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子庙演讲稿(模板9篇)

时间:2023-09-12 12:43:39 作者:雁落霞 最新孔子庙演讲稿(模板9篇)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庙演讲稿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吟春诵春,引入春景。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吧。会唱的跟在后面唱,不会的哼哼也行。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也有一段写春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4、出示:

(1)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哪个词?

(2)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引导想象,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还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4)配乐朗读。

(5)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许,我们在欣赏完这首歌后,我们对这段话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读课文。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论水

( 2 )指名读。

( 3 )你知道孔子的这番宏论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展开的吗?

( 4 )你又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吗?

( 5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种精神?

( 6 )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 7 )相机指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 8 )同学们,孔子仅仅赞美的是这泗水河里的水吗?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更准确地说是诸如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这样被他称之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10)同学们,孔子,这是单单说给学生们听的吗?不,他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呀,那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孔子47岁。一个四十七岁的人还对自己精神的修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啊。

(11)也正是孔子这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评价——(出示)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12)还记得课前听的《论语》吗?这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食粮,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孔子还有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四、教学结束: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崇敬,再读一遍。

孔子庙演讲稿篇二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第三,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庙演讲稿篇三

今天下午,我组织了全区本学期第二次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上次(9月11日)重点进行了全册总的和第一、二单元的教材分析。今天重点进行了第三至五单元的教材分析。会上,我向老师推荐了一篇非常好的教学案例。现推荐给更多朋友,让我们共同学习和研讨。

《孔子拜师》——吾师也(转贴)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姚金中

“老师,我回去查,我家的书很多。”

“放学后,我们几个到书店去,一定能找到!”

我立刻由愁苦转为惊喜:“能把你们找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吗?”

“吔———” 

这是一节不错的课。我悬着的心放下了:“谢谢同学们,下课。”

“啊,我们中国古代文化太伟大了!”……

脑海里清晰地回荡着《孔子拜师》课堂上学生给我“诲人不倦”的评价,我也一直为文中先圣们的高尚品行而感动。打开孩子的“成长记录袋”,抚摸着一张张稚嫩又充实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巨人”手抄报,我忽然悟出:我不也正在“拜师”么?——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散发着浓浓人文气息的文本,全新的教育理念。

反思一得:孩子们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从他们身上我得益匪浅。《孔子拜师》的人文内涵让我感动,她提供了我和孩子们共同感受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平台。本课的教学过程一直是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借助文本,立足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综合性学习和运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们每位教学实践者的良师。

“语文”的事儿——语文意识烛照下的语文教学之道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孔子拜师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出现有关孔老夫子的课文。我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大家知道,以往的教材是没有孔子的,孔老二被打倒了,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是不是?现在不同了,中华民族要复兴,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也要跟着上去。那么,我们的软实力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强?这些都是大问题。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任继愈老先生,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生前曾经感慨地说过,家国要有支点,家国的支点必须落在文化上。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两千多所,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的文化输出战略,中华民族要复兴,文化的复兴一定是重中之重。美国人通过好莱坞输出他的文化,我们呢,通过孔子学院输出中华文化。文化血脉的延续和壮大,必须通过教育。

我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解读《孔子拜师》的,可能过于宏大、过于崇高了。宏大就宏大吧,反正宏大也不犯法。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孔子向谁拜师?老子。那时孔子在鲁国,山东曲阜,老子在天子脚下,河南洛阳。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总算到了洛阳城门口,老子站在城门口,迎候孔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其实,老子当时的角色,跟任继愈老先生是一样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能够读很多书,读很多经典,所以老子特别有学问。

就这么一段文字,我们不妨用心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语文点。我说两点,第一点,大家看,老子说了一个词——“迎候”,很有些味道。说“迎候”,不说“等候”,也不说“恭候”。这也就是老子,说话的度、分寸、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信,你用“等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等候。”什么感觉?没感觉。“等候”,中性的,不冷不热,没有温度。是不是?你再用“恭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恭候。”什么感觉?矫情!太过了!这不是老子说的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味道不一样,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什么?一种真正的教育家精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教而教,用老子自己的话说,“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读老子都断章取义,只强调“无为”,认为老子消极避世,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老子追求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没避世,没放弃,没消极等待。不教而教,就是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说话,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不告诉你,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教育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人格魅力。老子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在这里迎候”,不教而教。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孔子的老师?就从这时开始。“迎候”值得嚼一嚼,否则,老子要生气的。

