历562人,大专学历554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177人。

(二)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成为经济建设的助推器。专业技术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我县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做好职称改革工作。一是严格推荐申报。细化、量化申报评审条件,实行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县职改办逐级审报制度,尽可能的把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推荐为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二是严格聘任管理。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优胜劣汰的职称改革原则,实行聘任政策、数额、结果三公开,真正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选拔上来。对受聘人员实行聘任合同管理,明确具体岗位职责、权限,同时采取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等措施,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解聘、晋升的重要依据,督促专业技术人才在岗位上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对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进一步保证了专业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三是严格开展继续教育。将继续教育作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和知识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述略》等新政策、新理论,指导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围绕本行业特点,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严格落实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制度,使每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80学时以上,每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96学时以上。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845人,其中:按级别分正高职5人,副高职344人,中职3362人,初职3134人;按专业分,农、林、水、畜牧技术类196人,卫生技术类1003人,工程技术类450人,教育教学类4817人,其它类379人;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1人,大学本科2282人,大学专科3379人,中专及高中以下1183人。通过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积极开发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企业生产经营领域,有力的帮助了农民增收、企业增产增效,推动了***的经济发展。“十五”期间,共研究开发了《***》、《****》等***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省创业三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励。

(三)企业科技人才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坚持人才跟着项目走,人才为项目服务的原则,实行“引、聘、培”三措并举,为促进企业发展和全县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一是积极引进急需人才。为解决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带队,组织***等企业劳资人员深入到**、***等地的各大中专院校开展招聘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临近省、市组织的人才交流会,扩大人才引进范围。近三年来,经我局引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都在100人以上,高层次、高学历人员都在10人以上,有效的缓解了企业人才紧缺的矛盾;二是大力推行聘才兴业。借助毗邻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优势,通过短期借调、业务服务等方式聘用一批具有医疗卫生、经济、政治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来**奉献聪明才智,促进***经济发展。截止到目前,累计为科学实验站等单位引进的近十余名假日博士,为我县带来了多项技术成果,有效的推动了**的经济发展。三是注重人才的培养。结合各单位需求,制订人才培训计划,实行院企联姻,每年都陆续选送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到天津农学院、湖北水利水电学院等大专院校进行脱产学习,以解企业燃眉之急。我局在2002年为***集培养的105名冶金专业大学生已开始为**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力量。四是跟踪管理搞服务。一方面,加强人事代理工作,增加代理项目,简化代理手续,将单一的人事档案代理发展到转正定级、考评职称、调整档案工资、户粮关系接收等全方位代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的干好工作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从关心他们生活入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以情留人。2002年以来,我们相继举办了两次“**之约”大型联谊联姻活动,并指导**、***等集团筹建了人才住宅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引进人才的婚姻和住房问题,许多在**、***的工作的外地大学生纷纷表示将落户**、根扎***干事业,努力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截目到目前,我县企业人才累计达1932人,其中国有企业252人,非公有制企业1680人,全部在****等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乡土拔尖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完善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办法。采取个人申报、乡镇推荐、县直单位联合评审等方法,真正把我县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农民企业家等乡土人才选拔了出来。近两年,我们先后向省人事厅申报了*******等一批先进拔尖人才,有效地鼓励其发挥了致富带头人作用。二是着力提高乡土人才技能水平。今年我们将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县科协等单位,邀请中国农业大学9名专家教授来我县开展食用菌及设施果菜栽培、奶牛奶羊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淡水鱼养殖等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全县种养大户的科学种植、养殖水平。三是引导涉农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挥专长,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择业。今年我们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对他们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制订了优惠政策,即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又弥补了农村实用人才不足的缺陷。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农村乡土拔尖人才65人,其中种植类8人,养殖类19人,加工类38人。

虽然我局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感觉到离领导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希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县的发展形势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企业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各类企业人才只占人才总量的19,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还不够;二是本地人才外流现象急需遏制,相对于发达地区,我县引才没有优势,本县籍的人才,受外地良好条件和用人条件的吸引,不愿回乡就业。1999年到至今,本地人才外流320人,引进人才流失41人;三是乡土人才开发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不仅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而且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四是涉农类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2.9,与全县416个行政村相比,只能两个行政村共用一个涉农类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我县农业建设一线的需要;五是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年龄老化,目前,我县乡镇机关公务员平均年龄43岁,不完全不利于工作开展等,都需要我们今后认真加以解决。

(一)制订科技人才发展长远规划与专项基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分别确定人才发展的短、中、长期目标,制订十年远景规划。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拔款、用人单位自筹等渠道,建立专门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训、突出贡献奖励、攻读深造补贴、支持贫困大学生等,为人才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一方面要“走出去”,用人单位与高等院校取得联系,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选送一批初、中级人才去学习深造,培养***急需的学科技术带头人;近期应着重培养冶金、机电、高效农业和农林牧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急需人才。同时还要组织企业家赴高校、科研机构各知名公司考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另一方面要“请进来”,继续聘请两院院士、省内外专家教授来讲座授课,为×××服务,聘请博士、硕士开展经济技术交流,提高我县现有人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三)着力在引进人才上做文章。在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外出参加人才交流会,引进急需人才的同时,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地吸引人才的的政策措施,在编制、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在住房、配偶等方面给予妥善解决,特别是农、林、水、畜牧等涉农专业的双学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只要回***就业,尽最大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切实增强***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假日博士”、“双休日研究生”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候鸟型”人才,为***的经济开新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做好高中级资格推荐申报和初级资格评审认定工作,坚持重业绩,看成果的原则,通过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不唯学历资历,综合审查其工作经历、工作能力、业绩成果材料,确实把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选拔出来,树立一批专业技术领域领军人物。

(五)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根据省市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训考核工作,采取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十一五”前三年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轮培一遍,使他们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活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工作创新业绩,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六)大力开发乡土人才。制定有关乡土人才兴办科技实体和开发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多方面促进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组建面向市场、灵敏度高的信息网络,帮助和引导乡土人才接轨市场,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七)充实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合理安排公务员流动,鼓励县直单位35周岁以下公务员到基层工作。扎实做好乡镇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公开选拔一批有能力、有素质的人员补充到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中去,缓解人员年龄老化问题,提高乡镇机关公务员的生机和活力。

(八)加强人才的后续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才座谈会,选出优秀人才代表出席会议,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配合组织部门做好人才组织发展工作,特别是对人才较为集中且人数较多的的大型私营企业建立人才党支部,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完善人才选拔引进机制。学校在人才选拔引进中,深入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按岗选人,择优聘用、合约管理制度,建立了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负责人全球招聘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程序,提高人才引进层次和质量;对学校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采取更加灵活和特殊的政策加大对高端领军人才及团队培养和引进力度。

二是优化人才使用开发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学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分批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员和工勤服务人员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任务、任职条件和考核标准,完善配套制度,推进人员管理模式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健全和推进分类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人才培训进修制度、高级专家延退和退休人员返聘制度等。

三是强化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学校进一步规范岗位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品德、能力和业绩综合考察,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以岗位履职考核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津贴发放、职务晋升与聘任制度。完善职称评审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开、标准严格、程序规范、具有引导激励作用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建立完善职员晋升通道,规范晋升条件、程序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职员晋升常态化。

四是健全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学校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努力完善校内分配方法,使之与岗位聘任制度相配套,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稳步提高各类人员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薪酬及福利待遇。进一步完善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果或成绩的奖励制度。

五是建立人才交流配置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机制,不断规范和提高教师和管理干部的任职和工作要求,逐步建立教师及各类人员的转岗和退出机制。发挥学校人才交流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与利用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吸纳各类外部人才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待聘、落聘和其他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一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协调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党委行政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实行人才队伍建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学院及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人才工作在单位和干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

二是充分发挥专家教授治学治教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务评审委员会指导咨询、审议评价的重要作用,健全专家教授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和学校重要活动的制度,落实专家教授在教学科研中的管理职责和主导作用,定期组织教授读书班等学习调研活动,不断提升专家教授治学治教的能力。

三是努力强化人才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人才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全优秀教师及师德师风先进评比表彰制度,建立师德师风评议问责制和学术道德规范监控机制,将评议监控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师风不良和学术道德不端“一票否决制”。

四是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进程。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计划”,快速提升学校教师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骨干教师出国(境)深造和合作研修,组织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分批到国(境)外培训学习。实施“海外智力引进计划”,努力引进具有国外经历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才采取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技术开发、校内兼职等形式,通过灵活聘用、柔性引进、提供合作项目经费资助等方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五是逐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学校采取争取专项支持、增加预算编制、调整经费结构等措施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师资培养经费、人才引进经费、出国培训经费、干部培训经费等。在学科建设经费、专业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团队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中按比例列支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各学院从切块经费和其他收入中列支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人才培养专项费用。

