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09-26 01:06:02 作者:JQ文豪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

生1: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生2: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旋转。

2.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2的过程说说平移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

生:平移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原图形的位置。

(2)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3的过程说说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

生:图a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图形的方向改变了。

3.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小学数学教案篇二

介绍几种剪环形简便,快捷的方法。

2,进一步加强学生环形特征的认识,深化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来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所问的问题。

提问:环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

学生:动脑思考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环形的其他有关知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回答: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讲述:(1)这种方法行吗?能求出环形面积吗?

(2)现在就利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们刚才自己剪出的环形的面积。

(3)想一想,你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师:我也剪了一个圆环,你们愿意帮助我计算出这个圆环的面积吗?

出示例题,规范解题过程。

图:

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用的是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2:

提问:谁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做的?

教师: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法?与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篇三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案篇四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和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时,结合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掌握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通过画一画、填一填等活动,给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对分数的感性认识,同时进行两个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相关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案篇五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小学数学教案篇六

课件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情境图。

观察上面的图形,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进行汇报。

小学数学教案篇七

(1)实际用电量是计划的。

(计划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计划用电量的)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3)一本书看了。(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还剩下这桶油的。(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部分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