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09-29 23:35:36 作者:文锋 2023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模板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一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是国际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具有危害植物种类广、适生能力强、繁殖力高、容易爆发成灾等特点,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灌木、农作物和草本植物等300多种植物,不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给疫情发生区域的居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常被作为国际间的技术贸易壁垒,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美国白蛾每个虫态均可随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蔓延快,防控难度大。

去年以来,各村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美国白蛾虫情,经过全镇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根据虫情越冬基数调查和专家分析预测,今年美国白蛾在我镇仍将呈大面积发生趋势,虫情有可能进一步扩散蔓延,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村一定要从关注民生、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全力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保护我镇生态环境,维护我镇生态安全。

(一)目标

通过开展美国白蛾综合防控工作,使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大幅下降,最大限度地压缩疫区范围和减轻危害程度。2009年,全镇完成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有虫株率控制在10%以下,叶片保存率60%以上。同时,用3至5年的时间,建立起全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长效机制,防控工作专群结合、科学实施,无死角、全覆盖,做到有虫能防治、疫情不成灾,确保全镇生态安全。

(二)基本原则

1、综合治理,科学防控。综合运用人工、物理、生物和生物药(制)剂防治等措施,促进生态自我调控,不断提高防控工作成效。

2、属地管理,责管统一。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按行政区划实行属地管理,各村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管辖范围内的防控工作负全责,做到职责明晰,责管统一。

3、专群结合,群防联治。以专业队防治为骨干,群众防治为基础,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联治的防控工作氛围。

(一)加大监测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美国白蛾虫情测报体系,充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和人员,固定村文书为测报员;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分布区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完善虫情报告制度,制定美国白蛾虫情预警和应急响应预案,发现虫情立即按规定上报。

(二)实施科学防治。美国白蛾的发生时间为:第一代在5月20日至6月30日、第二代在7月1日至8月15日、第三代在8月16日至10月30日,各村应根据实际发生时间进行防治,在每一代发生时间至少喷一遍药除治。综合运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以生物药(制)剂防治措施,采取诱杀成虫、剪除网幕、药防幼虫和收集虫蛹等方法,在美国白蛾一、二、三代3个幼虫为害期和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下树化蛹期4个关键环节,组织多形式、多环节灭杀。

(三)强化队伍建设。各村、企事业单位要逐级建立专业防治队伍,配备专业设备,加强业务培训,做好辖区内林木、道路和公共区域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并承担应急防治任务。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护队伍的作用,整合队伍资源,实现美国白蛾防控与森林防火的有机结合。要坚持专业队伍防治为主的前提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行群防群治。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美国白蛾防控-党员奉献日”活动;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中广泛开展“爱绿、护绿”活动,形成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新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领导,成立镇长为组长,各总支书记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要建立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小组,支部书记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领导。

(二)严格落实责任。要建立防治工作责任制,签订美国白蛾防控目标责任书,把防治任务和目标进行分解并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导检查。镇政府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将采取全面与重点、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美国白蛾防控重点时期和关键环节的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虫情隐患,要限期整治,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对因为监测不力、检疫执法不严、隐瞒疫情、贻误时机、防治不力等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列为阶段考核,总分为100分。考核时间:6月30日对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考核,占20分;8月10日对第二代防治考核,占30分;10月15日对第三代防治考核,占50分。年底汇总后,计入阶段考核总分数,考核标准是:每次村内和所辖区内树木全部喷药一遍,树木树叶保存率为70%以上。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二

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全面维护生态安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及时有效地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根据省、市业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我省自20**年以来,先后在芜湖、宿州、淮北和我市的阜南县发现美国白蛾疫情。按照省、市业务部门有关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我县采取检疫、监测、普查等多种方法对美国白蛾进行严密防控,目前尚未发现疫情。由于我县紧邻阜南,因此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一)目标

全面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切实做好疫情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部署进行除治,使虫(网)株率控制在0.1%以下,叶片保存率90%以上,确保不出现重大成灾情况。

(二)对策

1、成立颍上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和颍上县林业局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并发布美国白蛾应急预案

3、全年开展3次以上美国白蛾普查。

4、加强检疫检查工作,防止疫情传入。

5、建立并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若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及时除治。

(一)宣传和培训。

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宣传车、黑板报、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美国白蛾发生危害性状、识别特点、防控技术,以及美国白蛾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打消人们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消极麻痹思想,树立防控美国白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群众参与美国白蛾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营造防控美国白蛾工作的舆论氛围。