六是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落实各学院各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修订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学校人才信息数据库。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服务水平。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鮰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渼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鮰鱼、横江葡萄、遂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基地上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牛鼻子”的推动器。

为最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我市依托基地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外引“活水”,内壮“筋骨”。借用他山之石,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泰和螺溪镇聘请加拿大农科所教授哈克博士到基地举办讲座,对畜牧养殖和饲料调配进行技术指导。吉水文峰镇白鹅养殖基地聘请江西农大和江西畜医总站的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全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实用人才上千人,发展白鹅10万羽。二是挖掘资源,念好本地“和尚经”。利用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教授”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致富“土方”“妙药”,通过“能量”传递,增强人才“造血”功能,形成“出门是基地,进门是课堂”的培训模式,现学现用。青原区渼陂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山宝菌业公司培训师资力量,每月举办一期培训班,免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理论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种植户座谈交流,分析解决技术难题,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热情。三是组建协会,共享实惠。农村实用人才遍布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规范化管理,我市依托基地成立了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了行业人才档案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目前,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管理人员**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人。公司现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人,大学本科**人、大专**人。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增强做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牢固树立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的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企业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真正树立人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源的思想,这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2.牢固树立了人才重在经营的理念。

二、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公司每年均要招聘大学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对老员工,公司以“服务理念新思维、服务方式新举措、服务特色新拓展、服务技能新提高”为主线进行岗位服务技能系列练兵活动。通过“树典型、学先进、比技能”,以“传帮带”的形式带动全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及服务水平。

三、建立了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人才的激励措施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内核的用人机制,必须注重深化人才使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人才“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

是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留住人才。企业实行按任务、岗位、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市场价值,以岗位的技术含量、关键程度、贡献大小、效率高低等指标合理划分岗位等级,以岗定薪。

五、建设企业文化凝聚人才。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人才面貌。公司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构建企业文化灵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文化的魅力感染人、凝聚人、留住人,使人才在企业有“家”的感觉,忠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市人才工作大局下,以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和引进培养各领域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是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特派员队伍。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功推行,构建起一支有能力、高素质、肯奉献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人才团队,年均选聘科技特派员1000名左右,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75%以上,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现代农牧业推进到哪里,科技人才就出现在哪里,科技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农牧业服务人才工作机制。二是建成稳定的“三区”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实施了国家“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累计选拔“三区”科技人员343人,服务了全市10多个产业,获得国家支持经费686万元,列自治区第二位。

二是组成快捷的科技信息报告员人才队伍。**年,在“星火计划12396”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远程可视诊疗科技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了**科技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了农牧业信息报告员队伍和专家服务团队,实现了疑难问题“有问必答、有急必救、快捷及时、主动服务”的目标。四是聚集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几年来,共引进高层次的院士专家团队四个,组成专家60多人,分别是: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及其专家团队;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中国工程院翁宇庆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和国家燕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任长忠研究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为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撑。

五是锻造一批产业行业 “尖兵”。针对主导产业,引进和培养一大批产业行业领军人才,开启了上有院士专家、下有科技特派员做产业行业引路人的“尖兵”模式,为产业行业快速发展壮大铺路搭桥。

一是农牧业领域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单一。

二是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增长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不成比例。

三是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单一、分布不均匀,浮在上层的.多、深入基层的少,挤在行政事业的多、分布企业与社会的少。四是现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知识老化,而自主培养能力有限,创业载体匮乏,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不足。五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聚才用才主体作用不突出。

一是新材料、新能源方面高端人才紧缺,特别是石墨碳素、金属制品、化工化学、医药、电工器材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极度缺乏。二是农牧业本土人才紧缺,在农牧业生产经营中,过分依赖外聘专家。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

一是对人才观念的挑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不够浓厚,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人才是第一重要资源”的观念较为淡薄。

二是对人才素质建设的挑战。总体上看,我市人才队伍规模偏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不足,人才素质与市场要求不完全适应,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并存,大众化人才较多和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短缺并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对人才配置的挑战。人才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需要随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成为必然。

四对人才竞争的挑战。市场经济步伐加快,造成了人才资源的短缺,人才短缺引起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将带来人才流动的日趋加剧。

五是对人才机制的挑战。近年来,我市在科技人才队伍的开发、引进、培养和使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一些人才体制、政策措施的不配套和相对滞后,又影响和妨碍了人才队伍的开发和建设。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1、是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的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企业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真正树立人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源的思想,这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2、是要牢固树立人才重在经营的理念。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经营好了人才也就等于经营好了企业。

1、制定企业人才发展规划。根据企业人才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人才发展长久规划,提出人才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持久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智力支持。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选拔干部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四是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强化对技术人员的现场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使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如下:

局党支部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各项党建工作。

1、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在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和时效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在公开过程中,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本系统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我们都予以公开。

坚持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真正做到教育不断常抓不懈。四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精心组织召开党员大会通报全局行政和党内重大事项。定期组织党员上党课并观看党建电教片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严格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及时理顺组织关系不在本单位的党员的组织关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工作调动后的党员以及新加入工作的党员进行组织关系转移并及时编入支部。

2、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做到坚持条件和标准,严把入口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3、规范党员档案审查管理,按时完成党费收缴工作。局党支部对党员档案进行严格审查,做到材料完整、时间准确、内容清楚、逻辑正确,确保党员党籍信息真实完整。在党费收缴方面,我局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要求,加强党费管理,及时核报党费,党员按标准每月交纳党费,支部每季度按时上缴一次党费。

1、深入传达学习,周密安排部署。全市推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动员会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市动员会精神,就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后,我局经过反复研究,精心起草制定了《中共市教育局党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思路及要求、方法措施、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成立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学习教育和专题教育活动办公室,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心制定计划,深入学习研讨。为确保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局党组以深入学习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__届六中全会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纪律规矩和国家法律法规、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部署和基本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各方面知识和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为学习重点,精心制定了《中共市教育局党组中心组20__年学习计划》和《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安排》,就局党组中心组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和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局领导干部制定了个人年度理论自学计划,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均衡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两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党性观念淡薄、模范作用弱等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问题。

严格标准,把好入党关键关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紧紧围绕中央发展党员工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积极发展思想积极上进、工作刻苦努力、作风公道正派,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基层工作同志入党。在新时期,通过党员和群众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多种途径,着重教育引导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坚持入党积极分子短期集中培训,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懂得党的组织和纪律,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端正入党动机,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不合格的人员。在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实,培养教育、政治审查、公示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程序、严格把关,保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学习教育,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学习教育长抓不懈,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重要手段。要抓好党员入党以后的教育培养,使其牢固树立“让学习提升自己”的理念,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确保党性不断增强、思想与时俱进。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的宗旨、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并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切实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从严治党,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严治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员管理,必须“严”字当头。要严格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例行会议制度,根据党员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完善学习考评制度和方法,采取领导干部讲党课、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先争优,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在工作实践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对优秀基层党支部、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着力打造“榜样的力量”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区”、“青年先锋队”、“青安岗”等党员模范岗位。充分挖掘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看得见、摸得着的感人事迹教育全体党员忠于党、忠于事业,完成好本职工作,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发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生机和活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党员是我们党的细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建设成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浅析邵武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所以如何吸引最好的人,选择最好的人,培养最好的人和保留最好的人就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的主体内容,为此,公司建立了人才引进体系、用人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人才整合体系。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首先,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打造企业硬件和软件设施,通过品牌能力来使得能够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使人才各尽其能。对于优秀人才要能吸引,还要用得好,留得住,同时还需要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引进,通过自己的培养,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伍加强沟通,架起感情桥梁,凝结起感情纽带,做广大人才的贴心人,创造留人拴心的良好环境。

三、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人才的激励措施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内核的用人机制,必须注重深化人才使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人才“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考核体系必须全面分析人才行为和工作成果的特点。绩效考评必须注意“公正、公开、公认”的要求,考评标准本质上应该是统一的,但必须对不同的职务和工作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考评项目。必须建立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才能使绩效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通过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特有的人才激励机制。

四、建立人才整合体系,提升团队综合竞争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归根到底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为了提升企业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在发挥人才个体效能的同时,形成人才团队的合力,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为此,要倡导团队精神,做好人才的有机搭配,形成工作合力。

浅析邵武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一直以来以“创新发展”为发展战略积极健康快速的发展。而公司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企业贯彻发展战略,实现企业发展规划并并于市场不败的法宝。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要素。

目前,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管理人员**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人。公司现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人,大学本科**人、大专**人。

