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精选9篇)

时间:2023-10-09 14:49:39 作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精选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一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10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放弃口算,用竖式笔算的方法来解决口算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学的笔算方法已经在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了,自然会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面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方法。看图学习例1的计算方法,我先运用课件与孩子们探究算理。明白算理后,孩子们面对16×3马上能想到把16分成10和6后再算。例2只是在末尾添加0,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末尾没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引导他们一起总结了口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当末尾有:“0”时,先把末尾的“0”省略,先算“0”前面的数,最后在计算结果里把省略的“0”补上。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口算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部分知识在学习中如果掌握好了,对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都会有提高。但是在练习时还是有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16×2=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把16分成10和6。2)10×2=206×2=12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可以直接说出60+18=78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数学广角》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有序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如何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衣服卡片、数字卡片来摆一摆、连一连、算一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晰、有条理的有顺序的思考问题,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求知欲,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力求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本节课让小组的同学交流,你是怎样搭配衣服?用“7”“3”“9”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学生在积极、活跃、自由的交流氛围中,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让个体的经验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流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中有序的思考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通过衣服、早点的搭配、路线图、开密码锁、参观顺序等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条理地全面思考问题,经历探索简单的排列组合过程。

教学难点: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课件和衣服卡片、数字卡片。

1、谈话激趣。

2、课件出示衣服图: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可能猜测:生:4种

生:5种

生:6种

……

1、衣服的搭配问题。(例题1)

学生操作摆衣服卡片,说说最多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连一连)

2、早点的搭配问题。

课件出示点心图。

引导学生思考:

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

两种饮料与四种点心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两种饮料与五种点心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种饮料与五种点心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

3、行走路线的问题。

课件出示路线图

小组讨论:从乐乐家去动物园一共有几条不同的路线?

(学生汇报交流)

3、开密码锁问题。(例题2)

出示密码锁

学生猜测密码可能是几?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开锁方案)

展示开锁方案

1、课件出示动物园:要参观海洋馆、大象馆、熊猫馆有几种不同的参观顺序?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序的搭配》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数学广角》的知识,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全面思考问题。本节课以乐乐去动物园为主线,通过衣服、早点的搭配,路线图、开密码锁,参观顺序等情境创设,学生在摆一摆、连一连、算一算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清晰,有条理有顺序的思考问题。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为学生提供了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在交流活动中,学会表示解决问题中有序的思考过程。本节课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通过教学发现我对本节课的课堂生成预计不足,学生一下子就能算出衣服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今后如何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以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面还要多下功夫。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三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 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 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5课时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计 4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 5课时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第六单元 面积 7课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2课时

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 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四

由于时间的关系,早上匆忙地只准备了一份作为演示的材料,也预料到课堂上在“讨论选择哪种图形来比较不同形状的大小”会出现磕碰,实际也果然如此,孩子们没有亲自动手实现理性地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图形,所以在讨论时,部分学生显得来不了劲,而且也出现了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选择上出现不肯定,有批学生认为长方形更好,但是考虑到这堂课的知识量大,我把学生的这种怀疑先放到了一边(其实这是不对的,不负责的表现)。

但是这堂课的学习动力还是不错的,孩子们多次在“怎么用这种就不行,那个行这个也行嘛…”的“挑逗”语言中进行激烈地理性地争辩,在对单位面积的认识也是非常到位的。

但是还是有很多疑问:这堂课要不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1平方厘米与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四人小组每人拿到一种图形来试图比较不同形状图形面积大小会不会效果更好,使用正方形来测量更有舒服力!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五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练习课,我在练习设计中做了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还不够,由于过多的考虑教学时间问题,导致我引导的多,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变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六

在讲解这一单元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下二年级学过哪些图形,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征。随后,我拿出了课前准备的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布艺,让学生进行分辨,并提出要给这些图形围个花边,可是如何能知道所需的花边的长度呢?学生进行讨论,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直尺测量出给正方形的小布艺围成的花边的长度,有的说用线先量一量圆形布艺的外围的一周长度,然后用尺子再测量一下有多长,还有的说用软尺直接测量圆形的布艺的一周的长度……没想到这些孩子的思维真的很广,能想出这么多好办法来,我真为他们的能力所震惊所感动。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集思广益这个词。

这时,我适时的引导出周长的概念:我们所要测量的图形的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六、周长)我提出:我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手来知道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他们纷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工具开始测量。我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意图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充分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他们测量出小布艺的花边的长度后,我又板书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让他们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它们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它们的特点。在他们完成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教室里什么是这样的形状啊?他们很快的找到了符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自己熟悉的物品。那我们就来测量一下我们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的周长吧,看谁能很快量出它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来测量,测量得出数据后推荐一人向大家汇报。

有的小组是一个边一个边的测量的,有的是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测量出一个长和一个宽,然后乘以二得出来的,还有的是测量出一个长后乘二,再测量出一个宽后乘二,然后把它们所得到的数加起来。我把大家的不同做法板书下来,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哪种做法又快又准确。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自己适时点拨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此方法得出)这样教学目的主要是:既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又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很快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从实物到抽象的形体,我在学生得出公式后,在刚才板书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上标出了它们的长度,让他们根据自己得出的周长公式计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再交流计算结果。然后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新知。

在全班学生都能正确的计算周长后,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边长的计算公式和长方形的长与宽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七

5|00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00

但他的笔算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讲,他对于乘数的简便计算已经掌握了,但对于计算的算理却不理解.

其次学生对于乘数的0前面有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错误

140

×1500

___________

70

14

____________________

21000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八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估算。

本节课我首先利用知识迁移,导入新课。复习了数的近似数求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不仅让学生分析此题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选择了部分应用估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反馈效果还不错。相信,只要我和孩子们坚持加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知识点上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上时间表教学反思篇九

《小树有多少棵》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是关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 归纳法,练习法,主要是考虑到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本班学生学习能力相差较大,优者优,劣者劣,是很明显的差别。像320这种题目的得数,他们不用考虑,就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是,至少有1/的学生会不清楚,这是本班学生的学情。

课上,从导入开始, 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购整捆的铅笔导入),为本节新课小树有多少棵作了铺垫。当从主题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 学习的兴趣高。在授新课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分组交流等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 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向。衍晟、嘉豪、晓茵等相对接受能力较不好的学生也能根据复习的内容顺势迁移到本课学习中。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每捆20棵树,3捆就要把3个20相加即20+20+20

可以把320,就是3捆小树合起来的总数

就是把20+20+20,等于60(棵)

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谈论自己的想法。尽管不那么完整,我都给予肯定。当提出4捆小树、5捆小树时,孩子们也就明白该怎么样做更好了。

要求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是迁移的目的,也是孩子必须掌握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练习中,有出现32 302 3002这类题目,再让学生计算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大部分学生只会说积每一次多一个0这样的话,对于乘数和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不那么顺畅,但是在交流中发现孩子还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知道当乘数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时,积也跟着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今后的学习中, 我会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