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说课稿第二课时大全(16篇)

时间:2023-11-16 17:47:16 作者:GZ才子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第二课时大全(16篇)

教案模板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学蓝图。更多优秀的教案模板,请参考以下范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色的草地》,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兄弟俩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本文语言优美平实,内容也较简单,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说教法】。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分四大步骤:一是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三是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谈自然之奇。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教师激情导课:孩子们,我们都来开开心心的玩耍蒲公英,好吗?然后让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放在抽屉里的蒲公英进行玩乐。最后老师说:“课文里的兄弟俩啊,玩耍蒲公英的时候也是可快乐了,你能找出哪一段是描写这样的情景的呢?”

【这样激起学生学习之兴趣,激起学生探究之欲望。】。

二、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教师巡回倾听。这样学生有充分读书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读、找、画等方式去寻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三、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白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进而读出草地之美。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色的草地》,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兄弟俩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本文语言优美平实,内容也较简单,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说教法】。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分四大步骤:一是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三是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谈自然之奇。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教师激情导课:孩子们,我们都来开开心心的玩耍蒲公英,好吗?然后让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放在抽屉里的蒲公英进行玩乐。最后老师说:“课文里的兄弟俩啊,玩耍蒲公英的时候也是可快乐了,你能找出哪一段是描写这样的情景的呢?”

【这样激起学生学习之兴趣,激起学生探究之欲望。】。

二、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教师巡回倾听。这样学生有充分读书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读、找、画等方式去寻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三、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白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进而读出草地之美。

文档为doc格式。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2、总括语。

为了响应现代化教学思想的要求。我认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体,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为了体现这一效果,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3、教材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这次的教学内容金色的草地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主要讲的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草地,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色,后来我和弟弟发展了它颜色变化的原因,位与单元第二节,对本单元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读会写“玩耍”“盛开”“一本正经”等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重点:通过本节课学习把会读会写“玩耍”“盛开”“一本正经”等生字词,作为重点。

难点:把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5、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已有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好玩好动,我会把握该学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在上课过程中我会用图示法,直观教学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已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6、教学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7、教学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视频导入的方式。

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教学过程的更好呈现,我将采用以下的方式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呢,嗯,同学们真棒,那老师来考考大家,大家知不知道草地是什么颜色呢,嗯,我们见过的草地有黄色的,绿色的,还有白色的,,看到的却是金色的草地,大家想去看看吗,好那老师呢今天带大家走向这片金色的草地。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更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新授。

在课堂之初,我会给同学们三分钟的事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且一边读一边用笔圈,画出难读的生字词生字词时间到了以后我会找一名同学来回答问题,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有“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然后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读不会读的生字,并且引导同学们正确的读写,耍,装,绒,朝,察,读的时候要注意翘舌音,劲,要注意前鼻音。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接下来我会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并前后四人为一组共分成10个小组,讨论一下问题,蒲公英草地我早上回家发现它是绿色的,中午的时候变成了金色,傍晚回去的时候又变成了绿色?我会给大家8分钟时间讨论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分享成果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不难得出。

花朵张开时,他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了绿色的。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最后我会让学生再读一遍这篇课文,并以小组讨论体会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会说到蒲公英,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时间到了后我会找一名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起床给我和弟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发散能力,培养同学们喜欢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小结。

接下来我会用提问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节课的重点生字词,文章内容,还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今天的所学知识。

作业。

对于本堂课的作业,我会做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们在课后熟读并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第2天在课堂上做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优美句子欣赏能力。

8、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所以我的板书设计为左中右三个部分,现在左半部分画上山水船的简图。然后在黑板的中间部分写上今天的课文脉络重点生字词的译意以及修辞手法。在右上方写上思想感情,右下方布置我的课后作业。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简洁明了的展现我今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们直观形象的感受课文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上第2课课文《金色的草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的。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2个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1、谈话导入。

2、初读质疑。

3、细读解疑。

4、总结延伸。

新课改以来,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提高。学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中非常明确的阐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发展论,就“语文课程”的解释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言语能力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使阅读教学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组教材、改良教学结构、突出学生实践”为突破口,进行“块状推进,整合优化”的实践,以期达到减少头绪、强化综合、丰富阅读教学内涵之目的。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处理教材上“炼真金”,洞悉各类课文的个性,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大胆剪裁,精心重组,可以将课文转化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养习惯、发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在此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大致把握后,为他们在部分中的学习搭起一个认知背景面,并为部分学习时紧密联系整体找下底座,使学生的学习更趋丰富。