近年来,公司在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实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增强做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牢固树立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的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企业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真正树立人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源的思想,这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2.牢固树立了人才重在经营的理念。

二、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公司每年均要招聘大学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对老员工,公司以“服务理念新思维、服务方式新举措、服务特色新拓展、服务技能新提高”为主线进行岗位服务技能系列练兵活动。通过“树典型、学先进、比技能”,以“传帮带”的形式带动全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及服务水平。

三、建立了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人才的激励措施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内核的用人机制,必须注重深化人才使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人才“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

是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留住人才。企业实行按任务、岗位、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市场价值,以岗位的技术含量、关键程度、贡献大小、效率高低等指标合理划分岗位等级,以岗定薪。

五、建设企业文化凝聚人才。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人才面貌。公司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构建企业文化灵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文化的魅力感染人、凝聚人、留住人,使人才在企业有“家”的感觉,忠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

我市民营中小企业众多,为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又能够适合我市企业特性的人才队伍,王忠义委员建议:

1、加强宣传,完善企业人才服务机制。政府部门要把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列入总体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级,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密切配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奖励的标准,抽调专业人员,明确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具体工作的职能机构。

2、健全职能体系,完善评价监管机制。引进专业的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引导或辅导中小企业对各岗位人才能力的要求、考核做系统的规划和分析,对各个关键岗位人员都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实施考评合格上岗。建立档案并利用互联网与我市与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实施共享。

3、加强我市人文环境建设,以良好的环境氛围吸引人才。其次从孩子入学教育、养老、医疗、住房、落户等方面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留住人才。

4、以政府为引导,企业联合专业的机构加强人才再教育培训,逐步提高专业水平。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实际人员,以及工作专业背景的实际出发,实施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有序发展。建立专项扶持政策,对带有企业培训再教育、企业人才引进、企业人才评级以及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人才,采取专项政策予以扶持。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范文

报告,中文字[释义]动态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正式文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油**石化公司中油吉化集团公司**化纤集团公司市中心医院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工作座谈,并分别由市人事局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下发了调查问卷,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市现有各类人才总量为32.37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22万人、技能人才8.3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92万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师以上技能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22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6.7%。(此次调研未含高层次党政人才)。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10788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8.8%和全市人才总数的3.3%。其中国突7人,国贴99人、省突46人。(见附表)。

从职业分布上看,教育方面占34.5%、工程技术方面占28.3%、卫生技术方面占13.1%、经济方面占7.6%、会计方面占6.9%、科研方面占3%,其他人才占6.6%。(见附表)。

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4866人,占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26%,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5%。(见附表)。

其中,国有企业2394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企业高管),民营企业2472人(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规模以下企业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经营管理人员)。

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5850人,占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总数的9.8%,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8%,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6%。(见附表)。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积极强化措施、创新制度,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并且打破常规,构筑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绿色通道”,营造了良好的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几年来,各企事业单位人才意识显著提高。大多企事业单位都能把人才工作同单位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狠抓培养、引进和使用几个环节,突出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效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调研中发现,多数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工作都比较重视,注重通过岗位锻炼和继续教育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向高层次方向迈进。**石化公司把人才兴企战略作为公司四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举措,提出力争到2010年培养3000名高层次专业人才。他们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和化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培训班,培养公司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三年来他们选送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培训班学习,使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迅速增长。他们还注重在业务实践和项目攻关中培养高层次人才,既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又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北华大学建立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学术带头人培养机制,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设立跨领域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学校为他们提供资金、设备等一切必需条件。几年来,学校共确立了350多个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学校还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化纤集团注重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门培养。根据企业长远规划,集团近几年先后选送100余名优秀干部到青岛纺织工业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公司还推出了创新理念,鼓励创新、宽恕失败。他们投资1600万元建立了小实验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大胆进行课题实验。目前,该公司已有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研奖。[]市中心医院在全市卫生系统实施了“学科带头人三个梯队建设标准”,从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为人才向高层次发展设计出了清晰的发展轨迹。为了促进人才成长,医院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人才培训、进修和外出考察学习。

2.加强人才引进,积极利用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几年来**市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让域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华星集团公司为引进和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在上海市成立了研发中心,吸纳了一批国内电子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远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专门在北京设立了投资公司和销售总公司。这样,招聘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生活、工作在北京,为企业效力,有效解决了北方城市引人难的问题。市中心医院几年来引进十几名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来医院安家落户,使心内科、心外科、骨科、烧伤科、消化科等科室迅速壮大,业务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为了促进吸引、引进人才,磐石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的若干规定》,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政策、服务、待遇、环境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保障措施。该市设立了“一站式”人才引进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制度。几年来,配合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近百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努力构建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区创业发展。他们除了建立大学科技园、归国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民营科技园等孵化器,为高层次人才进区提供发展空间和载体外,还制定实施了许多激励举措,如给到高新区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以特殊贡献津贴;给在国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带国际先进科研成果进区领办、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以资金支持等。几年来,高新区吸引了近千名高层次专业人才进区工作。

针对内陆城市引才困难的实际,一些企事业单位创新观念,实施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高层次智力柔性引进办法。**石化公司通过组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进站研究,提高对高、新、尖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目前几项国家863重点技术攻关项目都取得可喜成果,有的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中心医院规定所有的业务科室都要与国内、省内知名医院的对口科室或知名专家建立广泛的、长期的、稳定的业务协作关系,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联系,定期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来院进行现场手术示教、学术讲座、专题讲课、技术答疑。通过实施这样的举措,该院不仅解决了棘手的针对疑难病症和重大手术缺少专家的难题,同时智力引进带动该院一大批人才的快速成长。

3.运用科学激励手段,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激励机制,给一流人才以一流报酬、一流待遇。**石化公司提出,让一流的人才获得一流的回报。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发挥工作效能,他们规定博士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月工资最低5000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硕士月工资最低2000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此外,他们积极建立两级专家队伍。目前已经评出2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专家,单独发放专家津贴。**永大集团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在人才进企之初就先给买一套住宅,并根据技术水平给予7至10万的年薪。对带有成熟高科技产品的科技人员,他们还允许其以一定比例进行技术入股。一汽**轻型车厂为了抓住关键人才,经过层层选拔,确定了100名人才为企业“核心人才”,规定不管企业经济效益如何,这些人才的工资都不得少于年薪3万元。同时,厂里为了体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价值,在企业非领导职务中建立三级主查制度,让他们分别享受厂级、处级、科级待遇。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针对科研人员流失严重、现有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启动了“优秀人才工程”,提出设备、经费、待遇向高层次科研人员倾斜,实现人才、设备、经费、待遇的有机整合。他们提出,每年在研究人员中评出10名优秀人才,除奖金奖励外,在市内为每位优秀人才购置一套价值在20万元左右的住房。远东药业集团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实施了高薪高职、技术入股、期权奖励等一系列激励制度。

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相比,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主要问题。

1.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市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例偏低,尤其企业家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少。从数字上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3.3%,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是这样。我们一直自认为技能人才资源丰富,但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仅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1.6%,明显低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

2.高层次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从结构上看,高层次人才大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只有一少部分在企业。据**市人事局今年开展的人才调查数据表明,**市所属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83.23%在事业单位,而在企业的仅占16.77%。(见附表)。

此表由市人事局提供。

企业是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有1/6在企业这种结构显然对建设创新型**极为不利。

从职业分布上看,高层次人才多分布在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就专业技术类人才来说,仅教育方面的人才就占1/3强。而在经济部门,特别是生产一线从事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则非常少。高层科研人才仅占高层专业技术人才的3%,占全市人才总量的0.01%。

3.高层次人才层次和能力有待提高。我市被列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万余人当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为1831人,仅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7%。**市有不少大学、科研院所和吉化等中直大型企业,但院士级国家高端人才却一个也没有。**市被列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近五千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为374人,占7.7%。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高层经营管理人才还仅仅是一个大体的人才范围和数字上的把握,即“数”的概念,而不是“质”的概念。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卓越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家微乎其微。

4.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好,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0%左右的高层次人才认为自己在单位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而60%左右的人认为工作任务不饱合或无事可做;10%左右的人认为在单位根本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尤其严峻的是,近几年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市属单位流失到外地的高层次人才达220余人,其中多数是各单位的中青年骨干,包括各类专家近30人。流失的人才中,从专业分布上看,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和工程技术专业流失量相对较多,分别占流失总量的50%、32%和12%。

综上,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突出表现为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另一个是即使以往认为储备比较多、目前相对占有份额比较大的人才也正变得越来越少,比如卫生类、教育类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

