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 三年级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3-09-24 13:01:21 作者:BW笔侠 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 三年级教学反思(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一

习作7是写一次体验活动。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即是一种“体验”。如体验家庭生活:煮饭、当家、做家长等;体验学校生活:当节目主持人、做一天老师、做一次红领巾督察员、领广播操等;体验社会生活:做交警、参加社区活动等。课上,我采用情境体验法,学习例文后组织一次体验独臂人的活动。让学生将一只手从袖管里抽出,让这只袖管变成空袖管,瞬间“断手”,秒变“独臂人”,大家觉得新奇又有趣,尝试起来。第二节打草稿,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能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帮助并教会学生直接有效地储备习作素材。学生有了切身体会,都写得真实真切。修改时抓住最难的拉拉链和纽纽扣环节,通过动作、心理活动等一处处细节反映了独臂人生活的艰辛。结尾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残疾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平时写作不太生动的同学也写得相当入神。如:周梓研的习作——当一回“独臂人”今天上午的作文课上,汝老师让我们所有的人,当一回“独臂人”,我们一开始都觉得很好玩,体验之后才觉得,这不是件容易事儿。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把校服外套脱了,然后让我们把左手和右手缩到衣服里面,接着老师请了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个是曾梓骞,另一个是刘赵文。大家把衣服放在桌子上,都等着老师的指令。“预备,开始!”只听话音刚落,我们把马上拿起衣服穿了起来,我先把右手穿进袖子里,然后用嘴咬住袖子,用力拉,我的右手出来了,然后我用力一甩,挂在右边的衣服一下子甩到了左边,再把领子拉扯好,最难点来了,拉拉链,我先把拉链头抵在桌子上。把另一个头艰难的滑了进去,刚拿起来,差一点就掉了,我用牙咬住了领子,最后慢慢的拉了上来。别的同学有的甩,有的跳,有的脸都红了,有的正在拉拉链,刚刚把两个拉链头弄到一起时,一个不留神就又开了……讲台上的同学也是。今天的体验让我们知道了残疾人的辛苦,所以我们要多帮助残疾人,当独臂人的另一只手,当盲人的另一双眼睛……经过此次独臂人的体验活动,很多同学的感悟深刻独到。如陈宸写到:“让我真正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但他们依旧在这个社会上坚持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一颗坚强的内心;他们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坚强的.内心呢?因为苦难是上天给你的试金石,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让苦难变成自己宝贵的财富。”

这次习作的关键在于写出个性化的体验。如从“学骑自行车”中体验到有志者事竟成;从“第一次购物”中感受到平时应该多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从“今天我当家”的体验中明白做家长的不易……这种个性化的体验不仅能揭示习作的主题,而且能增强读者阅读时的真实感,易于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二

这学期所教班级没有发生变化,经过一学期的磨合,开学的感受非常好。我跟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有了连接的感觉,上课的规矩只需要稍稍回顾训练,孩子们就能找到节奏,而且情绪很高。

这周主要进行的是《运动和位置》以及《各种各样的运动》的教学。《运动和位置》一课在开始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图片,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教材所示的第一组图片赛跑中,有的学生判断人运动与否,是看手脚细节的动作,并非观察的整个人的位置变化。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是有点不知所措,后来转念一想,如果是看手脚细节的动作来判断,不也是看的`手脚相对于身体的位置变化吗?其实说的还是位置的变化。后面几个班的教学中也遇到这个情况,我也尝试以此引导。当然,这个问题还请组里其他小伙伴帮我出出主意。在后面的《各种各样的运动》中,内容本身不难,难的是怎么样让孩子的注意力回到课堂本身。材料都是常见的玩具,课前我也反复跟他们确认过,在课堂上它们就是实验材料,课中也有评价,但总体来看效果不算太好。这个我还没有想到很合适的方法。

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三

昨天上午讲了《翠鸟》一课,首先我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目的为了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由于单元整体识字课已经把生字、生词全都解决完了,所以在分段读文结束后,我直接抛出本课的中心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请同学们边默读边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在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后,开始进入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即把你画的句子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并说一说画这些句子的理由。学生们大都画出了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形容翠鸟速度之快还有希望翠鸟能够多做停留的句子,这些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可在我巡视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画出了“我们真想抓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而且他们几乎都是最先画的这句话,我自己可从没想过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我甚至完全忽略了这句话。