教学前加强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始初读,正确连贯的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设定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所提问题很可能是离散的、肤浅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随即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纯问题(如知识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焦点式的一、二个问题上。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颜色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因此我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感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金色的草地》一课。

本课是以“色彩”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发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有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2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1、谈话导入

2、初读质疑

3、细读解疑

4、总结延伸

设计意图;

新课改以来,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提高。学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中非常明确的阐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发展论,就“语文课程”的解释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言语能力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使阅读教学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组教材、改良教学结构、突出学生实践”为突破口,进行“块状推进,整合优化”的实践,以期达到减少头绪、强化综合、丰富阅读教学内涵之目的。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处理教材上“炼真金”,洞悉各类课文的个性,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大胆剪裁,精心重组,可以将课文转化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养习惯、发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在此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大致把握后,为他们在部分中的学习搭起一个认知背景面,并为部分学习时紧密联系整体找下底座,使学生的学习更趋丰富。

教学前加强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始初读,正确连贯的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设定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所提问题很可能是离散的、肤浅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随即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纯问题(如知识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焦点式的一、二个问题上。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颜色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因此我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感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这一方面的学习首先要围绕焦点问题展开,其次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体悟感情,实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又从思想情感到语言文字的提升。

1、创始情境,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传神,充满童真童趣。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揪”到“不再随意揪”;从“寻开心”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2、以读为本,深化感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进入了角色,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通过默读、自读,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语句,划出重点词语,把它们作为语言训练的依托点,引导学生组织、转化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表演。如:通过“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领而顿、促使学生主动读书。从自主性读,到感悟性读,再到评价性读,学生自然的感受到蒲公英颜色变化的原因,此时课文的语言已积淀于心,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要通过读课文,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发现与第三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鄂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是以“发现”为话题组织材料的。《金色的草地》被编人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也旨在让学生从小男孩由偶然的无意发现到主动去观察、发现的行为中受到启示,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现欲,从而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实践身边的科学。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课和本单元编排的特点,我应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读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设计本课,力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cai,瞧!只有当许许多多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才会变成金色的。你们想看金色的草地吗?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cai词,如果你们能把这些词读准了,读对了,金色的草地就会出现了。

指名读——齐读——cai(金色的草地)

2、看,这片草地不仅美丽,而且还特别有趣。想知道在这片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区别的事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十七课《金色的草地》。

1、自由度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就把它划下来。

2、学生交流,逐句出示早、中、晚的句子,相机板书——指名读句子(这次只要求读流利正确)。

3、这片草地还真有意思,咱们把这三句连起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师范——再指名——评——男生齐

4、让我们来看看吧!cai(动画)

5、孩子们,咱们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cai(句子)——指名读——女生齐。

6、这真是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把这段读读吧!——全班齐读

7、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8、于是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进行了仔细观察寻找答案,我找到了吗?

1、自由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知道的划下来。

指名说——出示句子——学生说到那个词,就学习那个词语——指名读(认识花形)——齐读——做相应的动作。

2、出示“合拢”、“攥成拳头”图,观察有什么区别?

4、cai(蒲公英图)拓展: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贴字、图)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贴字、图),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攥成了拳头,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贴字、图)绿色的。

5、清晨太阳升起来了,蒲公英又会怎么样?cai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6、孩子们,为了让你们看得更清楚,老师还专门录制了蒲公英开放的过程咱们一起看看吧!

cai花儿开放——教师引背

7、现在我们知道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吗?

指名说

8、让我们再次来观看它的变化过程吧!

cai(动画)欣赏

9、孩子们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齐读第四自然段

10、为什么说蒲公英是我的好朋友?

再次齐读

1、孩子们课文学完了,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说说?

教师相机板书

2、cai含羞草(拓展)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现象,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

1、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生字,您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4、教师示范,边写边口述。

5、学生书空,描红(强调三个一)

17、金色的草地

很早攥成全头绿色

蒲公英中午张开金色留心观察、善于发现

傍晚合拢绿色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上第2课课文《金色的草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的。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2个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读一读,猜一猜: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

以猜谜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能有效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蒲公英花、果、种子的介绍释疑,为课文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初读感知,捕捉画趣。

2.检查读生字词,交流所看到的美丽有趣的画面。(板书:尽情玩耍、草地变色)。

三、想象体验,享受乐趣。

1.兄弟俩在这草地上是怎样玩耍的,自由通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默读课文,圈出段落中能表现玩耍、快乐的词语。(板书: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吹到脸上、打哈欠等)。

3.结合所圈词语展开想象,说说你所想象到的快乐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词语想象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