(二)障碍性因素。

客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弱。

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其开发和配置受市场经济规律影响。就人才培养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地区,人才培养投入也就相对要少,那么产生的功效也势必要小。就人才流动来说,受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下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不易留住人才而往往要成为人才的主要流出地。显而易见,**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客观上不利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主观方面:人才工作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突出问题。

1.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调查发现,一些单位缺乏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意识,对人才重视不够,在选人、用人上感情用事多,重才、惜人、爱才不够。因不能被有效使用而导致的人才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2.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脱节。一些单位虽然比较注重培养人才,但挖掘人才潜能、发挥人才长处不够,培养和使用脱节。从整个社会上看,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人才培养不是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定向培养,而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几年来,我市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都存在很大的高层次人才缺口。但目前没有一套针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科学工作机制。

3.人才开发的意识不强,开发投入少,作用小。主要表现在基层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意识普遍还不够强,没有树立起“人才投资为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基层企事业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很少。人才工作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投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上没有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格局。

4.人才评价和激励措施不能有效落实。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和单位习惯于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致使一些政策措施得不到实际落实。

1.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树立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意识。要通过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通过宣传,引导各单位树立人才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和事业发展关键要靠人才的意识,把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变成一种自觉。

2.强化培养,完善结构,提升高层次人才素质。一方面要根据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搜集数据,了解掌握全市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订单培训和人才培养,解决当前高层次人才缺口和人才能力、素质与现实需求不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着提升高层次人才层次、素质、能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利用四到五年时间重点培养10名左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培养100名左右通过自主创业、带领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主;培养1000名左右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学科建设,重点加强我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省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政策,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善于搞科研攻关和技术攻关的科研专家、工程技术专家。要充分利用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东北之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及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高等学校松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振兴**老工业基地急需人才海外培养项目”等人才培养载体,提高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目标管理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工、农、医、教育、文化、社科等十大类100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和附着于企业的100个左右创新团队。要全力推进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机械、化工、电子信息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到“十一五”末,全市要较“十五”新增高技能人才3.5万人,其中培养新技师不少于5000人。要实施城镇和农村创业人才及技术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利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00名具有一定创业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城镇、乡村创业“小老板”和一大批扎根农村,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实施的高层次涉农技术人才。

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高层次人才“四位一体”社会化培养和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社会化培养和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以及人才投入资金“瓶颈”问题。建立并完善单位、个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人才开发上的导向作用和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方面人才培养上的资金支持、倾斜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用才和育才两个主体作用。同时让人才本身分摊培养成本,并且广泛吸收社会支持、捐助资金。

4.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以科学的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要继续推行并完善鼓励各类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及领办、创办企业的人才政策;要建立并完善以技术或创新成果入股的相关制度;要大力倡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企业以股权、期权奖励给有重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突出贡献人才、实际应用人才、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处于爬坡阶段、攻坚阶段和起支撑作用的人才支持、扶持力度;要针对不同类别、层次人才采取不同手段,实施有效激励;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导向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

5.完善“绿色通道”,加大急需高层次人才及智力的引进力度。要围绕全市汽车、化工等五大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积极吸引海外、域外人才;要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引才引智制度,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吸引人才;要发挥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对域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作用,让域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智力为我所用。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按照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领域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事业繁荣发展的重点所在。为了适应发展,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情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局现有职工19人,在编干部职工19名,其中公务员8人,技术人员10人、工勤1人。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全局职工的26%。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中级职称2人,占技术人员的20%;初级职称6人,占技术人员的60%。2017年,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还将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人才方面。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性人才匮乏,没有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发展大规划、大繁荣,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的发展。

全局编制数为22人,其中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12人,工勤岗位1人。现有人员19人,空编3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副局长。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30岁以内2人,占10%;30-40岁以内4人,占21%;40-50岁以内5人,占26%;50岁以上8人,占43%。2012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出去,带走了一部分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人,占26%,但其中4人都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专科毕业14人,占74%。学历层次整体不高。

----从职称及专业分布看,高级职称2人,占11%;中级职称2人,占11%;初级6人,占32%。专业领域分布不均。专业人才稀缺的同时还急需财会、计算机、文秘专业的人员。档案室没有专门档案管理人员,随着档案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二)财政投入不够,人才流失快。

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规划建筑领域的扶持力度,但是对住建行业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人才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对偏少,住建系统人员福利待遇总体较低,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现有人才也难以留住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制度不完善,队伍缺少活力。

现行事业单位制度(如岗位设置、分配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和影响了住建人才的培育、引进,同时也导致人才队伍活力不足。

1、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目前,住建事业单位缺少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用人方面是进也难、出也难。一方面,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来,另一方面,不能胜任新形势下住建行业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又无法安置。这对住建人才的培养、流动、交流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缺少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目前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一些特殊专业人才和一般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没有明显差别,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人员不钻业务、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难留住的现象。

3、专业岗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中高级职称岗位数受到严格限制,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直接导致部分中低级人员不思进取和高级人才进不来、难留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影响了队伍建设的步伐。因受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的限制,评聘职称就得等前人退休、自然减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一)完善人才工作格局。

1、重视人才工作。希望各级各单位人才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完善住建人才政策支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尽力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

3、加大住建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

(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1、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落实拟制人才发展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方案,大力培养、引进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相关行业的专门人才。当前,我县住建系统工民建、建筑结构学、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紧缺,下一步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用足用好现有编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成熟人才和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两种渠道引进单位急需的各类人才。在招聘人员时,要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在年龄层次、专业结构等方面梯次配备,形成有序、良性的人才梯队衔接。

2、提升现有人才。针对住建局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注重在现有专业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现有人才分类对待,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不仅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且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扬其所长、容其所短”。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各类人才在职自学,按县委、县政府有关规定对自学成才者给予奖励;选送年轻专业人才赴高校和国家级、省级、州级单位进修,在住建系统评选专业拔尖人才,调动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带动单位其他人员的发展、进步。

3、灵活使用人才。坚持人才的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方法,打破“用才必养”的传统观念,打通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互通渠道,引进人才与借用外智并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城建重点项目、旧城区改造、建筑业管理、保障性住房、房产交易、物业管理和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原则,发现优秀干部,调整使用干部,积极优化年轻干部队伍资源配置。采取推荐考察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重点管理、择优选用,着力打造年轻干部生力军。

4、整合人才资源。职能相近的科室、单位,可以进行整合,人员按岗位需求综合进行调整,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强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取向,重点向一线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避免一评定终身现象,在平常的考核中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

2、科学设定专业岗位。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职责、职能,科学合理地重新设定专业岗位,同时按照高、中、低职称,划定一定比例,形成培养梯次;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部分专业人才特别集中的单位,只设定专业岗位,不设定职称数,尤其是高级职称数,符合条件的均可以申报评聘职称,从而激发、调动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推动住建队伍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实行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实行待遇倾斜。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4、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强化隐患检查,坚持依法治理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成立消防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建设领域消防按全防治工作,提升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彻查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度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是结合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重点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在期不在期的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实行“零容忍”必须专人负责整改,各责任主体各负其责,并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设备,保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同时要加强对工地易燃物品的监管,确保消防安全。

三是明确燃气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就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层级消防安全责任,层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消防安全巡查、隐患整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液化气储存站供应点等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台账,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牌等,落实企业消防安全教育个应急队伍,再就是加大检查力度,加大用户安全教育宣传,及时消除燃气消防隐患。

