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2-26 09:17:02 作者:碧墨

通过阅读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的写作范式和常见的错误,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品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对心理学的认识论文精选

幸福在每个人眼中的视网膜上成不同的像,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追求。但有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身边的小幸福,忽视身边的人和物给我们带来的开心与感动。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观,树立好心态,为自己将来的幸福作一个好的规划。

这个学期我有机会接触了幸福心理学,在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深入了解的东西,对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于之前的看法。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讲课方式以及饶有趣味的课堂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关于幸福的定义,我有了自己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以前懵懂的我!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所谓幸福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可信赖的朋友。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一切随之拥有。”在庆幸自己能看到这么富有哲理的言语的同时,也感叹这句关于幸福的注释很好,很实在,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进行太深入的思考。

这学期在第一节幸福心理学课上老师引导了我们一起思考什么叫幸福,我发现在被别人忽然问道什么是幸福时我竟然回答不出。于是,我又想起一个电影里讲的东西:在这个电影里面,范伟饰演一个农民工,人家问他什么是幸福?他也愣了一下给出了这个回答: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一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就蹲在那里就比我幸福。这种回答很有意思,它就是一个比较。按照他的逻辑,幸福一定意义上是我们比较出来的。随后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说了一句话:“什么叫幸福很简单的,幸福就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啦!”这时,另一个同学说道“你们还记得去年春节晚会上,小沈阳跟赵本山演的那个小品《不差钱》吗?里面有句话成为了去年一个流行语。小沈阳说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赵本山说不对,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我赞同这样的观点”

很快,老师在课堂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不是有钱就能带来快乐,像我现在虽然不是富翁但我很快乐、很幸福。可能每个人的幸福观都不同,对于我来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像教书、带孩子等等都是非常幸福的事,幸福是靠你们自己去感受的”。

我想我之所以没有像老师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幸福观跟自身缺乏思考和总结及当今的社会的基本状况有关。就如《卓越企业家终身学习月刊》上所讲的一样: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一下今天这个社会,叫做快速、多变、多诱惑,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状况。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变化得很快,这是好的地方。但同时也是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快速会让我们有些麻烦,那就是忙。我们人人都很忙,有很多事要做。其实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我们忙到最后连心也丢失了。所以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要去寻找心。也就是我们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没有及时地去体验自己的幸福。于是身边的小幸福都被自己忽视了!

学习了幸福心理学之后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探索自己的幸福观。

其实自从踏入大学以来我经常感觉到空虚,我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干嘛?真的感觉不到快乐,找不到幸福感。因为我内心一直纠结着!之前我是没有了读书的机会,后来在斗不过自己内心强烈想读大学的愿望时,我冲破重重阻力来到了民政读书。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是踌躇满志,积极地竞选班委,加入学校的部门与组织。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焉了,我发现我的内心不快乐。因为我不喜欢费尽心机去拉拢同学支持我;不喜欢在部门里表面上和所有的人都和和气气的,而背地里却在争权拉派;不喜欢在舞台上表现很假很假的一面。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我发现我的幸福观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改变。我在想:是否幸福就是在班上每门功课都得a,然后拿到国家奖学金;是否幸福就是在部门里争一个好的位置坐,受到众人的敬仰,随意地支配别人;是否幸福就是在每个大型的舞台上都能看到他亮丽的身影,获得鲜花与掌声,让同学们都钦佩自己;是否幸福就是和每个老师都打好关系,说话有底气、做事有背景有靠山。正是因为这些想法让我每天都不开心,因为这些我一条都做不到。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学校如同一只蚂蚁,渺小地不能再渺小了。我努力着却做不到这些,所以我更加地自卑,更加地瞧不起自己。于是我的心情也跟着自己的内心变化此起彼伏,频繁地出现焦虑、恐怖、悲伤的心理现象。

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有了新的改变,我不再抱着那些自己讨厌也做不到的幸福观了。在审视自己一段时间后我为自己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也遵从了自己的感受,不再强求一些什么,好好地把握自己的幸福,为自己将来的幸福做一个规划,享受自己的人生。

现在,在我眼里开心就是最重要的事。我一直认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吃自己喜欢吃的,结交自己喜欢的朋友,和自己心仪的男生谈恋爱是很幸福的事。因为这样自己很开心,把每天都过好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因为对于别人来说所谓的幸福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开心的感觉是一样的。只要自己觉得开心那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其实就是开心的另一种说法。”不过幸福比开心包括的要多,开心只是说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而幸福包括了健康、家庭、爱情、事业和友情。如果这些都很完美,那你就是很幸福的人了。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完美”,这时,只要你开心就是幸福了。

确保现在的幸福感得可持续发展,对于以后的幸福我也应该做一个好的规划。

对于健康我要重视了,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不好,那么他干其他的事也会经常有着有心而力不足的感觉。众所周知,钱可以买到药却买不到健康的。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我们都非常重要,健康是成就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大学里我要谨慎地对待恋爱问题,找到一个合适的男友,为自己将来的婚姻打下基础非常重要。众所周知:爱人是与你相伴一生的人。如果你的爱人与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你就会拥有和谐的家庭,而和谐的家庭才是你停泊的港湾。当你外出时,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有人牵挂着你;当你回到家里,有人嘘寒问暖,疲惫的身心在这儿得到修整。革命导师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妮,科学家居里夫妇,他们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和赏识,甚称典范。不管他是否与你一同从事相似的事业,你俩都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奋斗。所以,当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够被一个异性深深地爱着,就是你的幸福。如果你的爱人与你同床异梦,家庭便危机四伏,你便寝食难安了,而幸福也会荡然无存了。所以在大学里我要为自己的幸福做好规划,不要因为寂寞而随便找一个男的谈一场耗钱、耗时、耗力、耗感情的恋爱。

虽然之前因讨厌阿谀奉承而没有幸福感,但我不能忽视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开心,不能忽视朋友的重要性。《永远是朋友》这首歌里有句歌词说得好:“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俗语也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生活在大千世界,一个人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而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别人的帮助。即使你很富有,很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到万事不求人。而且,许多时候,我们除了物质的需要以外,还有精神的需要。你的感情需要与人交流,你的心声需要有人倾听,你的思想需要有人理解,你有些矛盾和疑问需要有人化解……所有这些,都需要朋友。美国前总统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他同别人的友谊。”友谊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它能照亮人的心灵。有了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你的生活才会一帆风顺,丰富多彩。所以,要想获得好的幸福感,朋友这条链子不能断的。