孩子们的第一次交流汇报很成功,现在他们基本上已经能够很好的汇报文中相关语句,也能够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了。当一个同学汇报到“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反对,而是顺势抓住时机,“现在我们就进行第二次交流讨论,讨论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不是说明了作者对翠鸟的喜欢?”这次的交流比第一次更加热烈,显然孩子们完全放开了自己去谈内心的感受,在汇报的时候,有的说“我认为这句话是说明作者对翠鸟的喜欢,因为他想捉一只来饲养,就是想天天看着它,就因为喜欢,所以才想天天看。”

看,表达得多完整。陈墨接着说:“我觉得也是作者喜欢翠鸟,因为他说我真想捉一只,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多么想啊,作者喜欢翠鸟的程度是多么深啊”听,他能通过抓重点字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多好!在孩子们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觉得孩子们说得确实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我说:“从作者的角度看,他想捉翠鸟来饲养,说明他很喜欢翠鸟,可是从翠鸟的角度想,如果它被捉回去饲养,对于翠鸟来说......”孩子们说:“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翠鸟会生活的很不快乐。”

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勇敢表达,并且能够把文本体会得这么好,我觉得这节课可以圆满的落下帷幕了。或许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语文课,简单、清晰、明了、学生学得透彻、说得明白,这就足够了。

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四

1.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了“爱“的主题。《平分生命》和《倾斜的伞》反映的是亲情之爱,《七颗钻石》和《一颗小豌豆》反映的是无私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学会给自己的心中注满爱,并把爱心献给亲人,也要把爱心献给别人,让人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儿童情趣,可读性强,富有感染力。《倾斜的伞》托物于情,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伞贯穿全文。全文9个自然段,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互相为对方打伞的场景,表达了祖孙间至真至纯的亲情。

2. 课文对前后两个场景的描写,反映外公的爱幼之爱和“我“的爱老之爱都是一种亲情之爱,而且抓住人物的神态,反映人物当时内心的感情,反映人物的感情变化。

1.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是三年级学生,班上有20个男同学,13个女同学,男同学比较活泼、好动,女同学相对有些害羞,回答问题怕出错。从平时交谈和作业、检测情况看,同学们基本功不够扎实,积累的字、词、句也少,课外阅读很少,欠缺独立说话写话能力。

2. 学生的认知发展分析:农村三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迟钝,本阶段是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注意品质,一边读一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认知障碍:农村的孩子见识少,大多数只是一味的得到关爱,还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全面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掌握的教养和习惯。

1.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仍然”的意思,并会用它写一句话。

2. 能力目标: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能力,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结合词句,抓住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一边读一边想,从中感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领会祖孙之间的爱,从而使孩子们受到熏陶感染,学习关爱他人,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边读边想,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除完成教科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目标外,特别重视对学生大数数感的培养,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的落实,在完成三维目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还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力争恰到好处地运用。

确定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以往教学重点是传授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的概念,知道有更大的数,记住数的读法,能根据读法读更大的数等,即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忽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更大的数。所以,学生虽然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了抽象的概念,但对更大的数没有感受,在生活中不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生活中遇到事物的数量很多时,却不能感受或估计出数量的多少,对大数的知识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会不深。因此本课教学重视数感的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从几十、几百、几千到几万、几亿,逐步帮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抓住“万”这个大数的基本单位,多次建立数感。本节出现的数据来源于生活,是真实、有用、有趣的,学生在了解这些信息和传播这些信息过程中,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设计意图,特别是学生对枯燥的大数的认识,学习得生动,参与意识强,较好地在小学阶段掌握了“十进制”这一重要的计数方式,落实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的课题。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另外大数的信息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得情趣盎然,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五是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恰当使用,不可替代,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总之,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深入挖掘,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商榷和调整。一是课时紧张,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多,哪一个都不可偏废,课堂容量太大,一些学生有不消化的现象。二是对大数表象的建立,以人的数量为素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实用价值,能否再多着笔墨,重点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