四是加强既有房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要求整改并加强消防设施投入,畅通消防通道,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确保既有房屋的消防安全。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近年来,我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战略,使我县拥有了一大批有知识、有实力、有作为的科技人才,为××××的经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破传统人才观念,重视人才价值,创新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壮大人才实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强化素质培训,积极开展任职和初任职培训,对经政府党组批准任命的股级以上干部及新录用的公务员、新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招聘的各类学校毕业生,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务、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为期不等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协调、拒腐防变和办事能力。“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县处级、科级和股级干部528人次,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7人次;定期开展更新知识培训,以县电大为基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都对全县公务员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参训率达100。“十五”期间累计开展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公务员法》等8个项目5598人次;指导各行政机关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根据各单位公务员的意愿和工作特点,采取实地参观、接受教育、考察学习等方式,使全县广大公务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县直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进程。“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3498人次。二是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履行单位申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推荐的程序,有重点、有步骤的组织有素质、有潜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机关公务员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规、脱产的学习深造。十五期间,我县组织了3名专科学历的在岗人员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脱职进修法律本科学历,1名本科学历人员到燕山大学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班进修。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人用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法,通过公开报名、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公开选拔,为我县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局先后为财政、县委县政府“两办”、县纪检会、街道办、县公安局、县畜牧局等部门招聘了190名工作人员;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范选拔程序,坚持用人标准,严格任命政府管理的单位股级干部。目前,全县568名股级干部全部是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力量。正是经过我们一手抓选人用人渠道,一手抓学习培训,我县广大公务员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一支的群众信赖、为民办事的党政人才队伍。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1304名党政机关公务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大学本科学历562人,大专学历554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177人。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破传统人才观念,重视人才价值,创新人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壮大人才实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使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强化素质培训,积极开展任职和初任职培训,对经政府党组批准任命的股级以上干部及新录用的公务员、新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招聘的各类学校毕业生,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务、不同需要,分别进行为期不等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协调、拒腐防变和办事能力。“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县处级、科级和股级干部528人次,培训新录用公务员67人次;定期开展更新知识培训,以县电大为基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都对全县公务员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参训率达100。“十五”期间累计开展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公务员法》等8个项目5598人次;指导各行政机关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根据各单位公务员的意愿和工作特点,采取实地参观、接受教育、考察学习等方式,使全县广大公务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县直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进程。“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3498人次。二是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履行单位申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推荐的程序,有重点、有步骤的组织有素质、有潜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机关公务员到高等院校接受正规、脱产的学习深造。十五期间,我县组织了3名专科学历的在岗人员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脱职进修法律本科学历,1名本科学历人员到燕山大学参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班进修。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人用人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法,通过公开报名、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公开选拔,为我县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我局先后为财政、县委县政府“两办”、县纪检会、街道办、县公安局、县畜牧局等部门招聘了190名工作人员;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范选拔程序,坚持用人标准,严格任命政府管理的单位股级干部。目前,全县568名股级干部全部是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力量。正是经过我们一手抓选人用人渠道,一手抓学习培训,我县广大公务员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成为一支的群众信赖、为民办事的党政人才队伍。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1304名党政机关公务员,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大学本科学历562人,大专学历554人,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177人。

(二)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成为经济建设的助推器。专业技术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我县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做好职称改革工作。一是严格推荐申报。细化、量化申报评审条件,实行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县职改办逐级审报制度,尽可能的把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推荐为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二是严格聘任管理。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优胜劣汰的职称改革原则,实行聘任政策、数额、结果三公开,真正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选拔上来。对受聘人员实行聘任合同管理,明确具体岗位职责、权限,同时采取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等措施,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解聘、晋升的重要依据,督促专业技术人才在岗位上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对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要求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进一步保证了专业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三是严格开展继续教育。将继续教育作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和知识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述略》等新政策、新理论,指导农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围绕本行业特点,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严格落实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制度,使每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80学时以上,每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都在96学时以上。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845人,其中:按级别分正高职5人,副高职344人,中职3362人,初职3134人;按专业分,农、林、水、畜牧技术类196人,卫生技术类1003人,工程技术类450人,教育教学类4817人,其它类379人;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1人,大学本科2282人,大学专科3379人,中专及高中以下1183人。通过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激励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积极开发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企业生产经营领域,有力的帮助了农民增收、企业增产增效,推动了***的经济发展。“十五”期间,共研究开发了《***》、《****》等***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省创业三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励。

(三)企业科技人才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坚持人才跟着项目走,人才为项目服务的原则,实行“引、聘、培”三措并举,为促进企业发展和全县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一是积极引进急需人才。为解决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带队,组织***等企业劳资人员深入到**、***等地的各大中专院校开展招聘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临近省、市组织的人才交流会,扩大人才引进范围。近三年来,经我局引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都在100人以上,高层次、高学历人员都在10人以上,有效的缓解了企业人才紧缺的矛盾;二是大力推行聘才兴业。借助毗邻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优势,通过短期借调、业务服务等方式聘用一批具有医疗卫生、经济、政治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来**奉献聪明才智,促进***经济发展。截止到目前,累计为科学实验站等单位引进的近十余名假日博士,为我县带来了多项技术成果,有效的推动了**的经济发展。三是注重人才的培养。结合各单位需求,制订人才培训计划,实行院企联姻,每年都陆续选送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到天津农学院、湖北水利水电学院等大专院校进行脱产学习,以解企业燃眉之急。我局在2002年为***集培养的105名冶金专业大学生已开始为**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力量。四是跟踪管理搞服务。一方面,加强人事代理工作,增加代理项目,简化代理手续,将单一的人事档案代理发展到转正定级、考评职称、调整档案工资、户粮关系接收等全方位代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的干好工作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从关心他们生活入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以情留人。2002年以来,我们相继举办了两次“**之约”大型联谊联姻活动,并指导**、***等集团筹建了人才住宅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引进人才的婚姻和住房问题,许多在**、***的工作的外地大学生纷纷表示将落户**、根扎***干事业,努力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截目到目前,我县企业人才累计达1932人,其中国有企业252人,非公有制企业1680人,全部在****等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乡土拔尖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完善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办法。采取个人申报、乡镇推荐、县直单位联合评审等方法,真正把我县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农民企业家等乡土人才选拔了出来。近两年,我们先后向省人事厅申报了*******等一批先进拔尖人才,有效地鼓励其发挥了致富带头人作用。二是着力提高乡土人才技能水平。今年我们将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县科协等单位,邀请中国农业大学9名专家教授来我县开展食用菌及设施果菜栽培、奶牛奶羊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淡水鱼养殖等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全县种养大户的科学种植、养殖水平。三是引导涉农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挥专长,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择业。今年我们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对他们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制订了优惠政策,即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又弥补了农村实用人才不足的缺陷。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有农村乡土拔尖人才65人,其中种植类8人,养殖类19人,加工类38人。

虽然我局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感觉到离领导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希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县的发展形势都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企业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各类企业人才只占人才总量的19,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还不够;二是本地人才外流现象急需遏制,相对于发达地区,我县引才没有优势,本县籍的人才,受外地良好条件和用人条件的吸引,不愿回乡就业。1999年到至今,本地人才外流320人,引进人才流失41人;三是乡土人才开发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不仅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而且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四是涉农类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2.9,与全县416个行政村相比,只能两个行政村共用一个涉农类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我县农业建设一线的需要;五是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年龄老化,目前,我县乡镇机关公务员平均年龄43岁,不完全不利于工作开展等,都需要我们今后认真加以解决。

(一)制订科技人才发展长远规划与专项基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分别确定人才发展的短、中、长期目标,制订十年远景规划。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拔款、用人单位自筹等渠道,建立专门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训、突出贡献奖励、攻读深造补贴、支持贫困大学生等,为人才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一方面要“走出去”,用人单位与高等院校取得联系,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选送一批初、中级人才去学习深造,培养***急需的学科技术带头人;近期应着重培养冶金、机电、高效农业和农林牧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急需人才。同时还要组织企业家赴高校、科研机构各知名公司考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另一方面要“请进来”,继续聘请两院院士、省内外专家教授来讲座授课,为×××服务,聘请博士、硕士开展经济技术交流,提高我县现有人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三)着力在引进人才上做文章。在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外出参加人才交流会,引进急需人才的同时,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地吸引人才的的政策措施,在编制、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在住房、配偶等方面给予妥善解决,特别是农、林、水、畜牧等涉农专业的双学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只要回***就业,尽最大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切实增强***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假日博士”、“双休日研究生”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候鸟型”人才,为***的经济开新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做好高中级资格推荐申报和初级资格评审认定工作,坚持重业绩,看成果的原则,通过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不唯学历资历,综合审查其工作经历、工作能力、业绩成果材料,确实把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骨干选拔出来,树立一批专业技术领域领军人物。

(五)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根据省市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训考核工作,采取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十一五”前三年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轮培一遍,使他们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活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工作创新业绩,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六)大力开发乡土人才。制定有关乡土人才兴办科技实体和开发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多方面促进乡土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组建面向市场、灵敏度高的信息网络,帮助和引导乡土人才接轨市场,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七)充实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合理安排公务员流动,鼓励县直单位35周岁以下公务员到基层工作。扎实做好乡镇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公开选拔一批有能力、有素质的人员补充到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中去,缓解人员年龄老化问题,提高乡镇机关公务员的生机和活力。