幸福是一个奇特又重要的东西,它如同刚吹起来的泡泡一样,五彩缤纷地点缀着我们的天空、点缀着我们原本单调又乏味的人生。它轻盈地飘起,晶莹剔透的样子又是多么脆弱易破碎呢。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观,为自己将来的幸福做一个规划,享受自己的人生。

对心理学的认识论文精选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介入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十分必要。

1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

心理咨询遵循尊重性、平等性、保密性和交互性的原则,通过技巧性的对话方式使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形成一种协调、融洽和和谐的心理气氛或条件,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这种关系达到相当密切的程度"成功的心理咨询,会使咨询者与来访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感情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统一、心理上的共鸣"[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咨询为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能动性,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大学生身心协调"情绪稳定,就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起理解"信任"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

2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心理咨询通过测试"自由联想"疏泄等手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掌握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冲突与危机以及人格特点和行为障碍,从而有效地疏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矛盾与压力。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技巧性的方式与学生会谈并且注重倾听,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从而使学生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是将外界教育信息通过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五个部分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心理咨询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使大学生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心理咨询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塑造良好人格,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相契合。近些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危机和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不良问题或产生心理偏差乃至出现心理失常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必须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宗旨,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化和人性化,从而更加贴近受教育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重视与理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得到了优化,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最终使大学生塑造成良好人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1将心理咨询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意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从而推进高校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同时高校还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系列选修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每个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高校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小组讨论"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等方式来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构建完善的高校校园心理咨询平台。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咨询平台。一是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的组织机构,配备心理咨询的专兼职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二是高校要设立心理资料阅览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咨询室以及团队训练室等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三是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设置专职心理健康辅导专家,每个院系要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员,每个班级要设置心理健康委员。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四是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如在学校的校园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专题介绍。还可以通过校园bbs网上对话鼓励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身心协调发展。还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开拓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五是高校要聘请心理咨询专家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与问题。六是高校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测,从而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心理障碍事件的发生率。

3加强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载体,一是要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关于心理咨询理论和操作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增进对心理咨询载体的理性认识,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很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问题,并运用科学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和有效方法分析和处理这些实际问题。各高校的辅导员要与心理咨询中心经常保持联系,一旦发现有异常行为反应的学生,要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并且与心理咨询中心沟通解决方案,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康复工作。在加强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上,建议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出一套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确定组织培训工作的单位部门,成立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基地,并且制定好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实行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对教师统一要求和管理,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的水平。

1.课堂纪律问题。

问题学生因自尊和心理的需要,常表现为喜欢上课聊天、起哄、玩手机等。学生上课聊天是较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人手一部手机和方便的上网功能使上课使用手机成为常事,还有一些学生上课抓住老师和同学的口误故意起哄。

2.地理作业问题。

本人在上海的教学经历发现,由于上海高考实行“3+1”的政策,选修地理的学生很少,即使是选修地理的学生,也不重视地理课程,学生不完成作业,并找出各种理由搪塞。作业及基于作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常常是令老师头疼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教师多方面的考量,没有认真科学地分析原因,将导致教育工作难以有效进行。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为这种分析较为深刻,有利于探讨“问题学生”的内心,使问题得到本源性解决。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问题学生出现的深层原因,找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有效对策。

1.缺乏地理学习的正确价值观。

地理在整个学科领域事实上的地位较低,加上地理无用的偏见对学生观念产生影响,高考功利思想导致学生不重视地理,不想把学习时间“浪费”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上,尤其是“问题学生”。这也是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少地理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取向。上海高中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的问题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等原因,学习动机较低。并且上海名牌大学云集,众所周知的入学门槛较低,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于其他省份小。另外选修地理学科对高考和就业影响力较小,这些都导致问题学生缺少地理学习动机。

3.缺乏地理学习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显示问题学生大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历过多次的负面经验以及缺乏爱。不理想的成绩和经常受到批评让他对地理学习没有信心。

1.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价值观,让学生正确对待地理学习。

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常被忽视。高中地理的第一节课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价值观作一次正确引导,让学生领略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重要性。笔者在第一节地理课列举了很多地理与我们国家重大事件相联系的实例:如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升空、石油煤田的勘探、海洋空间的利用、天气情况的预报、青藏铁路的修筑、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展现地理学科与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联系,来说明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兼具的学科,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另外还展示了自己大学期时野外实习的照片,希望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吸引力。学生很羡慕大学时的野外实习,有人当场表示大学也想学地理。通过这样一堂带有“推销”意味的地理课,学生的地理学习价值观形成了,为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地理。

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正相关。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参与认知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的唤起、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5]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有效的学习动机是良好的学习效果的保证。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提高问题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欲望。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来说,教师可以强调掌握地理知识后对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可以重建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把地理学习当做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还可以通过增加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期望和赞许,努力促进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被激发了,地理学习就会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

3.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的思维支架。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学的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他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比如中国为什么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很多学生在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作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弄清楚地震发生的原因——即地下岩层的突然断裂引起的地面在短时间内的快速震动;再弄清楚地震多发的地方(两大地震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即处于板块的交界处;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中国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4.强化学生地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树立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化(如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奖励等),先行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待,这种期待并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知道的结果期待(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还包括效能期待,即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学习任务,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高度自觉地实施那一学习活动。比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时,学生普遍反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理论模型不好记。其实学生并非真的记不住,只是“懒得记”。这时教师可以说明其实这张图并不难,也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整张图大致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部分可以按照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分布横贯整个大陆的有热带雨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大陆东部全是季风气候,按照由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部以欧洲为例,由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稀疏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记住了气候的名称后再根据它们各自的分布位置对照行星风系来了解它受何种气压带和风带控制,进而理解它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这样以后,虽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还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因为掌握了规律,学生就觉得不难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突破学习中的难关。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客观分析成因,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会使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实践证明了我的基于教育心理理论的地理教学行为达到了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的目的。