培训:在冬、春季开展两期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所有检疫员、测报员、各乡镇林业技术员及防治专业队队员等。人数每期不少于30人。培训内容为有关政策和法规、《美国白蛾防控技术与对策》、《美国白蛾监测技术和普查方案》、《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等。

(二)开展监测和普查

1、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队伍和监测机制,每个乡镇要建立1-2处监测点,明确一名测报员,每村至少要有1名森防员。对与阜南县交界处和328省道、105国道沿线的乡镇设监测点两个。全县监测人员预计30人,监测点30个。监测工具主要使用诱虫灯和性引诱器,性引诱器悬挂不少于10个。

2、普查:

根据美国白蛾生活史特性确定普查时间:

成虫,越冬代,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一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8月上旬至8月下旬。卵:第一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8月上旬至8月下旬。

幼虫:第一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蛹:第一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三代,10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全县普查次数不少于3次。

调查点设置: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对木材集散地附近、乡村农户房前屋后和城区机关单位院落的树木进行随机布点;公路、铁路沿途的树木等要进行重点调查。原则上每2-3km布设1个调查点,每点设1-2个标准地进行详查,每标准地面积为1亩,标准地尽量设在靠近村庄处;成片林调查每乡镇不少于两块,设2-4个标准地。全县布点数不少于100个。

调查方法:

蛹期调查。一是在老树皮、乱石堆、墙缝等越冬场所,采集越冬蛹;二是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下部围草诱集。

成虫期调查。用黑光灯、性诱剂进行诱捕,加以鉴别。

初龄幼虫网幕期调查。该期是普查的最佳时期,在样地内,仔细观察树上是否有网幕,计算有网株率和平均每株网幕数。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三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

(三)防治技术措施

1、强化监测监管。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全面、定期开展美国白蛾疫情调查,对美国白蛾易发区域的树木,如交通沿线、庭院、货场、饭店、旅馆、池塘、木材加工聚集区、林产品市场等周围进行重点调查,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发布预警。加强对绿化施工工程监管,严把苗木来源关,凡无《植物检疫证书》调入的一律不得进行栽培,凡因绿化施工引发美国白蛾疫情的,依法追究施工方责任。健全美国白蛾监测报告体系,方便群众报告疫情,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充分发挥森防机构的监管作用,加强对从疫区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运输工具的检疫复查,发现带有美国白蛾或无植物检疫证书的,依法查扣并进行除害处理。

2、一旦发现美国白蛾疫情将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药剂的选择要十分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主要选择除虫脲、噻虫啉、灭幼脲3号、美国白蛾病毒、杀铃脲、bt、烟参碱、森得保等仿生、高效氯氢菊脂、生物药剂和植物性杀虫剂。在施药防治过程中,严格按农药使用手册规范操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伤害等。

(2)天敌防治: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选择适宜天气和时机以虫口3倍的数量分两次施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实现稳定控制的目标。

(3)人工物理防治:一是人工挖蛹:在美国白蛾越冬后至春季羽化前发动群众挖蛹,政府有偿收蛹。以降低虫口基数;二是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未扩散前(3龄前),组织发动人员用高枝剪除网幕,杀死网幕中的虫子,以降低虫口密度;三是草把诱集:利用美国白蛾各代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点,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离地面1.5米左右处围绑庄稼桔杆,诱集老熟幼虫予以销毁;四是灯光诱杀:每3公顷左右挂一盏杀虫灯,诱杀成虫。

1、强化监测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全县测报网点建设,确定乡级测报员,明确测报人员职责,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依托专业合作社成立防治专业队。加强培训,提高防控水平。

2、药剂、药械储备和购置

对现有仪器、机械设备做好检修、调试,目前我局有车载式高射程喷雾机一部,担架式高压喷雾机6部,背负式烟雾机8部等。同时要求乡镇都要配备相应药械,确保满足防控应急需要。我局现已储存药剂50多件,并且已与供应商建立联系,不足部分,及时充实。

3、资金保障

20**年,在财政预算中,防治经费不少于10万元,并积极争取省级防治经费资助。不足部分,有林农自筹。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三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幼儿园其他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今年我市学园幼儿园火灾事故零起,虽未造成伤亡事故,但火灾防控的警钟应该长鸣。为切实加强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根据朝阳市教育局《关于朝阳市教育系统xx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朝教[2017]336号)及《凌源市教育系统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园针对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适合我园的防火工作方案,领导小组认真开展火灾防控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冬春季节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学园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总体目标,结合我市幼儿园实际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提高学园防控火灾能力,实现春节、元宵节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期间不发生火灾事故。