(八)加强人才的后续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才座谈会,选出优秀人才代表出席会议,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配合组织部门做好人才组织发展工作,特别是对人才较为集中且人数较多的的大型私营企业建立人才党支部,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摘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积极探索贯穿于后备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过程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更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近年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初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培育管理不重视,重选拔使用、轻培养管理。目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后备干部没有具体培育管理措施。许多单位对后备干部一定了之,名单有,人数有,措施没有。一是缺乏思想重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后备干部培育是一个长期系统工作,短期内看不到什么明显效果,抓与不抓对眼前工作影响不大,有的单位领导对后备干部工作不重视,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重眼前轻长远,满足于现有岗位使用得心应手,只求眼前过得去,不求长远有发展;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本系统内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培育工作只是喊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二是缺乏规划指导。各级缺乏对后备干部培养的总体计划,更没有“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后备干部培育工作几乎“千人一轨”,甚至无人问津。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也仅限于下派上挂,分派急、难、险、重任务和实质性交流换岗锻炼很少,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培育机制的缺乏,导致后备干部在本单位内的培养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后备干部的考核评价、跟踪管理也有名无实。由于选拔时带来的先天性不足,加上培育管理缺乏计划性、针对性,致使后备干部队伍成长较为缓慢。

队伍的整体建设,又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积极探索建立贯穿于后备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德才兼备、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进领导班子时,原则上应从后备干部中挑选;各单位呈报审批干部时,凡不属于同级后备干部的人选,要在呈报报告中作出说明。这对于解决后备干部备用脱节的问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力激活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2]杨日,张钟声,高校后备干部培养刍议,《理论界》2005年第9期。

[3]姜山,改进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党建研究》2009年第12期。

[4]蔡景生,孙立樵,特别策划:后备干部之谜,《人民论坛》2010.4第286期。

公司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立足人才强企助力企业发展转型【精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用人机制,盘活企业人才。突出政治标准,强化业绩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一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修订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考准、考实干部的履职表现。探索出台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有机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全面总结近年来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选拔任用干部的有效做法和工作经验,将竞争上岗范围扩大至二级正岗位。深化落实社聘人员聘用管理岗位管理规定,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和适用岗位,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优秀人才,有效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三是不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认真落实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在2023年底完成二级单位领导班子至少配备**名**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的基础上,到“十四五”末,实现二级单位**岁以下“一把手”占比**/**,通过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持续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人才。树牢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政策环境。一是建立人才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明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组织实施人才强企工程,统筹推进关键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持续落实集团公司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完善公司工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初中级职称评审标准,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三是营造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公司二三级工程师、技术专家选聘工作,打通人才转换通道,确保完成集团公司的总体工作要求。落实相关薪酬福利待遇,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完善组织结构,提升基层组织执行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重心放到基层、功夫下到基层、资源用到基层。一是持续完善组织结构。落实公司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实施方案,通过优化行政机构等方式,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基层管理单元,力争做到每个基层三级单位单独成立党支部。二是配齐配强党务人员力量。严格落实“专职党务干部数量不少于员工总数**%”及公司党群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划分要求,配齐配强党务干部。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完成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轮训工作,并持证上岗。三是深化党支部考核评价。修订公司党支部考核办法,提升综合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与党支部达标晋级、党支部书记述职、先进评选表彰、业绩考核等全面挂钩,坚持在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吸纳党员,做好发展党员全方位考察培养。

国企党建经验交流:党建引领高科技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集团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结合企业实际,突出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发挥自身优势,充分依靠工会组织,积极探索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新举措,从思想引领、机制创新、载体创建、组织保障多个维度发力,构筑技能人才发展高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集团党委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先后召开第*次党代会、科技创新大会、党委人才工作会,结合集团技能人才队伍的特点,以及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加强工会工作,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集团工会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落实集团党委三次会议精神,以党建引领工会工作高质量开展,把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向盘”,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从思想引领、机制创新、载体创建、组织保障四个方面探索形成技能人才由“工”到“匠”的四条路径,创造性地构建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模型和整体框架。

目标层:“1个总目标”:实现技能人才由“工”到“匠”,输出一批工匠型技能人才。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按照**集团三次会议精神,培养更多的工匠型技能人才。

1.实践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聚焦思想引领、机制创新、载体创建、组织保障四条路径,强基础、建机制、搭平台、促保障,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现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总目标,为企业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双轮驱动贡献力量。

2.服务支撑端:通过实践探索,集团科技领域和产业领域实现均衡发展,更好地服务**集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国家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通过上述模型构建,清晰勾勒出**集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框架,为实践创新指明了方向。

集团党委坚持政治上统领、思想上引领、工作上带领,实现党建带动、工建促动、条块联动,为党建工作疏通“毛细血管”。

“工匠直播月”节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切实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自豪感。

强化和创新技能人才队伍党建工作。为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集团将党建工作同班组建设相融合,优先考虑由党小组长担任班组长,在班组中设立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先锋岗、岗位标兵等评比活动,争取将班组长培养成党小组长。创新工作室由高技能人才领衔,以产业工人为主体,优先考虑吸纳技能人才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持续加大在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技术能手、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集团新发展党员人数中,技能人才比例从20**年的**%增加到20**年的**%。同时,鼓励一线技能人才中的党员争当安全生产能手、创新创效模范、服务群众先锋。

集团着力完善技能人才发展机制,引导各单位培养技能人才,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引领技能人才主动自我提升。

形成“4+3+n”制度体系。集团立足实际,从顶层加强技能人才发展制度研究,相继制定出台4个制度文件,明确目标。集团工会制定3个工作实施文件,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多个相关制度办法,三者逐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了“4(集团)+3(集团工会)+n(基层单位)”的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制度体系,为技能人才群体的全面发展指引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提供了保证。

创新培训交流机制。建立“内循环”培训学习机制,聘请集团示范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红旗班组领衔人开展专题培训,广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加大外部培训交流力度。聘请外单位大国工匠、全国劳模、北京大工匠等先进典型来集团进行培训交流,帮助一线产业工人提高技能和业务综合能力。组织工人师傅们赴外单位交流调研、观摩学习。

创新技能人才成长机制。分三步构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三级体系:20**年,在行业协会大力支持下,集团成功获得有色金属行业技能鉴定点资格,可面向集团产业工人开展部分工种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技能等级鉴定;20**年,集团依托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平台,积极在北京市申请备案,于年底成为北京市首批唯一认定机构,可以面向有色金属行业14个加工类职业工种开展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级技能等级资格认定,为行业技能人才提供服务;20**年之后,集团将继续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备案工作,力争获得通用工种的技能认定资质,面向全社会技能人才提供服务。

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技能和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研究创新激励方式,制定出台制度,引导各所属单位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完善技能人才表彰奖项,集团各类优秀个人评选向技能人才倾斜,形成以国家表彰为导向、集团积极参与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推动落实技能人才参与分配权利,确保发展成果与技能人才共享。

集团工会构建“四个载体”,打造技能人才展示创新能力、提升技能素质、加强学习交流的平台。

以集团示范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先进班组载体,搭建企业级平台。20**年以来,集团工会在全集团范围开展集团示范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先进班组创建工作,在创建工作中探索形成六步推进法,切实将创建工作打造成工会履行职责的品牌工作,将集团示范型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先进班组打造成技能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

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构建三级架构。以基层单位岗位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为基础,以集团技能大赛为主体,深入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技能竞赛,同时与行业竞赛相衔接,构建基层、集团、行业技能竞赛三级架构,为获奖的技能人才打通技能等级提升绿色通道。

以合理化建议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根据技能人才特点,健全奖励办法,给予即时奖励,激发广大技能人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技能人才一线创新创效主力军作用。

以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强化成果推广运用。积极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及命名,推荐技能人才创新成果参加行业评比,推荐集团级创新工作室和先进班组参加更高级别评比,着力引导各单位发挥产业工人协同攻关及成果共享,为促进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提供广阔的舞台。

以促保障为抓手,集团着力增加人力资本投入,高质量服务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一是加强法制保障。针对技能人才定期开展基础法律、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教育培训。二是逐步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对于参加教育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贴。三是不断深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由集团工会牵头,组成政策研究小组,加强对技能人才问题理论研究,形成研究性论文。四是集团工会积极发挥作用。研究制定民主管理、集体协商等方面的制度,修订集团职代会管理办法,保证职工代表中一线技能人才比例,保障技能人才与各单位平等协商的权利,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五是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集团工会每季度通过电子版《工会简报》积极宣传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展现技能人才的风采和作品。六是组织技能人才开展交流。积极推进人才交流培训工作,在全集团范围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

经过探索实践,**集团已经基本实现了技能人才素质的普遍提升,闯出了一条以“党建带工建”推动技能人才由“工”到“匠”的实践探索之路。

通过总结梳理,在基层、集团、行业、省部、国家五个层级,在技能等级、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综合素质、荣誉、奖项六个方面探索形成“五横六纵”技能人才发展工作体系,技能人才发展路径由原先的“独木桥”演变成“立交桥”,路径更加开阔。