当代高中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中生心理的几种矛盾状况。高中生是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主要主体,他们内心的心理特点和变化直接影响着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所表现出的特点。高中生的内心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随着高中生身体的迅速发育和思维发展,他们的心理独立性意识大大增强,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能完全独立,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会激发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尊重高中生的独立性意识,另一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第二,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高中生越发成熟后,有自己的秘密,不愿意把自己内心世界轻易向别人敞开,表现出一种封闭性。但当他们遇到烦恼、不开心的事情时,又期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找到可以倾诉的知心朋友。这种矛盾的心理,使高中生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感到压抑和烦躁。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很多年,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把心里的事情与班主任分享,总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后,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之后,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困惑。这种心理封闭与渴望交往的矛盾,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去体谅学生,尊重学生,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三,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较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学生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良好时期。高中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情都渴望了解和学习,然而由于他们识别能力比较低,不能分辨不良信息,往往受这些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带到班级群体中,使整个班级弥漫着“灰色”的迷雾,呈现出不积极、不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第四,情绪化与理智的矛盾。高中学生容易情绪化,在生活中容易感情用事,难以及时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过在事后,经过劝导之后,又能理智分析问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有一次,班上的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其中一个同学动手打了另一个同学,笔者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跟他们谈话,经过交流之后,打人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还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他主动给另一同学道歉。第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往往脱离现实去塑造理想中的自我。然而往往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就形成了一组矛盾。这类矛盾处理不好,高中生的自信心将受到打击,从而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陷入悲观和消极的心理环境。此时,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内心心理的五个方面的矛盾,促使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点,如,不和谐、不团结、不积极、课堂秩序混乱、师生之间沟通阻碍重重等等。班级教育心理环境一旦表现出一些负面特点,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适宜的方法和对策去解决相关问题,当然,班主任教师也要在平时班级管理工作中,就要注意创设积极、健康并且和谐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笔者曾在2012年3月到5月期间,对浙江省临安市五所中学的30位高中班主任,以及80位高中学生进行过《关于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看法》的问卷调查,调查的部分内容以及结果,见表1和表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大约63%的高中班主任对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有所认识和了解;同时高达83%的高中班主任非常重视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也有70%的班主任会竭尽全力去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而绝大部分高中学生(85%)喜欢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约81%的高中学生愿意去大家一同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班主任教师和同学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热情和赞同,笔者备感欣慰,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班主任教师又该如何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来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

2.1提高高中班主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高中班主任教师作为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主体,班主任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创设的效果,因此,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首要前提就是班主任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加强自身心理教育。可以从参加教育心理培训、不断积累高中学生心理教育知识、进行班主任工作反思、形成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创设组以及多与相关专家交流等方面入手,去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班主任教师付出许多努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坚持、不断探索。

2.2加强师生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

在对部分高中班主任教师进行调查的时候,也发现仍然又部分教师对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并不理解,并且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持无所谓态度;有些高中学生也不愿意与大家一起来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师生对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是推进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常设进程的一个必要而必须的环节。加强师生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意识,首先应该加强师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经常对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反思,从自我教育做起为良好班级氛围而努力;其次还应该加强师生的合作教育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的监督、评价和帮助,来完善自我教育;最后班主任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具备创造教育意识,创造性地实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与发展。

2.3构建学生心理档案袋,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每个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家长或社会,或者是它们中的组合,无论是哪种压力,高中生心理景况的形成是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关注也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而学生的心理压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心理氛围。因此,为每个高中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袋有其必要性。可以在每个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生活之处,对他们做个心理测试,针对测试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关注;在每学年或学期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记录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并在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持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的发展。

2.4促进师生交往,实现沟通无障碍。

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杰斯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才能真正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也是创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有效策略。首先,班主任教师应该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能让学生相信,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教师。其次,班级中同学之间也要懂得谦让,每个同学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另外,对于班级中自然形成的小群体,教师要给予尊重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避免小群体之间完全隔绝,产生矛盾。

2.5尊重学生,理性教育。

青年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认识方面表现为自我自觉、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在意志方面表现为自我理想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控制;在情感方面则表现为自尊、自信、自爱等自我体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使其享受到被尊重的权利,从而能够去尊重别人、尊重班级和社会规范。当然,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与学生一起建立班级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班级秩序,对违反班级规定的要给予一定惩罚;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同管理班级事务,让学生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并能积极总结与反思。总之,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但是也要与理性教育结合。

目前,创设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尤其是针对中学生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建设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我们在认识到班级教育心理环境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探索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发掘,不断认识,总结出各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创设良好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对心理学的认识论文精选

学生更乐于学习新知识,更容易将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因此,知识如果能够联系生活,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我们常说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则会改善。而学习动机的培养恰好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科学服务生活的素养。

化学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最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思考,而且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例如在讲铁及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先由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铁会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导入,再展示“速力菲”的药品说明书,让学生得出药品的主要成分及有效成分,再根据药品说明中的“本品与维生素c共用效果会更好”引发疑问,进而与学生共同探究二价铁的化学性质。从二价铁的价态出发,对二价铁的还原性、氧化性,以及如何检验药品是否变质等进行探索,由点到面,铺开知识的网络,学生能够将所学过的fe、fe2+和fe3+相互转化的方程式回忆起来,教师替代学生总结铁与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并指出其中的本质,即低价态的fe到高价态的fe3+需要强的氧化剂来氧化,弱的氧化剂能将fe氧化为fe2+,相应的,高价态的fe3+要变成低价态的fe,就需要强的还原剂来还原,弱的还原剂会将fe3+还原为fe2+,最后再回归生活,用二价铁的还原性(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二价铁被氧化)来解释药品说明,升华情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归纳知识网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在回忆之前学过的铁与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方程式时已经造成了思维的负荷,若让学生继续完成化合物转化之间的本质关系,造成学生的认知负荷加重,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替代学生完成知识脉络的梳理,学生会有“白鹭立雪,智者见白”的感觉,因此,教师替代性策略是在学生自身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困难的时候进行的。教师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漂的使用说明书,巧妙地将课程转变为对漂性质的探索,由点切入面,回到氯气的基本性质上,其知识的呈现逻辑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导入――由点出发,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思考并提出学过体现物质性质的方程式――教师归纳知识网状结构――解释物质作用于生活的原理。

再比如,许多教师讲授硫及硫的化合物时,一般是从硫的价态出发,通过低价态具有还原性、高价态具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的普遍原理,讲授硫与硫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知识的转化运用到酸雨的产生之中,此时的知识呈现逻辑是: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知识运用。这种教学方案相对保守,当然也能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有的教师则先将酸雨的危害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继续和学生探讨酸雨的形成过程,从而将硫与硫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转化为对酸雨形成过程的探究,总结出各价态之间的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的,即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而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揭示了物质之间转化的本质关系,最后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知识的呈现逻辑是:知识的运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以上探讨的仅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化学教学设计,很多教师都有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导课已经被广泛的运用,而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还在继续探索。教师若能够将生活的点滴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起到知识间的桥梁作用,并为知识的提出奠定应用基础,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

[1]张庆林,赵玉芳主编。心理发展与教育。重庆:重庆出版社,20xx.

[2]石敬珠。“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xx(9).