从xx年xx月xx日开始至xx年xx月xx日结束

(一)落实园园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园园消防安全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本园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把教职工岗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落到实处。按要求定期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填写消防检查记录,配齐消防器材,积极组织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强学园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幼儿园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要明确专人管理,灭火器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安全有效。所有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教室和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都须有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xx月xx日前,对前段消防安全专项行动进行“回头看”,对没有排查到位的要及时排查,没有整改到位的要及时整改,对发现的重点问题,要逐条逐项地明确主体责任、解决方法和时限,要紧盯容易引发火灾的关键环节和致灾因素,严查用火、用电安全,严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严查危险物品和易燃装修材料,加强防范。

(三)积极推进幼儿园消防队伍建设,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义务消防队,加强培训和日常管理及值勤,配足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提高处置初起火灾和控制火灾蔓延的基本能力。重点部位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食堂、教室的用水、用电等都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细则。学生教室的管理是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严禁私接电线、私装插座和使用明火,做到日检查、周汇总、月上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安全隐患。

(四)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力度,切实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xx月份是消防安全宣传月,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是预防、减少火灾的重要措施。在消防宣传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消防宣传活动,结合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知识宣传工作,确保消防知识宣传工作深入师生心中。通过一系列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全面提升学园防控火灾的能力。

(五)认真落实查漏补缺,切实完善学园消防安全工作档案。根据朝阳市教育局《关于朝阳市教育系统xx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朝教[xx]336号)及《凌源市教育系统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完善《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档案》。

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认真开展火灾防控工作。总之,通过消防安全管理检查与整顿,我园发现了一些消防安全隐患,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排除了一些安全隐患。同时,借此机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演练活动,加强了消防管理,提高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四

20*年是我市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建设“绿色*”,喜迎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的重要一年,随着我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由以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向造管并举、巩固提高绿化成果方向转移,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行业管理,突出抓好美国白蛾监控工作及重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我市生态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4%以上,监测预报准确率达到82%以上,产地检疫率达到96%以上。

(一)抓好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加强对我市窗口地带和重点生态区域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确保生态景观不受破坏。对我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松毛虫、天幕毛虫、落叶松鞘蛾、叶蜂、鼠害及时进行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要继续推行“限期防治通知书”制度,针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及早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做到防前有作业设计,防后有效果调查。在防治方法上,要大力推广仿生、植物源药剂及生物天敌的应用技术,保护环境,实现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在防治形式上要做到跨区域的协同联动,统一行动。防治组织上要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治模式,鼓励和引导成立防治专业队、防治服务公司参与承包防治。森防部门要做好测报、防治技术方案的制定、作业监理和防治效果检查验收工作。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把各项目标任务量化赋分,并以此为依据深入考查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队,并通报全市。

(二)加强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继续抓好《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的落实,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应急防控机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测报点、标准站、药剂药械库建设工作,提高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抓好检疫除害处理系统、应急防控系统、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天敌繁育场等项目建设。

(三)加强监测预报,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加大利用诱虫灯、性诱剂、植物性引诱剂等虫情测报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对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监测功能,及时、准确上报各种监测数据,准确病虫情预报,不断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协同气象部门,面向社会及时林业有害生物警示信息和宏观预测。

对美国白蛾的监控工作,根据我市《20*年度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在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宣化县和宣化区五个重点监控区设立美国白蛾监测点34个。每个监测点悬挂诱虫灯1台,安排虫情调查员进行监测。监控区的各县区要在主要地段设立美国白蛾监测点,配备虫情调查员,随时关注有无美国白蛾的发生。在美国白蛾的发生季节实行值带班制度和日报告制度。严格督查管理,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四)强化检疫执法,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规范调运检疫程序,杜绝只开证不检疫现象,重点搞好林木种子、苗木、木材、花卉等森林植物及产品的调运检疫,完善《检疫要求书》制度,防止林业有害生物随林产品调运扩散蔓延,确保林业生产安全。南方冰雪灾害造成大面积林木折倒,为严防疫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随清理采伐林木外销造成疫情传播,各县森检部门要严格调运检疫和复检,严防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市。加大苗木的产地检疫和复检力度,从严把关,未经检疫的苗木不能用于造林。在造林工程结算时,没有检疫证书的不预结算苗木费。

