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7篇)

时间:2023-10-03 19:36:43 作者:XY字客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九十岁高龄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国家交谈;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拥有这个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谁?没错,他就是我最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大半生。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烈,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我国将首届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山河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爷爷去世了,未曾蒙面,看到消息已泪流满面。他终究是离开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最诚挚的最深沉的爱,踏着七彩祥云离开了。

人类文明中总有几个时代之子推动着族群的前行,完成使命后又变成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赶着去创造下一个奇迹了,他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袁爷爷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继往开来;为生民立命,彰显大爱;为万世开太平,家国情怀。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初夏小满,雨水纷纷,在这样一个阴郁的日子里我们送别了敬爱的袁隆平院士。芙蓉路上人头攒动,一声一声“袁爷爷,一路走好”,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光阴流转,英雄们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人们对于英雄的致敬和爱戴也从未改变。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终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袁爷爷在稻田里穿梭的背影,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这是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的评价。“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是农民朋友的赞誉。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新中国成立_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第二天,他照常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他拿着水稻说:“花开得好好”。成就与尊荣的背后,恰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直到今年年初,年逾九十的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梦想,袁老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美国一位学者说,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袁老终其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用赤子之心书写中国人胸有人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圣地”。这里的创始人袁隆平,把人生视为一盘下不完的棋,并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袁隆平将一生献给了老百姓的“饭碗”。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作为当代中学生,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袁隆平精神,抓住青春大好时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努力学习,练就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前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共有两位伟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其中一位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天下午,刚刚看到辟谣袁爷爷去世的信息,没过多久,又看见离世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反应便是难过。

感谢袁爷爷来到这个人间,为中国做出了伟大的壮举。其实,我也简单看了一些悼念袁爷爷的文章,也十分有感触。今天上午,谢老师让我们看了一个时长二十分钟的记录片,袁老的一生奉献给了水稻,在九十岁的高龄,他还不忘看水稻有关的书籍,由于年纪高,眼睛不太好,桌上摆着三个放大镜,他的两个梦想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这两个梦想正是袁老的一生追求。

现如今,杂交水稻已经很成功了,但他仍在不断努力,从低产到高产,再到超高产,在这么一段过程中,是他的汗水,是他的精神在滋养,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把杂交水稻运到外国去?他说:“为什么不能运到国外,全球粮食难道不是我们担心的吗?中国是农业大国,帮助其它国家,展现我们的大国担当!”

在记录片结尾,记者对他说:“今年20_年,我三年之后再来采访你一次,希望到那时会有更好的收获!”袁爷爷笑眯眯的答应了。

可惜,他没有等到三年后。但他的精神和对水稻的期盼永无止境。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在发布会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小目标”。袁老说,长期目标就是实现“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即“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今年已__岁高龄的袁隆平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100后’(指100岁)。”长沙冬季寒冷,为了有更多时间进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从长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小目标”不过是风趣之语,并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沉淀与积累,需要的是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着“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小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经说过,他曾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标,如今又向着两个新的小目标继续前进。“大理想”指引着“小目标”,让大理想看起来没那么遥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规划即是我们的一个小目标,我们还有“两个奋斗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因为有“伟大梦想”的指引,我们才一步步实现着一个个曾经看似困难的“小目标”。

“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灵犀一指”的创新。袁隆平谈及自己和团队的小目标得以实现,“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小目标”就会成为无法完成的目标。有了“灵犀一指”的创新,沿着创新之路前进,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长。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对创新的大胆尝试。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到头来很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过得去“时间”这一条湍急的河流,让国家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够解决越来越多从前从未遇到的难题。

希望袁老的“小目标”早日实现,也希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并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