对心理学的认识论文精选

一九三六年的《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早期的一部美学著作,是以心理以及生理学为背景来阐释美感经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美学上的贡献之大,是很值得我们推敲与学习的。文章从审美欣赏与人生的关系,是否带有名理思考,且从美感经验的特征着手,我们想阐释它对艺术创作与欣赏的一些赋予远见性的指导。

关键词。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的美学家。被誉为“中国美学史上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式的人物,融会中西的美学开拓者。生于安徽桐城县阳和乡吴庄。名光潜,字孟实。他是我国把西方美学系统地引进到中国来的人,其间,先生用中国的视角来将西方的学说融会贯通。《文艺心理学》洋洋洒洒前后20余万言,涉及到许多美学的重要命题,核心上说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所谓美感经验就是在欣赏或创造艺术的时候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即克罗齐美学中的形象直觉,这一观点也是早期的先生美学的切入点与立足点。之后,由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引入,朱光潜对他早前的形式美学的思想做出过批判,在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后,先生打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间的桥梁。关于朱光潜的美学,如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给《谈美》的序中所说的:“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一、艺术审美欣赏与人生的关系。

这也是和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相通之处的,部分之和并不等于整体,因为整体也有它自己特有的属性。而一味的直觉思维观就是割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周围看成是单一的平面,即便存在整体,这个整体也只是平面上与把杂多硬生生地放入整一中的整体罢了,这种观点是根本无法体会到整体里蕴含的那层有机联系的深层属性的。我们要知道,美学是人的美学,人是审美里重要的主体。所以,如果在论说美的命题的时候,把人的因素给丢弃了或没有放到主导的因素上去,这些学说都是偏颇的。这也是我们研究朱光潜美学一个基本的逻辑起点。由此我们才能将后来的书朱先生的卷慢慢展开,细细品读。

二、文艺心理学里的美感经验的特征。

我们说朱光潜是把西方美学带入中国的先锋人物。他的书籍是集合各家之言之所长,出去糟粕,淘洗出精华,并把它们融汇在一个体系里面的之后再为我所用,这是朱先生在美学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地方。《文艺心理学》中,他成功引用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加以批判继承,继而升华对美的看法,尤其是表现在对美感经验的看法。就此,朱先生对于欣赏中的心理事实作出了五个方面的精当的概括:第一,美感经验是一种凝神的境界。在这一时刻,我们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局面。那个所欣赏的艺术对象就立马成为了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这种无所为而为之的境界就是所谓形象的直觉,纯粹不受打扰的直觉活动。第二,如之前说到的,这种美感经验与名理的思考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这种距离是若即若离的才好。第三,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上升到我们同一的境界,产生了移情。物与我的之间形成了往复回流的,相互浇注的回荡。第四,美感经验不光与心理有关,其实与生理的关系也很大。在移情作用之中,不光我们的心跟随物在摇摆,我们的筋肉与呼吸等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这种变化看不出来,是隐在内的模仿运动,即“内模仿”。第五,美感经验中的形象往往是不固定的,是随每个人的个性而异的,直觉就是每个人凭着自己的情趣性格在事物中突然显现出的形象,所谓的创造。

三、总结。

其实,先生把西方几百年的美学思想进行分类与解析,也对西方的文本做中国式的解读。先生曾说,他是无意于建立一个以思辨哲学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只是想用通俗的方式介绍西方的理论,能对中国美学界有一些启蒙与借鉴就好。这也是日后我们要带着这一问题去阅读的原因,找到文化与文化的切合点,无疑会加强我们对文本与语境的阅读和审视的能力。(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2]《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论文

摘要:土木工程作为我国的重点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国发展建设速度。新型技术不断发展,对传统土木工程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了顺应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潮流,土木工程必将转向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应用之中。本文根据土木工程的意义与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总结出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希望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土木工程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由原始的伐木采石,建造出模仿天然掩蔽物的人类居住场所,到新时期的超高层建筑、水利工程、超高长跨度桥梁,土木工程的发展与变化,代表了人类发展的历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的理论、分析手段、施工技术、地基处理都有了更多的发展与突破。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经济飞速发展为土木工程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根据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土木工程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土木工程发展意义。

土木工程的根本含义是征服大自然,通过人力实现自然界带来的效果。随着各项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桥梁、水利工程、公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土木工程是提高人类居住环境与交通的核心产业,提高土木工程建设水平,完善土木工程发展体系,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性目标,是土木工程发展的重点。人类需要良好的生存空间,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秀的土木工程技术将不断出现。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为了明确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必须明确土木工程发展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出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理论发展。

土木工程设计摆脱了传统设计的缺陷,全面分析了土木工程的环境、经济、安全等因素。新型材料、结构、工艺、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人类可以将土木工程的规模扩大化,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增长,超超高层、超跨度复合结构体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土木工程设计逐渐向长、高、柔方向发展。土木工程设计建立在基础理论上,随着土建项目要求更加复杂,土木工程设计也需要更加多样化,只有及时吸收新技术,把握住新优势,才能使土木工程设计更加优秀。目前,土木工程设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受力、形式方面比较成熟。

土木工程施工发展。

施工发展主要体现在材料、设备、工艺这三个方向,其中材料中发明了复合高强钢材、碳纤维、玻璃纤维、双层玻璃、镁合金、镀膜玻璃、铝合金、节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材料在许多建筑中得到应用,也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工程实施设备更加自动化、科学化、机械化,通过新型施工机械,可以使大规模土木工程得以实现,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在城市地下工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施工工艺,例如明挖、暗挖、盖挖、盾构、沉管、冻结、注浆等工艺技术,为地下空间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在理论、设计、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新型结构、新型材料、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土木工程理论与技术完美结合,帮助土木工程收获更大的成果。

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城市与超大型城市数量飞速增长,人们对生活空间的作用提出了许多要求,寸土寸金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共识。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基数,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有限的城市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建筑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城市飞速扩张的同时,不仅仅对生存空间提出了要求,也对电力、能源提出了许多要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石油、天然气的运输,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我国建设大型公共土木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建设项目。我国能源分布较广,一般在西南地区存在较多的能源储备,所处地区地形特征较为复杂,并且山区、高原、丘陵等环境较多,导致资源开发较为困难。为了提高大型土木工程建设速度,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项目,采取大跨度桥梁与隧道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从以上几种发展形式来看,未来的土木工程将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能源运输等工程之中,通过大跨度桥梁与超长隧洞,改变自然环境带来的阻碍,实现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通过精密的理论研究、新型工程材料、先进施工工艺,实现大跨、复杂结构、高层的土木工程建设,逐渐将大型土木工程普及到工程建设中,这就是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结语:

我国土木工程部分领域已经在世界中名列前茅,但是土木工程理论、设计、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水平,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土木工程技术,合理运用土木工程技术,实现经济腾飞发展。在未来的土木工程研究中,需要加强结构形式、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探索与研究,也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理论与技术的融合,实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xx(12):150—152。