(五)加强森防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各县区要建立起独立的森防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从事森防工作。在硬件设施上要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站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在人员安排上要把那些思路清晰、业务过硬、工作积极主动的人员调整到森防岗位上来。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或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森防事业。

(六)积极开展行业宣传,争取全社会力量支持森防事业

宣传工作是森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同时,通过宣传,普及林业有害生物的法律法规、识别及防治知识,宣传森防工作的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形势任务,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提高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关注程度,推动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五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全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处置体系,提高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处置能力,控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生态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国家林业局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经高速公路跨省调运林木种苗和松木及其制品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通知》《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延安市行政区域内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处置工作。用于处置本土和由国外(含境外,下同)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林木、种苗及繁殖材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林业生物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属地管理,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动员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相邻地区要相互配合,实行联防联治。灾情出现后,反应迅速、程序规范、措施果断、处置科学,实行人员统一指挥,资源统一调度,信息统一发布的应急机制。

1.4.2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检疫,防控结合的原则。在抓好全面监测普查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入境检疫和重点区域的监测预防工作,做到全市预防和除治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1.4.3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控灾的原则。根据全市森林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制订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突出预防保护的重点,确保重点区域生态的安全。

1.4.4坚持管理科学,规范有序,依法防治的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指挥处置一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指挥处置二级、三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

2.1市防控指挥部

按照《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的通知》(延政办函〔2019〕62号),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负责做好各自工作领域内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灾害处置工作,并积极配合市林业局扎实组织开展全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灾害处置工作。

根据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同意,市应急防治指挥部可对成员单位作适当调整。

指挥部职责:

(1)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全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研究解决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灾害处置中的重大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灾害处置工作。

(2)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及县(区)人民政府、指挥部、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监测控制和扑灭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情。

(3)负责协调解决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及灾害处置防治所需经费、应急物资采购和调拨。

(4)负责协调监督在入境交通路口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实施检疫封锁。

2.2指挥部办公室

市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由市林业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承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防控处置工作方案,提出防治处置措施建议,组织检疫封锁、除害处理等处置工作。

(3)发布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

(4)协调、督促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防控及灾害处置工作。

(5)及时调配防控及灾害处置所需的资金和物资。

(6)督导受灾县(区)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7)负责灾害信息收集报送和应急管理宣教培训等工作。

(8)负责向市人民政府、省林业局报告灾害信息及处置情况并通报毗邻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9)承办市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3县(区)防控指挥机构

各县(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防控指挥机构,由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指挥。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指挥应当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协调解决应急防治中的经费保障、物资采购等重大事项。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灾情监测

3.1.1监测区域

根据我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将特殊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区域(自然、文化遗产地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列为重点防控区,其余为防控区;将人流、物流频繁,林业有害生物容易传播的较敏感地域及场所列为重点监控区范围,实行分类施策。

重点防控区:桥山、黄龙山两大林区;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黄帝陵、宝塔山等重要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

重点监控区:城市公园、绿化用地、苗圃;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交通干线防护林、采种基地、母树林;木材加工、销售场所;厂矿企业、农电建设改造工地及周围地区;其它人为活动频繁地区,省境重点县(与两省相临的县)。

3.1.2监测实施

1.全市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和省级测报点为基础,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增加测报网点密度,划定灾情监测责任区,设立长年监测点,将灾情监测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具体人员。

2.以县为单位每三年开展一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每年春秋各进行1次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专项普查,及时将普查结果报告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

3.发现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由市林业有害生物专家组负责鉴定。无法确认的,送省上或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

3.2检疫管理

3.2.1设立检查站

在全市入境国道和省道设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临时检疫检查站。

3.2.2检查站职能

(二)对需要消毒的运载林木苗种和松木及其制品的车辆实施消毒;

(三)对不符合植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按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五)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督检查的有关情况进行登记,制止途经车辆经国道、省道公路进入我市。

3.3支持系统

加强省、市、县三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上报信息系统。实行植物检疫证书网络化管理,严格进行检疫,及时开展复检,杜绝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4.1.1灾害的确认和分级

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由市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确认。

(一)灾害事件的确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

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发生林木病虫交叉感染人畜的事件;

国外新传入我市的林业有害生物,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事件;

国家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市新发生事件;

(二)灾害事件的分级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划分为三个等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一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

1.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发生林木病虫交叉感染人畜的事件;