第二点,孔子说“学生仲尼,特地来拜见老师”,能这样说吗?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里改称“仲尼”,行吗?这个有点难,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到“五四”已经基本断了,我们现在去传统是非常厉害的。传统中,中国人的名字是非常讲究的,通常一个男子,他有姓、有名、有字、还有号,名、字之间是有关联的,或近义、或相对、或用典。毛泽东,姓毛,名泽东,字润之, “润”、“泽”二字同义。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为什么是“翼德”?他要飞,要飞就得有“翼”不是?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有了羽毛,长空万里任我行。当然,名和字也有区别,这就涉及到我们传统中的“礼”。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叫名,或者可以叫字的,这后面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在家里排行老二,绰号孔老二。孔子有个哥哥,是个瘸子,孔子的母亲颜氏,因为生了个瘸子,心有不甘,就跑到曲阜附近的尼山去求神,去祈祷,希望再生个孩子,能健健康康、齐齐整整的。结果,精诚所至,生下孔子。为了感谢尼山之神,父母就给孔子取了这样的名和字。名“丘”,丘是小山的意思,指的就是那座尼山。字“仲尼”,仲指排行老二,伯是老大,尼指尼山,因为正是尼山之神给孔子的父母带来好运。名和字在起法上是有区别的,“名”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父母给他起的,一般情况下供父母、师长叫唤,父母可以直呼其名。对人自称时,为表谦卑,也叫“名”。“字”呢,是长大以后取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弱冠之礼”,即成人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字”了。“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第一,平辈之间;第二,朋友之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礼。

课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是合乎礼制的。因为,孔子要拜老子为师,老子自然就是他的师长,在师长面前必须谦称自己的 “名”,而非“字”。一称“字”,跟老子的关系就扯平了,这对儒家祖宗孔子来说,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事。再看老子,他说:“你就是仲尼啊。”显然,老子把孔子当朋友,他没有以老师自居。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对孔子来说,感觉特别亲切,对老子来说,他降低了身份,他总是以谦卑之心面对天下。你看,这又是一种不教而教。这里,语文——孔子的名与字,文化——名字后面的传统礼制,有着内在的一致。作为学生,也许对此浑然不觉;作为语文老师,就该敏感一点、清醒一点、警觉一点,因为,那正是语文的事儿,更是文化的事儿。

孔子庙演讲稿篇四

我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看法,说不顶在孔子说出这句话,会成我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别的领域的杰出人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识是靠一天天积累,但积累越多不是越好,人们经常会把一部分记忆忘掉,所以,我们必须经常温习,从而可以把以前的知识巩固,又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孔子了解人的记忆变化,也许在他的脑中已经行成一个记忆曲线图,可以这么说吧,孔子在那是就一顶层度的知道一些现在所谓的生物学,如果孔子继续研究下去的话,胡德——系统生物学之父也就该让让了。

孔子也有可能成为外交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好交友,朋友多谈的也就多,孔子天天与朋友交谈,善言语,善表达,久而久之,便弄得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当今社会的外交官,不正是需要这种好口才吗?如果当时的皇帝命孔子和谈,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孔子也会成为一个少有名气的和谈家。

孔子终究是选择了教育,创立了儒家,不然,我们也看不到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坐在这里讨论孔子老先生了。

孔子庙演讲稿篇五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纪念日。世人皆称孔子为圣人,然而孔子自己却说得很清楚,“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孔子的这句回答透露出了两个意思。第一,他说自己是普通人。孔子两次在《论语》里说了,“吾犹人也”,他说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说,我也是个人,与你,与他,与我们大家没什么两样。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历经人世73载。孔子说,“吾少也贱”。孔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顺。不过,穷人的孩子倒是早当家。这种苦,这种不顺,反倒使他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孔子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无论他干什么活,他都没有忘记做学问。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学而时习之”,终于自学成才,成为当时顶尖级的大学问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君子),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用不着亲自干活,哪会这么多本领多?不能吧!可见,本领、学问是做出来的!孔子虽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科的专家。孔子是好学的,也是博学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学。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你可以跟任何人学,好人身上可以学,坏人身上也可以学,但是,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正因为孔子好学、博学、活学,才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同学们,我们学校也正在开展“读经典书,立君子品”的读书活动,让我们在读书活动中也来学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学之才子,做博学、活学之学子。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总能浴火重生;虽经无数更朝换代,但阻隔不断精神血脉,这贯通其中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脉。

同学们,今天是孔子的诞辰之日,让我们一起缅怀先贤,传承文明!