[2]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xx(06):181。

[3]薛扬欣。土木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山西建筑,20xx(27):277—278。

[4]祝彩霞,刘慧。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15):164。

文档为doc格式。

对心理学的认识论文精选

学习心理学加深了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并研究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心理活动。通过心理学的测验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的人,是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还是抑郁症。再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进行自我完善,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丰富生活。

心理学中的自我认识中包括两个重要概念,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总体认识,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反映评价一直伴随着我们,例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并因此得到一朵小红花,那么小朋友的到老师的肯定后自信就会增加,在以后的活动中自然而然表现良好。反之,如果小朋友在活动中因表现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孩子心中就会有挫败感,在此活动中必然无法充分发挥,以后的活动也许还会受到影响。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这就是在作社会比较。小时候我们会比较哪个小朋友吃饭速度比较快,哪个小朋友比较乖,大一点,同学之间会比较谁的成绩高,成年后又会比较谁的收入高、谁的孩子好等等。这些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前的状况,并及时弥补不足。自我感觉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的。做作业时自己通过努力思考解决了一道难题,自己动手缝好了掉落的扣子,第一次独立做好一顿晚餐,这些都可以是我们获得较好的自我感觉,并因此而更加自信,同时,自我概念也改进了。自我评价是对自我所做的某种判断。事实上,自我评价与自我概念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就有自我评价成分的融入,而自我感念形成后又为自我评价提供了框架。心理学有效地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为认知因素和情感心理因素两大类,正确处理这两大类心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在教学时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古代的教学是夫子在上面讲晦涩难懂的古文,之后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固守条条框框、缺乏自己思想的麻木者。现代的教学则吸取教训,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在教学时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法。例如魏书生先生的“六步教学法”,首先给学生进行“定向”,明确方向,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第二步让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习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这些答案都充满了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第三步则进行“答疑”,此处的答疑首先是学生之间互相解答疑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了更多问题,答案也集中了全班同学的智慧,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在给予解答;第四步“自测”,顾名思义,学生根据“定向”中指定的目标来检测自己,进行自我评定,检查学习效果;最后一步“自结”,学生自己总结本科学习的收获,再选取在自测中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系统的总结,使知识得到强化。这种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认识求知的重要性,并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效率,体验了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通过互动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情况得到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因此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具有猎奇心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时地展现一些图片、案例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则可以使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在工作中运用极为广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展开工作。我们平时见到的商场工作人员就是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大街经常“打折”或“疯狂大甩卖”店铺,再如企业中总管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促进员工积极工作,等等。心理学在工会工作中的作用则在2010年富士康“13连跳”后得到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国有企业要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富士康依此通过定时对员工进行心理咨询、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等方法来促进员工心理健康。员工心理健康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人际交往总会存在一些心理效应,如刻板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晕轮效应等,这些效应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家根据这些效应提出一些合理的交往法则,例如匈牙利传播学家拉希尔提出了一个拉希尔法则,也称为人际交往第二法则,核心思想是:人际交往尊重为本。这个观点与我国儒学大师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相似,这些思想多多少少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促使我们与他人友好相处,是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由此,心理学涉及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凡是人,不论幼儿或老人,正常人或精神病患者,都会运用到心理学,终身受其影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造福自己,使自己更完善,学习更轻松,工作更顺利,人际更和谐,让生活更加丰富。

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论文

新学习纲要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强调了语文作业的基本要求,即作业设计必须关注其人文内涵。纲要还“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语文作业设计指明了思路。有效的语文作业不仅仅是要巩固课堂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很多人都认为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最好形式。但是“题海性”、“随意性”、“强制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在学习方式上完全是对教师言听计从,毫无个性和创造力。因此,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对保证语文教学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考虑知识的系统性。

知识是零散的,通过整理归纳才能系统化。能力本身很难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能显露。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习惯训导得更好,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作业的理解和完成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是要有所区分的。

积累:由字词句向篇章发展;由单一文体或形式向多样发展。

阅读:文体上,由记叙文向说明文、议论文及其它文学作品、应用文等样式推进;范围上,由国内向国外、现代向古代、个人向群体推进;在阅读方法上可以从浏览开始,然后是粗度,逐渐过渡为精读、细读。

写作:由单个片断的叙述、小作文向大作文推进;写作手法可以有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推进。

二、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新课标也倡导语文教学不能以教师的分析理解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一个班级几十人,无论以中等生为准设计作业,以优等生或者学困生为准设计作业都会顾此失彼。所以要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潜能,设计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三、考虑形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注重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集实践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观察。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教师应开放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自然和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中走出来。

倾听。广播、音乐、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很多,学生可以把听到的,感受到的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动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做试验、做模型来锻炼自己,从而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能力。

四、考虑内容的开放性。

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教育就是应该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能再各种各样的情景之下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学生多几个选择,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一个活动的空间和一个自由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作业以及完成的时间和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有一个可以拓展延伸的学习空间。延伸和拓展了语文知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考虑思维的创新性。

既然“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那么就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文,进行创新。比如,进行读写积累。让学生读名著、学名篇,品味好词好句,撷取语言精华,充实语言素材,加固文化底蕴。进行调查访问,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指导学生为商品写广告,为学校提设想。

六、考虑作业的教育性。

教学中可以让作业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恩,珍惜友情,关注社会,热爱自然……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力求使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此外,作业的难易程度、数量,基础类、能力类和运用类的比例等,都应该在设计时有所考虑。

发生认识论在儿童钢琴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皮亚杰是著名的西方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原理是由他提出的,该原理主要描述的是人的一生当中认知能力的发展。文章通过梳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音乐教育的手段,来探析基于发生认识论之上的儿童钢琴教学。

关于皮亚杰,我最初是在陈琦、刘瑞德老师写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了解到的,他是瑞士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思维发展、认知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少的研究。

一、概述。

皮亚杰于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皮亚杰则是从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分析认识。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根据运算的标准,将人的认知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具体为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具体的来看,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一时期是思维的萌芽期,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对日常的环境有初步了解,但儿童感知运动的智力还不具有运算性质,儿童的.活动还没有内化;2~7岁是前运算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已经学会用一些中介符号来表述这个世界,比如开始张嘴说话,但说出来的句子但常常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等特点;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多维性和可逆性;11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思维运算能力已经基本达到成熟,以抽象思维为主,能够做出归纳和推理。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音乐熏陶和培养乐感。