4.看图复述,化静为动。(引导学生用上板书中的词语,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5.想象说话。如果大家来到这片铺满蒲公英的草地,你会与小伙伴们、与兄弟俩一起怎样快乐地玩耍呢7(提示:打滚、踢球、吹飞蒲公英等)。

感悟文本中那盎然的童趣,既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阅读品味,也离不开对生活情境的想象体验。从文本理解到看图复述,再“迈入”生活情境进行想象说话,这样,从平面的感知上升到立体的发展。学生不仅习得语言,还受到童真的感染,大自然的召唤,获得的那一份快乐就更加真切自然,深刻持久。

四、问答解说,凸显理趣。

1.兄弟俩在这金色的“地毯”上尽情玩耍。有一天,哥哥普里什文发现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草地是怎样变色的?画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发现草地变色的规律,按时间顺序说一说。

早晨,__________;中午,__________;傍晚,__________。

3.这是为什么呢?联系上文读懂问句中的“这”,用自己的话把问题问清楚。

4.读读文中写清原因的句子,想办法把原因表达得更清楚。(引导学生从。

读到说,发现语句表达的规律,并用手势帮助解释。)。

5.情境问答。如果你是普里什文,请把你的发现清楚地说给弟弟谢廖沙听,说清楚草地怎样变色、为什么变色9同桌问答练习后指名上台问答解说。

草地变色过程和原因的描写清晰明了,让学生通过发现语言规律、手势助说、情境问答,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得扎实而生动,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表达,同时,在对话中感受了语句中隐含的惊喜之情,使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

五、扩说诵读。抒发情趣。

1.蒲公英成了我们童年里最好的伙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扩说:晚上,我们__________,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早晨,太阳升起来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蒲公英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3.是啊,美丽的蒲公英、金色的草地带给兄弟俩快乐与惊喜。你读着课文,分享着这份快乐,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叹:多么__________ !

4.总结点题: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一片金色的草地,一个金色的童年!

设计语言依托,帮助学生扩说,从而理解文中极富情趣的拟人句,通过诵读、赞叹为学生搭建起抒发内心情感的平台,使那一片金色的画面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

六、链接童真。放飞童趣。

1.配乐诵读小诗。(《蒲公英》樊发稼)。

雪花一样白,

棉絮一样轻——。

多好看哪,

一把把会飞的小伞!

嗳。真可惜:

伞太小了,要不,就可以。

带着我,

带着小妹妹,

带着小妹妹的小花篮,

飞呀.飞呀——。

飞过宽宽的河,

飞过高高的山,

飞到姥姥家,

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2.大自然中的景物一定也给我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许多金色的记忆,请你撷取其中快乐的一幕,写一段话。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应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久前,我选择了一则材料《金色的草地》,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阅读教学。

材料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教学情境:

师:请同学们把《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自由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书声此时像一曲交响乐在教室里奏响……书声渐渐稀落,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兴趣。

思索片刻,有些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有些用怯生生地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学生又一次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自信。

师(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请大胆地举起你们的手吧!

又多了几双手……。

生1: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话:“‘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从这句话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生2(迫不及待):还有!这一句话:“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特别是“常常是这样”,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底下学生暗暗点头默许。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才同学找出来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学生读。

师:你们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呢?

有学生底下说:很开心。其他学生笑。

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亲情”这样的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生3: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和谐的亲情。

生4:我感受到了欢快的亲情。

师:从哪个情节感受到的呢?

生4:他们一起玩蒲公英。

生5:我从他们一起去狩猎这个情节中感受到了充满关爱的亲情。

生6:我从他们玩蒲公英中感受到了天真无邪的亲情。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有理有据,注意到了从原文中提取信息。那么请问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然后和你同桌轻声交流。

学生开始动起来,拿起笔认真的边读边划,与同桌轻声交流,颇有兴致。不久,开始有学生举手,较前一个问题,举手的同学明显增多。

生7:我认为蒲公英不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最后一节中写到“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偏颇的,他还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话的意思,还没有看清楚“最喜爱的花”和“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关系,但他的自信勇气可嘉。我听了他的理由微笑不语。下面马上有了反驳的声音:“最喜爱的一种那也是最爱啊”。刚才回答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解错误,露出了羞涩的神情。

生8: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中两次写到了“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经把蒲公英当成了朋友,充满了对他的喜爱之情。

学生已经学会斟词酌句地找依据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

生9: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在文章中两次写到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可见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

师:那么“从那时起”是哪时呢?

生10:应该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学生10很自豪地开始朗读,读毕。

生11:有一天,我们发现蒲公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童年的我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浏览。

生12:在第一节中,我认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第一节写“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

师:那么,为什么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呢?