孔子庙演讲稿篇六

这么一个名流千古的人,其实,他从没想过让自己名流千古,他只想,塬塬本本做自己。

“自己?”是的。

那是一个礼乐逐渐崩坏的年代,似乎,被后人称为春秋时代。祖先虽是宋国贵族,但他却两袖清风,在那个价值与尊严都荡然无存的时代里,只有血液,还留有身为贵族的傲气吧!

幸得,他还有一项能走遍天下的技能,那便是知识。虽然他总告诉学生他喜欢风乎舞雩,但没有人发现他更爱深夜无人的星空,思索人生的意义。有时他会感慨:如果没有这个乱世,他是否需要这么飘荡流离?但是,没有这个乱世,他却永远可能醉生梦死。

“十五而志于学”,它比同年的小孩要更早熟,不是他看到什么样的未来,只是懂得空想毫无益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么两句彷佛轻描淡写的两句话,却是他用生命刻画来的。

辗转求用,历经了大半辈子,做过“委吏”、“乘田”、“中都宰”,五十岁时,还曾经当过彷如宰相的司寇。只是,他心爱的鲁国不肯重用,他只有黯然的率领弟子离去,周游列国。

这么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应该是苦难吧!但是他活的快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东西嘛!贪点口腹之欲,人之常情,那又何妨?只要不过分即可。“惟酒无量,不及乱。”酒呢?偶尔来那么一点,那也是人生快意!高兴的时候,他也会听点音乐,击节而歌。与学生聊天时,他也会像个朋友般,拉着学生谈笑。遇到学生能举一反叁,他高兴的称赞,自己不小心发点牢骚,被学生指证,他也会立刻承认。谁说他望之俨然?他从没端过架子,也没有刻意要装出道学样!他只是塬塬本本的,以他心目中的价值观过活。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他在说什么了!说“仁”,讲“礼”,主张“正名”,强调文艺的“兴、观、群、怨”。这些,都是他用生命体验来的智慧,“朝闻道,夕死可以。”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跟好朋友分享呢?是的,分享!不就是生命的分享吗?尽管没有太多的人听进去,他仍风尘仆仆,执意让更多人分享他生命的智慧。

有一天,他终于觉得自己老了!以往走惯了的田野大道,突然觉得遥远了!学生体恤的,刻意慢下了步伐,但他终于还是知道了,自己的年龄不再适合奔波。望着那么一大群跟着他的学生,总有那么几个,是可以栽培的,自己年少的志向,就由他们去实现吧!自己老了,总要留些什么吧!整理《诗》《书》《礼》《乐》,并删鲁史、修春秋。自己在星空下领悟得来的道理,不自觉的全灌在书中了。他,不写书,却仍藉着整理书而把自己的意念灌注其中,一如千百年后不断追随的史笔春秋。

于是,也许大家爱称他至圣先师,可是,他永远还是喜欢那个志于学、孜孜不倦于礼,总被唤做“仲尼”的自己。

孔子庙演讲稿篇七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孔子庙演讲稿篇八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跟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跟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孔子庙演讲稿篇九

因这情感凝聚而成的话语,洞穿千年而让我隐隐作痛。

把灯夜读,当看到那个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的时候,看到他击磬于卫、受拘于匡、遭难于宋、绝粮于陈的时候,我不由得潸然泪下。他的叹息也够深够重了:“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受到的讥讽也够多够狠了:“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然而,抱道如怀玉,仆仆路途,周流四方,汲汲遑遑,如木铎徇于天下一任江汉以濯秋阳以暴而不渝其志的,依然是那个永远斯文又永远倔强无比的孔子。

大学毕业前的一个雨天,我又一次走入孔林,走近孔子的墓冢。那一天他的周围宁静了许多,草依然青,松依然黛,透过迷濛的烟雨,我似乎又看到了几千年前那些“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的弟子们。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要燃一根心香,来祭奠夫子脚下那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涯和感谢先师也给了自己喂养生命与思想的露汁。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寄学于道却又最终寄道于学的孔子也许永远都走不出当时社会所带给他的心灵阴影,但那辆在春秋大地上周游了十四年的破旧的牛车却在历史的天空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辙痕,让后人在它的烛照下走得格外清晰而精神明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