这个阶段的儿童是通过感官和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的,且儿童的生理发育还未完全,行动上以吸允、抓取等为主,心理上处于最原始的阶段,哭与笑都是本能的反应。刚会咿呀学语,但是讲出来的话并没有具体的词义。这一时期的婴幼儿还不能真正的进行钢琴学习,但是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乐感。例如给孩子每天放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熏陶,除了钢琴曲,也可以是戏曲、歌剧等,让孩子接触多种类型的音乐。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基本的律动,比如成人可以抱着孩子,随着音乐一起做简单的摇摆,以体验音乐的律动为主。孩子从小就得到音乐的熏陶,会对将来的学琴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前运算阶段(2-7岁):钢琴启蒙教学。

这个阶段的儿童生理继续发育,已经会跑会跳,然而整体的平衡协调能力还是较弱,虽然会说话,但仅仅限于简单的表达,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思维上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大约2、3周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观察各种各样的乐器展览,带孩子去看音乐剧,去现场观看大师的演奏,丰富孩子的视野。从4周岁开始,就可以进行正式的钢琴学习了。在孩子的钢琴启蒙阶段,可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用鲜明的形象描述音乐,笔者曾经在进行儿童钢琴教学时,就尝试过将高音谱号比喻成小蜗牛,低音谱号比喻成小耳朵,这样形象化的形容确实比单调的让儿童记住谱号的形状要效率的多。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激发学琴兴趣。

在生理上来说,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较好的平衡力和协调性,他们对于手脚关节以及大脑小脑的支配能力都越来越好,语言能力和空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守恒的能力,他们可以听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也能够理解不同乐器可以演奏相同的旋律。于是他们就会开始萌生自己内心对于音乐的想法,就会提出类似于“老师,为什么这个要这样弹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偏爱的音乐风格,会选自己喜欢的歌曲去弹奏。有的孩子喜欢活泼的钢琴曲,有的孩子喜欢温柔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喜欢的曲子,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弹的次数多一些。作为钢琴教师,就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去弹一些有价值的作品,并且在此基础上,选取学生喜欢的风格的作品去教学,能够很好的保持学生学琴的兴趣。

这一时期的孩子从生理上来说,他们正步入青春期,嗓音、外貌、身高等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正处于极度敏感和矛盾的时期,内心比较叛逆,有自己的个性,各方面都尝试着自己去独立。在学钢琴上也一样,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有自己喜爱的风格,对于教师的话不一定会言听计从。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听从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喜爱的风格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难易程度相当,又具备较高艺术性的钢琴作品。总之,要想学好琴,必须脚踏实地,选择与自己程度相关的钢琴曲进行练习,而不是为了某些功利性的目的刻意去弹一些自己驾驭不了的曲子。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考级,很多家长过于追求考级的结果,让学生未达程度却跳级去考,例如明明只有五级不到的水平,却硬是去考了十级,而且是为了考级而学琴,一年到头只让自己的孩子弹考级曲子。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严重破坏了学生学习钢琴的规律,导致基础不扎实,甚至逐渐失去学琴兴趣。

三、启示与意义。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我国的儿童钢琴教学甚至整个音乐教育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钢琴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儿童钢琴教学中,作为钢琴教师要学会充分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准确了解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爱上钢琴,使钢琴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引导儿童通过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2]陈琦、刘瑞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3]郑甲平.浅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j];报刊荟萃;(09)。

[6]蒋容芳,王玉兰,罗春钰.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东方教育研究,2017,(7)。

[7]刘沛.音乐学习对4-6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对皮亚杰式守恒及音乐守恒能力的实证研究[a].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25.

[8]郭彩琴.以2-7岁儿童的钢琴教学为例反观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学说[j].好家长,2017(56):238.

对心理学的认识论文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对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科生导师制由winchester主教首创,起源于牛津大学[2]。随着时代的发展,导师辅导逐渐取代私人辅导,成为剑桥和牛津各学院中的一种制度化的本科教学模式[3]。牛津大学的新生在入学报道的第一天,学院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取得进步[4]。导师制是高等院校实行的一种个别化的、全方位指导的教学模式,对本科生的思想品德及学习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在20世纪末开始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

北京大学于2002年在国内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且取得较大的成果,随后,我国其他高校也开始接受这种个别化的教育指导模式。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同时,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导师制的优势渐渐被埋没,制度本身也显示出许多瑕疵[5]。

第一,导师“供不应求”。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但师资力量没有随之增长,导致每位导师所要指导的学生过多,无法兼顾所有学生。

第二,部分导师身兼数职,无法抽出时间对本科生有针对性地指导。

第三,导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术能力,忽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不能顺利实现就业,或进入就业单位却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等问题[6]。可见,现有的导师制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业、就业方面的需求。

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导师制度打破僵局,真正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并帮助学生在学术和就业上实现双赢。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论文

自从我听了山东杜郎口中学张代英副校长的报告以后,我被杜郎口中学新的教学方法深深的吸引,自此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新的名词——高效课堂,即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我们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也可以说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其特点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之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吃透教材。“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案。新课程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预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学一篇文章,老师应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细细咀嚼,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探究,来确定“教什么”,首先要“钻进去”,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难易要适中。正确解读了文本后,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在教学中的失误。认真阅读文本,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

二、了解学情。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所以我们在设计前,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首先,目标明确。应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教学目标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否则要点不显,失于平庸。其次,层次鲜明。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不要搞“一刀切”,。总的来说,要让好的能吃得饱,差的能吃得下,中等的够吃。其三,落实有力。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句话,课堂高效性的提高要依赖教学目标的高效实施。

三、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愉快轻松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演示、实验、问题讨论、表扬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而且,为了减少课堂损耗,除了课前充分准备外,我们在课堂上还要做到:准时上课;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提问技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综合全面高效。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

四、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有效地调控教学。我们要好好在语文课堂导向、导读、导思、导练等方面研究,以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重,引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民主对话。而且,还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有时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我们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机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及时讲解等,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用智慧的语言不断开启学生的心灵闸门,使其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在推广高效课堂的今天,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我认为先要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不要盲目效仿,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总之,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努力,作为刚接触高效课堂的我来讲,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认真领会高效课堂精神的同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论文

摘要: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者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兴趣教学等方式教学,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教师充当辅助角色,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并不断完善自身思考方式的特殊学习过程。教学者要根据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充分提供展现自身的平台,在交流过程中拓展自身思维,从而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众多权威调查证明,只有让学生自身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才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不懈动力,因此教学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发展。