生12(略加思索):“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么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底下一阵细语。

生13:他们不仅揪掉,而且说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这应该不是最喜爱的一种表现。

师:是啊!最喜爱应该会精心的呵护,不会这么残忍地去做吧!

学生14:不是一直都最喜爱蒲公英,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点头。

师:通观全文,在“从那时起”中找寻突破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刚才有不少同学了断章取义,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决不可以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学生高兴地点头。

……。

教学反思:

在这次阅读教学中,让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们的潜力,但反观学生的这次阅读,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有些学生没有立足文本,以至于答非所问,或者主观臆断,或者随意作答;2、有些学生重视了局部的分析,却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欠强,以至于理解偏颇;4、本次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导引的必不可少。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饶有兴趣地讲,学生兴味索然地听;教师的激情遇到的多是拒绝点燃的心灵,教师的真诚疑惑如何拭亮蒙尘的眼睛?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的角色是向导,导引是关键。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导引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最后师生在问题上达成共识,提示阅读探索出来的新方法、新知识,以触类旁通。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在这次阅读教学中,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有学生提出“从那时后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时候,我抓住“从那时起”作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的信息,由节到段进行点拨引导,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认识深化,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完整地理解问题。我想当学生思考不全时要导引,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模糊的时候更要积极导引,让他们走出困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阅读教学所引发的一点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努力做好“导”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播放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3、播放视频,要求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亲自在那金色的草地上走一走吗?,那可不能两手空空呀!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合作学习,你指我认,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2、生字宝宝都藏到这些词语中去了,还认识他们吗?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3、讲解两个多音字:朝假

三、感知课文,探究草地之谜。

(课件出示图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就和老师一起读。

读完之后老师要让大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呢?用笔把它画下来

3、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课件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是();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也是();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4、同桌互相交流(指导朗读,配表情读、带上动作读等)

5、所以作者说——多么可爱的草地!

6、那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7、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奥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四、写字指导

过渡语:聪明的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生字朋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1、投影出示田字格中的“耍、劲”

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吗?教师随机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后作业:

1、演一演:金色的草地不仅可爱,还给兄弟俩带来了快乐,同

桌相互合作演一演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2、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3、找一找: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花草,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感悟第2自然段:

1、读、演、说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2、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3、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4、探究草地会变色的`原因。用课件出示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a加上自己的手势读句子,体会蒲公英花朵的变化。小朋友,来,请伸出你们的手掌。现在,我们的手掌就成了蒲公英的花朵了。你能加上自己的手势,来读这几句吗?自己先试试看。

b听配乐范读,想象画面。这么有趣的花,老师也想来读呢。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子里放放电影,想象一下会动的画面。注意,我要变啦。(配乐范读)

c交流汇报: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具体操作步骤及设置如下:

1、研读第二段,在这一部分我会分成两个环节,第一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朗读课文:这一段中哪句话描写了兄弟俩快乐玩耍的情景?大家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兄弟?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看出来兄弟俩的淘气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找出“一本正经,使劲,假装”等词语,第二个环节是同桌角色扮演兄弟俩。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关键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对词语的理解,并且通过角色扮演,体会玩耍的快乐。

2、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在这一部分,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三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新的发现,并且出示蒲公英的变化表,按照课文内容填写完整。

在完成表格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地是怎样变化的,并且用手势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填表格,以及手势模仿等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以及原因。

在学生了解到蒲公英的变化及原因的基础上,及时抓住时机,问学生“我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我们不再随意揪它?引导学生谈出: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床,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话收获可以使学生勇于表达的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了解更多蒲公英的知识。

第五环节:小结作业。

在最后的小结作业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作者之所以能够发现蒲公英的秘密是因为善于观察,并且希望他们在生活中也要勤于观察。我的作业是:课下去观察一下自己所喜欢的动植物,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秘密,下节课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具有实践性,并且与生活相结合,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且用于生活。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下第2课课文《金色的草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的。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秘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最后用“一起……一起……”的句式造句。

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人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注意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2、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刚从低段过渡到中段,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但是已经初步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会自学生字,能读通课文,并对文章结构有个初步地了解,能够划分意义段。

一、谈话导入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

1、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

2、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三、精读课文

1、请自由读第3自然段,发现草地有什么变化?