2.国外新传入我市的林业有害生物,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二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

1.国外传入的国家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市新发生事件;

3.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在2个以上(含2个)县级行政区连片成灾面积30万亩以上,危害程度中度以上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60%的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三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

1.国家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市新发生的事件;

3.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在2个以上(含2个)乡级行政区连片成灾面积10万亩以上,危害程度中度以上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60%的事件。

4.1.2分级响应

(一)一级灾害事件应急工作程序

市级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迅速了解灾情发生情况,确定灾情严重程度,分析灾情发展趋势,提出启动救灾处置预案建议,报省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经指挥部确认;并召开成员单位紧急会议,决策有关重大事项,组织实施救灾措施,按照职责分工,互相配合,迅速投入开展灾害处置工作,尽快控制灾情。

(二)二级灾害事件应急工作程序

市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指挥机构办公室接到灾情报告后,应迅速派员赴现场了解灾情,分析灾情发展趋势,提出启动救灾处置预案建议,报市指挥机构确认,经省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核准后启动处置预案,组织实施救灾措施。

根据灾情和工作进展,必要时,市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应急救灾措施,根据县人民政府申请,调拨防治药械,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防治经费。

(三)三级灾害事件应急工作程序

县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并上报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灾情进行确认。县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启动救灾处置预案,组织实施防治措施,迅速控制灾情。

4.2灾情报告与信息处理

4.2.1灾情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或疑似情况后,应立即向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逐级报送至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同时说明信息来源、危害区域、程度、发生性质的初步判定、拟采取的措施及报告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认为可能属于重大有害生物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报至省林业局。

三级灾害事件由市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7日内应于确认,二级灾害事件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7日内应于确认,一级灾害事件国家林业局予以确认,同时告知发生地人民政府。

4.2.2通报与信息发布

1.根据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情况,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5日内向毗邻市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2.接到毗邻市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情况通报后,市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有关县区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关注重大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并加强监测工作。

3.经省林业局同意后,市林业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有害生物发生的信息。未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发布灾情有关信息。涉及对外报道时,未经中、省对外宣传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

4.3通讯

在重大生物灾害处置过程中,必须保持通讯联络及有关信息系统网络畅通,明确主要联络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专用电话和备用电话,确保应处置间各级领导指挥机构之间通讯畅通。

4.4安全防护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尽量减少使用剧毒药剂。防治人员在接触化学有毒农药和燃油带动的防治器械时,必须穿着安全防护服,并时刻要注意天气和风向的变化。

使用有毒药剂要远离水源和居民点,在灾害防治现场做好广泛的宣传动员,提醒居民做好安全防护,不要在防治区放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5后期评估与处理

5.1善后处理

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林木发生危险性有害生物,经指挥部办公室确认需要伐除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补偿。

5.2评估工作

处置预案启动后,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机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处置效果评估,向指挥部提出终止实施或转为非重大生物灾害的意见,经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处置结束后,对重大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向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6保障措施

6.1物资保障

市、县各级要建立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药械和物资。储备库应设在交通便利,具备储运条件,安全保险的区域。各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机构办公室要按灾害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救灾物资,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异地调拨物资时,由上一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机构办公室负责协调、调配。

6.2资金保障

处置重大生物灾害所需经费,由财政安排,用于药械和物资购置、相关设施建设、人员及财产补偿等方面。市、县各级财政每年要储备相关救灾所需资金。资金使用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6.3技术保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组织对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超前研究,制订防治技术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6.4人员保障

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诊断鉴定专家组,负责技术决策和灾情评估;建立由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人员、森林植物检疫人员、林业站专业人员、林场、苗圃技术人员和职工、及社会其他方面人员组成的市、县、局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理预备队,负责现场救灾处置工作。

6.5监督与演练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不同时期重大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潜在威胁,各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机构办公室定期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对能力进行检查,包括机构、队伍建设和物资、技术储备情况等。每年对专业人员和预备队队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实战演练,提高应对重大生物灾害的处置能力。

7附则

7.1名词术语说明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影响森林、林木、种苗及繁殖材料、竹子等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严重损失的森林病原微生物、昆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是指由国外或境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

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某些林业有害生物常年维持较高的种群数量,造成严重危害。

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某些林业有害生物在一般年份种群数量较少,偶然出现可促使其大量发生的有利因素,造成严重危害。

7.2奖励与责任

对在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由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施过程中因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责任。

7.3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延安市林业局负责解释。

7.4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