探究只是活动中的一种,而自主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以自身探究为目的.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探究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体现在教学者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自身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相对于教学者来说,探究性学习是以教学中出现问题为一个载体,通过其他措施及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收集、分析问题、最终处理问题,致力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并不是简单教学或者学生参与就能够完成,需要教学者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但是学生自主学习占大部分,教学者只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满足其对知识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性的颠覆,给予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展示的舞台,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展现。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学生能力培养作为第一目标,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1.探究性学习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根本的动力,而探究性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在《雷雨》这篇文章中,教学者改变了以往教学方式,不再是此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是对学生设置相同问题,紧密根据教材内容,既对学生知识有一个拓展,又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不再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

2.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处在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既要面对学业上的负担,又要承受来自高考的压力。其思维能力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对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也正是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它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创新,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中,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并且讲解出来,在充分感受作品思想的基础之上,自身思想情操也得到了提升,这都是探究性作用的体现。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又一种创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转变其学习方式,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弘圣。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自主与合作[j]。中学教学参考,(31)。

[2]杭淑英浅议问题探究性学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5)。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

如今这个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由科技和人才来推动的,而且由于英语在国际范围内使用的广泛性,在中学教育当中加强英语的学习也更加重要了。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来进行使用的,所以对于它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听懂明白的阶段上。我们都明白掌握一种语言就相当于多了一分工作优先的权力,而在如今的中学教育当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却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而要想真正掌握英语,它的语法则是必学也是必通的,毕竟所有的英语句段都有着一定的语法逻辑结构。但在如今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当中却不能够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仅仅停留在语法规则的讲解却不引导学生多练的阶段上。在本文当中我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许多学生并非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语法问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停留在考试考高分上好学校的目标上的,有的他们并不能够真正明白学习英语是为了实际当中的交流和应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的学生书面英语分数很好,但是当你要求他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所说的话时则会漏洞百出,这主要是学生平时缺乏练习的结果。而且许多人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被强逼着去学习语法,加上教师对于语法的讲解停留在规则的记忆上,这也给学生留下来语法等于枯燥无味的印象,这样学生就更加不可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了。况且在许多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是一步步跟着教师的要求死记硬背,并不能够自己找出其中的逻辑方法,在大量背诵却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之下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当中的困难,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的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要想短期内就完全掌握英语语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首先是记忆大量的单词,在达到一定效果后教师会继续教授语法,但在语法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教师教的时候都可以听懂,但自己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则会漏洞百出。当学生使用出现错误时,教师会责怪学生对于语法规则记忆不深刻,但实际并非如此,有的学生之所以还会讲求一定的语法规则恰恰说明了他确实人真学习了语法。出现错误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突破了这一点学生便可以将英语语法融会贯通。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区分不同语法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掌握语法的使用。

2.1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

对于处于好动年纪的初中生来说,语法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语法的学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播放简单语法的变化,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如今有许多的学生热衷于外国影片的欣赏,因而教师可以截取简单对话的英语视频来具体分析其中的语法规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讲解是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的。此外由于在中学的英语课本当中许多的.单元都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同时也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因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话题进行编写,在初步的排练之后在班级内进行对话演示。通过多种动画、视频以及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语法的讲解和纠错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印象,同时也是能够达到语法的有效教学。

在英语的学习当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需要学习大段大段的英语文章,在一篇篇的文章轰炸之后,学生只是了解了更多的英语单词和常识,但是对于语法还是摸不着头脑。因而在英语的学习当中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在分析语篇的过程当中就指出其中所存在的语法结构,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才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语法的眼熟度。况且语篇本身所蕴含的语法知识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语法结构,它是结合了具体的语境、语义的,是多种英语知识的综合体,可以说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语篇那么学生的语法学习也就简单多了。

3.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分别从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和教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缺乏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今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又从采用多种方式教授语法和将语法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两个方面阐明了改善语法学习的对策。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并未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论文

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影响深刻而广泛,在语文教学中引人微课,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课堂组织形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升整体教学策略。

(一)铺设语文情境教学。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课文,但每一篇课文由于创设的年代不尽相同,所以其背景和内容也有较大的不同,加之学生生活的时代环境,让学生跨越时空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有较大的难度。因而需要借助微课教学中的声音、图像和画面,把原来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变得更具有形象化,栩栩如生,给学生的课文理解创设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让学生通过声音和图像理解画面的意境,为教学情感提供外在帮助。

(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教学的最好教师,微课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将教材中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充分地表现出意境、音乐和艺术等方面的美感,逐步地刺激学生的生理感官,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有效地调动学生审美主体,让学生具有美的领悟。微课教学中通过图片给学生创设各类意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让学生真正地爱学和乐学。由于微课教学中取材范围较广,所以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学生在信息获取中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学生能够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探寻知识理解知识。

二、微课教学活动的具体应用策略.

(d)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

现在教学主体的开放化,单一的知识获取途径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所以需要多引人课外知识补充和拓展课内的知识学习,这也是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的良好学习方式养成的关键因素。由于微课具有比较直观的呈现形式,并且呈现的内容更具有丰富和多彩性,因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课文知识学习。教学过程中巧用微课教学形式,比如《美猴王》这课主要介绍猴王出世的具体情节,也刻画美猴王身世的离奇以及具有超越常人的本领,并且猴子多变的形象一直以来学生都很喜欢。因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给学生呈现《西游记》的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课下有意识地收集与西游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名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微课教学能够聚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课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自身内化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故乡》的时候,教师重点的给学生讲解两个人物豆腐西施和闰土,这两个人物形象和作者内心中的人物形象的反差,反映出现实社会可以将一个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讷的中年男人,生活的艰辛让他失去原有的灵动和活泼,为生活的所迫不得不沉默寡言。教师可以把这些重点内容做成微课教学,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孥习的重要脉络。

三、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影响。

(一)需要教师更具专业化教师需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所以就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但是很多教师因为工作繁忙,加之人身上的惰性,所以没有注重锻炼这方面能力,学校也没有针对这一项有具体的考察方略,但是微课制作则需要教师系统化地掌握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讲解《师说》时,可以设置韩愈所处时代从师的过程和原因,但是这些内容不能较好地呈现在课堂上,所以需要通过微课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这样学生能够在课下仔细地体会和理解,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受到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的影响,部分达官贵胄直接可以世袭官位,不需要通过仕途的方式获得官职,所以当时对老师的尊重和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唐朝到来,科举制度成熟,加之武则天统治时期,更为注重寒门学子,所以很多寒门子弟从政机会增多,朝廷也因为寒门子弟的进入有新的改变,所以从师问道的传统重新恢复。专业系统化的微课讲解,让学生自身学习更具有连贯性。

(二)微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资源。

微课录制,由于知识内容的宽泛,需要集思广益,所以要求学生都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所长,这里不要求知识掌握充足的学生参与,更希望在某一方面有所长的学生也参与微课活动中,比如有的学生朗读能力比较好,所以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参与朗读录制部分,尤其学习一些诗歌和散文时,摆脱时空束缚,让学生优美的嗓音作为良好的教学资源保留下来,让学生珍惜自己的天赋,也给学生树立自信心。