2、观看视频,并用“———”在文中找出草地的变化原因的句子。

3、完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题。(课后第2题)

4、小结: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板书:留心观察)

四、拓展练习

小练笔:观察梯田变化,完成答题卡。

五、总结。谈谈你学了本课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观察记录单。(见答题卡)

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观察,完成()的草地

2、质疑课题。

由绿色草地和开满鲜花草地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质疑课题,带着疑问参与教学。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

1、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

2、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问题。

初读课文,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

精读课文

1、请自由读第3自然段,发现草地有什么变化?

2、观看视频,并用“———”在文中找出草地的变化原因的句子。

3、完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题。(课后第2题)

4、小结: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板书:留心观察)

拓展练习

小练笔:观察梯田变化,完成答题卡。

总结。谈谈你学了本课有什么收获?

1、自由读,发现草地有什么变化?观看视频并用“———”在文中找出草地的变化原因的句子。

2、完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题。(课后第2题)

小练笔

抓住关键句子、词语品读课文,了解草地早上、中午、傍晚的变化及其原因。

知识拓展应用

布置作业

完成观察记录单。(见答题卡)

完成观察记录单和答题卡

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16金色的草地

早上绿色

草地的变化中午金色留心观察

傍晚绿色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色、草、片、变、并、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体会第1自然段的发现与第2自然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品读感悟第1自然段内容,指导书写部分生字“色、草、片、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新,激趣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们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3、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读读第2自然段吧!

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1)出示早上草地变化的句子谁来读读?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2)中午、草地颜色又是怎样变化的?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师:多有趣呀!这草地居然会变戏法。想想看看吗?(课件演示草地颜色的变化。)学生观察后,自由畅谈感受。

(3)把1、2句连起来读读吧!

师:草地会变颜色引起小男孩极大的兴趣,他开始仔细观察。他又有什么发现?

指几名学生读,相机评议,读出小男孩喜欢观察、善于发现,读出傍晚蒲公英的神奇。

(4)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

3、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归纳问题出示: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齐读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草地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男孩可是个有心人呀!我们跟着他去找找答案吧!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

(1)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组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词语质疑,组内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哦,原来是这样…….合拢”。一句。

(2)结合手势理解词语“合拢”、“张开”。

指导朗读,读出蒲公英的有趣。

(3)利用课件再现蒲公英开合特写情境,理解词语“攥”。

指导读好“张开时……….成了绿色的。”一句。

指名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

(4)出示“清晨…….变成金色了。”一句。

师语言渲染,学生想象画面。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评议读。读出草地的美丽。

4、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句说话。

齐读蒲公英花瓣开合的三个句子,加深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5、师: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和老师一起读读吧,能不看书更好。

(引导背诵)。

6、师:在小男孩的带领下我们弄清楚了草地变颜色的秘密。谁来夸夸小男孩。

四、激发情感,体验乐趣。

正因为小男孩这么喜欢观察,他和蒲公英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受。

今天我们和小男孩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知道草地颜色的变化是由蒲公英的开合引起的。让我们把文章从头到尾连起来在读读吧!

六、识字写字,拓展延伸。

1、出示“色,片,草”,指名读,齐读。

3、交流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4、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写好它们,你有什么发现?

5、老师范写“片”。

6、学生描红,练写。

张开 金色。

合拢(攥)绿色。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本课是以“色彩”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发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有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2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1、谈话导入。

2、初读质疑。

3、细读解疑。

4、总结延伸。

新课改以来,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提高。学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中非常明确的阐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发展论,就“语文课程”的解释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言语能力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使阅读教学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组教材、改良教学结构、突出学生实践”为突破口,进行“块状推进,整合优化”的实践,以期达到减少头绪、强化综合、丰富阅读教学内涵之目的。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处理教材上“炼真金”,洞悉各类课文的个性,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大胆剪裁,精心重组,可以将课文转化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养习惯、发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在此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大致把握后,为他们在部分中的学习搭起一个认知背景面,并为部分学习时紧密联系整体找下底座,使学生的学习更趋丰富。

教学前加强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始初读,正确连贯的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设定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所提问题很可能是离散的、肤浅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随即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纯问题(如知识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焦点式的一、二个问题上。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颜色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因此我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感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这一方面的学习首先要围绕焦点问题展开,其次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体悟感情,实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又从思想情感到语言文字的提升。

1、创始情境,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传神,充满童真童趣。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揪”到“不再随意揪”;从“寻开心”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2、以读为本,深化感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进入了角色,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通过默读、自读,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语句,划出重点词语,把它们作为语言训练的依托点,引导学生组织、转化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表演。如:通过“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领而顿、促使学生主动读书。从自主性读,到感悟性读,再到评价性读,学生自然的感受到蒲公英颜色变化的原因,此时课文的语言已积淀于心,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