通过系列实践举措,集团技能人才推动企业产业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益发明显。20**年以来,集团一家所属产业公司成功上市,部分军工项目的加工环节由委外代工实现自主加工,各单位产品质量稳定性、一次合格率、及时交付率大幅度提升,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增幅超过**%。一批技能人才创新成果开始在行业崭露头角。20**年,集团技能人才创新成果获行业特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技能人才领衔研制的**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技能人才参与发表论文**篇,参与发表专利**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专利**项,为集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一大批技能人才技能等级得到提升,20**年技能等级提升人数是20**年的**倍。技能人才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涌现。**年来,**个集体获国家级荣誉,包括**个“全国工人先锋号”、**个“全国巾帼文明岗”。

**集团以党建引领工建,创新企业工会工作方式方法,提升了工会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号召力,铸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集团工会将进一步发挥职能,持续研究、探索、拓展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企业技能人才成体系、路径,成就更多的工匠型人才,为集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年浅析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他们具有三大重要特质: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烈的成就欲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包括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人才、以首席专家为代表的科研科技创新人才和以高级技工为代表的技术人才三大类。

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应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内部供给与需求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改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使用及开发状况,更好地帮助企业各部门提高对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同时,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更快更准确地获知人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并对可能出现的人才资源供需失衡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从而为企业及时把握新的机遇提供有利支持。

2.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2.1物质激励。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处于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才,企业应采取不同的绩效评价标准和奖励方式。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可根据项目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以提成的方式给与奖励;对于一般技术员工或工人可以采取一次性奖金以鼓励他的小发明;对于管理人才,可以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来确定奖金数额;对于从事市场方面工作的人才,可以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报酬,同时辅以目标管理方式来鼓励人才在开拓新市场、挖掘潜在消费市场等不能直接计量的工作方面开拓进取。

2.2事业激励。科技创新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企业要注意到他们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充分、工作方式和时间弹性充足,允许他们自己设计工作程序,使科技创新人才觉得工作是充实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2.3感情激励。正确运用感情激励可以有效地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感情激励包括对员工的尊重、支持、信任、宽容与体贴。企业的管理层应加强对人性的认识,根据人的情感特征进行感情投资,满足人才的社会心理需要,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层应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需要,传达自己的想法和企业的使命,从而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契合。

开发区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20,**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实绩步入**省省级经济开发区前5位,20,经过综合考评,再次从全省60余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脱颖而出,被评为20**省综合指标前10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两年翻三番。年,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总利税**亿元。协议利用外资**x亿元,实到外资****万美元,实到内资**亿元人民币。201―9月份,协议利用外资**万美元,实到外资**万美元,实到内资**亿元人民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专业招商人员功不可没,2004年完成实到外资**万美元,实到内资**亿元人民币;今年1―9月份完成实到外资**万美元,实到内资**亿元人民币,均占整个吸引内外资总量的80%以上。

(一)、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健全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招商理念,全面树立“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全力抓质效”的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做特做招商引资文章。二是实施“领导工程”。开发区主要领导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招商引资上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招商引资中,主动出击,亲自外出与外商谈判。三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了经济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管理和项目推进工作。其中由三名管委会副主任具体负责不同区块的招商引资工作。四是设立招商引资专业机构,在**年组建了招商引资部,抽调精兵强将到招商引资一线工作。同时,这几年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引进人才,不断充实招商引资力量。现招商引资部**名工作人员皆为本科以上文凭,其中具有英语六级水平的有**人。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

1、加快引进专业人才,着力提高专业招商队伍整体素质。招商引资不仅是软硬环境的较量,而且还是人才、智力的搏杀。周边兄弟县市之所以在招商引资方面比我们领先一步,关键是聘用到了一批招商能人。近年来,特别是在行政区域调整后,虽然我们开发区的招商队伍壮大了,但在配优配强方面还需要下功夫,这支队伍的素质和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坚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既懂外语、又懂经营管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招商队伍。一方面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去年和今年引进了两名学外贸、具有英语六级水平的人员充实到专业招商队伍中;另一方面,在强化学习,在提高人才队伍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我们以学习为起点,努力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招商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实现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本领不断增强的`目标,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近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招商人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二是抓业务知识的学习。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化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wto规则的学习,把握大局,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三是抓学历教育。有计划安排有大专学历的专业招商人员,通过参加成人教育等途径,完成本科学历。四是抓计算机实用技能知识学习。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分层次组织学习培训。

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部队伍建设,确保后备干部健康成长。

后备干部健康成长,完善自我、加强修养是前提。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自身的主观努力是确保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提和基础。

首先,要克服三种不良精神状态。一是谦虚谨慎,克服“骄”气。不能高估自己、轻视别人,要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否则,就会严重脱离群众,最终使自己丧失成长的群众基础。后备干部要以谦虚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成绩与能力,踏踏实实地努力提高自己。二是勤勉不辍,克服“惰”性。存有“惰”性的干部,总是认为自己已经位列后备干部队伍,该干的事也干的差不多了,无需再在工作上花太多的精力,不思进取。这种心态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后备干部的先进性要靠不懈地努力才能保持住,否则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三是扎实工作,克服“躁”气。有的后备干部认为自己已经是“准领导”,因而总是期望能够早日得到组织的提拔任用,等待提拔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失去耐心,表现得心浮气躁,无心实干。这与组织对后备干部的素质要求是相悖的,升迁不应是后备干部工作的唯一目的和动力。

其次,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党政干部处于一定的岗位就必然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后备干部是单位的骨干,是党政干部中的优秀分子,在条件成熟时还有可能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只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练就过硬的领导本领,才能为今后担当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权为民用的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用以谋取私利的手段。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不能在实践中摆正位置,一旦拥有职权就有可能误入歧途。三是服务意识。必须强化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要始终忠实代表好人民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和“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再次,要把握五个努力重点。一要修“德”。为“官”先要做人。常修其德,做到公道正派、人格高尚,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而施展才华,有所作为。如果只为“做官”,忘记做人,就会丧失原则,贻害事业,最终失去民心。二要练“能”。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其素质和能力不可能随着职位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锻炼,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只有认真学好党的基本理论,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辨明方向,站稳立场,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特别是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才能认识和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统揽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三要思“勤”。从政要勤,勤政才有希望。干部如果贪图安逸,不勤奋敬业,就不会有前途。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立足自己的岗位,尽自己的能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些不愿奉献,处心积虑钻营,最多只能得逞于一时,终究会被人民所唾弃。只有那些把事业摆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塑造起良好的形象。群众心中有杆秤,无论“大”官还是“小”官,只要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就会得到人民的公认和爱戴。因此,应一心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四要攒“绩”。优秀领导干部不是自封的,而是通过做好工作干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为党政干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年轻干部应该踏踏实实做事,决不能朝三暮四,贪图安逸,而必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不务虚名,争创一流,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后备干部只有不为名利、一心做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真正干出群众认可的实绩来,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领导干部。五要尚“廉”。为“官”清正廉洁,就能树立威信;办事公道正派,就能一呼百应。后备干部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把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经受住权力的考验,严格自律,遵守法纪。

后备干部健康成长,健全机制、创造条件是保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在后备干部自身不懈努力的基础上,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这对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要积极创新观念,营造氛围。一是容错。对他们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误,不能。

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坚持不懈地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当前集团公司转型发展,产业多元化、区域规模化的背景下,培养选拔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对于保证企业长远发展、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拓宽视野,扩大后备干部选拔渠道。

发现和储备一大批优秀年轻人才,是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目前企业后备干部选拔产生的主要方式是单位推荐,这种方式对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数量和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优秀人才,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在坚持集中推荐的基础上,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多种途径发现和遴选后备干部,努力创造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一是结合企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把那些经过民主推荐或综合测试进入前列,但因职数限制未能入选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注意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优秀干部,及时把那些职工群众公认、政治业务素质好、现实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名单掌握起来。三是注意在抢险救灾等关健时刻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优秀人才,并从中挑选后备干部。四是充分利用后备人才信息库,分类储备一批年轻专业人才,对比较成熟的,适时纳入到后备干部管理,进一步扩大识人选人视野,把各方面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断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二、跟进培养,提升后备干部能力素质。

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促使后备干部尽快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是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长期以来,后备干部的培养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名单,但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措施,跟进培养不够,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因此,必须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锻炼培养相结合,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教育,全面快速提升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坚持以党校为主要基地,利用中青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专业对后备干部进行轮训,同时加大定向培养工作力度,保证其在今后岗位上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后备干部到创业发展和基层一线工作,或安排到复杂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考验,使后备干部在实践锻炼中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加快成长。三是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增强后备干部的大局观念和民主意识;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谈话和请示报告、导师辅导等制度,实时关注后备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保证后备干部健康成长。