结束语:

微课教学作为新引人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完善知识传授,弥补课堂教学中的各类不足,比如课堂学习中精力不集中,教师准备不充分等情况,通过微课都可以解决,微课还可以系统化知识,将教学中的几个重点和难点知识贯穿在一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有的地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纵观总体成效却有很多另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我国中学体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场地状况、师资建设诸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什么样的体育课是最适合学生的?中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学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严重滞后和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2.教材陈旧,重复过多,少运动乐趣,脱离学生实际。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鎛。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学,高中学习的大学还要学。脱离中学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课,表面愿意,内心痛苦,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求,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3.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长期以来,中学的`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鎛。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的传授。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地功能发挥。专业上的缺乏也是教改后老师“隐性”缺乏的一个表现,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后更重视了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深深的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有很多学生苦于还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而被迫选其他的项目,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适应新世纪的体育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健全职教系统的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2.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

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他们对各项运动非常痴迷,热爱有加。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避免了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得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习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地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3.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

(2)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认识论文

会计本科专业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案例教学因符合会计本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因而在会计本科教学中受到欢迎。但是,如何加深对案例教学特点、理念和优势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地树立案例教学的态度,则是近年来本科案例教学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理念与优势。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况的描述,通常反映的是一个组织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决策者)面临的一项决策、挑战、机会或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设身处地地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考虑他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因此,案例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案例必须是真实性。通过真实的故事描述,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现实与开放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好的教学案例能够成功地把现实中的场景移入课堂,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生动的研究对象。目前很多的案例并不是遵循这一思路/理念去做的,只能算得上是材料或评论文章。经过简化与抽象的练习(exercise)、问题(problem)、文章(article)、模拟(simulation)等这些材料不能被称作案例,最多只可以叫做“椅子案例”(armchaircase)。

第二,案例中必须要有一个或一些决策者,即故事的主人公。案例的主人公是案例作者精心选择的,代表着决策问题的思考角度与切入点。通过对主人公面临问题的思考,将学生慢慢引入案例的情景,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进入决策者的角色。

第三,案例必须解决一个综合操作、综合分析和综合决策问题。培养学生应对机会和挑战做出分析判断和综合选择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

案例教学能够在会计本科教学中得到认可,源自于人们对应用类本科专业的特性和案例教学基本理念的认同。会计本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集合,更需要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会计综合操作、财务分析以及管理决策的综合技能。这些技能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的,决不是通过概念推演和知识演绎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实践的操练亲身体会出来。对教师与在校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显然是最为可行、最具效率的“社会实践”。因为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

(三)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教”的方面来看,案例教学代表着一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即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教育的功能在于将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传授给学员,再由学生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项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要经过“理论传授——学员接受——运用实践”三个过程。在理论传播环节存在着教师个人对实践与理论问题的认识局限;在学生接受这个过程存在着语义理解和学生内省的偏差;在运用实践环节,存在学生领会实践、搜寻理论的时间成本与失误成本。案例教学则不同,它强调的是从实践到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将来的工作实践过程中,直接运用这些案例中掌握的综合技能和专业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大大提高了会计专业知识传播与综合技能培养的效率。

从“学”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强调将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用抽象的模型、概念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记录和记忆这些知识,在缺乏现实情景的情况下,很难将这些知识体会成为一种技能,因而是一种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则不同。首先,它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式的学习;其次,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开放,让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现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建立在种种课堂假设与限制条件下的学习方式;再次它是一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沟通、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最后,它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总是带着某个决策问题,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这个决策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与技能,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案例教学都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在今天变化的管理时代,学会学习其实更加重要。

为了保证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有效的学习与讨论效果,案例学习通常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实施。首先是个人准备(60-120min)。案例材料必须事前发给学员,学生收到材料后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认真阅读材料。除了阅读案例材料本身的内容之外,还要花一定的时间阅读老师推荐的背景材料与文章,学生自己也应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其次是小组讨论(15-30min)。小组讨论的必要性在于保证帮助学员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交流,彼此了解对案例问题可能存在的共识与分歧,为大组讨论奠定基础。最后是大组讨论(60-120min)。在大组讨论上,通过毛遂自荐、教师指定或同学推荐的方式,由一名同学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接下来就进入大组讨论的“狂轰烂炸”阶段。其他学生可以就发言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案例的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对现实决策过程的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认识,否则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

第一,参与,而不是旁观。案例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培养学生的决策技能。学生接触案例之后,必须自主充当案例中“会计师”、“审计师”、“企业家”、“银行家”、“董事长”等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而不能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所不容许的。唯有提出建设性意见,才是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只有真正参与到经济决策过程中,才会把决策中每一分钱的利润和损失都当作是自己的,这个时候才能调动真正的热情去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第二,别指望“正确”答案。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分析和决策技能的培养,而不是获得案例本身的正确答案。正如管理实践一样,现实的分析和决策工作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案例同样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案例写作者甚至有意识地在案例制作时把一些重要的资料或数据漏掉。对同样一个财务指标和财务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判断。重要的不是这些判断的结果是否一致,而是这些判断所基于的分析过程是否具有理论基础和独创性的思想。因此,案例学习重视的`是决策的思考过程。

第三,学会“思想共享”。现实的决策过程是在决策团队之间思想共享、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达成的。案例教学的决策过程同样也是遵循这一现实过程。善意与尊重是职业行为的标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的过程中,要做到“思想共享”。彼此应当公开而有礼貌地承认分歧、表达意见。即使彼此之间的意见大相径庭,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这至少意味着对同一问题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会计数据往往都是综合性的数据来源,一项收入的增加不仅是销售部门的业绩,更有可能反映了公司技术、管理、品牌等多方面的业绩。唯有学会思想共享,才能保证认识和判断是建立在比较全面的思考之上的。

第四,并非“抛弃”理论。会计教学案例来自于会计实践素材,探讨的是如何解决会计实践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案例学习可以抛弃基本的会计理论。案例学习之前,教师往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讲授或指定学生学习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检查使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的能力。有时教师甚至会对一些基本原理性的东西提问,而这类问题又是最难的,要回答好它需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行。

当然,案例教学也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会计本科教学阶段,如果能够为会计本科生量体裁衣地编写适合于他们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的案例素材,其中不仅牵涉到案例编制的人力资源与财物资源的投入问题,还涉及到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案例编写的技巧方面的问题,那么,案例教学在会计本科教学中的运用,就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