后备干部工作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顺利成长成才并得到任用。当前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备多用少,提拔任用率不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必须重视后备干部的管理和选任工作,坚持动态管理和储备使用相结合,既要注意及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满足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又要注重选拔使用后备干部,使后备干部队伍通过不断新陈代谢,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一是坚持实行后备干部周期性集中调整制度,即按照一定的资格条件、数量比例和结构要求,通过民主推荐、综合测试、组织考察等程序,定期从各单位挑选后备干部,报上级党组织备案进行管理,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数量和结构满足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二是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对已经纳入后备干部管理的干部,定期进行考核,对经实践证明不适合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要果断进行调整,同时,根据后备干部队伍变化情况,对新发现的优秀人才适时进行补充。三是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备用结合制度,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对资格能力相近的,优先在后备干部中选拔;对经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及时提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逐步提高后备干部在拟进班子人员中的比例,使后备干部队伍成为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来源。

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面对干部资源短缺、实践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厂把人才的培养当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全面实施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内部人才资源,并适当吸收专业人才,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促进了企业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培养造就了与现代企业管理相匹配的干部队伍,逐步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了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同时,也输出了一批专业精、能力强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

下面,我代表**厂就如何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进行汇报,我的汇报共分四个部分: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我们始终从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入手,从现实和长远的需要出发,结合实际,区分层次,在广大干部中进行长期的“六个教育”、“三个培训”。“六个教育”,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反腐败、反腐蚀的廉洁自律教育;国情、油情、厂情教育。“三个培训”,即:深入开展学法、知法、用法的培训。三年来,共组织干部学法、知法、用法培训25次,参加人员达2500多人次,提高了广大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强化更新知识的培训。重点学习知识经济、现代科技、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知识,2005年我们办这类培训班达34次。通过培训,拓宽了干部的知识面和视野;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普遍开展了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了专业技术干部的开发知识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和技术进步的创新能力。

通过用现代科学文化的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

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

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使用,是干部工作中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组成部分。育人是用人的基础,用人是育人的目的。如果忽视有计划高质量的培养教育,就难以产生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使用干部也必然停留在低水平。为此,我们不断地改进对干部的培养教育方式。

一是注重干部的实际锻炼,不断提高领导能力。2005年,结合油田公司选派的4名处级后备干部,同时又在厂内选拔5名干部,分别以轮岗方式把他们分配到环境比较恶劣、条件比较艰苦、工作量比较大的站队工作,或安排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接受锻炼和考验,改进了干部下派挂职锻炼的方法,改变了干部经历单一,缺乏全面领导经验的状况,提高了实际效果,经过短期的培养,这4名处级后备干部中已有2名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岗位。

二是以点带面进行培养,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会战初期,我们厂干部人员少,经验不足,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量和新的产能建设模式,存在许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漏洞。根据油田开发建设的需要,两年来,公司给我厂选派了各类干部43人,这些支援英台建设的干部在工作中经受了锻炼,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激活了干部队伍,使这些干部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又培养出一大批懂业务、会管理的员工队伍。

三是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只有竞争才能发展的人才成长氛围。重组改制以来,特别是2005年,我们始终以活动为载体,在技术干部中广泛开展了采油工程、开发管理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共有28名优秀技术干部脱颖而出;机关干部利用周末论谈形式加强交叉业务学习,每名机关干部高度重视周末讲座并把论谈当成展现自我水平的舞台。通过学习,广大干部对主体业务加深了解,目前已开展6期,共有12名同志会上进行交流,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整体业务素质,在干部中形成了拓宽知识面、做复合性人才的氛围。

数增加0.5,如果我厂完成**万吨原油生产任务,两所人均奖金系数达1.8倍,科级干部系数将达到3.6倍,远远超过副总工程师及厂长助理的奖金系数。

五是强化年轻干部的培养,加强管理,使年轻干部得以健康成长。对于年轻干部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是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发现有些年轻干部在选拔时表现还是好的,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有的因个人能力的原因或经不起地位变化后的各种考验,工作失误多,群众威信较低。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发生,我们采取了动态跟踪指导,强化队务公开和民主测评,适时考核促成长的办法来帮助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防止重任用轻教育的现象,从而使年轻干部管理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做到了防微杜渐。

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选拔任用优秀干部,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尤其是研究、探索和推广适应新情况的新方法,通过我们的实际工作,使我们深知,选拔德才兼备干部必须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走群众路线,拓宽知识渠道,开拓选人视野,完善用人制度;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才能给每名干部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一是破除旧思想,树立新观念,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扫清障碍。我们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上,破除了“四种思想”,树立了“四个新观念”,即:破除了“论资排辈”的思想,树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新观念;破除了“平均主义”的思想,“树立了“机遇难得,人才难得”的新观念;破除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思想,树立干部流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观念;破除了“年轻干部缺乏经验压不住阵”的思想,树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新观念。特别是在选拔年轻干部上,彻底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敢用的思想顾虑,真正做到放手让年轻干部挑重担,让他们在我厂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学习、探索、锻炼、提高。2003年至今年我们共选拔14名年轻干部到队级、科级领导岗位上,其中最年轻的仅有27岁。

二是改善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干部在优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始终把改善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当作培养干部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改善技术干部的工作环境,油田公司投资100万元新购置了78台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投资近40万元改善工艺地研两所技术干部及基层办公条件;其次为改善干部和员工的生活环境,我们新建坨东综合楼和夫妻公寓各1座,改造了英服单身公寓,配备了相应的生活物品,并实施宾馆化管理,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坚持以德才和工作业绩为取向的用人标准,推行公开竞聘。2005年,我们先后对***站的管理岗位、试井队自动化、作业监督及地质工艺两所科级岗位等32个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共有128人参加。通过公开的竞聘,使一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并取得了新的成绩。被委以重任的**站长李长青同志,工作中敢抓敢管,处处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团结协作,不懈努力,2003年***站当年投产,就获得了油田公司金牌队荣誉称号。被誉为“夜猫子”的工艺、地研两所所长吴尤平、卢玉峰更是刻苦研究、精益求精,白天忙于现场,晚上研究方案直到深夜,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敬业精神,为我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形成梯次的人才队伍。一方面以季度考核为重点,加强科级、处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另一方面,以月度业务水平与实践能力考核为主,强化队级后备干部的培养;第三对新入厂的140名中专生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培训办法,进行技术人员储备考试,对成绩优异的前13名进行了半年时间的轮岗培训,又进行了理论与实践考试和综合考核,目前已有2名成绩突出的被正式聘为采油队技术员,其余为准技术员继续培训,有1名考核不过关取消了竞聘资格。第四通过脱产与短期、集中与分散和月学月考的强化培训,奖前罚后,鼓励在岗的干部不断加强学习,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四、创新干部考核,建立严密的领导干部监督约束机制。

2005年,我们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工作,主管领导分系列对干部进行考核。对于技术干部结合半年一次的技术交流会及日常考核两个方面开展。分别由两总师、两所所长成立考评委员会,对技术干部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对处于末位1-2人的转入操作岗,处于末位3-4名的实行动态试岗。全年转入操作岗3人,动态试岗7人。基层管理干部结合德、能、绩、勤、廉5个方面及员工测评情况。对于基层班子考核突出业绩考核、班子整体配合、班子成员整体业务能力素质、班子廉政、员工测评情况开展;根据综合测评情况对所有基层班子及个人进行排名,对处末位的输油队班子进行解体,队班子主要成员转入操作岗。

以上是我厂重组改制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上所作的一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干部的交流和监督体系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二是在干部管理上仍存在着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教育的倾向,干部的思想教育和跟踪考核仍需加强;三是干部的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急待加强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提高;四是干部的传帮带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切实发挥“用好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培养机制。

**厂的支持和厚爱;将建立完善的干部任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整合干部结构,以需要和作为为标准,挖掘干部潜能,因人而用,找准每个人的位置,营造出岗位靠竞争,择岗看技能的用人氛围;将建立完善薪酬分配机制,优化激励政策。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建立以基本工资、浮动工资、效益工资为主要考核单元的工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量化考核,易岗易薪;将建立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干部结构。加大干部的考核力度,除注重业绩指标的考核外,还要加强综合素质的考核,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行动态用人机制,按月、季、年实施全面考核,对于优秀的干部除提高薪酬待遇外,给予休假、旅游、外出学习等奖励,对于末位干部将实施解聘转为操作岗。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厂在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现在我们****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作风比较过硬、经验比较丰富、业务水平比较高、学习型的干部队伍。这是公司机关部门和各兄弟单位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更是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培养的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助这次会议的东风,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以干部人事工作的新成绩和企业开发建设的新成就,为企业的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